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桐城市新渡镇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第一节 新渡镇概况
桐城市新渡镇由原新渡镇、老梅镇合并而成,位于市域南部。东 临金神镇、双港镇,南接安庆市怀宁县,西与青草镇接壤,北与范岗 镇交界,介于东经 116°47′~116°56′、北纬 30°47′~30°56′ 之间。全镇土地总面积 11823.22 公顷,下辖 21 个行政村。2005 年 末,全镇总人口 7.1 万人。镇域环境优美,区域优势明显,206 国道、 京九铁路、沪蓉高速纵贯南北。享有“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 建设试点镇”、“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等诸多殊荣。是皖西 南的交通要道,也是呼应全省东向发展方略、承东启西的战略要地。
第四节 任务
新渡镇总规编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的要求和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利用状 况,分解落实县级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指标,确定 2006 年到 2020 年 全镇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协调部门用地矛盾,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分解落实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重点确定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落实 重点建设项目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重要土地用途区的布局;提出实施 规划的政策与措施。
5
桐城市新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
屏障网络用地,设定核心生态网络体系,保持水系的完整性和自然生 态。
第二节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桐城嬉子湖镇总体规划
桐城市嬉子湖镇总体规划(2014 ~ 2030)文本2014年12月委托单位:桐城市嬉子湖镇人民政府编制时间: 2014 年12月项目名称:桐城市嬉子湖镇总体规划(2014—2030)编制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现代城乡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资格证书:规划甲级(建】城规编第(081118)号)【项目主要编制人员】张云彬教授注册规划师蒋五一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丁文清城市规划师高亮助理规划师高金刚助理规划师严玲助理规划师陈璐助理规划师方利娟助理规划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第四章镇域空间管制 (3)第五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3)第六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七章镇域居民点建设规划 (5)第八章镇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第九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5)第十章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6)第十一章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7)第十二章镇区用地布局 (7)第十三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9)第十四章镇区景观规划 (10)第十五章镇区工程设施规划 (10)第十六章镇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1)第十七章镇区四线控制规划 (12)第十八章近期建设与规划实施 (13)第十九章附则 (15)第一章总则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结合嬉子湖镇的实际情况而编制,是嬉子湖镇域范围内关于城镇建设的法定文件。
凡在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文本。
第1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1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3.01)◆《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2012.9)》◆《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桐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嬉子湖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嬉子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国家、省、市(县)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专项规划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生态优先◆产业提升◆城乡统筹◆土地集约第3条规划原则◆整体效益,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第4条规划年限近期:2014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第5条规划范围嬉子湖镇镇域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现辖9个行政村,总面积134.58平方公里。
桐城未来发展最新消息规划
桐城未来发展最新消息规划桐城市的背景与现状桐城市作为安徽省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皖南经济重镇安庆市东侧,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
桐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名城,古徽商曾在这里繁荣兴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革,桐城市正面临着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桐城未来的发展愿景桐城市政府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未来发展规划,旨在将桐城打造成为皖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化宜居城市。
桐城市政府希望通过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优质产业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推动桐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桐城市民营城市经济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桐城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1.优化城市规划:桐城市政府将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交通系统,加强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2.振兴传统产业:桐城市政府将继续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大对桐薯、茶叶等传统农产品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
3.引进新兴产业:桐城市政府将积极引入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新动能的形成。
