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期中考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与农村之体验的新兴产业。

休闲农业的本质其实是区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并互生互化的一种新兴产业。

休闲农业发展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和农业多功能拓展. 农村资源禀赋和文化要素. 城市压力和休闲需求增加

休闲农业的功能:

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

就近转移;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社会功能。休闲农业为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提供交流平台,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

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缩小城乡差距。

3.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明、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

产活动的机会,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科普园地。

4.文化功能。休闲农业包涵农村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和农业产业文化,在为游客提

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5.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

质,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6.游憩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

的场所和服务,有利于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陶冶性情。

7.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有利于

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

休闲农业的特性:

1.生产性。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

企业。

2.商品性。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

特性。

3.可持续性。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充

分实现农业的持续协凋发展。

4.市场性。休闲农业的消费主流一般是从城市流向农村,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

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5.自然性。休闲农业活动以农业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为

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6.季节性。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季节性

明显。

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形成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休闲农业国外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期旅游业的分支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20世纪70年代交叉产业

蓬勃发展 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产业规模

创意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创意农业

休闲农业的国内发展历程:

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年)。

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

规范经营阶段(2000年至今)。

发展休闲农业的作用:

(1)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富裕农民。

(2)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

(3)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美化农村。

(4)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愉悦城乡居民。

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1)经济意义: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收益。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产业收益。休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提高了整体收益。(2)社会意义: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表现。休闲农业是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的重要选择。休闲农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资源

要素的有效整合。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

休闲农业发展趋势:创意策划品牌化。消费项目多样化。产业经营联盟化。

休闲农业经营三部曲:流连忘返。制造人潮。建立口碑。

休闲农业园区构成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工程要素。

自然要素:水域景观。天文气象景观。植物景观。动物景观。

人文要素:特色建筑。风物景观。

工程要素:山水工程。路桥工程。游憩工程。服务类建筑。管理类建筑。

概述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农

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同引起的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

物与耕作制度等在纬向上的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位置不同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经向上的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由于地形、地质结构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异规律。自然分布梯度:

气候土壤梯度:由于气候、土壤的差异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梯度分布。

流域地形梯度:由于流域地形条件和地貌部位差异而导致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梯度分布。

农业区位对农业水平结构的影响: 自然区位——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位

置优势。经济区位——由于交通、市场、技术、资金、信息等所决定的空间位置优势。杜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理论:

背景: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能够到达市场才能获取效益,然而

不够发达的运输、加工、贮藏、保鲜等成为商品的制约条件。

杜能的孤立国假设:

(1)在农业自然条件一致的平原上,农产品能够实现销售的唯一市场是中心城市。

(2)农产品的唯一运输工具是马车。

(3)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及运输距离成正比。

(4)农作物的经营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程度越高。如果用单位土地投入的劳

动力来衡量生产的集约程度,则越靠近中心城镇,单位土地投入的劳动力越多。

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藏和单位重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

域生产,反之亦然。

生态经济区位理论——在经济高度发达阶段,交通、运输、保鲜、贮存、加工能力加强,销售网络健全,商品信息流通,相对自然环境引起的产量差异来说,运费的相对

重要性下降,这样,逐步在最有利的自然条件下,按市场需求形成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区域。

食物链加环类型:

生产环:在食物链中加入新的环节,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又可分为一般生产环和高效生产环。

增益环 :这种食物链环节,本身转化产品并不能直接为人类需求,而是加大了生产

环的效益。

减耗环: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环节,或增加一个已有的环节,从而减少生产耗损,增加系统生产力。

复合环:具有两个以上功能的食物链环节。复合环的加入把几个食物链串联在一起,增加系统产出。

加工环:将农副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利用,或农-工-贸

一体化。

食物链加环遵循的原则:食物链加环并非越长越好。食物链加环要讲究综合效益。

食物链解链——为减少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和人体,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可采用食物链“解列”的方法,即在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其与

达到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指在生态系统内安排各种生物群落,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及

生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