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合集下载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实现内心的平衡和整合。

它的核心理念是认为人类的内心是由各种不同的心理能量组成的,这些能量相互作用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通过理解和平衡这些能量,我们可以达到心理健康和幸福。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的名字源自心理学家Carl Gustav Jung的活动无意识理论。

Jung认为,人类的内心由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组成。

个人无意识是我们个体自身的心理层面,包括我们的潜意识、压抑的记忆和冲突。

而集体无意识则是共享的、普遍存在于所有人类中的心理层面,包括祖先的智慧和象征意义。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通过对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认知和整合来实现心理的平衡。

它使用一系列的绘画和图形,被称为格式塔测试,来帮助分析师和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

格式塔测试要求被测试者选择和解释一系列的图形,从而揭示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的冲突。

通过格式塔测试,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可以揭示个体的心理需求和潜意识中的不平衡。

治疗师可以帮助个体解释和理解这些图形,并与他们一起工作,寻找解决冲突和平衡心理能量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建立内心的和谐,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并最终实现心理健康和幸福。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

它可以用于个人心理咨询、婚姻和家庭治疗、职业指导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通过格式塔测试和心理治疗,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内心的冲突和需求,并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实现内心的平衡和整合。

总之,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理解和整合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它通过格式塔测试和心理治疗,帮助个体实现内心的平衡和整合,提高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这种方法在个人咨询、婚姻和家庭治疗以及职业指导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心理学的完形法则

心理学的完形法则

心理学的完形法则
心理学中的完形法则是一种识别心理状态和态度的心理分析技术,它
源自Sigmund Freud的心理学理论,用来衡量个体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

完形法则旨在帮助心理学家理解一个人内心藏着的态度和内涵,从而更好
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维。

基本原理是,它通过分析受试者回答的完形测验题来衡量他的心理状
态和态度。

它涉及不同技术,如回答提问,记忆测试和计算思维任务,以
及相应的任务类型,如逻辑推理,认知分析,反应时间测验等等。

由于它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技术,因此它不同于常见的观察法,因为它
无法捕捉个体的非语言行为,如肢体语言,神态等。

它也有着许多弱点,
比如它只能对受试者的心理活动提供有限的洞察力,以及它的有效性往往
受到受试者的主观性和情感的影响。

总的来说,完形法则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心理分析技术,它可以为
心理学家提供更多的见解,帮助他们了解他们所研究的个体的心理状态和
态度,从而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心理上的问题。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倡导者是德国的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他们于192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许多支持者,使完形心理学派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完形心理学派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音译为格式塔,意译为“完形”,他们以此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宣称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一、基本理论1.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完形心理学家虽然反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但他们也承认“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完形心理学不否认意识,并且也宣称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

考夫卡认为,如果我们从行为开始而为意识和心去找一个位置,却要比我们从心或意识出发而为行为去找一个位置更加容易。

所以他主张要选择行为作为完形心理学的基石。

完形心理学从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出发,主要是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为其研究对象的。

苛勒把直接经验和意识视为同义语,并主张用直接经验一词取代意识。

完形心理学认为,对直接经验的观察是一切科学的来源和基础。

所谓直接经验,指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

它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

苛勒把直接经验又分为两种:一是客观经验,指可共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的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一是主观经验,指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只研究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而心理学则既要研究主观经验又要研究客观经验。

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法和量的测量,至于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

所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就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相互印证,不能像华生行为主义那样漠视意识或经验的功能。

