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遥感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近些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于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
媒体时常报道一些环境方面的丑闻,也引起了更多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为了保护我们的星球,科学家们应该更多地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遥感技术,以更好地预测和治理环境问题。
本文将讨论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
什么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使用遥距传感器获得有关物体和环境的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其通过获取目标地球物体的反射和辐射信息,了解其表面和内部特征,进行信息解译和处理,研究和分析目标物体的时空变化和规律。
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地质矿产勘探、气象、海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较为完善的遥感技术通常包括遥感探测、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地图制作、遥感信息分析等环节。
1.陆地资源监测陆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张和生存需求的增长,陆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可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变化、土地退化和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指标的监测,对土地资源进行量化、评估和监管,从而保证国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水资源监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过度发展,污染等不良行为已给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遥感技术中的遥感卫星不仅可以监测地表水体、地下水文、水源地与水库等地理影像信息,还能反演水体温度、盐度、氧气等相关参数,对河流、湖泊、库区的水质和水量变化进行评估,为水资源的科学调控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3.生态资源监测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物质和能源来源,而树林、草原、沙漠、湿地等生态环境面临人类过度开发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尤其由于自然灾害和人工活动的破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失衡越来越严重。
遥感技术可通过对生物、物理、化学等指标的遥感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生态系统进行监测,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控制和调节。
4.资源环境遥感应急响应随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紧急响应越来越重要。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自然资源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作为一项技术高度发达的领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以及其前景发展。
一、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远离地面或人体观测站的遥感探测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记录、测量和分析。
通俗地说,就是用“眼睛”和“大脑”在不靠近地面的情况下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解析。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遥感探测器、遥感数据处理和应用。
遥感探测器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
主动型遥感探测器发射脉冲能量,让其反射回来并接收处理,如雷达、激光雷达等;被动型遥感探测器是指接收外部能量进行测量的遥感仪器,如光学遥感相机等。
遥感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处理和遥感信息提取。
最后,遥感技术的应用包括土地覆盖分类、植被监测、资源调查和遥感数据参考产品等。
二、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应用2.1 森林资源监测有的森林资源遍布广阔区域且极为复杂,传统的人力调查是不可行的。
而遥感技术具有广覆盖、高分辨率、多波段、多角度等特点,能够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西南、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面积广阔,人力调查不易,因此需要借助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例如,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帮助森林部门监测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灾害应对水平,减少对人类的灾害和损失。
2.2 地质资源勘探遥感技术可以高精度地获取地形地貌、地壳构造、矿床赋存规律等,这对地质资源的勘探和地质灾害的预测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新疆地区的矿产勘探中,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形高程和地表反射率的多角度、多极化SAR遥感数据的处理和解析,获得地下矿床的深度、薄层和细节信息,为地下物探作出贡献。
2.3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我国海域广阔,涉及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很复杂。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等方式高分辨率地获取海洋悬浮物、水温、海洋环境污染物等数据,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变化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采集的数据,利用计算机和相关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地球上各种对象信息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其在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关注。
一、资源环境调查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资源环境调查主要依靠实地调查,但这种方式耗时费力,而且工作量大。
而遥感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取大量数据,能够快速获取并处理有关地区的影像、图像和地理信息等数据,大幅减少了实地调查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遥感技术具有全方位、全时空追踪和高精度定量等特点,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详细、更直观的信息,为资源环境调查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二、资源环境监测资源环境监测是指对资源环境进行周期性、全面性、实时性的监测,以确定环境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对策和规划。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水资源、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监测。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对城市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等产生污染的地区进行快速探测,及时介入并采取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无人机等手段对森林火灾、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以及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土地沉降等地质灾害。
三、案例分析:林火监测遥感技术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在西班牙的塞戈维亚省和奥维耶多,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森林火灾监测。
当森林火灾爆发时,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火情信息,包括着火地点、火势、火线方向等,进而指导消防人员的灭火工作。
另一方面,遥感技术也可以通过监测草地的湿度变化和植被的生长条件,提前预测林火发生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防范。
四、未来发展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它在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遥感技术将更多地与其他新技术结合,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协同作用,利用更高技术含量的遥感探测器,以更高的精度、更短的时间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不断推进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的水平。