4.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桐城市政府将注重城市文化和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桐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才和资源涌入。
5.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桐城市政府将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步伐,推动城市管理服务的升级,提高政府效率和群众生活质量。
桐城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和挑战1.政策扶持力度:桐城市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好的保障。
2.人才引进和培养:桐城市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人才发展的制高点,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桐城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3.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桐城市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推动政府、企业、市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桐城未来的希望桐城市政府深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桐城未来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安徽桐城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设计
(二):景观说明,山体护坡绿化采用了抽象“人”的形式,
人与人手拉手,筑成坚强统一的实体,寓意着海阳市人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奔向美好的明天。在山体的岩石上 题上文字,更好的丰富海阳市的人文景观。
竖向设计
地形的设计主要是对现状地形的改造,在绿化带内形成有起 伏变化的缓坡,坡地的高度基本控制在1M以内,不同坡地之间自 然顺接,使地形缓和自然,通过地形的变化,丰富竖向空间景观 效果,增加绿地与人的亲切感。竖向设计与植物种植设计有机结 合,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二者的关系,使竖向与植物相得益彰, 达到最佳绿化效果。
环境设计范围 (一)园区总体规划 面积 8000 亩,一期规划 3400 亩,建成区面积 1200 亩。 现已形成机械制造、服装加工、建筑建材等几大产业特色功能区。 (二)地形地貌概述 道路两侧现状较为平坦,土质较好。 (三)道路绿化可行性分析 绿带对工业区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滞尘,又可以降低 噪音,还可以遮挡汽车眩光,具有防护、防风和安全隔离的功能。 因此,以上几部分绿化设计将极大的改善沿路生态环境,在视觉 上创造舒适、亲和的感觉。道路两侧用乔木、灌木、草坪和花卉 多层次立体绿化,形成工业区内的绿化景观轴线,丰富保税区的 整体景观形象。
桐城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 设计
编制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环境规划设计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现状概述 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 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规划 整体绿化设计
现状概述
概况 桐城市地处安徽省中部,东临长江,西依大别山。全市国土面积1571平方公里,人口75万,辖1个 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镇和2个街道。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和206国道三大交通动 脉纵贯全境,水运经菜子湖直达长江。 交通位置:桐城经济开发区地处桐城市东城区,位于 南京,合肥、南昌、武汉等大中城市中心地带,五小时经济圈覆盖人口达4亿人。 公路:206国道经距离开发区仅1公里,沪蓉高速,京福高速紧临开发区,区内有桐城出入口,距 南京,南昌,武汉均为全程高速3小时车程,距上海为全程高速5小时车程。 铁路:北京至香港九龙铁路钱,合九铁路紧临开发区,区内设有货运专用线,每天有直达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南昌景地客运车。 航空:南离安庆机场70公里,全程高速35分钟车程,北距合肥骆岗机场90公里,全程高速45分 钟车程。 港口:南离安庆长江码头72公里,数座5000吨级的舶位使其成为内地货物的集散地。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5〕26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批准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桐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请示》(宜政报〔2014〕17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桐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合肥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山水旅游宜居城市,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按照《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和《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要求,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历史传承、文化彰显、环境优美的特色宜居城市。
三、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6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和南部新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集聚力和带动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建设时序,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加强空间管制,落实中心城区开发边界控制,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42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平方公里以内。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交通系统的衔接,建立公路、铁路、水运相协调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桐城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桐城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唐玲,孑匚默佳,朱唐兵,李心明(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作者简介:唐玲(1993$),女,安徽桐城人,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学士,助理工程师。
专业方向:规划专业。
摘要:国家中0崛起战略的实施后,桐城市北融合肥经济圈、南接皖江城市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为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桐城市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文章就桐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进行了评价。
