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1960~1980年通货膨胀率上升的解释
美国通货膨胀分析
美国通货膨胀分析美国通货膨胀是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需求的增加,导致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本文将分析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应对措施。
首先,美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随着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此外,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当政府增加支出而不相应增加税收时,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其次,美国通货膨胀还受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影响。
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称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供需关系和成本关系的博弈。
不仅仅是供给端的因素,需求端的因素也会影响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的是由于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信心增强,购买力增加时,会导致产品需求大增,推动物价上涨。
美国通货膨胀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破坏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当物价上涨时,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导致他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削减支出,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通货膨胀对固定收入者和储蓄者来说是一种损失。
工资和退休金等固定收入无法及时调整以应对通胀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储蓄也会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这使得固定收入者和储蓄者的财务状况恶化,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未来的经济安全。
最后,通货膨胀还对投资者和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高通胀环境下,投资者的实际回报将受到影响。
此外,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削弱它们的盈利能力,限制其投资和扩张计划。
针对美国通货膨胀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货币政策调控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关键。
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限制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速度。
其次,政府需要合理进行财政政策调控,控制支出增长,提高税收收入,减少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此外,加强监管体系也是防范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
世纪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世纪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美国通货膨胀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通货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世纪代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20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货币放松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种过度印制货币的做法导致了货币的贬值,进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
其次,需求推动的通胀也是美国通胀的原因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美国的消费需求旺盛。
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就会上涨。
这会促使企业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成本推动的通膨也是美国通胀的原因之一。
成本推动的通胀是指生产过程中成本的上升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
这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人民购买力的下降。
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钱购买同样的物品和服务。
这会减少人们的消费能力,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引发利率上升。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常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
高利率会导致借贷成本上升,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限制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
由于物价上涨,持有大量现金的人会损失购买力,而持有实物资产的人则可以通过升值获得更多的财富。
这会加剧社会的财富差距,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对于个人来说,通货膨胀也会对生活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物价上涨会导致日常生活成本的增加,购买力下降,加重了人们的经济压力。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养老金收入的贬值,使得退休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美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过度放松货币供应。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监管,控制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由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滞胀
