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

合集下载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摘要:蒙台梭利的教育法的基础是她的儿童观,她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对待儿童,应当坚持挖掘他们潜力的方法,,不应盲目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且应该遵循其发展的阶段性,把握其发展的敏感期,才能更好的进行儿童教育,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儿童。

关键词:儿童观潜力阶段性敏感期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

《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在她的教育法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她的儿童观,这是构成其教育法的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此,我便将我的这些浅显的观点整理汇编于此。

首先,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对其的教育不应是填鸭式的,而应是发掘其自身潜力的教育。

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

她认为,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划”。

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

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

”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将自己的价值理念灌输到儿童的身上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没有益处,反而会对其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蒙台梭利曾经这样说过“婴儿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成人之父”。

儿童是未知力量的拥有者,儿童中隐藏着未来的命运,隐藏着人性的秘密。

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论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

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论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

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论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和独立性。

在学前教育阶段,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对于理解和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根据这一观点,对学前教育重要价值的几个方面的探讨:1. 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蒙台梭利方法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学习兴趣。

教育者的任务是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环境,让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步伐探索和学习。

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蒙台梭利教室通常配备有各种教育材料和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任务。

这种自主选择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发展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 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孩子们有机会与不同年龄段的同伴互动,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合作、分享和同情等社交技能。

通过这些互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 重视实践操作经验:蒙台梭利教育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孩子们通过操作具体的物体和参与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 培养全球公民意识:蒙台梭利教育鼓励孩子们对全球文化和环境问题保持好奇心和开放态度。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和参与环保活动,孩子们能够培养出全球公民的责任感和尊重多样性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孩子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和能够自主学习的个体。

这些价值观和能力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内容

论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内容一、概述蒙台梭利是20世纪早期意大利的一位教育家和医生,她对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不仅深受欧洲国家的推崇,也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蒙台梭利的儿童观1. 儿童天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天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具有自主学习天赋的。

她强调,儿童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会主动地吸收并掌握来自周围环境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者应当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自由地探索世界,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知识。

2. 儿童是敏感期的主体蒙台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她认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儿童对于某些特定的学习内容或技能更加敏感和易于吸收。

教育者应当根据儿童的敏感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3. 儿童是自己的建构者蒙台梭利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念,她认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己的建构者,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探索,逐渐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儿童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三、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内容1. 设计精心的学习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她提倡设计精心的学习环境,包括布置整洁的教室、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氛围。

蒙台梭利的教室通常布置整齐,教具齐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乐趣的学习空间。

2. 提供自由的学习时间蒙台梭利主张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行学习。

她认为,幼儿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地选择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得到深入的体验和学习。

这种自由的学习时间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实践性的学习蒙台梭利强调实践性的学习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她提倡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书本或者口头的灌输。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1896-1952)是近代历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在致力于儿童教育实验的基础,她创建了一整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瑞典教育家爱伦·凯(Ellen Key)1899年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提出“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之后,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和著述活动使得她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

至今,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仍风行全世界。

一、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蒙台梭利从医学、生物学、哲学、实验心理学、教育人类学等多学科角度来研究儿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一)儿童观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其儿童发展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蒙台梭利主张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认为儿童是个“精神的胚胎”,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具有“吸收性的心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其生命活动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敏感期”;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要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我活动。

(二)教师观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教不来的,教育不(Direcetress)是教师“给于什么”,而是教师要“跟随幼儿”。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案中,教师要具备多种角色: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支持者和资源者。

教师的工作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准备和创设环境,示范教具操作,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观1.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

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随意取用。墙上挂着黑板,儿童可以在上面绘画、写字。
如何为儿童准备环境?
• 对于3岁以下幼儿尤其是新生婴儿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 父母和家庭本身;最重要的因素是 “营养” 与 “爱”。
• 对于3岁以上儿童,需要能激发其活动动机的 “有准备的 环境” ——具体标准与要求 1.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2.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3.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4.有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 5.能让儿童独立活动,自然表现,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6.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 1.感觉训练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精确化 ,有利于发展幼儿观察力、辨别力; 2. 感觉是各种高级心理能力(如分析、判
插 座 圆 柱 体 组 培养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培养幼儿辨别
相同性(都是圆柱体)、相异性(或高度,或直径不同 等)、次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
案例
• 在一次课程中,老师拿出许多积木让 小朋友来拼摆,小茉茉(在儿童之家接受 了两年早期教育的2岁十个月的宝宝)看到 积木,马上说:“老师,这些积木真漂亮 ,他们都长的不一样,有五角星,有圆形 ,还有三角形”。小茉茉说完马上拿起两 个积木做对比说:“一个大一个小,在她 自由做工作时,立刻把积木按她所说的不 同把积木分成几份,再开始来拼摆。
2.感官训练的方法有机械、 呆板、枯燥的倾向。
四、蒙台梭利思想的影响

