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课后作业_第9章电化学分析法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6.计算[OH –] = 0.05 mol/L ,p(O2)=1.0×103 Pa 时,氧电极的电极电势,已知O2 +2H2O+4e= 4OH –,φθ=0.40 V 。

解:根据能斯特方程 ()ln (Re )RT a Ox nF a d θϕϕ=+代入数据计算得ϕ=0.438V7. 试从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如ϕθ(Sn2+/Sn )、ϕθ(Sn4+/Sn2+)及ϕθ(O2/H2O ),说明为什么常在SnCl2溶液加入少量纯锡粒以防止Sn2+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答:ϕθ值较大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质能和ϕθ值较小的电对中的还原态物质反应。

所以在SnCl2溶液加入少量纯锡粒以防止Sn2+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11. 下述电池中溶液,pH = 9.18时,测得电动势为0.418 V ,若换一个未知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312 V ,计算未知溶液的pH 值玻璃电极)(H x s a a 或+饱和甘汞电极 答:根据pH 的实用定义公式:F /RT .E E 3032sx pHs pHx -+=, 代入数据得PH=7.3912. 将ClO4-离子选择性电极插入50.00 mL 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和甘汞电极(为负极)组成电池,测得电动势为358.7 mV ;加入 1.00 mL 、0.0500 mol /L NaClO4标准溶液后,电动势变成346.1 mV 。

求待测溶液中ClO4-浓度。

答:根据/0.059(101)s sx n E x c V c V ±∆=-,代入数据 Cx=1.50⨯10-3mol/L第五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6.当下述参数改变时: (1)增大分配比,(2) 流动相速度增加, (3)减小相比, (4) 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第九章 电化学1.以0.1A 电流电解CuSO 4溶液,10min 后,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铜?在铂阳极上又可以获得多少体积的氧气(298K ,100kPa )?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Cu 阳极: 2H 2O-2e - → O 2(g )+ 4H + 则:z= 2 根据:Q = nzF =It()40.11060Cu 3.10910mol 296485It n zF −××===×× m (Cu)=n (Cu)× M (Cu)= 3.109×10-4×63.55=0.01976 g 又 n (Cu)= n (O 2)pV (O 2)= n (O 2)RT则()()-42-5323O 3.109108.314300O 7.75410dm 10010n RT V p ×××===××2.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s )析出。

经分析知阳极区含有水23.14 g ,AgNO 3 0.236 g 。

已知原来所用溶液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NO 3 0.00793 g 。

试分别计算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如。

n 电解后(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迁移(Ag +)则:n 迁移(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电解后(Ag +) n 电解(Ag +)=()()4Ag 0.0787.23110mol Ag 107.87m M −==×323.140.00739(Ag ) 1.00610mol 169.88n +−×==×电解前+30.236n (Ag ) ==1.38910mol 169.88−×电解后n 迁移(Ag +) = 1.006×10-3+7.231×10-4-1.389×10-3=3.401×10-4mol()44Ag 3.40110Ag 0.477.23110n t n +−+−×==×迁移电解()=则:t (3NO −)= 1 - t (Ag +)= 1 – 0.471 = 0.53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现代仪器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标准曲线: 标准系列的浓度(或含量) 和其相对应的响应信号测量值的关系曲线。

2、灵敏度: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表示。

3、检出限: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4、相关系数: 用来表征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x与其响应信号值y之间线性关系好坏程度的一个统计参数。

相关系数定义为:5、仪器分析: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6、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测量常量组分常用化学分析,而测量微量或痕量组分时,则常用仪器分析。

二、填空题1、仪器分析包括(检测技术)和(分离技术)。

2、监测技术包括(光学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分离技术包括(色谱分析)(电泳分析)。

3、色谱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

4、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信号发生器)(检测器)(信号处理器)(读出装置)四部分组成。

5、分析化学的第一阶段标志工具是(天平)。

6、仪器分析定量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准确度)(精密度)(标准曲线)(灵敏度)(检出限)三、简答题1、仪器分析可以分为哪几类?发展方向是什么?分为:1、光分析法:凡是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均为光分析法。

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吸收、发射和拉曼散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谱方法。

这类方法比较多,是主要的光分析方法。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的信号,仅通过测量电磁幅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分析法的分类: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2、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一类分析方法。

电化学法习题参考答案

电化学法习题参考答案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思考题和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相界电位、液接电位、不对称电位、碱差和酸差。

相界电位:两个不同物相接触的界面上的电位差。

液接电位:两个组成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接触的界面间所存在的微小电位差。

不对称电位:当玻璃膜内外溶液H +浓度或pH 值相等时,从前述公式可知,M =0,但实际上M 不为0,仍有1~3 mV 的电位差碱差:当测定较强碱性溶液pH 值(pH > 9)时,测得的pH 值小于真实值而产生的负误差。

酸差:当用pH 玻璃电极测定pH<1的强酸性溶液或高盐度溶液时,电极电位与pH 之间不呈线性关系,所测定的值比实际的偏高,这个误差叫做酸差2、金属基电极与膜电极有何区别?金属基电极是以金属为基体,共同特点是电极上有电子交换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

膜电极即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敏感膜为基体,特点是薄膜不给出或得到电子,而是电极膜选择性地使离子渗透和离子交换。

3、什么叫盐桥?为什么说它能消除液接电位?盐桥:沟通两个半电池、消除液接电位、保持其电荷平衡、使反应顺利进行的一种装置,内充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

用盐桥将两溶液连接后,盐桥两端有两个液接界面,扩散作用以高浓度电解质的阴阳离子为主,而其是盐桥中电解质阴阳离子迁移速率几乎相等,所以形成的液接电位极小,在整个电路上方向相反,可使液接电位相互抵消。

