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探究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探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非指导性教学”成为了热门话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出发,探究小学语文优化教学的相关策略和方法。
一、“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涵“非指导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育主体转变给学生,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分析问题,自行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主动学习的思维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非指导性教学”优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天性喜爱童话、故事、谜语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比如利用故事情节、谜语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愉快地探索、发现语言的魅力。
2. 注重任务设计,激发学生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3. 引导讨论、学习分享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分享中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思想碰撞和交流中相互启发,形成共同的学习体验。
4. 创设情境,体验写作乐趣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和体验中进行写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作、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进行写作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5. 着重任务探究,激发学生学习需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任务探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探究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探究“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
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问题所在,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对于阅读欠佳的学生,可以设置课外阅读时间,鼓励学生爱上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对于写作不够自由和开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写作的能力。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研究、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习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和分享;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写作话题,并进行写作实践,通过交流合作提高写作水平。
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分析,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文学赏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分析和比较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写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尝试使用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思考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进一步的阅读计划;在写作评价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和修改,提高写作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产生时间:1960年,他把自己长期在心理治疗上所积累的经验,推广和应用到教学领域。
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
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
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
但要节制自己的发言。
(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
不掩饰,坦诚公开。
(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要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
(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
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
教师已不是指导者,而是顾问。
学习的促进者: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含教师本身,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2.教学模式:(1)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
(2)开放性探索,学生不受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观点,教师只应学生要求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看法,不对学生观点作任何评论。
(3)个人或小组鉴别。
教师提供资源,对探索结果进行反思和讨论。
可能没有结论,这并不重要,因为探索的过程已经存在了,学生已经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了。
如果学生希望教师讲授,可针对讨论内容进行讲授,但不作结论和总结性发言。
3.备注(1)气氛--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
良好的心理气氛看作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培养具有洞察力、创造性、建设性、选择性的人。
气氛要真诚、理解、接受、不掩饰、坦诚公开,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公开,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
(2)开放性探索--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占有的时间,强加在学生身上。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形成学习目标。
“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个人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形成全体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学习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概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
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详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
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
”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
”“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
“接受”是指教师把学生视为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而给予充分的、无条件的尊重,消除师生关系间的不安全感。
“理解”主要是指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
罗杰斯认为,移情理解与常见的评价理解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而移情理解则是“非判断性的”,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行为作出判断,不做定性评价,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
罗杰斯之所以如此着重人际关系,就在于他
认为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人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教师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
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
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
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界罗杰斯(C.R.Rogers)主张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式。
由于罗杰斯曾运用这种理论与方式进行成人学习与培训,故也可用于教师的校本学习与培训。
罗杰斯认为,教育不按照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来进行,不能"指导"学生如何去想,如何去做,而必须顺从学生内心的自然规则。
因此,教育必然是"非指导"的。
罗杰斯在非指导教学的理论中,强调经验学习,要求把学生的经验摆在教学活动的核心。
教什么、怎么教不是由教师决定而是由学生来决定。
这样,教师不是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八个原则:1.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学习。
2.促进者提供的是"学习资源"。
3.让学生独自或合作计划自己的学习。
4.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真实、互信的心理氛围。
5.怎样学而不是学到什么是学习的重点。
6.学生自我训练而不是外部指导的训练。
8.学生自己评价自我的学习。
9.更快更深刻的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步骤很简单。
第一,教师提供学习资料;第二,学习者平等的对学习资料的学习发表意见。
教师在这种讨论中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经验。
罗杰斯的这种非指导性教学,非常像讨论性教学。
不过,这样的培训在校本学习与培训中显得非常困难。
但它体现的思想却是值得注意的。
非指导性教学的五大教学原则罗杰斯说:“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自己的发言要有所节制”。
他举了五个原则:1、“我们不能直接地教授他人;我们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
古谚说“可以牵马河边,但不能按马饮水”。
罗杰斯说,这个道理是谁都懂得的。
尽管如此,他说:“在实践中,教师大抵都是无视这个基本假说”。
就是说,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应当教的东西;能够收集哪些基本素材,可以避免哪些重复。
对哪一年级在什么时候施教为宜,这一类问题萦绕心中。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及启示
意义学习”,帮助他们探索生活、完成学业,促进其个性的 神,拥有能接纳万物的包容性态度。 第三,要有建设性。 学
发展和自我的实现。
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
第四,要有选择性。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天赋,充分挖掘