今天,蒙台梭利思想和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
可或采用,蒙台梭利训练中心、儿童之家遍布全球 。

蒙台梭利教育的这些思想、做法与我国《幼儿园工
作规程》和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基本一致,如:“创设
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
通过肌肉和触觉的联合,帮助视觉认识平面几何 图形;发展手眼协调、注意力和观察力;平面 几何学的预备。

蒙台梭利儿童观

蒙台梭利儿童观
一、
思想起源
蒙台梭利小朋友观简介
二、
基本思想
三、
评价
四、
启评示价
一、思想起源
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意大 利人,医学博士、教育家。
1898年,蒙台梭利开始利用塞贡旳措施对22名白 痴和弱智小朋友进行教育和训练,取得了巨大成功。
1907 年,蒙台梭利来到罗马一所贫民区旳幼儿学 校——“小朋友之家”,她利用自己独创旳措施进行 教学,使幼儿变化了不良习惯,也使整个公寓焕然一新。
蒙台梭利主张必须为小朋友准备工作材料,以此 作为有准备旳环境旳一部分,从而使环境更适合小 朋友特点和更有教育意义,她以为小朋友旳“工作” 遵照着自然旳法则,这些法则是:
①秩序法则②独立法则③自由法则④用心法则⑤ 反复练习法则
三、评价
(一)合理性
蒙台梭利旳幼儿教育理论比福禄倍尔旳幼儿教育 理论降低了宗教色彩,添加了生物学和心理学旳科学 基础。
一、思想起源
1923年,蒙台梭利应各国参观者旳要求,在罗马举行了一次国际教师讲习班,写成了《 利用于“小朋友之家”旳科学教育措施》一书。 蒙台梭利旳小朋友观总结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 当初世界上先进旳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同步她还结 合自己在“小朋友之家”对于小朋友旳观察和研究 提出了自己对小朋友旳独特旳观点,独 具特色。
她注重小朋友早期经验,主张经过感知旳协调增 进智力发展旳思想符合当今小朋友心理学旳看法,看 到了心剪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旳成果, 证明了教育能够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小朋友智 力发展,这比当初那种以为“智力固定不变”,否定 小朋友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旳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着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她的着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办的心理》等。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研究了儿童,表现了儿童所给予我的东西而已”。

的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的确立,正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细致观察和不断向儿童学习的基础上的;是出自对人类伟大精神的无限敬意,集当时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之大成才确立了的。

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

她认为,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划”。

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

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

”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

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

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

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生命的核心是精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

蒙台梭利说:“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这种活动,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生命发展规律的活动。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示例文章篇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嘿,朋友们!你们知道蒙台梭利吗?我呀,最近可好好研究了一番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啦!蒙台梭利说,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有着自己生长的力量和节奏。

这难道不神奇吗?我们小朋友可不是一张白纸,等着大人随便涂涂画画,而是有着自己独特想法和能力的个体哟!比如说,我有个小伙伴叫明明,他特别喜欢搭积木。

老师和家长没有过多地指导他,只是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积木和空间。

结果呢?明明自己搭出了各种各样超级有创意的建筑,有城堡、有高楼,还有像火箭一样的奇怪形状。

这不就像那颗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种子,在合适的环境里自由地发芽、成长吗?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敏感期的。

这就好比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样。

在特定的时期,我们对某些事情特别感兴趣,也特别容易学会。

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画画突然着迷得不行。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拿着画笔,不停地画呀画。

爸爸妈妈没有因为我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而责怪我,而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画纸和颜料。

现在想想,那不就是我画画的敏感期嘛!再说说我们的幼儿园吧。

以前,老师们总是让我们乖乖坐好,听她们讲。

可自从了解了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老师们开始改变啦!有一天,手工课上,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步步教我们怎么做,而是把材料放在桌上,让我们自己去探索。

