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

合集下载

浅谈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doc

浅谈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doc

浅谈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浅谈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道;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命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品格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指归以之文化存在为本,以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观照为中介,通过人与对象世界的各种关系的恰如其分的把握来化解各种矛盾,从而实现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和谐,解决人自身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达到人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种文化精神,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

循天道,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赞化育的美育工夫,这三者就构成了儒家人文精神由内而外、曲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也成了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共通的精神和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

一、儒家文化的元典精神儒家人文精神的元典,学术界大抵都追溯到《周易贲卦彖传》,人文一词即出于此:天文也(王弼注: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语奠定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基因,即人文精神。

在中国古代,文化这一整词在西汉以后才正式作为专有名词使用,其内涵即为文治教化或以文教化,而人文以化成天下其实已切入了后来文化的内涵,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因此,可以说人文化成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基因与核心。

根据我的理解,在这一元典语汇里,集中包含着儒家人文精神的三层内涵,或者说是由内而外、由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三重要素,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倾向、以止为度的中和境界和以化为用的美育工夫。

人止化构成了儒家文化特有的人文精神与风貌。

首先是循天道,尚人文,以人为本的人文倾向。

二程曾这样强调《周易贲卦彖传》的这段话; 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周易程氏传》卷2)这番话是深得《周易》要旨的。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近一些年,中国学术界使用“人文主义”一词比较多,而且相当普遍地认为儒家的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批评中国学术界对“人文主义”一词“连概念也没有弄清楚”,出现了“思想混乱”[1](p2-3)。

十年前,我应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之约,开始撰写《曹雪芹评传》。

我在书稿中提出:“晚明社会和清朝前期以李贽、戴震、曹雪芹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潮,最适宜称为人文主义。

”我不同意把儒家的精神乃至中国文化的精神总括为人文主义。

由于《评传》体例和篇幅的限制,书稿中没有展开充分的辩论,有些方面未作交代。

现在《曹雪芹评传》已经出版,我想就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问题再作进一步阐述,请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赐教。

一、“人文主义”界说什么是“人文主义”?应该先有一个界定。

中国学者使用的“人文主义”一词,是英语humanism的中文译名。

英语的这个词又是从德语humanismus译来的。

德语humanismus这个词,为教育家尼采曼尔在1808年辩论中等教育中古代经典的地位问题时所始创。

尼采曼尔当然不是凭空杜撰。

这个词最早的源头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拉丁语著作中的humanitas(人受到的文科教育)。

自尼采曼尔始创“人文主义”一词之后,过了半个世纪,历史学家乔治·伏伊格特于1859年出版的《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的第一个世纪》),首次将“人文主义”用于文艺复兴。

第二年,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用德文写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问世,书中处处使用了“人文主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西方研究文艺复兴的奠基著作,也是典范性著作,“它确定了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同一性”[2](p7)。

儒家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哲学

儒家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哲学

儒家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哲学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而其政治智慧和思想哲学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瑰宝。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天命、重视伦理、强调人文精神,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直至今日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注重人文精神儒家思想注重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对人的关注始终是从人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出发的,注重培养人的内在品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与现代人文主义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

儒家思想里有一个核心概念——仁。

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理念,是指一种宏大的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相互关爱的境界。

儒家认为人性是本善的,培养仁的过程就是一种人性的升华,是一个人品格的提高和完善。

仁是有道德操守、正义、勇气、诚信等德性作为前提的,对于人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儒家思想中还有“义”、“忠”、“孝”等伦理概念。

义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感,是指按照自然法则或社会契约伦理要求行事,有利于人类的操守和行为;忠是说一个人对天下和百姓有忠诚的担当和奉献,是以维护中华民族和世界和平为己任;孝则是传统社会所崇尚的最高美德,是儒家思想里最能体现家庭伦理的一个概念,意味着对父母的尊重、关爱和依恋。

儒家政治哲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毛泽东曾在他的《矛盾论》中指出:“儒家的统治思想的基本点是:要构造个人间的长期关系;重视个人的思想、言论和人格的发展;将权力交给贤能,以便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任;制定精密的规章制度等等。

