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植物源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0 引言与传统的培养基相比,无血清培养基不含动物血清或其他生物提取物,能支持细胞在体外长时间生长和繁殖,是继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之后的第三类培养基。
目前商业化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有明显的特征区别,通常可分为4种类型:无血清培养基(Serum -free medium ,SFM )、 无动物源培养基(Animal -component -free medium ,ACFM )、无蛋白培养基(Protein -free medium ,PFM )、化学成分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CDM )。
无血清培养基中没有添加血清,但会添加一些额外的成分来维持细胞的生长,因此,无血清培养基通常是由基础培养基和合适比例的激素、生长因子、贴壁因子和结合蛋白等添加因子组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血清已经被各种成分所取代,如重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 ,EGF )、胰岛素、转铁蛋白、皮质醇,最常见的是牛垂体提取物(Bovine pituitary extract ,BPE )用于培养贴壁角质形成细胞。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血清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促细胞生长成分,作为营养物质、激素、生长因子以及蛋白酶抑制剂,同时血清能够使细胞贴壁以及平铺在细胞瓶中,提供特殊的保护机制来避免细胞的机械损伤和剪切力,还可以抑制有毒部分对细胞的冲击,提高培养基的缓冲能力[1-3]。
血清中含有可以转运脂类、脂肪酸、激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
但是随着欧洲许多国家爆发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血清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由于批量使用的动物血清来源于自然生物体(主要是新生牛),它本身携带和采集、加工过程有污染外源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的可能,因此,使用新生牛血清存在作者简介:张凯茵,南京财经大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粮油副产品生物转化技术。
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研究报告
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研究报告北京大学王磊1.无血清培养基概述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a),通常以SFM表示,顾名思义,就是在细胞培养中不需要添加血清,但是在某些应用中可能要添加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
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了血清的主要成分:粘附因子、生长因子、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能减少血清带来的不利因素,使细胞培养的条件更稳定。
经历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后,无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培养成为当今细胞培养领域的一大趋势。
采用无血清培养可简化纯化和鉴定各种细胞产物的程序,避免病毒污染造成的危害。
2.无血清培养基的应用和主流模式目前在大规模动物细胞的培养中已经普遍适用于无血清培养基。
在疫苗生长、单抗和各种生物活性蛋白等生物制品的应用领域中,优化无血清培养基的成分可使不同的细胞在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表达目的产物的环境中维持高密度培养,降低生产成本。
在人类细胞培养中,应用无血清培养基还能有选择性地控制及避免成纤维细胞的过度生长。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某些细胞的生长量和抗体的产量甚至较有血清时高出数倍。
除生产生物制品外,无血清培养基也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肿瘤学领域:(1)研究细胞的分化条件:无血清培养基其组成可以是完全确知的化学物质,因而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增减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这就为研究细胞分化的条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用于激素、生长因子和药物等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3)用于从多种细胞混杂的培养中选择目的细胞:通过对无血清培养中的某些成分的取舍,可抑制原代组织培养物中非目的细胞的过度生长,达到选择目的细胞的目的。
(4)肿瘤病理学和病因学的研究:如用于研究致癌因子对细胞的影响,研究肿瘤细胞对可能触发正常细胞终末分化的外周信号的反应能力,或用于研究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移行与基底膜信号的关系等。
(5)无血清培养基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的很多生产单位都在致力于如何将无血清培养基与发酵罐培养技术更好的结合应用。
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文 章编 号 :1oo4—2342(2018)0l一0004—05 中图分 类号 :Q813.1 文献标识码 :A
·专论与综述 ·
无 血 清 培 荠 基 的 研 夯 进 展
张松 。-一,乔 自林 。王家敏 (1.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 学与工程学院)
.