电极电极组成 电极反应 电极电位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M∣M n+M ne M n ⇔+++++=n n M MMo a zlg 0592.0/ϕϕ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M MX nnXM ne MX n +⇔+nX MX sp a K z n )(lg 0592.0,0+=ϕϕ惰性电极 Pt∣[Ox],[Red ] Ox + ne ===Red dOxa az Re 0lg 0592.0+=ϕϕ膜电极 电极膜等离子交换和扩散ia zK lg 0592.0±=ϕ标准氢电极 镀铂黑铂电极通氢气 )(22gas H e H ⇔++甘汞电极 Hg Hg 2Cl 2,KCl(xM) Hg 2Cl 2(s) +2e =2Hg(l) +2Cl - --=Cl a lg 059.0'0ϕϕAg/AgCl 电极AgAgCl,(xM)KClAgCl + e == Ag + Cl --+-=Cl oAgAga lg 059.0/ϕϕ5.简述玻璃电极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机制。

海南师范大学仪器分析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海南师范大学仪器分析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第九章习题及答案:习题:1.光学分析法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一类分析方法.2.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1) 1.24×104~1.24×106eV (2) 1.43×102~71 eV(3) 6.2 ~3.1 eV (4) 3.1 ~1.65 eV3.已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0.01nm 的光子能量为( )(1) 12.4 eV (2) 124 eV(3) 12.4×105eV (4) 0.124 eV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5.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频率(2)波长(3)波数(4)周期6.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1)200~400nm (2)400~800nm(3)1000nm (4)10~200nm7.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1)原子光谱(2)分子光谱(3)可见分子光谱(4)红外光谱8.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 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 )(1)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2)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3)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相互作用(4)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9.指出下列电磁辐射所在的光谱区(光速为3.0 ×1010 cm/s)(1) 波长588.9 nm _______________(2) 波数400 cm-1 _______________(3) 频率2.5×1013Hz ____________(4) 波长300 nm _________________10.带光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线光谱是由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

11.__________和__________辐射可使原子外层电子发生跃迁.12.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1) 光电比色法(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 红外光谱法13.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光源,下面三种光源,各适用的光区为:(1) 钨灯用于___________(2) 氢灯用于___________(3) 能斯特灯用于___________14.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有下面三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的光区为:(1) 石英比色皿用于___________(2) 玻璃比色皿用于___________答案:1。

刘约权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刘约权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 绪 论1.1 内容提要1.1.1 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状态和结构的科学。

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常用相对误差E r 来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100%r x E μμ-=⨯式中,x 为样品多次测定的平均值;μ为真值(或标准值)。

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偏差——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用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

为了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以测量结果的平均偏差d 和相对平均偏差r d 表示。

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i d ,用该测量值i x 与其算术平均值x 之差来表示。

i i d x x =- 12...n d d d d n +++=100%r dd x=⨯标准偏差S =相对标准偏差——指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比例,常用r S 或RSD 表示:100%r SS x=⨯灵敏度——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只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以b 表示。

d d (d )xb c m ==信号变化量浓度(质量)变化量或检出限——即检出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可以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以D 表示。

03/D S b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测定)信号的关系曲线。

一元线性回归法——把反映物质浓度c 仪器响应信号的测量值A 之间关系的一组相关的分析数据,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A a bc =+)表示出来的方法,其中:a A bc =-,121()()()ni i i n i i c c A A b c c ==--=-∑∑ 11,n ni i i i c A c A n n ==⎛⎫⎪ ⎪== ⎪⎪⎝⎭∑∑ 式中,b 为回归系数,即回归直线的斜率;a 为直线的截距;c 为浓度(或含量)的平均值;A 为响应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九章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九章

4.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有哪几种类型的吸收带?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解:首先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中,如果存在饱和基团,则有s →s*跃迁吸收带, 这是由于饱和基团存在基态和激发态的 s电子,这类跃迁的吸收带位于远紫外 区.如果还存在杂原子基团,则有n →s*跃迁,这是由于电子由非键的n轨道向 反键s轨道跃迁的结果,这类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而且跃迁峰强度比较 低.如果存在不饱和C=C双键,则有p →p*,n →p*跃迁,这类跃迁位于近紫外 区,而且强度较高.如果分子中存在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体系,则会有强的K吸 收带存在,吸收峰位置位于近紫外到可见光区.
(2)可以用来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例如确定1,2-二苯乙烯的顺反异构体.
H C C H
H C C
H
transmax=295nm max=27000
cismax=280nm max=10500
(3)进行化合物纯度的检查,例如可利用甲醇溶液吸收光谱中在256nm处 是否存在苯的B吸收带来确定是否含有微量杂质苯. (4)进行有机化合物、配合物或部分无机化合物的定量测定,这是紫外吸 收光谱的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其原理为利用物质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 关系来进行定量测定。
从检测器来看,可见区一般使用氧化铯光电管,它适用的波长范围为6251000nm,紫外用锑铯光电管,其波长范围为200-625nm.
7.异丙叉丙酮有两种异构体:CH3-C(CH3)=CH-CO-CH3及CH2=C(CH3)-CH2-COCH3.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为: (a)最大吸收波长在235nm处,max=12000L. mol-1. cm-1;(b)220nm以后没有强吸收.如何根据这两个光谱来判断上述异构体?试说明 理由. 解: (a)为ab-不饱和酮,即第一种异构体,因为该分子中存在两个双键的pp 共轭体系,吸收峰波长较长,而(b)在220nm以后无强吸收,说明分子中无K吸 收带.故为第二中异构体.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69635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69635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ﻩ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第九章电位分析法第十章极谱分析法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

38μ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μg⋅mL -1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L g n x x s n i i μ相对标准偏差%27.4%10037.00158.0%100=⨯=⨯=x s s r (2)相对误差%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0.54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临床检验仪器第九章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第九章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习题