遥感技术在环保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保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卫星、飞机、无人机和其他设备,获取从遥远的高空中获取地表和大气的信息数据,用于分析、监测和评估自然和人为资源。
这种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环保和资源利用领域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环保领域中的遥感技术应用1、水资源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水质、水量和水源地的情况。
例如,卫星遥感监控大型水库内的水位情况,可以预测洪水和干旱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为水利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
2、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土地被抢占的情况,并提供数据以供评估和预测。
这可以帮助决策者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和鼓励可持续发展。
3、环境污染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对污染物的控制。
例如,可以使用卫星数据监测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并且在发现污染事件时采取紧急措施。
4、气候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气温、降雨量以及其他气候因素。
例如,使用早期卫星数据可以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对环境有何影响。
二、资源利用领域中的遥感技术应用1、矿产资源调查。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有关矿物质及其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和化学成分等详尽信息,卫星图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质地貌信息,可以在资源评估、矿产勘探、矿山规划建设、矿区环境监测及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矿业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
2、农业资源利用。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土壤、植物和温度等实时数据,以帮助农业工作者分析和预测收成并对作物和土地进行监测。
在中小农夫中广泛推广新型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和确保食品安全。
3、城市规划。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变化以及资源利用情况。
这可以包括绘制“智慧城市”地图以及用数据指导城市建设等。
4、邮政运输。
利用卫星遥感成像技术,提高各地卫星的信息对称和对称性、实现质量监操纵。
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分析计算,以小件为起点、以客户为核心、极力打造快递业务的极致体验。
结论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在各个领域提供重要的监测、分析和预测数据。
尽管遥感技术存在一些限制因素,例如数据质量和处理时间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不断优化,其应用范围和精度将被进一步扩大。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一、引言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或卫星器具从地面获取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其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两个方面,探讨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势。
二、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大气中的气溶胶、反照率和温度等参数,对大气质量进行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排放、火山喷发等事件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2. 水环境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水质进行监测,例如测量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体中的藻华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变化。
3.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土地的不同特征(如植被、建筑等)进行监测,评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情况。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和控制城市规划、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三、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 矿产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面反射率和辐射特征,对地质结构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类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掌握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2. 森林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植被的生长情况、覆盖面积等参数,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评估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以及植被类型等因素,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农田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农田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质量等参数,评估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益。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分类和评估,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遥感技术应用的优势1. 非接触式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的非接触式监测,无需对环境进行直接干预,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和破坏。
2. 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表影像,能够捕捉到地表环境的细微变化,并提供多时相的数据,方便进行动态分析。
环境资源遥感与环境信息学整理
《环境资源遥感与环境信息学》整理遥感概述1、遥感:从不同高度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各种电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遥测: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遥控: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2、遥感系统: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组成: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目标物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构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以此设计传感器。
2)遥感信息获取:中心工作。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3)遥感信息处理:地面站→用户。
4)遥感信息应用:按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
3、遥感器的工作方式:1)被动遥感(无源遥感):指传感器直接探测和接收来自地物辐射的地磁波。
2)主动遥感(有源遥感):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目标物发射信号,接收目标物发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
4、遥感的特性:宏观、综合、动态、快速。
(1)空间特性:遥感的感测距离远,范围大,而且某些波段的遥感对冰雪、云雾、水体和陆地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而遥感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
(2)时间特性:常用的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运行快,周期短,又能获得多时相、准同步的影像和数字资料以便作出综合动态分析,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而且能反映动态变化。
(3)波谱特性:现在,已用于遥感的电磁波段有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以及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等。
各波段之间,性质差异很大,用途也很不相同。
就连在同一大波段中的几个小波段之间也有不少差别,应用范围和优缺点也各不相同。
(4)宏观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为185×185平方公里(5~6min);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一桢同步气象卫片覆盖地表1/3。
(5)综合性:反映自然、人文信息。