”儒家哲学的核心在于“中庸”思想。

中庸,就是意味着“处于中间”,指的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庸之道。

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的哲学,主张遵循自然法则,同时对社会的沉迷和个心的妄想保持警觉和谨慎,还注重对潜在的矛盾和危机的预防与化解。

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强调稳定和治理。

在儒家看来,治国要以德治、以信治,要遵循人性的规律,尊重自然的发展法则,兼顾人民和社会的利益。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以“儒家文化”为例中文系汉语言3班李奔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汇。

从外延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历史上形成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的许多文化形态,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从内涵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1、人本主义思想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女娲、伏氏、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等。

也就是说,一开始,中华民族就肯定了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主体性地位。

在《孝经》中孔子曰,“天地之间,人为贵”。

在《荀子王制》中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

并进而解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草木、贵于天地之间,在于人有“仁”和“义”。

“仁”是儒家人本精神的实质,仁者“爱人”,就是推己及人,把对自己之爱、对亲人之爱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

《沦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回》中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

“义”是指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懂得遵守社会道德,并肯定事在人为,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改变自然和现实社会。

所以说,儒学是一种积极人世的人生哲学。

它塑造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这种精神鼓舞了历史上的中国人创造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

2、“内圣外王”思想在积极肯定了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之后,儒家提出了现实生活的理想原则,这就是著名的“内圣外王”思想。

简要介绍总结儒家思想

简要介绍总结儒家思想

简要介绍总结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一支重要思想流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其核心理念是人文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人的修养、仁爱、礼仪、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的政治、教育、家庭伦理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强调人的良知和道德修养,他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人的最高道德境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亲近的基础。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通过个人修身,可以影响家庭和社会,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与孔子一样,儒家学派的其他重要思想家如孟子、荀子等也都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充分发展个人的善性,就能实现和谐的社会。

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只有通过教育和规范来约束人的欲望,才能实现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礼、义、智、信。

仁是最重要的价值观,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

礼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礼节和仪式,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义是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义务,包括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等。

智则强调人的明智和智慧,信则强调言行一致、守信用。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和治理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之德,提倡君子政治。

君子指的是修养完善、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应该成为政治和社会的领导者,以其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才能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儒家思想还强调政府的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提出了“文治”和“教育”为基础的治国理念。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素养,成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

儒家教育注重对传统文化和经典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智慧和创新能力。

此外,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亲情。

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之儒家的人文主义

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之儒家的人文主义
摩登时代
人文主义是一种“讲人的文化,突出
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p82)
关注人、关心人、理解 人、爱护人、尊重人,对生 命予以终极关怀,使人达到 “充分的存在”,使生命的 超越成为生活的目的,这就 是最一般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人与神:神的奴隶 人性与非人性:工具理性
1、人与神的矛盾:认识你自己
孟子提出“性善论 ”
人之性善 也,犹水 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 善,水无 有不下。
——孟子
荀子提出 了“性恶论 ”
孟 轲
25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 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 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 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公孙丑》
“侧隐之心”(同情心); “羞恶之心”(羞耻心); “恭敬之心”(知礼心); “是非之心”(辨别力)。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 吾知其能游;兽,吾知 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 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 以为矰。至于龙,吾不 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 邪!”
强调人的高贵. 人性恶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 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 贵也。…人能群…分…义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 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n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 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 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 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 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 之情,必出于犯分乱理,而 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 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 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 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 者伪也。(性恶)
中国:强调相对。统一的
主要途径是“协调”: ① 在对立的双方中建立一 种秩序,但对立双方的地 位并不平等,其中一方起 主导的或权威的作用,另 一方则起被主导或非权威 的作用; ② 无论是权威,还是非权 威,两者是互相制约的。 权威的作用在于协调关系, 而不是压制。衡量矛盾的 标准是“礼法”。

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由诗、书、礼、乐等文化组成,其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人文主义的精神深深根植于各种文学体裁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精神享受和启示。

古代文学的哲学基础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天文、数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进展相当缓慢。

