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四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望》、《江南逢李龟年》。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
(3)分析诗歌意象,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魅力。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李白。
(3)分析诗歌意象,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三课时:《春望》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望》,一起来品味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杜甫。
(3)分析诗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是古代诗人表达情感、描绘自然和叙述故事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古诗词《夜雨寄北》。这首诗通过“巴山夜雨”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这个案例展示了古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和深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赤壁怀古》中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我会通过故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讨论其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诗词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活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意识到需要更加注重诗词背景知识的传授。许多学生对古诗词中涉及的典故、历史人物等了解不足,这影响了他们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因此,在讲授新课前,我会提前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
最后,关于教学评价,我认为除了课堂上的互动和小组讨论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书面作业,如诗词鉴赏、仿写等,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困惑,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诗词意境的理解:对于诗词中的抽象意境和深层情感,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需采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诗词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举例:《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燕然勒功”的典故,教师需详细解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豪迈情怀。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XXX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研究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XXX《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XXX 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研究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古诗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精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平仄、对仗和意象,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诗的韵律和意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生僻字词和古诗句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古诗的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韵律美和意境美,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的美学价值、教育意义,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诵读八年级课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词的大意,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感受诗人的独特情感。
(2)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含义。
2、讲解法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典故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比较法将同一主题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或展示一幅古代诗词的书法作品,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诗词诵读(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首诗词,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词,初步感受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诗词,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集体朗读全班学生集体朗读诗词,要求声音整齐、响亮,读出诗词的韵味。
3、诗词讲解(1)作者简介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2)字词释义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如古今异义词、生僻字、多义词等,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诗句翻译逐句翻译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意,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如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山水之乐、人生哲理等,让学生结合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背景进行分析和讨论。
八年级(上)《艺术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艺术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 研究和掌握四首古诗的诵读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课文:《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录音设备和音频文件- 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诗歌插图和听一段古诗朗诵音频,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研究《静夜思》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语调和表达技巧。
2.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研究并背诵古诗。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讨论诗歌的意境。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登鹳雀楼》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语调和节奏。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春晓》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韵律和情感。
2. 解读古诗的意境和描绘的自然景物。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重表达的感觉和意境。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赋得古原草送别》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把握。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四首古诗,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诗的诵读和表达,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背诵所学的四首古诗,并准备好下节课的朗诵表演。
参考资料- 《艺术古诗词诵读教程》教材- 相关音频文件和课件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四首》,包含《静夜思》、《夜雨寄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渔家傲·秋思》四首经典古诗。
详细内容如下:1.《静夜思》:诗人李白在秋夜思念家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夜雨寄北》:诗人李商隐在南方雨夜中寄托对北方友人的思念。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人陆游在秋夜即将破晓时,感慨时光荏苒,表达忧国忧民之心。
4.《渔家傲·秋思》:词人范仲淹以渔家傲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壮志凌云的豪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内容、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古诗的意境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掌握四首古诗的内容、主题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秋夜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四首古诗的内容、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古诗的共性与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静夜思》:李白,秋夜思乡《夜雨寄北》:李商隐,南方雨夜寄托思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忧国忧民之心《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秋夜豪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四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分析四首古诗的艺术特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四首古诗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
2.小组合作设计朗读方案,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重音、拖音,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3.品读诗词关键句,结合材料,体悟诗歌情感与主旨,总结诗歌特色并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一、诵读正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圈出需要注意的字音或有疑问的字音。
2.自由朗读结束,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需要注意的字及有疑问的字。
要求:(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写完以后,标上正确读音;(2)有疑问的字写完以后,在旁边打上问号。
3.板演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同时,对于黑板上呈现的有疑问的字进行注音。
4.全班齐读,读准四首诗歌的生字和疑难字预设:“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二、分组研读1.分大组并明确篇目。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研读一首古诗。
每个大组成员会收到教师发送的补充材料,帮助理解所硏读诗歌的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补充材料进行硏读补充材料如下(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
它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被南朝梁萧统编人《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本诗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龟虽寿》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包含了四首古诗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诗词深层含义、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难点:领悟诗词的意境,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美。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四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四首古诗词,尝试朗读、背诵,初步理解诗词的含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的状态。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2.诗词鉴赏: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道德观念等方面,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诗和思想。字数不限,但要求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2.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但对其深层含义、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尚显不足,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诗词内涵。
3.背诵能力: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存在记忆困难,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和效果。
4.情感体验: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不够丰富,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不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按时完成,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指导和鼓励。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深入学习,探讨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道德观念等方面。
