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四讲讲义

合集下载

汉语史教案

汉语史教案

王力著《汉语史稿》讲义第一讲:一、《汉语史稿》的背景和地位:《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的讲义,最早由科学出版社在1957年出版了上册,接着于1958年出版了中册和下册。

1980年由中华书局再版。

《汉语史稿》分为五章,第一章讲绪论,第二章讲语音的发展,第三章讲语法的发展,第四章讲词汇的发展,第五章讲结论。

其中“语音的发展”后来扩充为《汉语语音史》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语法的发展”扩充为《汉语语法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词汇的发展”扩充为《汉语词汇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语法史》与《汉语词汇史》二书亦见《王力文集》第十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汉语史稿》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

(50年代)二、汉语史与汉语学史的区别:1.汉语史是汉语客观的发展历史,而汉语学史为汉语研究的历史。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王力先生有《汉语史稿》著作的同时,又有《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类似关系的学科:语言史与语言学史、语法史与语法学史、词汇史与词汇学史。

3.“学史”与“史”研究的对象不同,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

三、参考书推介:1)重点参考书:(1)向熹《简明汉语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上册:绪论、上编之汉语语音史、中编之汉语词汇史;下册:下编之汉语语法史、结论)。

此书是继王力先生50年代《汉语史稿》之后的第二部研究汉语史的力著,总结并吸收了30年来汉语史研究的成果,对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的发展论述特别详尽。

(2)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8月。

2)一般参考书:1.舒化龙《汉语发展史略》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3年2月2.太田辰夫著、江蓝生、白维国译,《汉语史通考》,重庆出版社,1991年5月3.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志村良治著、江蓝生、白维国译,《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9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一、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王力 汉语史课件 第四讲

王力 汉语史课件 第四讲

第十八节 现代声母p,p‘,m,f;t,t‘;tʂ,tʂ‘,ʂ的来源
• 一、现代p,p„,m,f的来源: • 1.双唇音一部分字分化为唇齿音,分化的条件是合口三等。合 口三等是带有韵头ǐw或全韵为ǐu的韵母。凡合口三等的双唇字, 到了后来一律变了唇齿音。 • 帮[p] 滂[ p„] 並[b„] 明[m] • 帮[p] 滂[ p„] 並[b„] 明[m] • 非[f] 敷 [f„] 奉[v] 微[ɱ] • 2.唇音分化的时期不能晚于第十二世纪,因为: • (一)三十六字母一定是唐末宋初的产物,而三十六字母中有 非敷奉微。 • (二)《集韵》成书在1037年,而《集韵》的反切已经改为以 双唇切双唇。 • 3.到了十二、三世纪浊音清化的时代,v变了f,于是非敷奉合 流了;同时微母由ɱ变为v。由此看来,现代的p,p„,m是从中 古合口三等以外的p,p„,m来的,现代的f是从中古的合口三等 的p,p„,b„来的。 • 4.闽方言(闽北、闽南)到现代还是没有唇齿音,凡普通话读 f的字在闽方言里是p,p„或h。
三、d的失落
• 馀母(喻四)的字,绝大部分和端透定相 谐,小部分和邪母等相谐,可见它的上古 音是d。上古的d到中古失落了,剩下来是 些以半元音j起头的字,例如“怡”, dǐə —jǐə ,“阳” dǐɑŋ —jǐɑŋ 。(喻四归 定)。
第十七节
中古声母发展的一般叙述(重点)
• • • • •
一、三十六字母和《切韵》声母的主要分别 1.《广韵》无娘母。 2.唇音分化为重唇(双唇)和轻唇(唇齿)两类。 3.庄系和章系合流。(合为 照 穿 床 审 禅) 4.云母从匣母中分化出来,并同馀母合流。(合 为喻母)
• 冰 雪 无 人 见, 春 从 天 上 来。
• (p) (s) (tʂ') (ts’) (t’) (ʂ)

汉语史(全套课件247P)

