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能够掌握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掌握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太阳模型、地球模型、水杯、放大镜、黑纸、太阳能电池等。

2.教学素材: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思考。

步骤二:知识输入1.介绍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光照、温度和能量供应。

2.解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原理: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供应者,光照可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温度可以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气温,维持生态平衡;能量供应可以驱动地球运动,使季节更替。

步骤三:实验探究1.实验1:太阳光的作用–参考教材P14,让学生实验太阳光照射植物的作用。

–准备一盆植物,将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太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实验2:太阳温暖的作用–参考教材P15,让学生实验太阳温暖的作用。

–准备两个水杯,一个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个放在阴凉处。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水杯中水的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太阳温暖对物体的作用。

3.实验3:太阳能的应用–参考教材P16,让学生探究太阳能的应用。

–准备一块黑纸和一个太阳能电池。

–让学生将黑纸放在太阳光下,然后将太阳能电池放在黑纸上观察电池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太阳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 (2)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 (2)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学习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湘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湘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 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3、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三、指南车信箱 池塘里的微生物
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活动 把池塘搬回家
1.过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的“小池塘”。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意 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
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学习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

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

4、能量: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打算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差不多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他们对身边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妙”、“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要紧内容是:1、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坚韧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讲起”、“走进池塘”、“如果大树都倒下”4课书,要紧引领学生从别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紧的学习办法是实验、观看、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汲取”、“饮食与健康”3课书,环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要紧的学习办法是咨询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地表变化的奥妙: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妨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并且要求学生依照自个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举行推断和推理。

如:猜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猜测煤的形成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

4、能量: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经过观看、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办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别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究月球的隐秘”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经过观看、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索月球的奥妙,了解对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0年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2020年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学校电子教案科目科学年级六年级上册课题总课题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分课题1、一棵“顽强”的小树课时第(一)课时总(二)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三)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教学一、教学导入:过程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课时第(二)课时总(二)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湘教版六年级上期全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期全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期全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 掌握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等相关知识。

3. 研究地球运动以及天文现象的基本原理。

4. 了解生物的特征、生长及繁殖过程。

5. 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2. 光的传播和形成- 光的传播方式-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颜色和光的分解3. 声音的传播和辨认-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4. 地球的运动和天文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 白天黑夜的形成原理- 星体的基本运动和变化5. 生物的特征和生长繁殖- 勤劳的蚂蚁和飞翔的昆虫-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6. 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观察科学现象和记录观察结果- 进行简单科学实验并总结实验结果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多媒体展示法:使用多媒体资料、图片和视频等展示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合作探究。

四、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困惑。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评价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3. 设计一定难度的科学问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 多媒体投影设备3. 实验器材和材料六、教学时长本教案为全册科学教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预计需要25个课时左右。

七、教学辅助1. 学生教材和练册2. 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的课件、图片和实物3. 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表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地球自转和公转;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5篇)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5篇)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5篇)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为了培养学生学、爱、用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特拟此计划。

一、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6、布置任务:搜集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资料。

7、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了解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地表重大改变的情况。

板书设计 1.地表在变化地表发生变化的原因:人为力量、自然力量16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2 地震第一课时教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

学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

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 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

1、了解地震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

1、了解地震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

地震发生时的录像资料,筷子,白纸,侯风地动仪挂图、震前预兆的挂图或录像资料。

批注摘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教学导入 1、播放一段地震时的录像资料。

2、提问:地震时有哪些现象? 3、学生发表看法。

4、过渡: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感受一下吧。

二、活动感受地震 1、交待实验方法: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

2、学生实验。

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 4、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的岩层运动示意图,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地震现象。

引导学生理解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组织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内容和观看有关地震的记录片:了解强烈的地震危害;进行面对灾难,团结一致的教育。

6、阅读教材第38页和相关的图片资料: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情况;了解地震前兆,加强自我防范 2、地震板书设计1、地震时的现象: 17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3、地震第二课时教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物质与材料课题1: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 实验操作和安全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显微镜、样品、实验试剂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微观结构。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

4. 讲解与解释:教师讲解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解释实验观察结果。

5. 练习与思考: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物质组成的理解。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课题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质的变化观察和分析教学难点- 物质变化的原理和原因- 实验操作和安全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样品、实验试剂、观察工具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基本性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物质的基本性质。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学期湘教版科学教学计划教案一:科学实验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创新的能力。

时间:2课时活动一:洁净的水目标: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和喝水。

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平时洗手和喝水的习惯,让学生发现不正确的地方。

2. 讲解正确的洗手和喝水方法,并理解洁净的水对健康的重要性。

3.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正确洗手和喝水。

活动二:观察蜡烛的灭火目标:观察蜡烛的灭火过程,理解火的需要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火源。

步骤:1. 给学生展示一支蜡烛,并点燃。

2. 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灭火过程,并思考为什么会灭火。

3. 解释蜡烛灭火的原因是因为缺少氧气,以及火的需要三要素。

4. 进行实际操作,用不同的方法让蜡烛重新点燃。

教案二:物体与声音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时间:2课时活动一:探究声音的传播目标: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