直接导致了卡特任期 内的通货膨胀率达到 了战后的最高点。
尼克松、福特、卡特所采取的宏观干预, 均以失败告终。可见,凯恩斯主义的相 机抉择制不能解决经济滞胀,反而成为 了制造问题和激化矛盾的催化剂 主要是因为每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会推动 物价飞涨,从而带动通货膨胀,这时的 物价明显脱离了产品市场的供需曲线, 构成能源时代的新问题。
美国为什么会拼命提倡全球化?
全球化就是资源能在全球畅通无阻的自由 配制,很大程度上说,就是资本的自由流 通。 美国极力倡导全球化,实质是要为过剩的 资本找出路,也就是为滞胀找出路。
在资本市场:较早完成城市化、工业化的发达 国家,都有一个特点,资本越来越集中,越来 越庞大,且利润平均化,利润趋于下降,资本 在本国再投资意念不强,大量的资本找不到出 路,全球化则为这些资本找到了出口。
也就是说,全球化不过是把美国等发达 国家的滞胀引向了全球。
中国的滞涨预期
滞涨预期的农业 因素
• 粮食短缺问题长期存在 • 农业投入不足 • 不合理的产权结构与制度设计 • 私营经济的发展困难重重 • 科研投入与科研政策不合理 • 应试教育模式
滞涨预期的工业 因素
滞涨预期的科技 因素
参考资料: 曾国安, 关于世界贫富差距的思考[ J ] . 经济评论, 2002 刘力, 章彰. 经济全球化---福兮、 祸兮 [ M] .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 王文龙,经济滞涨预期与应对策略,论文, 2011.1 经济滞胀滞涨的历史背景
西方发达国家滞涨时期的严重通货膨胀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作为二战的主要战场,本 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纷纷面临 了百废待兴和经济萧条,而美国则远离战场,保护了国内的工 业设施,从而保证了战争结束后美国得以持续繁荣和成为超级 大国。 二战后,这些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反周期”,即当私人 经济出现麻烦,生产的商品不能以有利可图的价格卖掉时,生 产会跌落到现有的潜力之下。此时,政府必须通过增加开支或 减税来进行干预。 为了刺激有效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开支不断扩大,1950 年—1982年,西方7国国内信贷总额增长情况是:美国15.3倍, 日本16.7倍(1953年-1982年),联邦德国35.5倍(1952年— 1982年),法国71.8倍,英国12.3倍(1953年—1982年),意大 利164倍,加拿大30倍。
正确认识通货膨胀这只怪兽
正确认识通货膨胀这只怪兽美联储一连串的错误,使得通货膨胀重新成为了新闻议题。
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通货膨胀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这种误解往往会影响投资者、企业家、公司高管和政策制定者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古代,国王和皇帝们都会暗地里“切削”铸币,降低货币中的黄金或白银的含量。
这种减色铸币往往会引发物价上涨。
而今天,着这种“减色货币”的背后黑手就是各国央行;他们不用去其“切削”铸币,只要多印钞票就可以了。
以下是对通货膨胀的常见误解。
预算赤字会导致通货膨胀。
错。
只有美联储过度投放美元,才会造成美国的通货膨胀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的赤字连年攀升,而通货膨胀率切一跌再跌。
这是为什麽呢?因为在那段时间里,美联储暂停了投放货币。
贸易赤字让美元贬值。
又错了,原因同上。
我们应怪关注核心通货膨胀。
很托经济学家都认为,通货膨胀并没什麽可怕的。
因为如果将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排除在外,“核心”通货膨胀(“core”infiaton)仍是可以承受的。
这一理论并不正确。
他让我们想起尼克松和福特总统当政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mic Advises)主席、已故的斯坦(Herb Stein)在上世纪70年代通胀汹涌之时所持的论调。
在一连串糟糕的统计数据公布出来的时候,斯坦不动声色地对记者说道,如果当月物价指数中价格上涨的类别去掉的话,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下降的。
很多自以为是的记者,并没有意识到斯坦正在那他们开刷。
只有各种价格指数——比如消费价格指数——呈现出上升势头,通货膨胀才算真正降临。
大错特错。
实际上当物价上涨的时候,通货膨胀早已成了时候。
这个错误的判断就好比咳嗽、鼻塞时不在意,非要等到转成肺炎才去看病吃药一样。
货币供应量是能够准确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经济指标。
并非始终如此。
研究通货膨胀,不能只关注货币投放量,还要看货币需求量。
即便美联储新投放的美元并不多,但是如果美国经济对此根本不需要的话,结果仍会带来通货膨胀。
滞胀的年代
由于我们没有滞胀的经验,很多预测和判断当然得从先进的美国经验入手。
下面就是对美国70年代到80年代滞胀的探讨。
当然我们滞胀与美国滞胀在定义上是有差别的。
我们滞胀的定义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什么Stagflation。
我们滞胀的情况将是物价不均衡上升(涨价主要集中在食品等农副产品及能源),经济不均衡停滞(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业增长缓慢甚至停止,而基础设施相关产业还会保持增长)。
近30年以来,我们国家经济表现形式一直是物价上涨时经济过热,GDP增长快(一般在9%以上,甚至超过10%)、失业率较低或下降(我国真实失业率一直没有准确数字,因为农民工的就业和失业无法统计,只有绝对就业人口这个数据)。
几次所谓宏观调控,也仅仅是短暂导致经济增长小幅回调,整个宏观经济在全球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一直有全球需求拉动,导致低附加值(很大程度是血汗工厂)产业一直快速增长,因此导致制造业的增长,带动服务业,原材料工业和能源需求增长,所以说出口加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发动机(据统计说占GDP增长率9%里面的2、3个点);另外一个增长发动机就是地方政府的GDP扩张渴望,政绩期望导致的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本质也是投资贡献);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发动机是中央和地方基于追赶战略掀起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高速增长;GDP 增长动力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消费增长的贡献。
这些宏观经济增长因素的特点与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因素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必须清醒,不能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他山之石有时也是废材。
