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25张)

合集下载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

文化教育
返回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内忧外患
19 世 纪 英法联军 50-60 年 代 的 中 国 形 势 太 平 天 国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 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 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 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 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 国觉醒的标志。
洋 务 运 动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建立近代海军 创立近代教育
7、破产标志: 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
8、破产原因: 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而不改变封建制度。 9、影响: 引进了…培养了…刺激了… 抵制了…瓦解了…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Hale Waihona Puke 务运动主要实践活动活动分类
兴办近代军 事工业 (19C六七十 年代) 兴办民用工 业 (19C七 十至九十年 代) 筹划海防
筹划海防
•80年代 ,建 立北洋、南洋、 福建三支海军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第一批留美儿童1872年出发前 在上海轮船招商局前的合影。
京师同文馆
思维升华
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 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 化。
【例】一般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主要是 因为洋务运动 A.以“自强”、“求富”为目的 B.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D.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解体
• 洋务运动起到的积极历史意义主要 在于 • A.建立起近代的政治制度 • B.将学习西方付诸于全面实践 • C.催生了中国的近代企业 • D.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课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课件
材料1: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 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 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 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培养人 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 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 动给中国带来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新式 教育(新学)、新式军队(满清新军)、新思想 (共和)、铁路、重工业(矿山铁厂)等影响后世 的成果。在文化交流、商务往来、科学技术上拉近 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什么是洋务运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 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 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 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了什么? 你在教材中找到几个变动?
思考: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的经 济结构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9世纪40年代外商在中国开办 的企业简表
材料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
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
浙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
口”材。料2:
想一想:这两段材
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问题?
① 中国成为外国资本 主义的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优秀课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优秀课件

合作讨论:依据教材、结合史实,说明洋务运 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项目 具体表现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近代军事 工业 近代民用 工业 近代海防 近代教育
合作讨论:依据教材、结合史实,说明洋务运 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思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情境再现:19世纪60、70年代的新新人类 还 是 洋 人 会 挣 钱 啊! 1845年第一个外洋船坞 我也要买机 器,建厂子, 雇工人
好高的利 润,比收 租强!
洋务派引进大机器生产
自己投资,这 Biblioteka 润不就是 自己的了!变动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贻来牟机器磨坊
进步: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提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所需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沉沦:
沦为了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成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
变动二: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材料:《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商人的梦想,“只 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 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年代 总额
探究: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对内 ——镇压人民的反抗 对外 ——抵御列强的的侵略 根本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变动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变动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创办军事工业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旗号: 自强 代表企业: 特点:
江南制造总局有两千多工人, 设备齐全,分工细致。………
变动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5、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 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 到发展 B 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 快 C 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 创办近代企业 D 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内忧(?)外患(?).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3.代表人物 洞(地方).
(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
4.主张及目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不改变封建制 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5.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派人出国留学.
诱导
抵制
民族资 本主义
(资本主义)
瓦解
封建自 然经济 (封建性质)
外国资 本主义
(资本主义)
课堂演练
1.洋务派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 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的经济侵略
B.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生产关系 C.利用封建生产方式经营近代企业
B
D.封建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2.李鸿章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签订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其仍
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
体,此其体也;铁路,轮船… 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
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 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 达,果足恃欤?”
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而不改变封建制度
严而负有为言重致体复也之远则:”用之以.体有用马;用牛有为.者未之马用,闻体之即者以,体一则也牛,物有则”““府牛马(科””封度技::建)清西;.制政方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5张ppt)

