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合集下载

石油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探讨

石油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探讨

石油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切实将新研发的技术应用到石油开采领域成了当下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继传统三种采油技术后,所出现的能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

我国通过大量的实验与研究,证明其是能够广泛推广应用的。

本文通过该技术的概况、技术原理、现状和发展作简单论述探讨该技术。

关键词:石油开采;微生物采油技术;探讨一直以来,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一般只能采出油藏的一部分。

提高采收率,从而采出更多的原油,是国内外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利用微生物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是传统方法如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等方法之后,研发出的使用微生物有机活动的特性与其代谢产物用来提升石油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

与传统采油技术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更明显的特点,如:应用范围广泛、工艺简便、成本低、不伤油层、环保等。

是当下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的一项新技术。

1微生物采油技术简述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新型采油技术,该技术是指,把各类合适的菌种和营养物质注入到油藏中,让其在油藏里繁衍成长,加强石油代谢速度,从而产生活性物质或是气体,用来降低水油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开采率。

2微生物采油技术作用机理与优点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相对比较复杂,目前石油开采中所掌握的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改变石油结构,降低其粘度。

微生物会以原油中的正构烷烃为资源进行繁殖生长,进而改变石油的结构。

微生物的老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石油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了石油固性的平衡,降低其压力与临界温度。

而它生长时排出的生物酶,可充分将石油进行降解,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石油的流动性,而且还能改善石油的品质。

2)微生物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诸如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

而这些气体起到的作用是保持与增加油层的压力,使石油的粘度下降。

3)微生物同时能够产生各类化学物质,其聚合物可以在渗透地区很好的控制流速比,调整油层的吸水面,增加扫油的面积,提高采收率,同时产生的沉淀物具有良好的封堵功能。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要 :针 对油层原油性质 , 在室内模拟 井下条 件 , 过测定 处理 前后油 井产 出的原 油组成 【 通 含蜡 量 和烃组
成) 和物性 ( 凝固点 、 牯度 )原油伴生水中有 机酸 的含量 和水 的表面张 力的变化 , 在室 内将 油 井产出的含 水原油与 微生物混合后测定生成气体的组 成 , 研究了微生物在油 层生存繁 殖及对原油 的作用 机理。现场试验见 到 了明显 的
维普资讯

9 ・ 2




20 02正
徽 生 物 果油 技 术 的研 究及 琨 塌 应 用
索忠英。杨建 华 王卫 国 , , , 申丽萍
( 1中原油 田分公 司采 油二 厂 工程技 术 太队

2中原石油勘探 局技 术安全监 测 中0 )
将微生物注入井眼或地层 , 通过微生物的繁殖 代谢产生的分解酶类对原油进行降解 , 能够直接将 原油中长链碳氢化 合物降解成短链碳氢化合物 , 降
低原 油的重 质烃 和 石蜡 组 分 , 少石 蜡 在井 眼附 近 减
作用前 作用后 1作用前 l作用 后
粘度( P ・) m as
凝 点( ) ℃
目前 , 国内外应用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的方式可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微生物从油井油套中直接注 入油 层 , 关井 3 后 再开 井 生产 ,或将 营养 物 注 —4d ( 入油层, 激化油藏原始生物 )使其在地下发生新陈 , 代谢 , 提高驱油效 率。另一类是 在地面利用微生物 代谢作 用产 出其代 谢 物 , 然后 再 将 这些 代 谢 物 注入
的沉积 , 降低原油粘度 , 改善原油在地下的流动性 。
微 生物 在 油藏 中 的新 陈 代谢过 程 , 还产 生 大 量 的生物产 物( 甲酸 、 乙酸 等 )表面活性 剂 、 机溶 剂 、 、 有

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

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

采油方法。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1895年,Miyoshi首先记载了微生物作用于烃类的现象。
1926年, Beckman提出“利用微生物采油”的设想。同年, Bastin等 证实油层水中存在硫酸还原菌等。
1943年,Zobell申请了微生物采油的专利;
1946年,提出应用厌氧硫酸还原菌采油现场实施方案。 1947年,美国首次工业试验。
MEOR工艺
单井激励
生产中的问题
地层受到伤害 , 渗透 性差 原油受到 毛细管力束缚 地层有孔道, 水驱效率低 结蜡
应用微生物的性能
产表面活性剂、气体,降解烃类
强化水驱
产表面活性剂、气体、酸和醇
调剖
产聚合物或增殖形成生物团 产乳化剂、表面活性剂,降解 烃类
清洗井筒
缓解指进
地层水或气指进
产聚合物或增殖形成生物团
微生物强化采油过程
微生物强化采油是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通常应用在低产油井以
提高产量。
这项技术包括:向油藏注入耐温、耐压、耐盐、厌氧菌群和营养 液
菌群繁殖生长,分芽繁殖,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酸、气体、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一、概述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2、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3、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 4、微生物驱油技术定位 5、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优点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1、微生物强化采油 2、油井套管防石蜡沉积技术 3、提高原油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效率 4、生物降解:一个环保的治理石油废弃物的方法
微生物细胞很小,且能运移,所以能进入其它驱油工艺不能
全及的油层中的死角和裂缝;
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物,克服了盲目性;