我的资料来自于最近在看六卷本的《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主编,人民出版社),看这本书是因为今后100年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美国,俗话说知己知彼,我们这种小老百姓也要凑凑热闹。
当然对政治、军事、外交我是不会有什么感受的,因为我不懂。
我主要还是结合我了解的一点点中国的经济情况有些心得。
我主要兴趣集中在以下三个主题:美国工业化进程;30年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70年代到80年代滞胀及里根主义。
美国通货膨胀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失败的原因
目录索引一、美国菲利普斯曲线因何失效 (5)(一)60 年代以来美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与失效 (5)(二)美国就业环境对能源、居住及进口商品价格因素影响有限 (6)(三)金融危机后美菲利普斯曲线失效的主因:贸易结构变化与页岩油 (10)(四)每一轮经济中晚周期菲利普斯曲线会短暂“显效” (10)二、美国宽货币为何并未引发高通胀?产业转移、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 (11)(一)80 年代以来美货币政策整体宽松 (11)(二)美国宽货币未能推升通胀或源于三因素 (12)(三)过去40 年美国宽货币对应的是金融资产通胀,加剧贫富分化 (15)三、未来10 年美国有望迎来再通胀 (15)(一)疫情过后全球进入第四轮产业转移下半场 (15)(二)劳动力人口进入回升期,居民有望加杠杆 (16)(三)社会结构或将在未来10 年迎来逆转 (17)四、风险提示 (18)(一)美国疫情超预期 (18)(二)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 (18)(三)美国人口结构变化超预期 (18)(四)美国大选结果超预期 (18)图表索引图1:2001-2008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5)图2:1991-200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5)图3:1981-199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4:1971-198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5:1961-1969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6:美国原油消费量占全球比重 (7)图7:美国原油对外依赖度 (7)图8:美国10 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同比 (8)图9:美国成屋去库存时间(单位:月) (8)图10:美国CPI 住房租金分项同比增速 (8)图11:全球GDP 同比、经济总量加权人均GDP 同比、贸易加权人均GDP 同比 (9)图12:全球贸易加权人均GDP 同比与美国人均GDP 同比三年移动平均值 (9)图13:欧盟、中国、日本、加拿大及墨西哥对美出口占美国商品进口比重 (10)图14:美国及OPEC 的原油市场份额 (10)图15: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经济中晚周期美国失业率与CPI 同比 (11)图16:美国名义GDP 增速、实际GDP 增速与10 年期美债收益率 (12)图17:美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 (12)图18:美国GDP 平减指数与进口物价指数同比 (13)图19:美国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及高收入家庭占比(%) (13)图20:美国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与个人消费支出增速 (14)图21:美国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与个人消费支出增速 (14)图22:美国人均收入同比增速以及按2008 年人口结构估算的人均收入同比增速 (14)图23: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与核心PCE 同比 (15)图24:上世纪40 年代以来美国CPI 同比均值(%) (16)图25:美国居民杠杆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美国CPI 同比 (16)图26:美国top1%和bottom90%收入水平的群体拥有的财富占比 (17)表1:进口自不同来源地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与美进口物价总指数同比相关性 (10)一、美国菲利普斯曲线因何失效菲利普斯曲线所讲的是失业率回落引发通胀走高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摘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的严重通货膨胀,且其伴随着高失业率与低经济增长率,这使得凯恩斯主义受到怀疑。
同时这场长轮十几年的通胀也使美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石油危机更使得通货膨胀率一再走高。
最终美国政府改变政策,走出了这场危机。
关键词: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石油价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前言:关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定义, 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
尽管众多的说法有一定的差别, 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币派”,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另一类是“物价派”,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 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
同理论一样,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实际操作的通货膨胀标准。
现实中, 对于价格总水平上升多少才算是通胀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尺度。
这种判断差异主要取决于经济行为者和社会公众对通胀的敏感度。
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通胀一般被定义为因货币过度发行从而使单位货币购买力下跌和物价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货币数量论此时在经济理论界影响很大, 通胀被视为一种货币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政府普遍超量发行货币以弥补赤字和筹措军费的措施导致了各国物价水平剧烈上涨, 这一现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
此时判定通胀发生标准的主要是双因素论, 即从原因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判定通胀是否存在,强调货币供给量相对于货币需求过多,以及由此带来的物价水平持续较大幅度的上升, 是衡量通胀是否发生的两个依据。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凯恩斯主义盛行,传统货币数量论受到批判。