我和小伙伴们可兴奋啦!“哎呀,这可怎么弄呀?”“咱们试试看呗!”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最后,我们做出了好多独特的手工作品,比老师教的有趣多了!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让我们明白,小朋友不是小大人,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

我们需要自由的空间,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

那这对现代幼儿教育有啥启示呢?我觉得呀,大人们得尊重我们的想法和兴趣,不能总是说“不行”“不可以”。

就像放风筝一样,给我们足够的线,让我们能飞得高,又不会跑丢。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范文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范文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著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她的著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办的心理》等。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研究了儿童,表现了儿童所给予我的东西而已”。

的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的确立,正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细致观察和不断向儿童学习的基础上的;是出自对人类伟大精神的无限敬意,集当时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之大成才确立了的。

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

她认为,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划”。

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

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

”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

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

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

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生命的核心是精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

蒙台梭利说:“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这种活动,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生命发展规律的活动。

什么是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什么是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境 ,如适应儿童力量和形体的桌椅 、促进儿童感官发展 杂的人类语言。
和运 动协调 的教 具 以及 不 断观察并及 时给 予指导 的教
蒙台梭利指出了多种心理现象的敏感时期 ,并要
师等 。
求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 、引导
(二 )儿 童发展 具 有敏 感 期
和帮助,从而促进幼JL,L,理的正常发展 ,并避免延误时
理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提 集 中表现为儿童是“为工作而生活”,成人是”6岁 )是儿童各种心理功 工作”。具体地说 ,儿童工作是内在本能的驱使 ,遵循 自
能形成期 。这 一 阶段 的最基本 的特征是 出现一 个 又一 然的法则 ,而成人的工作必须遵循社会规范和“以最小
lJl 一
文 /何 心 林
教 育观是 对儿 童 的本 质 看法 。它是 形成教 育理 论
的基础 ,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 。蒙台梭利总结了卢
梭 、裴斯泰格齐 、福禄贝尔等人 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
集 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 、生物学 心理学 、人类学和
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 ,形成 了她 自己的儿童观思想,
儿童 的发展也需 要一种 相适应 的特殊 环境 。这种 特殊 一 种不可抗拒的冲动驱使幼儿去行走 ;语言敏感期 :出
环境要求要尽可能排除有害生命力呈现的任何不利因 生后 8个星期到 8岁 ,这时 ,儿童对人的声音产生兴
素 ,要尽可能专门设置能满足儿童各种内在需要的环 趣 ,然后对词 、最后才对语言产生兴趣 ,并逐渐掌握复
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蒙台梭利认为心理胚胎期
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蒙台梭利指出了一些心
的心理发展经历着和生理胚胎期的生理发展同样的路 理现象的敏感时期——感觉敏感期 :0 ̄5岁 ,这时,儿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

欢迎共阅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着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育的、《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予我的东西而已”。

而防”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

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

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

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生命的核心是精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

蒙台梭利说:。

她认为环境既能帮助生命,也能妨碍生命,但是环境决不会象生命那样有所创造,而生命却能创造和自我发展。

她说:“生命是非常优秀的女神,她总是在前进中征服环境为妨碍她的胜利所设置的障碍”。

从而,她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是主体,环境是从属的。

但是为了生命的发展,应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根据这一原则,蒙台梭利在“幼儿之家”中,为了生命的发展所创造的条件是:①完备的环境;②消极的教员;③科学的教具。

她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才能使生命遵循自己的发展法则去发展。

这样,就“如同身体的成长需要从环境中摄取营养一样,生命只有遵循成长的法则才能使其发展获得必要的营养”。

关于发展的法则,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自己的肉体中自然具备使自己获得发展的计划”。

计划上去。

童”,、“文字敏感期”、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为例,其出现的时间和程序尽管因儿童而异,但是所有的儿童都要经过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的。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观点,然而她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发挥。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

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她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

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在智力、精神、身体、个性上自然发展。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归纳起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说,人并不只在大学里才发展,而是在出生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心智的成长。

在生命的头三年中,其发展的程度最为可观。

每个孩子都有自发的学习潜力,幼儿尽管缺乏经验,但他们所拥有的最丰富的潜力能使他自己适应外部世界,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力,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且有一定选择的进行吸收,成为他心理的一部分,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