这样,道家、儒家、墨家等不同学派借助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天命观、仁爱、大同、人道主义等,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人生价值观念。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呈现在传统经典中,还通过各种文学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孟子》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成为儒家的代表性思想,受到广泛传承和崇尚。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和互助,强调道德规范和表德维护的重要性,这样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性、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人文主义对于古代文学意义重大。

由于传统哲学思想更加强调崇拜天命,它们的文学作品强调人类的自我实现和自由意志,以及发掘深层次的人性。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创作多种角色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人性特点。

其中,表现出来的举止和语言与传统生活习俗相悖,还呈现了一些卑微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

这样,作品中的人性思想和传统道德规范之间的对比就更加突出。

此外,《红楼梦》中的世俗生活、意志自由和理性主义都充分体现了作家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

又如《木兰辞》,短短二百多个字却表达了自由意志和人性之间最为基本的矛盾。

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中国人,因为它表现出了一种勇气和自信,同时也表现了对家庭义务和责任的坚守。

这样,故事中的人物和叙述方式都表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美好世界的追求在古代文学中,人文主义也强调追求美好的世界。

《庐山谣》是一首描述美景的诗歌,它描绘了华丽的庐山和周围的景观。

虽然作品中涉及了现实问题,但其中的多种视角都强烈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情感和理念,这种理念力求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完美的世界。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儒家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风气和国民心态,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并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其重要性。

一、儒家思想的概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派,通常被认为是建立在孔子的理论基础上的思想。

儒家思想重视道德、伦理、人文主义和文化传承,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完整、最深刻的一种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这些概念被视为形成个体行为准则的基础指导。

儒家思想也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本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1.教育体系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中国古代的经典教育,到现代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儒家思想一直在培养着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思维方式。

2.基本道德标准惟儒家思想视仁义礼智信为基本的道德标准,因此其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教育体系之内。

无论是社会规范、个体行为还是领导风格,这些道德标准都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3.文化传承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这种传承既包括对古代文化经典的重要性的继承,也包括对中国现代文化现状的思考。

三、儒家思想的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不断地与现代价值观进行融合。

让我们来看一下儒家思想在现代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1.个体行为的准则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意义。

除了对教育和文化的传承之外,儒家思想也为个体行为的准则提供了参考。

2.民主化和平和儒家思想注重个体的自律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因此,它可以用于民主化和和平的推动。

这个理念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

3.新世纪中的儒家思想现代化的儒家思想在新世纪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职能。

它不仅可以引导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联系,而且可以为疲惫的个体和社会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先秦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先秦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先秦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核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
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
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

前5世纪由孔
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
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今天儒家所拥有的地位,是由于儒家在产生以后,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一统思想地位后而行成的。

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

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儒家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儒家文化,又称儒家学说,创始人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汉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

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其在历史上也影响了诸多东南亚国家。

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

在现当代社会,儒家文化在东南亚国家日益传播发展的同时,其现代价值越来越来被世界诸多国家所重新发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日渐扩大。

一.儒家文化的形成儒家文化亦称儒家学说初步形成于中国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00年前后。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孔子第一次打破了以往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改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儒家思想不仅是一种学术理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

在古代中国,它往往被视为“正统文化”的代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起源和发展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和其弟子们创立的。

孔子在春秋时期末期和战国时期初期生活着。

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他的弟子们继承了他的思想,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

儒家思想主要侧重于个人修身、家庭教育、社会道德和政治理论等方面,注重发扬人性的善,提倡“仁爱”的道德伦理,主张君子以仁德为本。

之后,儒家思想逐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发展,儒家思想也不断地与其他流派和学说发生着交流、互补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儒家文化体系。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文化中的地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文化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被认为是正统文化的代表。

尤其是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官方学说。

不仅如此,儒家思想还渗透到各个方面的生活中,例如教育、家庭、文艺、政治等等。

可以说,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的个人修身、家庭教育、社会道德和政治理论等方面,都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中,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爱”、“诚信”、“孝顺”、“忠诚”等概念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此外,儒家思想的普及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在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封建统治者和士人阶层的推广,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