他认为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 货币数量增加至多只会引发半通胀。
只有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 货币数量论才是适用的。
在这个阶段, 大部分西方经济学都把通胀直接定义为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过程, 先后提出了需求拉上型的通胀、成本推进型的通胀、结构型的通胀理论。
通货膨胀美国的解释
通货膨胀美国的解释通货膨胀是指一种普遍性的货币贬值现象,通常伴随着物价上涨和购买力下降。
在美国的解释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首先,美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当美联储通过印刷货币或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时,较多的货币流入市场,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这种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上涨。
其次,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也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经济增长时,人们的购买力和信心提高,导致需求增加。
供不应求会推动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例如,在繁荣的时期,消费者会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企业为了满足需求而提高价格。
此外,成本推动的通胀也在美国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生产成本的上升引发的。
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都会催生通货膨胀。
当成本上升时,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然而,在美国经济中存在一种较为稳定的通货膨胀模式,即受控通胀。
受控通胀是指达到一定水平的通货膨胀,以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管理旨在保持低通胀。
美联储会根据经济情况制定货币政策,以达到既定的通货膨胀目标。
这种经济政策的可预测性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
然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购买力下降,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那些收入较低的人群。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对投资和储蓄产生影响。
由于货币价值的不断下降,人们倾向于将资金用于购买商品而非储蓄或投资,这可能会对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例如,通过降低财政支出或提高税收等方式来减少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
70-80年代的美国滞涨历史
分类:经济70-80年代的美国滞涨历史美联储大规模的注资计划,失业率向双位数的进军,黄金,石油价格的上涨,人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将进入滞涨的时代了?先不去讨论会不会,先看看我们的世界曾经经历过的滞涨的历史吧。
本文就 70 年代滞胀成因,滞胀对经济、股市的影响,如何走出滞胀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以史为镜,给读者以启发。
滞胀的成因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
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
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
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
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通货膨胀的历史事件
通货膨胀的历史事件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导致货币失去购买力并且物价上涨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重要的通货膨胀事件:
1. 德国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1921年-192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为了支付赔款,大量印刷纸币导致失控的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
最终,德国央行进行货币改革,发行了新的货币,并重新控制了通胀。
2. 日本战后通货膨胀(1945年-1951年):二战后,日本货币供应量激增,因为战后重建需求导致物价飞涨。
日本政府通过控制物价、增加税收等手段来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3. 拉美国家通货膨胀危机(1970年代-199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和委内瑞拉等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期间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包括政府过度开支、债务问题以及货币政策不当。
这些国家采取了紧缩政策和货币改革来控制通胀。
4. 中国的通货膨胀(1980年代-1990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面临着高通货膨胀的问题。
政府通过调控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和加大稳定货币政策力度等手段,逐步控制了通胀。
5. 西班牙房地产泡沫(2008年-2013年):西班牙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导致了经济危机,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
西班牙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和改革,以恢复经济稳定和控制通货膨胀。
这些通货膨胀事件表明了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强调了控制通胀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场通货膨胀对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为了理解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我们需要关注当时全球经济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多个挑战,包括石油危机、越南战争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石油危机是70年代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西方国家实施了石油禁运。
