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个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个核心素养
一、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体活动的基础,具体包括提高认知、运用技能、发展体能三方面。
在体能方面中,学生要能够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与目标,学会选择适宜的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掌握体能测试流程及评价方法等相关内容,还要将体能与专项运动能力相结合,最大限度促进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步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
学生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上学,还是在放假的时候,都能保持锻炼的习惯;除此之外,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建立包容豁达、乐观开朗的个性,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学会克服各种困难,具备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做到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浅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
16当代体育浅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李 娇自2017年国家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2017年版)》后,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与实践要求,这对于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具备重要理论价值。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3个显著特征以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具体的实证研究、关注学习评价多元化和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2017年国家颁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要素组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全程的适应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道德品格、关键能力与运动素质。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2.1 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研究需要应用到到实践当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经过无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可以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精简和凝练成三个组成维度,分别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要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得紧紧围绕着这三点,以实践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途径,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基本素养。
2.2 完整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构成,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一个具备完整性培育学生应具备的品德与能力的小系统。
它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结构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上,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3 长期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化,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成,形成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体育核心素养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
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
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体
育与健康
(3)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体育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丰富人们的健康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概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运用这些能力进行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具体地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为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和应用保障。
2.体育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包括运动习惯、锻炼习惯和饮食、休息等健康生活习惯。
3.体育文化与价值:了解体育文化与体育价值,学会尊重、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4.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具有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学会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团队氛围和团队精神,处事果断坚定。
二、特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系列的特征,以下是主要的特征:1.多元化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具有多元性的概念,它既包含了体育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也包含了体育文化与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还包括了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2.创新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完成自主创新,不断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
3.全面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全面性的过程,不能仅仅注重其中的某一方面,而是要将其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个性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需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5.实践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紧密联系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的关键素质和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更主要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进行,更是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体育核心素养包括了身体素质的提升。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让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高耐力和爆发力,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这些身体素质的提升不仅对于体育竞赛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体育核心素养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提升。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毅力、坚持和意志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控能力。
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人们需要战胜困难,克服挫折,培养耐心和毅力,这些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日常生活和职场竞争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只有拥有坚强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此外,体育核心素养还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体育活动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团队成员需要相互信任、配合和支持,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的目标。
通过参与团体运动,人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更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这些团队合作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团队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能够促进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体育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对于体育运动的提升,更是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愿每个人都能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体育核心素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体育学科核心素质
体育学科核心素质
简介
体育学科核心素质是指在体育领域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些核心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素质,还包括认知素质、技能素质
和情感素质等方面。
拥有优秀的体育学科核心素质,可以帮助个人
在体育训练和竞技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体育学科核心素质的基础。
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的素质。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增加个人在体育
活动中的竞争力,提高运动表现。
认知素质
认知素质是指个人在体育学科中运用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
具备良好的认
知素质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体育知识,提高自己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技能素质
技能素质是个人在体育运动中所具备的各项技能。
这包括基本动作技能、战术技能、技巧技能等。
拥有良好的技能素质可以提高个人在比赛中的表现,并具备更多的应对策略。
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是指个人在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感状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这包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团队合作的认同和对竞争的积极态度等。
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可以使个人更加投入体育活动,并与他人有效地协作。
总结
体育学科核心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身体素质、认知素质、技能素质和情感素质等多个方面。
拥有这些核心素质可
以使个人更好地适应体育训练和竞技环境,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提高体育学科核心素质需要长期的训练和锻炼,同时也需要个人的自省和努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组成。
具体划分为6个要素:
一、体育情感
课堂多运用游戏法、多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较少接触的体育项目教授,以提高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有特长展示的学生期末加分计入总成绩,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产生持续、稳定的态度体验。
二、体育品格
在课堂游戏以及比赛中,强调规则(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及体育精神(战胜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对违反规则和未能达到相关体育精神的学生扣除当天相应的课堂成绩。
三、运动能力
每学期体育课内容须安排均衡,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及篮、排、足等专项运动技能尽可能都有涉及。
四、运动习惯
对学生提出要求或布置作业,要求每天参与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课与课间操纳入一小时计时内),并出示相关资料(视频),根据完成情况相应的加减分。
五、健康知识
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借助风雨天气室内课的机会,拓展学生体育知识。
例如:讲体育名人故事、体育的趣闻轶事、不同体育项目兴起和最初雏形(比如:标枪最早由于打猎)等。
通过教授体育理
论知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指导体育与健康实践等。
六、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护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如充足的睡眠、平衡的营养、运动等。
课堂上所讲授的健康知识均有所涉及,通过课堂详细讲解,培养学生的健康促进能力,强化健康良好行为的培养。
体育学科素养
(三)体操的比赛 正式比赛的体操叫竟技体操,竞枝体操的比赛,分 为个人单项赛、个人全能赛和团体赛三类。团体赛 的内容包括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是运动 员都做同样的动作,自选动作是按规则自己编套动 作。个人单项赛男子有6项,包括自由体操、鞍马、 跳马、双杠、单杠和吊环;女子项目有4项,包括自 由体操、跳马、高低杠和平衡木。个人单项和个人 全能赛,都比赛自选动作。在各项比赛中,每人只 做一次, 只有女子跳马和男子跳马决赛时, 才可 以连续做两次,取最好的一次成绩。每项满分都是 10分。
体操的分类
体操运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练习形式可分 为徒手操(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按练习性质和作 用可分为以强身健体为主的基本体操,以养生防病 为主的保健体操(或叫辅助性体操),以竟赛为主的 竞技体操,以表演为主的团体操。在小学,课间操 和体育课练习的体操内容,属于基本体操,,都是 一些简单的体操基本动作和组合练习。如队列和体 操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以及跳绳、攀爬等。 这些内容,可以促进小学生肌肉、骨骼、内脏器官 良好的生长发育;对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灵敏、协调 性,柔韧能力以及端庄、健美姿态等都有显著效果; 还可以锻炼勇敢、果断、团结协作等精神,为参加 体操及其它体育运动打好基础。
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 能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 生所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 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 力习惯、及健康知识与行为。 每个学科不可替代的东西就是本学科的核 心素养。
