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培训教材PPT实用课件(共50页)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培训教材(50张)PPT

环境监测培训教材(50张)PPT
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包括污染源调查、 布点和采样、监测方法选择及方案实施;
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对本课程中的概念、名词等的英文要熟悉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 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 类生存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衰退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对象。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原生环境 问题
天然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洪涝干旱 地震
污染源
次生环 境问题
农业污染源
流行病 其他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环境质量
确定 污染程度 变化趋势
自然因素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 人为因素
污染成分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
布点 采 环境信息 技术 样
样品前处 理和准备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数据 综合分 环境质 处理 析评价 量信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社会因素
一、环境监测的任务
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 确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 新污染源的预测预报;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环境质量标准;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监测资料; 为制定和修订环境法规、标准等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环境监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室或遇突然断电,应关闭电源,尤其要关闭加热电器的电源开关。 ● 4、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过热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 5、插座请勿接太多插头,以免电荷负荷不了引起电器火灾。 ● 6、多个大功率仪器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 ● 7、实验室仪器设备及线路设施的安装改造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实施,不许乱
● 4、高空作业人员需着便利的工作服,穿软底防滑鞋,系安全绳,戴安全帽。所用设备应摆放平稳, 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各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或者加以固定, 以防跌落伤人。监测过程中若发现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务必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 决。
● 5、加热采样管最好使用36V电压。禁止用电笔试高压电。手上有水或潮湿时, 请勿接触电器或电器设备。在有高压(如使用高压静电除尘)设施的,应注 意高压标识,切匆靠近隔离区,开孔也应尽量避开高压电极处,谨防高压击 打导致人员伤亡。
(三)噪声监测安全防护
●1、进入现场(特别是建筑施工场地)须戴安全帽,以防物体堕 落伤人;测量污染源噪声时要注意现场周围环境,防止触电、碰 伤、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发生,在测量高噪声源时,要配备防噪 耳塞。测量交通噪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与秩序,以防发生交通事 故。
●2、测量夜间噪声时,要做好生物性防护,配备口罩、橡胶手套、 手电、棍棒、消毒药品等物品,以防蛇、虫叮咬。
● (一)水体(底质)现场监测防护
● 1、应避免从不安全的场所,如斜坡等不安全的堤岸采样。如不能避免,则应由二人或二 人以上操作,要使用救生圈并系好救生绳等安全防护措施。要防止不利的气象条件,有 毒的动、植物或爬虫等对人体的伤害。
● 2、采样仪器或设备放置在堤岸上,应避免受到水浸蚀或人为的故意破坏,并采取适当的 保护措施。

《环境监测》PPT课件

《环境监测》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6
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697nm)
精选课件ppt
17
亚硝酸盐氮
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来源。
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N-(1-萘基) -乙二胺比色法(GB 13580.7-92)、α -萘胺比色法(GB 13589.5-92)和分光 光度法(GB 7493-87)、离子色谱法等。
精选课件ppt
21
酚二磺酸光度法
硝酸盐在无水条件下与酚 二磺酸反应,生成硝基二磺酸 酚,后在碱性水溶液中生成黄 色的硝基酚二磺酸三钾盐。在 410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 并与标准溶液比色定量测定。
该法测定的浓度范围为 0.02~2.0 mg/L,显色稳定 。氯离子干扰较大,可在比色 之前在水样中滴加硫酸银溶液 ,使氯化物生成沉淀,过滤除 去。
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氰化物
的测定。
精选课件ppt
10
显色反应如下:
精选课件ppt
11
● 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
在中性条件下,预蒸馏收集液中的氰离子与氯 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氯化氰与吡啶反应生成戊 稀二醛,戊稀二醛再与两个巴比妥酸分子缩合生 成红紫色染料,在波长580 nm处进行吸光度测 定,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精选课件ppt
3
水的pH值
▪ pH值的概念
pH值是水溶液中氢离子活度(aH+)的负对数,即
pH = - log aH+
如果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用氢离子浓度表示活度 时,则有
pH = - log [H+]
精选课件ppt
4
水Hale Waihona Puke pH值▪ pH值测定的环境意义
pH值表示水的酸碱性的强弱,是最常用和最重 要的水质指标之一。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
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它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关组成成 分及其中污染物进行现场的、长期的、连续的定性、 定量监视、测定和系统综合分析。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器和所用吸收液; •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依据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的类型不 同而异,水质监测的项目包括物理、化学和 生物三个方面的监测项目 。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 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 阴离子洗涤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 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 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 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二)采样点的设置
1、设置原则:大气采样点的设置与监测范围 的大小、工业布局、污染源的分布、气象条件、 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监测 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高、中、低部位都要设一 定量的采样点。工业集中区比郊区、农村采样 点要多,人口稠密的区域比稀疏区域采样点要 多。
2、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用量总和的2-3倍 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
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能够测定最大值、最小 值和平均水平的时间段内。