第九章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一、名词解释1.电化学分析法:利用溶液电化学性质将被测物质的浓度转变成电学参数而进行检测的方法。

2.离子选择性电极:用特殊敏感膜制成的、对溶液中特定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的电极。

3.电解质分析仪:通常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测定生物样品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4.血气分析仪:利用电极对人全血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进行测定的仪器。

5.定标或校准:确定电极系统工作曲线的过程。

6.气路系统:P CO2 和P O2 两种电极定标时所用的两种气体系统。

7.压缩气瓶供气方式:由两个压缩气瓶供气,一个含有5%的二氧化碳和20%的氧;另一个含10%的二氧化碳,不含氧。

经减压阀后输出的气体。

8.气体混合器供气方式:用气体混合器将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和气瓶送来的纯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配比、混合,最后产生定标气的方式。

9.基流:当P O2 的值为零时,电路中存在的微小电流值。

10.PO2电极:PO2 电极是一种气敏电极,电流的大小与血液样品中P O2 值相关。

11.PCO2电极:又称为“Severinghaus”电极,主要由玻璃电极、参比电极以及C O2 渗透膜组成的,电位值随血液P CO2 的大小变化而改变。

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不是电化学分析仪器测量的特性为(D)A.电位B.电流C.电导D.光导E.电量2.电化学分析法中将被测物质的浓度转变成电学参数的变换器为(A)A.电极B.标本盘C.微机系统D.对数转换器E.数模转换器3.电化学分析仪器所使用的电极中,常用的内参比电极是(C)A.铂电极B.银电极C.银-氯化银电极D.甘汞电极E.饱和甘汞电极4.能够指示血液样本中PH值大小的电极是(B)A.铂电极B.玻璃电极C.银-氯化银电极D.甘汞电极E.饱和甘汞电极5.PH玻璃电极对样本溶液PH的敏感程度取决于(D)A.电极的内充液B.电极的内参比电极C.电极外部溶液D.电极的玻璃膜E.电极外部溶液的PH值6.由于电极的制造的差异,PH玻璃电极使用时常用下列的哪种溶液进行校正?(A)A.标准缓冲溶液B.柠檬酸溶液C.醋酸钠溶液D.磷酸盐缓冲液E.氢氧化钠校正液7.下列各项中不是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组成的为(C)A.电极管B.内参比电极C.外参比电极D.内参比溶液E.敏感膜8.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B)A.离子吸附作用B.离子交换反应C.电子交换反应D.电子置换反应E.离子渗透作用9.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得的是血清样本中离子的(B)A.电位差B.浓度C.电流差D.数量E.电流10.P O2电极属于(C)A.离子选择电极B.金属电极C.氧化还原电极D.离子交换电极E.气敏电极11.P CO2电极属于(E)A.离子选择电极B.金属电极C.氧化还原电极D.离子交换电极E.气敏电极12.临床上大量使用的电解质分析仪使用哪一种电极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A)A.离子选择电极B.金属电极C.氧化还原电极D.离子交换电极E.气敏电极13.电解质分析仪中为各种实际流动提供动力的是(B)A.三通阀B.蠕动泵C.真空泵D.吸样器E.微机系统14.下列各项不属于电解质分析仪液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E)A.标本盘B.电极系统C.吸样针D.三通阀E.CPU芯片15.下列各项不属于电解质分析仪液路系统中的通路的是(D)A.定标液/冲洗液通路B.标本通路C.电磁阀通路D.信号传输通路E.废液通路16.电解质分析仪中软件系统不能提供操作程序的是(A)A.电源开启B.微处理系统操作C.仪器设定程序操作D.仪器测定程序操作E.自动清洗操作17.电解质分析仪中需要设定程序的是(D)A.监察分析仪稳定性B.调校自动定标频率C.操作者日常保养D.选择自动或手动定标方式E.自动分析检测18.属于电解质分析仪检测操作程序的是(C)A.调校自动定标频率B.选择自动或手动定标方式C.自动清洗吸样针D.测定质控范围E.设定密码19.电解质分析仪中使用后点击内充液下降最严重,需要经常调整内充液浓度的是(A)A.钠电极B.钾电极C.氯电极D.钙电极E.参比电极20.通常三个月要更换一次电极膜的是(E)A.钠电极B.钾电极C.氯电极D.钙电极E.参比电极21.经常要添加饱和氯化钾或氯化钾固体的电极是(E)A.钠电极B.钾电极C.氯电极D.钙电极E.参比电极22.流路系统保养主要是为了清除管路、电极等粘附的(C)A.血液B.红细胞C.纤维蛋白D.白血球E.样本杂质23.不属于仪器日常维护保养的是(E)A.每日保养B.每周保养C.每月保养D.半年保养E.仪器定标24.不属于引起电解质分析仪重复性不良的因素是(D)A.电极未活化B.电极斜率低C.电极漏液D.进样针堵塞E.未进行系统校准25.血气分析仪中血液样品在管路系统的抽吸下,首先进入的是(B)A.恒温室B.样品室的测量毛细管C.电磁阀D.气瓶E.加压泵26.血气分析仪在测量样品前,需要用下列哪个来确定电极的工作曲线(D)A.标准缓冲溶液B.标准液C.标准气体D.标准液和标准气体E.冲洗液27.血气分析仪的电化学传感器中属于伏安型传感器的是(B)A.PH玻璃电极B.PO2电极C.PCO2电极D.K电极E.Na电极28.不属于血气分析仪管路系统组成的是(C)A.气瓶B.溶液瓶C.电极D.连接管道E.电磁阀29.血气分析仪气路系统提供的气体是(E)A.水气B.CO2C.O2D.空气E.CO2和O230.血气分析仪PH电极的使用寿命一般为(D)A.3个月B.6个月C.1年D.1~2年E.1~3年1.血气分析仪出现血块堵塞时,可采用(A)A.强力冲洗程序B.拆卸装置C.用金属丝桶D.更换仪器E.请厂家维修2.通常血气分析仪中毛细管PH玻璃电极的PH测定范围是(E)A.0~1B.1~3C.0~7D.7.35~7.45E.0~103.在血气分析仪中PO2电极氧气分压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并不为零,存在一个微小的电流值,通常称其为(D)A.电流B.微电流C.微电压D.基流E.噪音4.血气分析仪气路系统所提供的气体需经下列哪个装置,以便将其饱和湿化(C)A.气瓶B.连接管C.湿化器D.蠕动泵E.真空泵【X型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8.1测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0.972V(25C):Cd|CdX,.X-(O. 0200 niol * L") || SCE已知' '、',忽略液接电位,计算CdX2的Ksp 。

