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水生所

合集下载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性状、结构、发生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是实验生物学和理论生物学的综合,它综合性很强,可以用来研究动物、植物、真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结构、发生、适应和遗传。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地理分布学、系统发育学、演化学、比较生理学、行为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普通生物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发生、克隆、胞质结构和基因组。

遗传学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发挥而成的遗传机制,以及能够继承信息并发生变化的表观遗传物质。

发育生物学研究从单个细胞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以及发生变化在发育过程中的角色。

水生生物学主要研究水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水的流动、温度、酸碱度等因子对水生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地理分布学研究各种物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各自的生物地理学。

系统发育学研究物种属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通过进化而构成属群,以及不同属群之间的演化关系。

演化学研究物种进化的历史,探讨它们从远古到今天的演化过程。

比较生理学研究各物种的生理性状以及这些性状的进化和发展。

行为生物学研究物种的行为,特别是在非生存的情况下,如社会及角色结构、繁殖行为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有助于维护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普通生物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动物和植物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为保护生态系统和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普通生物学也可以帮助生物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研究细胞和遗传学来更好地理解病毒和疾病机理,从而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基因治疗技术。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有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生命的复杂性,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水螅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水螅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水螅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汇报人:XX 2024-01-14
目录
• 水螅概述 • 水螅结构剖析 • 水螅生活习性详解 • 水螅与人类关系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水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螅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淡水等水域 环境中的刺胞动物,属于刺胞动物门 (Cnidaria)水螅纲(Hydrozoa) 。
3
促进物质循环
水螅通过摄食和排泄,参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
潜在应用价值挖掘
01
02
03
04
生物防治
利用水螅对某些有害生物的捕 食作用,进行生物防治的尝试

生物医药
研究水螅的再生能力和抗逆性 ,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仿生学应用
借鉴水螅的捕食机制和运动方 式,开发新型的水下探测器或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探讨了水螅与藻类、原生动物等生物之间的共生、竞争等 关系,揭示了水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深入研究水螅基因组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对水螅的基因组进行更深入的
研究,揭示其更多独特的遗传信息和生命活动机制。
02 03
拓展应用领域
水螅作为一种典型的刺胞动物,其研究成果可为生物医学、生态学等领 域提供重要参考。未来可进一步拓展水螅的应用领域,如利用其独特的 生理构造开发新型生物材料或药物。
温暖气候
它们更喜欢温暖的气候, 因此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分布更为广泛。
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水螅对环境有 不同的适应性,有些种类 甚至可以在咸水或半咸水 环境中生存。
繁殖方式及过程描述
无性生殖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是和许多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透、错综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

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从精子和卵的发生、受精、发育、生长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及其机理。

简介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规律的科学。

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是和许多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透、错综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

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的过程及其机理。

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个体发育机制的学科。

是由实验胚胎学发展起来的。

实验胚胎学是研究发育中的胚胎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如何相互影响,发育生物学则是追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是什么物质(或哪些物质)在起作用,起作用的物质怎样使胚胎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分化中的细胞如何构成组织或器官,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发育,正常发育的胚胎怎样生长、成熟、成为成长的个体,后者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为什么逐步走向衰老,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下完成个体的全部发育。

范围从学科范围讲,发育生物学比实验胚胎学大,后者基本上是研究卵子的受精和受精后的发育,虽然也包括正在发育的生命再生及变态等问题,但主要是胚胎期的发育。

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则是有机体的全部生命过程。

从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直到个体的衰老。

它是生物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都与发育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就是发育生物学的进展。

发育生物学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活跃和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

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发育生物学简介

发育生物学简介

1简介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规律的科学。

发育生物学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内容和许多学科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

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的过程及其机理。

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个体发育机制的学科。

是由实验胚胎学发展起来的。

实验胚胎学是研究发育中的胚胎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如何相互影响,发育生物学则是追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是什么物质(或哪些物质)在起作用,起作用的物质怎样使胚胎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分化中的细胞如何构成组织或器官,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发育,正常发育的胚胎怎样生长、成熟、成为成长的个体,后者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为什么逐步走向衰老,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下完成个体的全部发育。

2研究范围从学科范围讲,发育生物学比实验胚胎学大,后者基本上是研究卵子的受精和受精后的发育,虽然也包括正在发育的生命再生及变态等问题,但主要是胚胎期的发育。

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则是有机体的全部生命过程。

从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直到个体的衰老。

它是生物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都与发育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就是发育生物学的进展。

发育生物学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活跃和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

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有关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形态模式形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癌症的防治)以及器官与组织培养等新兴的医学产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因工程发展为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基础。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发育生物学教学组)目录: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 (1)第二章发育生物学试题总汇 (6)第三章试题参考答案 (14)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绪论1.发育和发育生物学2.发育的功能3.发育生物学的基础4.动物发育的主要特点5.胚胎发育的类型(嵌合型、调整型)6.研究发育生物学的主要方法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2.细胞定型及其时相(特化、决定)3.细胞定型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自主特化、有条件特化)4.胚胎发育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镶嵌型发育依赖型发育)5.形态决定子6.胞质定域(海胆、软体动物、线虫)7.形态决定子的性质8.细胞命运渐进特化的系列实验9.双梯度模型10.诱导11.胚胎诱导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1.细胞表型分类2.差异基因表达的源由3.了解基因表达各水平的一般调控机制第三章转录后的调控1.RNA加工水平调控2.翻译和翻译后水平调控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1.信号传导2.了解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外信号传导途径第五章受精的机制1.受精2.受精的主要过程及相关知识3.向化性4.顶体反应5.皮质反应第六章卵裂1.卵裂特点(课堂作业)2.卵裂方式3.两栖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的卵裂过程及特点4.(果蝇)卵裂的调控机制第七章原肠作用1.了解原肠作用的方式:2.海胆、文昌鱼、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的原肠作用基本过程与特点第八章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1.三个胚层的发育命运第九章胚胎细胞相互作用-诱导1.胚胎诱导和自动神经化、自动中胚层化2.胚胎诱导、异源诱导者3.初级诱导和次级诱导、三(多)级诱导4.邻近组织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5.间质与上皮(腺上皮)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第十章胚轴形成1.体形模式2.图式形成3.果蝇形体模式建立过程中沿前后轴不同层次基因的表达4.果蝇前后轴建立的分子机制5.果蝇背腹轴形成的分子机制第十一章脊椎动物胚轴的形成1.什么是胚轴2.两栖类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3.了解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第十二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体节形成机制1.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后轴形成2.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背腹轴形成3.脊椎动物体节分化特征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神经系统的组成来源(神经管、神经嵴、外胚层板)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脊髓、大脑、小脑、核团)神经系统发生过程中的组织与调控(位置、数目)2.神经系统的功能建立3.神经突起(树突和轴突)4.局部有序投射5.突触第十四章附肢的发育和再生1.附肢的起源2.附肢的早期发育附肢发育中外胚层与中胚层的相互作用附肢发育中轴性建立3.附肢再生(再生过程、再生调节)第十五章眼的发育1.视泡发育、分化2.晶状体发育、分化3.晶状体再生4.角膜发育第十六章变态1.变态2.昆虫变态的激素调控3.两栖类变态的激素调控第十七章性腺发育和性别决定1.哺乳动物的性腺发育2.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3.果蝇的性别决定4.雌雄同体、环境性别决定第十八章生殖细胞的发生1.精子发生:特点,过程2.卵子发生:特点,过程第十九章干细胞1.干细胞2.干细胞分类3.了解干细胞的应用第二十章动物发育的环境调控1.发育与环境关系2.环境对正常发育的调控3.环境对正常发育的干扰4.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发育生物学试题样题总汇一、填空题(每空1分)1.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命体发育的及其机制。