二、体育的概念及分类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 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 育,简称为体育。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体育 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 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 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
3个维度组成。
具体划分为6个要素:
一、体育情感
课堂多运用游戏法、多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较少接触的体育项目教授,以提高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有特长展示的学生期末加分计入总成绩,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产生持续、稳定的态度体验。
二、体育品格
在课堂游戏以及比赛中,强调规则(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及体育精神(战胜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对违反规则和未能达到相关体育精神的学生扣除当天相应的课堂成绩。
三、运动能力
每学期体育课内容须安排均衡,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及篮、排、足等专项运动技能尽可能都有涉及。
四、运动惯
对学生提出要求或布置作业,要求每天参与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课与课间操纳入一小时计时内),并出示相关资料(视频),根据完成情况相应的加减分。
五、健康知识
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借助风雨天气室内课的机会,拓展学生体育知识。
例如:讲体育名人故事、体育的趣闻轶事、不同体育项目兴起和最初雏形(比如:标枪最早由于打猎)等。
通过教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指导体育与健康实践等。
六、健康行为。
体育的核心素养
体育的核心素养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体育的核心素养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体育的世界里,核心素养是一种全面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身体素质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各项体育运动,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技术水平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水平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技巧的能力。
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的技术要求,运动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第三,意志品质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意志品质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品质。
体育运动是一项需要坚持和毅力的活动,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意志品质,才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取得成功。
合作精神也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体育运动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团队运动中,每个人都要克服自己的私利,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团队的目标。
道德观念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运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它需要运动员们遵守竞技规则,尊重对手,诚实守信。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观念,才能在体育运动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体育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些核心素养,才能在体育运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在生活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
体育的核心素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和培养的,它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1、体育知识体育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有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专业知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安全知识等。
具体地说,就是了解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基本的生理常识,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能有计划、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并了解和掌握相关体育人文知识,具备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对重大体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体育功能与价值。
2、体育意识所谓体育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
体育意识是相对稳定的,它主要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构成。
要想拥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就要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体育活动方法和技能;就要认识到体育和体育活动的功效和作用,特别是评价性认知;就要具有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要具有体育需要和体育行为倾向。
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确立适合自身锻炼的项目,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3、体育行为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
它既包括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
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
有计划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具有良好的个人锻炼习惯;培养终身学习、运动与健康的习惯,养成积极的体育行为方式。
4、体质水平体质是人的质量。
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水平就是人体素质提高的标志。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素养 =知识+能力态度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4 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体育核心素养之三要点六要素
体育核心素养之三要点六要素
三个要点: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
六个要素:体育精神包含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运动实践包含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包含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要素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1、体育知识
体育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有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专业知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安全知识等。
2、体育意识
要想拥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就要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体育活动方法和技能。
3、体育行为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4、体质水平
体质是人的质量。
体质水平就是人体素质提高的标志。
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
5、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包括锻炼技能和对锻炼的自我评价技能。
6、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体育道德规范,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竞赛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7、体育个性
是一个人所以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己个人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
希望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自身的合理教学,将更多的体育素养融合进教学中,让学生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优秀学生。
初中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初中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学生全面
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核心素养。
下面将介绍初中体育学科的核心
素养。
1. 身体素质:体育学科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学生能
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并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掌控能力。
2. 运动技能:体育学科的核心也包括培养学生各种运动技能的
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基本的运动技巧和规则,掌握不同体育项目的
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运用这些技能取得优异的表现。
3. 团队合作:体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集
体活动和团队比赛,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互相支持和
协调。
这种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4. 意志品质:体育学科的培养也涉及到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通过体育锻炼和竞技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坚持、毅力、自律、勇气
等品质,这些品质将对学生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5. 心理素质:初中体育学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
面对体育竞技中的竞争和挑战,学生能够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包
括自信、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
这些心理素质对学生面对生活中
的困难和挫折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总之,初中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团
队合作、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有助于学
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
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体育核心素养
(完整版)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指个体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获得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它是培养个体终身体育参与、身心健康的基础。
身体素养
身体素养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本体能、协调能力、柔韧性和爆发力等。
身体素养的提高能够增强个体的运动能力和抗病能力,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体育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研究和练各种体育项目,个体能够掌握并提高运动技能,如耐力、灵活性、速度和力量等。
运动技能的提升有助于个体在竞技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培养个体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运动知识
运动知识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对规则、战术、战略和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研究运动知识,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体育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表现和技能。
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平竞争、友谊精神、团队合作和尊重他人等。
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有助于个体在竞技中保持公正和道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个体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和责任感。
此外,体育核心素养还能提高个体的研究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个体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体育核心素养是培养个体终身体育参与和身心健康的基础,它涵盖了身体素养、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个体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并获得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生。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2、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
素养 =(知识+能力)态度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
(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
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
(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
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
(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
(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4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
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