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里克森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后期或晚年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1、攻击性: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2、性别化: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多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模仿获得,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化的结果,4、亲社会行为:呈现适当的亲社会行为模式能够对儿童产生影响。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探讨心理发展的本理论问题: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1.要将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2.系统地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3.系统处理结果。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维果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从最近发展区思想: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水平,儿童能够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两个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由教学决定。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和智力发展的速度上。三、学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技能形成的前面。华生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表现为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则: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原则:a具有一定的方向;b具有一定的差异;c具有关键期;d具有年龄特征。横向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a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b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a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b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叫追踪研究设计。优点:a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b可研究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果关系。缺点:a 样本的流失,b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c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a遗传因素:遗传通过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实现。遗传变异已经被证明在7000种疾病中期关键作用。b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c母体因素:包括情绪、应激、营养、患病。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产生伤害的时间和后果:孕8周是胎儿发展最敏感期,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感染及代谢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和成长,可使胎儿畸形,甚至导致早产、流产。胎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产生:4-5个月的胎儿已能够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2.立体觉的发展:婴儿6个月以前确实具有了立体觉。3.颜色视觉的发展:4个月的婴儿甚至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胎儿听觉的发展: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在5-6个月时已经基本成熟,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2、听敏度的发展:一个月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与500赫兹纯音的差异。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已具有最初级的原始的视听、视触等感觉协调能。婴儿依恋的类型:a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b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c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婴儿社会性微笑:a自发的笑(0-5周):反射性的笑。婴儿出生2-12小时中,面部即有象微笑的运动,这是内源性的。抚摩婴儿的面颊、腹部、把婴儿的双手对拍或听各种熟悉的说话等,都会引起微笑,但全是反射性的。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后):真正的社会性微笑。婴儿陌生人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或焦虑。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幼儿期游戏的理论:1、早期的传统理论:a精力过剩说,希勒。b娱乐、放松说,拉扎鲁斯。c复演说,霍尔。d练习说,格罗斯。e成熟势力说,博伊千捷克。2、当代的游戏理论。a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
有潜意识的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
的手段,缓和心理紧张。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与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
泄方式。b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
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幼儿掌握词汇
的特点:a词汇量的增加;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c词类的扩展: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d
积极词汇的增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
语;2、对话言语、独白言语;3、自我中心言语。幼儿的思维特点:a具体
形象性;b不清晰性和易变性;c具有符号功能;d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
性。婴儿前语言交流的特征: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
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就是前语言交流。特征:目
的性、指代性、约定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
动的冲击: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
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
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体
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反抗性
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开放性;c勇敢和怯懦;d高傲和自卑;e否定童年又
眷恋童年。小学时期父母—儿童关系:1、进入小学后,父母—儿童关系的
变化:a它们交往时间发生变化;b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c
冲突数量也减少了;d在纪律约束技术和控制过程方面可采用推理的方
式。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
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幼儿期记忆特点:a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b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
展;c形象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学龄期儿童记忆特点:a有意识记忆
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b意义记忆的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c词
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老年期记忆的特点:a机械记
忆减弱;b记忆广度下降;c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d再认能力较差;e
回忆力显著下降。老年性智力衰退的表现:总体上说,智力随年老有所衰退,
但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
力”,各智力因素的衰退速度并不相同,有快有慢;并非智力的全部因素都衰
退,有的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如言语性的智力测验成
绩、“晶体智力”等。成年晚期的人格变化:大约在60~65岁,人们跨越一
个转变阶段进入成年晚期,在这一阶段,与变“老”抗争,与一些社会刻
板印象抗争,最后终于认“老”。力量、尊重和权威的丧失对于习惯了对
自己生活进行掌控的个体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另一方面,成年晚期的个
体对年轻个体来说是一种资源,他们被视为“受尊敬的长者”,年轻人会
寻求和依赖他们的建议。而且,老年人具有可以单纯为了愉悦感而做事的
自由。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变白、稀疏,
脸部、颈部、手臂、手等处的皮肤变得粗糙,视力、听力逐渐下降等。影
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因素:a社会历史因素(特定因素);b群伙效应:不同
群伙在同一年龄上智力差异显著;2.职业:技术性职业活动对智力的维持
有积极作用;c身体健康水平:心血管系统和大脑的病变显著影响智力。成
年初期思维特点:a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个体思维
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这个转变过程可分为二
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阶段三个阶段;b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
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意识发展: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
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
日趋强烈;2.自我意识的分化。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自我”与“现
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
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学龄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a思维
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c言语在幼儿思
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往
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
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
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与自
我体验的三方面发展。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
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时,
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
逻辑思维的发展史青少年发展的重点。学龄初期儿童的学科兴趣:a最初
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
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b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
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c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
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
的作用逐渐降低;e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
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f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加深。老人的
主要心理特点:认知活动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易生消极的情绪情
感,但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个性有所变化,但持续稳定多于变化。可见老
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
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a临近退休;b各种
疾病;c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拉文格认为成年期自我发
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1.遵奉者水平:按规矩行事;2.公正水平/良心水平:个
体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其思想方法仍具有两极性;3.自主水平:能容忍
内外规则的矛盾与冲突,能从多种角度来看问题;4.整合水平:个体不仅能
正视内外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还会放弃那些
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成年初期一般特征:a从成长期转变为稳定期;b智力
发展到达全盛时期;c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d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5.