这导致油价大幅上涨,美国作为一个高度依赖石油的国家,能源成本急剧上升,进而推高了物价。
其次,越南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越战持续了20年,期间美国政府为了战争开支不断增加国内支出和借贷,导致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
战争的消耗使得美元供给大幅增加,货币贬值,从而降低了美元的购买力。
此外,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关系终止,国际汇率体系开始浮动。
这使得美元失去了稳定性,导致进口物价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给美国经济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这意味着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对家庭和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担。
其次,通货膨胀对投资者和企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物价上涨,企业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这会削弱其竞争力。
投资者对于未来物价的不确定性也会抑制投资活动,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此外,通货膨胀还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生了挑战。
政府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如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削减财政支出,这些措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工资上涨,加大劳工成本,从而对企业和就业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危机、越南战争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80年代中美通胀
80年代中美通胀建国以来我国经历的通胀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1979年、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
后来我国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表现为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
为了抑制高通胀,当时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
表现为从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1987-1989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严重膨胀。
此期间,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
物价的上涨和抢购风潮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在突如其来的冲击面前,中央迅即做出反应,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
于是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使用大力度的调整措施。
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表现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
有人形象地总结为“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
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表及其影响
-------------精选文档-----------------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周期及其影响2016年5月18日公布的美联储4月会议纪要称,如果未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可能在6月会议上加息。
这是自去年12月加息之后,美联储释放的半年来最强烈的加息信号。
一、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周期背景及影响1982年以来,美联储共经历了5轮较为明显的加息:美联储第一轮加息时间周期为1983年3月-1984年8月,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经济复苏期。
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大13.5%,接近超级通胀。
美联储通过大规模的加息抑制通货膨胀。
美联储第二轮加息时间周期为1988年3月-1989年5月,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通胀抬头期。
1987 年股市崩盘,美联储紧急降息救市。
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 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
美联储第三轮加息时间周期为1994年2月-1995年2月,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通胀恐慌期。
1990-1991年经济衰退,1994 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应对,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
此次加息也被认为是导致此后97 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可编辑-------------精选文档-----------------可编辑美联储第四轮加息时间周期为1999年6月-2000年5月,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互联网泡沫期。
1999年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 4%。
互联网热潮导致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应对。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美联储第五轮轮加息时间周期为2004年6月- 2006年6月,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房市泡沫期。