“吸收性心智”是一种内在的助力。

(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当一个心理个性阶段结束时,另一个阶段随之而来,“成长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96-1952)是近代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在致力于儿童教育实验的基础,她创建了一整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瑞典教育家爱伦·凯(Ellen Key)1899年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提出“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之后,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和著述活动使得她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

至今,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仍风行全世界。

一、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蒙台梭利从医学、生物学、哲学、实验心理学、教育人类学等多学科角度来研究儿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一)儿童观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其儿童发展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蒙台梭利主张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认为儿童是个“精神的胚胎”,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具有“吸收性的心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其生命活动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敏感期”;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要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我活动。

(二)教师观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Direcetress),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教不来的,教育不是教师“给于什么”,而是教师要“跟随幼儿”。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案中,教师要具备多种角色: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支持者和资源者。

教师的工作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准备和创设环境,示范教具操作,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观1.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

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理念蒙台梭利是近代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与改革家之一,在致力于幼儿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一项国际化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儿童观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体现出她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她强调“ 内在的生命力”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她认为个体与生俱来的这种神秘力量的赋予了个体积极的生命活动,并驱使儿童的生命活动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心理“ 敏感期”;同时蒙台梭利也关注环境与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强调为儿童创造“ 有准备的环境” 来保障儿童的自发活动。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强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她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为“ 生理的胚胎期” ;另一个则是人类独有“ 心理(精神)胚胎期” ( 0-3 岁),这个时期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称为“ 吸收心理” 。

儿童这种自然吸取与创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没有的,在蒙氏《有吸收力的心理》中,这样阐述“ 成人接受印象并将其存储于大脑中,但成人自己依然与其保持分离,就像一个花瓶与其容纳的水相分离一样。

然而婴儿却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印象不仅进入其心理,而且形成其心理。

这些印象本身在儿童身上得到具体化,儿童创造了自己的‘ 心理肌肉'。

用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儿童的这种心理叫‘ 吸收的心理'。

” 为此,教育者必须为儿童尽可能创造“ 有准备的环境” 并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供儿童吸收。

第三,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与动物生理发展中类似的“ 环境敏感期”现象。

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就会永远失去并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蒙台梭利还试图区分了儿童不同心理的敏感期:感觉的敏感期( 2 到5 岁)、秩序的敏感期(1 岁到4 岁) 、细节的敏感期( 2 岁到5 岁)、语言的敏感期( 2 月到8 岁)、手的动作敏感期( 1.5 岁到3 岁)、行走动作敏感期( 1 岁到6 岁)。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简介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96-1952)是近代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在致力于儿童教育实验的基础,她创建了一整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瑞典教育家爱伦·凯(Ellen Key)1899年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提出“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之后,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和著述活动使得她被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

至今,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仍风行全世界。

一、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蒙台梭利从医学、生物学、哲学、实验心理学、教育人类学等多学科角度来研究儿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一)儿童观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其儿童发展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蒙台梭利主张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认为儿童是个“精神的胚胎”,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具有“吸收性的心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其生命活动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敏感期”;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要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我活动。

(二)教师观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Direcetress),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教不来的,教育不是教师“给于什么”,而是教师要“跟随幼儿”。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案中,教师要具备多种角色: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支持者和资源者。

教师的工作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准备和创设环境,示范教具操作,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观1.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

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着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她的着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办的心理》等。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研究了儿童,表现了儿童所给予我的东西而已”。

的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的确立,正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细致观察和不断向儿童学习的基础上的;是出自对人类伟大精神的无限敬意,集当时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之大成才确立了的。

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

她认为,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划”。

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

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

”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

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

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

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生命的核心是精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

蒙台梭利说:“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这种活动,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生命发展规律的活动。

为此,教育应该帮助生命的自我活动,凡是干涉生命的自我活动的教育就是应该予以废除的消极教育。

作为教育者,要切忌窒息幼儿的内在生命力,切忌用成人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幼儿。

