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第5讲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三章
h(t) 1
ent sin(
1 2
1 2nt arccos ) 1
1
1
2
e t
sin(dt
)
(3-13)
2) 无阻尼(ζ=0)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系统有两个共轭纯虚根s1=jωn,s2=-jωn 由式(3-10)可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h(t)=1-cosωnt
(3-14)
这是一条平均值为1的正弦或余弦形式的等幅振荡,其振荡
2. 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 稳定是控制系统能够运行的首要条件,因此只有当动态 过程收敛时,研究系统的动态性能才有意义。 1) 动态性能 通常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测定或计算系统的动态性能。 一般认为,阶跃输入对系统来说是最严峻的工作状态。如果 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的动态性能满足要求,那么系统在其 他形式函数的作用下,其动态性能也是令人满意的。 描述稳定的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动态过程随时 间t的变化状况的指标称为动态性能指标。为了便于分析和 比较,假定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前处于静止状态, 而且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零。
令
T1
n (
1
2
, 1)
T2
n (
1
2
1)
由式(3-12)可得此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h(t) 1 et T1 et T2 T2 T1 1 T1 T2 1
(3-15)
以上四种情况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5所示,其横 坐标为无因次时间ωnt。由图3-5可见,在过阻尼和临界阻尼 响应曲线中,临界阻尼响应具有最短的上升时间,响应速度 最快; 在欠阻尼响应曲线中,阻尼比越小,超调量越大, 上升时间越短,通常取ζ=0.4~0.8为宜,此时超调量适度, 调节时间较短; 若二阶系统具有相同的ζ和不同的ωn,则其 振荡特性相同,但响应速度不同,ωn越大,响应速度越快。
自动控制原理(2015春)module_3_unit_5_ppt
拉氏反变换得单位阶跃响应为:
xc (t ) A0 A j e
j 1 q p jt
Bk e k nk t cos 1 k2 nk r
C k k nk Bk 1 k2 nk
e k nk t sin 1 k2 nk t
p1 , p2 ,, pn ——系统闭环极点,又称系统极点。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
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如果系统是稳定的,且全部的极点和零点都互不相 同,而极点中包含有共轭复数极点,则当输入为单 位阶跃函数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为
K X c ( s) s
(s z )
i i 1 r 2 ( s 2 2 nk s nk )
m
j 1
q
(s p j )
k 1
式中:n q 2r ;q为实数极点的个数,r为共轭极点 的对数。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3
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q r Aj A0 Bk s Ck X c ( s) 2 2 s s p s 2 s j 1 k 1 j k nk nk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
END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5
module_3_unit_5_ppt
高阶系统的动态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高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形式:
X c ( s) b0 s m b1 s m1 bm1 s bm WB (s) X r ( s) a0 s n a1 s n1 an1 s an
X c ( s) K ( s z1 )(s z 2 ) ( s z m ) WB ( s) X r ( s) ( s p1 )(s p 2 ) ( s pn )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 第三章PPT课件
r (t) δ(t) 1(t)
t 1 t2 2
c(t)
1
1t
eT
T
1t
1e T
1t
t T (1 e T )
1
t2
Tt
T
2
(1
1
eT
t
)
2
25
2. 结论
➢一阶系统只有一个特征参数T,即其时间常数。在一定的输入 信号作用下,其时间响应c(t)由其时间常数惟一确定。 ➢从表可以看出:系统对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 入信号响应的导数;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 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这一重要特性适用于任何阶次的线性定 常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特性。 ➢利用这一特点,在测试系统时,可以用一种信号输入推断出 几种相应信号的响应结果,带来很大方便。而线性时变系统和 非线性系统都不具备这种特性。
c(t)
响应无振荡
0
t 33
4.当ξ>1时,特征方程具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称为过阻尼 状态。
s1,2 n n 2 1
s2
s1
1 T2
1 0 T1
T1
1 s1
, T2
1 s2
c(t) 1
1
1 t
e T1
1
1 t
e T2
(T2 / T1) 1
(T1 / T2 ) 1
c(t)
响应无振荡 0
t 34
8
5. 正弦函数
r(t) Asin t
正弦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L[ Asin t]
A s2 2
9
3.1.2 动态过程与稳态过程
1. 动态过程:又称为过渡过程或瞬态过程,是指系统在典型输 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接近最终状态的响 应过程。动态过程表现为衰减、发散或等幅振荡形式。一个 实际运行的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必须是衰减的,换句话说, 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动态过程的其他信息用动态性能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胡寿松)
1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注意:
1.不同性质的控制系统,对稳定性、准 确性和快速性要求各有侧重。 2.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相互 制约,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
