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合集下载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煤的大量燃烧B.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B【解析】【详解】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正确;B、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错误;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正确;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正确。

故选B。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4.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答案】B【解析】【分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卫生间的大理石地面有污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B.自来水可以不经过煮沸消毒直接用于洗涤衣物C.油锅内的油着火可以用水灭火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答案】B【解析】A、卫生间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洁厕净显酸性,会发生化学反应,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错误;B、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可以直接用于洗衣服,正确;C、油锅内的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D、因为亚硝酸钠有毒,有致癌性,故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错误。

故选B。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选B。

考点:灭火的原理。

点评:灭火的原理有:1、隔离空气;2、隔离可燃物;3、降低可燃物温度。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A.组成元素相同B.分子结构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D.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word)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word)
A.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
B.煤炭脱硫,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沙漠化
D.污水要集中排放到大海和江河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主要来自现代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要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要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煤炭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物质燃烧时,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
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
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正确;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人和引起火灾.正确。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熄灭不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故选C。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苯完全燃烧产物有CO2和H2O【答案】D【解析】【详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6=78,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特别注意质量比和个数比是否混淆。

2.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熄灭不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答案】A【解析】【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 正确;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

故选:A。

2.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CO2+H2O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是甲烷,Y是氧气,Z是二氧化碳,W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B、反应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方程式未配平,且缺少反应条件,故B错误;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X是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点燃甲烷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D.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答案】B【解析】【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故符合题意;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故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故不符合题意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有关资源及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是重要的资源,利用空气作原料制取化肥,还可以炼钢等B.石油既是资源又是能源,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C.地球上水资源是丰富的,因此利用电解水来制取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但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确是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空气作原料制取化肥,还可以炼钢等.故A叙述正确;B、石油既是资源又是能源,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故B叙述正确;C、利用电解水来制取氢气,消耗大量的能源.故C叙述错误;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但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确是铁.故D叙述正确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石油加工的产物;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析】A、本实验中②为对照组,①②要形成对照,所以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故正确;B、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C、①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①和③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错误;D、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氦等。

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可燃物B.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C.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石油是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温度到石油的着火点以下;故答案选择D。

2.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点燃2NaCl②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答案】B【解析】【详解】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无焰食品加热器”给户外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加热器内的物质有镁粉、氯化钠、铁粉,需要加热的时候加入少量的水,加热器就开启工作模式。

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金属粉与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利用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加入氯化钠是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D.上述涉及的物质共含有4种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金属粉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B、该反应是利用化学反应放热,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错误;C、加入氯化钠是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正确;D、上述涉及的物质共含有镁、钠、氯、铁、氢、氧等元素,错误。

故选C。

2.一辆严重超载货车在急速下坡时轮胎发生燃烧,导致货车起火,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货车起火的直接原因是()A.货车轮胎与空气接触B.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C.货车在下坡车速较快D.制造轮胎的橡胶是可燃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及燃烧的条件可知,在急速下坡时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故答案选择B考点:燃烧条件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C.②③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止水夹,水倒流进广口瓶且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A正确;B.铁丝能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产一种黑色固体,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B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和氧气接触,不燃烧,水中白磷不和氧气接触,不燃烧,因此②③对比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C 错误;D.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后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C。

中考考点_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全)

中考考点_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全)

中考考点_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全)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B.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可燃物C.在氧气中用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答案】D【解析】【详解】A、用嘴吹灭蜡烛,是由于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隔绝了空气,错误;B、用扇子扇煤炉时,向煤提供了足够氧气,所以越扇越旺,不是增加了可燃物,错误;C、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温度,使铁丝的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错误;D、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B.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燃烧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答案】D【解析】A、天然气泄漏时禁止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打开排气扇,可能产生火花,导致爆炸,错误;B、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错误;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一定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得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正确。

故选D。

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4.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祥解和习题(打印30份)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祥解和习题(打印30份)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要点】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缓慢氧化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充足的氧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①H2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H2 + Cl2点燃 2HCl②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2Mg + CO2 点燃 2MgO + C4、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灭火的方法: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等;②隔绝O2,如油锅着火,盖锅盖等;③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等;(每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不能说降低着火点)5、灭火器的运用: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6、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7、易燃易爆物:包括:①可燃性气体,如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②可燃性液体,如酒精,汽油等;③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面粉、炭粉等。

8、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常把煤称为“黑色的金子”和“乌金”;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9、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氧、氢、氮、硫及其他无机物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

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液化石油气答案:A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煤焦油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而成的。

故选A。

2、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A.B.C.D.答案:CA、易燃固体是指容易燃烧的固体物质,例如钠、钾等碱金属,汽油或乙醇是液体,不符合题意;B、有毒品是指对动植物发生中毒、死亡反应的化学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C、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物质,汽油或乙醇常温下为液态,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D、腐蚀品指的是有腐蚀性的物质,比如浓硫酸、浓硝酸等,汽油或乙醇没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答案:CA、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错误;B、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错误;C、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不助燃,正确;D、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说明沸点低,错误;故选C。

