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良好师幼互动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良好师幼互动的策略

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会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我园大部分教师对师幼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观念层面上,特别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存在着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幼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教师多关注自己的教育意图实现与否而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达、教师对幼儿发出的指令带有高控制高约束的性质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幼儿素质的发展。为此,我园进行了建构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策略研究,以期帮助教师改变认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把对幼儿的尊重和其主体性的发挥真正落实到师幼互动的各个层面。所谓“师幼互动策略”指的是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由于师幼互动的情境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师幼互动策略必然是一个包含各种具体办法的集合或体系。我园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如下五类教师可以利用的互动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类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性内容,同时也是建构幼儿园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行为基础。只有具备这一行为基础,幼儿的各种学习探索行为才能达到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杂乱的境界,实现学习与发展的最优效果。反之,一味地强调幼儿的个性发展,而忽略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容易使幼儿形成过度的个人中心主义,反而会影响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我园实施了“示范与训练”类策略,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基础。

策略一: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

当幼儿不懂事,在学习或活动中缺乏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时,惟有耐心规范,才不会伤害幼儿对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向往之情;惟有细心要求,才能使幼儿的行为习惯不走样。二者的辩证统一,对培养幼儿的良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小班刚入园的幼儿特别重要。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自己用餐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单调的生活能力练习转化为游戏活动,编出简短形象的儿歌,激发幼儿自己吃饭的愿望;可以通过图谱示范、喂动物宝宝、喂娃娃吃饭等游戏,使幼儿具体形象地掌握吃饭的方法。

策略二: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

幼儿自由行动的天性与幼儿园的社会要求常存在矛盾,过于迁就幼儿,会延缓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要通过严格要求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而在其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外界的肯定评价,以证实自己的努力是否正确和有价值,因此,热情鼓励表现的是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主动有效引导。二者的辩证统一,可以增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外部动力与内驱力。这对有性格缺陷或行为缺陷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如中二班教师发现新来的叫小岩的小朋友,除了口齿不清和行动不便外,还性格孤拗,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常与小朋友发生矛盾。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一方面教育全班幼儿不能取笑或歧视生活不便的小朋友,而应帮助他与大家一起进步,另一方面根据小岩的特殊情况,着重教给他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当小岩获得进步时,哪怕是非常小的进步,教师都会给予热情的鼓励。而当小岩逐步适应集体生活时,教师则逐渐严格起来,要求小岩在任何活动中,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就应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完成,并达到相同的标准。这必将有助于小岩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心态,而避免养成依赖、内向、软弱的性格。

策略三:言传身教,榜样引导。

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教师不但要注重说理教育,更要以身作则,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因为幼儿是爱模仿的。如果教师教育幼儿不要到处吐痰,自己却乱吐痰,其教育效果必然归于零。当发现幼儿行为问题时,教师更要及时介入,以言传身教的策略引导孩子改变。如小班幼儿做完游戏总是忘记收拾玩具。如果教师不仅马上提醒幼儿,而且同时亲自收拾玩具,幼儿必然会高高兴兴地一起动手收拾玩具。收拾好之后,教师再鼓励他们一番,几次下来,孩子们就很容易养成收拾玩具的良好习惯了。这就比教师不断地说教要好得多。

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

幼儿弱小,不成熟,对他们不信任的人,会表现出恐惧;对他们熟悉、感觉亲切的人,则会信任和依恋。这是幼儿特有的心理特点。为此,我们使用了贴近与融人类策略,以建构师幼互动的情感基础,提高师幼互动的教育效应。

策略四:广泛交谈,分享情感。

教师作为幼儿最重要的情感伙伴之一,只有主动和幼儿亲切交谈,贴近他们,并让幼儿分享教师热爱他们的情感,才能使幼儿接受、悦纳。我园要求教师每天都要和幼儿广泛交

谈,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情绪状态;要求每位老师每天都要自省自问:今天,我和每位幼儿都交谈了吗?这种广泛交谈有助于教师亲近幼儿、了解幼儿,把握其中暗藏的教育时机。

策略五:换位思考,治疗心病。

当教师面对个性孤僻、带有病态心理的幼儿时,要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某位亲人,以形成教育幼儿的情感基础,帮助其改变病态心理。几乎每个班都有一至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低着头,不爱说话,不爱活动,大多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坐,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教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中(三)班的新生菲菲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由于家庭离异,不能与同胞姐姐经常相聚,使瘦小的她变得孤僻,不愿与同伴交流,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教师针对这一情况,注意营造气氛,不勉强孩子,而是努力让她感到轻松、自由。有一次,菲菲告诉老师,奶奶说老师也是个小孩子。老师就对她说:“老师是比你大一点,高一点的小孩子,你可以叫我姐姐。”此后,菲菲就叫老师姐姐,更拉近了老师与她的距离。久了,她喜欢跟在老师身边,喜欢和老师说一些事情。老师也积极地提供机会,让她表现长处,并让全班幼儿鼓励她。菲菲逐步恢复了自信,跨越了孤僻,能大胆主动发言了,师幼互动由此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

幼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与教师、同伴亲近的情感,还只是奠定了师幼互动的良好基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发挥幼儿作为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幼儿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摆脱灌输式的传统弊端,而善于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

策略六: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当教师发现幼儿想要放弃原有特定兴趣而转入新的话题时,如果确定原有兴趣对幼儿更有发展价值或新的话题尚不具备探究条件,就应想方设法让幼儿保持兴趣。这要求教师能把问题再度抛给幼儿,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探讨,以发展幼儿探究学习的品质与能力。小(二)班浩浩在雨后户外活动时,无意中在墙角边捉到了一只蜗牛,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它养了起来。可是几天后,蜗牛死了。孩子们在难过之余,感到很奇怪:我们喂蜗牛东西吃了,为什么它还会死了呢?老师及时捕捉了这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