发育生物学1—7章 课后习题答案

发育生物学1—7章  课后习题答案

《发育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发育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答:定义: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同时还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2、多细胞个体发育的两大功能?答:1.产生细胞多样性并使各种细胞在本世代有机体中有严格的时空特异性;2.保证世代交替和生命的连续。

3、书中所讲爪蟾个体发育中的一系列概念?答:受精:精子和卵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卵裂:受精后受精卵立即开始一系列迅速的有丝分裂,分裂成许多小细胞即分裂球,这个过程称为卵裂。

囊胚:卵裂后期,由分裂球聚集构成的圆球形囊泡状胚胎称为囊胚。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胚轴:指从胚胎前端到后端之间的前后轴和背侧到腹侧之间的背腹轴4、模式生物的共性特征?答:a.其生理特征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b.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c.容易进行试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5、所讲每种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特点,优势及其应用?答:a.两粞类——非洲爪蟾取卵方便,可常年取卵,卵母细胞体积大、数量多,易于显微操作。

应用:最早使用的模式生物,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鱼类——斑马鱼受精卵较大,发育前期无色素表达,性成熟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楚。

优势:a,世代周期短;b,胚胎透明,易于观察。

应用: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

c.鸟类——鸡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加接近,且鸡胚在体外发育相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试验研究。

应用:研究肢、体节等器官发育机制。

d.哺乳动物——小鼠特点及优势: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胚胎发育过程与人接近,遗传学背景较清楚。

应用:作为很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e.无脊椎动物果蝇:繁殖迅速,染色体巨大且易于进行基因定位。

酵母:单细胞动物,容易控制其生长,能方便的控制单倍体和二倍体间的相互转换,与哺乳动物编码蛋白的基因有高度同源性。

《发育生物学》试题--整理版

《发育生物学》试题--整理版

《发育生物学》试题--整理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渐进特化: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P15精子获能:是指射出的精子在若干生殖道或能因子作用下,精子膜发生变化,产生生化和运动方式的改变;这样精子才能穿越卵母细胞周围的滤泡细胞和透明带的能力。

P95原肠作用:是胚胎发育到囊胚后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细胞运动和细胞重排的形态发生运动。

P132 顶体反应:精子在卵细胞释放的引诱物作用下游向精子,在Ca2+、脂质、磷酸脂醇介导下,顶体酶(水解酶)释放,卵细胞外包被的胶膜分解,精子穿越胶膜后,顶体的突起卵黄膜相互识别,识别后随之与卵细胞膜发生融合,精核入卵。

心脏环化:是指在由原始的、对称的直管心脏转化为非对称的环化心脏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的方位与形态的改变。

P208跨越分化:是指成体干细胞跨越组织或胚层的多向分化。

P270形态发生素:是指能够通过其浓度确定细胞发育命运的可扩散的化学分子。

P18同源异型基因:含有同源异型框(一段180bp保守序列)的基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细胞定型可以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存在自主特化、有条件特化和合胞体特化三种方式。

P112、根据细胞表型,可将细胞分为全能细胞、多能细胞核分化细胞。

P243、伴随鸡胚的发育,胚胎发育出复杂的外膜系统,卵黄囊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而尿囊是胚胎的呼吸器官并储存代谢废物。

P544、小鼠的囊胚(胚泡)时期,胚胎细胞可分为两部分,是一包被于胚胎表面的滋养外胚层和内部位于囊胚腔一端的内细胞团。

P555、哺乳动物的PGC s先在尿囊与后肠交接处附近聚集,之后借助于血液循环迁移到生殖腺;在此分裂形成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发生之前,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生殖干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

P80、P836、卵激活包括皮层反应、减数分裂恢复、第二极体排出、DNA 复制和第一次卵裂。

P1037、每个物种的卵裂方式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卵质中卵黄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二是卵质中影响纺锤体方位、角度和形成时间的一些因子。