汉语史(全套课件247P)

外部原因指某种社会条件引起的语言变 化。例如第一人称代词“朕”,先秦本 为上下通称,自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 曰‘朕’”以后,这个词就变成皇帝的 专称。“癌”,《中华大字典》(1915) 读若“喦(yán)”,注云:“脏腑所生毒 瘤也。” 1953 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仍 然音yán。1961年《新华字典》大修,才 改 音 ái , 使 “ 癌 症 ” (cancer) 跟 “ 炎 症” (inflammation) 有所区别。这些变 化都不是语言的的产物,为 社会所制约,具有社会性。个人不能创造语言, 也不能违背语言的规则去使用语言。古书里的 词语通常都会多次出现,而不会只出现—次, 这也是社会性的体现。《论语》里动词“问” 的间接宾语前面一定要用介词“于”。如“叶 公问孔子于子路”(《述而》),“季康子问政 于孔子”(《颜渊》),“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 贾”(《宪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 寡”(《泰伯》)。《左传》里“问”的用法也 是这样。这不是哪几个人的规定,而是社会约 定俗成的结果。
二、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 研究汉语史就 是要弄清汉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语 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探索这些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 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研究汉语史的意义有: (1) 为我国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服务 。通过对汉语史的研究, 我们不仅可以对汉语的发展历史有比较 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够解决中国古 代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中存在的有 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若干实际问题。这样 研究汉语史就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作出学科研究的实际贡献。其实, 建立科学的汉语史本身,就是我国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研究汉语史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汉语史》考试资料整理

《汉语史》考试资料整理

《汉语史》整理资料(湘大中文系10级适用,蒋金星老师的重点)考试比例:训诂学40%文字学30%音韵学30%1名词解释5分*5=25分2简答10分*3=30分(文字、音韵、训诂各一个)3论述题15分*1=15分(训诂)4默写《广韵》和《平水韵》的平入声10分左右5把古文字转化成简化汉字6分左右6标点老师说本题难度最大,古文200字左右14分左右注:1. 对标点没有信心的同仁最好带铅笔和橡皮吧。

2. 资料中加粗为老师所提供的重点,但不是全部重点,剩余重点要靠各位的聪明才智和多年的考场经验。

3. 资料中有国际音标,去打印店打印的时候需要顺便带上国际音标安装包,我在乐园旁边小打印店里安装了,如果不想麻烦的可以过去直接打印,更不想麻烦的可以直接略过那一小节不看,我觉得老师也不会考。

我用人格保证没有任何商业目的。

第二讲音韵学概述一、音韵学基础知识1、三十六字母是怎么一回事(1 )汉字的语音结构在唐代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汉字的字音可以分析为声母和韵母(包括声调)两部分。

(2)双声他们把声母相同的字归为一类,叫双声字,有多少群双声字就表示有多少个声母。

(3)字母音韵学家拿一个含有该声母的字代表该声母。

古人专门替这种声母的代表字起了个名称,这就是字母。

古人的“字母”,就是指声母的代表字。

(4)字母的最早创立者(唐代的和尚舍利唐代的和尚首温唐代的和尚神珙唐代少数民族和尚了义)唐末五代和尚守温1923年,刘半农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抄录该馆所藏的我国敦煌写本一个残卷,记有“南梁汉比丘守温述”的三十字母表。

守温三十字母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知彻澄日是舌上音牙音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r R. 齿曰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是正齿音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敦煌所出唐人写本中有守温关于音韵学著作残卷,还有《归三十字母例》。

(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守温参照梵藏字母,创制三十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蓝本。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共36页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共36页
55、 为 中 华 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汉语史-绪论》课件