·
从 牛 胎 儿 中获 得 血 清 引起 了国 际 社 会 对 动 物 福 利 的 关 注 ,如 对 实 验 动 物 造成 伤 害 ,存 在 着 道 德 和 伦 理 上 的 问 题 … 1-3 血 清批 间差 异 问题
季 节 的交 替 、地 域 的跨 越 、动 物 个 体 或 群 体 的 差异 ,这 些不 同均 会造 成血 清 的批 次 间差 异 。另外 , 血 清 的组 成存 在 可 变性 和 不 一致 性 .这 也会 导 致 培 养 基对 细胞 具有 不 一致 的促 生长 能 力 。此 外 ,每批 培 养 基 的 质 量会 随着 供 体 奶 牛 的饮 食 和身 体 状 况 的变化 而变化 这种变 化也 会导 致 培养基 的促 生 长 特 性 发生 显 著差 异 ,最 终 导致 细 胞培 养 过程 的生 长 能 力和 速度 的 巨大差 别 。 1.4 成 分 问题
人 类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培 养 动 物 细 胞 时 所 用 的添 加 物是 动 物血 清 (如新 生牛 血 清 、优级 胎 牛 血清 等 . 添加 量 ~般 在 5%~15%之 间)等 天然 的动 物体 液性 补充 物 。这些 天然 的体 液性 补充 物 可 以在 较长 的~ 段 时 间里维 持细 胞生 长 。它们 主要 是可 以 向培养 细 胞 提供 激 素 、生 长 因子 、贴 壁 因子 、结 合 蛋 白和 其它 营 养 物质 等 。然 而 ,尽 管 血清 对 细胞 具 有 良好 的 生 长促 进 作 用 ,但使 用 血 清作 为 培养 基 的 添加 剂 依然 存 在很 多 问题 。 1,1 高成本 和 可用性 问题
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作者:杜秀冬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21期摘要:由于血清会增加支原体、病毒和朊病毒污染,使纯化过程复杂化,因此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的悬浮培养最好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但是没有通用的SFM以用于所有细胞系的培养。
因此,需要针对每种单独的细胞系开发特定的SFM。
本文综述了CHO细胞SFM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基因工程蛋白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已被最广泛地用于治疗性抗体的商业生产。
随着对治疗性抗体需求的不断增加,CHO细胞的流行性可能会持续存在。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基因工程蛋白是获得糖蛋白(例如用于治疗目的的单克隆抗体)的常用方法。
由于其表达量低于原核和酵母表达系统,故提高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效率至关重要,这对培养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临床上使用的生物技术产品应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生产,因为动物来源的血清价格昂贵,并且可能含有不合格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
其次,CHO细胞使用悬浮培养方式,与静态培养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剪切力。
因此,为提高CHO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量,需要通过大量的知识和合理的技术来设计适用于CHO细胞培养的SFM[1]。
1 CHO细胞表达系统CHO细胞表达系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是目前全球研究较多的一种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在生物制药领域中应用广泛[2]。
CHO细胞是抗体生产中最常用的宿主细胞系,因为它们能够对治疗用途的mAb进行适当的翻译后修饰。
CHO细胞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优势较大,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目的蛋白易于表达,且能被分泌至培养基中;(2)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外源蛋白与天然产物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理化性质相同;(3)能在无蛋白、无动物源培养基中进行高密度的悬浮培养,利于工业化生产;(4)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较少,利于重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3]。
用于重组蛋白药物生产的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21,43(4): 905-916DOI: 10.11844/cjcb.2021.04.0025用于重组蛋白药物生产的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李伟风^樊振林“2张洹瑜U2林艳^王天云G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新乡453003;2河南省重组药物蛋白表达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新乡453000;3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新乡453003)摘要 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因其具有类似于人源化细胞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已经成为重组蛋白药物生产的主要表达系统。
中国仓鼠印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 H O)细胞是生产重组蛋白的理想哺乳动物细胞宿主,目前近70%批准上市的重组蛋白药物是由C H O细胞生产的。
常规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需要补充血清才能正常生长,但血清存在来源批次不一、下游分离纯化困难、支 原体污染潜在风险等缺点,因此,C H O细胞生产重组蛋白药物要求必须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避免以上问题产生。
近年来,围绕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该文综述了CHO细 胞的特性、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成分及作用,以及一些特殊添加剂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C H 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糖蕋化;关键成分Advances of Serum-Free Medium for CHO Cells forth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LI W e i f e n g1’2,F A N Zhenlin1’2,Z H A N G H u a n y u1,2,L I N Y a n1’3,W A N G T i a n y u n1.2* {^Department o f B 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chool o f B asic Medicin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2H enan 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o f R ecombinant Therapeutic Protein Expression System, Xinxiang 453000, China\z S chool o f N ursing,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Abstract M a m m a l i a n expression s y s t e m has b e c o m e the m a i n expression s y s t e m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d u e to its similarity o f th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to the h u m a n cells.C H O(Chinese h a m ster ov a r y)cells are ideal m a m m