发育生物学总练习题

发育生物学总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发育development——指生命现象的发展,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立结构的过程;2.发育生物学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答: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同时还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3.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对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何影响答:Watson和Crick1953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以后,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也从此揭开新的序幕;人们认识到发育主要受遗传物质DNA的控制,为回答编码在DNA上的遗传信息及其所表达的蛋白质如何控制生物体的发育等问题,人们开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各种其他新兴的生物学技术,进行生物发育机制的研究;取了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不仅使传统理论进一步深化,而且形成了不少新的观点和理论;由于发育生物的迅速发展,现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4.简述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答:发育生物学是由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和胚胎学的相互渗透发展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胚胎学的发展很久远,二千多年前,Aristotle提出胚胎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育形成的后成论观点;但到了17世纪后期,由于宗教统治的禁锢,先成论占统治地位,既认为胚胎是成体的雏形预先存在精子或卵子中;1759年德国科学家Wolf 根据对鸡胚发育的仔细观察,再次提出后成论观点,到19世纪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1839年,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理论,对胚胎发育的概念是划时代影响;认识到细胞核在发育中的重要性,1880年代,Weismann提出“种质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强调早期卵裂是不对称分裂;但Driesch1891证明海胆二细胞期的细胞发育没有区别;1924年,Spemann 进行了著名的胚胎移植实验,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胚胎发育最重要的核心问题;1900年,Mendel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胚胎学与遗传学结合,认识到发育受基因型的控制,但环境也影响发育;Watson和Crick1953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以后,开启了现代意义上发育生物学;重点是阐明发育的分子控制机制,在一些模式动物如果蝇、线虫等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第二章配子发生1、说明线虫和果蝇的生殖细胞的决定;答:线虫未受精卵的细胞质均匀分布一种P颗粒,受精后集中到后部;受精卵经过4次分裂,P 颗粒集中到一个P4细胞;P4是所有生殖细胞的祖细胞;果蝇的生殖质是位于受精卵后端极质颗粒;受精卵核经过9次分裂,后部形成5个包含极质颗粒的极细胞,极细胞分化为原生殖细胞;2、精子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答:精子细胞形成后,经过一系列分化,变态为特殊形状的精子;1、细胞核中的染色质高度浓缩,使核体积大大减少;其中核蛋白由组蛋白变为精蛋白;2、细胞质大多被抛弃;其中中心粒演变为轴丝,产生精子鞭毛;高尔基体形成顶体;线粒体形成线粒体鞘;3、形状变成流线型,便于运动;3、卵子发生过程与精子发生过程有哪些异同答:相同点:1、都要经过减速分裂,使配子的染色体减半;2都要经过增殖期、分裂期和成熟期;不同点对比如下:1、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生长期不很明显,而卵子发生过程中的生长期则特别长;因此精子发生的结果是产生体积微小的精子,而卵子发生的结果是产生体型很大的卵子;2、精子发生速度比卵子快,而且精原细胞则可以在成熟期内不断增殖;所以成熟精子的数目大大超过成熟卵子的数目;3、每个初级精母细胞最后变成4个大小相等的精子;而每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个大的成熟卵和3个体积很小不能受精的极体;4、精子发生过程要经过变态期,才能从精细胞转变为精子;而卵子发生没有这一时期;5、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两次成熟分裂全部在精巢内进行,卵子发生过程中的两次成熟分裂可在卵巢内也可在卵巢外进行;4、什么是母体效应基因举列说明;答: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表达并在早期胚胎发育中起作用的基因,称为母体效应基因;如Bicoid 基因是果蝇一个重要的母体效应基因,Bicoid基因在滋养细胞中转录,其mRNA定位并储存在卵子的前端;受精后翻译出的蛋白质沿前—后轴扩散,形成浓度梯度,为胚胎的早期分化提供位置信息;第三章受精的机制1、名词解释促成熟因子MPF——促使卵母细胞恢复减速分裂的因子,由调节亚基CyclinB和催化亚基cdc2组成;精子获能capacitation——从雄体直接采集的哺乳动物的精子不能受精,只有在雌性生殖道的适宜环境中发生许多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的能力,这个过程称为精子获能;顶体反应acrosomal reaction——当精子遇到卵子时,顶体膜和其外的质膜发生多处融合,释放蛋白水解酶,消化透明带或卵膜,为精子进入卵子打开通道,这些就是顶体反应;皮层反应cortex reaction——当精卵质膜融合后,皮层颗粒与其外的质膜融合,导致其内含物释放到质膜和卵黄膜或透明带之间的卵周隙内,这种现象就是皮层反应;2、海胆的精子和鱼类的卵处于同一环境中,二者是否可以受精为什么答:不可以受精;因为海胆精子顶体的突起上具有结合素bindin,而卵黄膜上存在着种类特异性的结合素受体;结合素能特异地结合到同种动物的卵黄膜上;这样精子结合素和其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专一性就阻止了种与种之间的杂交受精;3、卵子为什么要阻止多精受精举例说明其怎样阻止多精受精的答:因为多精受精造成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紊乱,最后导致死亡或不正常发育,所以卵子要阻止多个精子进入卵子;阻止多精受精的机制有二方面,1、初级、快速阻断:通过膜电位的改变,使卵子上精子结合的受体失活;如海胆的第一个精子与卵质膜结合后的1-3秒内,因钠离子的流入而导致膜电位的迅速升高,从而阻止其它精子与卵膜的结合;2、次级、永久阻断:通过皮层反应,使受精膜迅速膨胀;如海胆卵受精后20-60秒内,质膜下的皮质颗粒与质膜融合,释放其内含物形成受精膜,阻止其它精子的进入;第四章卵裂1、名词解释经线裂meridional cleavage——指卵裂面与A-V轴平行的卵裂方式;表面卵裂superficial cleavage——昆虫受精卵的大量卵黄位于卵的中央,卵裂被限制在卵的外围卵质中,为表面卵裂;紧密化compaction——哺乳动物在第三次卵裂后,形成的卵裂球突然挤在一起,卵裂球之间的接触面增大,形成一个紧密的细胞球体而把球的内部封闭起来;胚胎干细胞ESC——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2、早期卵裂与一般的细胞分裂有什么重要不同分子机制如何答:早期卵裂一般只有S期和M期,无生长期;因此分裂周期短,速度快,卵裂时胚胎的体积不增大;受精后早胚细胞分裂的都是由贮存在卵内的母型mRNAs和蛋白质控制的;卵裂周期受成熟促进因子MPF的控制;早期的卵裂所需要的有活性的MPF已存在在卵质中或由母型mRNA翻译,不需要启动合子基因,因此速度很快;3、卵裂有那些主要类型说明与卵黄的关系并举例代表动物;答:卵裂主要可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卵黄对卵裂有一定的阻抑作用,因此卵黄的含量和分布影响卵裂方式,含卵黄少的受精卵均黄卵和中黄卵的卵裂为完全卵裂,如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卵黄含量高的的受精卵采用偏裂即不完全卵裂,如鱼类和鸟类的盘状裂、昆虫的表面卵裂;4、分析节肢动物与哺乳动物早期卵裂过程表现出对未来发育的设定;答:果蝇受精卵核经过9次分裂后,出现生殖细胞的决定,后部形成5个极细胞,极细胞分化为原生殖细胞;哺乳动物8细胞期的细胞是等能的;紧密化后产生16个细胞的桑胚椹,桑椹胚内部有1-2个细胞与外界隔离,属于内细胞团,将来形成胚胎组织;外部细胞分裂产生滋养层细胞,不参与形成胚胎组织,而参与形成绒毛膜组织;第五章原肠作用:胚胎细胞的重新组合1、名词解释原肠作用gastrulation——原肠作用是通过剧烈地有序的细胞运动,使囊胚细胞重新组合,形成三个胚层的胚胎结构的过程;中囊胚转换midblastula transition——在囊胚中期由母型调控向合子型调控的过渡称为中囊胚转换;“Nieuwkoop”中心——在两栖类囊胚中,最背部的植物极细胞能够诱导产生Spemann组织者,称为“Nieuwkoop中心”;绒毛膜chorin——合胞体滋养层和富含血管的中胚层共同构成的器官称为绒毛膜;2、简述原肠作用的细胞运动方式;答:原肠作用的细胞运动方式可概括为6种:1、外包:表层细胞运动,细胞铺展、变薄、面积扩大,包住胚胎内层的细胞;2、内陷:某个区域的细胞同时向内凹入形成凹陷;3、内卷:外面铺展的细胞连续从边缘向胚胎内部卷入,并沿细胞内表面扩展形;4、内移:细胞从胚胎表层单个的向胚胎内部迁移;5、分层:单层细胞被割裂成两层或多层平行的细胞层;6、会聚伸展:指细胞间相互插入,使所在组织变窄、变薄,并推动组织向一定方向移动;3、在两栖类原肠作用过程中,三个胚层是怎样形成的答:在原肠作用过程中,动物极帽和非内卷边缘带细胞通过外包扩展,覆盖整个胚胎,形成外胚层;中胚层细胞开始内卷时,表层内卷边缘带细胞与其内侧的脊索中胚层一起移动,形成了原肠腔顶部的内胚层壁;胚孔下面的植物极细胞被外包的非内卷边缘带细胞覆盖,形成原肠腔底部的内胚层;深层内卷边缘带是一个细胞环;在原肠作用过程中,该细胞环沿胚孔唇内卷;预定脊索从背唇内卷,体节中胚层从侧唇卷入,未来的侧板中胚层从腹唇卷入;4、比较两栖类和鸟类的原肠作用过程,说明背唇与原条在发育地位的同一性;答:鸟类原条与两栖类背唇在发育地位的同一性可用以下几点说明;1、两栖类动物背唇和胚孔的出现是原肠作用开始的标志,鸟类的原肠的形成是以原条出现为标志;2、原条前端的亨氏节与背唇一样都是原肠作用的组织者,可以发动形成次生胚胎;3、原条上的原沟和胚唇周围的胚孔同样是外层细胞进入囊胚腔的门户;4、通过背唇内卷进入胚胎的细胞发育为头部中胚层和脊索,同样从原条亨氏结迁移到囊胚腔的细胞是未来的头部中胚层和脊索;5、胎盘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功能答:合胞体滋养层和富含血管的中胚层共同构成绒毛膜,绒毛膜和子宫壁融合形成胎盘;胎盘既含有母体成分,又含有胎儿成分;胎盘负责胎儿的物质交换,胎儿通过胎盘从母血中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相当于小肠、肺和肾的作用;第六章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1、什么是神经胚初级神经胚的形成过程答: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称为为神经胚;初级神经胚的形成过程如下:①中线处的预定的神经外胚层细胞变长加厚,形成神经板;②神经板边缘加厚,并向上翘起,形成神经褶,神经板中央出现“U”形神经沟;③神经褶向胚胎背中线迁移,最终合拢形成神经管,上面覆盖着外胚层;④神经管最靠背面细胞变成神经嵴细胞;2、脊椎动物中胚层在发育中形成哪5个过渡性的区域性结构答:神经胚中胚层可分为5个过渡性区域;第一个是脊索中胚层,将来形成脊索;第二是背部体节中胚层,主要形成体节;第三个是居间中胚层,将来形成泌尿系统和生殖管道;第四个是侧板中胚层,形成心脏、血管、血细胞和胚胎外膜等;最后是头部中胚层,将来形成面部的结缔组织和肌肉;3、轴旁中胚层什么基因的表达对脊椎动物体节形成有重要关系答:在轴旁中胚层的前端首先出现Notch1和Paraxis基因的表达;由于Notch1和Paraxis 