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遥感设备对地球表面反射、辐射和散射的电磁波进行接收、记录和处理,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作为遥感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领域。
一、资源领域的应用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遥感调查,获取土地分布、类型、质量、利用情况等信息,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判断土地的可耕性和适合种植的作物,并进行农业生产的指导。
2.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的状况对于水资源管理与利用至关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水域覆盖面积、水位、水质、水流等参数,实现水资源的颗粒化管理和全面监测。
3.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收集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提取地下矿产信息,帮助矿山资源的勘察和开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环境领域的应用1.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收集大气遥感数据,如气溶胶、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分析大气污染的来源,制定相应对策,改善大气质量。
2.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主要海洋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度、温度、盐度、悬浮物浓度等信息,实现海洋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防止海洋环境的破坏。
3.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它们受到了破坏。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土地覆盖、生态系统、水文地貌等信息,建立地球生态系统监测体系,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无需接触被观测对象直接感知信息的手段,其应用已经覆盖了自然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并在资源环境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资源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遥感技术可以为开发者和决策者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实现利用和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的至关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信息获取技术,遥感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维度的信息,包括植被覆盖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水质数据等。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进行资源开发的全面掌握和规划,判断投资效益,作出决策。
此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资源开发的状况,及时预警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成为了关键问题。
遥感技术可以因特网和卫星图像的形式有效地获取土地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土地利用的信息基础。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土地利用状况并帮助决策者制定有效的规划。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判断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规模,推动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价值;同时,通过对土地的类型、质量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也可以避免因土地的荒漠化、沙化等问题导致的大规模生态破坏。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保护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物和监测生态系统等,以及预测和预报污染扩散的趋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本地和潜在的环境问题,避免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
例如,在处理水资源污染的过程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水体的空间分布、水体的质量状况以及水体的变化趋势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精确定位污染源,优化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将影像数据通过数字意义转换技术转换为能够解释的图像信息,对污染物进行识别和监测,对水源的质量实现长期跟踪监测。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成为了资源环境监测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远距离传感器搜集、处理和分析地面、海洋、大气等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巡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等方面,成为时下极具前景的行业之一。
首先,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重要资源进行智能监测和研究。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质污染等水资源变化,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覆盖变化等,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全面监测森林覆盖率和植被状况,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其次,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遥感技术应运而生,可以通过遥感卫星获取大气、海洋、土地等地表信息,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对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为环保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维护社会和谐和环境健康。
此外,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城市发展相关的数据,如城市土地利用、车辆密度、交通流量等,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计算出不同时间段车辆行驶情况,揭示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最后,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农业生产需要考虑土地的变化、气候变化、作物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遥感原理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
遥感原理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1. 概述遥感是指利用空间传感器从地球上物质上获得信息的技术,可以通过无需直接接触物体的方式,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遥感原理在资源环境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遥感原理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
2. 土地变化监测2.1 灾害监测 - 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震、火山喷发、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通过获取卫星图像可以提前发现灾害迹象,并进行预防措施。
- 卫星图像可以提供受灾地区的信息,能够帮助救援人员迅速找到被困人员和评估灾情。
2.2 农作物监测 -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红外光谱等参数监测农作物的健康状况、生长状态和叶绿素含量等,帮助农户判断是否需要施肥、浇水或进行病虫害防治。
- 可以通过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和温度,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帮助调整农业生产策略。
3. 资源调查与评价3.1 矿产资源调查 -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解译卫星图像,得到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和成分信息。
- 可以提供矿区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背景信息,为矿产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3.2 水资源调查 - 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水体的水质、水位和水面覆盖情况,帮助评估水资源的质量和供需状况。
- 可以获取河流流量、湖泊水质等信息,预测洪涝灾害风险,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 环境保护监测4.1 森林监测 -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森林覆盖情况、植被指数和生物多样性等参数,评估森林健康状况,并提供森林资源管理的建议。
- 可以监测森林火灾,及时发现火情,指导火灾预警和扑火工作。