对几种驱油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对几种驱油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对几种驱油技术的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驱油聚合物二氧化碳微生物一、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

目前,聚合物驱油技术尽管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复杂性使我们对其驱油机理尚未真正搞清。

具体表现在现场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提前见效的问题;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逐渐升高直至突破的问题等等。

所以现阶段研究聚合物驱油技术有一定实践价值。

注入驱油剂来开采油层的残余油为强化采油(enhanced oilrecovery,简称eor或improved oilrecovery,简称ior),又称3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可使采收率提高到80% ~85%。

聚合物驱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3次采油方法,它能在常规水驱开采后期,使油藏采收率再提高8%左右,相当于增加四分之一的石油可采储量。

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增加水相粘度,同时降低水相渗透率,改善流度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它的机理是所有提高采收率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即降低水相流度,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

一般来说,当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大和水驱流度比较高时,聚合物驱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是: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的原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它取决于驱油剂在油藏中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聚合物驱不仅可以提高波及系数,而且还可以提高水波及域内的驱油效率。

我国对聚合物驱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理论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及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大大促进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

自1996年聚合物在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来,形成了1000×104t的生产规模,为国家原油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河口采油厂关于微生物采油的研究

河口采油厂关于微生物采油的研究

1 4 d 的培养后 , C o l o r a d o 油页岩的颗粒尺寸从2 am降到0 r . 1 mm。
河 口采 油厂在 稠油 区块原 油和地 层水 中分离 筛选 出了三株 对稠 油有 降解 作用 的本源 细菌 , 并将其 应用于该 区块原 油模拟驱 油实验研 究 。 结果表 明 , 水驱 后 的油藏 中存 在能 降解稠油 并产生羧酸 、 酯、 醇 和二氧化 碳等产 物的微 生物 。 室 内可 通过调 整 培养物 配方激 活微 生物 , 使采 收率 有较大 提高 ; 各 单一 菌种对 原 油 的作用机 制 不同 , 微生 物各 菌种协 同作用 能大 幅度提 高原 油产量 。 认 为在 经 过更 详细 的微 生物 区系分 析 后 , 该 区块稠油 有望 实现 本源 微生 物驱 。 河 口采油 厂筛选 出了适合其 油 田金 1 0 8 块稠 油油藏 的菌种L H 一 5 。 首 先进行 了室 内实验 研究 , 培 养驯化 出了适合该 块的 菌种 , 并对 其生 理特 性及性 能进 行 了评 价 。 根据 实验 结果 , 在金 1 0 8 块3 口稠 油 井上进 行 了2 — 3 轮、 8 井 次ME O R吞 吐试验 。 依 据菌 种的活动 规律 和生 长特性 , 决 定注菌 后关 井4 — 7 d 。 3 口井分 别注 人 微生 物制 剂0 . 5 m3 、 营养 液1 5 m3 和盐 水 1 5 m3 , 关井 7 d , 投产 后3 口井 均处 于正 常生 产状态 , 且产 液量 和产 油量有 所增 加 。 ME O R 技术 是一项涉 及到生 物工程 、 地质 、 油藏 工程 、 采油。 从 见到 的文 献可 以看 出 , 室 内实验 是成 功的 。 矿 场试验 仍 局 限在 对 单井 的 处理 , 有 些试 验不 是很 成功 , 有 些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Z h a n g Z 和Q i n T发现 , 嗜 氧菌 在重 油 中发酵 时 产生 的含 醇液 , 能与 粘性 重油 形成 稳 定 的油 水 乳状 液 乳状 液 的粘 度 为 1 2 - 4 6 mP a . s , 重油 的 粘度 为 2 3 4 4 m P a . s o O l s e n D k 和J a n s h e k a r 利 用 鼠李糖 脂 生物 表面 活性 剂 ( P G 一 2 0 1 ) 对B mc l i o r d 轻质 原油 和Wi l mi n g t 0 n 重 油进 行 了采 收率评 价 实验 。 这种 由铜 绿 色假单胞 菌产生 的鼠李糖 脂生物表 面活 } 生剂 , 与石 油磺酸 盐表面 活性剂 的作用 方 式相 同。 其 与 聚合 物一 起使 用 , 可 以使 Wi l mi n g t o n 原 油 的采收 率 达到 8 3 %。 Ye n T F 等人 采用 硫杆 菌属 菌株 从油 页岩 中释 出油母质 和 沥青 质 硫 杆菌 属 的氧化硫杆 菌是一 种化学 无机营养 型细菌 , 它通过 还原硫化 物 的硫酸盐溶 解油 页 岩 的无机 基质 并释 放 出有 机成分 。 Y e n T F 通过 1 4 d 的砂 柱 浸析 实验 , 发现 油 页岩 的重量 减 少 3 6 %- 4 0  ̄ / o , 9 7 %的碳酸 盐被 去 除 。 G h o s h S 和Kl a s s D L 研 究 出用厌氧 发酵微 生物分解 油页岩 的方法 。 他们采 用活性污 泥作 为培 养物 经过