基因产物的作用,轴旁中胚层细胞开始合成并分泌fibronectin和N-cadherin,创造了体节结构发生的条件;4、内胚层主要形成哪些器官或组织答:胚胎内胚层的功能是构建体内两根管道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内表皮;第一根管道是贯穿于身体全长的消化管,肝、胆囊和胰腺由消化管凸出形成;第二根管道是呼吸管,由消化管向外生长形成,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咽和咽囊也是内胚层来源,咽和咽囊向外凸起产生扁桃体、甲状腺、胸腺和甲状旁腺,水生脊椎动物中,咽囊产生鳃;第七章细胞命运的决定——细胞的自主特化1、名词解释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从单细胞受精卵产生有机体的各种形态和功能细胞的发育过程叫细胞分化;镶嵌型发育mosaic development——如果将一个发育早期胚胎的某一个卵裂球去掉,则这个胚胎将会发育为一个不完整的胚胎,而缺失的部分刚好就是所移走的卵裂球所能发育的结构;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调整型发育regulativ development——如果移去早期胚胎的一个卵裂球,胚胎的剩余的部分则可改变它们正常的发育命运,来填补移去的卵裂球所留下的空白,仍形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胞质定域cytoplasmic localization——在镶嵌型发育中,形态发生决定子被定位于特定卵质区域的,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2、简述海鞘8裂球的细胞发育命运;答:海鞘第一卵裂面与幼虫两侧对称面吻合,所以左右两裂球的发育完全对称;在8细胞期可将胚胎裂球分为4对,每对裂球发育命运如同卵子发育命运图谱一致;动物极二对裂球发育为外胚层,植物极后面的一对裂球形成内胚层、间质和肌肉组织,植物极前面的一对裂球形成脊索和内胚层;神经细胞是从动物极前面的一对裂球和植物极前面的一对裂球产生的;3、试述果蝇的极质决定子的分子基础;答:果蝇卵极质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生殖质的组分之一是gclgerm cell-less基因转录的mRNA,gcl基因在果蝇卵巢的营养细胞中转录,所转录的mRNA通过环管转运至卵子中,定位于称为极质的细胞质中,是极细胞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成分;极质决定子也可能是Nanos蛋白,如果缺乏Nanos蛋白,胚胎的极细胞就不能迁移到生殖腺中,不能产生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决定子还可能是线粒体大核糖体RNAmtlrRNA;第八章细胞命运的渐进特化——胚胎细胞相互作用1、说明相嵌型发育和调整型发育与Weismann的“种质说学”的调和与矛盾;答:Weismann的“种质说学”主要论点为染色体是由各种能决定细胞发育命运的核决定子组成的;受精卵分裂时,不同的核决定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分配到不同的细胞内,由此决定细胞的命运,使其发育成身体的某一部分;在相嵌型发育中,如果将一个发育早期胚胎的某一个卵裂球去掉,则这个胚胎将会发育为一个不完整的胚胎,而缺失的部分刚好就是所移走的卵裂球所能发育的结构,这种发育现象是与Weismann上述观点是相调和的;但在调整型发育中,如果移去早期胚胎的一个卵裂球,胚胎的剩余的部分则可改变它们正常的发育命运,来填补移去的卵裂球所留下的空白,仍形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种发育现象显然与Weismann的“种质说学”相矛盾;2、什么是Spemann组织者哪些动物具有这类的组织者答:两栖类早期胚胎胚孔背唇能诱发原肠作用,组织次生胚胎的形成,即为Spemann 组织者;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原条前端的亨氏结是类似组织者,鱼类的胚盾也是这样的组织者;3、简述goosecoid基因的作用;答:goosecoid基因具组织者特异性,编码一种DNA结合蛋白;Goosecoid蛋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能激活背唇细胞的迁移特性内卷和延伸;2决定头部中胚层和背侧中胚层的发育命运;3gossecoid表达细胞动员周围细胞参入背轴形成;第九章果蝇胚轴形成1、什么是形态发生原morphogen举例说明;答:某些因子沿体轴的分布呈现浓度梯度,不同水平决定该区域的的反应,最终形成某种形态结构,这种因子即是形态发生原;例如果蝇的Bicoid蛋白,Bicoid蛋白在果蝇的合胞体胚胎中形成一个由前到后的浓度梯度,在不同的浓度阈值分别激活不同靶基因的表达,对果蝇头胸部的结构的决定起关键作用;2、为什么dorsal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胚胎背部化,cactus基因突变会导致胚胎腹部化答:因为dorsal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胚胎无Dorsal蛋白合成,导致合子基因snail和twist腹侧特征在所有细胞中都不表达,而背侧特征基因dpp、Zen、tolloid、zerknullt等在所有细胞中表达,从而导致胚胎背部化;相反,cactus基因突变会导致胚胎无Cactus蛋白,这样使Dorsal蛋白同样能进入背部的细胞核,活化合子腹侧特征基因twist和snail的表达,同时抑制背侧特征基因dpp和zen等基因的表达,这样导致胚胎腹部化;3、试述果蝇A—P轴形成的分子机理;答:果蝇A—P轴的形成首先是母体基因的作用,形成形态发生原梯度;形态发生原在A-P 轴线的不同区域激活不同的基因,使不同区域的基因活性谱不同而出现分化;调节果蝇胚胎前后轴的形成有4个非常重要的形态发生原:BICOIDBCD和HUNCHBACKHB调节胚胎前端结构的形成,NANOSNOS和CAUDALCDL调节胚胎后端结构的形成;另外,Torso基因编码一种细胞外信号分子受体蛋白,可能是末端形态发生原;有3类合子基因对体躯A—P轴的分节进行遗传调控:缺口基因gap genes、成对法则基因pair-rule genes和体节极性基因segment polarity genes;形态发生原首先调节缺口基因的表达,缺口基因表达区呈宽的带状,包括hunchback、kruppel和knirps的表达带;缺口基因再控制成对法则基因,成对法则基因每隔一个体节,以7条条纹的模式表达,如even-skipped、fushi tarazu 和hairy等;成对法则基因又控制体节极性基因,体节极性基因把不同体节再分成更小的条纹,划分出14个体节的分界线,如engrailed、wingless和hedgehog等;同时,缺口基因和成对法则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调节同源异型基因的表达,最终决定身体体节将出现那一种类型;4、试述果蝇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的表达图式;答:果蝇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Homeotic selector genes是指在体节边界建立之后,用来控制每个体节的特征结构发育的基因;包括触角足复合体Antp-C,有5个基因:lab labial,pb proboscipedia,Dfd Deformed,Scr Sex comb reduced,Antp Antennapedia;另一个区域是双胸复合体BX-C,有3个基因:Ubx Ultrabithorax,abdA abdominal A和AbdB abdominal B基因;这两个复合体统称同源异型复合体HOM-C;这8个基因的表达图式总的来说是胚胎从前到后依次表达;Lab、Pb和Dfd基因参与头部体节的特化;Scr和Antp基因主要决定胸部体节的特征;Ubx与胸部体节的分化相关,abd-A与Abd-B负责腹部体节的分化;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突变可引起同源异型现象,例如Antp基因的显性突变体,使该基因在头部和胸部同样表达而使头部长出肢而不是触角;当Ubx缺乏时,第三胸节转变成第2胸节,形成具有4个翅的果蝇;第十章脊推动物胚轴形成1、简述两栖类动物胚轴的形成;答:两栖类胚胎的D-V轴和A-P轴是由受精时卵质的重新分布而决定的;受精时,由于精子入卵的影响,卵子皮质与卵黄在重力作用下相对移动,在精子入卵处的对面产生有色素差异的灰色新月区,由此标志预定胚胎的背侧;随着原肠胚的形成,精子进入的一侧发育成为胚胎的腹侧,相反的一侧发育为胚胎的背侧,在动物极附近的背侧形成头部,与其相反的一侧形成尾,从而形成胚胎的背腹轴和前后轴;左右轴随着脊索的形成而确定;2、试述Nieuwkoop中心作用的分子机理;答:在两栖类囊胚中最靠近背侧的一群植物极细胞,对组织者具有特殊的诱导能力,称为Nieuwkoop中心;β-catenin是Nieuwkoop中心的一个主要的细胞因子;β-catenin开始在整个胚胎中均有分布,但在腹侧细胞中因为含有糖原合成激酶3GSK-3而降解,而在背侧细胞中由于存在GSK-3的抑制因子DisheveledDSH蛋白, β-catenin不会被降解;β-catenin是转录因子,它与转录因子Tcf3结合形成β-catenin/Tcf3复合物,激活siamois基因在Nieuwkoop中心表达;Siamois蛋白与TGF- β基因家族蛋白产物Vg1,VegT和Nodal-相关基因编码蛋白Xnrs的协同作用使组织者特异基因goosecoid激活,诱导背部产生组织者活性;3、简述哺乳动物前—后轴形成过程的有关分子及其作用;答:哺乳动物胚胎的前—后轴的受两个信号中心调控,一个是前端的内脏内胚层A VE,另一个原条前端的亨氏节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背唇,组织者;胎体远端的A VE细胞单独表达hex基因,将来仅仅形成前部,是前端位置的标志;A VE相反的后端的上胚层,cripto基因表达,原条开始形成;原条前端的亨氏节负责整个躯体的建立,包含有与蛙的组织者中发现的蛋白质,如GOOSECOID、NODAL、LIM-1和HNF3β;nodal基因对于原条的起始发育和维持发育是必须的,goosecoid基因的表达对于激活与头部形成的基因起关键作用,GOOSECOID、LIM-1和HNF3β蛋白对于前背部中胚层细胞的特化是必须的;哺乳动物前—后极性的特化都由hox 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第十一章胚胎细胞相互作用——胚胎诱导1、名词解释胚胎诱导embryonic induction——胚胎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发生影响,并使后者沿着一条新途径分化的过程称为胚胎诱导;诱导者inductor——发出信号,产生影响的一部分细胞或组织,称为诱导者;反应组织responding tissue——接受信号从而进行分化的细胞或组织称为感应者,或称反应组织,它们必须具有感应性competence才能接受诱导者的刺激;组织者organizer——能够诱导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并能和其他组织一起调整成为中轴器官的胚孔背唇部分;2、经典胚胎学所指的初级胚胎诱导与现在的概念的区别答:过去经典实验胚胎学的初级胚胎诱导实际上是神经诱导,是指原肠胚中预定的外胚层受脊索中胚层的诱导而形成神经板的过程;现在认为初级胚胎诱导应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卵裂期,为中胚层的形成和分区;第二阶段即是脊索中胚层诱导背部外胚层转变为神经系统的神经诱导;第三阶段是中央神经系统的区域化;3、邻近组织相互作用的类型并举例说明;答:邻近组织相互作用可分为指导互作和容许互作;指导互作需要从诱导者发出诱导信号,才能启动反应细胞新基因的表达,没有诱导细胞,反应细胞就不能按特定的方式分化;例如表皮和间质真皮的相互作用属于指导互作,鸡皮肤结构的类型羽毛或鳞片由中胚层间质的区域位置决定,翅的真皮乳头诱导表皮产生羽毛,而足的中胚层核诱导表皮产生鳞片;容许互作中反应组织已包含有特定的发育潜能,其发育方式已经决定,诱导组织只能提供发育所需要的环境,而不能改变其发育方向;例如肾的输尿管芽上皮中胚层与生后肾间质属于典型的容许互作,输尿管芽进入生后肾间质,在分支的顶端上皮诱导间质聚集和形成肾小管;肾小管的分化并不一定完全需要输尿管芽的诱导,其他组织如脊髓、脑、唾液腺间充质等和生后肾间质相互作用,也能使生后肾间质分化为肾小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生后肾间质已经决定了,但要表现其决定,需要在诱导条件下进行分化;4、简述果蝇眼发育单个细胞之间的诱导。