4、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有不利影响。

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D.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D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酸雨无关,故A错误;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与酸雨无关,故B错误;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资源,与酸雨无关,故C错误;D.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防治酸雨,应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D.5、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1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1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过程中,突发“爆炸性燃烧”,造成多名消防官兵栖牲;对于引发“爆炸性燃烧”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积B.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C.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D.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后发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积,相当于清除可燃物,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错误;B、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正确;C、可燃物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剧烈燃烧,可能发生爆炸,正确;D、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正确。

故选A。

【点睛】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或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2.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B、图中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故B错。

C、图中标志是易燃氧化物,与燃烧有关,故C错。

D、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与燃烧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3.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答案】B【解析】【详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B、氧气不是可燃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练习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练习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2CO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2、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防止酸雨的形成?(1)、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工厂排出的废气要处理;(3)、开发新能源;(4)、加强环境监测。

……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SO2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3)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队放到空气中;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NO,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水体污染C.大力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和保护环境2.学习化学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化学观。

下列有关化学的观点错误..的是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更好地保护环境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C.焚烧秸秆不会造成雾霾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5.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6.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7.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10.化学促进科技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1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1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答案】D【解析】【详解】A、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错误;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属于灭火的方法,不是说燃烧的条件,选项错误;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不符合题意;B、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C、可燃物着火点是可燃物自身的性质,是一个固定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消防员用水扑灭火,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开挖隔离带可隔离可燃物,从而有效防止森林大火蔓延,故符合题意。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化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及健康状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可用作复合肥B.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C.农药和化肥的过度施用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可能导致酸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至少含两种的化学肥料,硝酸铵只有营养元素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错误;B、塑料制品丢弃以后产生造成表白色污染.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C、在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正确;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酸,可能导致酸雨,正确。

故选A2.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B、图中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故B错。

C、图中标志是易燃氧化物,与燃烧有关,故C错。

D、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与燃烧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word)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 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 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 CC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 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C2和COD. CO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 CO具有可燃性;C. CQ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Q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 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化学式为C12H18C2N2O)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 “瘦肉精”属于()A. 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有机物【答案】D【解析】A、根据题意,通常所说的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I2N2O,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瘦肉精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 五种元素组成的,故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G2H18C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 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是含C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6•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I 2点燃2NaCI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 4+O 2 CO 2+H 2O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D. 点燃X 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X 是甲烷,Y 是氧气,Z 是二氧化碳,W 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燃是:CH 4+2O 2 CC 2+2H 2O 。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练习.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练习.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2CO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2、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防止酸雨的形成?(1、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工厂排出的废气要处理;(3、开发新能源;(4、加强环境监测。

……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SO2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3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队放到空气中;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NO,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2.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C.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现象①③中,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确;选C。
【点睛】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O+CO Cu+C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故选C。
4.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只能改变可燃物的温度,故A错误;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B正确;
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
9.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
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答案】C
【解析】
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故选C。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汞是有毒的金属,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正确;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向高空,并不能除去废气,此选项错误;
C.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易燃易爆物质的相关知识。
15.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答案】A
【解析】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A正确;B、煤火取暖时不应紧闭门窗,以防煤气中毒,故B错误;C、燃气泄漏时不应点火检查,以防爆炸,故C错误;D、森林游玩时不应乱扔烟头,以防火灾,故D错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常产生气体污染物和烟尘等产生雾霾,但化石燃料属于重要的能源,不可能禁止,A错误。
考点:化学与环境
2.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 CO2+H2O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
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
考点:灭火的原理
7.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氦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C.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石油是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温度到石油的着火点以下;故答案选择D。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正确;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正确;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改变,错误;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故选C
16.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发为航空燃油
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水车积水灌溉,水的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故选项错误。
C、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错误。
D、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8.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现象①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②白磷没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B、现象①白磷燃烧,而水温是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现象③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错误;
13.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
D、X是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点燃甲烷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正确。故选D。
3.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考点定位】电压;电流;电能
11.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可燃源自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正确;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能隔绝氧气,防止白磷自燃,正确;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故选D。
C、Mg(OH)2分解的产物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C正确;
D、碳酸镁和碳酸钙都不具有可燃性,受热都会分解出二氧化碳,都可作阻燃剂,故D正确。故选A
14.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A.禁止烟火 B.当心爆炸
C.剧毒 D.禁止拍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可以拍照,烟火,爆炸,剧毒都是必须注意的。故D正确。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是甲烷,Y是氧气,Z是二氧化碳,W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
B、反应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方程式未配平,且缺少反应条件,故B错误;
10.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电极是番茄电池的正极
B.番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子将从铜电极流出
D.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为铜片,因此铜电极为正极,故A错误;番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流从正极留向负极,因此电子从负极留向正极,即电子将从锌电极流出,故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电压表示数较小,小于电压表量程,因此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不会损坏电压表,故D错误;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