解由题意知■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式为E=申卜—护=恋卜:—H-d ?+=聪一(唸fd + ^-^lg[Cd 2+]而nm厂e | 0.059,1贝1J 氐=為爭— ft-d 2+ cd H ----- °—lg -乂 ]即 0. 972 = Q 2438 + 0. 403 一 筈空W ” 饪 忙故得K 沖=3.82 X 10 13 8.2当下列电池中的溶液是pH=4.00的缓冲溶液时,在25C 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 0.209V :玻璃电极 11 (u=.r) || SCE当缓冲溶液用未知溶液代替时,测得电池电动势如下:① 0.312V ;②0.088V ;③ —0.017V 。

试计算每一种溶液的pH 值。

解根据公式E — EpHj-=卩日十 2730^77^① 当A. = 0. 312 V 时② ■ &. = 0・088 V 时0. 088 — 0* 209 2. 303 /<7 7/^'③ 当 £X =-O t 017 V 时-0, 017 - 0* 209pH ± = 4+ 00 十0. 312 — 0. 2092. 303 /<7?8.3用标准甘汞电极作正极,氢电极作负极与待测的HCI溶液组成电池。

在25C 时,测得E = 0.342V。

当待测液为NaOH溶液时,测得E= 1.050V。

取此NaOH 溶液20.0mL,用上述HCI溶液中和完全,需用HCI溶液多少毫升?解査表知跖虚=0.閔28 V。

根据題意’测HC1时E=甲、-¥= fkn —I 為耳 + 筈叫g[H+]“=久芒—0, 059 lg[H -1H|J 0t 342 = 0. 2828 —Q 059得[H ]一0・ 10 mol * L 1即HCI 浓度g=0・10 mol * L 又由测NaOH时=恥-0.059 lg[HHH 1.050 = th 2828 — 0. 059 lg 代肩〔得OH ] —0, 10 mol * L 打即NaOH 浓度—0, 10 mol • L于是e IK 1= r NaUH则V HC-V.fl oH-20,0 mb故需用HCI溶液20.0 mL.8.4 25E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0.518V (忽略液接电位):山I[_:(100 kl^i) J 1 A(0. 01 mol * L). A (0. 01 mol * ) | SCE 计算弱酸HA的Ka值。

仪器分析练习题06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06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部分题解:(大部分都是基本概念,请参阅课本或课件)4. 此处的盐桥是指在饱和甘汞电极基础上所加的,与之形成双盐桥参比电极,以消除饱和甘汞电极内充液(KCl )渗出的Cl -对测定的影响。

7. 离子选择性电极只对游离的离子响应17. 稀的试样响应时间通常比浓试样更长,这与传质速率有关21. 条件相当时,随所测离子电荷增加,电位法的误差增大,灵敏度减小(均有对应公式) 22. pH 的测定属于比较法,仅用一个(或两个)标准溶液进行校正 38. 参见课本p265公式13.2845. 脉冲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反应较慢的物质在电极上反应(交流和方波极谱脉冲很短,对于反应较慢的物质基本在电极上无响应)46. 溶出分为阴极溶出和阳极溶出,因此电位可由负到正,亦可由正到负48. 滴汞电极肯定不能用于溶出伏安(因为在不断更新),玻碳电极修饰后可用于溶出伏安,但没有悬汞和汞膜电极使用普遍51. 计算一下析出电位,析出电位越正,越先在阴极上析出 52. 计算一下析出电位,析出电位越负,越先在阳极上析出 59. 卡尔费休法是测定微量水的标准方法之一 60. g 10080.14.2049648520.1021000.10M F 2Q m 33TI --⨯=⨯⨯⨯⨯=⋅=二、填空题1. Cu ⎥Cu 2+(αCu2+) Zn 2+(αZn2+)⎥Zn 看清楚所给的电极反应;电解池;即避免了两个半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接触,又将液接电位降低到最小限度;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大致相等且可达到较高浓度并不与半电池中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2. 极化;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3. 电势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电流不变;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电势不变;滴汞电极;饱和甘汞电极4. 参比电极;AgCl/Ag 和Hg 2Cl 2/Hg5. 正6. 大于,小于7. 待测液玻璃膜pH FRT303.2K -=ϕ(写成25︒C 时的表达式待测液玻璃膜pH 059.0K -=ϕ也可以,以后同)8. 形成较多空的F -点阵,降低晶体膜的电阻(增大导电性);NaF+NaCl ;调节总离子强度;掩蔽干扰的阳离子;5-7;pH 过低,会形成HF 或HF 2-,降低F -的活度,pH 过高,OH -会与晶体膜作用释放F - 9. Br -;-α-=ϕBr lg FRT303.2K 玻璃膜 10. 5.75注意电池连接方式,题中SCE 为正极,pH 电极为负极,因此电池的电动势为:059.0E E pH pH pH 059.0K E pH 059.0K E sx s x x x ss -+=⇒+=+=11. 0.66V先计算一下Ag +和Br -哪个过量,然后在计算电极电位,题目中Ag +过量,因此电极电势:[]V 66.025202505.02010.0lg 059.076.0Ag lg 059.0Ag/Ag Ag /Ag =+⨯-⨯+=+ϕ=ϕ+θ++12. 12.9%;0.059 mol ⋅L -19.12%100108.215.00016.0%E 41/2=⨯⨯⨯=-[]14L mol 059.00016.0%2108.2Na --+⋅=⨯⨯≤13. 1011 ΩΩ=⇒⨯+=1110R %100R R R %E 电位计电位计膜电极膜电极14. 2%%2%1005.019.3%E =⨯⨯⨯=15. Al 电极(F –离子选择性电极亦可);玻璃膜(pH )电极;Ag 电极;Pt 电极16. 不可逆波;可逆波;动力波;吸附波17. d ;h ;既消除了电容电流的影响,又使毛细管噪音降到极低 18. 4.57 μA根据Ilkovic 方程可知,当其他条件确定时有6/13/2t m k i ⋅⋅=,结合m ∝h (汞高)和t ∝1/h ⇒2/1hk i ⋅=⇒2121h /h i /i =;由t ∝1/h ⇒h 1/h 2=t 2/t 1(h 变化时m 和t 均发生变化,因此也有h 1/h 2=m 1/m 2,这一点要明确,但题目中前后的t 已经给出,所以由t 的比值来求h 的比值很方便)⇒1221t /t i /i =,带入数据即可。