望其评价成果能够帮助桐城市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土地利用状况,为桐城市有关部门编制土地规划、制定土地供应政策等提供,也为桐城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W关键词:中心城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鶴擞雲閘;—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7-7359(202))02-0039-02 DOI:)0.16330/j.c n ki.)007-7359.2021.02.020!桐城市概况桐城市是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在安徽省中部偏西南。
全市辖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2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1571km2。
桐城市处于安庆市北部,东面接庐江、枞阳两县,西面接潜山县,北面接舒城县,南面接怀宁县和安庆市区。
其中心城区位于市境中部稍偏西北,北距省会合肥98km,南离安庆市区68km。
2工作地域划定与功能区划分2.1工作地域划定桐城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划定的工作地域总面积为1824km2,涉及的街道包括文昌街道、龙眠街道和龙腾街道。
工作地域交通十分便利,南北走向的道路主要有;东环路、产业大道、龙池路、盛唐路、同安路、和平路;东西走向的道路主要有;望溪路、龙眠路、龙腾大道、南山路、兴源路。
2.2功能区划分桐城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共划分功能区120个,功能区面积16632058hm2,占工作地域总面积的9228%。
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可编辑)
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可编辑)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发展成就和面临环境 1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1第二节“十二五”发展机遇 6第三节“十二五”面临挑战 7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第一节发展原则 9第二节发展战略 10第三节发展定位 11第四节发展目标 13第三章优化空间布局,构筑增长新格局 16第一节做强“一主一次”两个经济增长核 16第二节优化 206国道产业经济带 16第三节发展两个特色经济片区 17第四章推动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7第一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17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18二、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1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4第二节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25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5二、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26三、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 27四、培育发展旅游业 27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9一、做大做强优势农业 29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2三、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32第五章加快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 33第一节重点加强中心城区建设 33第二节积极推进南部新城建设 33第三节促进重点乡镇特色发展 33第四节着力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 34第五节加快建设农村幸福美好家园 34第六章推进北融南接,全面加强开放合作 35第一节推进开发园区大发展 35第二节推动“北融南接”大进步 36第三节全面促进大开放大合作 36第七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文都桐城 37 第一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37第二节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38第三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40第八章加强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 40 第一节培育企业创新主体 41第二节打造公共创新平台 41第三节集聚利用创新资源 41第四节着力完善创新机制 42第九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42第一节构建便捷交通运输体系 43第二节构建安全高效水利体系 45第三节强化能源保障 46第四节提高信息化水平 47第十章加强社会建设,打造和谐幸福桐城 48第一节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48第二节推动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49第三节推进广电事业繁荣发展 49第四节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50第五节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51第六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1第七节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 52第八节推进“平安桐城”建设 53第九节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53第十一章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4 第一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55第二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5第三节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56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57第一节优化发展环境 57第二节加强要素保障 58第三节推进规划实施 60《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桐城市扶持村级经济总体规划(2017-2020)
桐城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增加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皖办发〔2014〕30号)和《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综改办〔2017〕1号)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情况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
现辖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镇和3个街道。
全市总人口75.86万,农业人口63.9万。
据统计,我市221行政村(居委会)中,全年村集体经营性收益2万元以上的121个,2万元以下的“空壳村”约100个(其中41个村经营性收益为零)。
除了一些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村以外,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级组织经济发展后继乏力。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不断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
