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2 苏教版(新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1000字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了解二氧化硫在大气、工业和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物理状态: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较重
熔点和沸点:熔点为-75°C,沸点为-10°C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加实验演示的方式进行
2.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能够与氢气、氧气、氯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制备方法:氧化铜、蒸馏水和硫酸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二氧化硫的制备过程
3. 二氧化硫的作用及应用
在大气中的作用:是引起雨酸的主要元凶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工业中的应用:用作漂白剂、消毒剂、磺胺类化合物的原料等
在生活中的应用:用作防腐剂、保鲜剂等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的方式,结合案例分析,引领学生思考二氧化硫的作用和应用
三、教学程序
1. 介绍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演示制备二氧化硫
3. 讲解二氧化硫的作用及应用
4.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硫的作用与应用
5. 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其他有关信息
四、教学评价
1. 能够熟练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够熟练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能够了解二氧化硫在大气、工业和生活中的作用
4. 能够对二氧化硫作用与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有一定的探究性思维
5. 能够自主搜集、整理其他有关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2.掌握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方程式;3.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二氧化硫的性质1.二氧化硫的化学式、分子结构、物理性质;2.二氧化硫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3.二氧化硫的密度、溶解性、溶解度等性质;4.二氧化硫的相对活性和氧化性。
二、二氧化硫的作用1.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硫酸;2.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3.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硫化物;4.与碱反应生成亚磺酸盐和亚硫酸盐;5.二氧化硫的氧化和还原作用;6.二氧化硫的脱氧能力。
三、二氧化硫的应用1.二氧化硫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二氧化硫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与二氧化硫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的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
3.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3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二氧化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学生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3.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4.教师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
三、二氧化硫的作用(3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二氧化硫与水、氧气、金属、碱等物质的反应。
2.学生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硫与不同物质的反应过程。
3.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二氧化硫与不同物质的反应方程式。
4.教师总结二氧化硫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
四、二氧化硫的应用(30分钟)1.教师给出二氧化硫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案例,描述二氧化硫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过程和效果。
3.教师解释二氧化硫应用的原理和机制。
五、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苏教版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作用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作用的掌握情况,为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重点,强调与氧气性质和作用的异同,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二氧化硫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难点:
1.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与环境问题的关联。
2. 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解决办法:
1.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加深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和作用,二氧化硫作为氧气的一种化合物,其性质和作用与氧气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特殊性。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结合教材苏教版的相关章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
-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新,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环保新闻,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学反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硫酸溶液、二氧化硫气源、酸碱指示剂等。
2.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稀硫酸。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提问:大家平时在工业、农业或家庭中接触过哪些有刺激性味道的气体。
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2.实验观察(20分钟)实验1:制备二氧化硫气体(1)取少量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
(2)加入少量稀硫酸。
(3)用试管盖将烧杯口封严。
(4)观察试管中的气体。
问:试管中的气体是什么?颜色、气味如何?实验2:酸性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1)取一小块酸性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2)用烧杯中制备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试管。
(3)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问: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3.归纳总结(1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什么?它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化合物?(2)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哪些?(3)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这个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4)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使得它有着许多广泛的应用?4.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制备和实验反应的观察,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是一种非金属气体。
(2)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形成亚硫酸。
(3)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硫酸和亚硫酸。
(4)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化学反应中可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5.应用拓展(2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二氧化硫的主要应用领域:(1)工业: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制取硫酸、二硫化碳等化工产品。
(2)环保:二氧化硫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气体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教案: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二氧化硫的酸碱性质。
2.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四、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和试剂。
2.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与二氧化硫有关的实验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二氧化硫有什么了解?Step 2: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1.教师通过PPT介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2.激发学生的思考:二氧化硫是无色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气味?Step 3:探究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1.介绍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包括次亚硫酸钠与酸反应、金属硫化物与酸反应、金属与二氧化硫反应以及煤燃烧等方法。
