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3 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
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013中山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2013中山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概念题1.食利阶层答:食利阶层是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垄断资本家组成的阶层。
占人口极少数的垄断资本家,依靠对国内外人民的剥削,在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通过攫取的巨额货币资本,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作为进一步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
他们投资和参与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分散于许多部门和行业,甚至分布于世界各地。
他们不可能一一地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只能通过雇用大量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来代为经营。
以“剪息票”为生而不参加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食利者增加了,他们依靠握有大量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的股息和利息,使他们可以过着穷奢极侈的寄生生活。
二次大战后,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也更加集中在少数垄断资产阶级的手里。
日益扩大的食利阶层不仅直接无偿地占有巨额的国民财富,而且为了满足他们腐朽的寄生生活,还发展了许多专门为之服务的行业和部门,如赌博、贩毒等等。
食利阶层的出现表明,资本家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已经是多余的了,他们逐渐成了社会的赘瘤。
2.食利国答:食利国是指脱离生产,专靠剥削别国,特别是殖民地人民的劳动以维持生存的国家。
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食利国的坚实基础。
巨额的资本输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国外利润收入。
巨额的资本输出和所带来的利润,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加重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剥削,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成了它们的债务奴隶。
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今后不断吮吸世界各国人民血汗的吸血管,它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货币信用制度危机答:货币信用制度危机是指金融市场上出现大量抛售一国货币,从而导致该国货币大幅度贬值,货币信用领域发生极度混乱和剧烈动荡的现象。
资本主义的货币信用制度危机是进入垄断时期以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种危机的产生表明,资本主义的货币信用制度已从根本上丧失了稳定性。
2013中央党校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2013中央党校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发展和提高的?答: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资本各种形态的国际水平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1)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资本的形态是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再到商品资本依次变化的。
在剩余价值得到实现后,它又重新回复到已发生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形态。
但在资本国际化的过程中,各种资本形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却并不是按照这样的顺序。
最早表现出资本国际化趋向的是商品资本。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需要不断扩大市场,这就促使资本家奔波于世界各国,以大力在国外市场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实现资本的增值。
世界市场因之逐步形成。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因之以大量的商品输出为其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
(2)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所出现的大量过剩资本开始涌向国外,到世界各地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
这时,货币资本的国际化已不再仅仅是为了与商品资本的国际化相适应,而是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而且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际分工发展的推动下经济生活国际化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配置。
再加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争夺,已不能再简单地依靠国际贸易来进行。
垄断资本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来安排资本循环的整个过程,不仅把生产配置到国外,而且往往还把分工引进自己设置在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企业之中,形成了国际生产的流水线。
生产资本的国际化突出起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所以,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联系的资本国际化的特点已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为什么成为国际垄断的主要组织形式?答:跨国公司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2。
中国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名词解释∙第一章∙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把有限的资源恰当的分配到社会需要的领域、企业和部门,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产生最佳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市场经济:这是以自由价格为信号,以分散决策、自由竞争为特点,通过产权清晰的经济个体在趋利动机下的自愿交易来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
∙价格机制:指由供求决定价格,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配置的结果又反馈到供求的循环作用的过程。
∙供求机制:(课本定义)指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区域均衡的规律性。
(MBA智库的定义)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矛盾,使之趋于均衡的机制。
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
∙竞争机制:指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和扩大自身经济利益的方式。
∙风险机制:可定义为经营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破事企业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平衡,最终使资源流向既敢于冒险、又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的社会选择过程。
第三章∙激进式转轨:是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等人为拉美、东欧国家设计的,其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它的特点是转轨彻底、速度快、时间短。
∙渐进式转轨:是与激进式转轨道路相对的另一种转轨道路,它的特点是转轨分阶段推进,分步到位,速度慢,时间长。
我国的渐进式转轨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80年代,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曾经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5年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11749%,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同美国财政部在华盛顿达成意向双方都同意的政策建议,即“华盛顿共识”,其主要内容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自由化,尽可能最快地私有化,并且在财政金融方面采取强硬政策。
第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013复旦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1 .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表现为利润,这是由本质到现象的 “转化” 。 (1)由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耗费资本的增加额。商品的 价值本来是由 c+v+m 三部分构成,m 是由 v 产生的。但是,当 c 和 v 合在一起独立化为生产成本后,m 就表 现为商品价值中在生产成本以外的一个增加额,即剩余价值成了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其次,剩余价 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资本家投入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但是, 它们作为物质要素全部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当 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就其实体和数量而言,两者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它们也有 区别。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 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 2 .剩余价值率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的?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意味着剩余价值不再与可变资本相联系,而被看成了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 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便有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就是利润率。由此,剩余价值率便转化成了利润率。利 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与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有密切联系。如果用 c′代 表利润率,以 c 代表预付总资本,则利润率的公式可表示为:C′=m /c。 (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就低。两 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因此,一切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因素同时也是提高利润率的因素。 ②资本的有机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高,同量资本所使用的劳动力就少,生产出 来的剩余价值也少,利润率就低;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就高。