第十章 完形主义心理学

第十章 完形主义心理学

• 4)创造性思维 • 韦特默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研
究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 在研究中,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的创 造性思维的探讨上。韦特默的宣称,创造性思维 对儿童来说应该是思维的自然方式,但往往由于 盲目的思维习惯和学校的错误训练而缺乏。 • 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 整体,要让问题的整体来决定或支配部分,同时 要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 1、似动现象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 • • 韦特默认为,似动自身是一种现象,是一个整体或完形 (或格式塔),而不是若干不动的感觉元素的集合。 • 他进而推论,心理现象的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的。因为 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又决定各个部 分的。这是韦特默根据似动现象实验研究,首次提出的完 形主义观点,并以题为《关于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的论 文于1912年发表在《心理学期刊》上。它是完形心理学派 建立的起点。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哲学基础。
–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是关于意识与知识纯粹原理的科学,而意识 是由“自我”(本原的自我,不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自我)、 “我思‘(自我的活动,如感觉等),和’”我思对象“(物体概念 或情感等)三边构成的整体。
• (二)哲学理论背景
• 第三,马赫的”中立要素“的经验批判论。 – 马赫认为世界仅仅是由我们的感觉构成的,感 觉经验既非心理的,又非物理的东西,而是心 物同一的中性的东西。
• 2、苛勒的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 P422 • 结果说明,小鸡的反应是对整个情境下(完形)相对关系 的反应。 • 小鸡视觉辨别实验为完形心理学的建立提供了证明
• (二)基本理论体系 • 1、研究对象:直接经验 和行为
• 1)心理学就应该研究意识,但为了使自己的心理学与在 此之前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有所区别,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 中,尽量不使用“意识”一词。因此他们把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定名为直接经验。 • 所谓直接经验,苛勒认为就是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 一切,即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 的经验。这个所谓主体把握到的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激并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学家 认为外界的客观刺激只具有几何属性或物理属性,这些属 性只有以整体的方式被人感受到以后才成为直接经验,因 此直接经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 • 在这里,格式塔心理学家把直接经验的范围扩得很大,它 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完形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学科,它主要探究的是人们思考、理解、解决问题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发展是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这意味着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会先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入手,逐渐抽象出普遍规律和概念。

其次,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类思维是基于模式匹配的。

人们往往会基于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模式来理解和解决新问题,将新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匹配,从而形成新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第三,完形心理学强调了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不仅受到遗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塑造。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价值观和社会交往方式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思考模式和认知发展。

第四,完形心理学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考水平。

教育环境中的适当挑战和指导对于促进人们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完形心理学认为情感和动机是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情感和动机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关注和处理方式,进而影响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综上所述,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认知发展的渐进性、模式匹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情感和动机的作用。

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于教育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完型心理学

完型心理学
研究中发现,团体决定比单独做出的决定对团体中的 个人有较持久的影响。
第四节
对完形心理学的评价
一、贡献 1、 整体观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在知觉领域中有丰硕的成果 3、对认知心理学的积极贡献 4、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5、对社会心理学有积极的影响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 (一)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 • (二)未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 • (三)现象学实验不够严谨,缺少客观性
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20世纪初,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是强 调统一,强调积极的主观能动。
二、哲学背景
• 康德的先验论
• 胡塞尔的现象学
三、自然科学背景
• 物理学中场的观念
四、心理学背景
(一)斯顿夫:对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培养,为他们提供理论 基础。 (二)形质学派(厄棱费尔)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前驱。 形质学派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共同点: 1、二者都强调经验的整体性及整体对部分的决定作用 2、都比较侧重知觉问题的研究。
(2)学习迁移
顿悟是可以迁移的,特别是在类似课题中顿悟 可以高度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 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领悟。
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科勒认为,小鸡不是对特殊刺激的反应,而是对整个 情境下(完形)对比关系的反应。 此实验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确立提供了科学证明。
(3)创造性思维
团体动力学的主要研究
1、团体内聚力的研究 研究团体的内聚和分裂
团体内聚的基础:
一是个体由于对其它团体成员的喜爱而喜爱团体; 二是由于团体成员资格能赋予成员以一定声望而使团体 成员喜爱团体; 三是由于团体是达到个人目标的手段而使团体成员喜爱 团体。
• 团体与行为改变的研究 对团体对其成员行为改变的影响的系统 研究 。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2)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 一个重要方面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 悟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 出关系转换说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深 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 ① 理解课题的内在 结构关系,将各个部分看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 ② 根据课题结构的统一性来理解和处置课题。 ③ 分清问题的主次方面,形成层次结构。 ④ 创造性 思维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它受一个人的动机、 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 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 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心理动力场
心理场,也称心理动力场, 心理场,也称心理动力场,是勒温心理学体系中的 一个最重要概念,也是其理论的核心。 一个最重要概念,也是其理论的核心。勒温认为心 理场就是由一个人的过去、 理场就是由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 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 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包括一个人已 有生活的全部和对将来生活的预期, 有生活的全部和对将来生活的预期,每一个人心理 场的过去、 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组成部分都不是恒定 不变的, 不变的,它们会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 在数量上和类型上不断丰富和扩展。 在数量上和类型上不断丰富和扩展。同时每个人心 理场的扩展和丰富在速度和范围上又有其个别差异 但总的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越丰富, 性,但总的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越丰富,则他的 心理场的范围就越大,层次也越多。 心理场的范围就越大,层次也越多。类似于认知结 构。
2、行为 将行为分为显明行为(整体行为)和细微行为 (分子行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有意义的显明 行为,显明行为是在一种环境中的活动,细微行 为是在有机体内部的活动。 显明行为赖以产生的环境分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 地理环境是现实的实际存在的环境,行为环境即 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人的行为主要受 行为环境制约和调节。 根据属性行为又分三类:真正的行为即物理的运 行;外显的行为即我在别人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 别人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现象的行为即我 自己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本身在他自 己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第三种行为是格式塔心 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