2.进行实验展示:使用次亚硫酸钠与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Step 4:解析二氧化硫的酸碱性质1.通过PPT介绍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解析二氧化硫的酸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进行实验展示:用二氧化硫溶液测定碱的浓度。
Step 5:探究二氧化硫的作用1.介绍二氧化硫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如环境保护领域和工业生产领域等。
2.提问:你们能列举一些二氧化硫的应用场景吗?3.展示一些与二氧化硫相关的案例或实例,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硫的作用的思考。
Step 6:总结和拓展1.让学生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并展示出来。
2.提供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让学生深入研究二氧化硫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实验演示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眼见到了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酸碱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提问和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学案+习题(5份) 苏教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5.如何除去CO2中的SO2? 答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NaHCO3+ SO2===NaHSO3+CO2。
6.连连看。
漂白剂
漂白原理
①漂白粉
②SO2 ③Na2O2 ④活性炭
a.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 b.强氧化性 c.吸附性
事十之八九,如若我们不抱怨,湖涂一些,淡然一点,烦恼就会少些,日子即便是平庸,但也能活得踏实、安稳、快乐。在时间的渡口,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多一抹微笑,就会多一个睛朗
走在人生路上,最神奇的是你的微笑。我们生存的空间,本来就单调的,有你的微笑,就能让它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生活的方式,本来就枯燥的,有你的微笑,能让它变得生动活泼和美好。微笑,会 笑,能淹没心中的痛苦,微笑,还能给人以自信。有一种生活写照叫“笑口常开”,有一种人生观叫“知足常乐”,有一种状态叫“乐在其中”,有一种大度叫“一笑抿恩仇”。人生最重要的,是保特一
(5)将盛有 SO2 气体的试管倒扣于水中,试管内的液面 上升____________。
(6)SO2 使石蕊试液变红色____________。
[解析](2)“显红色的酚酞溶液”说明溶液中有碱性物质, SO2使显红色的酚酞溶液褪色的原因是SO2与碱性物质发生 了反应,此时利用的是SO2水溶液呈酸性。
②与碱反应:如 SO2 与 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OH+SO2===Na2SO3+H2O、 Ca(OH)2+SO2===CaSO3↓+H2O 。
(3)还原性: 2SO2+O2 ①与 O2 反应:
催化剂 △
2SO3
;
②与 H2O2 反应:H2O2+SO2===H2SO4。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2、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漂白性、还原性)。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及其危害和预防。
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2、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
2
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1、使学生了解SO
2
和健康意识,热爱大自然,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辩证唯物2、通过SO
2
主义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及确定依据: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确立该重点的依据:
只有掌握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才能理解二氧化硫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合理的使用带来的负面作用,才能理解为什么造成环境污染。
4、教学难点及确定依据:
二氧化硫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性质的多重性,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确立该难点的依据:
二氧化硫在不同环境下表现不同的性质,设计实验探究性质,高一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多
以生活中熟悉的烟花,炮竹燃烧时放出的火药味引出二氧化硫观察一瓶二氧化氮气体:颜色、状态。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及与环境的关系。
3.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特点。
2.二氧化硫的主要作用及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
2.了解二氧化硫在环境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
2.图片与实验案例分析。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黑板、教材和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1.教师用实验室制备的方式展示二氧化硫。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二氧化硫是什么吗?它和环境有什么关系?Step 2 了解二氧化硫(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材或者ppt介绍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2.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如可溶于水、与氧气反应等。
3.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进行笔记和讨论。
Step 3 二氧化硫的作用与环境关系(2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二氧化硫在环境中的作用,如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雾霾、与氧气反应形成硫酸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讨论完后进行小组展示。
4.教师总结讨论结果,进行要点串讲。
Step 4 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20分钟)1. 教师通过教材或者ppt介绍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如燃烧二硫化碳、与金属反应等。
2.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进行笔记和讨论。
Step 5 二氧化硫的应用领域(20分钟)1. 教师通过教材或者ppt介绍二氧化硫的应用领域,如制造硫酸、杀菌消毒等。
2.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进行笔记和讨论。
Step 6 拓展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小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答题和讨论,并讲解正确答案。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通过实验、图片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最新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2-苏教版(实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前面三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一实验操作一分析讨论一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五、教学手段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学生做好适当预习准备七、教学流程【提问】、我们采集的当地雨水是不是酸雨?、雨水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硫酸型酸雨中硫兀素疋从哪里来的?、燃烧产生的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的?【引导】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理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视频理论,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的第一节。
本节课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具备了非金属元素氟、氯、溴、碘、硅,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继学习。
不仅形成了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玩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的教材安排,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很好的展现出苏教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学情分析】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
我要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在经历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系统学习前几单元的元素之后,学习起硫及其化合物也显得得心应手。
这时候,老师仍应把重点落在发现式学习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行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酸雨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用具】视频、图片、PPT【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酸雨危害引入新课【图片引入】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啊!今天啊,我们就来当一下化学家,大家来看一下《温州市空气质量报告》,大家来找一下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是谁。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创新教案】2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育教学理论与设计策略】本节教学过程以硫酸型酸雨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主线,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观察、阅读、讨论及交流等手段获取信息,并用比较、类比、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最终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采用类比、迁移、推理等方法层层推进,达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并进。