2013北京外国语大学 微观经济理论 考研 状元笔记

(4)罗尔斯标准 罗尔斯的着眼点是把社会想象成处于一个没有人知道他自己的最终位置(以及最终效用)会在哪里的“初 始位置”上。他想寻找处于这种状况的人会采用何种福利标准。这样,福利标准问题就成了不确定性下的 行为问题。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准确知道标准的选择将会对个人的处境产生什么影响。在假定个人是风 险厌恶的,罗尔斯认为,只有当处境最差的人在效用不均等的配置下比在效用均衡的配置时效用有所改善 的情况下,社会成员才可能选择不再追求完全均等。比如下图,只有在可获得的均等配置(45°线上的点) 都低于D时候,人们才会选择例如B这些非均等的配置点。按照罗尔斯标准,点D与A之间的均等配置点都优 于B,这是因为,处境恶化的人(Smith)在那里的处境要比B要好。因此,许多有效的配置不一定是社会要 求的,即便在效率上损失很大,社会可能愿意选择均等。
有效率的点并不一定受到社会的欢迎,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些有效率的点还不如没有效率的点,比如 F要好 于D,D是有效率的而F 则不是。 例子:分配 这个例子说明了各种福利标准。 一位父亲带来8份饼干回家。他应该如何在两个饿极了的孩子之间分配?假设第一个孩子的效用函数 为:
U 1 2 x1
第二个孩子 的效用函数为: U 2
福利与政治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个人偏好加总到社会偏好,进而研究在何种配置下能够尽量使得社会偏好(总 体福利)最大化。而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政治过程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的影响。这一章的福利经 济学部分要比政治经济学部分要重要。 1.(C)社会福利标准 我们应该如何加总个人偏好到社会偏好,我们到底如何最大化全体人民的福利?我们首先要选定一个福利 标准,按什么标准加总偏好,按什么标准最大化全体人民的福利。 (1)案是平等地分配。每一个孩子4个。此时 U 1 =4, U 2 =2。但是父亲认识到,第二个孩 子更需要饼干,应该采取使得两人效用相等的方案。此时,x1=1.6,x2=6.4, U 1 = U 2 =2.53。功利主义的父 亲会使得孩子的总效用最大化的分配,此时x1=6.4,x2=1.6, U 1 =5.06, U 2 =1.26。 U 2 + U 1 =6.32。一位罗 尔斯主义的父亲的分配应该是让孩子们处于无知之幕,没有人知道他们最后会得到多少,于是两个孩子都 会关心最差的情况。由于均衡的分配保证效用不低于2.53 ,因此每一个孩子都会选择均等效用的分配。 3.(A)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在福利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定理就是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1)偏好加总与投票的困境 假设我们知道所有消费者对于各种配置的排序,现在我们利用这些信息描述各种配置的社会排序。 a)投票
2013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状元笔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第1讲 引论
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从亚当斯密讲起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面包师的面包好吃了,全社会福利提高了,无形的手的作用。
实质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表述。
第二定理是论证是否是充要条件。
当第一定理不成立时,就叫做市场失灵。
本书的章节:
第一章 引 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三章 效用论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五章 成本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其中包括教科书、官方文件、私营经济记录、专业或非专业著作、报刊杂志的文章和报道等等。
这些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一般说来至少应含有下列三种类别的内容。
第一,企事业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
这类主题着重使用运筹学、数理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研究经营企事业的有效手段和总结企事业的营运经验。
2013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答: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自身劳动 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工人整个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 ,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因 此,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称为 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可见,工人的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所谓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 .资本 答:资本是指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问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 系。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它们才成为资本资本的基本特 点是:增殖性、运动性和返还性。资本的本性就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在循环和周转中不停地增殖。按资 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 和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按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 分为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资本、国有资本和股份资本等。 7 .剩余价值 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或者说,剩余价 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剩余价值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 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 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压 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 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指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 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价值增殖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工 人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资本家追求的目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要生产具 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能够出卖的商品;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带来剩余价值。商品生产过程 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 个生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就是说,把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 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 生产过程。 9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答: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2013武汉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2013武汉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概念题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答: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被社会或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
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经营、使用等诸方面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虽然由于承担职能的不同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差别,但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共同占有剩余产品,以消除人们在经济上的对抗和剥削关系。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既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答: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除原始公社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外,各种社会形态一般都同时并存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这是由一国范围内各地区各部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所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性质。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同时,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所有制形式。