新版教育部最新专业目录

新版教育部最新专业目录
古人类学070904构造地质学070905第四纪地质学0710生物学071001植物学071002动物学071003生理学071004水生生物学071005微生物学071006神经生物学071007遗传学071008发育生物学071009细胞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生物物理学071012生态学0711系统科学071101系统理论071102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科学技术史07120008工学0801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固体力学080103流体力学080104工程力学0802机械工程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机械电子工程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车辆工程0803光学工程080300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0806冶金工程080601冶金物理化学080602钢铁冶金080603有色金属冶金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工程热物理080702热能工程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化工过程机械0808电气工程080801电机与电器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1物理电子学080902电路与系统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813建筑学081301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4建筑技术科学0814土木工程081401岩土工程081402结构工程081403市政工程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水利工

发育生物学名词解释

发育生物学名词解释

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的生殖、生长和细胞分化等发育本质的科学。

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

个体发育:从受精卵 (合子)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产生有机体的所有细胞过程。

胚胎发育:从受精到出生之间有机体的发育。

分化: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肌肉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等所有的细胞表型,这些细胞差异性产生的过程称为分化形态发生: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立结构的过程生长 :则指生物个体大小的增加。

有机体通过生长发育成为成熟个体,再经过衰老,最后死亡。

卵裂: 受精后,受精卵立即开始一系列迅速的有丝分裂,分裂成许多小细胞即分裂球。

囊胚: 到卵裂后期,这些分裂球聚集构成圆球形囊泡状的胚胎。

原肠胚形成:囊胚后期,胚胎产生一系列广泛的、戏剧性的细胞运动,细胞之间的位置信息发生改变。

图式形成: 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定型::细胞在分化之前,将发生一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朝特定方向发展,这一过程称为定型。