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完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人类思维、感知、记忆、情绪、意识等心理过程,并研究它们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完形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和情感,为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完形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心理学家开始对人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进行研究。

以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了认知过程中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特点。

他们发现,人们在认识外部世界时,会将信息组织成一个个完整的“形态”,并通过这种形态来保存和加工信息。

这就是完形心理学最核心的概念。

在实际研究中,完形心理学通常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两种方法。

实验法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和对照组的对比来探究人的认知和情感过程。

观察法则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反应,来研究心理过程。

这两种方法互相补充,能够全面地揭示个体的心理活动。

完形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认知、情感、学习、记忆等多个方面。

其中,人类认知过程是完形心理学的重点之一。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活动。

完形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和加工信息,如何通过思维和判断解决问题,进而揭示人类认知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完形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情感等多个方面,它们会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情感,完形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的形成和调节机制,为情感管理和心理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对理论学科有重要意义,也对实际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特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也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完形心理学在传媒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完形心理学在传媒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完形心理学在传媒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1. 引言完形心理学是指人们对不完整物体的愿景能力,即通过不完整的线索来构想完整的对象或情境。

在传媒艺术创作中,完形心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引发观众的想象力、探索未知领域、提升作品的深度与广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完形心理学在传媒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完形心理学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崔克提出,基本原理是人们能够通过不完全的信息,构建出完整的意象。

这一能力在传媒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影、绘画、摄影等领域。

3. 完形心理学在电影中的应用在电影中,导演常常通过暗示、留白和影射等手法来引发观众的完形心理学。

观众会根据片中的不完整信息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电影作品。

4. 完形心理学在绘画和摄影中的应用在绘画和摄影艺术中,艺术家常常利用留白和暗示来引导观众的完形心理学,让观众在不完整的画面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想象力。

这种手法为作品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也让观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中来。

5. 完形心理学在广告和设计中的应用在广告和设计领域,完形心理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广告商常常利用留白和暗示的手法,让受众在不完整的信息中获得更多的共鸣和思考,从而更深刻地记住产品和广告。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完形心理学是传媒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通过引发观众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作品能够更深入地影响和触动受众,为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完形心理学在传媒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既是一种艺术手法,也是一种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提升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7.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完形心理学在传媒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未来,随着传媒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完形心理学也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深远影响。