a l i a n expression hosts for r e c o m b i n a n t protein production.T h e m e d i u m used for routine cell culture requires supplemental s e r u m for n o r m a l g r o w t h.H o w e v e r,d u e to the disadvantages o f s e r u m,s u c h as different sources a n d batches,difficulty in d o w n s t r e a m separation a n d purification,a n d potential risk o f m y c o p l a s m a contamination.Therefore,serum-free culture m e d i u m is required for C H O cells to produce r ecombinant protein drugs to avoid the a b o v e p r o b l e m s.In recent years,a lot o f researches h a v e b e e n per f o r m e d o n serum-free m e d i u m,a n d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 e e n m a d e.In this r eview,the characteristics of C H O cells,the basic c o m p o n e n t s a n d functions o f serum-free m e d i u m,a n d the functions o f s o m e special additives are r e v i e w e d.K e y w o r d s C H O cells;serum-free m e d i u m;glycosylation;k e y c o m p o n e n t收稿H期:202(M O~22 接受日期:2021 -02-0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批准号:20A350007)和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批准号:19A350008)资助的课题*通讯作者。
2024年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分析现状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特殊分化能力的多潜能干细胞。
它们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临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血清培养基作为培养MSCs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持MSCs的稳定增殖和未分化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无血清培养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达到X亿美元。
市场驱动因素1.MSCs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增加:随着对干细胞治疗潜力的深入研究和认识,MSCs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MSCs在治疗骨科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这进一步推动了无血清培养基市场的增长。
2.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传统的MSCs培养基中常含有胎牛血清等动物源性成分,存在传染动物病毒、批次差异性和免疫原性等问题。
而无血清培养基通过优化配方,能够更好地维持MSCs的未分化状态、增加批次一致性和降低免疫原性,因此受到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的青睐。
市场挑战1.市场竞争激烈: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
这些公司致力于研发出更加高效、稳定和低成本的无血清培养基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使得市场份额分散。
2.法规和伦理要求:在一些地区,MSCs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法规和伦理要求的限制。
这些限制可能影响到无血清培养基市场的发展,或者使得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过程更加复杂。
市场趋势1.技术进步和创新: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受益于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培养基配方和制备方法不断涌现。
随着对MSCs生物学特性和培养条件的深入研究,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无血清培养基将会出现,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无血清培养基在CHO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进展-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无血清培养基在CHO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进展-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疫苗和各种生物活性蛋白等生物制品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其需求量增加,因此,通过体外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
CHO 细胞是生产蛋白类生物制品最重要的表达系统,采用无血清培养CHO 细胞相比含血清培养,能避免对实验动物的伤害、潜在的污染源影响、不同批次血清间的生物活性和因子的不一致及价格高等诸多弊端,因而受到生物制药领域的广泛关注。
1 CHO细胞CHO 细胞即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ell),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
它建株于1957 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Theodore T. Puck 从一成年雌性中国仓鼠卵巢中分离得到,是一种连续细胞系,能传百代以上,具有永生性。
后来陆续又有很多科学家用药物加压、极端条件筛选和导突变等方法筛选得到了一系列不同表型的CHO 细胞株[1],如DUKX-B11、DG-44 和CHO-K1 等。
CHO 细胞能用于表达各种复杂的重组蛋白。
据统计,70%以上的动物细胞表达药物产品都是以CHO 细胞为表达宿主[2]. 2011 年 6 月批准的27 种单克隆抗体中,其中13 种就是通过CHO 细胞表达的,占了约50%的比例。
CHO 细胞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宿主细胞,主要在于其易于培养以及基因操作,而且相比其他表达系统,它还具有许多优点[3-4]:①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②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③具有外源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④既可贴壁生长也可以进行悬浮培养,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外源蛋白表达水平较高;⑤CHO 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后分离。
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研究进展
Pr gr s n V e e i r e cne o e s i t rna y M dii
Veo细 胞 无 血 清 培 养基 研 究 进 展 r
苏晓蕊 , 岳 华 , 汤 承
( 西南 民 族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 物 医学 四 川 省 高 等 学 校 重 点 实 验 室 , 动 四川 成 都 60 4 ) 1 0 1
无血 清 培养基 由基 础 培养 基 和添 加 因子 两 大部 分组 成 。不 同 的基 础 培 养 基 中 , 加 因 子 的种 类 和 添 浓 度是不 同的 , 体试 验过 程 中要根 据需 要优 化 。 具
1 1 基 础 培 养 基 .