“非指导”是从英文 non-directive 一词翻译而来,它 自身潜能,使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
是对 directive 的否定,是指尽可能少地使用直接告诉、简 中不断悦纳和完善自己。
单命令、详细指示等形式,而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含有
(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的“非指导性教学”
命令式的、带有启发意义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里需要指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
的是,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四)注重学生自我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理上的“扶健”。
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重视、创造力的
其三,教师要将关怀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实际 培养,始终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但与马斯洛
教学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不仅要不断提 的个人实现理论不同, 罗杰斯持有一种自然主义倾向的
互动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设 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在教学评
计,还需要课堂中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及课下有效的教学 价上,实现由“教师评价”向“综合测评”转变,尽可能少地
评价与反馈。 为此,罗杰斯细化了教学过程,将“非指导性 使用量化、标准的试卷,注重对学生动态、全面的个性发
罗杰斯对“自我”有着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独
非指导性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非指导性教学,又称“学生中心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教育方法。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非指导性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非指导性教学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原则1. 学生中心:非指导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尊重个性:非指导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3. 创造力培养: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4. 情感支持:非指导性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 自主学习:非指导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非指导性教学实践案例1. 语文课堂:以《草原》为例(1)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过程:①导入:展示草原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的美在哪里?作者为什么热爱家乡?③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分享感受。
④教师总结,强调草原风光的独特魅力。
⑤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进行创作。
(3)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数学课堂: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明买了两个苹果,小华买了三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小明和小华买的苹果数量?③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学生跟随练习。
④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⑤展示优秀作品,分享解题思路。
(3)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探究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探究“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非指导性教学”来优化教学呢?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探究这一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指导性教学”优化教学的关键。
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发问题、设立情境和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等方式。
在讲解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在阅读课中,可以设立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内容,增加学习的乐趣。
教师还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指导性教学”优化教学的核心。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和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步骤,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成员互助学习活动和开展学习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是“非指导性教学”优化教学的目标。
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积累;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应该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思考题; 1、简述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产生的理论 基础。 2、结合罗杰斯关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谈 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述评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2、思想来源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以患者为中
心” 的模拟,但教学与治疗,学生与患者,教师 与治疗者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性,能否简单 地加以类比或推理。
3、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 学中存在浪费时间、教师教学的难度过大、 教材难以有效掌握的缺点。
结语 非指导性教学上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 式或方法。在具体的条件下,它可以是各式 各样,千姿百态的。它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 理念与追求,是一种超越必然走向自由的教 学境界。
3、主张“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 生
命价值的地方; 4、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能, 使其在主动的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 快乐;
5、强调师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 张努力形成一种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特征 的课堂心理气氛。
(二)缺点
1、表述的教学目标的关键概念,如个人潜力、 人性向善、自我实现等缺乏严格的科学实 证,往往具有较大的经验性、随意性和盲目 性。
2、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起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 建立起融洽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 括一下五个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 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 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澄清和评估学生的问题或感受。
(1)真诚 ——所谓真诚,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坦诚
相见,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粉饰自己 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亲切 可信,消除防御心理。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它是一种高级的教学主导形式。
由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缺乏,罗杰斯的这一教学理论恰好为其提供了重要启示。
标签:非指导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启示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它是一种高级的教学主导形式。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的非指导,并不是“不指导和没有指导”的意思,这从非指导的英文表述中可以看出。
在英语中非指导是“nondirective”,前缀non表示非,不同于表示完全否定的其他前缀如in,im,ir等,“directive”的含义是指导、指示、详细说明、命令等,“nondirective”只是相对于“directive”而言的,其含义应是较少“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指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由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缺乏,罗杰斯的这一教学理论恰好为其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保证。
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了应有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法、模式单一。
虽然大学生的社会知觉认知已经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对于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没有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真正地做到拷贝不走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根源就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表面上参与教学活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参与。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方法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方法非指导性教学(Non-directive Teach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设置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呈现,营造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开展问题探究非指导性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讨论、调查等方式来解答问题,并将解答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三、提供资源支持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这包括各种文本材料、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通过供给相关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并进行自主探究。