这种思想观念延续至今,是建立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础上的。

三、儒家思想仍然对现代中国的价值导向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转型,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儒家思想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

传统儒家思想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

传统儒家思想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儒家思想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政治、教育、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中,儒家思想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儒家思想对文化的影响1.1 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儒家思想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儒家经典《论语》中曾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诸多有关学习传统文化的名言。

这种思想观念转化为了中国文化上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化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

1.2 正义与和谐的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义理、忠诚、好学、正义和和谐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构成了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体系,影响到了中国文化中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历史上,“仁爱”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和文化的发展。

1.3 人文主义的思想儒家思想主张坚持人类本质的好,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注重人对人的贡献,尤其重视人类因果关系的思想。

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基石,在中国历史上推动了风俗习惯及其他方面的变化。

二、儒家思想对艺术的影响2.1 以德为首的审美标准儒家思想把美德和个人的价值连在一起,认为艺术具有教化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教化是艺术的核心功能”,同时也强调艺术品应当表现出道德、理性、公正等美德。

儒家将审美标准的放在了道德和良知上,教育人们不仅要欣赏艺术品,还要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教化。

2.2 艺术与人的关系儒家思想认为艺术不是独立于人的存在。

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是人的心灵活动的一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既要表达美好的情感,又要传达理性的思考,这不仅是为了塑造精神的美,更是为了培养人的人性和境界。

2.3 艺术与文化儒家思想认为,艺术与文化紧密关联,艺术品通过对社会文化的把握和表达,传达社会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倡导尊重传统文化,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这就是审美观的基础。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儒家哲学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儒家哲学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儒家哲学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而儒家哲学则是这一文化底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儒家哲学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一、儒家哲学的兴起和特点在古代中国,儒家哲学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

儒家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社会出现了分裂和动荡的局面,众多学派各自主张不同的治国方略,而儒家哲学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通过责任、义务、仁爱等原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伦理体系。

儒家思想体系的特点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认为社会和谐达到恢复天人之间和谐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儒家追求以仁为中心的标准,并且强化了学术和道德价值,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种人的高尚品质,强调适度、中庸、平衡的重要性,维护道德伦理秩序,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二、儒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中的德治理念规范了国家的统治方式和行政官员的行为准则,对中国社会长期的安宁与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后,秦统一全国后,儒家思想成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主流学派,在秦汉时期,儒家的学说成为了汉朝后期稳定的“国学”,并且在之后的两千年的封建主义社会和近代中国主体(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形成的中国思想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三、儒家思想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同样显著。

在古代中国所有学校和教育中,都离不开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学习。

在古代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都成为了教科书,全面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习惯。

中国的文化学习教育是在儒家的根基之上建立起来的,其中继承着中国文化的一系列传统美德(如:孝道、廉洁、红色传统等等)都与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应用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现代理念的兴起,儒家思想已经不再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唯一思想源泉,但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当代社会还是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儒家美学的基本原理

儒家美学的基本原理

儒家美学的基本原理
儒家美学是儒家学派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体系的总称。

儒家美学的基本原理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文主义、和谐美和德性美。

其次,和谐美是儒家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儒家追求和谐美,强调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儒家认为和谐是宇宙的最高原理,将和谐视为实现一切美的基础。

和谐美体现在思想、义理、情感上的协调与平衡。

儒家提出“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中和、平衡、适度的原则,认为这是实现和谐美的关键。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建立,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形成美的氛围。

最后,德性美是儒家美学的重要理念。

儒家将道德美与审美美进行紧密结合,并认为道德美是美的最高境界。

儒家强调德行的培养和修养,提倡“仁爱”、“礼乐”等道德美的实践,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才能感知和创造真正的美。

在儒家美学中,道德行为和审美行为是不可分割的,德行美与艺术美相互交织。

儒家认为,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感官和形式上的美,更是内心高尚的精神和境界上的美。

综上所述,儒家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人文主义、和谐美和德性美。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为美的主体和创造者的重要性;和谐美追求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德性美是儒家美学的最高追求,将道德美与艺术美相结合。