4.2 大气污染监测 - 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实时了解大气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 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可以识别污染源和监测污染物的扩散,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5. 结论遥感原理在资源环境研究和保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获取卫星图像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监测自然灾害、农作物生长状态、矿产资源分布等信息,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我国资源环境遥感发展与应用(转)
我国资源环境遥感发展与应用遥感卫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陆地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环境卫星等四大卫星业务运行系统和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实验卫星。
卫星遥感构成了对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及其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时空演变规律的系统化、立体化的探测系统,形成了全面的观测能力,在资源环境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力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已经导致这一学科研究方法,特别是地理学研究中空间对象的观测与信息获取方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对地观测能力和丰富了观测内容,深化了人们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目前,遥感技术已形成多星种、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共同发展的局面。
各种遥感卫星包括资源卫星、环境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等等,所获取的遥感信息具有厘米到千米级的多种尺度,如63cm、1m、3m、4m、5m、10m、20m、30m、60m、120m、150m、180m、250m、500m、1000m等多种分辨率,重访周期从1天到40~50天不等,在获取资源环境空间和时间信息方面构成很好的互补关系。
遥感技术在地球资源与环境研究和测量任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所具有的高度的空间概括能力,有助于对区域的完整了解;而且各种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互补,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不同卫星的适宜的重访周期有利于对地表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过程分析;以多光谱观测为主并辅以较高分辨率的全色数据,极大的提升了对地物的识别和分类。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资源环境研究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在研究资源环境时空特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技术发展提高了成果质量,加强了研究深度,而且促进了成果应用。
二、资源研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1.土地资源自1990年起,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两组织积极筹划全球性综合研究计划,于1995年共同拟定并发表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将其列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项目。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的先进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无接触式的监测和测量,获取各种地理、环境和自然信息。
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环境的背景下,遥感技术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技术最初是应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它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测绘、地质勘探等各个领域。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载具获取地表特征的信息,包括地形、植被、土壤、水域等等。
遥感技术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颜色红外遥感、雷达遥感、激光雷达遥感、高光谱遥感等。
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下,选择适合的遥感技术可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自然资源监测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遥感手段,可以获取到土地利用情况、森林覆盖率、土壤质量、水文地理信息等多种资源数据,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自然资源供求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比如,在土地利用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变化的监测,帮助政府更好地规划土地利用政策,更好地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林业资源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对森林面积、森林土地利用类型、生长状态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使政府和普通人更好地了解森林的生态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森林保护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在荒漠化、环境污染监测方面有所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堆积等问题,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民健康。
三、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在自然资源监测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等领域应用。
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贫困地区的减少。
在农业生产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监测作物生长状态、土壤水分状况、气象数据等。
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农民可以更精确地制定农业计划,避免种植期间的水分和气温波动,更好地保护农作物生长。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逐渐成为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如同一双“千里眼”,让我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而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和状态。
这一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高等。
在资源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分布等信息。
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比如城市扩张对耕地的侵占,或者退耕还林还草带来的生态改善。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产资源的勘查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遥感图像可以反映出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蚀变信息等,为找矿提供线索。
例如,特定的岩石光谱特征能够指示可能存在的矿产类型,从而缩小勘查范围,提高找矿效率。
水资源管理同样离不开遥感技术。
它可以监测水体的分布、面积和水位变化,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还能够对水污染进行监测,通过分析水体的光谱特征,判断水质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类型,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管理方面,遥感技术更是大显身手。
大气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气态污染物分布等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大气污染的状况和传输规律。
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能够监测森林的覆盖面积、植被生长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及时发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受到的威胁。
此外,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前,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发现地形的微小变化和地质构造的异常,为灾害的预测提供早期信号。
在洪涝灾害中,能够实时监测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位变化,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