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中外合营企业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等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有:(1)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建立起来并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2013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状元笔记-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1)消费的影响因素
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2)消费习惯的影响——棘轮效应
该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
3)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示范效应
如果别人收入和消费增加了,某人收入并没有增加,但因顾及他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也会打肿脸充胖子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
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
2.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1)基本思想
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2)不同时期的消费状况
第一,年轻时期的消费
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
2013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题及其解析一、概念题1.政治经济学答: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
在本章中,政治经济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
2.物质资料生产答: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人们要生存,就必须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屋住等等,否则,人们就无法生活下去。
而要取得这些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
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劳动答: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须途径。
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
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有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政经的基本分析框架。
从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来看,马政经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2013年北大行政管理比较政治经济学状元笔记

七月一日之前推出全国58所院校行政管理视频和资料,优惠价为1680元-2500元。
越早越优惠。
还赠送最后三套押题卷和公共课阅卷老师一对一的点评指导。
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2008年第一名郭同学398分,2009年第一名冯同学418分,2010年第一名葛同学398分,2011年第一名周同学384分,2012年第一名王同学402分,2013年第一名郭同学402分。
23.社会联盟范式的主张P123及特点P124-126,代表作品P126-136。
A.主张:它注重分解国家和社会,所强调的互动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在不同利益的驱使下的交叉联合与斗争,指出社会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利益而交叉组成社会联盟以推动或反对一定的政策。
政策依靠社会联盟推动。
B.特点:首先,对国家和社会的分解。
其次,以利益为中心的研究视角。
再次,对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及历史演变等宏观变量的重视。
最后,研究层次、方法的多样性。
C.代表作品:两本书,一是《困难时期的政治》,二是《贸易与联盟》24.制度主义的主张P139,流派P144&P150及其区别P155A.主张:它主要分析规则、规范对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能力和行为的影响。
B.流派:首先,历史制度主义(路径依赖P148)。
a.认为制度可以使个人重新定义自己的利益所在,b.认为制度可以通过影响甚至决定个人对自己利益的定义而影响甚至决定他的行为,c.认为如果制度影响政策结果,那么历史则创造出制度。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认为制度是人有意识的思考和行为的结果,而制度反过来又限制人的行为,认为制度并不决定行为,个人建立在制度约束上的理性选择决定行为,制度为人与人的战略互动提供了重要的限制环境。
C.历史制度主义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区别:P155首先,分析层次和研究方法不同。
其次,利益形成的解释不同。
25. 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比较比较角度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1.以个体为中心的理论视角新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主义2.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视角国家主义现实主义3.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视角社会联盟理论新马克思主义4.以制度、理念为中心的理论视角新制度主义建构主义(育明教育注:考察过)。
2013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状元笔记

2015年行政管理考研指导《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考点精编·习题答案·真题解析·热点解读)《公共行政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公共政策》三门占的分值达到了75%以上。
其他的三门的总分大约在80分左右。
其中《公共行政学》这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繁杂,这个可以参考育明教育2013年出版的《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涵盖了考点精编·习题答案·真题解析。
《比较政治经济学》每年会有变动。
不过,这门课,分值不是很高。
这本书大家参考育明教育内部题库就可以了。
《行政法与社会科学》的两本参考书很难复习,但是历年考察的题目基本么有超出育明教育内部题库和复习范围。
行管每年的参考书都有所变动,但是基本的步调还是一致的。
现在的一个趋势是要考查数理统计部分,每年都有二三十分的题目。
这个的话,育明也有一个内部题库,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考试范围。
此外,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还应该多关注一些当前行政管理学界的热点问题,比如“大部制改革”、“公共危机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李连杰壹基金所引发的对第三部门的思考”、“拆迁引发的对行政执行能力问题的思考”、“交通拥堵等带来的交通管制等问题的思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等等方面的问题。
2011年北大行管第一名、育明学员周武良:考研,就是要有方法!2010年北大行管第一名、育明学员葛连高:北大行管辅导,首选育明教育!2012年北大行管第二名、育明学员李强:选择育明,选择成功!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第十三章行政行为13.1 考点、难点、热点归纳【考点1】行政行为★★★广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通过法定的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
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等。
狭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2013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第一名状元答案解析

院校
北 京 大 学
参考书
录取
人数
专业一:
10 人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8 年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萧鸣政,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年版。 《行政法与社会科学》,包万超著,商务印书馆, 2011 年版。 《比较政治经济学》,朱天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袁荫裳,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参考资料: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新攻略·北京大学行政管 理》
的薪酬体系或现在某些职位中,薪酬是只有工资的,但这并不代表二者等同。 综上
3.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其中职业道德的主体是多个个人构成的群体,你是否认同,给出理由。 不完全认同。 都是不仅针对群体,还是针对个人的规范。 职业道德的概念(拿行政道德的改了具体的词)。 综上
4.有人认为,第三条道路是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共同价值底线”,而并不是区别于两者的第三 种“立场”你是否认同,给出理由。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
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
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行政学原理
一、案例分析
问题 1:试分析 2020 年能否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 答:可以翻一番。 原因: (一)数据上看,国内生产总值(即 GDP)2010 年的数据是 2000 年的 4 倍,历史上给我们树立信心;材料 中 2020 年的数据达到了 2010 年的翻番 (二)从现实中,我们是有这种能力的 (1)财政三大职能,尤其是经济稳定发展 (2)财政工具和金融工具的配合使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进来” (4)西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借鉴 (5)行政职能的转变,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还有一条记不清了,可能是专业人才的建设吧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答案详解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
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
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
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
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行研究。
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2. D【解析】本题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AB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D为正确答案。