儒家美学通过追求人的道德修养、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审美行为与道德行为的统一,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统一和谐,并通过这种和谐来达到最高层次的美的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V1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V1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V1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以下将从儒家思想的本质、特点、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儒家思想的本质儒家思想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它的中心思想是“仁爱”,即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和尊重,建立和谐和睦的社会关系。

儒家认为,人的天性本善,只有通过努力修身养性,才能让自己更加完美,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儒家思想的特点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乐、仁、智、信”五种基本品德。

其中,“礼”指的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现了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乐”则是一种精神文化,可以让人们感到快乐和幸福;“仁”则是人的核心价值,意味着尊重他人,爱护他人,以及对自己的责任承担;“智”则是知识和智慧,强调的是人的理智思维和智慧开发;“信”则是以诚信为核心的行为准则,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赖。

三、儒家思想的价值儒家思想的价值是三位一体的,即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方面。

在个人方面,儒家思想可以让人们获得精神世界的富足,成为真正的「仁者」,做到爱人如己。

在社会方面,则是儒家思想构建了“仁爱协和”的社会伦理,塑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对家庭、教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能够涵盖从亲情到友情、从爱国到人类共存的所有情感和信仰。

在国家方面,则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千年统治和道德的重要基础,奠定了中国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根基。

四、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建设的重要参考。

在今天的中国,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是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的“仁”、“礼”等品德应该成为社会价值观的基石,让社会传统文化更加开放、包容、先进和有益于人类进步。

此外,在全球化世界的背景下,恪守“仁”、“礼”等价值,也可以在国际社会中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和特色。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儒家经典《论语》为核心,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儒家思想的地位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儒家思想对社会伦理的塑造和规范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人伦关系。

它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互为父子兄弟之间,以和为贵,倡导忍让与和谐的相处方式,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儒家思想尊重家庭、敬重长辈、孝顺父母等传统伦理与道德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二、儒家思想对政治理论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君臣之道,提倡以德治国。

它提出了“君主有道,民无怨”的政治观念,强调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并成为约束君主行为的一种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的这种影响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君主,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等都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对教育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和品格。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教育以经典阅读、礼仪讲解、思辨等为核心,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儒家教育模式也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和书院教育。

四、儒家思想对文化艺术的推动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注重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这种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令世人瞩目的文化艺术作品,如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戏曲艺术形式京剧等都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也对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地位重要,影响深远。

它通过对社会伦理的规范、对政治理论的塑造、对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对文化艺术的推动,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传统。

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儒家学说得到广泛传播,并在社会中深入扎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文主义理念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追求。

这种人文主义理念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化传统,如孔子的“仁爱”、“和谐”思想,朱熹的“良知论”等,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价值,鼓励人们去追求理想、追求文化和人格的升华。

二、家庭伦理在儒家思想中,家庭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单元。

强调家庭伦理和孝道,教育人们要尊重长幼有序,传承尊老爱幼、尊重父母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讲究家庭伦理等传统观念,都深深扎根于儒家的家庭伦理思想中。

可以说,中国社会的许多道德传统和良好的价值观都离不开儒家的家庭伦理思想。

三、教育思想儒家思想中的教育思想也是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儒家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人的感性能力和理性思维,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思想精深、文化修养较高的人才,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政治文化儒家思想在政治文化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夫妻之间、君臣之间、父子之间等都有着不同的伦理关系。

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政”、“德治”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君子六艺”等政治传统,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儒家思想所传递的人文主义精神、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和政治文化,都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尽管时代在变,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对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古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古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思想便已经形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它旨在通过这些道德原则来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培养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良好的公民。

仁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之一。

仁代表了人性的善良之心,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儒家思想认为,只有具备仁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君子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对他人不友善,他们注重团结和协作,关心整个社会。

在儒家思想中,义与仁是密不可分的。

义是指尊重、忠诚、信守承诺等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认为,只有在义的指导下,仁心才能真正得到实践。