1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延迟时间td:响应曲线第一次到达终值一半所需的 时间。
调节时间ts:响应曲线开始进入并保持在误差带内所需的 最小时间,误差带通常取 5 % h ( )或 2 % h ( )
h(t)
1.0
误 差 带 5%或 2%
0.5
td
h()
0
tr tp ts
1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超调量σ%:响应曲线超出稳态值的最大偏差与稳态值 之比。即:
快速性:输出量产生偏差时,系统消除这种偏差的快 慢程度。快速性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一般用过渡过 程的时间来表示,如: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 时间等。
1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准确性:是衡量控制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标志。一般 用被控量的稳态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称为稳态误 差)表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3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⑴阶跃函数
Step Signal 5 4 3 2 1 0 -1 -1 0 1 2 3 4 t 5 r(t)
函数表达式:
当A=1时称为单位阶跃信号。
阶跃信号:含宽频带谐波分量,产生容易,是最常 用系统性能测试信号。
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程鹏)第三章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第三章课件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误差分析 •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校正与优化
01
CATALOGUE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设定值与被控变量之间构成的闭环反馈回 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线性与非线性、时 不变与时变、离散与连续等。
优化系统结构
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改善系统性能 ,减小误差。
04
04
CATALOGUE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时域性能指标
峰值时间
指系统输出达到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调节时间
指系统输出从设定值变化到稳态值的95%所需的时间。
超调量
指系统输出超过设定值达到的最大偏差量。
稳态误差
指系统输出达到稳态值后与设定值的偏差量。
串联校正
在系统前向通道中加入补偿环节,改 善系统动态特性。
并联校正
在系统反馈回路中加入补偿环节,改 善系统静态特性。
复合校正
结合串联和并联校正,全面提升系统 性能。
控制系统优化方法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通过最小化某一二次型代价函数,实现控制 系统性能优化。
极点配置
通过调整系统极点位置,优化系统动态特性 。
频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或波德图来判断系统 的稳定性。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意义
01
系统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的前提条件,只有稳定的控制系 统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误差分析 •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校正与优化
01
CATALOGUE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设定值与被控变量之间构成的闭环反馈回 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线性与非线性、时 不变与时变、离散与连续等。
优化系统结构
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改善系统性能 ,减小误差。
04
04
CATALOGUE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时域性能指标
峰值时间
指系统输出达到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调节时间
指系统输出从设定值变化到稳态值的95%所需的时间。
超调量
指系统输出超过设定值达到的最大偏差量。
稳态误差
指系统输出达到稳态值后与设定值的偏差量。
串联校正
在系统前向通道中加入补偿环节,改 善系统动态特性。
并联校正
在系统反馈回路中加入补偿环节,改 善系统静态特性。
复合校正
结合串联和并联校正,全面提升系统 性能。
控制系统优化方法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通过最小化某一二次型代价函数,实现控制 系统性能优化。
极点配置
通过调整系统极点位置,优化系统动态特性 。
频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或波德图来判断系统 的稳定性。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意义
01
系统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的前提条件,只有稳定的控制系 统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三章ppt
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数学关 系不能用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具有非均匀性和非叠加性,分析和设计较为复杂 。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指系统受到扰动后能够回到原始平衡状态的能力。系统稳定性的判断依据是系 统的极点和零点分布情况。
实验法
通过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实验测量,采用系统辨 识的方法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
混合法
结合解析法和实验法的优点,先通过机理分 析建立部分数学模型,再通过实验数据进行 系统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分类
线性时不变系统
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最常 见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非线性系统
描述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其数学模型通 常较为复杂。
时变系统
描述时变系统的动态特性,其数学模型中包 含时间变量。
离散系统