《汉语史-绪论》课件

2、中古汉语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 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 产生;舌上音产生;大量古入声字变为去声。
(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 量增加;有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借词。
(3)语法上,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系词 “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应用;否定句、疑问 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将”和 “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近代汉语的作品,特别是元明清的文献,要注 意其中方言色彩的考察。
参考书
殷国光等 《汉语史纲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11。
王力 《汉语史稿》 商务印书馆 向喜 《简明汉语史》 商务印书馆 2010.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5. 蒋绍愚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 北京大学出
三、汉语史研究的基本步骤
1、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若干个历史层面(如 春秋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唐五代等)
2、在每个历史层面确定若干部具有代表性的 文献作为考察对象。
3、对各个层面语料中的研究对象(语法、词 汇等)进行分析归纳。
4、对归纳出的结果作历时的比较,追寻其历 史发展轨迹。
5、对语言现象的历史变化力图作出解释,探 讨原因,总结规律。
(6) 拿旧书侪卖脱伊。(上海话) (7)将条颈链卖咗佢,唔系有钱啰。(广州话) (8)汝爱将惹字写好其。(中山客家话)
二、汉语史研究语料简述 上古汉语: 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简帛文献、诗经、尚书 诸子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 史记、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
汉书、论衡;太平经、修行本起经等东汉汉译 佛经
第三节 汉语史的分期
如何给汉语发展史分期,主要有两种看法,依 据两种标准。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考研-古代汉语课程讲义(干货)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考研-古代汉语课程讲义(干货)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讲义课程简介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效果授课教案教学录像习题练习申报表参考书目教学课件古代汉语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五十年代,自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古代汉语课就已经成为中文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并由一批在国内语言学界有名望的学者亲自执教。

已故著名音韵学家、语法学家、语言学家史存直教授,毕业于清华研究院的训诂学、文献学专家刘锐教授,都曾亲自给大学生讲授古代汉语,形成了华东师大古代汉语课重文献功底、重积累的科学朴实的传统。

2001年,汉语言文字专业的“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成为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成为上海市的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的成绩使古代汉语课程得到强大的学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古代汉语课的地位和水平。

古代汉语课在几十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创新,已经成为华东师大中文系一门成熟的有品牌效应的主干课程。

课程简介历史沿革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五十年代,自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古代汉语课就已经成为中文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并由一批在国内语言学界有名望的学者亲自执教。

已故著名音韵学家、语法学家、语言学家史存直教授,毕业于清华研究院的训诂学、文献学专家刘锐教授,都曾亲自给大学生讲授古代汉语,形成了华东师大古代汉语课重文献功底、重积累的科学朴实的传统。

十年动乱中,古代汉语课遭到批评和摧残。

但是拨乱反正以后,古代汉语课重新获得生机,李玲璞、吴仁甫、汪寿明、潘文国等中青年教师当时成为教学的主力,并在教学上作了不少探索和创新。

教研室集体撰写了《古代汉语精讲》《古代汉语自学指要》等配合教学的参考书,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的新制度自学考试创立时,古代汉语作为首先开设的中文专业的首批课程,其考试大纲在当时具有首创性,就是教育部委托华东师大起草的,后来的历次大纲修订,华东师大都是执笔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东师大古代汉语课程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

汉语史授课讲义

汉语史授课讲义

汉语史授课提纲王建军编撰苏州大学文学院20010年3月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研究内容、对象、性质、目的和方法(一)研究的内容描写汉语在各个历史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勾勒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和脉络,归结汉语发展变化的特点,探索发展变化的机制和原因,进而揭示汉语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

简言之,汉语史就是研究汉语发展变化规律的历史。

(二)研究的对象历代口语,确切一点说,就是历代的口语性文献。

(三)研究的性质汉语史研究属于典型的语料库语言学。

所谓语料库语言学就是以语料为语言描写的起点或以语料为验证有关语言假说的方法的语言学,包括对自然语言进行加工和标注、对已标注好的语料进行研究和开发。

(四)研究的目的1.建立科学的汉语史,增进对汉语自身历史的把握与了解。

2.有助于对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与方言)的学习与研究。

例如:中国队大胜日本队=中国队大败日本队3.有助于建立与完善普通语言学理论。

4.可以为社会史、文化史、文学史的研究提供借鉴。

例如:其一: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关链接:南无阿弥陀佛;酒干倘卖无其二: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研究的方法1.描写:详细、客观地反映语言事实,不夸张、不贬低、不任意取舍。