在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的教学中,利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讨论、分析、推测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过程,再把推测结果与书本结论加以对比,以激发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构建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网络,使学生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更系统全面;通过硫酸型酸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故本节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1)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二氧化硫对空气污染的教学,逐步使学生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强环保意识、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酸雨的危害。
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及高一学生的特点,采用情景激趣、实验探究、启发引导、对比归纳、交流讨论等方法。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洛阳龙门石窟被腐蚀之前和腐蚀后的图片
学习者分析:本届课的学生是大一学生,他们思维能力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同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有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的一些知识,因此,依据之前的知识学习,学生可任意通过类比来学会关于二氧化硫的一些知识;其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但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可能不太全面。同时,对于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也不能全面分析。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雨的形成以及危害以及酸雨的防治
1、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与讨论,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2、通过学习酸雨的危害以及防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验准备:针管、二氧化硫、蒸馏水、PH试纸、品红溶液、试管、试管夹、氯化钡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盐酸溶液、胶头滴管、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2、知道酸雨的形成过程
3、说出酸雨的危害以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探究,掌握实验的观察总结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本届课的主要内容有: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危害,二氧化硫的防治。本节课安排在二氧化硅的学习之后,是由半导体到非金属的过渡,同时本节课后安排的是硫酸的性质和制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常见的应用;3.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引入(10分钟)通过观察工业现场的烟囱冒出的白色烟雾,引出二氧化硫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思考。
2.整体概述(10分钟)讲解二氧化硫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常见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可溶于二氯甲烷等。
3.性质(30分钟)(1)物理性质讲解二氧化硫的密度、沸点、熔点等物理性质,并结合实验演示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2)化学性质介绍二氧化硫与水、氧气和碱的反应,并结合实验演示进行实验验证。
4.制备方法(20分钟)讲解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包括硫磺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代表性的化合物的分解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展示。
5.应用(30分钟)(1)工业应用介绍二氧化硫在工业中的应用,如用于二硫化碳、硫酸和硫脲的制备等,通过案例讲解。
(2)环境影响讲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如酸雨的形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食品添加剂简要介绍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如抑制食品变质、保持食品颜色等,并提醒学生注意食品中二氧化硫的使用安全性。
6.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演示:通过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直观地展现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反应。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工业应用和环境影响案例,增加学生的兴趣,理解二氧化硫的重要性。
4.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室用品和化学试剂:制备二氧化硫的实验所需的硫磺、酸等。
2.实验器材:燃烧炉、实验室玻璃器皿等。
(完整版)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办法.2、能力方法目标:⑴通过对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方法的讨论,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⑵通过实验、查阅、讨论、探究方法等学习过程,初步学会搜索、自学,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3))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3、情感态度目标:⑴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防治酸雨和环境污染的学习和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
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4)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重点难点】二氧化硫还原性和漂白性的教学。
【实验准备】药品:SO2气体、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品红溶液、BaCl2溶液、碘酒、淀粉、3%的H2O2溶液、盐酸溶液,新、旧报纸各一张、火柴仪器:试管(带有气球)、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
SO2与碘水的反应:取一只小的锥形瓶,注入5-10ml水和两滴碘酒,得到茶色的碘溶液。
滴入一滴淀粉溶液后,溶液由茶色即变成深蓝色。
取2—3根火柴,火柴头靠在一排,划燃其中一根后迅速将它们插进锥形瓶内,等火柴燃尽后取出火柴,塞上瓶塞后震荡锥形瓶,锥形瓶内的溶液即变为无色。
【教学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2)、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经历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3)在充实“学习档案袋”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二氧化硫的性质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3.了解二氧化硫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与金属反应、与酸碱反应等;2.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3.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由硫矿石烧结、燃烧制得;4.二氧化硫的应用和作用:用作消毒剂、制酸剂、漂白剂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兴趣,例如:“大家知道汽车尾气有什么危害吗?”,“为什么我们用漂白粉就能漂白衣物?”2.学习和讨论(25分钟):(1)介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通过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二氧化硫为什么可燃?”,“二氧化硫与酸碱反应的结果是什么?”(2)讲解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包括硫矿石的烧结和燃烧制得。
(3)引导学生探讨二氧化硫的应用和作用,例如消毒剂、制酸剂、漂白剂等。
3.实验操作(3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3名学生,实验材料:硫矿石、试管、橡皮塞、酸。
(2)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取一小块硫矿石放入试管中,加入少许酸,用橡皮塞封口,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
(3)观察气体的颜色和气味,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4)向试管内滴加少量碱溶液,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
4.实验分析(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实验中观察到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二氧化硫可燃?碱溶液与二氧化硫气体的反应结果是什么?”5.知识总结(10分钟):在黑板上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并复习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
6.反思(5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有哪些?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二氧化硫的应用和作用是什么?”四、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和知识总结,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有没有掌握,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有没有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2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2 苏教版必修1一、学习目标1.了解SO 2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SO 2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SO 2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通过课后实地调查研究本地区雨水pH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情感和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通过认识酸雨的危害和防治原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