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动态特性,其数学模型 通常采用差分方程或离散状态方程。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转换与化简
01
线性化处理
将非线性系统通过泰勒级数展开 等方法转换为线性系统,便于分 析和设计。
化简模型
02
03
模型降阶
对复杂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化简 ,如采用等效变换、状态空间平 均等方法。
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根据系统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 的控制算法。
控制器设计
基于系统模型设计控制器,满 足性能指标。
确定系统要求
明确控制目标,确定性能指标 。
系统建模
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为 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系统仿真与调试
通过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并进行实际调试。
非线性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数学关 系不能用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具有非均匀性和非叠加性,分析和设计较为复杂 。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指系统受到扰动后能够回到原始平衡状态的能力。系统稳定性的判断依据是系 统的极点和零点分布情况。
实验法
通过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实验测量,采用系统辨 识的方法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
混合法
结合解析法和实验法的优点,先通过机理分 析建立部分数学模型,再通过实验数据进行 系统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分类
线性时不变系统
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最常 见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非线性系统
描述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其数学模型通 常较为复杂。
时变系统
描述时变系统的动态特性,其数学模型中包 含时间变量。
离散系统
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动态特性,其数学模型 通常采用差分方程或离散状态方程。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转换与化简
01
线性化处理
将非线性系统通过泰勒级数展开 等方法转换为线性系统,便于分 析和设计。
化简模型
02
03
模型降阶
对复杂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化简 ,如采用等效变换、状态空间平 均等方法。
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根据系统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 的控制算法。
控制器设计
基于系统模型设计控制器,满 足性能指标。
确定系统要求
明确控制目标,确定性能指标 。
系统建模
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为 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系统仿真与调试
通过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并进行实际调试。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1
P75 二阶系统的 结构图
20
2019/4/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1、无阻尼情况 ( 0)
s 1 ct (t ) L [ 2 ] cos nt t 0 2 s n
等幅振 荡
特征方程有一对共轭虚根 s1,2 jn 2、欠阻尼情况 (0 1)
2019/4/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7
三.劳斯稳定判据的应用
1、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 a3 s 3 a2 s 2 a1s a0 0 解:
判断稳定性。
s
3
a3 a2 a1a2 a3 a0 a2 a0
a1 a0 0
0 0
s2 s1 s
0
三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ai
2019/4/2
瞬态ct (t ) e
ct (t )
t
T
, 稳态css (t ) 1(t )
css (t )
dc(t ) 1 e t /T dt t 0 T
c(t )
t 0
1 T
+
=
2019/4/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18
二.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c(t )
t 3T
(1 e
t /T
)
t 3T
1 e
3T /T
0.95
T0 T 1 K0
ts 3T
ts 是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增大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0 会使T 减小,使ts 减小。
2019/4/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19
第四节
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二阶标准型 或称典型二阶系 统传递函数
P75 二阶系统的 结构图
20
2019/4/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1、无阻尼情况 ( 0)
s 1 ct (t ) L [ 2 ] cos nt t 0 2 s n
等幅振 荡
特征方程有一对共轭虚根 s1,2 jn 2、欠阻尼情况 (0 1)
2019/4/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7
三.劳斯稳定判据的应用
1、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 a3 s 3 a2 s 2 a1s a0 0 解:
判断稳定性。
s
3
a3 a2 a1a2 a3 a0 a2 a0
a1 a0 0
0 0
s2 s1 s
0
三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ai
2019/4/2
瞬态ct (t ) e
ct (t )
t
T
, 稳态css (t ) 1(t )
css (t )
dc(t ) 1 e t /T dt t 0 T
c(t )
t 0
1 T
+
=
2019/4/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18
二.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c(t )
t 3T
(1 e
t /T
)
t 3T
1 e
3T /T
0.95
T0 T 1 K0
ts 3T
ts 是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增大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0 会使T 减小,使ts 减小。