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在每个示范村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和冷链产业发展,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采配送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生活性服务业。
面向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积极发展通讯、文化、餐饮、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五是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职业技能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六是提升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管理水平。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
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利用型、服务创收型、资产盘活型等发展新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可行可靠,稳定持续”的发展要求,围绕增强村级经济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径,切实增强村级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让农民充分享受改革红利,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桐城新林二期规划许可公示
桐城新林二期规划许可公示
近日,桐城市政府发布了一项重大规划,即“桐城新林二期规划”,该规划由著名规划师
主导设计,旨在实现桐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管理的目标,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桐城新林二期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桐城新林新城,打造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
展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社会结构。
规划设计主要以建设景观优美、环境宜人、人类活动适宜
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文明的整体环境,实现桐城压力减轻、生
态恢复、城市改造的全面发展目标。
此外,桐城新林二期规划突出了垃圾分类、水质改善、绿色出行、景观改造等方面的重点,为城市环境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和有效的改善。
同时,规划还设计了充分发挥城市优势的配
套措施,如建设公共设施、引进新技术、发展社区经济和文化等。
此次桐城新林二期规划的规划许可公示,是桐城市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
要举措,也是桐城建设现代化城市社会的重要步伐。
未来,市政府将继续积极推进城市环
境改善,努力改善城市的绿色环境,以实现桐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卓越经济社会发展。
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区域作为开发区起步 区 用 地 范 围 。 "!)!!))123 。区域范围内有岗地、
$、起步区西侧紧靠合九铁路,
区内设有铁路专用线,铁路客站位 连 城出入口距起步区中 心 $ 公 里 , 接桐城市区与沪蓉高速公路的龙腾 路即桐枞公路 (!"( 省道) 横贯起步 区中心, 已按红线宽度为 -) 米的快 速道路进行施工。根据城市总体规 划,起步区东侧的同祥路将作为
拥有桐城铁路客运站、 货运站、 建设 银行综合营业部、 邮政转运中心、 三 星级涉外宾馆— — —桐城国际大酒店 等大中型城市设施,便于迅速起动 形成面貌。 起步区地势开阔、 地质条件 ,、 和生态环境良好,现状用地属平原 地貌, 岗冲相间, 起伏平缓, 标高在 地基承载力为 /%0 $!+"!-,+. 之间, 池塘、 村庄、 工厂、 仓库及市政 设 施 等用地, 既可利用现有工厂、 仓库及 市政设施迅速启动, 又可利用岗地、 水面等自然环境创造优美的景观风 貌。
地形起伏较大, 竖向规划主 可变支路(尽量不安排工程管线) , 和农田,
况下要求取 消 或 调 整 的 支 路 路 段 , 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
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 沿 合 九 铁 路 两 侧 、 同 祥 路 外 侧 、 (& )
&$./ 和 ’’#./ 高压线两侧,以及
市政设施用地周边布置。龙腾路南 侧现有境主庙水库干渠经过,通过 干渠两侧绿化,使龙腾路成为林荫 大道;经三北路和经三南路采用两 块板断面, 中间布置 ’# 米宽中心花 坛, 路两侧规划宽阔绿化带, 使经三 北路和经三南路成为园林景观大 道。 城市设计。 !、 起步区位于桐城市区东部的入 口, 以突出的门户形象, 既体现省级 历史文化名 城 的 地 域 文 化 特 征 , 又 体现民营经 济 开 发 区 的 时 代 风 貌 。 为保持开发区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单位: 米 视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运用城市 设计的理念, 精心创造丰富多彩、 具 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开发区景观风 貌,以提高起步区整体景观环境艺 术水平。 起步区的整体城市设计框架, 以规划结构为基础, 以人、 自然与起
桐城市报规图件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桐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及相关材料(报规图件)一、文字部分1、规划设计说明书2、指标体系(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物业管理用房面积、活动中心建筑面积、居住户数、小汽车停车位、自行车、摩托车位、建筑占地面积、建筑密度、绿化用地面积、室外体育设施用地面积、绿化率、平均层数、容积率等)(注:地上建筑面积全部纳入计算容积率)3、建设单位承诺书4、设计单位承诺书二、规划图件1、区位图(比例任意)2、用地现状分析图(明确周边现状建筑及市政道路)〔1:500-1:2000〕3、规划总平面图〔1:500-1:2000〕(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分期建设的应同时附分期建设技术经济指标)4、建筑尺寸控制图〔1:500-1:2000〕(单位为米,精确小数后两位)5、建筑定位坐标图〔1:500-1:2000〕(采用北京坐标系)6、建筑编号及建筑面积明细图〔1:500-1:2000〕(分地上、地下)7、竖向规划图〔1:500-1:2000〕(明确室外各场地高程、建筑室内±0.000高程、建筑高度、采用黄海高程)8、道路交通规划图〔1:500-1:2000〕(同时明确地上停车位、地下停车位、地下车库外围线、地下车库出入口)9、绿化布置图〔1:500-1:2000〕(标明每块绿地面积、室外体育设施用地及布置)10、雨、污水管网布置图〔1:500-1:2000〕(拐点坐标、管径、坡向、坡度、标高及化粪池位置、明确接城市管网位置)11、电力管网布置图〔1:500-1:2000〕(变配电房的位置、面积尺寸、负荷范围)12、燃气管网布置图〔1:500-1:2000〕13、弱电管线布置图〔比例1:500-1:2000〕(含电视、电话、宽频网、可视对讲、小区智能化等)14、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图〔比例1:500-1:2000〕(在总平面上综合布置市政管网、强电、弱电等的布线)15、90平方米套房分部图及占总套房比例〔比例1:500-1:2000〕16、效果图及户型方案图三、日照分析报告高层建筑须提供日照分析报告书及日照分析图纸〔比例1:500-1:2000〕(日照分析软件须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认证)四、以上材料需提供5套纸质文件(设计单位签字并盖规划编制设计资质章)及电子文件(图为dwg格式CAD文件)五、其他材料:1、规划评审意见及专家名单。