2.归纳:立足语言事实,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提取规律。

3.比较:比勘各种语言现象,寻找共性与个性。

比较有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两种。

4.统计:对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计算,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统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究中的主观偏差,增强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统计按内容可分为专书统计、专题统计,按方法可分为穷尽统计和抽样统计。

5.实证:通过列举大量的语言实例来证明某种语言现象的存在与消亡,杜绝想象与臆测。

据张万起统计,《马氏文通》全书搜集的文言例句有7326例之多,涉及文献达36种。

汉语史(全套课件882P)

汉语史(全套课件882P)
以下为漢水。
• 篆体
• 金文
• 2、什么叫历史 • 《说文》:历,过也,传也。 • 《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正也。”
• 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 移动。
• 历史就是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记 录。
• 3、什么是汉语史
• 汉语史就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 学。也就是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 法系统、词汇、文字是怎样形成的。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 睢》)
•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诗·邶风·新台》)
• 戚施:驼背。
• 《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 施。” 毛传:“戚施,不能仰者。”
二、汉语史研究的依据
• 汉语史研究的主要依据汉语文献语言。
1、汉语发展的两个系统
• 汉语发展的两个系统:口语和书面语 • 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 中古以后出现两种书面语:文言和古白话。 • 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
汉语史
第一讲 绪论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 1.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年; • 2.周大璞主编,《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7年; • 3.沈祥源、杨子仪主编,《应用音韵学》,山西
教育出版社,1990年; • 4.唐作藩著,《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5.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 其次,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给 后代的语音分析和研究语音发展规律带来了极大 的方便,同时也给拼音字母的制定工作带来很大 的启发,近代的注音字母和现在的汉语拼音字母 都与三十六字母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2、古音标注
• 古音研究成果分为音类和音值两个层次。 • 用汉字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主要功能是区

汉语史纲要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汉语史纲要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一)唇音
上古汉语没有唇齿音声母,中古后期的 “非敷奉微”四个声母上古都是双唇音。
假借异文的证据:
• 《郭店楚墓竹简·缁衣》:“《诗》云:备之无怿。”《礼记·缁衣》:“《葛覃》曰: 服之 无射。”
• 《诗经·周南·葛覃》:“服之无斁。”(备,並母;服,奉母) 《诗经·邶风·谷风》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礼记·檀弓》: “诗云:凡民有丧, 扶服救之。”(匍 ,並母;扶,奉母)
四、汉语史研究的方法
(一)归纳法
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比 较(或是形式的,或是 内容的,或是功能的, 等等),是运用归纳 法进行汉语史研究的最 基本的做法。
(二)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是比较方言 或亲属语言的差异以探 索语言的发展规律的一 种方法
(三)结构分析 结构主法义语言学将语言
学严格地区分为共时和 历时两个层面,并将结 构分析法主要用于共时 语言系统的描写和分析。
1 要注意甄别历史文献
语言的时代。
2 要正确认识传世文献
与出土文献在汉语史
研究中的地位。
(二)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文字 研究文字的字书有《说文解字》《玉篇》等
词汇 研究词汇词义的义书有《尔雅》《方言》《 释名》等;
音韵 研究音韵的音书有《切韵》《广韵》《中原 音韵》等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1)汉语历史上有过的许多语言事实在现代方言中可以得到印证。
• 第一,唇音、舌音和齿音都各只有一套,没有轻唇音、舌上音和正齿音; • 第二,齿音当中没有浊擦音z-; • 第三,有边音和闪音两类流音; • 第四,有一套清的响音声母; • 第五,韵母阴、阳、入三声相配; • 第六,有长入和短入两个入声调。
上古汉语音系
研究上古汉语音系主要依据以下材料:

《汉语史》讲义(POWPOINT)

《汉语史》讲义(POWPOINT)

(二)汉语的发展与汉族社会 我们说,汉语史的分期与汉语社会历史分期不同。 也就是说,社会大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语言内部的 爆发性的质变。但是,由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 会现象,社会的变化发展也将对语言的分化和统 一产生影响。因而,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也离 不开对汉族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观察。 (三)汉字发展和汉语发展史 文字作为书面语言的记录,其对汉语语言本身的 相在及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而,研究汉 字的发展历史,对于研究汉语的发展变化也是十 分有用的。



等诸要素的实际情况,同一时期内的语言要素之间应大致相 若,而不同时期的语言要素则须有殊异。 分期情况: 1.王力先生的“四分法”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经前)为上古期(三、四世 纪为过渡) 2)公元四到十二世纪(南宋前期)为中古时期(十二、十 三世纪为过渡)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 1840—1919为过渡)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l.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
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 3.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
4.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
4.1古代语言是沿著什么方向发展到今天的; 4.2今天的语言又将朝哪一个方向走。 5.注意语言的时代特点 6.区分通例和特例。

五、与汉语史研究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汉语史的分期 分期原则:汉语史的分期必须根据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
国内对敦煌文献进行研究之著名学者的:陈垣《敦


煌劫馀录》;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敦煌曲 子词》;姜亮夫《敦煌—一伟大的文化宝藏》, 《瀛涯敦煌辑韵》;王重民、向达、周一良、启功 等合编《敦煌变文集》;周绍良《敦煌变文汇录》; 蒋礼鸿《刻煌变文字义通释》:项楚《敦煌变文选 注》;郭在贻、张涌泉、黄征《敦煌变文集校议》。 敦煌文书的目录有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 国内从事敦煌文献研究的高校主要有四川大学和浙 江大学,有一大批的学者,一大批著作。 禅宗语录:《六祖坛经》(六祖为慧能);《神会 语录》;《祖堂集》。 唐诗、五代词、小说、笔记、杜甫、白居易、寒山、 拾得诗;唐传奇《李娃传》等;笔记如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等。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汉语史讲稿

汉语史讲稿

二.汉语史的分期 1.依据 汉语史分期的依据: ①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②语言内部要素的特点。
2. 汉语史的分期 ①王力四分法: A.上古期: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B.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C.近代: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D.现代: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页43)
D.刘熙《释名》 又名《逸雅》。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 它也是分事类编排的,共分《释天》《释 地》《释山》等八卷二十七篇,是一部用 声训的方法探求名源的字典, 作者相传为 东汉刘熙。刘熙认为一切事物的命名都是 有根据的,从语音可以追寻语义的来源。 推求的方法是“声训”,以同音字和音近 字为训,音近字包括“双声字和叠韵字”。
B. 杨雄《方言》(全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方言语汇集,被誉为“悬之日月 而不刊之书”。方言也是按照意义排列的,但是不像《尔 雅》那样系统分类,也没有“释诂”等等的类名。例如: “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 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 凡语也。”“凡语”就是现在所谓普通话。方言的不同大 多数是词汇的不同。例如:“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 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小 舸谓之艖。”也有一些可能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区里的 不同读音。例如:“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西或曰迎”。 “逆”和“迎”古音相近,都是“迎接”的意思。较好注 本有清代钱绎的《方言笺疏》、今人周祖谟《方言校笺》。
作业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汉语史的根据
汉语史研究的根据(依据): 1.现代口语及现代方言。2.历代的字书。3. 甲骨文和金文。4.汉字本身的结构。5.韵书 和韵图。6.历代韵文。7.姓氏和地名。8.古 人名之外有字。9.外语中的汉语借词。10. 汉语中的外语借词。11.书面作品。