2019/4/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19
第四节
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二阶标准型 或称典型二阶系 统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第5讲
E
(s) R(s) H (s)C (s) 0
自动控制原理
13
(6)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将闭环回路在B(s)处断开,从输入R(s)到B(s)处的传递 函数,它等于此时B(s)与R(s)的比值。亦即前向通路传递函 数与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的乘积:
B( s ) G1 ( s)G2 ( s) H ( s) R( s )
自动控制原理
21
自动控制原理
12
2.6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续)
(5)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 D(s)=1+G1(s)G2(s)H(s)=0 如果系统中控制装置的参数设置能满足 |G1(s)G2(s)H(s)|>>1及 | G1(s)H(s)|>>1 则系统的总输出表达式(结论P47)
C ( s) G1 ( s)G2 ( s) R( s) G2 ( s) N ( s) 1 G1 ( s)G2 ( s) H ( s) 1 G1 ( s)G2 ( s) H ( s) 1 R( s) 0 N ( s) H ( s)
自动控制原理
8
应用举例三(续)
特征式为
1 Li Li L j Li L j Lk
5 6 1 1 2 2 2 3 3 3 RCs R C s R C s
前向通路只有一条:
P1
1 R 3C 3 s 3
前向通路与各反馈回路均有接触,余子式: Δ1 = 1 则由梅逊公式可求得总传递函数: 1 3 3 3 U c P1Δ R C s 1 5 6 1 Ur 1 2 2 2 3 3 3 RCs R C s R C s 1 3 3 3 R C s 5R 2 C 2 s 2 6 RCs 1
精品课件-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第3章
6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5) 超调量σ%:指响应曲线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偏移量占稳 态值的百分比,即
% c(t p ) c() 100%
c()
(6) 稳态误差ess:当时间趋于无穷时,系统的稳定输出值与 期望输出值之差。
7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延迟时间td、 上升时间tr、 峰值时间tp均反映系统响应调 节初始段的快慢;调节时间ts表示系统总体上动态过渡过程的快 慢;超调量σ%反映系统响应过程的平稳性;稳态误差ess反映系 统复现输入信号的最终精度。
由一阶微分方程作为运动方程的控制系统称为一阶系统, 其在工程中极为常见,有些高阶系统的特性也常用一阶系统来近 似分析。
9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 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阶系统微分方程的形式一般为
Tc'(t) c(t) r(t)
其中c(t)为输出信号,r(t)为输入信号。当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 时,上式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1
et
/T
(t≥0)
T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一条初始值为零,以指数规律上
升到终值c(∞)=1的曲线,如图3-2所示。
11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图3-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2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一阶系统的响应具有以下特点: (1) 可以用惯性时间常数T来度量系统的输出。当t=T时, c(t)=0.632;当t=2T,3T,4T时,c(t)分别等于0.865,0.95, 0.982。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一阶系统的时间常 数,或测定系统是否属于一阶系统。 (2) 曲线初始段的斜率为1/T。根据这一特点,也可以确定 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5) 超调量σ%:指响应曲线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偏移量占稳 态值的百分比,即
% c(t p ) c() 100%
c()
(6) 稳态误差ess:当时间趋于无穷时,系统的稳定输出值与 期望输出值之差。
7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延迟时间td、 上升时间tr、 峰值时间tp均反映系统响应调 节初始段的快慢;调节时间ts表示系统总体上动态过渡过程的快 慢;超调量σ%反映系统响应过程的平稳性;稳态误差ess反映系 统复现输入信号的最终精度。
由一阶微分方程作为运动方程的控制系统称为一阶系统, 其在工程中极为常见,有些高阶系统的特性也常用一阶系统来近 似分析。
9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 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阶系统微分方程的形式一般为
Tc'(t) c(t) r(t)
其中c(t)为输出信号,r(t)为输入信号。当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 时,上式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1
et
/T
(t≥0)
T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一条初始值为零,以指数规律上
升到终值c(∞)=1的曲线,如图3-2所示。
11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图3-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2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一阶系统的响应具有以下特点: (1) 可以用惯性时间常数T来度量系统的输出。当t=T时, c(t)=0.632;当t=2T,3T,4T时,c(t)分别等于0.865,0.95, 0.982。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一阶系统的时间常 数,或测定系统是否属于一阶系统。 (2) 曲线初始段的斜率为1/T。根据这一特点,也可以确定 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自动控制原理(任彦硕)第三章PPT
线性常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和因果性等基 本假设。
传递函数模型
01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 统动态特性的重要数学模型, 其形式为G(s) = (s^2 + 2s + 5)/(s^2 + 3s + 2)。