环境监测知识培训 ppt课件

环境监测知识培训 ppt课件
6、基本具备本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中所要求监测项目的自测能力,自测项目和频次必须与企 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相适应;
17
2 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7、自测方法应首选环保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方法,并 尽可能与监督性监测方法保持一致,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 性;
8、健全自测管理制度,规范自测行为,加强自测全过程 质量控制,制定并落实自测质控方案,确保自测数据准确 可靠;
24
2、2012年10月20日-10月31月,省环保厅审 核汇总11市检查结果并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
2012年10月20日-10月31月,省环保厅对11市 环保局上报的检查结果进行审核汇总, 将 全省检查结果通过采集软件导出,于10月31 月前将检查结果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
2012年10月31日-11月30月,省环保厅对11市 环保局开展国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检查情 况进行认真总结评比,并向全省通报。
(五)配合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单位实 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
(六)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安装并通过验 收、实现联网情况,自动监测数据有效 性审核情况;
(七)针对监测结果的持续改进情况; (八)监测工作在总量减排和整个环境管
理中发挥先行和引领作用的情况等。
8
我省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对监测体系的了解和掌握不够 监督监测频次基本满足要求、监测项目有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重点 我省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5
总量减排监测体系的组成
企业自测
在线监测
减排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入门培训材料.ppt

环境监测入门培训材料.ppt

B 执行第二时段标准时,全部污染物质均在单位法定周界(实际)10m 范围内,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不设参考点
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一般设2~3个监控点
*在正常工况下监测
监测
大气污染源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恶臭无组织排放:
恶臭污染源:NH3、H2S、苯乙烯、三甲胺、CS2、硫醇、硫醚、 二甲二硫、臭气
▪ 各行业废水的监测项目 *有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时采样ຫໍສະໝຸດ 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 监测项目:不同行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 • 废气按排放方式分类:无组织排放废气、有组织排放废气
无组织排放:凡不通过烟囱或排气系统而泄漏烟尘、生产性 粉尘或其它有害污染物
几种污染源产生的废气
*在正常工况下监测
环境监测入门培训材料
环境监测的主要分类
▪ 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环境空气、环境噪声、地表 水、地下水、土壤、底泥、降水等
▪ 环境(工程)监理监测:环境空气、噪声、环境水等 ▪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废水、废气、噪声、固
体废弃物等 ▪ OHSAS1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生活饮用
水、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照度、职业噪声、室内 空气等
环境监测的主要分类
▪ 室内空气: GB/T 18883-2001 中19项 、 GB 5 0325-2001中5项
▪ ICTI环境健康安全: 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 物、照度、生活饮用水、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室 内空气等
▪ 车内空气污染物
▪ 汽车尾气污染物
相关标准
▪ 1. 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2.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3. 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4. DB 44/26-2001 广东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 5. GB 8978-20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6. DB 44/27-2001 广东地方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环境监测总站培训教材——环保部ppt课件

环境监测总站培训教材——环保部ppt课件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 行维护与运行状况分析
目录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 护技术要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维护保养的技术要求 日常设备巡检技术要求 定期校准、校验技术要求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目录
第二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 状况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仪器参数设置和状态 设备运转率及每季度有效数据捕集 数据传输率与数据超标率计算 总量计算 统计报表的检查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 维护技术要求
第三节 定期校准、校验技术要求
一、定期校准的要求及方法 1、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颗粒物CEMS应每24小时 至少自动校准一次系统零点和量程;具有自动校准 功能的气态污染物CEMS应每24小时至少自动校准 一次仪器零点,每周自动校准一次仪器量程(全程 校准); 2、无自动校准功能的颗粒物CEMS应至少每3个月
第二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 状况分析
第三节 数据传输率与数据超标率的计算 一、计算方法 传输率=(每季度传输小时数-缺失数据时间-无效数 据时间)/(每季度传输小时数-无效数据时间) 100% 超标率=超标时间段/(季度小时数-无效数据数据时间) *100% 二、数据传输率统计方法及判定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 维护技术要求
第二节 日常设备巡检技术要求
一、现场环境巡检要求 1.检查进入现场的通道是否顺畅,平台、扶梯、护 栏等是否齐全牢固; 2.平台上的设备是否有积水,积灰,是否会进入系 统; 3.设备安装是否牢固,安装点是否振动;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 维护技术要求
4.现场环境是否感觉到有污染气体存在,是否影响 CEMS的设备工作; 5.现场设备接地是否牢固; 6.现场建筑,设备防护设施是否可靠(防雨,保 温,防雷); 7.站房内的废气、废水(冷凝水)的排放系统是否 正常。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培训教材(PPT 43张)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培训教材(PPT 43张)