分化: 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特化: 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命运已经特化了。

决定: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命运已经决定了。

自主特化: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胚中,分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

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镶嵌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胚胎诱导: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的分化方向,也就是发育命运调整型发育:对细胞呈有条件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那么剩余的胚胎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所留下的空缺。

发育生物学笔记

发育生物学笔记

重点:1. 掌握发育生物学的概念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的生殖、生长和分化等发育本质的科学。

2. 掌握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①发育生物学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 (ontogeny) 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②生物种群系统发生(systematics development) 的机制。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任务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有机体的所有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又如何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建成一个有机体并完成各种发育过程的。

阐明个体发育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弄清遗传信息以何种方式编码在基因组上,DNA上的一维信息又是如何控制生物体的三维形态结构的构建和生命现象的发展。

3.动物发育的主要特征(1 ) 个体发育的特征;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征是具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这种次序性由发育的遗传程序控制。

发育是有机体的各种细胞协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系列基因网络性调控的结果。

在发育的过程中涉及多种生命现象,如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生长、衰老和死亡等。

(2 ) 个体发育的功能生物个体发育有两个主要的功能:①产生细胞的多样性并使各种细胞在本世代有机体中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次序性;②保证世代的交替和生命的连续。

4.动物发育的基本规律(1)受精新个体的生命开始于两性配子(gamete)——精子(sperm)和卵子(ovum)的融合,这个融合过程称为受精(fertilization)。

(2) 胚胎发育——形成幼体通过受精激活发育的程序,受精卵开始胚胎发育。

大多数动物要经过卵裂、原肠胚形成、神经胚形成(neurulation)、器官形成(organogenesis)等几个主要的胚胎发育阶段才能发育成为幼体。

(3)生长发育——成体 (4)衰老与死亡5. 了解后成论和先成论的基本内容后成论;胚胎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发育形成的,这个理论后来称为后成论。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九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九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先后共有九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家楫(1898-1976),上海奉贤人,汉族.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17年7月-1921年6月在南京高等师范农科学习,获农学士学位。

1925年1月-1928年6月为美国费城本薛文尼亚大学动物系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3年6月-1924年11月在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所任助理员。

1925年1月-1927年6月在美国韦斯特生物研究所任访问学者。

1928年9月-1929年6月任美国耶鲁大学动物系斯德林研究员。

1927年7月-1934年7月在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所任教授并兼任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4年7月-1944年5月在前中央研究院动植物所任研究员兼所长。

1944年5月-1949年5月在前中央研究院动物所任研究员兼所长。

1950-1959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

1959-1961年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兼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

1961-1976年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兼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伍献文(1900-1985),浙江瑞安人,汉族。

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所长。

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科。

1927年获厦门大学理学士学位。

193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为巴黎博物馆客籍研究员。

1933-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动物学部主任。

1934-1944年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5-1950年任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兼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复旦大学和江苏医学院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兼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曾任国家科委水产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鱼类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

中科院水生所(考研)细胞生物学历年试题

中科院水生所(考研)细胞生物学历年试题

说明:试题来自水生所研究生部网站,可自行下载。

对于试题,仅对名词和问答部分给出了索引(默认教材为翟中和版),一些难点的题给出了个人思路,仅相当于和大家一块儿讨论,答案仍须自行整理。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难免会有不足或者错误之处,还请大家谅解和指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细胞生物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半自主性细胞器(semi-autonomous organelles)P1562.门通道(gate channel )P5413.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P3514.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P1975.非编码RNAs (Non-coding RNA)(未找到,个人理解:非编码蛋白质的RNA,如剪接体RNA、核酶等)6.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PI pathway)P2377.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遗传学P449)8.分子货仓(molecular warehouse)(新编细胞生物学学习指导P199)9.隔离子(chromosome insulator)P34110.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s)P541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1. 跨膜蛋白主要依靠以及相互作用力,而嵌入脂双层膜上。

2. 迄今端粒酶活性只发现在和组织细胞中。

3. 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凝集与去凝集作用的主要调节因子是和,它们分别在细胞周期的期和期活性最强。

4. 磷脂合成是在光面内质网的面上进行的,合成的磷脂向其他细胞部位转移的方式主要是和。

5. 根据核纤层的成分分析,它应属于细胞骨架的家族,其主要功能是和。

6. 细菌的鞭毛与动物细胞的鞭毛主要区别是和。

7. 早期胚胎细胞周期要比体细胞周期快,因为早期卵裂细胞具有不须而能分裂的能力。

8. 细胞中的蛋白质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决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位于通过途径将不稳定的蛋白质彻底降解。

发育生物学学科简介

发育生物学学科简介

发育生物学学科简介1、本学科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概述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学科点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刘筠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在深入研究我国四大家鱼生殖细胞发育与受精规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池塘条件下四大家鱼不能自然产卵的原因,为我国解决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理论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中华鳖、乌龟、牛蛙生殖细胞的发育规律和人工繁殖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80年代以来,重点开展了多倍体鲫鲤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利用四倍体鱼制备出的世界首例三倍体鱼并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本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除继续开展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外,还开展了心脏发育、神经管发育、骨骼发育与细胞凋亡以及发育中的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1996年,我校“鱼类发育生物学与蛋白质化学”获准立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得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1年以梁宋平教授为主任的“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长江学者”张健教授领衔的“动物重要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计划资助;2006年“多倍体鱼繁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刘少军教授任主任。

本学科现已形成了以刘筠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一批年青学者为学术骨干的研究团队,凝炼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处于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方向;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973”子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具备了进行高水平研究的技术平台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条件。

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刘筠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11鱼类发育生物学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26遗传学④852细胞生物学
12发育与分子生物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26遗传学④852细胞生物学
13鱼类遗传及发育生物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26遗传学④852细胞生物学
14鱼类分子育种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26遗传学④852细胞生物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2动物学或727生物学④841生态学或951生物化学
20鱼类保护遗传学、分子生态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2动物学或726遗传学④841生态学或951生物化学
21鱼类生理生态学3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2动物学或314数学三④841生态学或852细胞生物学或951生物化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26遗传学或727生物学④852细胞生物学或841生态学或951生物化学
077601环境科学专业
01恢复生态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41生态学或951生物化学
02沉积物化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1分析化学
03生态修复/环境化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1分析化学或841生态学或840环境科学基础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2动物学④841生态学
16生物地理信息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2动物学或727生物学④841生态学
17渔业生态学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2动物学④841生1政治②201英语③622动物学④841生态学
19鱼类进化生物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25微生物学④951生物化学
16产油微藻生物学

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生物学(英文)名称: Biology一、学科概况生物学是人类在对生存环境和自身认识的长期积累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学科,与医学、农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特别是在今天,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以及相关支持学科的发展都更加凸显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为3个阶段:① 19世纪以及更早的时期,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时期。

② 19世纪至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 进入了实验生物学时期,生物学建立并得到长足发展。

③ 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出现于19世纪。

然而,生物学的起源通常追溯到古希腊,特别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贡献。

他对动物分类与解剖的工作,被看作最早的系统性的生物学研究。

17至18世纪,生物学最早的分支-植物学和动物学逐渐形成专门的学科,1735年林奈建立的用于分类的‘二名法’沿用至今。

19世纪到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是生物学建立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借助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施旺与施莱登于1838年和1839年提出了细胞学说,展示了生物界的同一性;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1966年孟德尔遗传学说和随后的摩尔根的基因学说揭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正是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标志分子生物学这一新兴学科的问世,人们得以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