教师应该新生幼儿的自我活动,学会观察幼儿和探测出幼儿内在的自我发展规则。

这种尊重幼儿的自我发展规则并不是放任不管,为了帮助幼儿内在生命的发展,教师是要花费心血和狠下功夫的。

她说:“教育者的第一位工作,就在于刺激生命,使生命自由地发展。

对于这种纤细微妙的工作,必须通过优异的技术去促进发展的机会,限制外来的干涉。

这样做的话,就不会引起混乱,使幼儿的发展脱轨。

”“如果说某些教育活动有所效用的话,那就是只有援助生命完全开花的教育活动”。

关于环境和生命的关系,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帮助生命的“第二位要素”。

她认为环境既能帮助生命,也能妨碍生命,但是环境决不会象生命那样有所创造,而生命却能创造和自我发展。

她说:“生命是非常优秀的女神,她总是在前进中征服环境为妨碍她的胜利所设置的障碍”。

从而,她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是主体,环境是从属的。

但是为了生命的发展,应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根据这一原则,蒙台梭利在“幼儿之家”中,为了生命的发展所创造的条件是:①完备的环境;②消极的教员;③科学的教具。

她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才能使生命遵循自己的发展法则去发展。

这样,就“如同身体的成长需要从环境中摄取营养一样,生命只有遵循成长的法则才能使其发展获得必要的营养”。

关于发展的法则,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自己的肉体中自然具备使自己获得发展的计划”。

只是这一基本的发展计划对许多儿童来说都由于受到各种障碍而失掉了。

但是若经过适宜的外部条件,儿童还可以回到原来的发展计划上去。

蒙台梭利早把这种遵循自我的发展法则而得到了发展的儿童称为“正常儿童”,把脱离了自我的发展法则的儿童称为“非正常儿童”。

她认为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独自的特性,所谓正常的发展就是要使各个阶段的特性得到充分发展。

儿童在某个阶段上的独特要求是通过内部生命和外部事物的交流而引发出来的。

换言之,就是儿童的生命在某个发展阶段上对于某种外部条件有着极为敏感的独特要求。

蒙台梭利把这种极为敏感的独特要求称之为“敏感期”。

并且又进而把这种“敏感期”细分为“语言敏感期”、“文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而每个“敏感期”又都在持续一定的时间后立即消失。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错过了“敏感期”的教育,就决不会使发展复原。

这种遵循内部法则的发展,也有集中的爆发性发展和逐渐发展两个方面。

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为例,其出现的时间和程序尽管因儿童而异,但是所有的儿童都要经过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的。

在这个敏感期里,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刺激,特别是对语言刺激发生敏感的反应,从而获得语言的爆发性发展。

这种敏感期具有不再二次出现的性质,一生只能出现一次。

然而儿童不仅仅只是在这个时期里才完成语言学习的,其后还将继续增加词汇、丰富表现力等等,这就是逐渐发展的法则。

二者的关系是,只有在敏感期里的活动,才能使精力极大的集中。

若在敏感期里让儿童充分地获得经验,就会使儿童后来的发展受益无穷。

前者是突变,后者是继续、补充和丰富。

蒙台梭利早把从出生到六周岁划分为人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进而又将这第一个时期划分为零至三岁的幼年前期和三至六岁的幼年后期。

幼年前期是“激发幼儿吸取听面临之环境的欲望和冲动,在自我吸收世界,并且在不断地吸收中形成自己的精神”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幼儿是在无意识之中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作为一个总体吸收下来。

为此,若要对“人类的精神发展助一臂之力,就要从儿童不停止地听收事物的心灵是通过环境来赋予方向的这一事实出发”。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要给予这个心灵以有兴趣、有魅力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里,对给予幼儿的环境要予以特殊考虑的是,环境要具备丰富的刺激,这种刺激要由某种秩序构成。

幼年后期是“用手捕捉世界”的时期,是“让前期获得的经验趋于完善”的时期。

“儿童有意识地征服环境,就进入了自身的建设期。

……其经验既不是单纯的游戏,也不是荒唐的行动,而是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手在智慧的引导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作业”。