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军旗
4. 在教育方面,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 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 近代教育的先河。
5.结果--失败 (1)标志: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彻底变
革封建制度;
6.积极意义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 1、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2、陈启沅在广东开设继昌隆缫丝厂
企业:3、朱其昂在天津经营贻来牟机器磨房
3、特点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
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 ,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 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 不过721.5万元。
市场、劳动力。 (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注意: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只 是开始解体,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 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
二、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 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 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 救运动。 1、背景: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处于 内忧外患的形势;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
纺织分离
纺纱、织布两种纺织业工序中,纱和布又可同时作为 独立商品。在近代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飞梭和珍妮机被 发明以来,纺和织的质与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19世纪70 年代,在中国的洋纱价格比土纱价格低三分之一。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农民经过仔细斟酌,发现买纱织布比自己纺纱织布成本低得 多,于是绝大多数农户开始放弃纺纱这道传统工序,而改用进口 洋纱织布。这一过程被称为“洋纱取代土纱”的过程。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教学课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教学课件

小结: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 化的第一个重要表现是什么呢?
2、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最主要 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3、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否意味着 中国全面迈向商品市场经济了呢?
探究二 洋务运动
1、第一自然段是关于洋务运动兴 起的简单介绍,你能否试着从四 个方面简单概括其内容?(用四 个词共八个字)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特点及 其产生此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有着密切的联系,请问有何依据?
4、洋务运动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的企业都被称为近代民族企业,二者 又有何异同点呢?机器同,管理异
材料六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先预 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但 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 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 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才能生效。 近代化的军事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 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 曾国藩等洋务派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 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本节课我们探究什么? 《课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 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主题:了解和认识近代经济结构
变化的三大表现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二、洋务运动的兴与衰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破土而出
本节课探究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首先请回顾一下:中国古 代经济结构有哪些基本的特点呢?
《马关条约》: 中国赔款两亿两 白银,割让台湾
6、洋务运动是中国追求现代化过程中 的一场大悲剧,有人找出一堆理由来 支持甲午战争中国本有机会取胜,比 如:如果老佛爷不挪用海军军费修颐 和园,如果有几发炮弹不臭,如果李 鸿章下令主动出击。然而,历史是不 能假设的?你认为甲午惨败,洋务运 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质课课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质课课件

材料2:“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把种种官 僚病带进经济活动过程,使之丧失了推动经 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企业充塞着腐 朽的衙门作风,机构臃肿,冗员甚多……再 加上企业的盈亏盛衰与这些官僚没有直接的 利害关系,营私舞弊倒能饱填私囊,其前途 也就不卜而知了。”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材料3:李鸿章反思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 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 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 然究竟决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 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 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 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时间 鸦片战 争后
农副产品
茶叶 均值)
生丝 平均值)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 积于厦口”。洋纱、洋布、洋棉 “其质即美,其价复廉”,民间 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布不复畅 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 能出口”。
日趋商品化 5000(年平 5000(年
8010
9919 10122
互动探究
你是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
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 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 2.中国工业近代化开始起步;对外国经济侵略 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3.加速了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4.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植根于腐朽落后的封 建制度上必然失败。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 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 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课件]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5、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包括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④江南制造总局 B.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 D.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兴办军事工业内容
兴办民用工业 筹划建设海防 创办新式学堂 选派留学生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没能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评价
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对外国的经济侵略…… , 对本国封建经济 ……
军事工业
“自强”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赴美留学的幼童
1862年,为培养翻译及外交人 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返回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一些条件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 隆缫丝厂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 “解体”的含义是 D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 思,人们提出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 年内容的图片是 B
洋务运动?
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 “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 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 自救运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25 人教课标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25 人教课标版
参考:(1) 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处境悲惨。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激烈碰撞)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 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 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 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 之源,其在此乎?”
7.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8.19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 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太 平 天 国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
阅读下列材料: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 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 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探究:洋务派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危 机?目的是什么?
2、过程: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解体表现:
1.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导致自然经济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探究: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化?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企业及特征 洋务企业的评价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房
中国传统的家庭纺织
湖北丝麻四局的并条机
教学意图:学生在分析对比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引进西 方先进技术与机器,引起了中国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动, 这恰恰是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有人说: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提出问题:请结合本节课所学论证以上三句话。 教学意图:学会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 习方法,讨论的过程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意图:
学生通过自身进入情境来分析创办企业的条件, 选择办厂地点,作为“当事人”能够更为主动地 思考问题。通过阅读发昌机器厂的创业史,又从 历史情境中跳出来,成为一个“旁观者”,更能 理性的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小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变动的表现: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仍占统治地位)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兴起 变动之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2、变动的趋势: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n 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 济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 主义的市场。
• 材料二:有研究认为,“自然经济解体的 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前提条件的 形成过程。”
(2)材料二研究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商品市场、 货币资本积累等,促使近代企业产生。
提出问题:
①“文中划线部分直观地描述了怎样的经济形态? 这种经济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②鸦片战争以后这种传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具体表现是什么?
教学意图:
①以虚拟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将抽象的经 济概念形象化; ②创设问题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两种预案: ①学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 原因, ②以图示法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表 现、影响,由表现入手,往前推原因,往后推影响。
教学意图: ①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提供新的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的能力 ;
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鸦倾销商品 Nhomakorabea片
(以洋纱、