分子生物学一经建立便强有力地影响和渗入到生物学的几乎各个学科领域,不仅产生了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新的学科,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

同时,对医学和农业学实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以基因操作为基础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物理学,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成就,密切地与生物学相结合,并日益成为生物学快速发展的动力。

发育生物学 重点简答题

发育生物学 重点简答题

1、两栖类原肠作用总结:1. 边缘区瓶状细胞在准确的时间和位置内陷。

2. 边缘区细胞通过胚唇进行内卷形成原肠。

3. 内卷的中胚层细胞沿胚孔顶壁内表面迁移。

4. 预定脊索中胚层在胚胎背部集中延伸5. 预定外胚层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数层细胞合并为单层细胞而向植物极下包。

2、传统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1.染料细胞标记2.荧光细胞标记3.细胞移植3、阻碍多精入卵机制卵子细胞膜去极化引起的快速的阻碍作用;精卵质膜融合时,钙离子诱发皮层反应,卵子皮层颗粒的胞吐作用产生的一种较慢的阻碍作用;卵子细胞质降解额外精子的核酸或排出包含有额外精子核酸的细胞质。

4、精子与卵子相互作用的五个步骤:1. 精子的趋化性2. 精子的顶体反应,释放水解酶。

3. 精子与卵子外围的卵黄膜(透明带)结合4. 精子穿过卵外的结构5. 精卵细胞质膜的融合5、卵裂方式及其特征和代表动物完全卵裂:1. 辐射对称卵裂(棘皮动物、文昌鱼)基本特征:1)每个卵裂球的有丝分裂器与卵轴垂直或平行。

2)卵裂沟将卵裂球分成对称的两半。

2. 螺旋型卵裂(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蜗牛)螺旋式的特征:1)卵裂的方向与卵轴成斜角,2)细胞之间采用热力学上最稳定的方式堆叠,细胞间接触的面积更大,3)只经过较少次数的卵裂就开始了原肠形成。

3. 两侧对称型卵裂(海鞘)主要特征是:第一次卵裂平面是胚胎的唯一对称面,它将胚胎划分为左右成镜像对称的两部分。

第二次卵裂也是经裂,但不通过卵子的中心。

第三次卵裂是纬裂,生成一层动物极卵裂球和一层植物极卵裂球。

第四次卵裂是不规则的,第五次卵裂形成一个小的囊胚。

4. 转动型卵裂(哺乳动物、线虫)其特征包括:1)卵裂速度缓慢;2)第1次为经裂,其后的2个卵裂球各采用不同的卵裂方式,一个是经裂,一个是纬裂;这种卵裂的方式称为交替旋转对称式卵裂。

3)早期卵裂不同步,并非所有裂球同时卵裂,导致奇数细胞。

4)哺乳动物在早期卵裂过程中,合子基因组就已开始活动,合成卵裂所必需的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育生物学考试答卷一、论述题1、试述在受精过程中防止多精受精的两种主要机制及其观察实验的经典方法.答:卵细胞受精过程中为阻止多精受精主要有两种机制:1、通过卵细胞的膜电位变化快速的阻止精子进入卵细胞;2、是通过皮层颗粒胞吐反应分泌颗粒内容物,使膜硬化,形成受精膜持久阻止精子进入卵中。

1、卵膜电位快速变化。

以海胆为例,海胆卵在海水中细胞外具有特别高的Na+浓度,细胞质的游离钠离子则相对较少,K+则在细胞中含量很高,细胞膜不断阻止钠离子内流以及钾离子外流,由于卵细胞膜上的离子浓度存在差异,采用微电极技术检测静止膜电位为-70mV,当第一个精子结合后1-3s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开始向正值转换,此时检测膜电位变化为+20mV,由于精子可以与静息电位-70mV的融合,但不能与静息电位为+20mV的卵细胞膜融合,从而阻止多个精子入卵,阻止第二次受精。

2、海胆的皮层反应:膜电位变化阻止多精受精仅仅只会持续1分钟,不足以完全阻止多精入卵,之后的阻断则由皮层完成。

皮层由皮层颗粒组成,通常分布在没有微绒毛结构的卵质膜下方,当第一个精子与卵子发生质膜融合时,质膜融合处的卵子皮层颗粒与卵子发生质膜融合,并在该处钙离子浓度升高,胞吐作用发生,皮层颗粒破裂,颗粒物质蛋白酶、粘多糖以及过氧化氢酶、透明素等释放到卵周隙,裂解卵黄膜蛋白和细胞膜之间的连接蛋白并去除结合素受体及其结合的精子形成受精膜并使其硬化,阻止多精入卵。

此时,卵黄膜改称受精膜,其它精子再也不能穿过卵黄膜。

受精膜在精子进入卵开始形成,并逐渐伸展延伸至整个卵细胞周围。

2、简述DMRT1基因家族成员在哺乳、鸟类、两栖类以及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中的作用。

并以该家族为例说明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基因的进化特点。

答:性别决定是一个可塑性的发育过程,主要分为环境性别决定以及遗传性别决定,遗传性别决定一般由性染色体中一系列性别决定基因启动一些性别相关基因,进一步诱导精卵巢形成。

但是,性别决定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并不稳定。

Dmrt1是含DM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在进化上相对保守的因子,参与首个性别决定以及精巢分化。

在哺乳动物中,由于存在性别决定基因sry,dmrt1受sry调控参与雄性发育的级联信号通路,对性别决定以及分化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小鼠中dmrt1的缺失会导致卵巢特异性基因表达增加促使塞托利细胞向颗粒细胞转化,说明其是睾丸分化所必须基因,在哺乳动物出生后的精巢中,DMRT1阻抑了雌性的再程序化。

在鸟类中,几乎所有鸟类的性别决定系统都为ZW型,且Z染色体保守。

1999年Nanda发现鸡的dmrt1基因特异性定位在Z染色体上,并在所有鸟类的Z染色体上都是保守的。

进一步在鸡中分析dmrt1,确定其为依赖剂量效应的鸟类性别决定候选基因,可能是dmrt1的MHM域的甲基化程度调控性别。

2010年后发现性别决定在性别激素影响之前,dmrt1则只在性腺中表达,可能在dmrt1上游还有基因调控性别,dmrt1可能受到上游基因影响其MHM的甲基化程度来调控鸟类性别。

在两栖动物中,既存在XX/XY也存在ZZ/ZW性别决定系统,大部分两栖动物的性染色体并没有明显分化。

目前仅在ZZ/ZW系统中鉴定出性别决定基因DMW(dmrt1在W染色体上的拷贝),DM 域同源性高达89%,但在c端缺少dmrt1的激活中心,可能在功能上有所不同。

实验证明Dmr1与DMW 存在性腺表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DMW的导入会使ZZ个体出现雌性,dmrt1导入会使ZW出现精巢特征,推测二者高度相似的序列使其在性别决定早期间DMW与dmrt1存在竞争靶点,阻止dmrt1发挥作用。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性别决定方式最多的类群,多样化的性别决定使其成为理想的研究性别决定的模型。