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的监测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航空或卫星远距离对地表物体进行观测和测量,并利用导航、计算机、通讯等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可分为光学遥感、微波遥感、激光雷达遥感等多种类型,其中光学遥感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1.林业资源监测林业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及文化价值。
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可以对林本底、林种、树高、胸径、材积、森林覆盖度等进行监测和统计,使林业管理者更加精确地了解森林资源情况,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在森林火灾监测和预防、森林病虫害监测和管理等方面,遥感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水资源监测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借助遥感技术,可实现对水文学要素如水体分布、面积、流速、流量等进行监测和统计,同时还可以对水质、水生态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研究。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水土流失监测等方面研究,为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3.矿产资源监测矿产资源是重要的人类社会资源,如何正确、科学地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是考验资源管理者的关键问题。
遥感技术可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可利用遥感技术观测矿区,获取矿区地质、岩性、结构等重要信息,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气候监测气候是地球大气与海洋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其变化对人类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空间气象资料,研究地球气候变化规律,识别各种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提高预报准确性。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光谱、热辐射等物理量进行感知和分析,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多样化的地理信息。
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一、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1. 农业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农田利用情况、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状况等信息。
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实现对农田的分类、产量估计和病虫害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2. 水资源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分布、水质状况、水面蒸发蒸腾等信息。
通过监测水体的变化,可以进行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矿产资源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类型、储量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矿藏的勘探和评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 森林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类型、植被质量等信息。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森林保护和管理的参考依据。
5. 城市资源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扩展情况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城市资源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1. 气候变化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监测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空间分布,为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水质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叶绿素含量、浊度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水质状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3. 土壤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壤湿度、土壤养分含量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实现对土壤状况的监测和评估,为土壤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4. 空气污染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污染物浓度、气溶胶光学厚度等信息。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资源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压制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的研究和管理中。
一、资源环境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散射、辐射等现象,通过对被测物体或场景进行无接触、非破坏、非干预的探测、观测和记录,获取物体或场景的信息、特征和状态的技术。
在资源环境研究中,主要采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和地面遥感等技术。
航空遥感是指在大气层以下,利用飞机或直升机搭载的相机、传感器等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成像、频谱分析等探测的方法。
卫星遥感是指通过人造卫星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的方法。
地面遥感是指在地面上,利用激光雷达、全景相机等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探测的方法。
二、资源环境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1.资源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天然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对资源的储量、品质等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2.环境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水质、大气污染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提供有关污染物、温室气体和其他环境变化的数据,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减缓环境退化。
3.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和需求,规划城市用地和建筑规模等各项指标的一种规划。
遥感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取城市的信息,对城市的用地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城市用地进行详细分类和分析,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资源环境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源数据的集成应用随着遥感技术数据来源的不断增加,数据的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多。
生态环境遥感工作总结
生态环境遥感工作总结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遥感工作成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远程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些生态环境遥感工作,现在我想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生态环境遥感工作在监测自然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遥感