靖边黄家峁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

靖边黄家峁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
d i 03 6 / i n 1 0 — 8 62 1 ..1 o: .9 9 s .0 6 6 9 .0 120 8 1 .s
1 开采 现状
黄家峁油田处于陕北斜坡构造单元的中部 ,是
靖边 油 田所辖 的主力 区块之 一 ,主要 开采 层 位延 9 层 。储 层 孔 隙度 1. ,渗 透 率 231 0 r , 74 % 6 .X1 n
分 发挥 菌种 的作用 ,其施 工液 的体 积按 下面 的公式
3 一 8
油气 田地 面工 程 ( tp/ w h= :/ ww.q d cc r) t y t mg . n o
压力 为 9MP ,泵 车 的压力 为 1 a a 0MP ,然后 观察 试
物 注 入其 中 ,利 用 细菌 的 活动及 代 谢 产物 的作 用 , 将 油层 中的残余 油采 出 ,从 而提高 采收率 。
验效果。施工时液体浓度决定了微生物的繁殖状况
( )微生物在油层中增殖 ,形成生物量 。特别 和扩散速度,其直接影响采收率 ,因此必须保证菌 1 液 的使 用量 ,一般 采用 经验公 式进 行计算 是 产黏液 的细 菌 ,当密集成 团 时 ,可选 择性或 非选
990 ,月 产 油 1802 ,综 合 含 水 8 . %。 9. 4 7 . t 3 15 0
3 试验及效果 分析
平均 单 井 日产 液 1 . m , 日产 油 1 5t 25 。 . ,综 合 含 水 3 1 微 生物 的用量 及 注入方法 9 . 8 .%。现 在处 于低压 、低产 的 开发 水平 ,产 量 递 89 在黄家峁注水站 ( 靖边采油厂 三号注水站 )采 减 快 ,稳产 难度 大 ,水驱效 果 变差 。经 过多年 的天 用 注水管 网和 作业 车进行 微生 物试 验 。该 区域是 采 然能量开采和注水开发,油 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期 。 用 不 规 则 的面 积 注 水 ,注 水 井 共 有 1 ,辐 射 油 3口

微生物采油在锦25特稠油区块的实验研究

微生物采油在锦25特稠油区块的实验研究

微生物采油在锦25特稠油区块的实验研究【摘要】针对锦25块特稠油油藏原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胶质加沥青质含量高、初馏点高的特点。

本实验提出了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来实现稠油降粘的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在培育新型强解烃功能菌种的基础上,配合微生物环境配伍性及跟踪监测技术,确定微生物液量注入、焖井时间及注入方式。

达到降低原油粘度,提高稠油周期产量、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稠油开采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特稠油实验研究微生物锦25块原油物性较差,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属特稠油油藏,且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粘度增大、开采难度增加;周期产量下降、油汽比低、开采成本逐年上升。

为解决上述问题,对菌种进行了优选和施工工艺的改进。

主要利用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物质的综合作用,使稠油粘度和凝固点降低,原油组份发生变化,改善稠油的流动性能,调整油层的产液状况,从而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

1 区块油水样品中功能菌种筛选从锦25块油水样品中获得稠油降粘优势菌种17株,其中产表活微生物12株jc-bs1~ jc-bs12,可用于微生物驱、稠油降粘、解堵、清防蜡;原油降解微生物5株jc-od1~ jc-od5,可用于原油降解、解堵、将残渣、环境修复。