病毒 和 支原 体 污染 l 。此 外 , 清 中大 量 成 分 复 杂 2 ] 血 的 蛋 白质会 给 疫 苗 、 胞 因 子 和 单 克 隆 抗 体 等 生 物 细
定 性考 虑 , 统 的培 养 基 还 是 有 一 些 缺 陷 。 由于 血 传 清所 含 的化 学 成分 不 确 定 , 个 批 次 之 间 也 存 在 着 每
差异, 同时血 清 的价格 昂贵 , 还容 易 引起 细 菌 、 菌 、 真
1 Veo细 胞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的组 成 r
养 基培 养 Veo细胞 已成 为病毒 疫 苗生产 的 一个 重要 发展 趋 势 。Veo细胞无 血 清培 养基 的组成 包括 基 础培 r r
养 基和 添加 因子 两大部 分 , 常见 的添 加 因子 有 转铁 蛋 白 、 岛素 、 量 元 素 、 长 因子 和 维 生素 等 。论 文 对 胰 微 生 Veo细胞 无 血 清培 养基 的研 究 进展 做 一 综 述 , r 以期 为 Veo细 胞 的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研 制 及 疫 苗 的 生产 提 供 r 参考。 关 键词 : r Veo细胞 ; 无血 清培 养 ; 展 进
2024年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起源于骨髓、脂肪组织和多种成体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近年来,MSCs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传统的M SCs无血清培养基在维持MSCs生长和扩增方面具有一定限制,因而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应运而生。
本报告旨在对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2. 市场概述2.1 市场定义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是指用于维持和扩增MSCs的培养基,不含任何血清成分。
2.2 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MSCs的广泛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增长。
3. 市场动态3.1 驱动因素- MSCs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无血清培养基市场的快速发展。
- 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相比传统培养基优势明显,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
- 政府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支持和投资,也为市场提供了发展机遇。
3.2 市场挑战- 研发无血清培养基的技术难度较大,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制备方法存在差异,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 无血清培养基的成本相对较高,制约了其在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 市场上存在一些低质量产品和仿冒产品,给市场竞争环境带来不确定性。
4. 市场分析4.1 产品类型根据不同成分,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可分为动物蛋白源和无动物蛋白源两大类。
无动物蛋白源培养基由于避免了动物蛋白可能引起的感染和免疫反应,逐渐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
4.2 地区分布目前,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市场规模最大,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先进研究和广泛应用。
5. 竞争格局5.1 主要厂商目前,全球范围内,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
浅析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优化和应用
浅析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优化和应用1、无血清培养基发展历程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对动物细胞培养规模、效率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扩大和提高,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和开发已经成为细胞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动物细胞培养基的发展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中经典培养基(Classical Media,CM)主要是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公开配方的传统培养基,如MEM、M199、DMEM、RPMI1640、DMEM/F12等,此类培养基需要配合10%左右的牛血清才能使用。
由于牛血清成分复杂、批次间差异较大,培养过程中有外源物污染的风险,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牛血清替代物,研发无血清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历经了无血清来源、无动物源、无蛋白和化学成分限定培养基等4个阶段,逐步使得无血清培养基的成分更为明确和简单,进一步提升了无血清培养基在细胞培养中可避免外源物污染等优势,使其在生物制品和生命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1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无血清培养基,即不添加动物血清。
为满足细胞的生长,此类培养基会添加替代血清功能的成分,如大量动植物来源的蛋白,这使得添加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够明确,会对后续处理造成不利影响。
1.2无动物源培养基(Animal Component Free Medium,ACFM)为满足细胞生长及增殖的需要,此类培养基采用蛋白水解物、重组蛋白或其他化学物质替代动物源蛋白,以避免动物来源的风险,降低生产成本,但该类培养基的产量较低。
1.3无蛋白培养基(Protein-Free Medium,PFM)无蛋白培养基是指完全不含有血清和动物源的蛋白,但仍包括来源于植物蛋白的水解物,如大豆水解物或含有合成多肽等其他衍生物。
该类培养基的蛋白质含量极低,水解物不稳定,虽然化学成分明确,有利于重组蛋白的下游分离和纯化,但通用性较差,需要针对目标细胞株进行特异性的优化。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K e x u e s h i y a n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并且使其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科学水平进步的同时,为了使生物细胞培养技术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其有效的利用到医药产业与生命科学的研究当中,已经成为了目前细胞工程的重要发展目标。
所以,本篇文章主要对动物细胞的种类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其在生物制药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有效的推动了细胞工程与生物制药的发展进程。