3. C【解析】本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C为正确答案。
4. B【解析】本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m’=m/v,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都是15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c:v=4:1,全部预付资本c+v 为100万元,所以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因此剩余价值率m’=15/20=75%,D为正确答案。
5. D【解析】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等。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形式。
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调控,而市场经济体制则注重市场自由竞争和供需关系的调节。
两种经济体制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经济体制。
二、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其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流动性和投资活动;产业政策则是为了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结果。
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福利的提高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加深和扩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如国际贸易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兴起等。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增加等。
我们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寻找平衡点,实现共同发展。
五、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活动出现严重困难和问题的时期。
经济危机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现象。
经济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金融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失调等。
政府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应对危机,以保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3北京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概念题
1.垄断
答:垄断是指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资本家,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同盟和联合。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垄断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答: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成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点,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垄断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银行业高度集中,由原来的金融中介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产生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一般资本统治发展为金融资本统治。
同时,在商品输出的基础上,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垄断资本在国际上争夺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从而导致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并开始了对世界的分割。
垄断资本主义推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它不仅不排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加剧,特别是使国际竞争加剧。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能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
3.垄断利润
答: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一般企业通常只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上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即超过生产价格的高昂价格,来获取大大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获得垄断利润的具体途径是:(1)通过提高生活资料的价格以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使工人的一部分必要劳动转化为垄断利润;(2)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占有其他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其来源是其他企业工人的剩余价值和工资克扣;(3)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获取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4)
通过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攫取殖民地、附属国及其他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4.垄断价格
答: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牟取垄断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人为规定的旨在保证垄断高额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它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高价是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市场价格,它大大高于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向非垄断的中小企业购买原料、初级产品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市场价格,它低于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
如果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决定,最终形成的是一般均衡价格。
在一般均衡价格水平下,生产者只能得到社会平均利润,而垄断者通过垄断价格可获取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的形成不同于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形成,而是一种人为规定的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组织可以随意定价。
因为垄断不可能消灭竞争规律、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产品成本和价值因素的制约。
5.金融资本
答: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工业生产集中的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推动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形成银行垄断。
银行由担任支付的简单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掌握和支配国内绝大部分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料和原料来源。
银行垄断组织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互相收买对方企业的股票和互相参加董事会等办法,使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统一的组织内实行直接的结合;另一种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资本关系、信贷关系和其他关系方面实行紧密的联系,共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金融资本的典型存在方式是资本主义的大财团,它的特征有:(1)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2)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迅速发展。
(3)跨国银行大量涌现。
金融资本产生以后,就以它巨大的经济实力来谋求在经济上的统治。
随着金融资本的形成就产生了金融寡头。
6.金融寡头
答: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支配大量社会资本,亲自或派遣代理人出任政府要职,以控制和利用国家机构,从而实现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
它们采取创办企业、发行有价证券、经营国家公债、进行资本输出以及推行战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等办法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金融寡头的统治,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日益尖锐。
7.参与制
答:参与制是指垄断资本家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办法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它是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
参与制的产生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股份公司的广泛发展有关。
股份公司作为以发行股票的办法筹集资本、合资经营的企业,按股东拥有股票的多少来决定其对企业支配权力的大小。
控制一个股份公司所必需的股票限额就是股票控制额。
一个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越多、越分散,控制这个股份公司所必需的股票额在股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金融寡头正是通过掌握股份公司的股票控制额来取得控制权。
参与制的实现过程是: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首先控制一些巨大的企业作为母公司;然后利用母公司所拥有的资本去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控制额,把这些企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使它们成为子公司;再用同样的方式,通过子公司进一步控制更多的公司。
如此逐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