02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对输入信 号的响应能力,包括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两个方面。
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案例
案例一
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模拟电路实现温 度控制系统的模拟,实现对温度的精 确控制。
案例二
飞行器控制系统:利用数字计算机实 现对飞行器的姿态、高度和速度等参 数的控制,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字实现是指利用数字计算机来实现 控制系统的方法。
数字计算机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 易于编程和实现等优点,因此在控制 系统的工程实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实现的步骤
数字实现通常包括离散化、编程、仿 真和实际运行等步骤。离散化是将连 续的时间变量离散化,以便于数字计 算机处理;编程则是将离散化的系统 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仿真是在计 算机上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以便于 调试和优化;实际运行则是将优化后 的控制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
03
通过传递函数可以方便地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极点和零点等 重要特性,进而进行系统分析 和设计。
动态结构图
动态结构图是描述控制系统 动态特性的图形化表示方法 ,通过结构图可以直观地了 解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信号传递过程。
动态结构图包括方框图、信 号流图和梅森图等形式,其 中方框图是最常用的一种形
自动控制原理(任彦硕第三 章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 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
传递函数模型
01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 统动态特性的重要数学模型, 其形式为G(s) = (s^2 + 2s + 5)/(s^2 + 3s + 2)。
02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对输入信 号的响应能力,包括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两个方面。
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案例
案例一
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模拟电路实现温 度控制系统的模拟,实现对温度的精 确控制。
案例二
飞行器控制系统:利用数字计算机实 现对飞行器的姿态、高度和速度等参 数的控制,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字实现是指利用数字计算机来实现 控制系统的方法。
数字计算机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 易于编程和实现等优点,因此在控制 系统的工程实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实现的步骤
数字实现通常包括离散化、编程、仿 真和实际运行等步骤。离散化是将连 续的时间变量离散化,以便于数字计 算机处理;编程则是将离散化的系统 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仿真是在计 算机上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以便于 调试和优化;实际运行则是将优化后 的控制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
03
通过传递函数可以方便地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极点和零点等 重要特性,进而进行系统分析 和设计。
动态结构图
动态结构图是描述控制系统 动态特性的图形化表示方法 ,通过结构图可以直观地了 解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信号传递过程。
动态结构图包括方框图、信 号流图和梅森图等形式,其 中方框图是最常用的一种形
自动控制原理(任彦硕第三 章
目录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 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
自动控制原理第5讲(结构图化简)
G4 R(s) G1 G2 A G3 H2 H1
C
C(s)
-
-
B
G5 G2 G3 G4
串联和并联
G7
G6
G5 1 G5 H 2
R(s) G1
G5
C(s)
反馈
-
H1G2
H2
1 G5
G1G5 G1G6 1 G5 H 2 G1G5 G7 1 GHG 1 G5 H 2 G1 H 1G2 1 G1G6 H 1G2 1 1 1 2 G5 1 G5 H 2
R(s) G(s) 比较点前移
+
C(s) Q(s)
R(s)
+
G(s)
C(s)
比较点后移 Q(s)
R(s)
+
G(s) C(s)
R(s) G(s)
+
C(s)
Q(s)
Q(s) G(s)
输 出 不 变 原 则
C ( s) R( s)G ( s) Q( s) Q( s ) [ R( s ) ]G ( s) G( s)
为了由系统的方块图方便地写出它的闭环传递 函数,通常需要对方块图进行等效变换。方块图的等 效变换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变换前后各变量之间的 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主 要由响应环节的方块经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 式连接而成。三种基本形式的等效法则一定要掌握。 其他变化(比较点的移动、引出点的移动、比较点和 引出点之间不能互移)以此为基础(目标)。
G1G5 G1 (G2G3 G4 ) C (s) G7 R(s) 1 G7 1 G5 H 2 G1H1G2 G1G5 1 (G2G3 G4 )(G1 H 2 ) G1H1G2
C
C(s)
-
-
B
G5 G2 G3 G4
串联和并联
G7
G6
G5 1 G5 H 2
R(s) G1
G5
C(s)
反馈
-
H1G2
H2
1 G5
G1G5 G1G6 1 G5 H 2 G1G5 G7 1 GHG 1 G5 H 2 G1 H 1G2 1 G1G6 H 1G2 1 1 1 2 G5 1 G5 H 2
R(s) G(s) 比较点前移
+
C(s) Q(s)
R(s)
+
G(s)
C(s)
比较点后移 Q(s)
R(s)
+
G(s) C(s)
R(s) G(s)
+
C(s)
Q(s)
Q(s) G(s)
输 出 不 变 原 则
C ( s) R( s)G ( s) Q( s) Q( s ) [ R( s ) ]G ( s) G( s)
为了由系统的方块图方便地写出它的闭环传递 函数,通常需要对方块图进行等效变换。方块图的等 效变换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变换前后各变量之间的 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主 要由响应环节的方块经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 式连接而成。三种基本形式的等效法则一定要掌握。 其他变化(比较点的移动、引出点的移动、比较点和 引出点之间不能互移)以此为基础(目标)。