蒙台梭利创办的“幼儿之家”所招收的儿童,其年龄正相当于这个阶段。

所以她通过完备的环境、科学的教具、让幼儿们的手充分进行作业,使幼儿们在作业中获得发展。

就这样,蒙台梭利把幼儿期划分为吸收环境的前期和用手征服环境的后期。

各个时期的相互关系是:“每个时期都为下一个时期奠定了基础,为了第二个时期的顺利发展,第一个时期必须获得充分的发展”。

以上就是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

由于她的儿童观、发展观是建立在将精神和肉体、生命和环境相分离的两元论基础上,所以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但是,蒙台梭利尊重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去要求、妨碍幼儿,拟通过划分儿童的发展阶段来弄清儿童在各个时期里的发展规律,以及她对儿童每个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的准确观察,都是十分有益和值得吸取的。

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蒙台梭利要求她的教师必须受专门的训练,以便实现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身体的发展。

为此,她将教师这一名词改称为“指导员”。

但教师的作用并不能因此而降低。

她说,指导员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为她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她要为儿童准备学习的环境,成为儿童的观察者和引路人,而不仅是教会儿童一些知识。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掌握技能更重要。

教师的准备工作不能只靠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更重要的是具备道德方面的品质,如机警、稳重、耐性、爱心和谦逊,其中最重要的是时刻考虑到儿童。

她指责传统的教育过多地考虑传授知识,忽视儿童个性的内部发展。

一、尊重儿童,深入地了解儿童的需要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和儿童的新型关系是互相尊重,时时想到对方的愿望。

因此在提出某一课题之前,应当取得儿童的同意。

教师往往过分地考虑儿童的缺点以及如何纠正他们的不良倾向或行为,却没有注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真正的教师不只要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更要消除使儿童对她感到不可思议的那些无形的阻力。

如果成人对于儿童的要求违反了他们内部发展的不可改变的规律,儿童就不可能服从。

儿童的顽皮和不服从往往就是由于他建构自己的内部力量和不了解他与成人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因此,必须了解儿童的需要,并尽量准备真正适宜的环境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蒙台梭利认为了解儿童的最大障碍是成人的权威和骄傲。

儿童虽然还意识不到这种不公平,但他会感觉到精神上受压制,这时他的反应往往表现为胆怯、说谎、任性,无缘无故地啼哭,不睡觉,甚至过分地恐惧。

这一切现象表明是幼小儿童无意识的防御。

假如老师能做到尊重和了解儿童,从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中受到启示,便会知道儿童的心理和成人的必理是完全不同的。

二、用科学家的态度研究儿童蒙台梭利强调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个科学工作者。

为了要解释儿童的欲望必须科学地研究他们。

因为儿童的欲望常常是不自觉的,是他们生活内部的呼声,是按照一种神秘的规律显示出来的,人们很少懂得这种显示的方式。

应当在适宜的范围内任其自然发展,从而观察这种内部生活的表现。

教师不是为自然科学服务,是为生存的人类服务。

她必须善于观察到人的内部生命,人的真实生活,看到儿童的精神状态并对观察过程有一种“乐趣和贪婪的热情”。

要观察儿童的每一种欲望,每一种表现。

通过观察,他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提出新的积极任务。

从儿童身上她将学习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

三、相信儿童、热爱儿童蒙台梭利说,生命的成长必须有“爱”的感觉,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得来的。

儿童正是因为爱他的周围环境才产生了一种压制不住的冲动,在整个的敏感期,将自己和周围事物连接起来。

这种爱不是一般理解的情绪感觉,而是一种爱的智慧,通过爱来吸取外界事物并且建构自己。

正是这种爱,使儿童对周围环境有那样的热情和细致的观察态度,而成人则往往表现冷淡,视而不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情感上更容易趋向于周围成人。

教师在学校所占的地位已象一个母亲在家里的地位,儿童很自然地求助于他们,也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爱。

她说:“教师和儿童之间的积极的关系是教育唯一成功的基础。

”为此她称教育为:“爱的艺术”。

教师必须对儿童表示积极热情,有吸引力,儿童就会有信心地接近他们,并接受他们的教导。

蒙台梭利还反复强调教师对儿童要有信心,相信儿童迟早会表现出真正的天性。

对各种类型的不正常的儿童都不能动摇信心。

应当看到一个表现不同的儿童的精神状态,并相信当有兴趣的“工作”吸引他的时候,他会达到正常化。

她号召:“要体验从儿童那里得到更大的精神快乐”,这就是教师的最高报酬。

四、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涉儿童蒙台梭利认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应当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活动,不要做儿童的仆人,替他们盥洗、穿衣、喂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