桐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一、总则二、规划区基本状况三、规划方法与思路第二章旅行资源剖析与评论一、旅行资源种类二、旅行资源等级评论三、旅行资源散布格局与特点四、旅行资源好坏势评论五、旅行资源开发的层次第三章客源市场剖析与展望一、客源市场现状及潜力剖析二、目标市场定位三、要点客源市场细分四、市场规模展望(高、中、低三个级别)第四章旅行业发展条件剖析一、情形剖析二、远景剖析第五章旅行发展目标与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开发思路三、发展定位四、战略目标和阶段五、战略措施第六章旅行产品与线路设计一、旅行产品开发条件剖析二、旅行产品开发策划三、旅行线路策划第七章旅行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一、旅行功能区布局的基根源则二、旅行功能区整体布局三、旅行功能区与项目设置四、旅行项目建设时序安排第八章旅行品牌与形象一、旅行形象因素剖析二、旅行形象设计三、旅行整体形象宣传口号四、分品牌形象与宣传口号五、旅行形象策划的系统流程六、旅行形象推行方案第九章目的地营销规划一、营销战略目标二、市场营销策略与方式三、市场营销计划第十章旅行购物与商品开发一、旅行商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旅行商品开发三、旅行购物与商品服务规划建议四、近期行动计划第十一章旅行招待服务链规划一、旅行饭馆发展规划二、旅行社发展规划第十二章旅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一、旅行人力资源现状剖析二、旅行人力资源需求展望三、旅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第十三章旅行交通发展规划一、交通现状二、旅行交通发展规划三、近期要点行动计划第十四章旅行信息服务规划一、旅行信息服务的功能二、旅行解说系统设计三、旅行信息服务系统设计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旅行安全规划一、旅行环境现状剖析二、旅行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与目标三、旅行环境保护实行规划四、旅行安全规划第十六章政府管理保障一、旅行管理的目标二、政府公共管理三、旅行行业管理四、近期行动计划第十七章旅行影响评估一、经济影响二、社会文化影响三、环境影响第一章规划总论一、总则(一)规划目的为了促进桐城市旅行家产素质与家产地位的全面提高,充散发挥旅行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修建特点化国内旅行目的地,推动旅行家产的可连续发展,增强旅行业的关系拉动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繁华,特拟订本规划。
桐城市文一路发展规划
桐城市文一路发展规划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推动文化赓续和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锚定“人文胜地”目标、推动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桐城有长达12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四片、历史建筑206处、不可移动文物506处、非遗名录71项,更有秀美山川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成了桐城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旅游资源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我市以桐城派文化为主线,充分挖掘、整合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先后启动并完成编制了《桐城市文化发展规划》《桐城市全域旅游规划》等专业性文化旅游规划,并印发了《桐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文旅融合目标任务及17项重点工作,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市场推广和品牌打造等方面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通过不断创新旅游推介的方法模式,加大旅游推介强度力度。
线上,通过摄制文旅宣传片、征集桐城文旅主题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推进桐城文旅短视频、访谈直播等新媒体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桐城文旅知名度,展现桐城旅游新玩法、新产品、新成绩。
线下,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和庐江桐城肥西舒城皖中四城旅游交流与合作,在西安、太原、温州、宁波、宣城、池州和铜陵等城市推介桐城文旅资源和产品,引起了省内外游客的关注。
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力推介,既讲好了桐城故事,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知名品牌,更让桐城文都之誉响彻大江南北,吸引了更多游客体验桐城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不断完善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六尺巷、文庙、北大街、东作门、紫来桥,正值仲夏,漫步桐城主城区,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交相辉映,处处皆是历史文化的风光胜迹,如一颗颗珠玉散落各地,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旅游在文化底蕴的加持下,不仅让景点景区“颜值”“气质”不断提升,也让景区收获了高人气。
当晨曦刚刚透过葳蕤枝叶,六尺巷就已经迎来了一波波远近游人,阵阵欢笑传来,百米小巷愈显朝气蓬勃。
桐城中心城区合九铁路以西区域
桐城市中心城区(合九铁路以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招标文件项目编号: TCGC(2015)061号项目名称:桐城市中心城区(合九铁路以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招标人:桐城市规划局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招标代理机构:桐城文城工程咨询事务所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招投标管理部门:桐城市招投标中心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日期: 2015 年 8 月 18 日目录第一章招标公告第二章投标须知前附表及综合说明第三章评标标准和方法第四章合同主要条款第五章规划设计任务书第六章投标文件资格审查部分格式第七章投标文件商务部分格式第八章投标文件技术部分格式桐城市中心城区(合九铁路以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 TCGC(2015)061号发布日期:2015年 8 月 19 日一、招标条件1、工程名称:桐城市中心城区(合九铁路以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2、招标人:桐城市规划局3、资金来源:财政资金二、项目概况1、项目地点:桐城市中心城区2、项目内容:桐城市中心城区(合九铁路以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1、投标人资质要求: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具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
2、项目负责人资质要求:①具备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②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证书;③投标人须与拟派项目负责人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并按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为其购买社会养老保险。
3、业绩要求:2010年至今,投标单位至少承担过一个15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业绩。
4、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四、投标人须知1、投标保证金金额:5万元(不计息),投标人在开标前凭银行转账单原件在桐城市招投标中心换取收据,如网银转账须到其开户银行加盖业务受理章。
2、投标人应在提交投标文件前(开标现场),提交招标文件编制费600元/份。