义与仁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礼是儒家思想中的另一重要原则。

它要求人们遵循适当的礼仪,尊重传统和文化。

儒家思想认为,不仅个人行为需要符合礼仪,整个社会也需要遵守礼仪。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体现自己的尊重和敬意,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智与信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智慧原则。

智是指人们需要具备的卓越智慧,能够理解真理、知道如何行动。

信是指人们需要的坚定信念,只有相信正确的道路,人们才能真正坚定地走好人生路。

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一种人文主义。

它认为人性本善,注重人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以达到充满和谐、安宁的社会。

在儒家思想中,人际关系是至高无上的,社会生活是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思想深受民众欢迎,长期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所接受。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思想体系,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曾被尊为文化标准,是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思想和文化传统。

总之,儒家思想是一种智慧的思想体系,它把关注人性、注重人际关系,推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视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人类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儒家思想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儒学人文精神

儒学人文精神

人们一般认为,儒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不可能为工业化和今天的科技文明,乃至经济全球化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为:第一,就民族性而言,儒学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是中国乃至东亚社会文化的结晶,蕴含了东亚各民族的民族性格、终极信念、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处世方略。

作为族群的意识与心理,它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第二,就时代性和空间性而言,一切地域、族类之前现代文明,当然包括曾经是灿烂辉煌的中国农业文明中的许多因素,尤其是精神因素,不可能不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或网络文化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民族性的消解,也不意味着前现代文明巳毫无作用。

第三,就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而言,经济与科技之现代化、全球化的前提和必要的补充,毋宁是广义的“文化”的多元化,即不同地域、族群、语言、宗教、阶级、阶层、性别、年龄的人们的丰富多样的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包括马斯洛所说的人的生理、安全、群体归属感、爱人与被爱、尊严和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不同的价值理念与不同的民族文化自我认同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正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没有本土性就没有全球性;没有多样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当下与未来社会的发展只可能是畸形的、单向度的、平面的;没有如布尔迪厄和福山等人所说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或“人的资本”〕与文化能力的养育、积累,没有工作伦理乃至全球伦理的建构,中国的“经济资本”的建构和经济与科技的现代化将是十分艰难的,所谓“经济全球化”也就不可能是健康的。

包括社会美德、人文素养、工作伦理在内的精神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亦可以丰富、改善、激活现代社会化的行为方式。

儒学生发于远古三代,奠基于礼乐文明,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生活和人们的心灵之中,是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形态。

剥离其形式躯壳和政治化儒学的负面影响,其有机、连续、整体的宇宙观,自强不息而又厚德载物的做人之道,和而不同论,人生意义和理想人格境界之追求等,都有其现实意义,可以作创造性的转化,成为滋润现代社会和现代心灵的源头活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课程前言放眼全球,世界多元文化频繁交流与碰撞。

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文化多样性的全球趋势中有着怎样的命运?儒家思想的现代生命力是否担负着新的使命,儒家精神人文主义的提出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世纪大讲堂》“儒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节目为您解读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

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儒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节目。

在前几期的节目中,我们梳理了儒学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儒家思想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从个人道德、家族伦理、人际关系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国际间的交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儒家原则的支配。

那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在世界各国、各文化之间频繁的交流与碰撞中,儒家思想将焕发出什么样的新活力?古老的东方古国,古老的儒家思想又将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继续传承下去?21世纪的儒家精神人文主义又如何彰显?有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来为我们阐述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

杜维明,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现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

杜维明先生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3年和1968年相继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至2008年在哈佛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及进行儒学研究。

代表作品有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等。

主持人:杜先生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可以来到我们今天的世纪大讲堂节目,我们看现在近期有很的国内的学校都在研究国学,包括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孔子学院也是遍地开花,你怎么看待目前新的这种国学热现象?杜维明:我想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但更深刻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自觉,特别是最近这170多年来,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后,不仅在军事、政治各方面受到很大的改革,那即使在文化上面也丧失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那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的变化,并不纯粹是因为经济上的变化,也是整个国际局势很多以前认为通过一个文明的发展,譬如从宗教经过哲学到了科学,很多文化的差异性都可以不要考虑了,没想到20世纪的下半期,尤其21世纪,对各种不同文明的特殊性大家非常关注。