当时房市泡沫涌现,此前的大幅降息激发了美国的泡沫。
2004年通胀抬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加息直接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直至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解决方案近年来,美国通货膨胀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虽然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现象,但是美国所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却有其独特的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市场供需失衡首先,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在于市场供求失衡。
在广泛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中,美国过去几年经历了一连串的供应链问题,如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天气灾害、地缘政治风险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市场上某些商品供需失衡,价格难以抑制。
2. 货币政策失衡其次,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还体现在货币政策失衡上。
美联储过去一年来推出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包括购买国债和低息政策等,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政策也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进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3. 税制政策失衡最后,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还可以从税制政策失衡的角度分析。
美国通过减税和支出增加等手段刺激经济,但这些政策也会导致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二、解决方案1. 调整市场需求在解决市场供求失衡问题方面的策略,要求有关 parties 主动调整市场需求。
包括加强供应链管理、适度提高生产能力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市场需求过度。
比如,降低关税、增加贸易救济、提高出口补贴等政策有望刺激国际贸易和市场需求。
2. 调控货币政策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出发,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尤其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同时,调整利率和国际汇率等政策也是有效的措施。
3. 调整税制政策最后,美国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善税收政策来达到目的。
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收、提高企业税、减少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政府和各有关 parties 需要共同努力来应对这一问题。
采取的具体措施可以是市场供需平衡、合理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改革,但只有努力协调各方面力量,才能取得通胀问题有效的解决。
美国通货膨胀史分析与经济周期理论
美国通货膨胀史分析与经济周期理论字号: 小中大| 打印发布: 2008-11-26 08:25 作者: Lin, Ershen (PhD) 来源: 网络转载查看: 0次后果进行实证性的分析,并讨论货币稳定性问题。
第一部分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一、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通货膨胀作为货币供应量过剩的结果对于经济,特别是成长率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包括官方失业率U1数据和根据就业率计算出来的真实失业率U2) 的历史数据将作为分析的对象。
数据系列将涵盖繁荣的1920年代、大萧条的19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扩张期、滞胀的1970年代以及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成长期。
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一个足够长的数据系列是避免系统性偏差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为什么要采用美国历史数据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美国历史数据的相对可靠性。
再者,美国在西方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其免受外来因子的干扰。
在所有这些方面,其他国家的数据是难以匹敌的。
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美国经济在扩张与收缩之间大幅度振动(图1)。
到了下半叶,振幅明显减小,而通货膨胀则成为经常性的特征,并在各种线性与非线性回归分析中表现出来。
与此同时,U2则自从1947年的劳工部开始统计以来呈现持续的下降趋势。
为了系统地分析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通货膨胀率系列与GDP增长率系列在不同的对应位置作线性回归并得出斜率与回归系数(R) 的平方,这两个数据被用于对时间作图(图2A)。
总的来说,线性相关性较弱,但可以看出两者在-3至-1年之间的正相关性(-3年的α ≈ 0.05) 和在1-4年区间的负相关性。
也就是说,GDP上升领先于通货膨胀三年,而后者领先于GDP下降一年。
如果在分析中使用GNP代替GDP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
上述结果可以与以下两种可能性相容:(1) 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2) 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胀居高不下迫使美国经济硬着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胀居高不下迫使美国经济硬着路作者: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1年第07期2011年,全球陷入通胀的阴影中:欧盟物价水平连续4个月走高;巴西、俄罗斯、印度CPI上涨均超过5%;1-6月,中国物价上涨达到5.4%;越南一季度物价上涨接近13%。
上世纪70年代,在黄金和石油价格不断飙升的背景下,通胀阴影曾一度笼罩着美国,1979年的通胀率达到了11.3%。