在知识的文章里,结合作者的观点和知识共享,更多地讨论和解释这些观点,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心理学史8章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史8章格式塔心理学

三、格式塔组织法则 格式塔组织法则是格式 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 佐证的知觉组织(或结构) 法则。它说明知觉主体是按 怎样的形式指导经验材料组 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格式塔(知觉)组织法则 1、图形—背景(或形象—背景)
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鲜 明构成了轮廓,使形象突现出来被明 显地感知到,从而形成了图形,而另 一些形象则退居其后,对图形起了烘 托作用,形成了背景。军事上的伪装 就是利用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理论。
在勒温的心理学中矢量指人与 一定对象间所产生的有方向的吸引 力或排斥力,吸引力会使人趋向目 标,排斥力使人背离目标,当两个 矢量之间力量相等时,它们之间的 作用即为冲突。勒温认为,这些冲 突主要有三类: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左右为难 趋避冲突:又爱又恨
⑤障碍:勒温认为凡是阻碍 个体去达到预定目标的事物如 人、社会制度、法律等都称为 障碍 。 ⑥平衡:勒温动机体系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平衡是相对于 不平衡而言的,而人的不平衡 是唤起人需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马赫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 四、科学背景 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作为世 界的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格式塔心理学家接受和利用19 精神,而是感觉经验。马赫否定科学研 形质学派倡导研究事物的形、 世纪末20世纪初已被科学界普遍接 究的对象是人以外的物质世界,认为 形质。 “形质”是知觉中存在 受的物理学中“场论”的思想对心 无论是心理学或物理学,都只有与人 的由感觉成分派生但又不是感 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全新的阐释, 的意识(表象、感觉)相关。 觉简单复合的新成分,它最终
2、 团体动力学
30年代末,勒温把个体行 为的心理场或生活空间学说应 用于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 “团体动力学”的社会心理学 理论。团体动力学是研究团体 生活动力的学说,它主要研究 团体的气氛、团体成员之间的 关系、团体领导作风等。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
一、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

二、主要观点
主张应该研究人的经验及行为,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应用到发展心理学,并且研究了顿悟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完整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后得到的。

(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二)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型
三、案例
苛勒将大猩猩带到一间房子里,房顶上悬挂着香蕉,房内还有几个箱子。

大猩猩刚开始进入房间看到香蕉时,首先第一反应是直接用手去够香蕉,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都没能达到目的。

于是它不在盲目乱跳了,而是静下来观察房间内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猩猩突然走到箱子旁边,将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站上去够香蕉。

如果一个箱子不够高,它还会将几个箱子叠加到一起,直到拿到香蕉。

苛勒通过实验认为,猩猩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最后领悟了整个情景,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顿悟。

在日常学习中也常见到顿悟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上)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型主义,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

它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格式塔学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和特征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我国最早由赵演先生仿译Logic为“逻辑”的方法,译“Gestalt”为“格式塔”,最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而朱光潜先生最早将Gestalt一词译为“完形”。

“ Gestalt”的含义之一是“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杨清)。

第二种含义即指事物的现象、是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

萧孝荣曾总结指出:格式塔既不是“相加而成”的事物也不是混沌的现象;格式塔的性质不含在其部分里面;格式塔的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络;不是一切的格式塔都具有移位不变的特性。

简略地说,所谓格式塔心理学,就是一种反对元素主义,而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体系(杨清《现代心理学主要派别》P.250)。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1、“三反”一“强调”: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反对华生的S-R公式;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2、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有关人的知觉过程,同时受到物理学“场论”的影响,认为人的脑中也有一个“场”,它决定了人看外界东西的状况,由于“场”一一定规律,人脑就按此规律把客观的东西组成一个“完型”。

3、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任何经验或行为的本身都是不可分解的,每一种经验和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

换句话说: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个体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集而成的,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是经由个人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完形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认知和心理活动的基本原理。

在完形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基本原理,它们对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和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近似原则”。