仪器分析习题答案-电化学分析部分

仪器分析习题答案-电化学分析部分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第九章 电化学1.以0.1A 电流电解CuSO 4溶液,10min 后,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铜?在铂阳极上又可以获得多少体积的氧气(298K ,100kPa )?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Cu 阳极: 2H 2O-2e - → O 2(g )+ 4H + 则:z= 2 根据:Q = nzF =It()40.11060Cu 3.10910mol 296485It n zF −××===×× m (Cu)=n (Cu)× M (Cu)= 3.109×10-4×63.55=0.01976 g 又 n (Cu)= n (O 2)pV (O 2)= n (O 2)RT则()()-42-5323O 3.109108.314300O 7.75410dm 10010n RT V p ×××===××2.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s )析出。

经分析知阳极区含有水23.14 g ,AgNO 3 0.236 g 。

已知原来所用溶液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NO 3 0.00793 g 。

试分别计算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如。

n 电解后(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迁移(Ag +)则:n 迁移(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电解后(Ag +) n 电解(Ag +)=()()4Ag 0.0787.23110mol Ag 107.87m M −==×323.140.00739(Ag ) 1.00610mol 169.88n +−×==×电解前+30.236n (Ag ) ==1.38910mol 169.88−×电解后n 迁移(Ag +) = 1.006×10-3+7.231×10-4-1.389×10-3=3.401×10-4mol()44Ag 3.40110Ag 0.477.23110n t n +−+−×==×迁移电解()=则:t (3NO −)= 1 - t (Ag +)= 1 – 0.471 = 0.53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第九章-电化学习题解答--物理化学-第3版-主编:王淑兰

第九章-电化学习题解答--物理化学-第3版-主编:王淑兰

第九章 电化学1.解:电量Q = It ,通过的电子的摩尔数 n = Q/F = (1×1×3600)/96500 = 0.0373 mol(1)CuSO 4溶液(含H 2SO 4),22C u e C u+-+→,0.0373×0.5×63.5 = 1.184 g(2)CuCl 溶液(含NaCl ),Cu e C u+-+→,0.0373×63.5 = 2.368 g(3)KCu(CN)2溶液(含KCN ),铜离子的价态与(2)相同,故析出的铜的质量也相同。

