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活动动机的一般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 需要和诱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需要
比较内在、隐蔽,是促使个体活动的内部 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 它吸引个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 满足。一方面,没有需要或需要已经得到 充分的满足,则个体就不会趋向相应的目 标。比如,吃饱的幼儿对食物可能是无动 于衷。另一方面,没有诱因,也就不会有 某种特定的需要。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 种需要的事件、对象或刺激物,并从中得 到满足。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 的。
第五章 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
第一节 活动动机的一般概述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我们不能 直接观察,但这种内部过程经常通过外在 行为或活动反映出来。 例如:幼儿是否注意教师的演示、是否 积极地参与某种活动、能否坚持这些活动 等等。 通过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我们可以 间接地了解其动机状况。
一、动机及其作用
• (二)诱因——实质是斯金纳所说的强化物 诱因即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 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如教师精彩、生动的表演、教师给予幼儿 的各种奖励物等。诱因制约着活动的方向, 指向需要的满足,起到引力或拉力的作用。 对不同的个体而言,,同一种事物既可能 成为活动的诱因,也可能不是。比如分数。 因此,幼儿教师应该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 异,给予恰当的诱因刺激。
• (一)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 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 对动机定义的理解—— • 通俗而言,动机就是使人开始行动,维持行 动,并且决定其行动方向的动力。 • 盖奇和柏林纳(Gage&Berliner1984)将动 机比喻成汽车的发动机(强度)和方向盘 (方向)。
• 注意:动机与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 复杂的,有时并不是很一致的。这表现在 • 同一种动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活动,而相 同的行为活动也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的; • 良好的动机有时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产 生不良的结果。 • 例如幼儿出于助人的动机而帮助其他小朋友, 但不小心伤害了小朋友,这种现象也是常见的。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2015/10/30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16

儿童的需要 美国 迈· 凯梅· 普林格尔 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对新体验的需要 赞扬和认可的需要 对责任感的需要
三、动机的种类
动机
按动机产生的先天性还是后天性
按动机来源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
原始动机

习得动机
与人交流
内部动机
因好奇而探索 因喜欢而坚持 成功的感受
外部动机
为取悦他人 为避免惩罚 为得到奖励

睡眠
Fra Baidu bibliotek
证明自己
被人接纳
三、动机的种类
• (一)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根据动机是否是 先天产生而分类 • 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它以人的本能需要 为基础,通常主要是生理性的需要,如饥渴、睡 眠等。 • 习得动机是指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产生、发展起来 的各种动机,这些动机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 例如 获得社会性赞许的行为动机。
(二)动机的作用
• 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
要作用有: • 1.激活作用

动机可以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活动 从无到有、从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比 如:儿童所具有的探究、好奇的动机会促 使幼儿产生摆弄玩具的活动;同样,好奇 的动机还可以激发幼儿产生各种模仿行为, 并将观察到的这些信息转化为实际的活动。
作业:动机的含义是什么? 试述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 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 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 诱因力量的大小。 • 在统一的动机结构中,需 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个体的活动取 决于需要和诱因的相互作 用。
• 诱因
引起 激 发
反 馈
• 需要
引起
动机
产生
行为
达到
目标
中国古代的需要层次论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二)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根据动机是否来源 于个体内部而分类 • 内部动机是指受内部动力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 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 • 外部动机是指受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 机。如为了取悦于他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或 避免惩罚等去从事某一活动。 • 例如,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感到好奇,于是用心 去观察、探索,产生学习的行为。在学习的过程 中,幼儿获得知识,满足了他的好奇心,给他带 来愉快的经验和成功的感受,形成一股新的动力; 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幼儿的好奇心、成功 感受等都可以看作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如果幼儿 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奖赏,这种学习行 为的产生就是受到了外部动机的驱使。
• 动机强度与行为表现之间成一种倒U型关系。

并非动机水平越高,行为水平就越高。比如, 有些儿童求成心切,动机水平过强,反倒产生焦 虑,影响其行为表现。 动机水平适中的儿童则能 够从容应对,表现出真实的、相对较好的行为。 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成人应该注意要使幼 儿具有适中的动机水平,防止对其提出过高要求 或施加太大压力。因为这样不仅无助于幼儿的行 为表现,反而可能会对其造成心理伤害。 • 由于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有必要了 解幼儿的活动动机,从而客观、准确地解释幼儿 的活动,并对活动进行预测和必要的调控。
• 2.指向作用 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的行为朝向具体 的目标或对象。 • 动机不同,活动的方向及其所追求的目标 也是不一样的,即做出的活动选择是不一 样的。 • 比如:如果幼儿很饿,他只会选择能够填 饱肚子的目标,而不再从事其他有趣的活 动;在求知、探究动机的支配下,幼儿可 能就会关注、参与有趣的活动,而不在意 母亲是否陪伴身边。

3.维持作用 动机不仅可以激发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 定的目标,而且还可以调整活动,使之坚 持下去。 当幼儿有强烈的动机从事一项活动时,即 使遇到困难也能努力坚持。动机越强,付 出的努力也将越大。
• 动机=需要吗?
二、需要、诱因与动机
•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两大因素构成的。 • (一)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缺乏或不平衡。 • 如血液中水分的缺乏,会产生喝水的需要;血糖 成分下降,会产生饥饿求实的需要;失去亲人的 孩子会产生爱的需要;当眼前事物与已有的认识 不一致时,导致认知上的不平衡,会产生求知或 探究的需要;等等。 •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在活动中起到 驱力或推力的作用。

分析案例《璐璐学琴》
璐璐刚学习弹钢琴时很投入,每天都会坐在钢琴前练习一段时 间。看到女儿这种表现,妈妈很高兴。有一天,妈妈对璐璐说: 为了奖励好好练琴,如果每天多弹20分钟,妈妈就会给一元钱 的奖励。璐璐非常高兴,每天都会努力多弹些时间,以便得到 一元钱的奖励。 以后,她在练琴时经常想着零花钱的事,把 练琴时间拉长,以便得到更多的零花钱,但弹琴并不是很认真。 妈妈发现这种现象后决定不再给零花钱,璐璐就此也不想多练 琴了,甚至在正常的练琴时间里也不太投入。妈妈试图通过增 加零花钱来激励璐璐坚持认真弹琴,但由于零花钱这种外部诱 因刺激的介入,璐璐原本对弹琴的喜爱这种内部动机受到了破 坏,结果适合其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