1.1 产表面活性剂菌jc-bs6产表面活性剂菌株jc-bs6,该菌株在60℃条件下培养2 d,发酵液成黄绿色,剧烈摇动后产生大量泡沫。

离心去除菌体后上清液的表面张力为29.47 mn/m,排油圈直径约为5 cm,液体石蜡乳化率为80%左右,煤油乳化率为50%左右。

将通过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判断其为糖脂类的表面活性剂。

该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石油烃降解的能力。

1.2 原油降解菌株jc-od3原油降解菌株jc-od3在60℃条件下培养2 d,微生物大量生长,原油均匀分散在培养基中,静止不分层,过滤去除原油后,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为35.14 mn/m,说明菌株能够利用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同时代谢产生一定量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探讨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探讨

144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藏被探明,并且分布广、储量大,但是由于其渗流能力较低,不便于进行开发利用,而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增加原油流动性能,并且施工方便,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经济效益比较高,所以探讨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微生物采油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将采油井中注入微生物,进行单井吞吐;将微生物直接注入注水井,随注入水驱替油层,其作用机理是向油藏注入微生物,利用其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酸、生物聚合物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实现改变油藏特性的目的,所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具有多样性:①新陈代谢产生的乳酸、乙酸与丙酸等有机酸,可以使碳酸盐岩石发生溶解,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及采收率;②产生二氧化碳、氮气、甲烷与氢气等,可以增加油层的压力,降低原油的粘度,有利于石油进行驱替活动;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可以加快石蜡与重烃裂解速度,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及流动阻力,提高原油的产量;④油藏岩石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后可以推开油沫,释放出原油等。

2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的优势2.1 改善地层的孔隙度低渗透油藏地层岩石多为粉砂岩,不仅孔隙分布不规律,空隙间隔杂乱无章,而且泥砂含量比较高,原油流经过孔隙时容易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原油产率及质量。

微生物的直径为0.2~0.3μm,在压力作用下会在岩石孔隙中流动。

如果在孔道中无法流动而停滞,就会立即进行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一定数目后所产生的酸类物质将会腐蚀岩石,使得岩石孔道相互连通或者扩大,从而改善地层岩石孔隙度。

2.2 提高地层的渗透率菌种不同,在地层中的作用也不同,产生效果也存在差异,并且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脱氢、递氢与受氢等环节,其中受氢时可以分解出有机盐与无机盐,进而转化为水与气体,既可以降低地层中污染物的含量,又可以清洗孔道,提高地层渗透率。

2.3 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酶类等物质,这些产物的化学性质有利于降解原油中的石蜡与重组分,使得原油的凝固点减小,改善了原油的粘度,原油的流动阻力降低,流向井底的效率与速度随之增加,进而增加低渗透油藏原油产量。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技术
5、微生物能对原油降解,降低原油粘度。
三、微生物驱油筛选
(一)、微生物的筛选 1、菌种筛选原则 ⑴、菌种应以适应高温、高盐、高压油藏条件为核心 原则。(耐温:80℃,耐盐:25×104mg/l); ⑵、菌种应对环境与人体无害; ⑶、所筛选菌种活性优良,性能稳定;
三、微生物驱油筛选
(一)、微生物的筛选
流程联接示意图
四、现场应用工艺
(三)、施工步骤
1、微生物菌液注入前,测吸水剖面; 2、根据剖面测试结果,对注水井进行调剖(目的改善 注入井吸水剖面,使微生物有效注入目的层); 3、调剖结束后,恢复注水,一星期后测吸水曲线、压 降曲线、吸水剖面(若目的层未启动,则对其进行重炮 或酸化解堵等); 4、配注流程准备:主要包括菌液储罐、配注泵、井、 站流程改造及整体配套、注入流程的试运转等; 5、注入水质分析;
二、微生物驱油机理
根据室内研究和实际资料,微生物驱油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微生物可明 显降低油层中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改善驱油效率;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 油、水流度比;对油层孔隙进行选择性封堵,改善驱油波及效率,从而提高 原油采收率。作用机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微生物的粘膜及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孔 道壁面的润湿性,能使粘附在地层岩石表面的原油脱离 下来,提高洗油效率;
(三)、微生物室内评价
1、微生物适应性评价试验
⑴ 、高温高压实验 试验在地层条件下不同菌种利用不同N源的生长情况。 ⑵ 、配伍性实验
试验地层环境是否适合于细菌生长和生存,筛选的微 生物与本源细菌及在原油中的生长情况。
(三)、微生物室内评价
2、驱油试验 当水驱含水达92%-95%以上时注入微生物菌液,驱油
试验可提高采收率15%以上,同时能降低产出液中的含水 率;采收率与注入浓度和注入体积有关。

微生物采油增产机理及应用分析

微生物采油增产机理及应用分析

微生物采油增产机理及应用分析0 引言在我国,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面对社会日益增加的石油需求,石油工程应当合理使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快速提高石油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 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在石油生产过程中,将微生物从地表注入地下油层内,使用微生物在石油之中的新陈代谢效果,提高石油的流动性,从而可有效提高石油的开采率,实现石油增产。