早在1921年明确青鳉为XX/XY型性别决定系统。

青鳉在染色体形态上也没有分化,2002年在Y染色体上发现一个含DM域的基因与dmrt1同源性达83%。

且在性别决定之前表达。

通过实验证明Dmy是青鳉雄性发育所必须的,于2007年证明Dmy是青鳉的性别决定基因。

研究dmy以及dmrt1发现都有一个转座子的靶点,二者可能是通过对转座子的竞争性结合从而对青鳉性别决定起作用。

青鳉dmY/dmrt1Y 是常染色体dmrt1最近复制过来的,是非常新的基因。

2、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基因的进化特点:在哺乳动物中,由于存在sry性别决定基因,Dmrt1仅仅起到睾丸发育必须,在鸟类中,dmrt 则作为性别决定候选基因存在,可能存在性别主控基因影响dmrt1。

在两栖以及鱼中,dmrt1演化成一些两栖类的性别决定基因,在性别分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进化上这些性别相关基因具有不稳定性、多样性、可变性、功能不保守性等特点。

3、简述鱼类细胞核移植和和细胞干细胞研究进展以及在鱼类开展以上工作的理论意义1、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以及在鱼类开展以上工作的理论意义细胞核移植是指将一个二倍体细胞核移入另一个去核或不去核的未受精卵中,在一定条件下,像受精卵一样分裂分化以及发育成幼体甚至成体的技术。

细胞移植技术有本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用于研究发育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质功能及其二者互作关系,探索遗传发育和细胞分化等一些理论问题,后来被发现可培育出新的品种。

鱼类因产卵多,卵体积大及体外受精和发育等优点,是研究细胞核移植的极好材料。

1938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pemann提出核移植设想,于1952年Briggs和King在两栖蛙类中获得成功。

60年代初,我国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先生首先将核移植用于硬骨鱼类,研究核质发育。

后来,童第周又对不同科之间的鱼类进行核移植,发现细胞质和细胞核对信息遗传的表达都有影响。

杂种鱼的诞生以及饲养到性成熟,证明细胞核移植方法获得远源杂种鱼是培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1980~1984年, 陈宏溪等连续核移植将短期培养的鲫鱼和金鱼肾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入鲫鱼去核卵中,结果鲫鱼之间的核移植获得了核质杂种鱼,并成功得到肾细胞的核移植的性成熟成鱼。

表明经过培养的分化了的成鱼体细胞核已恢复分裂能力。

1990年,张念慈等人进行青鱼和草鱼的体外属间移植实验,以经过16次传代培养的草鱼胚胎细胞为供体, 青鱼成熟未受精孵作受体, 获得发育至原肠期胚胎4个, 发育至尾芽期胚胎3个, 心跳期胚胎1个。

又以经过15代培养的青鱼囊胚细胞作供体, 团头鲂未受精孵作受体, 获得发育至体节出现期胚胎6个;2001年,胡炜在斑马鱼模式动物与红鲤、泥鳅、金鱼以及稀有鮈鲫之间进行异种细胞核移植,从而讨论鱼类细胞核移植在程序化机制,他发现,连续核移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鱼类异种体细胞移植胚的发育率;卵细胞质对细胞核在程序化作用与供体细胞核所处的细胞周期密切相关,推测体细胞再程序化以及重构胚发育阻滞的机制与mtDNA与核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紊乱导致DNA损伤细胞凋亡等有关。

2002年,青岛海洋大学李莉将斑马鱼头肾细胞和尾鳍细胞经培养后移入同种鱼的去核卵中并获得了发育至尾芽期和肌肉感应期的胚胎。

在鱼类中展开细胞核移植的研究不仅仅是利用鱼类优势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也是为了获得优良性状的核质杂种鱼。

中国的水产养殖广泛,鱼类已经作为常见餐桌的食物,从中摄取的优质蛋白有益于我们人类身体健康,而具有生长优势以及高营养价值的核质杂种鱼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前景的优良鱼类,细胞核移植已经成为鱼类鱼中的重要方法。

除此之外,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核发育潜能,多倍体纯合、二倍体的育种等,可以利用这一技术系统来研究鱼类外源染色体对发育的影响以及探索改良品种的可能性。

核移植技术在鱼类育种上发挥重大的作用。

2、细胞干细胞研究进展以及在鱼类开展以上工作的理论意义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从动物早期发育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得到的一种未分化的永久性细胞系。

这种细胞一方面保留了所有的发育潜力,在适合的条件下,能够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将ES细胞移植到动物囊胚后,它可以参与宿主胚胎各种组织的构成,形成嵌合体,直至达到种系嵌合,遗传给后代;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对ES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各种遗传操作,包括随机引入外源基因到ES细胞基因组中,或通过同源重组,定点引入外源基因到ES细胞基因组中或破坏基因组中某一特定的靶基因;通过细胞移植或核移植技术生产嵌合体或转基因动物又可以将细胞水平的定点突变转变为个体水平的定点突变。

因而ES细胞成为研究动物早期胚胎发生、细胞组织分化、基因功能和表达调节等发育生物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工具,也是进行动物组织工程、人类疾病防治和制作定点突变转基因动物或缺基因动物的重要手段。

ES细胞最初是从小鼠中分离出来的。

1981年,Evans和Kaufman及Martin分别建立了小鼠ES细胞系,这一开创性成果成为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里程碑。

随后,ES细胞培养的研究在哺乳动物上蓬勃开展起。

但在低等脊椎动物中的ES细胞研究甚少。

在鱼类ES细胞培养方面,迄今主要以小型实验性鱼类为材料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斑马鱼和青鳉由于个体小传代周期短,全年繁殖等优点是研究鱼类干细胞培养的首选材料。

最早在鱼类中尝试干细胞分离的工作者是1992年collodi等人在斑马鱼中进行的。

他们借鉴小鼠ES细胞培养方法从5-8日龄的斑马鱼中分离出成纤维细胞,经传代培养后,获得成纤维细胞系(可维持6个月),后用丝裂霉素C处理可被用作滋养层细胞。

后来又从早期斑马鱼胚胎中分离单个细胞培养,成功培育出ES细胞。

1994年,Wakamats等同样借鉴小鼠ES细胞培养方法成功建立了青鳉ES细胞;Hong和Schartl于1996年采用不同于小鼠的ES细胞培养方式,无滋层技术成功建立青鳉ES细胞系,该细胞系可以进行长期冷冻保存,解冻复苏后又能正常生长,与其他干细胞类似。

2002年Chen S L等采用无滋养层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海水养殖鱼类花鲈和真鲷的胚胎干细胞系。

经不同人员验证下发现这些干细胞系在不同的诱导因素下可分化出不同的细胞,表明这些鱼类ES细胞具有体外分化能力。

鱼类ES细胞为建立基因打靶技术奠定的基础,二者结合开辟了鱼类基因转移研究的新突进,也为鱼类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平台。

此外,胚胎干细胞是尚未分化的全能性细胞,在胚胎干细胞内必然有一些基因负责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防止其分化,通过比较鱼类胚胎干细胞和已分化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有可能筛选出调控鱼类细胞发育和分化的功能基因,查明鱼类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

胚胎干细胞是全能性细胞,保留着发育的全能性,通过细胞核移植可以较容易发育为鱼苗。

胚胎干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较成年体细胞核移植要高许多。

因此,建立优良、珍稀鱼类的胚胎干细胞冷冻库,即可将这些鱼类的遗传资源长期保存起来,需要时,借助于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核移鱼苗,即可恢复所需要的鱼类物种,因此,胚胎干细胞技术在鱼类种质保存和遗传多样性保护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潜力,这方面的研究值得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