这一原理指出,人类在认知事物时,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近似处理。

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受到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往往会根据已有的认知模式来理解新的信息。

这一原理对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产生偏见和误解。

其次,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心理图式”。

心理图式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模式,它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心理图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但同时也会导致人们产生偏见和误解。

因此,了解心理图式的形成和作用对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指出,人们在认知活动中会受到认知负荷的影响,认知负荷过大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效率和质量。

这一原理对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限制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面对复杂信息时会感到困惑和焦虑。

最后,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认知方式,它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不同的认知模式会导致人们对信息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记忆,因此了解认知模式的形成和作用对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和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特点和限制,也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原理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也希望读者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这些原理。

完形疗法概述

完形疗法概述
.
(二)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
咨询员的作用在于,通过与来访者的接触,去帮助他 们发展自己的察觉能力,以及体验当时他们是怎样的 人。
咨询员的任务就在于邀请来访者积极投入,藉着对人 生抱着实验的态度去学习认识自己,并在治疗历程中 尝试新的行为,以及注意自己发生了哪些改变
.
来访者在治疗中的经验
完形治疗法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使来访者学习为自己的想法、 感觉和行为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完形疗法/格式塔疗法
.
一、完形疗法的基本理论
完形学派的治疗者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自我 完整”的人,他们往往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感和 需要
从而妥当地组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 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功能得到正常运转。
.
基本前提是:
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 自己所应负起的责任。
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正确的接触方式不仅要考虑与环境接触的层次问题,而且
要注意最后状态的达成。
.
抗拒接触
抗拒指的是形成防卫,而逃避以完全真实的方式来体验现 在。
自我防卫机制的存在也阻碍了个人坦诚行为的表现。 五种主要抗拒接触方式: 内化(intrijection) 投射(projection) 回射(retroflection) 解离(deflection) 混淆(confluence)。
完形治疗法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此时此刻,强 调充分学习、认识、感受现在这一刻,留恋过去就是 在逃避体验现在。
.
治疗者常会问类似这样的 问题:
现在发生了什么事?现在进行什么事? 当你坐在这里试图表达时,你体验到什么? 此刻你察觉到什么?你如何体验你的恐惧? 你如何试图从此刻中退却? [为什么]的问题将导致当事人不停地、顽固地去思索过去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完形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在完形心理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对于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强调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以整体性为基础的,人们在认知事物时往往是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和认知的。

这一原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提醒我们在研究和分析人类的认知过程时,不能只看到事物的局部,而应该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其次,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情境依赖性原理。

情境依赖性原理指出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过程是受到情境的影响的,不同的情境会引发不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这一原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提醒我们在分析人类的认知过程时,需要考虑到情境对于认知和思维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人类的认知过程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将情境的影响考虑在内。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是认知负荷原理。

认知负荷原理指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受到认知负荷的影响的,当认知负荷过大时,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认知效率下降。

这一原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提醒我们在设计信息传递和学习方式时,需要考虑到认知负荷的影响,尽量减少认知负荷,提高认知效率。

最后,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认知模式的灵活性原理。

认知模式的灵活性原理指出人类的认知方式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人在认知和思维过程中会采用不同的认知模式。

这一原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提醒我们在研究和分析人类的认知过程时,不能简单地将人类的认知方式归纳为一种模式,而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类的认知方式是灵活多变的。

总之,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人类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为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完型心理派名词解释

完型心理派名词解释

完型心理派名词解释
完型心理派(Gestalt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学派,起
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

它的核心理论是“完型”(Gestalt),该
词源自德语,意为“形态”或“结构”。

完型心理派的研究重点在
于整体性和结构性,强调人类心理活动的整体性质和组织方式。

完型心理派认为,人类的感知、认知和行为不能简单地通过将
其分解为各个独立的元素来理解,而是要将其视为整体,以及由这
些整体之间的关系和结构所决定。

这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完型原则,人类的感知和认知倾向于将感知对象组织成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元素。

