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通常由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种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路面结构图

沥青面层

沥青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三层式结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二级及以下公路采用双层式结构(表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抗裂耐久等功能。表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因此,它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平整度,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其次要密实不透水,保证路面结构在各种气候下具有稳定的使用功能。同时,表面层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受大气环境的影响最显著,要求面层具有高温抗车辙和低温抗开裂的能力。表面层通常采用粗型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C、AC-13C 和AC-16C,AC-13C和AC-16C这两种使用最多。

中、下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和不透水的性能。中面层通常选用粗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通常选用粗型中粒式或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和AC-25C。

沥青面层在路面结构中的价格较高,一般情况下对沥青面层厚度应有所控制,但是也不能过薄。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一层压实最小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

此外,在各沥青层中必须至少有一层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基层、底基层

沥青路面结构中沥青面层主要起功能性作用,而非承重层。承担承重层作用的主要

是基层。基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由于底基层是次要承重层,因此对材料质量要求较低,可更广泛地选择当地材料,以节约造价。

沥青路面的基层按材料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或无结合料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和刚性基层(低强度等级混凝土)3种。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主要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二灰)稳定类。半刚性基层的板体性较好、整体强度高,可以大大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半刚性基层的主要缺点是收缩开裂和不能很快排水。

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会引起反射裂缝;

半刚性基层强度很高,致使半刚性基层本身非常致密,几乎成为完全不透水的层次。从面层下渗的水只能积存在面层与基层之间,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基层表面逐步破坏,成为灰浆,并通过面层的裂缝挤到路面上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唧浆”,成为沥青面层水损坏的重要原因。

垫层

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顶面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故垫层常铺设在土基水温状况不良地段。在冻深较大的地区铺设的能起防冻作用的垫层称为防冻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铺设能起隔水作用或防止地表积水下渗的垫层称为隔离层。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各级公路的排水垫层应与边缘的排水系统相连接,垫层应铺筑到路基边缘或与边沟下的渗沟相连接。

层间结合要求

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加强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结合,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

①沥青层之间应设黏层。黏层沥青可用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热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3-0.6kg/m2。

②各种基层上宜设置透层。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等。

③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

④新旧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旧水泥砼板之间应洒布黏层沥青,宜用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乳化沥青。

⑤拓宽路面时,新、旧路面接茬处宜喷涂黏结沥青。

⑥双层式半刚性材料基层宜采取连续摊铺、碾压工艺,增强层间结合,已形成整体。

特别提示:如果沥青路面各层之间不能形成整体,那路面的承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次,必须要强化黏层油,改进透层油,保证沥青层之间以及沥青层与非沥青层之间能够黏结成整体,这是防止沥青路面发生早期破坏、保证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