在!"世纪#"年代中期,佐藤等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在做动物实验的时候发现在动物垂体瘤细胞中添加生长因子能够有效的保证细胞的生长,这一发现在当时的生物界中引起了轰动,并且让动物细胞在无血清的培养环境中生长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在!"""年以后,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生物制药领域,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利用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的缺点,所以让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被生物界的学者们重视起来。
这便出现了在!"""年召开的关于无血清培养基的会议,并且在会议中提出“要改进细胞的培养方法,尽量不再使用胎牛血清培养动物细胞”。
在此会议结束后,大范围内减少了在培养细胞中的血清使用,而且在后来的发展中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一)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种类、特点细胞无血清培养从研究成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一直都是使用能够代替血清的材料来进行细胞的培养,但是这种材料中的成分有很多不明确的因素,导致很多医药厂家都比较担心药物的安全问题,并且在审批的过程中非常困难。
这就使得细胞无血清培养进行到了第二个阶段,这种培养方式不再使用动物原料,在医药公司进行审批的时候也更加顺利,并且提高了药物的安全质量,而且不把动物成分作为原料,也节省了对细胞提取、检测等工序的成本,使这种细胞培养方式在当时的生物制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医药公司的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物 血 清 提 供 细 胞 贴 壁 、增 殖 和 维 持 生 长 所 需 的 营 养 成 分 和 生 物 因子 , 由于 批 量 使 用 的 动 物 血 清 来 源 于 自然 生 物 体 (主 要 是 新 生 牛 )本 身 携 带 和 采 集 加 工 过 程 有 污 染 外 源 微 生 物 和 致 病 因 子 的 可 能 , 因 此 ,使 用 新 生 牛 血 清 存 在 生 物 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世 70年 代 ,Satof】 等 发 现 GH3细 胞 株 能 在 添 加 了 生 长 因 子 的基 础 培 养 基 中 可 以维 持 生 长 ,此 后 ,动 物 细 胞 的 无 血 清 培 养 技 术 开 始 逐 渐 引 起 人 们 的关 注 。21世 纪 后 ,随 着 生 命 科 学 研 究 的 深 入 和 生 物 制 药 产 业 的 发 展 ,细 胞 细 胞 培 养 所 用 的 含 血 清 培 养 基 的 缺 陷 逐 渐 显 现 ,使 得 动 物 细 胞 的无 血 清 培养 技 术 引 起 了高 度 重 视 。 2003年 4月 召 开 的 “改 进 体 外 培 养 方 法 ,减 少 胎 牛 血 清 使 用 ” 的 会 议 号 召 全 球 范 围 内减 少 血 清 的 使 用 [2I,此 后 十 几 年 来 ,动 物 细 胞 无 血 清 培 养 技 术 在 多 个 领 域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
2018年 第 48卷 ·第 10期
Illz咽 -u
产 领 域 深 受 欢 迎 口]。 第 三 代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是 化 学 组 分 限 定 的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这 类 完 全 不 含 血 清 、无 蛋 白或 蛋 白 含 量 极 低 的 培 养 基 亦 被 称 之 为 双 无 培 养 基 。与 过 去 的培 养 基 相 比 ,第 三 类 培 养 基 具 有 无 可 比 拟 的 优 越 性 ,其 成 分 明 确 , 且 无 蛋 白成 分 ,更 有 利 于 生 物 制 品 的纯 化 和 下 游 加 工 。
植物源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植物源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张凯茵;王桃兰;吴晓俊;涂紫薇;沈天舒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
【年(卷),期】2024(14)1
【摘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是目前培养哺乳动物细胞最常见的方法,血清几乎可以提供细胞生长的一切营养物质,但同时,血清成分复杂,价格昂贵,会增大变异和宿主动物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导致细胞污染。
而在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源蛋白水解物代替血清,不仅能避免它带来的外源性污染缺陷,还能获得良好的细胞培养效果并维持其原有生物学功能,大大提高生物安全性,降低细胞培养成本。
综述了植物源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现有研究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为后续植物源无血清培养基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张凯茵;王桃兰;吴晓俊;涂紫薇;沈天舒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植物寄生线虫的植物源防治研究进展
2.植物寄生线虫的植物源防治研究进展
3.植物源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测标准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4.蜂胶化学成分与地理
源、植物源的研究进展5.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源性食品中残留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调研报告引言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培养基,不含动物血清成分。
该培养基的研发和应用在动物细胞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进行调研,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分析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里迅速增长。
根据市场调查,2018年该市场的规模约为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Y亿元。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市场上主要的供应商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等。
这些公司在产品质量、价格、市场份额等方面存在差异,竞争十分激烈。
•公司A是市场上的领先供应商,其产品质量稳定,价格相对较高,但已经建立了较强的品牌优势。
•公司B是一家新进入市场的公司,其产品质量和价格都具有竞争优势,但市场知名度较低,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公司C是市场上的一家小型供应商,其产品价格较低,但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发展趋势分析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在未来几年里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以下是市场发展的几个趋势:1.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增加: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对高质量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供应商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以满足市场需求。