3.Q=250×0.1×25×60=37500C 37500C/F=0.3886moln Z W =65.38/2×0.3886=12.7(g )=0.0127kg0.0127/7150=0.1×δ∴δ=0.0127/(7150×0.1)=17.8×610-m=17.8m μ 6.解:电导计算公式为AG lκ=,因为两种溶液用的是同一个电导池,而且体积相等, 所以两种溶液的电导之比22()()()()G CaCl CaCl G KCl KCl κκ==457.31050=0.436,2()0.435()CaCl KCl κκ==0.109 11m --Ω⋅,又c (CaCl 2) = 0.005 mol·L -121()2m CaCl Λ=231()10CaCl c κ⨯/2= 0.0109 11m --Ω⋅7. 解:因为SrSO 4的饱和水溶液可视为强电解质极稀溶液,所以对于SrSO 4的饱和水溶液有m m ∞Λ=Λ故2241214112()2()278.521022m m m Sr SO m mol ∞+∞----Λ=Λ+Λ=⨯Ω⋅⋅,SrSO 4的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包含了水的电导率,-2-41.48210 1.510κ=⨯-⨯=-411146.710m --⨯Ω⋅又3110m c κΛ=⨯, 故-44343146.710 5.271010278.521010m c κ--⨯===⨯Λ⨯⨯⨯mol·L -18.HAC ⇔ +H + -ACC(α-1) C α C αα=123.0107.3901015.4844=⨯⨯=ΛΛ--∞mmk=522221021.2877.0123.000128.0)1()1(-⨯=⨯=-=-ααααC C C10.解:由析出的铜可以计算通过的电量, 0.300263.5n ∆=⨯ = 0.00944 mol 阳极区溶质减少的量为 1.415 1.21463.5n +-∆== 0.00316 mol67.033.0133.000944.0200156.0t 00156.0n n -5.633.0n -n 00316.0n -n n 242Cu =-==⨯====+=-+SO t n 迁迁迁电迁电前后11.解:因为 mmt ++Λ=Λ, m m m m +∞+∞ΛΛ=ΛΛ,所以m m t ∞+∞+Λ=Λ 得 44()115100.3337.9510m Li ∞+--Λ=⨯⨯=⨯ 121m mol --Ω同理 m m t ∞-∞-Λ=Λ,得 443()114.7100.3641.2910m CH COO ∞---Λ=⨯⨯=⨯ 121m mol --Ω3()m CH COOLi ∞Λ = 3()()m m Li CH COO ∞+∞-Λ+Λ = 479.2410-⨯ 121m mol --Ω12.-++⇔3663)(3)(CN Fe K CN Fe K14/134/130228.0)01.003.0()(--+∙=⨯=∙=±l mol m m m013.00228.0571.0/=⨯=⋅=±±±θγm m a841087.2013.0-±⨯===γa a-++⇔Cl Ca CaCl 22213/123/121587.0])2.0(1.0[)(--+±⋅=⨯=⋅=l mol m m m0348.01587.0219.0/=⨯=⋅=±±±θγm m a5331021.40348.0-±⨯===a a -++⇔24422SO H SO H13/123/120794.0)]05.0()05.02[()(--+±⋅=⨯⨯=⋅=l mol m m m0315.00794.0397.0/=⨯=⋅=±±±θγm m a5221013.30315.0-±⨯===a a13.解:(1)负极22Cu e Cu-+-→,正极222Ag e Ag +-+→,电池222Cu Ag CuAg +++→+;(2)负极222H e H -+-→,正极222Cl e Cl --+→,电池222H Cl HCl +→; (3)负极()2222s Ag e Cl AgCl ---+→,正极22222Hg Cl e Hg Cl --+→+,电池22()()222s s Ag Hg Cl AgCl Hg +→+;(4)负极22222H e OH H O ---+→,正极()222s HgO e H O Hg OH --++→+,电池2()2s H HgO H O Hg +→+;14.根据下列反应写出电池构造: (1)22Mg ZnMg Zn +++→+解:电解质溶液可以有多种选择,24||||Mg MgCl ZnSO Zn ,或2||Mg ZnCl Zn (2)24()42s Zn Hg SO Hg ZnSO +→+解:424()()|||s l Zn ZnSO Hg SO Hg ,或424()(),|,s l Zn ZnSO Hg SO Hg (3)2()22s Pb HCl PbCl H +→+解:2(),||s Pb PbCl HCl 惰性电极,惰性电极可以是Pt ,或石墨等。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3) SO2γs,γas
(4) (a) (CH)
(b) (CH)
(c) W(CH)
(d) (CH)
解:只有发生使偶极矩有变化的振动才能吸收红外辐射,即才是红外活性的,否则为红外非活性的。也即只有不对称的振动形式才是红外活性的,对称的振动则为红外非活性的。因此,上述结构中:
红外活性振动有:(2)CH3—CCl3γ(C-C)
③图表在1300~1000cm-1范围内也有一系列特征吸收峰,特别在1200cm-1处有一强吸收峰,符合C-O的振动范围,因此可判断改化合物含有C-O键。
④图谱中在2820,2720cm-1处含有吸收峰,符合-CH3,-CH2对称伸缩范围,因此可判断化合物中含有-CH3基团和-CH2基团。
综上所述,此化合物的结构式应为: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解:
已知线性回归方程为
其中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
代入数据可求得相关系数 或 。来自4.下面是确定某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的一组数据:空白信号(相对单位)为5.6,5.8,6.2,5.2,5.3,5.6,5.7,5.6,5.9,5.6,5.7;10 ngmL1铁标准溶液信号(相对单位)为10.6,10.8,10.6。试计算此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化学答案第8章到第12章

仪器分析化学答案第8章到第12章

第八章 电化学分析导论1. 答:液接电位产生于具有不同电解质或浓度不同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界面之间,由于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速率不同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这种电位差称为液接电位。

2. 答:负极:电子流出的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极 阴极:接电源负极 阳极:接电源正极3. 答:指示电极: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溶液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的电极 参比电极:在测量过程中,具有恒定电位的电极 4:解:左: 2Zn ++ 2e = Znϕ左=2,Zn Znφϕ++0.05922lg 2Zn +⎡⎤⎣⎦ =-0.764+0.05922lg0.1=-0.793V右: Ag e Ag ++=,0.0592lg AgAgAg φϕϕ++⎡⎤=+⎣⎦右 0.7990.0592lg0.01=+=0.681VE ϕϕ=-右左()0.6810.793=--=1.474V0E >,所以是原电池。

5.解:左边: 2222HA eH A -++20.0592lg H H H φϕϕ++⎡⎤=+⎣⎦左,20.0592lg H HH φϕϕ++⎡⎤=+⎣⎦左,=0.0592lg H +⎡⎤⎣⎦E ϕϕ=-右左0.4130.2440.0592l gH +⎡⎤=-⎣⎦ 0.0592lg 0.169H +⎡⎤=-⎣⎦31.410/H mol l +-⎡⎤=⨯⎣⎦[]HA H A H A K HA +-+-=+⎡⎤⎡⎤⎣⎦⎣⎦==31.4100.1160.215-⨯⨯=47.610-⨯ 6.解:E ϕϕ=-右左0.9210.2443ϕ=-左0.6767V ϕ=-左左边:2424CdX eCd X --++22,0.0592lg 2CdCdCd φϕϕ++⎡⎤=+⎣⎦左 2244Cd XCdX +-+2442CdX K Cd X -+-⎡⎤⎣⎦=⎡⎤⎡⎤⎣⎦⎣⎦稳2424CdX Cd K X -+-⎡⎤⎣⎦⎡⎤=⎣⎦⎡⎤⎣⎦稳2244,0.0592lg2CdCdCdX K X φϕϕ+--⎡⎤⎣⎦=+⎡⎤⎣⎦左稳[]40.05920.20.67670.403lg 20.150K -=-+稳 117.010K =⨯稳7.解:E ϕϕ=-右左 0.8930.2443ϕ=-左0.6487V ϕ=-左222CdX eCd X -++22,0.0592lg 2CdCdCd φϕϕ++⎡⎤=+⎣⎦左 22Cd X CdX -+22sp K Cd X +-⎡⎤⎡⎤=⎣⎦⎣⎦ 22sp K Cd X +-⎡⎤=⎣⎦⎡⎤⎣⎦22,0.0592lg 2sp CdCdK X φϕϕ+-=+⎡⎤⎣⎦左 []20.05920.64870.403lg 20.02sp K -=-+122.010sp K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1.答:玻璃膜的化学组成对电极的性能影响很大,纯2SiO 制成的石英玻璃就不具有响应氢离子的功能。