我们倾向于将碎片化的感觉和经验整合为有意
义的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

2. 结构性,完型心理派认为,人类心理活动的组织结构对于理
解人类行为至关重要。

这种结构性可以是感知中的整体形状、认知
中的思维模式,或者情感中的整体体验。

3. 洞察力,完型心理派强调洞察力的重要性。

洞察力是指对问
题的瞬间领悟或直觉性的理解。

它强调思维的非线性过程,认为人
类思维不仅仅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还包括对整体结构的洞察。

4. 环境适应,完型心理派认为,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是为了适应
环境而发展的。

我们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
的行为也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展开的。

总而言之,完型心理派强调整体性、结构性和洞察力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心理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完型心
理派对于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一)突现论似动现象实验是韦特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

所谓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韦特海默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长的裂缝,先后在幕布上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是垂直线,另一条则同这条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

如果先后投射这两条线间隔时间很长(如出200毫秒),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的光线。

如果两条线出现的时距很短(如30毫秒)这时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光线。

可是,如果在两条线出现之间有一最适应的时间间隔(例如60毫秒),这时被试者实际看到的光线则是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这种原来是静止的两条光线,能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被称为似动现象(或φ现象)。

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这一实验是由惠特海默主持的。

惠特海默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和B(如图6-2),先呈现线段A,后呈现线段B,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90о的角。

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即我们可以看到线段A向线段B的移动。

惠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他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

惠特海默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认为,似动现象不可能是眼球运动所致,实验已经证明,眼球的运动需要130毫秒的时间,实验的60毫秒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产生眼球的运动。

同样这也不是主体推理的结果。

因此,惠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依附在一定心理物理场中的崭新现象,也就是说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现象。

这种现象依附于一定的情景,是一个整体现象,它不可以分析为元素。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展开全文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德语:Gestalttheorie)理论,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中文名格式塔外文名Gestalt国家奥地利及德国强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意义知觉的最终结果创始人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1简介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2产生格式塔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

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倡导者是德国的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他们于192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许多支持者,使完形心理学派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完形心理学派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音译为格式塔,意译为“完形”,他们以此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宣称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一、基本理论1.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完形心理学家虽然反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但他们也承认“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完形心理学不否认意识,并且也宣称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

考夫卡认为,如果我们从行为开始而为意识和心去找一个位置,却要比我们从心或意识出发而为行为去找一个位置更加容易。

所以他主张要选择行为作为完形心理学的基石。

完形心理学从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出发,主要是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为其研究对象的。

苛勒把直接经验和意识视为同义语,并主张用直接经验一词取代意识。

完形心理学认为,对直接经验的观察是一切科学的来源和基础。

所谓直接经验,指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

它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

苛勒把直接经验又分为两种:一是客观经验,指可共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的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一是主观经验,指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只研究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而心理学则既要研究主观经验又要研究客观经验。

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法和量的测量,至于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

所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就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相互印证,不能像华生行为主义那样漠视意识或经验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倡导者是德国的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他们于192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许多支持者,使完形心理学派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完形心理学派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音译为格式塔,意译为“完形”,他们以此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宣称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一、基本理论
1.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完形心理学家虽然反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但他们也承认“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完形心理学不否认意识,并且也宣称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

考夫卡认为,如果我们从行为开始而为意识和心去找一个位置,却要比我们从心或意识出发而为行为去找一个位置更加容易。

所以他主张要选择行为作为完形心理学的基石。

完形心理学从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出发,主要是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为其研究对象的。

苛勒把直接经验和意识视为同义语,并主张用直接经验一词取代意识。

完形心理学认为,对直接经验的观察是一切科学的来源和基础。

所谓直接经验,指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

它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

苛勒把直接经验又分为两种:一是客观经验,指可共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的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一是主观经验,指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只研究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而心理学则既要研究主观经验又要研究客观经验。

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法和量的测量,至于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

所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就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相互印证,不能像华生行为主义那样漠视意识或经验的功能。