洋布为主)





济 侵
掠夺原料
(以丝、茶

为大宗)
纺与织分离
耕与织分离






农业生产日 益商品化
解 体
客观上促 进中国商 品经济的 发展
3、变动的影响:经济近代化
促进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教学意图:总结知识、拓展思维、树立正确的文 明史观。
课堂练习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担)
类别 生丝 茶叶
1843年 0.14 13
1860年 6.9 153
增长 48倍 11倍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n 以丝、茶为代表的农副土特产品出口量激增;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个旧中国农民的回忆》
我1839年出生于上海市郊,那时家境还算 稳定,父亲耕三亩地,母亲纺纱织布帮补家 用。但到五岁那年,母亲终于放弃了她那心 爱的木制纺车,因为洋布质地细腻,价格也 只及土布的三分之一,几乎垄断了上海市场, 这样家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三亩地上。邻 居家情况更糟,全靠纺织土布过日子,濒临 破产。
中国成为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的附庸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 洋务运动的 对洋务运动
时间
目的
进行评价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背景
教学意图:强调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理性思维与判断。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选择一:连线搭配 选择二:填写表格; 选择三: 填充地图
教学意图: 将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学习的内需 力被调动出来;
沿海和沿江地 区最早受列强 侵略,列强倾 销商品、掠夺 原料,自然经 济解体较早;
外商企业最早 在沿海沿江地 区建立,刺激 了中国近代企 业的建立;
近代工业分布 在沿海和沿江 地区便于引进 外来先进技术 和引进机器设 备。
陈联泰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公和永缫丝厂
汕头
《发昌先生来了》 1835年,15岁的方举赞来到上海,开始在小铁
匠铺当学徒,满师后以打铁为生,并往返于沪粤跑 单帮贩卖杂货,积累了一些钱财。1862年,《南京 条约》签订的20年后,外商企业在上海不断增多, 并赚取了高额利润,方举赞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 1866年,他与同乡共同出资,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后来又购置了两台车床,雇佣工人达10余人,不仅 采用了蒸汽动力设备,还增加了诸如锻冶、焊接、 车削等工种,当时的外国人称“发昌先生来了”。
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假如回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你是 一个商人(或者地主、官僚、手工作坊 主),想办一家近代企业,你需要哪些 条件呢?
资金 机器 市场 原料 劳动力
资金 机器 市场 原料 劳动力
如果需要满足上述条件,你会选择在 哪里开办企业?
教学意图:学生将自身置于情境之中,有兴趣、 能体验、会探究。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 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 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 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士子范进因中举登科 而大发神经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开始关注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第9 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铜鼓中学历史组
导入新课:
画面一:当江南水乡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 蒸汽锅炉已经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车已经 响声彻天地驶入新时代!
教学意图:
①暗示本课学习的背景知识; ②感受到明清以后东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③领悟近代中国遭遇西方近代文明全面冲击的必然性; ④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必然性。
构建知识框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的兴起
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教学意图:
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②领会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