2.价格竞争的加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价格优势将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3.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将有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培养基性能,提高细胞培养效率等。
结论VER0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格局也在逐渐形成。
供应商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以及加强市场推广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市场发展趋势也提示供应商需要关注高质量产品需求、价格竞争和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将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用胰蛋口酶或胶原蛋口酶处理,分散成单个 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瓶内,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般 细胞繁殖「10代,就发生接触抑制,这种培养叫原代培养。原代培 养的细胞市于接触抑制不再分裂,还要用胰蛋口酶或胶原蛋口酶处理 后,再分瓶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种培养叫传代培养。传代培养 一般传至10~50代就不能再分裂了,这时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未发生变 化,形成的细胞群叫细胞株。传代培养过程中有个别细胞传至50代 以后,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失去接触抑制,成为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形 成的细胞群,叫细胞系。
3)固定化培养:无论是贴壁依赖性细胞还是非贴壁依赖性细胞都可用固定化培养方式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固定化培养属于包埋培养 方式,目前已有的固定化培养方式包括微载体培养、中空纤维培养以 及微囊发培养三种方式。固定化培养不仅剪切力较低,传递效果较好, 而且还易于收集并分离纯化细胞产物。用此种方式培养的细胞也具有 较强的抗污能力,细胞生长较为集中,生长密度也高。
3)温度:适宜的温度能够维持细胞持续旺盛生长,若温度超出
适宜温度范围,不仅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代谢,损伤细胞,甚至会使 其致死。
4)缓冲环境:缓冲环境的作用是为细胞提供一个酸碱度在培养 细胞生理范围内的培养液,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5)培养基: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两种,它是细 胞生长繁殖的直接环境,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营养。天然培养基是从动 物体液或组织中分离提取获得的。血浆、血清以及淋巴液等物质都可 作为天然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主要用的是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含细胞生长所需的无机盐、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等基本物质,有特 殊要求的还会添加适量血清。
3无血清培养
3.1血清
无血清培养基中蛋白类补充因子重组生产研究进展_宗超
药物生物技术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2014,21(2):162 165·综述·无血清培养基中蛋白类补充因子重组生产研究进展宗超,黄磊,蔡谨,徐志南*(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摘要鉴于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血清培养基存在诸多缺陷,无血清培养基已成为动物细胞培养的主要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主要由基本培养基和补充因子组成,补充因子包括结合蛋白、贴壁因子、生长激素、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等。
尽管无血清培养基已经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蛋白类药物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其中最重要的蛋白类补充因子的研究进展并没有得到很好总结。
文章系统总结了各类蛋白补充因子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生理功能和相关的重组生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蛋白类补充因子高效生产和高质量无血清培养基的规模化制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无血清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补充因子;基因表达;重组蛋白质;生长因子中图分类号R329.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915(2014)02-0162-041976年,Sato等首次发现在不加入血清的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生长因子能够维持GH3细胞株的生长,自此无血清培养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研究的需要,传统的动物血清培养基已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细胞株鉴定、克隆、高效表达蛋白质类药物的要求。
针对普通和特定类型细胞株设计的一系列化学组成明确的无血清培养基不断被开发出来,而且在动物细胞培养时,优先使用无血清培养基而非以胎牛血清为代表的动物血清培养基的策略已被广泛认可。
无血清培养基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培养基化学组成明确可控;(2)培养基性能受原料批次影响小;(3)培养基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风险大大降低;(4)简单、明晰的组分有利于下游生产工艺(如细胞表达产物的分离和纯化);(5)无需面对大量使用胎牛血清所造成的道德风险[1]。