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时,能够形成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及生物乳化剂,能够有效改善石油的结构,增加石油的流动性,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

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微生物繁殖速度极高。

因此,当向地下油层注入微生物后,微生物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成千上万倍的数量增长,最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石油分解,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施工方便、施工安全以及施工无污染等优点,因此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微生物采油技术就已经被有效应用到石油工程之中。

我国各个领域均开展了有关物生物解剖技术的相关试验工作,研究发现,大面积繁殖的微生物种群所需环境条件比较苛刻,不适合在高温高盐石油层繁殖生长。

微生物石油开采技术属于一种技术性比较强的先进科学技术,该项技术涉及到微生物在石油层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

各种物体在石油层内的转移和石油、空气的相互作用都能对石油结构造成影响。

因此,石油工程企业要想保证石油的有效增产,进行物生物采油技术的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1]。

2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在石油工程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效果还是有所欠缺,在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会出现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在石油工程中,技术人员进行微生物菌种选择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选取出来的微生物并不能够有效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

很多石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微生物菌种选择时,只注重其对石油原油的降解效率,忽略了菌种的环境生存能力,从而也无法有效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摘要:中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采。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产量逐渐下降,利用微生物采油对中后期油田的采收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笔者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原理、微生物适应的地层环境和微生物采油的特征为方向来阐述,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给予评价包括存在的不足之处。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定义是利用筛选的微生物菌种的有益活动及产生的生物气和活性物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其中具有适合范围广、工艺简单、持续时间长、见效快、易于控制等特点,是目前发展前景很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关键字:微生物原理一、微生物采油原理微生物采油法通过向油藏注入特点的菌种及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使菌种能够在油藏中繁殖并且以石油为原料,代谢出的气体或活性物质来帮助原油开采,降低水油比等方法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1.1降粘法微生物能降低原油粘度,微生物以高碳正构烷烃为碳源,由于微生物生长时代谢产物生物酶,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将高碳正构烷烃降解,降解后的原油重质组分减少,轻质组分增加,原油的粘度下降,从而减小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度比,大大改善了原油品质。

1.2表面活性剂法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剂特征的化合物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如鼠李糖脂、海棠糖脂、槐糖脂等。

会吸附代替了不在界面上的不平衡的分子,使油水界面张力(δ)下降,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地层表面的吸附,使亲油面转为亲水表面,增大油对地面表面的润湿角(θ),由粘附功w=δ(1+cosθ),可知界面张力(δ)下降或油对地层表面的润湿角(θ)的增大都会使粘附功下降,粘附功越小,油越易从地层表面掉下来,从而提高洗油效率。

1.3生物气法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使原油粘度下降,体积膨胀,利用气体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入井底同时气泡会产生贾敏效应增加水流阻力,可以提高波及系数。

1.4生物酸法微生物产生的酸可以解除碳酸盐岩中的孔隙及裂缝中的堵塞物质,提高地层渗透率,为原油提供流动通道。

微生物采油技术试验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试验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试验研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一种环保且高效的新型采油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在油田环境中,微生物通过分解原油中的有机物,产生表面活性剂、溶剂等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帮助原油更好地从地下岩层中流出。

相较于传统的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如何通过实验研究优化该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性,可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可提高采收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油田环境要求较高,微生物生长速度慢等。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别从不同油田采集油样,并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优化技术,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微生物种群优化,提高微生物分解速度;改善油田环境,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结合其他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等优势,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为充分发挥该技术的潜力,应加强微生物种群优化、改善油田环境并结合其他采油技术。

展望未来,随着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深入研究,该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采油效率的重要方法。

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目的、意义、分类、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引言:低渗透油层是一种复杂的石油地质储层,由于其渗透率低、储量丰度低、开采难度大,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油效率。

物理化学采油技术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物理采油技术和化学采油技术两大类。

探讨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讨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讨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兴起,并不断扩大生产,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

石油作为能源行业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石油产业也在该社会形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油田的各项开发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许多油田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三次采油阶段,热力驱油技术、化学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等,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油田中,但是各种技术均有一定的缺陷。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其也能够应用于石油行业,成为一种新型的采油技术,即微生物采油技术。

本文简单说明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最后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生物水驱、微生物吞吐法、微生物调剖法、微生物清蜡技术等,为从事采油事业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油田微生物技术采油机理作用应用研究前言现代石油产业的发展,各项采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微生物采油技术则是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繁殖或者新陈代谢的作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其一般应用于三次采油中。