汉语史讲义

汉语史讲义

汉语史讲义第一讲绪论思考题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内容提纲: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⑴何谓汉语史⑵汉语史的研究对象⑶汉语史的研究意义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一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⑴何谓汉语史所谓汉语,是指汉族人民所说的语言.而汉族是由汉朝得名.汉语、汉族都是汉代以后才有的名称.汉语这一名称最初见于六朝<世说新语·言语>:“高坐道人不作汉语”.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谦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虽未翻译,已妙善方言,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

”汉语史,即汉语发展史的简称.⑵汉语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即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一般内部规律和特殊内部规律。

一般内部规律即指针对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

比如,语言各个构成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就是语言的一般规律之一。

特殊内部规律是指一定的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

⑶汉语史的研究意义研究汉语史,首先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研究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有重要意义。

研究汉语史对于普通话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

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

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义的专书。

关于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三国魏人张揖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汉代郑玄认为是孔子门人,欧阳修认为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

”郭沫若认为“《尔雅》虽号称周公所作,然实秦汉之际之所纂集,其中且多秦汉人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定名来说:古人用“七音”分析声母的发音部 位,所以等韵学又称“七音学”;由于古人以 “等”说韵,故等韵学又称“等韵学”。
编辑ppt
26
(一)等韵学对声母的研究
• 概括说来是三句话: • 以“字母”表示汉语的声母; • 以“五音”或“七音”分析声母的发
音部位; • 以“清浊”分析声母的发音方法。
• (注意:牙音,实为舌根音;齿音, 指齿头音。)
• [i]、[y] 、[e]。
编辑ppt
5
编辑ppt
6
• 今天看来,是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发音状 况的差异而划分的类别。
• 一、二等(即洪音)是没有[i]介音的韵母,所以
声音大。
• 三、四等(即细音)是有[i]介音的韵母,所以声
音细。
编辑ppt
7
寒、删、仙、先
•寒 删 仙 先
• [ɑn] [an] [iεn] [ien]
《汉语史》第四讲
等韵学
编辑ppt
1
一、等、呼
• 1、古人对韵母的分析大致从三个方面着眼 • 韵头 • 韵腹(兼及韵头) • 韵尾
编辑ppt
2
从韵头方面分析韵母
• 从韵头方面,把所有的韵母分为不同的“呼”。 • “呼”,指韵母结构中主要元音之前有没有韵头而言。 • 宋元时代对韵母的分析: • 从韵头方面着眼,当时的人们把所有的韵母分为开口
编辑ppt
9
编辑ppt
10
• 总之,介音是区别 “等”和 “呼”的杠杆。
• 早期即宋元时代用介音i区分“等”,用u区 分“呼”。
• 晚期即明清时代用介音i和主要元音这两个 标准划分等,用i、u 、ü分别划分“呼”。
编辑ppt
11
• 在宋元等韵图里,用四个横格表示韵母的 四个等,即所谓一二三四等。
衔严凡
• 8)效摄:萧宵肴豪
编辑ppt
15
编辑ppt
16
三、转
• “转”本来是悉昙中的术语,“在一行里 用元音轮流跟一个辅音拼,在一章里用辅 音轮流跟一切元音拼,就叫转。