在无血清培养基组成中,蛋白类补充因子起到重要的功能作用,本文综述了这些重要蛋白类补充因子重组生产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FDA news FDA add boxed waming for heart2related risk toantrdinbetes drug A vandial[E B/OL].2007211214.http//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7/NEW0173him1. [18] EMEA: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benefits and riskof rosiglitazone[EB/OL].2007210218[2007212215].http//www.emeaeuropaeu/pdfs/human/press/pr/48446407en pdf.[19] 张杰.罗格列酮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尚需监测与进一步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24(1):92294. [20] Lars Slordal,Olav Spigset.Heart Failure Induced byNon2Cardiac Drugs[J].Drug Safety,2006,29(7):5672586.(收稿日期:2009202219)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梁 菁,李多伟(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目的 总结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主要补充因子及作用、应用以及新近研究进展,为细胞培养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
结果 无血清培养基克服了完全培养基的种种弊端,且关于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
结论 无血清培养基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其通用性、降低成本、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有待探索。
关键词:无血清培养基;补充因子;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407(2009)0420325203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传统的含血清培养基中的血清给生产与科研带来多种不利因素。
血清的主要作用在于给细胞提供生长增殖所需的激素、生长因子、转移蛋白和其它营养物质,但其存在多种缺点:具有批间差异、需要大量验证工作、使用不方便、成分不明确、有抑制生长的成分、不利于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目的产品的分离纯化、容易被病毒和支原体感染;血清昂贵,可能发生供应紧张,血清的来源不稳定等问题。
无血清培养基是加入成分明确的血清替代成分,既能满足细胞的培养要求,又能有效避免因使用血清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
因而无血清培养基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而且无血清培养基技术也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许多进展。
1 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过程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代,第四代培养基的研制开发并投入市场将成为发展趋势[1](见表1)。
表1 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过程成分优缺点第1代不含血清,但含有大量的动物或植物蛋白如BSA和动物激素等。
蛋白含量高(低于有血清培养基),不利于目标蛋白的分离纯化,降低回升率,增加成本。
第2代完全不用动物来源蛋白(无动物衍生蛋白)。
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报批的速度(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主要产品)。
第3代完全没有蛋白或含量极低。
化学成分确知,细胞培养与生产容易做到恒定,分离纯化容易,成本低,管理容易。
仅限于应用几株细胞系。
第4代无血清,无蛋白。
适合多种不同细胞生长并可高温消毒。
2 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及其主要补充因子无血清培养基一般认为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基础培养基和替代血清的补充因子。
2.1 基础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培养基一般为与所需培养细胞相应的合成培养基,是按细胞生长需要由一定比例的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葡萄糖等组成的。
在对不同的细胞进行培养时可根据需要对基础培养基和某些组分进行相应的调整。
2.2 补充因子 补充因子是无血清培养基中用于代替血清的各种因子的总称。
这些补充因子可使培养基既能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要求,又能有效避免血清培养基成分不明确、有批间差异、常被病毒和支原体污染、血清来源不稳定、细胞产品不易纯化等问题。
补充因子可分为如下几类[2]。
2.2.1 激素和生长因子 激素可分为多肽类激素和甾体类激素。
多肽类激素有胰岛素、生长因子、胰高血糖素等;甾体类激素有孕酮、氢化可的松、雌二醇等。
多肽类生长因子有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3]。
在细胞无血清培养中,胰岛素可以促进RNA、蛋白质和脂肪酸的合成,抑制细胞凋亡,是重要的细胞存活因子[3]。
Jan等[4]认为在批式培养中胰岛素迅速耗尽是细胞比生长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生长因子是维持细胞体外培养生存、增殖和分化所必需的补充因子。
氢化可的松能促进细胞贴壁和细胞分离,在某些情况下会诱导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3]。
2.2.2 结合蛋白 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结合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和转铁蛋白。
白蛋白可通过与维生素、脂类、激素、金属离子和生长因子的结合而稳定并调节上述物质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活性,此外还有结合毒素和减轻蛋白酶对细胞影响的作用[1,5]。
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上存在特定的转铁蛋白受体,受体与转铁蛋白/Fe3+复合物结合是细胞获取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的主要来源,此外转铁蛋白还具有生长因子的性质并能与其它微量元素如钒等结合[6]。
2.2.3 贴壁和铺展因子 绝大多数的动物细胞在体外生长时需要固着于适宜生长的基质上,并铺展成一单层,才能开始增殖。
目前在无血清培养中常用的贴壁和铺展因子有纤黏蛋白、胶原、聚赖氨酸、昆布氨酸、血清铺展因子等[1,2]。
2.2.4 微量元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营养元素 一些细胞系的无血清培养还需要补充某些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物质,如微量元素、维生素、脂类等。
微量元素能消除过氧化物酶和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维生素参与代谢、抗氧化等[3],维生素B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细胞代谢,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具有抗氧化作用。
丁二胺和亚油酸等提供细胞膜合成所需的脂质和细胞生长所需的水溶性脂质[1]。