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成年期的自我发展。
艾里克森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
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
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
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年期
(12~18岁):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
(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
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后期或晚年期(50岁
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班杜拉的社会学
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
结果的观察而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
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
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
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1、攻击性:
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2、性别化: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
多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模仿获得,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化
的结果,4、亲社会行为:呈现适当的亲社会行为模式能够对儿童产生影响。
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探讨心理发展的本理论问题:1.先天与后
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
特征的关系。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1.要将心理作为一个开
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2.系统地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3.系统
处理结果。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维果
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从最近发展区思想: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
有水平,儿童能够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在有指
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两个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由教学决定。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
学可以定义为人为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
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和智力发展的速度上。三、学
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
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技能形
成的前面。华生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在心理发展问题
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
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凭借感知
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
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
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
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表现为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
掌握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
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
原则: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原则:a具有一定的方向;b具有一定
的差异;c具有关键期;d具有年龄特征。横向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
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a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
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b获得的信
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a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b无
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设计是
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叫追
踪研究设计。优点:a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
变到质变的规律。b可研究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果关系。缺点:a
样本的流失,b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
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c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
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a遗传因素:遗
传通过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实现。遗传变异已经被证明在7000种疾病中
期关键作用。b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
素。c母体因素:包括情绪、应激、营养、患病。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产生
伤害的时间和后果:孕8周是胎儿发展最敏感期,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
感染及代谢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和
成长,可使胎儿畸形,甚至导致早产、流产。胎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产
生:4-5个月的胎儿已能够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2.立体觉的发展:婴
儿6个月以前确实具有了立体觉。3.颜色视觉的发展:4个月的婴儿甚至
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胎儿听觉的发展: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
在5-6个月时已经基本成熟,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2、
听敏度的发展:一个月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与500赫兹纯音的差异。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已具有最初级的原始的视听、视
触等感觉协调能。婴儿依恋的类型:a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
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b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
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c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
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
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
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婴儿社会性微笑:a自发的笑(0-5
周):反射性的笑。婴儿出生2-12小时中,面部即有象微笑的运动,这是内
源性的。抚摩婴儿的面颊、腹部、把婴儿的双手对拍或听各种熟悉的说
话等,都会引起微笑,但全是反射性的。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
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后):真正的社会性微笑。婴儿陌生人
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
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
婴儿的恐惧或焦虑。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
则。幼儿期游戏的理论:1、早期的传统理论:a精力过剩说,希勒。b娱乐、
放松说,拉扎鲁斯。c复演说,霍尔。d练习说,格罗斯。e成熟势力说,博
伊千捷克。2、当代的游戏理论。a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
有潜意识的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
的手段,缓和心理紧张。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与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
泄方式。b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
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幼儿掌握词汇
的特点:a词汇量的增加;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c词类的扩展: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d
积极词汇的增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
语;2、对话言语、独白言语;3、自我中心言语。幼儿的思维特点:a具体
形象性;b不清晰性和易变性;c具有符号功能;d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
性。婴儿前语言交流的特征: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
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就是前语言交流。特征:目
的性、指代性、约定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
动的冲击: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
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
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体
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反抗性
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开放性;c勇敢和怯懦;d高傲和自卑;e否定童年又
眷恋童年。小学时期父母—儿童关系:1、进入小学后,父母—儿童关系的
变化:a它们交往时间发生变化;b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c
冲突数量也减少了;d在纪律约束技术和控制过程方面可采用推理的方
式。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
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幼儿期记忆特点:a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b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
展;c形象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学龄期儿童记忆特点:a有意识记忆
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b意义记忆的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c词
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老年期记忆的特点:a机械记
忆减弱;b记忆广度下降;c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d再认能力较差;e
回忆力显著下降。老年性智力衰退的表现:总体上说,智力随年老有所衰退,
但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
力”,各智力因素的衰退速度并不相同,有快有慢;并非智力的全部因素都衰
退,有的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如言语性的智力测验成
绩、“晶体智力”等。成年晚期的人格变化:大约在60~65岁,人们跨越一
个转变阶段进入成年晚期,在这一阶段,与变“老”抗争,与一些社会刻
板印象抗争,最后终于认“老”。力量、尊重和权威的丧失对于习惯了对
自己生活进行掌控的个体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另一方面,成年晚期的个
体对年轻个体来说是一种资源,他们被视为“受尊敬的长者”,年轻人会
寻求和依赖他们的建议。而且,老年人具有可以单纯为了愉悦感而做事的
自由。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变白、稀疏,
脸部、颈部、手臂、手等处的皮肤变得粗糙,视力、听力逐渐下降等。影
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因素:a社会历史因素(特定因素);b群伙效应:不同
群伙在同一年龄上智力差异显著;2.职业:技术性职业活动对智力的维持
有积极作用;c身体健康水平:心血管系统和大脑的病变显著影响智力。成
年初期思维特点:a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个体思维
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这个转变过程可分为二
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阶段三个阶段;b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
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意识发展: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
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
日趋强烈;2.自我意识的分化。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自我”与“现
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
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学龄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a思维
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c言语在幼儿思
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往
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
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
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与自
我体验的三方面发展。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
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时,
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
逻辑思维的发展史青少年发展的重点。学龄初期儿童的学科兴趣:a最初
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
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b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
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c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
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
的作用逐渐降低;e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
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f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加深。老人的
主要心理特点:认知活动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易生消极的情绪情
感,但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个性有所变化,但持续稳定多于变化。可见老
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
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a临近退休;b各种
疾病;c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拉文格认为成年期自我发
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1.遵奉者水平:按规矩行事;2.公正水平/良心水平:个
体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其思想方法仍具有两极性;3.自主水平:能容忍
内外规则的矛盾与冲突,能从多种角度来看问题;4.整合水平:个体不仅能
正视内外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还会放弃那些
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成年初期一般特征:a从成长期转变为稳定期;b智力
发展到达全盛时期;c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d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5.
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成年期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