2.各小组进行分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词内涵。
2.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练习过程中的感悟,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2017新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古诗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演示古诗词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直接输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因看到某个景象而想起古诗词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
-诗词的艺术特色:分析每首诗词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如《望岳》中杜甫运用雄浑的词汇和壮丽的意象描绘泰山,以及《春晓》中孟浩然细腻的春景描绘。
-诗词的诵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等,以传达诗词的情感和节奏美。
-文学文涵。
1.《静夜思》: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领悟诗人李白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登高》: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借助登高表达的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3.《望岳》:以诗眼、诗心去体会诗仙杜甫对泰山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春晓》:让学生感受诗人孟浩然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学习其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思考,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理论介绍部分,可能因为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五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诗人。
王维的诗歌表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长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大屏展示)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解一解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 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三)释义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
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
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
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自由朗读四首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任务二了解作者,读懂诗意,自主分类资料:《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一般认为写于东汉末年,失意文人苦闷的心声。
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曹操:字孟德,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有同学在进行古诗分类的时候,把这四首诗放在一起,结合作者的资料,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如果把这四首诗进行再细化分类,你觉得可以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作者、诗歌体裁、内容、主题、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任务三品读赏析《庭中有奇树》《赠从弟》1.诵读两首诗歌,品读赏析两首诗,并完成表格:2.重新拟题,加深理解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你可以给《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重新拟个题目吗?并说说理由。
3.假如你是刘桢的堂弟,收到刘桢的赠诗后,请你给刘桢写一封回信。
任务四诵读比赛任选一首诗进行诵读,读出诗歌意境,小组内选择诵读最好的进行比赛。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创作背景:《龟虽寿》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词。
2.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掌握诗歌的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诵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触摸古人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领略那个唯美、洒脱的诗意世界。
(二)读通诗歌,感知内容1.听老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字音:奇树(qí shù)华滋(huá zī)遗所思(wèi suǒ sī)馨香(xīn xiāng)节奏:《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
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
2.听老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字音:神龟(shén guī)竟时(jìng shí)腾蛇(téng shé)老骥(lǎo jì)伏枥(fú lì)烈士(liè shì)盈缩(yíng suō)养怡(yǎng yí)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
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
2.小组合作设计朗读方案,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重音、拖音,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3.品读诗词关键句,结合材料,体悟诗歌情感与主旨,总结诗歌特色并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一、诵读正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圈出需要注意的字音或有疑问的字音。
2.自由朗读结束,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需要注意的字及有疑问的字。
要求:(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写完以后,标上正确读音;(2)有疑问的字写完以后,在旁边打上问号。
3.板演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同时,对于黑板上呈现的有疑问的字进行注音。
4.全班齐读,读准四首诗歌的生字和疑难字预设:“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二、分组研读1.分大组并明确篇目。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研读一首古诗。
每个大组成员会收到教师发送的补充材料,帮助理解所硏读诗歌的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补充材料进行硏读补充材料如下(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
它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被南朝梁萧统编人《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本诗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龟虽寿》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词四首》教学设计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词四首》(第二轮创课)【原诗再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宋代)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宋代)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教学过程】播放李清照怼人视频师:视频告诉我们,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词的魅力。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四首词。
请看目录。
读。
【屏显】1.听音识曲2.情境识曲3.词句识曲4.更做一曲第一章听音识曲。
师:首先认识词的定义。
请听这四首歌的诵读。
播放诵读师:他们的音调和谐,韵律铿锵,如果用现在的歌曲,你觉得可以分为哪一类?【屏显】QQ音乐上的分类师:比如,可以这样回答,我觉得《如梦令》可以是“摇滚”类,摇滚乐无拘无束,它表示快速的,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预设:哦,那么《浣溪沙》就是轻音乐,以营造温馨浪漫为情调,带有休闲性质的。
可以摆脱繁杂的思绪,可以使你紧张了一天的神经得到松弛和调理。
那么《采桑子》也有轻音乐的特点,但它似乎更欢快。
那么《相见欢》就比较厚重,含蓄、忧愁、优雅雅,用国风再合适不过。
师:诗人是描绘心情的画家,那么我们用表情包来理解这四首词的心情呢。
来,告诉老师哪首词最欢快?哪首最悲哀?分别给它们分分类,把诗人大名写在表情包上。
【屏显】各类表情包生做笔记画表情包。
第二章情境拾曲师:刚才是歌声无处不消魂,现在是情由境生静生慧。
什么叫情境呢?请读:【屏显】情境:给出一个环境,受到什么外界刺激,确定了一个意义,并决定怎样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PPT展示,并配图)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2、释词:奇树:珍贵的树。
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
荣:花。
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折其荣”,目的是“遗所思”)参考: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5、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
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
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PPT展示,并配图)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2、释词:馨香:香气盈:满莫:没法致:送到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3、释句: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4、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四)品味总结1.本诗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这是女子怀念远行情人的诗,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
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
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
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什么情感?不矛盾)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五)板书折花图(奇树发华滋荣遗)反衬庭中有奇树思念孤寂赏花图(馨香盈莫致别经时)先抑后扬龟虽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朗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龟虽寿》导入欣赏罢《观沧海》,我们离诗人近了一步,但是,要想真正地了解曹操,改变对曹操已有的看法,读一首诗是不够的。
这节课我们将欣赏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另外一首诗《龟虽寿》。
活动2【讲授】写作背景介绍《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
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活动3【活动】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借助课下注释,扫清读这首诗的障碍。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活动4【活动】个性朗读,加深理解请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个别朗读,要读出重点,读出高潮来。
活动5【活动】抓住诗句,还原诗人的本来面目前四小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前四小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也就是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
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明确: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行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太多的诗人写过有关暮年的诗歌,但是却找不出第二首有如此荡气回肠的暮年赞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美的诗句,却难掩晚景的悲凉。
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首夕阳的颂歌,表现出自己老当益壮、老益弥坚、永不服老的个性及其永不停歇地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读起来不觉精神为之一振。
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明确:认得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又不同,这长短之期,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明确:指的是物质上的保养和精神上的调养(即身心的保养)。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明确: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龟虽寿曹操神龟、腾蛇为喻寿命有限老骥、暮年自况继续奋斗在天、永年否定延年益寿《赠从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全诗。
2、理解风与松柏的对比作用;教学难点: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父母兄弟他们是怎样的态度?(生思考,讨论,发言)但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二、了解作者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补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
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