本项目实行资格后审,不需报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为进一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市政府决定修编《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现已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
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现将评估报告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请公众以回帖或信函方式发表意见。
信函请寄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处,信函上注明“评估报告征求意见”。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意见收集整理后予以上报。
特此公告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一一年四月二日目录第一章评估背景 (1)一、评估依据 (1)二、评估目的与任务 (2)三、评估范围、对象与期限 (4)四、评估思路 (4)第二章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与评价 (6)一、城市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6)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情况 (10)三、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18)四、规划决策机制的建立及运行情况 (40)五、规划管理技术措施建立和运行情况 (41)六、土地、交通、产业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42)七、专业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情况 (44)八、规划实施总结和综合评价 (44)第三章现行总规修改必要性分析 (50)一、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50)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51)三、安徽省“十二五”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 (51)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52)五、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53)六、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53)七、重大交通、水利建设工程布局带来的影响 (54)八、总结 (54)第四章现行总规修改的相关建议 (56)一、修编总体目标 (56)二、修编主要内容 (56)三、创新工作思路 (59)四、创新工作方法 (59)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第一章评估背景一、评估依据l、《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4、《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建规[2009]59号);6、安徽省建设厅文件《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建计函[2008]69号)。
7、《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8、《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桐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10年)》;10、《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08年);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0年)。
1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1年)13、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评估目的与任务(一)评估目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是城市政府依据制定的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建设发展有序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
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由于规划期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定期对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十分必要。
通过评估,不但可以监督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而且也可以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规划实施应对措施,为规划的动态调整和修改提供依据。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和深化《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了实现把桐城市建设成皖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和合肥经济圈南翼门户城市以及安庆市北部的核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是切实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桐城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评估主要任务对现行总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具体包括:1、规划执行情况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城市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的落实情况,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情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情况,规划决策机制的运行情况等。
2、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规划实施总结和综合评价。
4、现行总规下一步实施建议或总规修改的建议。
三、评估范围、对象与期限(一)评估范围评估的范围为桐城市域全部范围1571平方公里,重点为现行总规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约270平方公里。
(二)评估对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心城区城市规模、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构成、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实施评估、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新确定的重点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评估结果与建议等内容。
(三)评估期限评估的期限为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至今的时段,即:2004~2010年。
四、评估思路阐述现行总规的主要内容;总结现状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梳理实施总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偏差;分析出现的偏差的原因;说明出现的偏差对原规划实施的影响。
同时,分析国家、安徽省、安庆市以及桐城市重大发展战略和国家、区域重大建设工程等要素对桐城市现行总规实施中城市规模、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