历史回放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十年”后,由于越南战争升级和约翰逊总统推行‘伟大社会”计划导致美国财政赤字急剧扩大,以及美联储扩张性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从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结束了长达近20年的2%的“低通胀时代”。
1971年,美国物价开始上涨。
这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引起了民众的普遍担忧。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选年,平息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担忧,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电视演讲,宣布冻结工资和一些生产资料的价格90天。
与此同时,美联储实行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90天后,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通货膨胀得到了一定抑制。
牙膏价格的年增长率为1%,电视机为0.3%,男性理发费为0.4%。
于是,尼克松政府又将价格冻结扩展到其他商品上。
最后,从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的工资到大米、布丁的价格,无一不列入管制对象的范畴。
当时,公司想调整产品价格,或者要为员工涨工资,均必须向美国政府申请。
尽管如此,到了1972年,美国的通胀率依然上升了3个百分点。
1973年,美国的食品价格继续上涨,迫使美国政府采取财政金融双紧政策来控制物价。
然而,还没有等到美国政府调控物价的政策见到成效,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为了抗议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欧佩克通过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决议。
石油禁运使国际原油价格和石油制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原油价格从战争爆发前的3美元—桶急升到1974年3月的12美元一桶,涨到原来的4倍。
原油价格的大规模上涨不仅导致了消费者支付的能源价格E涨和使用能源的企业营运成本提高,还带动了非能源的石油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70亿到13万亿,三分钟带你了解美国百年通胀史
从70亿到13万亿,三分钟带你了解美国百年通胀史通货膨胀,相信对于各国政府,还是民众,都是一个警惕的现象。
但是,历史上,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似乎货币供应都是一个不断增加,有啥还暴增的过程。
比如美国,你知道美国过去110年的通胀历史吗?你知道1美元购买力的百年变迁吗?只需3分钟,让第一海外金融小编带你看看美国通胀史。
1900年代,那时全美货币供应不过7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下一双漆皮的靴子。
1910年代,美联储法案宣布,全美供应美元130亿美元,增长还算温和,那时候,1美元还是可以买一件女式连衣裙的。
1920年代,美元纸币大小削减了25%,货币供应增加到35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5磅的糖。
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货币供应并未特别放大,只是增加到46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到16罐的罐头汤。
1940年代,二战之后,黄金与美元脱钩,美元供应增加到55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20瓶可口可乐。
1950年代,美国正在打朝鲜战争,国内通胀一度达到年涨21%,美元供应已达151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下著名的土豆先生玩具1960年代,美元供应达到211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两张电影票。
1970年代,尼克松时期,美元供应翻番达到了401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下3份快捷套餐。
1980年代,美元供应暴涨,已经达到了15600亿美元,突破万亿大关,1美元可以买1瓶亨氏的厨房调料。
1990年代,钱更加不值钱,美元供应已经有32770亿美元,1美元只能买一加仑牛奶了。
2000年代,进入新世纪,美元供应接近5万亿美元,达到了4917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一个汉堡。
如今呢?在美国次贷危机后,银根继续放松,美元供应竟然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了惊人的132910亿美元。
不过好在数字技术让一些消费倒是便宜了,比如如今1美元你还是可以在iTunes上听一首歌的。
在这里进一步了解有趣的第一海外金融近期热文:一图流:有趣的全球人口“气泡”图,印度人口即将超中国?。
美国滞胀历史启示录
美国滞胀历史启示录
当前美国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迹象,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潜力 还未完全释放,金融资产吸收了部分通胀压力,而且美联储治 理滞胀经验丰富,很难重蹈上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危机覆辙。
本刊特约作者 李思琪/文
近期,美国失业率与通胀水平双双 回升,市场担忧美国经济或再度面 临滞胀危机。以史为鉴,本文回顾了上世 纪 70 年代美国滞胀 时 期 的 历 史 经 验, 并 分析美国经济当前所面临的滞胀风险。
与上世纪 70 年代类似,大宗商品 涨价是近期美国通胀压力超预期回升的 主要驱动力。4 月 CPI 分项中,能源项 和交通运输项同比分别大幅上涨 25.1% 和 14.9%,而其他分项表现偏弱。目前 巴西等资源国仍受疫情困扰,短期内商 品和原材料的供给瓶颈较难修复,而欧 洲疫苗加速接种与拜登的新基建计划将 对需求形成有力提振,供求缺口收敛较 慢,后续仍有上涨动力。美元走弱也可 能进一步助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
伴 随 美 国 通 胀 形 势 恶 化, 经 济 增 长受到严重冲击,但美国几届政府在托 底经济与抑制通胀的双重目标间犹疑不 定,货币与财政政策时紧时松,导致美 国经济在滞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 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决心大幅提高 联邦基金利率,以牺牲短期经济增长为 代价治理通胀,美国才走出了长达 10 年 的滞胀局面。
CPI 同比大涨 4.2%,创 2008 年 9 月以来 新高;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同比 上 涨 3%, 环 比 增 长 0.92%, 创 1981 年 以来最大涨幅。衡量通胀预期的 10 年 TIPS 盈 亏 平 衡 通 胀 率 达 到 2.54%, 创 2013 年 3 月以来新高。
我们认为,当前美国所处的经济环 境与上世纪 70 年代有一定相似之处,滞 胀风险已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