G1G5 G1 (G2G3 G4 ) C (s) G7 R(s) 1 G7 1 G5 H 2 G1H1G2 G1G5 1 (G2G3 G4 )(G1 H 2 ) G1H1G2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版)课件第三章
精品资料
第一节 系统(xìtǒng)时间响应的性能指 标
二、典型输入(shūrù)信号
1. 典型初始状态
通常规定控制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状态。
即在外作用加于系统之前,被控量及其各阶导数相对于 平衡工作点的增量为零,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精品资料
第一节 系统(xìtǒng)时间响应的性能指
标 2. 典型 (diǎnxíng)外作 用①单位阶跃函数1(t)
(tiáojié)时间t s (±5%),如果要求 t s= 0.1s,求反
馈系数。
Kk= 100 KH= 0.1 解:闭环传递函数 ФФ(s()s=)=1+CR1((10sss0))0s0=K1H+=KKs0kksKK.0HHK11sH+1
t s==3×s1K+0H10.00=10/=.K30H.11=s0+.11
ess 是系统控制精度或抗扰动能力的一种度量。
精品资料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二节 一阶系统(xìtǒng)的时域分析 根据系统的输出响应求取系统的性能 指标,从而分析系统的性能,是时域分析法 分析系统性能的基本(jīběn)方法。 一、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性能分析
精品资料
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h(t)
=t-(t-T+Te-t/T )
r(t) T c(t)
=T(1-e-t/T )
ess=
lim
t→∞
e(t)
=T
0
t
精品资料
第二节 一阶系统(xìtǒng)的时域分析
4.单位(dānwèi)加速度 响应
设系统的输出信号为单位加速度函数,则求得一阶系 统的单位加速度响应为:
第一节 系统(xìtǒng)时间响应的性能指 标
二、典型输入(shūrù)信号
1. 典型初始状态
通常规定控制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状态。
即在外作用加于系统之前,被控量及其各阶导数相对于 平衡工作点的增量为零,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精品资料
第一节 系统(xìtǒng)时间响应的性能指
标 2. 典型 (diǎnxíng)外作 用①单位阶跃函数1(t)
(tiáojié)时间t s (±5%),如果要求 t s= 0.1s,求反
馈系数。
Kk= 100 KH= 0.1 解:闭环传递函数 ФФ(s()s=)=1+CR1((10sss0))0s0=K1H+=KKs0kksKK.0HHK11sH+1
t s==3×s1K+0H10.00=10/=.K30H.11=s0+.11
ess 是系统控制精度或抗扰动能力的一种度量。
精品资料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二节 一阶系统(xìtǒng)的时域分析 根据系统的输出响应求取系统的性能 指标,从而分析系统的性能,是时域分析法 分析系统性能的基本(jīběn)方法。 一、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性能分析
精品资料
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h(t)
=t-(t-T+Te-t/T )
r(t) T c(t)
=T(1-e-t/T )
ess=
lim
t→∞
e(t)
=T
0
t
精品资料
第二节 一阶系统(xìtǒng)的时域分析
4.单位(dānwèi)加速度 响应
设系统的输出信号为单位加速度函数,则求得一阶系 统的单位加速度响应为: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new)讲解
g(t) 25 e3t sin 4t 4
h(t) 11.25e3t sin(4t 53.1o )
% 9.48%
t p 0.785(s) ts 1.167(s)
四.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
1. 比例—微分控制(PD)
R(s) E(s)
1
+
-
+
Td s
2 n
C(s)
s(s 2n )
h(t) 1
ent
1 2
sin(n
1 2t ),
其中: arctg(
1 2
)
或
1 0, t 0
h(t) 1
e( 2 1)nt
e( 2 1)nt
, 1, t 0
2 2 1( 2 1) 2 2 1( 2 1)
te
nt
当t=0时,响应过程的变化率为零;当t>0时,响
应过程的变化率为正,响应过程单调上升;当 t
时,响应过程的变化率趋于零,响应过程趋于常值1。
单位阶跃响应是非周期地趋于稳态输出,此时,系统处于 临界阻尼情况。
5.当 1时,则特征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 对应于s平面上的两个不 相等的实极点。
Td ——微分器时间常数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2 n
(1
Td
s)
K (1 Td s)
s(s 2n ) s( s 1)
2n
其中: K n 2
——开环增益
令 z 1
Td
G(s) K(s z) zs( s 1)
h(t) 11.25e3t sin(4t 53.1o )
% 9.48%
t p 0.785(s) ts 1.167(s)
四.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
1. 比例—微分控制(PD)
R(s) E(s)
1
+
-
+
Td s
2 n
C(s)
s(s 2n )
h(t) 1
ent
1 2
sin(n
1 2t ),
其中: arctg(
1 2
)
或
1 0, t 0
h(t) 1
e( 2 1)nt
e( 2 1)nt
, 1, t 0
2 2 1( 2 1) 2 2 1( 2 1)
te
nt
当t=0时,响应过程的变化率为零;当t>0时,响
应过程的变化率为正,响应过程单调上升;当 t
时,响应过程的变化率趋于零,响应过程趋于常值1。
单位阶跃响应是非周期地趋于稳态输出,此时,系统处于 临界阻尼情况。
5.当 1时,则特征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 对应于s平面上的两个不 相等的实极点。
Td ——微分器时间常数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2 n
(1
Td
s)
K (1 Td s)
s(s 2n ) s( s 1)
2n
其中: K n 2
——开环增益
令 z 1
Td
G(s) K(s z) zs( s 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两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一种特殊情况是在计算各行各列元素值的过程中 出现某一行第一列的元素值为零, 而这一行其它各列的 元素值不全为零. 例3: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 s ) = s 4 + 2s 3 + s 2 + 2s + 1 = 0 解: s 4 1 1 1 用一大于零的无穷小量 3
s s2 s1 s0
2 0(ε ) 2ε − 2 ε 1 2 0 1 0 0 0 ⇒ 2− 2 ε 0 0
ε
代替第三行第一列的零 参与以下各行各列元素 值的计算.