传统的三次采油技术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仅仅是一种普通物质,其在注入地层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液流载负才能达到指定的方位,且在进入的过程中消耗极大,或者会失效。

因此其对原油的采收效果十分有限,某些化学剂还会对地层产生影响,破坏环境等;而微生物则是有生命的物质,其数量庞大且活性较强,其能够有效的引起化学反应,产生特殊的物质,改造有机物或者将其完全分解,其在进入油藏内部后,能够把靶向消耗在极为重要的油藏部位,不会破坏环境,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种类及特点根据微生物反应场所的不同,可以将微生物采油技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具体情况如下:①地面法先在地面利用设备将其工业化发酵生产,并将有价值的代谢产物分离出来,包括其发酵时产生的聚合物、糖分脂、磷脂、脂肽、脂类蛋白等物质,将其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输入至油藏,达到提高采油率目标;②地下法使用各种设备使微生物在油层中发酵,而油藏就是其反应的容器,即为地下法。

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

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
效。
其他注水技术
定义
除了一次注水和二次注水技术外,还有多种其他的注水技术,如多 段注水、面积注水、定向注水等。
应用范围
不同的注水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油田类型和开采阶段,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选择。
优点
这些注水技术能够更为灵活地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提高注水效率和 采油率;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01
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管理注水工艺过程中的各个设备,确保注
水工艺正常运行。
组成部分
02
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可实现注水设备的
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操作。
技术要求
03
控制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自动化技术,具备数据采集、处理
、报警等功能,确保注水工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4
CATALOGUE
注水工艺优化与发展趋势
采油工程中注水工 艺
目录
• 注水工艺概述 • 注水工艺主要技术 • 注水工艺设备与系统 • 注水工艺优化与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注水工艺概述
注水工艺定义
• 注水工艺是指在采油过程中,通过向油层注入水来提高油田采 收率的技术手段。它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增产措施, 对于提高油田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注水管网
功能描述
注水管网是将注水泵增压后的水输送到注水井的管道系统,包括 主管道、分支管道和阀门等。
设计考虑
注水管网的设计需考虑地形、水源、注水井分布等因素,确保水能 够顺畅、均匀地输送到每个注水井。
材料选择
注水管网一般采用钢管或塑料管,材料选择要考虑耐腐蚀性、耐压 能力和施工便捷性。
控制系统
功能描述
注水工艺在采油工程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55一、前言原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物质,其汽油、柴油产品是重要的燃料,其烯烃、芳烃产品是化工产业重要的基础原料。

由于原油是一次化石能源,因此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很多石油公司研究的重点方向。

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几种途径,包括聚合物驱油技术、气体混相驱油技术、物理采油技术、化学试剂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等。

依托于现代微生物、基因遗传技术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现代化微生物技术在油田开采领域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开采技术不成熟的枯竭油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相较于化学采油、物理采油技术、注入气体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简单,油田在原油的工程、设备技术上就可实现微生物采油技术改造,相较于其他采油技术改造,改造成本低且操作简单;(2)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油田,如深海油田、油砂、稠油开采等,尽可能的实现勘探油气储量的高采收率;(3)微生物采油可以通过停止注入营养液的方式实现,工艺过程灵活可靠;(4)使用的微生物可以通常的进入到尤其岩层的细小裂缝和死区中,提高油气采收率,且不会再裂缝中产生结构腐蚀和堵塞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油田运营维护成本;(5)微生物的繁殖具有选择性,对油气岩层其他区域的破坏、污染程度很小;(6)利用微生物的自由辅助功能,可以长时间发挥功能。

三、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室内培养外源微生物,注入到采油地层后,利用微生物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溶剂、乳化剂等功能,改善水的驱油性和油气岩层空隙表面内部的润湿性。

另一种是直接向采油地层中注入微生物,注入的微生物以地层中的烃类物质、矿物质以及人工辅助注入的糖类物质等为营养液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原位产出的有机酸、低碳醇、生物聚合物、二氧化碳等可以提高采油率。

四、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岩层条件1.地层中的矿物质油气地层主要由岩石物质和矿物质组成,石油主要储藏在地层中的裂缝或者空隙当中。