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应对森林火灾、草原退化等问题,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态环境遥感工作在环境污染监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找到污染源并提出治理建议,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生态环境遥感工作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及时发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采取保护措施。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气候变化的趋势,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遥感工作在保护地球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遥感技术,不断提高监测分辨率和精度,为地球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成为了资源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陆地遥感和水环境遥感两方面展开,探讨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陆地遥感的应用1.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陆地遥感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数据,在土地管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扩张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获取农业生产区的作物分布和植被信息,为农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可以监测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状况,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2. 地表温度地表温度反映了地表能量交换情况,是陆地遥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地表温度可以用来研究城市热环境、自然生态系统的温度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可以监测自然生态系统的生长季节和气候变化趋势,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3. 地表形变地表形变是指地表发生的不同尺度的形变现象,例如山体滑坡、地面沉降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形变的数据,为地质灾害预警和地震预测等领域提供支持。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山体滑坡的变化趋势,判断滑坡的稳定性;可以监测地面沉降的情况,为城市地铁、桥梁等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二、水环境遥感的应用1. 水质监测水质是指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性。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光学特征,如水体的悬浮物、叶绿素浓度等信息,为水质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蓝藻的分布和趋势,为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可以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支持。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遥感技术帮助科学家进行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
遥感技术帮助科学家进行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如同一位“千里眼”,为科学家们进行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提供了强大而高效的工具。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
它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获取远距离目标的信息。
这就像是我们站在山顶,却能看清山脚下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
遥感技术所依靠的,是各种搭载在卫星、飞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能够接收来自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分析的图像和数据。
在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
通过对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光谱特征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分布、浓度和变化趋势。
比如,对于雾霾这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遥感可以清晰地呈现其覆盖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理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方面也表现出色。
它能够探测到水体的颜色、温度、透明度等参数的变化。
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其光谱特征会发生改变,遥感技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从而及时发现污染源和污染范围。
此外,对于海洋环境的监测,遥感技术更是大显身手。
它可以监测海洋表面温度、海流、海浪等参数,为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面积土地的利用类型和覆盖状况的信息。
比如,区分出城市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这对于城市规划、农业发展、森林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期监测,还可以分析出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为可持续土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除了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矿产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对岩石和土壤的光谱特征分析,发现潜在的矿产分布区域。
它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在大面积范围内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勘查区域,提高找矿效率,降低勘查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遥感第一讲遥感概述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
它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地学、生物学等学科发展的需要,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
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为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观察视野及其观测领域,形成了对地球资源和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立体观测体系,使地理学、环境科学等的研究和应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1. 狭义遥感的定义所谓遥感,是指不需要与探测目标直接的接触,运用现代化的运载工具和仪器,从一定的距离获得目标物体的从紫外波段到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辐射特征信息,通过信息的接收、传输以及处理过程,依据不同目标物体所具有的不同辐射特征,来识别和区分目标物体的性质,并分析研究它们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整个综合探测过程。
2. 研究内容(1)研究地物电磁辐射特性:其中包括各类电磁辐射的空间分布特性和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2)研究遥感信息的探测手段和传输方式:主要是研究遥感传感器。
(3)研究遥感信息的处理系统:提高信息质量。
(4)研究遥感信息的应用:努力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遥感技术是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遥感技术的特性遥感技术具有如下的主要特性:1.空间特性(广)—其探测范围大,具有宏观、综合的特点,可以实施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进行资源和环境调查时,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所取得的数据是最宝贵的。
例如:一张23cm X 23cm的1/3.5万的航空像片,能包括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一张1/100万的陆地卫星像片,能包括185km X 185km的面积(34225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海南岛的面积。
2.波段特性(多)—其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信息量大,数据可比性强,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得对地球的观测和研究走向全天时和全天候。
例如:紫外波段可以监测水面的油膜污染;红外波段能够探测地表温度;微波波段具有穿透云层、冰层和植被的能力。
3.时相特性(多)—其对同一地区能够进行重复探测成像,而且获取信息的速度快,重访周期短,有利于动态监测研究,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例如:陆地卫星对同一地区的重访周期为18天/次和16天/次;极轨气象卫星的重访周期为2次/天;SPOT卫星的重访周期为26天/次。
4.收集资料特性(便)—其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不受国界的影响,收集资料十分方便,便于进行全球性的研究。
例如:对于那些无人区、高山峻岭、悬崖峭壁、海洋、荒漠等人到不了的地区,都能获得遥感资料。
5.经济特性—其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传统方法是无可比拟的;而且其应用范围广,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例如: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象美国的陆地卫星的经济投入与其取得的效益比为1:80还多。
6.局限性—目前,在地球遥感中,还有一部分的电磁波段有待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
三. 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运载工具分类—有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航宇遥感等。