电化学分析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分析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分析习题及答案1.电位测定法的根据是什么?答:对于一个氧化还原体系:Ox + ne- = Red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对于纯金属,活度为1,故上式变为:可见,测定了电极电位,即可测定离子的活度(或浓度),这就是电位测定法的理论依据。

2.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试各举例说明其作用答:指示电极:用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变化的电极,其电极电位值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当溶液中离子活度一定时,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为常数。

例如测定溶液pH时,可以使用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pH成线性关系,可以指示溶液酸度的变化。

参比电极:在进行电位测定时,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进行的,电动势的变化要体现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一个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为基准,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

例如,测定溶液pH时,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3.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答:因为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是由对特定离子有特异响应的敏感膜制成。

可以用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表征。

称为j离子对欲测离子i的选择性系数。

4.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

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

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估量其选择性。

5.直接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之?答:误差来源主要有:(1)温度:主要影响能斯特响应的斜率,所以必须在测定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2)电动势测量的准确性:一般相对误差%=4n E,因此必须要求测量电位的仪器要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电化学分析习题答案

电化学分析习题答案

电化学分析习题一、选择题1.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是CA.电位分析法 B. 极谱分析法 C. 电子能谱法 D. 库仑滴定2.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A.Ag+活度 B. Cl-活度 C. AgCl活度 D.Ag+和Cl-活度之和3.正确的饱和甘汞电极半电池组成为BA. Hg/Hg2Cl2(1mol/L)/KCl(饱和)B.Hg/Hg2Cl2(固)/KCl(饱和)C.Hg/Hg2Cl2(固)/KCl(1mol/L)D.Hg/HgCl2(固)/KCl(饱和)4.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产生是由于测定时,溶液中的 DA.H+离子穿过了玻璃膜 B.电子穿过了玻璃膜C.Na+与水化玻璃膜上的Na +交换作用 D.H+与水化玻璃膜上的H+交换作用5.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CA.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h B.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hC.在水溶液中浸泡24hD.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6.氟离子选择电极对氟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由于 BA.只有F-能透过晶体膜 B.F-能与晶体膜进行离子交换C.由于F-体积比较小 D.只有F-能被吸附在晶体膜上7. 在电位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DA. 成正比B. 的对数成正比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D.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8. 当金属插入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

此电位差为BA.液接电位B.电极电位C.电动势D.膜电位9.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13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BA.测定值大于实际值B.测定值小于实际值C.二者相等D.不确定10.直接电位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为了 CA.提高溶液酸度B.恒定指示电极电位C.固定溶液中离子强度和消除共存离子干扰D.与待测离子形成配合物11.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A.避免产生酸差 B.避免产生碱差C.消除温度的影响 D.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12.玻璃电极不包括 CA.Ag-AgCl内参比电极B.一定浓度的HCl溶液C.饱和KCl溶液D.玻璃膜13.电位测定水中F-含量时,加入TISAB溶液,其中NaCl的作用是 BA.控制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内B.使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值C.掩蔽Al3+和Fe3+干扰离子D.加快响应时间14.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时,与测定的相对误差无关的是 CA.待测离子的价态B.电池电动势的本身是否稳定C.温度D.搅拌速度15.pH玻璃电极玻璃膜属于 DA.单晶膜B.多晶膜C.混晶膜 D.非晶体膜16.通常组成离子选择电极的部分为 AA.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功能膜、电极管B.内参比电极、饱和KCl溶液、功能膜、电极管C.内参比电极、pH缓冲溶液、功能膜、电极管D.电极引线、功能膜、电极管17.测量溶液pH通常所适用的两支电极为 AA.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B.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C.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18.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19. 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下列因素中对测定影响最大的是 B A.内参比电极电位B.待测离子的活度C.液接电位D.不对称电位20. 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电极系统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其中玻璃电极是作为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浓度)的__C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2011学年第 1学期《现代仪器分析》课后作业
电化学分析法
一、选择题
1、电位分析法中,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的浓度关系( )。

A. 成正比
B. 符合能斯特方程
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
D. 与浓度的对数成正比
2、盐桥的作用是( )。

A.消除不对称电位
B.连接参比溶液和待测溶液
C.传导电流,消除液接电位
D.加速离子的扩散速率,提高电极反应速率
3、甘汞电极属于( ),pH 电极属于( )。

A.第一类电极
B.第二类电极
C.零类电极
D.薄膜电极
4、超点位的产生是由于( )引起的。

A.外加电压过高
B.外加电压过低
C.电话学极化和浓差极化
D.整个电路回路中产生的电压降
5、下列电极中常用来作为参比电极的是( )。

玻璃膜电极 B 银电极 C.氯电极 D 甘汞电极
6、电位法测定pH 时,常用的指示电极是( )。

A.甘汞电极 B pH 玻璃膜电极 C.氯电极 D.银电极
7、pH 玻璃膜电极使用的适宜pH 为( )。

<pH<9 <1 或pH>9 C. pH<1 D. pH>9
8、pH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h ,目的在于( )。