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的现场应用

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的现场应用

的 可操作 性 、 经济 投入 等 因素 , 确定 采 取何种 施 工工
艺 ( 2 。 另外 , 剂 量 长 周期 的微 生 物单 井 处 理 表 ) 大 工 艺正 在 尝试 之 中。
表 2 两 种 微 生 物 单 井 处 理 工 艺 的 比较
多轮次套管投加
施 工 压 力 低 或 无压
用提 供依据。
关键词 : 生物 ; 种筛选 ; 井吞吐 ; 轮次套加 ; 微 菌 单 多 现场 应 用 中 图 分 类 号 :E 5 . T 37 9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9— 6 3 20 ) 4— 0 3— 2 10 90 (0 2 o 0 1 0
该选 井条 件在 微 生物 单井 处 理技 术 发展 初期 是
对油层温度的要求不象单井吞吐那样严格。
表 1 常见微生 物单井处理技术 的选井 条件
进 一 步延 长有 效 时 间。对 于远 距 离 的技术 服 务 和枯
2 现场 施工工艺
2 1 微 生物单 井吞 吐 .
竭 井 或频 于枯 竭井 一般 采用 这 种施 工 工 艺 。 目前 该 工艺 在微 生物 采 油技术 发 展初 期应 用 较 多 。 22 微生 物 多轮 次套 加 . 微生 物 多轮 次 套 加 ( 简称 套 加 ) 指 多 次 少 量 是 周期 性地 向 目标 油 井井 筒 投 注微 生 物 制 剂 , 变 井 改
微 生 物 单 井 吞 吐 是 向 近 井 油 层 挤 人 微 生 物 制 剂 , 后 关井 , 微生 物 在 油 层 环 境生 长 繁 殖 , 直 然 使 并 接 作用 于 油层 残 余 油 和 井 筒 附 近 堵 塞 物 , 现 解 堵 实 和增 产 。该 工艺 需 要 关 井 , 以便 给微 生 物 足 够 的生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发表时间:2011-03-29T15:14:53.91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于哲[导读] 油井吞吐仅仅可以作为一项增油措施,而不能实现微生物驱油。

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138001)于哲【摘要】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中包括三大技术: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技术、菌种放大培养技术、现场注入工艺技术。

其中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

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十多年研究,菌种及菌种放大培养技术已成熟,现场注入工艺技术一直不能满足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需求,本文从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着手,探索适应吉林油田工业化推广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注入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截止到2009年末,吉林油田已开发油气田21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亿吨,动用天然气地质储量186亿方。

在已开发的油气田中,以扶余、红岗等为代表的老油田目前含水已接近90%,处于注水开发后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突出;而以新立、乾安等为代表的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注水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勘探工作的逐年深入,新增增量的品位逐年下降,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新增储量的动用难度越大越大,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接替技术保障老油田的稳产,新增储量的有效动用。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生物采油及其多样化的驱油机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行业的青睐。

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吉林油田现已形成了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一系列微生物采油配套技术,掌握了菌液及营养基生产、运输、注入、监测评价等相关工艺技术。

但是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菌种经过发大培养后,在输送和注入过程中,既要保证目的菌种不被空气、注入设备等介质中的杂菌污染,又要保证目的菌的活性不被破坏,同时菌种所需的营养基也必须采用合适的注入方式,才能保证目的菌在地层中得到更好的繁殖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摘要】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中包括三大技术: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技术、菌种放大培养
技术、现场注入工艺技术。

其中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
用的关键技术。

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十多年研究,菌种及菌种放大培养技术已成熟,现场注入工艺技术一直不能满足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需求,本文从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注
入工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着手,探索适应吉林油田工业化推广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注
入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
截止到2009年末,吉林油田已开发油气田21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亿吨,动用天然气地
质储量186亿方。

在已开发的油气田中,以扶余、红岗等为代表的老油田目前含水已接近90%,处于注水开发后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突出;而以新立、
乾安等为代表的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注水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勘探工作的逐
年深入,新增增量的品位逐年下降,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新增储量的动用难度越大越大,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接替技术保障老油田的稳产,新增储量的有效动用。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生物采油及其多样化的驱油机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
行业的青睐。

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吉林油田现已形成了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一系列微生
物采油配套技术,掌握了菌液及营养基生产、运输、注入、监测评价等相关工艺技术。

但是
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菌种经过发大培养后,在输送和注入过程中,既要保证目的菌种不被空气、注入设备等
介质中的杂菌污染,又要保证目的菌的活性不被破坏,同时菌种所需的营养基也必须采用合
适的注入方式,才能保证目的菌在地层中得到更好的繁殖代谢。

1油井吞吐试验
吉林油田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微生物现场试验,注入工艺由经历了井口注入、管
线注入、配水间管线注入逐渐演化过程。

微生物现场试验初期,主要进行油井吞吐试验,其
目的主要是验证外源微生物在地层条件下能否存活,其代谢产物在地层中是否具备堵塞大孔
道的能力。

现场注入工艺主要采用井口注入工艺:即菌种在微生物培养站放大发酵后,按照
菌液:营养基=1:10的配比在培养站配液,利用罐车将配好菌液运送到注入井井口,再利
用泵车注入油井,每口井注入300方,注入速度30方/小时,注入过程中每4小时取样一次,分析目的菌浓度、杂菌浓度。