四、组织合作学习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借鉴,共同解决问题和提升语文素养。
五、评估和反思在非指导性教学中,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能力和成绩进行评价,同时也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调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的合作等方式来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置情境、开展问题探究、提供资源支持、组织合作学习以及评估和反思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非指导性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持久性。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经验。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的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罗杰斯指出,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林甲针)
我们就这样“忍受”了九分钟。在分享阶段,陈老 师请了两对同学分享,那位男同学说在很专注地在 对方的眼珠里看到了自己!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 游戏的本意在这里,我怎么就做不到。反省着自己, 不够自信,过于受外界因素影响,心不够静,不够 专注。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游戏的本意,但从中我更 加了解了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算有收获。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及应用
林甲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中
都会说辅导者要保持价值观的中立。但对于为什么
要价值观中立,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学模式是 什么,价值中立的度如何把握等方面考虑的不是很 多。 现就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最常用的“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和我对这种模式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
进行价值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 面影响。 师:认为这样做好吗?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1.同学的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打同 学和吃摇头丸是严重伤害了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的。 生2:听音乐、踢足球……
2.学生伤害到团体成员时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 如《男生女生》的心理辅导课,让男女同学写出自 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异性的某些形象,然后教师找 出几个典型的看法在全班面前读出来,当读到女生 不喜欢的男生形象——“婆婆妈妈”时,一个同学大 笑,然后大声说:“这个人就是我同桌”。这个同 学的言行明显给“这位同桌”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并安抚“这位同桌”。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非常 个人化的一种过程. 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 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提出 “非指导性教学” 其含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 性、指示性,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 性。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案例分析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案例分析一、主题《动量定理》二、任务(一)、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思考题:一个质量为 60g 的鸡蛋,从 3m 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要求着地后完整无损。
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案,并能演示。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能否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论证呢?(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2)思想教育: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3)能力培养: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动量、冲量的方向问题,是使用动量定理的难点。
(四)、教具鸡蛋,沙,橡胶锤,铁锤,细线,橡皮筋,小铁球,铁架台,宽约 2cm,长约 20cm 的纸条,橡皮一块和投影片等。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
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短的答话,这些话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
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
“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测量学习进步的标准在质而不在量,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
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 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在(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题。
以 10m/s 的速度运动的球,能不能用头去顶?(足球,就能去顶;铅球,则不能。
)质量为 20g 的小物体运动过来,能不能用手去接?(速度小,就能去接。
速度大,如子弹,就不能。
)动量决定于物体质量m 与速度 v 的乘积。
板书: P=mv有人说动量大的不能接,动量小的能接。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探究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界开始倡导采用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探究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策略,本文将从非指导性教学的概念入手,探讨非指导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小学语文优化教学的策略,总结实施非指导性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际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究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非指导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探讨实施非指导性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现具体的实践效果。
最终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1.3 意义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优化教学中,采用非指导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出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抱有以下几 种情感态度: 真诚 接受 理解
四、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特点
1、非指导性教学要创造一种接 受的气氛 2、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指导的间接 性 3、非指导性教学能较好地实现师 生关系的统一
五、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我们的 启示
1、转变教师角色,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 理论知识,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任务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 谐课堂 3、重视学生的自身经验
一、“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产生的背 景
196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 家罗杰斯认为:当代世界是 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 危机四伏的社会,能否适应 变化,解决矛盾,克服危机, 关键不在于掌握知识和经验 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够适应 变化,知道如何学习。因此, 他独辟蹊径,在学派林立的 教学理论界推出一种称为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
2、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中心,提倡学生中心;学 生中心的关键,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 人人都有学习的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 之所以不能这样,是因为受到了学校的束缚。教学 就是要把学生解放出来,推动他(她)个性的充分舒 展,以达到人人自我确定,而充分唤发其创造力的 目的。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由学生自己决 定怎样学。在学习中,教师只是顾问、参与者,就 是以学生为中心。
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 观点
1、批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他描绘了传统教学的几种主要特征:教师是知识的 拥心地位;教师和 学生互不信任,学生处于恐怖状态,并随年级剧增; 民主遭到践踏,学生无权选择课程,教师无权选择 领导,因而言行不一;好奇心受限制,甚至受窒息, 其程度随年级剧增。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 的教学理论,它是一种高级的教学 主导形式。 ﹡特征:较少“直接性、命令性、 指示性” ,而带有较多的“不指示 性、间接性、非命令性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人们之间 的和谐关系 ﹡非指导性教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 情感交流
﹡非指导性教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罗杰斯说:“他们(学生)和生活是富有接触的, 他们愿意学习,他们要成熟,他们在寻求发现, 他们在希望掌握,他们在渴望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