步骤:1. 给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个铃铛。

2. 让学生在教室内不同的位置敲打铃铛,并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3.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原理,并总结出结论。

活动二:音量和响度的关系目标:通过调节音量,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步骤:1. 给学生准备一台音响和一段音乐。

2. 让学生观察调节音响音量对声音响度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音量和响度的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总结。

教案三:太阳和月亮目标:学习太阳和月亮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时间:2课时活动一:太阳的影响目标:观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步骤:1. 让学生观察早晨太阳的位置和晚上太阳的位置,并思考太阳的运动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比如提供光照、使温度变暖等。

3. 进行实际观察,让学生观察太阳光的变化。

活动二:月亮的变化目标:观察月亮的变化规律。

步骤:1. 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并思考月亮的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周期性变化,如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案内容:第一课:物体的重量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重量的思考。

2. 学习内容:介绍物体的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并讲解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理解物体的重量与不同物体的质量有关。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思考,如果在其他行星上测量物体的重量会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物体的浮力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推理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学习内容:介绍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并讲解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理解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船只能在水中浮起来。

第三课:电的产生和传导教学目标:1. 理解电的产生和传导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电池和导线搭建简单的电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电池和灯泡的组合,引发学生对电的产生和传导的思考。

2. 学习内容:介绍电的产生和传导的基本原理,并讲解如何使用电池和导线搭建简单的电路。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并记录实验结果。

【知识学习】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

【知识学习】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2.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编写时间10月8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3.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科学知识.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学导入.提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4.过渡: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

二.活动咀嚼馒头.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5.明确:(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

(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

(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6.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

三.活动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

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

第二课时编写时间10月10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总结报告、企划书、演讲致辞、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党团资料、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business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policy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essay compilation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必须认真制定教案,不管是谁在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注意逻辑思路是清晰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湘科版科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湘科版科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湘科版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实验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索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观察、讨论和总结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并掌握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直接经验和抽象结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体验学习乐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养成动手动脑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探究时发现和提出问题及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每位学生一套实验器材:放大镜、光屏、光源、火把(用手电筒改装)、蜡烛(最好有若干个)、若干蜡烛座子;三块不同规格的凸透镜及它们的相关材料;学生活动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拿出一个放大镜,先让学生猜一猜用它看老师准备的物体时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放大镜看物体,并让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景象。

最后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在物理学中叫光源。

再出示凸透镜问学生:用凸透镜看物体效果会怎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说明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实验提纲):1. 用手电筒从不同位置照亮书本上的字。

并移动凸透镜(中间厚而稍扁的玻璃片)来看光源的位置。

(光源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化)。

那么我们看到的现象将怎样呢?怎样才能得到结论呢?2. 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再做实验。

这回用另一块凸透镜再看同一个光源。

(光源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化)。

这次又有什么现象呢?这个结论又是怎样得到的?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强调空白的纸屏?如果你看不清,可以把两个手指头放在两倍焦距的地方,稍动一下就看得更清楚了。

通过两次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得出结论呢?先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分析、归纳、比较。

教师总结:分析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整理;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比较是通过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与相似程度来认识对象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一、教学导入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3.走进池塘教学目标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

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假如大树都倒下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1、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2.学生各抒己见。

3.玩游戏三,信息指南车自学四.谈收获五,想象没有树的情景六,环保建议第2单元营养与健康1.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2、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3、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午餐吃了什么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

三、活动检验食物中的营养1、过渡: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2、提问: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2.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咀嚼馒头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3.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科学知识: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安全饮食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

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

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1.布置任务:课后调查,做好记录。

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1.地表在变化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

科学知识: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1、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我们生活的球体——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各样,植被各异。

2、出示化石标本,向学生介绍化石。

3、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及人类科考中的发现。

4、提出问题: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什么变化三、活动改变地表的力量1、思考: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2、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幅图,明白: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

3、学生自行推测并做好记录。

2 . 地震教学目标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

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

科学知识1.了解地震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感受地震1、交待实验方法: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

2、学生实验。

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范意识。

3. 火山教学目标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画火山图1、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种模样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

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三、活动“火山”喷发了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4. 岩石也变化教学目标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科学知识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3、讲述: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成。

5. 走近矿产教学目标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了解矿物1、出示: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

结果等。

3、教师给予相关提示:方法提示:观察前,告知学生一些常识,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

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安全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三、活动推测煤的形成1、阅读资料2、分析推断,煤的形成。

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让学生展开讨论: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4.明白: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教材最后安排学生五、拓展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2.意识到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了解围湖造田的利弊。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一、教学导入1、提问:在改变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中,除了各种自然力量外,还有人为的力量,请大家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2、学生回答。

3、过渡:人类的活动只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吗有没有其它的影响二、阅读指南车信箱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

2、组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传阅、交流。

3、宣读介绍人类改变地表的典型事例,或者相互交换、传阅搜集到的资料。

4、明白:人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外力作用。

因为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十分可观的。

如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需要,长期的经济活动塑造了许多地表形态特征非常明显的人工地貌——梯田、桑基鱼塘、黄土淤泥坝、围海造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