注后关井20天开抽,同时取样分析目的菌浓度、杂菌浓度、
杂菌种类变化。

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微生物吞吐试验,共注入6口井,检测结果表明:CJF-002菌和其所需的营养基采用井口注入,只要罐车灭菌彻底,注入时间低于10小时,在
注入过程中不滋生杂菌,且CJF-002菌能够在地层中很好的繁殖,其代谢产物具备堵塞大孔
道的能力。

2微生物连续注入试验
油井吞吐仅仅可以作为一项增油措施,而不能实现微生物驱油。

所以2000年设计微生物管
线注入工艺:从微生物培养站向试验区(东24~26区块)铺设了一条4000米的管线,菌种
在微生物培养站放大培养后,同样是按照菌液:营养基=1:10的比例配液,再通过管线输
送到注入现场配水间,再由配水间通过分别输送到2口注水井井口,配水间到2口注水井的
距离约200米(见图1)。

.
图1 微生物连续注入工艺流程图
现场监测数据表明,管线中杂菌的不断积累,注入后期井口杂菌浓度达到了1×108cells/ml以上,高于目的菌的浓度3个数量级(见图2),严重影响目的菌的注入效果,导致2000年微
生物现场试验的失败。

.
图2 管线注入过程中目的菌和杂菌监测结果
2001年吸取上一年失败的教训,将注入工艺改为利用清水将放大发酵后的菌液通过管线输送,利用罐车将营养基原液运至配水间,在配水间配液,通过注水管线分别输送到注水井井
口(见图3),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见图4)。

.
图3 改进后的微生物连续注入工艺流程图
.
图4 微生物现场试验(东24~26区)效果
3微生物现场工业化试验
在微生物连续注入现场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为了扩大现场试验规模,现场试验区由东24~26区块调整东50~57区块,该区块距微生物培养站较远,铺设管线费用较大,所以改
进后的微生物连续注入工艺就不适应现场扩大试验的需求,为此在尽量保证菌液连续注入的
情况下,同时兼顾管线中不产生杂菌这一要求,设计了配水间小段管线注入工艺(见图5)。

该工艺是由菌液和营养基运输和注入两部分给成。

即在微生物培养放大发酵后的菌液、营养
基原液由运输罐车运送至试验井所在的配水间,在配水间按注入主案要求的注入量及注入比
例进行配液,再通过配水间原有的注水管线进行小段塞注入。

.
图5配水间小段塞管线注入工艺流程图
4微生物现场工业化试验
正因为配水间小段塞管线注入工艺的成功设计,微生物提高采率现场试验2008年进入微生
物工业化试验阶段。

工业化试验区仍选在扶余油田东区,试验区块为东12~3区块(见图6)。

.
图6微生物工业化试验区井位图
该区块共有油水井总数225口,其中油井185口,水井40口,平均单井产液9.4t/d,产油0.7t/d,含水91.86%。

截止到2007年12月,该区块累计产液217.062×104t,累产油
134.821×104t,累计注水1912.813×104m3,采出程度28.58%,预计水驱最终采收率36%。

2008年在扶余油田东区进行30个注采井组的微生物注入试验,根据方案设计划,30个井组
分三批次进行注入,第一批注入9个井组,分别注入90天和45天,第二批注入10个井组,注入时间60天,第三批注入11个井组,注入时间60天,截至到2009年10月31日,试验
区累计增产原油15236t,井组平均含下降5%水,投入产出比1:1.5。

说明配水间小段塞管
线注入工艺适合较大规模的微生物注入试验。

5结论与认识
该注入工艺管线中的营养基和菌液通过注入水进行间歇性冲刷,可以有效的控制杂菌的生长(见图6)。

且由于该注入工艺利用配水间原来的注水管线,根据扶余油田现有井网,一台注入泵一次性可以注入5~10个井组,大大扩大了注入规模。

另外该注入工艺不需要铺设新的注入管线,仅需要培加菌液和营养基运输车辆,同时在试验区块改变时,运输的车辆可以重复使用。

所以该注入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注入效率高、且杂菌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随着试验范围的扩大,该注入工艺中也暴露出它的一些缺点。

第一对于微生物培养站距试验区5公里以上者,因运输费用增加,该工艺不适合应用,第二对于配水间距注入井组超过300米的,还没有进行杂菌滋生试验,第三该注入工艺冬季施工,必须考虑保温。

参考文献
1马立文等论著.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形小杰等.微生物采油试验研究与应用.吉林石油科技,2004,Vol.23 No.2
3岑沛霖等论著.工业微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29~134
4李羡春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