因为 ε 是大于零的无穷小量, 所以 (2 − 2 / ε ) < 0 系统不稳定, 且有两个根在s的右半平面上. 教材 介绍了处理第一种特殊情况的另一种方法,也可行,不 再介绍.
s1 1 3 0 0 0
从第一列都大于零可见,好象系统是稳定的。注意此时还要 计算大小相等位置径向相反的根再来判稳。由辅助方程求得: s1, 2 = ± j 2 , s3, 4 = ± j 2 ( s 2 + 2)( s 2 + 4) = 0 , 纯虚根,此时系统是临界稳定的。控制工程上认为是不稳定 的。
其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上式中各项系数为正数。
对于三阶或以上系统,求根是很烦琐的。于是就有了以下 描述的代数稳定性判据。
三、 劳斯稳定性判据 设线性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 ( s ) = a0 s + a1s
n
n −1
+ + an −1s + an = 0
式中 a0 > 0 , 构造如下劳斯行列表:
s1 − 6 0 0 s0 5 0 0
[例]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 5 + 2 s 4 + 24 s 3 + 48s 2 + 23s + 46 = 0 该 系统稳定吗?求出每一个极点并画出极点分布图。 [解]:劳斯阵如下
s 5 1 24 23 s 4 2 48 46 s3 0 0 0
s 3 行全为零。由前一行系数构成辅助方程得:
c43 c44 c45
c1, n +1 c2 , n +1 c3, n +1 c4 , n +1
则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劳斯表中第一列各值均大于零. 如劳斯表第一列中出现小 于零的数值, 系统就不稳定, 且第一列各数值符号的改变次数, 就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正实部根的数目, 即系统在极点平面的右 半平面上的极点个数.
[
][
]
r α js + β j B( s) B(s) k ci =∑ +∑ C (s) = R( s) = D( s) D(s ) i =1 s − pi j =1 [s − (σ j + jω j )][s − (σ j − jω j )]
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得到理想脉冲函数作用下的输出:
c(t ) = ∑ ci e
Q( s ) = 2 s 4 + 48s 2 + 46 或 Q( s ) = s 4 + 24 s 2 + 23 ( s ) = 4 s 3 + 48s 将 4,48 或 1,12 代替 Q 其导数为:
s5 1 s4 1 s3 1
24 23 24 23 0 0 0 0
行,可继续排列劳斯阵如下: s3 ai > 0, (i = 0 ~ 5) 求解如下:
五、劳斯稳定性判据的应用 判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例: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 4 + 2 s 3 + 3s 2 + 4 s + 5 = 0,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排列劳斯阵如下:
s4 1 s3 2 s2 1 3 5 4 0 5 0
因为劳斯阵第一列不全为正,所 以,系统不稳定。 由于劳斯阵第一列有两次符号变 化,所以系统在s右半平面有两个极点。
如果特征方程中有一个正实根,它所对应的指数项将随时 间单调增长; 如果特征方程中有一对实部为正的共轭复根,它的对应项 是发散的周期振荡。 上述两种情况下系统是不稳定的。 如果特征方程中有一个零根(1/s项),拉氏反变换对应于一 个常系数项,系统可在任何状态下平衡,称为随遇平衡状态; 如果特征方程中有一对共轭 虚根,它的对应于等幅的周期振 荡,称为临界平衡状态(或临界 稳定状态)。 从控制工程的角度认为临界 稳定状态和随遇平衡状态属于不 稳定。
Im
稳 临 定 界 区 稳 定
S平面
不 稳 Re 定 区
注意:稳定性是线性定常系统的一个属性,只与系统本身的结构 参数有关,表现在传递函数中就只与特征根有关,即只与极点有 关,与零点无关,也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
a0 a0 , a1 都大于零, 对于一阶系统, a1s + a0 = 0, s = − 只要 , a1 系统是稳定的。
sn
n−2
a0
a2 a3
a4 a5
a6 a7
表中, 最左边一列和最上 面两行构成劳思行列表的