考夫卡和苛勒一样,亦坚持以基于直接经验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他也很赞赏托尔曼的观点,反对研究分子行为,主张研究整体行为。

由于分子行为产生于机体内部,整体行为产生于一种环境之中,因而他把环境又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两种。

地理环境就是外界的现实环境,行为环境就是心中意识到的环境。

考夫卡认为,行为既产生于行为环境,又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考夫卡从完形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场的概念,由行为和环境又演化出一系列所谓“心理学的场”,如物理场、环境场等,考夫卡明确规定,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

就是说,心理学不仅要研究行为,而且还要研究包括自我和环境在内的心理物理场。

根据完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

但完形学派反对行为学派那种排斥意识和直接经验而只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观察方法,也不赞成构造学派那种排斥事物的对象和意义而只强调感觉元素的内省分析法。

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

在考夫卡看来,有两种观
察:一种是客观的观察,它是与功能的概念相联系的观察,一般应用于自然科学;另一种是经验的观察,它是与描述的概念相联系的观察,为心理学所特有的方法。

经验的观察实质上就是现象学的方法。

特别强调质的观察。

2.同型论同型论指一切经验现象中共同存在的完形特性,在物理、生理与心理现象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所以三者彼此是同型的。

这是完形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

完形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不能被人为地区分为元素。

韦特海默指出,人在观察窗外时所看见的是一幢房子、几株树木和天空,不是多少个光和色的元素。

他把那种认为的元素计数视为毫无意义相加而成的关系。

因为感觉元素不是自然观察到的现象而是人为的抽象的产物。

在完形心理学家看来,自然而然地经验到的现象都自成一个完形,完形是一个通体相关的有组织的整体,并且本身含有一定意义可不受以前经验的影响。

完形心理学家人为,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也有完形的性质。

3.完形组织法则完形组织法则是完形学派指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

它说明知觉主体是按怎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整体的各个部分则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先有整体,后有部分,所以完形组织法则意味着人们在知觉时总会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经验素材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完形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五个完形组织法则:图形-背景、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连续法则。

4.学习理论以组织完形法则为基础的学习理论,是完形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由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所构成。

5.心理发展和人格理论考夫卡的主要贡献是在发展心理学中贯彻完形理论。

考夫卡认为行为是由相互作用的力组成的动力模式支配的。

个人操作的场是内部和外部的力积极活动的心理物理场。

完形学派认为并没有忽视过去和未来的作用,而是说影响行为的过去和未来,只有通过现在才起作用。

完形心理学派把人格看作是一个动力的整体。

考夫卡认为,行为场有两极:自我(人格)和环境。

他用紧张的概念说明动机和需要,认为目标一经达到,紧张便得到解除。

场内的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就要产生紧张。

在考夫卡看来,这种紧张既可在自我和环境两极之间形成,因而加强极性并破坏极的平衡造成个人自我和非我(环境)之间的差异和更为清醒的知觉;它也可在自我(人格)内部或在环境之中形成,再导致不平衡。

而且可以适应自我行为的却并不也适合现实环境。

这样完形人格理论和动机学说以及精神分析也发生了一定的联系。

二、完形学派的贡献
1.整体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完形心理学坚持的整体观符合客观实际也符合科学系统论,完形心理学主要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整体二是描述现象,他们既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又反对行为心理学的联结主义,主要是表现在反对两种假设上,即捆束假设和恒常假设。

2.在知觉研究领域中有丰硕成果,首先是在四栋现象上批驳对运动知觉机制的眼球运动说、后象混合说和感觉综合说等三种解释,得出心理现象是整体的完形主义的结论,创造现代电影的基本原理,此外揭示一些知觉的重要特征和一系列知觉的组织法则还有知觉组织原则。

3.开创了认知学习理论的先河,如顿悟说。

4.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三、主要局限
1.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境地。

2.仍为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

3.理论上仍有不够严谨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