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庄子交友观之比较及现实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庄子交友观之比较及现实启示

一、交友的目的

朋友是儒家人伦关系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朋友之交在社会伦理关系的维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系它或是限定它,它的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孔庄二家都认为交友不应为功利之目的,但是交友应该有一定的目标而不是散漫的交结,散漫而无高尚之目的的友情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孔子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目的:交友是为了情感交流与沟通;为了见贤思齐,提升彼此;为了在人生道路上的互相关照。

人作为处在一个社会链中的感情动物都有沟通的需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另外,孔子特别在意人的品德修练,他希望人能达到君子、仁人甚至是圣人的境界。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五日三省吾身”,还需要依靠“贤友”。结交益友能使自己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孔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就有道而正焉”“三人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他还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从善辅仁正是孔子交友的目的之一。再者,人生的旅途难免挫折殃灾,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在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孔子一生有不少朋友,他得到过朋友的帮助,也帮助过不少朋友。《论语》记载: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死亡,没有人收敛,孔子义无容辞地说,丧礼由我来料理。这种相互关照是需要彼此的真诚奉献的。

庄子的交友观是他人生处世哲学的一隅,相比于孔子的“以友辅仁”,他对交友的目的与孔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在于他认为交友应为了修“道”、得“道”,得道中逍遥而忘道,于得友中自在而忘交是庄子交友的最终目的,它没有孔子那么立足于世俗社会,而是以一种非常超然的心态看待朋友之间的交往,所谓的“同道中人”就为了体道进而达到人道合一境界的知己。在《德充符》中,庄子借申图嘉之口道出了交友的真谛:“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所谓“游于形骸之内”即是“交心”,而不应以貌取人,但是这种“心交”却非造作之交,而是体于大道、不事而自然的相交。《大宗师》中还有关于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的描述:“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语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这就是体道者所孜孜追求的交往:自然、无心、不着痕迹,与其说是人与人的相交不如说是人与道的相交,都是为了共同修道体道而进行的深层次交流。这可以说是庄子所最为向往的交友方式,是“道论”思想在交友观中的具体体现。

二、交友之准则

1.信

在交友的具体准则上孔子和庄子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首先他们都强调“信”的作用。孔子认为“信”是处理朋友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信”包含真实、诚实,以诚待友,守信用,信任他人、取信于人、取信于民三层意思。“信”字在《论语》中出现38 次之多,孔子非常重视“信”的作用,并把它与“仁”、“义”、“礼”字相提并论。可见“信”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前提,连诚信

都做不到友情又如何进行下去呢?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把守信用看作一个人处身立世之本,是作为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也是对待朋友的基本要求,这里的“信”是自己对他人、对朋友、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意欲成为君子,得到朋友的信任是决不可“无信”的。孔子的人生理想之一就是“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这就是让朋友之间能得到相互信任和彼此的支持。“信”是友谊走向更深层次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与朋友交,必须是言而有信的。

庄子亦认为交友要讲信用,忌轻诺;交友过程中要以人为鉴,自我检省;朋友要互相救助;朋友交往要平淡深沉;对朋友要宽容大度。《庄子•人间世》讲,“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与朋友相交共事,必以诚信相待。镜子明亮就不会落上尘土,落上尘土镜子就不会明亮(《庄子•德充符》)。长期和贤德的人在一起交往就会没有过错,所以,交友要择善而处,要取长补短。在《天地》一片里他还描述了一个天性美好的社会:“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义、仁、忠、信不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自身的修养上也是应该努力奉行的准则。

2.淡

庄子和孔子都主张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庄子·外篇·山木》里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可以说是庄子与友相处的原则。君子志同道合,不图私利,彼此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而源远流长;小人因利苟合,相互笼络,彼此间的交情像甜酒一样甜蜜,但是,这种交情不能持久,终归会因为争权夺利而破裂。因为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们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所谓的“淡若水”是指不含任何功利之心,纯属友谊,平淡却可天长地久。不像小人,越浓越蜜就越容易消退,那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庄子·内篇·大宗师》还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同甘共苦虽是必须的,但都不若相忘于江湖,唯有淡,才能忘。

《礼记》中也说,“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意思是一样的。君子相交不用矫揉造作和虚假的言辞来装饰自己,不故作姿态,如两水相合,虽淡,却能汇成江河,相辅相成。而小人之交以虚假的言辞来遮掩自己,巧言令色,故作亲切之态,如两种醴酒相合,虽浓,但久而必坏。孔子也认为朋友之交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淡而不数,往来有疏密,不是像小人那样的甘如醴。《论语》中的也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篇)这句话中就告诫到如果总是跟在朋友身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疏远也不远了。因此朋友之间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对方都留有各自的心灵空间,这样才有可能不互相伤害,才有利于朋友之间的持续交往。最知心的朋友,应该是内心亲近而往来适度的朋友。另外,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他的交友之道中也有所体现,交友应该尽量交言行合乎中庸的人,中庸本身也是一种“淡”的思想,不过不偏,而当没有办法遇到中庸之交的时候呢?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是一种优势互补,可以避免偏执,于彼此都是有益的。

3.德

应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也就是朋友应该具有什么“德”,孔庄都有明确的标准。孔子说“友其士之仁者”,关于“仁”孔子也有定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友的品质是直、谅、多闻。直,指的是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