从而,明确现行总规下一步实施目标和重点以及总规修改的必要性。
第二章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与评价一、城市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实施评价1、2010年桐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2、2009年桐城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8.6亿元,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91.4亿元,增长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288元,增长10.4%。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增势强劲。
规模工业总产值135.4亿元,增长37.3%。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活力彰显。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5.6%。
三产服务业积极向好,更加繁荣。
实现三产服务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0.2%。
金融创新成果丰硕。
3、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实施完成情况对比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实施对比表4、2009年桐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施效果情况从实施完成情况来看,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中大部分指标均已提前完成。
2009年全市115亿元超过总规近期111亿元的目标;人均GDP15252元,超过3000美元目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完成236.7亿元,超过150亿元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超过11000元的目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88元,超过4990元的目标。
(二)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1、2010年规划目标现行总规近期至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1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米;城镇化水平40%以上。
2、2009年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情况2009年末桐城市区户籍人口15.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3万人;农业人口8.36万人。
根据人地对应的原则,桐城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包括四部分人口,即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居住于建成区范围内的户籍农业人口和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暂住人口以及未落户常住人口。
2009年中心城区现状人口约18.9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79万人,未落户常住人口3.2万人(绝大部分为高校在校学生和工业园企业工作人员,以及未登记的暂住人口)3、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效果评价(1)存在偏差2009年桐城市镇化率已达41.45%,达到近期城镇化40%以上基本目标。
2009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2005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14平方公里,至2009年底,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每年增长约1.75平方公里,高于近期规划建设用地每年增加1.5平方公里的规划目标。
(2)偏差产生的原因市区现状人口规模已达到2010年近期规划19万人的预期目标,主要原因: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良好,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第二,第三产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业人口和学生数量增加。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全面实施,迁入和驻入桐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以及暂住人口的规模可能会有新的大幅增长。
2009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1平方公里,超过现行总规近期至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的目标,建设用地总量已提前实现目标。
主要原因:第一、现状老城区存量土地消化迅速,大量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第二,城北、城南分别伴随龙眠、文昌街道办的迁入,加快了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第三,经济开发区发展迅速,众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实施对比表(3)对现行总规实施的影响自现行总规编制以来,桐城市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增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超出或接近2010年规划目标的预期。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总量保持较缓慢平稳上升态势,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加迅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实际增长超出了现行总规近期规划预期。
现行总规对城市用地的客观发展已超过规划预期目标,随着桐城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建设,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及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将产生重大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对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进行新一轮的合理预测,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城市今后10至20年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情况(一)城镇体系结构规划1、现行总规内容(1)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40%以上。
(2) 城镇职能结构桐城市城镇职能分为三个等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城镇。
桐城市城镇职能结构及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一览表(3)城乡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等级分为三级。
一级城镇为中心城市。
在主城区以下,设置4个中心镇作为二级城镇,也是未来市域范围内重点发展对象,分别是东北部的孔城和卅铺以及西南部的新渡-双港和青草。
三级城镇为一般镇,为其余10个乡镇。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一览表(4)城镇空间结构高速公路、合九铁路和216国道共同形成的横穿市域的交通走廊对城镇体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