表头, 表中其它各行各列 s c13 c23 c33 c43 的元素值按如下公式计算: a0 a2 s n −3 c14 c24 c34 c44 a1 a3 a1a2 − a0 a3 n−4 = s c15 c25 c35 c45 c13 = − a1 a1 a0 a4 s 0 c1,n +1 c2 ,n +1 c3,n +1 c4 ,n +1 c = − a1 a5 = a1a4 − a0 a5 23 a1 a1 a1 a3 a0 a6 c13 c23 c13a3 − a1c23 a1 a7 a1a6 − a0 a7 , c14 = − = c33 = − = c13 c13 a1 a1
第五节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稳定的基本概念 如果一个稳定的系统在外作用的影响下,离开了初始的稳 定状态,但是当外作用消失后,系统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它还能 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则称这样的系统为稳定的系统 。否则 为不稳定的系统。 或定义为:设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入为一个理想的单位脉 冲函数 δ (t ),即R(S)=1。当作用时间t>0时,δ (t ) =0,这相当 给系统一个扰动。如果系统的输出脉冲响应
第二种特殊情况是劳斯阵某行系数全为零。表明特征方程具 有大小相等而位置径向相反的根。至少有下述几种情况之一出 现,如: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一对实根,或一对共轭虚根, 或对称于虚轴的两对共轭复根,或是对称于实轴的两对共轭复 根。 例如: ∆1 = ( s 2 − 4)( s 2 + 25)( s + 2) = s 5 + 2 s 4 + 24 s 3 + 48s 2 − 25s − 50
2 − a ± a 1 1 − 4 a 2 a0 2 a2 s + a1s + a0 = 0, s1, 2 = 对于二阶系统, 2a2 只有 a0 , a1 , a2 都大于零,系统才稳定。(负实根或实部为负)
对于高阶系统特征方程:
D ( s ) = a0 s n + a1s n −1 + + an −1s + an = 0
∆ 2 = ( s + 4)
2
其根为
s = ±2
s = ± j5
s = −2
s = ± j2
[处理办法]:可将不为零的最后一行的系数组成辅助方程, 对此辅助方程式对s求导所得方程的系数代替全零的行。 再通过辅助方程求解大小相等,位置径向相反的根,辅助方程 应为偶次数的,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情况。
[例]: s 6 + 2 s 5 + 8s 4 + 12 s 3 + 20 s 2 + 16 s + 16 = 0
[例1]:特征方程为: a3 s 3 + a2 s 2 + a1s + a0 = 0 ,试判断稳定性。 [解]:劳斯阵为: s3
a3 a2 a2 a1 − a3a0 a2 a0 a1 a0 0 0
s2 s1 s0
稳定的充要条件为: a3 , a2 , a1 , a0 均大于零 且 a1a2 − a3 a0 > 0 此题说明四阶系统的判断也简单,只要各阶系数>0, 以及它们的乘积之差>0就行了
( m ≤ n)
设 p i (i = 1,2,, n ) 为系统特征方程D( s) = 0 不等。则系统的脉冲响应可写为:
C ( s) =
k
的根,而且彼此
B( s) B( s) R( s) = D( s) D( s)
r α js + β j ci =∑ +∑ i =1 s − p i j =1 s − (σ j + jω j ) s − (σ j − jω j )
D( s ) = a0 s + a1s
n
n −1
+ + an −1s + an = 0
a6 a7
劳斯行列表:
sn s s s
0 n−2 n −3
a0
a2 a3
a4 a5
s n −1 a1
c13 c23 c33 c43 c14 c24 c34 c44
s n − 4 c15 c25 c35 c45 c1,n +1 c2 ,n +1 c3,n +1 c4 ,n +1
s n −3 c14 c24 c34 c44
n−4
s0
以下各行各列的元素值可依上几式的规律依次算得.
sn
a0
a2 a3 c23 c24 c25
a4 a5 c33 c34 c35
a6 a7
s n −1 a1 s n − 2 c13 s n −3 c14 s n − 4 c15 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