所以,反之和我们一个具体人有关系的一些课题,譬如我们的族群、语言、性别、年龄、出生地和文化,大家都认为是作为一个活生生具体人不可或缺的侧面,那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渊源流长的文化传统,又经过了170多年的冲击,所以重新反思文化传统,各个不同的思想朝派基本上都认为开发、创建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你可以批判它,你可以重新地理解它,但你不能够忽视它。

主持人:您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人文精神毫无疑问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所谓的精神人文主义,那有一个特别的理由,我要和现在全球影响最大的一种人文主义,即以西方的启蒙代表的所谓的现代精神,甚至很多人说所谓的普世价值,那是凡俗的人文主义,所以我提出精神性的人文主义是要凸显不仅是儒家传统,其实很多宗教文明都非常关注的是人的问题,从人的问题出发,全面重新了解人。

那这一种是人文主义,但又不是和自然和神完全分割开来的一种排斥自然,拒绝宗教的人文精神,所以这个人文精神我就定义为精神的人文主义。

主持人:我们知道儒家,它其实也是发展的。

杜维明:对的。

主持人:从孔子、孟子包括到新儒家,那您现在的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它也是一开始就有的吗,还是它是逐渐发展过来的?杜维明:一个伟大的文明,我们现在如果具体地说,轴心时代大家认为有四个伟大的相对独立的文明同时出现。

那时候有希腊文明,这个希腊文明,像伯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今天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整个影响到西方哲学,康德以来。

那有希伯来的文明,希伯来的文明后来发展出来是基督教的文明和伊斯兰的文明。

基督教里面又有东正教又有天主教,还有我们所谓的新教。

再来是印度文明,印度文明直接影响了佛教的发展。

再来是中国,中国以儒家和道家为主要代表。

所以可以说,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根,但因为它渊源流长,所以它是一直在发展的,而中间又不是说大家就认同一个方向,所谓道统并不如此,中间那个辩论、讨论、辩难、冲突矛盾是很多的,正因为有这些,所以人文主义在中国也是多元多样的。

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集合了世界文明的精髓,经久不衰的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

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到底是什么?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与西方文明求同存异?《世纪大讲堂》“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正在播出。

一、提出儒家精神人文主义的背景杜维明:提出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是具有目的性的,是有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也有特殊的时代。

儒家在当代中国的命运,一方面是认为有渊源流长的五千多年的文化,有非常深厚的文史哲各方面的文本,有很多的先圣先贤,在中国社会上影响是非常全面的,甚至有人说,我想我也可以附议,在人类文明中影响人(这里面不管是质和量),最多、最大、时间最久的是孔子的思想,所以我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是说,有人说这个儒家就代表中国文化的自我表述,所以这个文化民族主义,要把我们的这个志气能够壮,要跟世界能够平等对话。

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主体性,我们的主体性就是儒家,所以儒家所代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表述,但我不认为儒家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的表述。

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是开放的、多元的,而且是跨时代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所以一方面它是一个渊源的历史记忆,但现代史又比较短暂,它如果能够一阳来复,能够重新起步,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间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居然它确实又重新起步。

而且现在我们就提到,在国学热的过程中间,现在听说有4000家以上的各种不同的书院,至少有几百家书院与传统儒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这是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背景。

那传统文化在中国确实是受到边缘的,有一度传统文化,不管是儒家,包括道家、佛家,还有民间的(其他文化)都变成一种遥远的回想。

而真正对我们影响冲击最大的就是西方,特别是西方启蒙所带来的人文精神。

那常常地我们把西方启蒙所带来的人文精神,即“普世价值”(自由、平等、人权、法制、个人的尊严、理性),这些都是我们认为的“普世价值”,没有任何人应该批评说这些不是普世价值。

而中国有自己的一些核心的重要价值,如何进行一个普世价值的文明对话?成为非常关键(的一方面)。

所以儒家是因为西化、现代化到现在的全球化被边缘了,但我们回到轴心文明,即四大文明的起源虽然不同,但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方向。