1、按监测目的分类:

研究性监测:它是研究污染物自污 染源排出后,其迁移、转化的规律, 以及污染物对人体及物体的危害性质 和影响程度。

常规监测:常规检测是最基本的监测工作, 它是按一定的要求和计划,定时、定点, 测定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其排污负荷变化情 况,分析污染物超标程度和频率,评价环 境质量,预测环境变化趋势。这是一项经 常性的监测工作。
三章环境监测与环境 管理
第一节 环境监测
广义的环境监测应包括两个方面:环境污 染监测和生态监测。 环境污染监测是间断或连续测定环境中污 染物的浓度,分析和研究其变化对环境影 响的过程。 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 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 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2.生物监测 (1)大气污染物中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物中的生物监测有以下办法: ①利用指示植物的伤害症状对大气污染做出 定性、定量的判断;②测定植物体内污染物 的含量做出判断;③观察植物的生理生化反 应,如酶系统的变化、发芽率的变化等,对 大气污染的长期效应做出判断;④测定树木 的生长量和年轮,估测大气污染的现状;⑤ 利用某些敏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作为大 气污染的植物监测器。
2.按监测对象分类:

可分为:大气污染监测 水体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
牡丹江市水源地近日发现不明絮状物。经专家初步认定,这 种絮状物为水生生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初步查明为海林市一 家酒厂向海浪河大量排放酒糟所致。
3.按污染物性质的不同分类:

可分为:化学毒物监测、病毒病菌污染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环境污染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简单地说:
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样品运送和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环境监测的原则(三原则)
1、优先监测原则 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 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致癌、致畸性、致突变) 毒性较大 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2. 连续性:坚持长期测定,揭示变化规律 3. 追踪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生产性:数据就是环境监测的基本产品。 5. 执法性:根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提供决策建议,并授权
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
四、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
接受、熟悉监测任务(监测目的、要求) 现场调查——收集基础资料(环境概况,污染源,污染物) 监测计划设计(监测因子、实施计划) 优化布点(监测点位置、数量) 样品采集(设备、方法) 样品运送保存(方法、条件) 分析测试(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条件)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监测报告) ——————————全程质量控制——————————
处理措施:运用填埋、焚烧、综合处理 和回收利用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垃圾进行减 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 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 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 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 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 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 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 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环境监测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环境监测.ppt课件