• “转”是“辗转”的意思,就是指的声母 和韵母辗转相拼,拼出一个个字音来。
编辑ppt
17
四、等韵图
• 1、什么叫等韵图: • 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再细分:
• 一等的主要元音靠后,故口腔共鸣大,所以声音 洪亮;
• 二等的主要元音稍前,即(舌面)稍高,口腔共 鸣小于一等,所以是第二大、次大;
• 三等的主要元音同一等,但有i介音,所以不如一、 二等洪亮而为细;
• 四等的主要元音因为有i介音而比二等更靠前,即 (舌面)更高,口腔共鸣最小,所以“尤细”。
和合口两类。 • 在宋、元等韵图中,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叫合
口;韵头或韵腹不是[u]的韵母,叫开口。
• 在宋元时代,充当韵头的介音只有 [i],[u]两种,后 代的[y]介音是由[i]和[u]两音结合演变而成。
编辑ppt
3
从韵头方面分析韵母
• 到了清代等韵图中有了“四呼”说: • 凡是没有介音,而韵腹又不是[i]、[u]、[y]
编辑ppt
18
编辑ppt
19
编辑ppt
20
编辑ppt
21
编辑ppt
22
编辑ppt
23
编辑ppt
24
2、等韵图产生的年代
• 韵图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 明清;
• 宋元时代的韵图属于前期,明清时代的韵图 属于后期。
• 前期韵图与后期韵图的体例有所不同,但编 纂原理是一样的。
编辑ppt
编辑ppt
14
十六摄
• 1)通摄:东冬钟 • 2)江摄:江 • 3)止摄:支脂之微 • 4)遇摄:鱼虞模 • 5)蟹摄:齐佳皆灰咍祭
泰夬废
• 6)臻摄:真谆臻文欣魂 痕
• 7)山摄:元寒桓删山先 仙
• 9)果摄:哥戈 • 10)假摄:麻 • 11)宕摄:阳唐 • 12)梗摄:庚耕清青 • 13)曾摄:蒸登 • 14)流摄:尤侯幽 • 15)深摄:侵 • 16)咸摄:覃谈盐添咸
•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 比较寒、删、仙、先韵,韵腹变化情况:
• [ɑ]比[a]稍后一些,[a]比[ε]稍后稍低,而[ε]比 [e ] 又要稍后稍低些。比较起来,[e ] 最前最高 ;所以,发音时,寒韵洪大,删韵次大,仙韵细 一些,先韵最细。
• 从韵头来看,寒韵、删韵没有[i]介音,仙韵、 先韵有[i]介音。所以,寒韵、删韵是一二等洪
25
五、等韵学概说
• 概括地说:等韵学是唐代兴起的,以音节表为主 要方式,系统地分析汉语语音的一门学科;是传 统音韵学的一个分支;是分析汉语声、韵、调音 理的科学。
• 具体地说:等韵学研究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发 音方法和声母系统;等韵学研究汉语韵母的结构 及其变异;音节表(等韵图)为其主要表现方式。
• 开口和合口都可以有四等。
编辑ppt
12
编辑ppt
13
二、摄
• “摄”是等韵学家为归纳韵母类别而使用的 术语。把一些音值相近的韵合成一个类别, 称为“摄”。
• 宋元的等韵图把《广韵》206韵进行归并, 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归 为一类。
• 十六摄:通、江、止、遇、蟹、臻、山、 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
• 等,即等第,为区别韵母的洪细即大小高低而设。
• 江永《音学辨微》:“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 二等次大,三、四等皆细,而四尤细。”
• 洪音是指舌位较低较后的元音,发洪音时,口部 共鸣腔较大,听起来声音响一些。
• [ɑ]、[ɔ]、[a] 。
• 细音是指舌位较高较前的元音,发细音时,口部 共鸣腔较小,听起来声音较尖细。
的韵母,叫开口呼;
• 韵腹是[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是齐齿呼; • 韵腹是[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是合口呼; • 韵腹是[y]和以[y]为韵头的韵母是撮口呼。 • “四呼”的名称是清初潘耒在《类音》中
所定。
编辑ppt
4
从韵腹(兼及韵头)方面分析韵母
• 对韵母中韵腹(兼及韵头)的分析,古人 叫做分等。共分为四等。
编辑ppt
27
1、字母
• “字母”名称是唐代佛门信徒受梵文佛 经的影响,从梵文中翻译过来的。唐 代汉语的声母有30个。
• 到宋代,又增加了“非、敷、奉、微、 床、娘”6个字母,遂成“三十六字 母”。这“三十六字母”大体反映了 唐、宋时汉语标准语的声母系统。
编辑ppt
28
2、五音、七音
• “五音”是等韵学家描写声母发音部位 的术语。指唇音、舌音、齿音、牙音、 喉音五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