所谓轴心文明,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从人类精神运动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找到超越不同民族历史、不同语言文化之上人类共同的东西,这是人类具有唯一共同起源和共同目标,也正是共同起源和共同目标才建立起了世界历史的共同构架。

杜维明:如在1923年梁漱溟先生就说:“不要总认为中国就是落伍的,赶不上人家。

”我们其实有不同的方向,有不同做人的方法、方向,当时大家西化大盛的时候,认为这只是一个借口了。

现在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力量是以动力横决天下,这是梁启超描写西方,也是西方启蒙所带来的启蒙精神。

这是我们今天认为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人文精神。

而我们对于这些价值还要进一步地学习,而且要全心全意来了解,还要向这些大的思潮进行学习。

可是学习要扩大,不能就只向西欧、美国学习。

我们应该向印度学习,这是我们的遗忘,印度对我们的文化是有极大的影响的,我从1971年就到印度去访问了十几次了,而且曾经也到印度五个大城做过16次关于儒家人文精神的学术报告。

印度的文化和我们很不同,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印度的知识精英和他们自己的文化,包括音乐、艺术、哲学、舞蹈,都是有一种亲和力。

甘地或泰戈尔他们所代表的,即什么是印度的爱国精神?如果爱国精神就是富强,就是去超英赶美,这不是印度的精神,我们的印度的爱国精神,假如没有甘地、泰戈尔,这不能算我们的精神。

所以这里面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对他们一直是很关注的。

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对于伊斯兰的世界,对拉美,甚至我要举一点,要对于原住民,现在的台湾,大家对原住民的理解非常深刻了。

所以我们要突出启蒙所代表的人文精神的价值。

但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现代化、现代性为人类所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不仅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

有的人认为人类有两种死的可能,一种是突然就崩溃了,即原子弹的爆炸,因为我们现在拥有毁灭地球好几次的原子弹的威力,另外一种是慢性自杀,即生态环保逐渐地没落。

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要对世界上现在碰到的关于生态环保的问题,关于世界秩序的解构的问题。

二、西方启蒙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出现的问题西方启蒙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出了什么问题?第一大问题,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的意思是,我们是上帝创造的,既然我们是在演化过程当中发展最高峰的,最有智慧的,所以一切的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因此自然是客观的一些集合体,和我没有关系,我们得利用它,利用自然,利用自然当然要了解自然,了解自然的目的是为了征服自然、宰治自然,这是一条思路,这条思路根深蒂固地影响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走不通的,自然会报复的,气侯变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

第二大问题,过分突出宰治性的个人主义,即Possessive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价值,人的尊严的问题,但宰治性的个人主义是一种掠夺性,尽量扩大,这是物欲无限的释放,大家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要靠欲望,这一点我也不质疑。

但发展到了贫富不均这种情况,基尼系数在中国现在已经远远要超过美国。

我们现象提出精神人文主义,什么资源,我特别提出一个传统,即儒家的心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首度提出,此后,心学便开始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其致良知的核心宗旨,也成为当下人们推崇儒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儒家的心学是思孟学派里面所提出来的,但我对于心学的理解和一般的理解有所不同,一般我们讲有心学、理学、气学,儒家主流的传统是一个心学,并不是它对理不重视,对政治制度不重视,只讲身心性命,因为我讲了很多次。

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了解儒家,一个它是一个学术传统,所以它是一个血统,一个它是一个政统(政治传统),儒家如果不经世致用就不是儒家,孔子原来叫入世。

还有一个它是一个道,注重其核心价值。

那在核心价值里面是仁义礼智信,特别是“仁爱”的“仁”字,这三个大的传统它必须要配合,你要做儒家,那你必须入世的,必须是参与这个世界在内部转化这个世界,你不是离世而独立的。

你要做儒家,你要对文字、文化、语言,你是要重视和学习的,你要学做人的目的是要学古先圣贤,还有古代的诗词歌赋各种文化,但你要做儒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你必须要能够自觉,即必须立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