环境监测.ppt课件

流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指数与水样污染程度的关系如下:
d值<1.0:严重污染; 值d 1.0~3.0:中等污染; 值d>3.0:清洁
3.硅藻生物指数
硅藻指数= 2AB2C100 ABC
式中:A——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 B——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 C——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
硅藻指数0~50为多污带;硅藻指数50~100为 α-中污带;硅藻指数100~150为β-中污带;硅藻 指数150~200为轻污带。
环境监测课件.ppt
生物监测的定义和方法
生物监测方法: 1利. 生用态生(物群的落组生分态、和个个体体、生种态群)或监群测 落 从 评对 生 价234环 物 提... 生 生 生境 学 供物 物 物的 依污测的体角据染试生内度,或理污(毒,称环、染性为为境生物测环生变化残定境物化指留、质监所标量致量测产测测突的。生定定变监的测测反定和应),
人食用这些水中生物后富集1000万倍。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 第四节 生态监测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主要内容: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的意义;生物群落监
测方法;生物测度法;细菌学检验法。(注:细菌学检验法在 这里简要介绍,主要放在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课程中介绍)
(二)污水生物系统法
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按照污染程度和自净过 程,自上游向下游划分为四个相互连续的河段,即 多污带段、α-中污带段、β-中污带段和寡污带段, 每个带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根据 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表6.1为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
表6.1 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
式中: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 种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污染方式分类
间接污染
按人类社会活动的功能分类
污染源的形式
点污染源
线污染源
尾气
面 污 染 源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元 无 有 金 含 有 有 有机属机机机素机氧烃有氮卤硫物有机化机化化化化合和合物合合物准物物物金属有铅 铬 镉 汞 砷 磷硝 硝 硝 亚机基化烷 不 芳 多四 脂 饱 卤 氯 多 氯氰 一氮 卤 卤次 硅 无 硫磷 如 磷磷 焦 有 有合甲环和氯基烷 硫疏 二 硫的 的酸酸 机氯机代磷磷物素苯机酸和芳有 酚 环基酸联无 无氧氧基 硝胺 腈饱基三 磷酯酸磷氯代酸酸不(烃硫 甲二类二机 机化 化化苯邻军类磷三氧甲甲及化三四饱代肪化甲T(化化化化化醚 醇 酮 酯 酐机四羰二三单二三甲用化(合N农乙恶和其合乙烷物砜酯醇和甲乙合合P苯毒合T合甲甲化苯P乙丁苯A苯胺)烷卤物物盐物氢物物物碳C酯气物酯酯药酯苯基基基物烷英酸HB化基基基烃烃烃)s胂胂物类)碳酚烃烃铅锡酸铝酸镍铬 有机磷化合物
气、放射性物质、土壤等。
监测项目 在不同监测领域,较多种类污染监 测,开始尝试污染物的形态分析。
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网
国家环境监测 管理部门
省级网 省级管理部门
市级网 地市级管理部门
县级网 县区级管理部门
国家监测中心 (总站)
省级监测中心站
地市级监测站
县区级监测站
部委监测管理 部门或总站
部门监测中心站
数据 综合分 环境质 处理 析评价 量信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社会因素
一、环境监测的任务
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 确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 新污染源的预测预报;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环境质量标准;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监测资料; 为制定和修订环境法规、标准等提供依据。
工业污染源
人工源 第三产业源
生活污染源
其他污染源
实际案例
意大利西西里岛 埃特纳火山喷发 (原生环境问题)
河道疯长的水草 (次生环境问题)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大气污染
燃煤、汽车、 扬尘、工业
排气
长江、黄 河、七大 湖泊、部
城市附近的水体普遍受到污染
分江河检 出有机污
Hale Waihona Puke 染物城市固体废物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包括污染源调查、 布点和采样、监测方法选择及方案实施;
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对本课程中的概念、名词等的英文要熟悉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本课程的用途
1.申请全职的环境监测工作; 2.为污染控制工程服务; 3.为环境科学的研究工作服务; 4.环境执法部门; 5.环境管理部门。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考试
笔试 60% 实验 30% 出勤 10%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 并能在环境工程中应用;
遥感、卫星遥感、计算技术。监测有线 和无线传输技术的数据信息的中心控制, 计算机处理成污染势态、污染浓度分布 图。
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目前的环境质量——未来的环境质量
监测项目
表观直接毒性——间接潜在毒性 三致物、环境激素(干扰内分泌)、POPS
直接危害因素——全球环境问题
跨国界跨区域及全球范围的联合监测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阶段名称
时间
特点
被动监测 污染监测
20世纪 50年代
分析化学为基础; 污染物的定性或定量
主动监测 目的监测
自动监测 防治监测
20世纪 70~80年代
半自动、自动采样器;样品前处理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污 染物的变化规律;多种污染物之间的关 系;多种物理因素。
20世纪 80年代
目录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七章 噪声监测 第八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环境科学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环境化学 环境物理学 环境地学
生物性质 生态性能 变化趋势
环境工程学 环境医学
数据基础 变化规律 环境监测
环境规划和管理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法学
存量达600亿
农药吨、化肥、
农膜、畜禽粪
环境污染的类型
按环境要素分类
大气污染
按污染源分类
天然
按污染物性质分类 人 为
按污染物的形态
按污染物生成过程分类
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类
污污水 土 生物 化 生一 二 自 人染染气 液 固壤物局 区 全污理学物次然工次直源源污污态态态工农交生域部球污污污污生合污接染染染通性性性染染染染成成染污运物物物物污污污输业业活染染染染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环境监测
按学科性质 按工作性质
化学监测 物理监测 生物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 排放污染物监测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环 按监测目的 境 监 测 按监测介质
常规监测 特例监测 科研监测
污事 故染监源测 环仲境裁质监量测 考核验证 水咨质询 服 务 空气 土壤 固废 生物 生态 物理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
监测范围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GMES
GMES / Air 和 GMES / Water
高度现代化、自动化、连续化
监测方法 移动采样、现场采样
遥感监测技术
中国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已具规模,并朝着组织网络化、技 监测队伍 术规范化、方法标准化、信息处理
计算机化的方向发展。
相对较多,水和废气、气和噪声、 监测领域 降水、固体废弃物、生物、汽车尾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环境质量
确定 污染程度 变化趋势
自然因素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 人为因素
污染成分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
布点 采 环境信息 技术 样
样品前处 理和准备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 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 类生存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衰退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对象。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原生环境 问题
天然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洪涝干旱 地震
污染源
次生环 境问题
农业污染源
流行病 其他
行业地区站
企业、单位站
“管理型”监测网络
子站

子站
子站


测 子站
中心站
子站


子站
子站
子站
我国环境监测的科技发展重点
基础性研究 拓展新领域 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监测技术 开发实用新技术及新方法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监测研究 预报、预测、预警监测应用技术研究 全球环境问题的监测研究 环境监测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