A.清洗电极
B.校正电极
C.活化电极
D.检查电极好坏
9、横跨敏感膜两侧产生的电位差称( )。

A.电极电位
B.液体接界电位
C.不对称电位
D.膜电位
10、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元件是( )。

A.电极杆
B.敏感膜
C.内参比电极
D.导线
1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内参比电极常用( )。

A.甘汞电极
B. pH 玻璃电极 电极 电极
12、下列有关pH 玻璃电极电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溶液中OH -
浓度无关 B.与试液pH 成正比 C.与试液pH 成反比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13、直流极谱法中使用的两支电极,其性质为( )。

A.都是去极化电极
B.都是极化电极
C.一支是极化电极,另一支是去极化电极
D.没有要求
14、阳极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高的主要原因在于( )。

---------------------〇------------存---------------------档-〇--------------------装----------------------〇-订--------------------线--------------〇-------------------- 学院 军需科技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〇------------评---------------------卷-〇--------------------密----------------------〇-封
A.溶液的搅拌
B.预电解
C.使用悬汞电极
D.以上都正确
15、单扫描极谱法的可逆极谱波的形状为()。

A.台阶状
B.波浪状
C.锯齿状
D.尖峰状
16、极谱分析是在特殊条件下的电解分析,其电解条件的特殊性表现在
()。

A.极谱分析时溶液保持静止,并加入了大量支持电解质
B.所用的两支电极性能相反,所用的试液浓度越小越好
C.通过电解池的电流很大,试液浓度很大
D.是利用电解电流而不是扩散电流进行极谱分析
17、库伦分析法是一种测定(),从而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A.电压
B.电流
C.电荷量
D.电位
18、在电解法分析铜样品时,每当有96485C的电荷量通过电解池时,可以在
阴极上析出铜[Ar(Cu)=63.55g·mol-1]的质量为()。

A.63.55g
B.31.78g
C.48243g
D.127.1g
二、填空题
1、以电参数为基础建立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称为电位分析法;以电参数为基础建立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称为极谱分析法;以电参数为基础建立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称为电导分析法;以电参数为基础建立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称为电解分析法。

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主要部件有、、以及导线和电极杆等。

3、用pH玻璃电极在测量pH很高(如pH>9)的溶液时,pH测定值比实际值,称为;而在测定pH很低(如pH<1)的溶液时, pH测定值比实际值,称为。

4、在金属基电极中,电极电位是由于而产生的;而在离子选择性电极中,电极电位是由于而产生的。

5、极谱分析中的极限扩散电流是电流和电流之差。

它是电极表面附近的离子浓度趋于零时的扩散电流。

一定条件下,它与待测离子浓度成
比,这是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6、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是指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时的电
极电位。

当溶液的组成和温度一定时,每一种物质的半波电位随其浓度的
变化而,可作为定性的依据。

7、经典极谱分析的电解池中常用两个电极,一个是,它是
电极,一个是,它是电极。

8、在阴极上,析出电位愈正者,愈易;在阳极上,析出电位
愈负者,愈易。

三、判断题
()1、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等于的条件是:温度为25℃
()2、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改变而变化
()3、条件电极电位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总浓
度均为1mol·L-1或它们的浓度比例为1时的实际电极电位。

()4、电极电位值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超电位
值是评价电极极化程度的参数。

()5、pH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时,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比较法。

()6、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是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改变而变化的。

()7、电位法中的标准曲线法要求样品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的离
子强度一致。

()8、Cl-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随着试液中的Cl-活度的增加而增
加。

()9、电极电位随电流而变化的电极称为极化电极,电极电位不
随电流而变化的电极称为去极化电极。

()10、半波电位就是电流为极限电流一半时的电极电位,它是
极谱定性的依据。

()11、极谱法与伏安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使用的工作电极为
滴汞电极或表面作周期性不断更新的液态电极,而后者是以固体电极或
表面是固定静止的电极,它们都是以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
析法。

()12、极谱分析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电极的特殊性和电解
条件的特殊性。

()13、库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法拉第电解定律。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定义标准电极电位的条件是什

2.电位分析过程中是否有电流流过电极测量的电位值与什么有关
3.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消除和避免
4.溶出伏安法的实质是什么它定性和定量的依据是什么
五、计算题
1、根据以下两个电池求出胃液的pH。

(1)(-)Pt|H
2
|胃液||KCl(a=·L-1)|Hg
2
Cl
2
(s),Hg(+)
25℃时测得E=+。

(2)(-)Pt|H
2
|H+(a= mol·L-1)||KCl(a=·L-1)|
Hg
2Cl
2
(s),Hg(+).25℃时测得E=+
2、计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说明该电池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Zn|Zn2+(5×10-4mol·L-1)||Fe(CN)
64-(2×10-2mol·L-1)| Fe(CN)
6
3-(8×
10-2mol·L-1)|Pt(+),已知:φ○-[ Fe(CN)
63-/ Fe(CN)
6
4-]=, φ○-[ Zn2+/Zn]=.
3、25℃时,在烧杯中准确加入水样,将甘汞电极(作正极)与Ca2+选择性电极(作负极)插入溶液,测定其电动势。

然后将 mol·L-1的Ca2+标准溶液加入杯中后,测得电动势降低了。

计算水样中Ca2+的浓度(mol·L-1)。

4、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样品中的微量锌。

取样品1.000g溶解后,加入NH
3-NH
4
Cl
底液,稀释至。

取试液,测得极谱波高为10格。

加入锌标准溶液(含锌·L-1) mL,测得波高为20格。

计算样品中锌的含量。

5、一种未知浓度的铅溶液,产生的极限扩散电流为μA。

向50 mL上述溶液中加入10 mL浓度为×10-3mol·L-1Pb2+溶液,重新绘制极谱图,得到的极限扩散电流为μA。

计算未知耶中铅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