其中航宇遥感就是宇宙遥感或叫星际遥感,是指利用星际飞船(如我国的神舟1-6号飞船)进行宇宙空间的物理遥感和太阳系行星的遥感。
2.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有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
其中多波段遥感是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按电磁波辐射源分类—也称按工作方式分类,主要有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两种。
所谓主动式遥感,就是指遥感仪器主动向目标物体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能量信息的方式(或是后向散射信号),如雷达遥感、闪光灯摄影等。
所谓被动式遥感,就是指不依靠人工辐射源,直接由遥感仪器接收目标物体自身发射或反射自然辐射源的电磁波能量信息的方式,如可见光摄影和扫描等。
4.按信息获取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两种。
前者是将接收到的电磁辐射能量信号转换成图像;后者不能将接收到的电磁辐射能量信号转换成图像,如电压、电流信号等。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摄影方式还是扫描方式,它们都属于成像方式的。
5.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宇宙遥感(外层空间遥感)、地球遥感两大类。
其中地球遥感又可以具体到: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水文水资源遥感、城市遥感、海洋遥感、灾害遥感、旅游遥感、遥感考古、气象遥感以及军事遥感等。
四.遥感发展概况及其展望“遥感”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海军科学研究部的艾弗林.普鲁伊特(Evelyn.L.Pruitt,1960)提出来的,1962年在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等组织发起的环境遥感国际科学讨论会上被正式采用。
此后在世界范围内,遥感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获得飞速的发展。
但是,遥感的渊源则可追溯到很久远以前,它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和发展阶段。
1.世界遥感发展概况—就现代遥感技术而言,世界遥感的发展可以说是建立在20世纪20年代的航空摄影的基础上的,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到60年代才形成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按照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初始阶段(1839—1937)—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近100年间。
在此之前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研制的第一架望远镜(1608)对月球的首次观察,以及1794年的气球升空的最初侦察,都属于无记录的地面遥感方式,它不能将观察到的目标用图像记录下来,也称摄影初始阶段。
在此阶段中,运载工具主要是飞机和气球;判读仪器是立体镜和航空测图仪;遥感波段是可见光摄影;遥感应用主要是地形测绘和军事侦察。
1839年,全世界的第一张摄影照片的诞生,表明进入了有记录的地面遥感和航空摄影阶段,所以又称航空摄影阶段。
(2)发展阶段(1937—1960)—在此20年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促进了遥感传感器的迅速发展。
在此阶段中,运载工具增加了探测火箭;判读仪器增加了立体绘图仪、多倍投影仪和纠正仪;遥感波段扩展到紫外、红外以及激光、侧视雷达;遥感应用扩大到资源调查等方面。
因此,此阶段又称航空遥感阶段。
(3)飞跃阶段(196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从空间观测地球和探索宇宙奥秘进入了新的纪元。
1960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雨云一号”,1972年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1978年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
20世纪已有5000余颗人造卫星升空,还有天空实验室、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
判读仪器又增加了大型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在全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遥感波段向多波段延伸,而且波段分割的越来越精细。
遥感应用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环境的改善和国防建设都起到重大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阶段又称航天遥感阶段。
(4)实用阶段(1990年代—)—在此阶段中,各种卫星平台继续在升空,全世界已建成200多个地面接收站,遥感资料可以全球共享。
遥感仪器进一步拓展,研究出成像光谱仪,使得谱像合一。
处理方法和分析手段不断出新,如数据网络、数字地球的研究以及3S技术的集成等等。
遥感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并在各个领域趋向于实用化。
(5)在地学和环境研究中的实用化—从以影像为基础的地学研究,向多时相、多数据源的信息融合分析以及从表象描述到内在的规律计量分析发展;从资源环境的静态分布研究向动态过程监测,并能预测、预报发展;从资源环境的定性调查、系列制图向3S辅助定量化调查与自动化制图发展。
2.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与世界遥感的发展史相比,我国的遥感技术起步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却相当快,大体上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
(1)1950年代—开展了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主要是采用可见光黑白摄影,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并辅助测绘部门进行地形图的测绘与编制。
在地质、林业、铁路选线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1960年代—在地质等领域不断扩大遥感应用面,并十分重视培养遥感技术的专门人才,为我国的遥感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1970年至1980年代—从197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上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遥感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可以自己发射卫星: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1988年发射了“风云1号”气象卫星,先后共发射数十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可以自己研制遥感传感器:如多光谱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红外辐射计等。
遥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效果十分明显。
1981年,成立了遥感管理机构—国家遥感中心。
同时,开展了遥感科学试验,如在云南、长春、新疆、北京、天津、山西和内蒙古等地区。
1986年12月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
(4)90年代—在此阶段中,遥感得到长足发展,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许多研究项目已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尤其是航天遥感的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重要战略。
先后又发射了10多颗人造卫星和神舟号无人飞船等。
其中,1999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遥感卫星1号(CBERS--1),使我国有了自己的资源卫星。
同时,又发射了“北斗”定位导航卫星及“清华1号”小卫星,丰富了我国卫星的种类。
90—95期间,全国重大的遥感攻关项目多,并与3S集成,进一步开拓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使得遥感应用走向实用化和全球化。
(5)我国遥感发展的特点1).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并实行集中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规划,为遥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科技攻关,重点突破,为缩短我国与国际遥感先进水平的差距,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打下了基础;3).全国性的大区域遥感工程的实施完成,充分显示出我国遥感的特色和水平。
3.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展望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获取地球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丰富。
因此,当前遥感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成为遥感技术走向全球化、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业务化、网络化、经济化、标准化、实用化历程中的又一新进展,是当前遥感应用深入发展的又一新动向。
(2)进一步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实现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3)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分步建立导航定位卫星系列,开发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