培养学生辨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先播放酸雨录像,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产生研究酸雨成因、治理的兴趣,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习SO 2的重要性质,以达到防治酸雨的目的。
最后学习SO 2的漂白性以及关于漂白性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本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应用。
四、教学过程[投影]重庆酸雨录像(见资料)。
[过渡]从录像中可以看出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由于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燃烧时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就形成了酸雨。
所以要了解酸雨的形成、治理,必需学习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我们先研究二氧化硫。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1] (教材88页实验1)用充有80mLSO 2的针筒吸入10mL 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 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 。
唤起学生 的环境意识 学习SO 2 重要性质(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1.易溶于水。
(讲述其它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书写化学方程式:(1)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SO2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2](教材88页实验3,也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0.5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学案 苏教版

第1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 2的漂白性。
【课前预习】一、物理性质色,有________气味的____毒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液化,____溶于水。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反应:与NaOH 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或 。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SO 2=====△CaSO 3。
2.漂白性SO 2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______的无色物质,但这种无色物质易_____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3.还原性SO 2中的硫元素为___价,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___性又有__性,一般表现为___性。
三、用途(1)用于______纸浆、毛、丝、草帽辫等。
(2)用于____________。
【同步导练】( ) 1.下列反应中,SO 2表现氧化性的是A .2SO 2+O 22SO 3B .SO 2+H 2O===H 2SO 3C .2H 2S +SO 2===3S ↓+2H 2OD .SO 2+2H 2O +Cl 2===H 2SO 4+2HCl( ) 2.SO 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性质是A .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无酸性B .有氧化性,有还原性,有酸性C .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无酸性D .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有酸性( ) 3.二氧化硫能使下列溶液褪色,是利用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是A .氯水B .溴水C .品红溶液D .酸性KMnO 4溶液(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均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SO2、Cl2都可用于漂白物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增强漂白效果C.活性炭也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具有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又重新变为红色() 5.能够用于鉴别SO2和CO2的溶液是A.澄清的石灰水B.品红溶液C.紫色石蕊试液D.氯化钡溶液() 6.下列实验能证明SO2存在的是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A.都能证明B.只有⑤能证明C.③④⑤能证明D.都不能证明() 7.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使其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 8.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4B.标准状况下,1 mol SO3的体积约为22.4 L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D.SO2、SO3均具有漂白性,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9.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C.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10.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同时具备的性质是A.都能使品红试液褪色B.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都有刺激性气味D.常温下都是气体11.已知Na2SO3固体与硫酸可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H2O+SO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教案2(苏教版必修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②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②借助于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内容,创设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情景,在活动中获取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珍惜自然、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②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③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复原性,复原性与漂白性的区别【情景设计】:【教学反思】:1.反思新课程理念的表达本课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教学情景,表达课改新理念,从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入手,引到二氧化硫的性质,运用实验与理论探究同步的模式,使学生分组实验的时间不至于太急促,又可以尽量多地完成实验。
充分表达了通过实验来探究或验证的效果。
以酸雨作为教学的背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可持续开展的正确认识,这与这一专题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2.反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本课施教过程中,根本上完成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与理论推理相结合,到达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同时要求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初步解决和解释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又是对已学知识的稳固。
分组实验,相互配合,锻炼了合作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反思实验与理论推理探究的效果单纯的分组实验觉得有些单调,而且想在有限的课堂内多完成几个实验,突出实验探究的效果,也让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所以安排了实验与理论探究同步进行的设计,即全班学生分成两半,一半实验,一半理论推理。
可是这样做使做实验的同学受到了干扰,他们也在听着如何理论推理,所以此做法还需完善,怎样能到达效果,又不致引起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前面三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三、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手段
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
学生做好适当预习准备
七、教学流程
八、课后反思
、实验探究,体现自主研究性学习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
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突破由认识,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
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既不是灌输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放手、放开。
、精心准备,在磨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由于本节课采取讨论式和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尤为重要。
要求教师对学生有较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多方听取意见,不断磨合,这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同时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在积极思考和平时的积累。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江苏省宿豫中学侍小伟
附件:
江苏省教研系统教学评比诚信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