2.2.5 酶抑制剂 有时将细胞用酶处理后会有一些酶残留,此时若不对残余的酶加以处理可能会对细胞不利,应加入相应的酶抑制剂终止残余酶的作用以达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3 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由于近年来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无血清培养基在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广泛应用,与无血清培养基相关的研究在近几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有关无血清培养基的新方法 在人牙龈上皮细胞培养中,血清成分能使培养的组织块更好的贴壁,因而传统的组织块培养法在培养过程中始终应用有血清的培养基,但血清中高浓度的钙离子会诱导上皮细胞分化,加速角化物的形成,从而降低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和游走的能力[7]。
赵宝红[7]等在培养到一定阶段后,应用无血清的EpiLife角化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通过降低培养基中钙离子的浓度,增加表皮生长因子等成分,延缓上皮细胞的分化,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试图加速上皮细胞的分裂、增殖,提高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培养。
该法培养的成功率高,达到90.6%,前3代细胞具有和原代细胞相似的形态,高效率地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与原代生物学性状相似的人牙龈上皮细胞。
还有报道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哺乳动物对无血清培养基适应性的研究。
无血清培养基所必需的胰岛素和转铁蛋白以动物为来源,并没有消除血清带来的安全隐患,能否利用细胞自身分泌表达以上2种成分并促进自身生长将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利用基因工程表达部分改善其生长的外源因子将有助于哺乳动物细胞适应大规模无血清培养[8]。
3.2 在具体细胞系或细胞株培养方面的新应用 无血清培养基通用性不高,不同类型的细胞株或细胞系都可能需要一些各自特定的无血清培养基添加成分。
因此很多研究都是关于怎样改进无血清培养基的配方或与一些方法相结合以期更好地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或提高目的产物表达的。
黄慧[9]等采用Dispase酶和胰酶联合消化的无血清、无滋养层培养法,在体外成功地对大鼠口腔黏膜角质形成细胞进行了连续培养,证实这种方法比传统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法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和避免成纤维细胞污染。
刘昕[10]等发现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有助于人外根鞘细胞的生长和传代,是较合适的培养基并且向其中添加0.01~0.05mmol・L-1米诺地尔能够促进外根鞘细胞的增殖,而0.1mmol・L-1以上浓度反而抑制其生长,从而将人外根鞘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加以优化。
田志红[11]等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对大鼠胚胎大脑组织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结果显示细胞接种密度以2×(104~105)mL-1生长良好(r=0.95,P<0.05),说明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的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建立了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3.3 无血清培养基中各种补充因子的性质和作用 文献[12]报道,在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氢化可的松、亚硒酸钠和转铁蛋白有助于内蒙古白绒山羊初级毛囊的生长和形态的维持。
罗海龙[13]等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新生大鼠海马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Ⅰ与不同浓度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海马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影响,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Ⅰ和不同浓度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Ⅰ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协同效应。
文献[14]报道,分别加入基因重组人苗勒氏管抑制因子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Ⅱ作用于颗粒细胞,发现人苗勒氏管抑制因子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Ⅱ可单独或协同卵泡刺激激素刺激颗粒细胞甾体激素的分泌,对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卵母细胞的分化成熟起着微观调控作用。
3.4 细胞的生长分化条件研究 无血清培养基成分是已知的,可以研究其加入某些成分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有文献[15]报道,向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氨使细胞内氨基己糖增加,影响细胞的生长及蛋白的糖基化过程。
氨抑制谷氨酸胺代谢途径,使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消耗增加,影响细胞的氨基酸代谢。
同时,氨浓度的提高改变了细胞内局部微环境,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乳酸对杂交瘤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表明,当乳酸浓度低于5.3mmol・L-1时,乳酸对细胞生长和代谢无明显影响;在10~25mmol・L-1时,对杂交瘤细胞的生长代谢有弱抑制;高于34mmol・L-1时,对细胞生长代谢有较明显的抑制[16]。
无血清培养中的代谢副产物丙氨酸对杂交瘤细胞生长代谢也有影响,在0~8.9mmol・L-1范围时,丙氨酸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大,对单抗的生成没有直接影响,但对细胞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丙氨酸浓度的提高,葡萄糖的消耗和乳酸的生成增加,而丙氨酸和氨的生成减少[17]。
3.5 肿瘤细胞和肿瘤发生机制 周清[18]等探讨采用无血清专用培养基从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快速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发现,树突状细胞培养基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得率和纯度、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刺激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优于含血清培养基,证明无血清树突状细胞专用培养基可以在体外快速培养临床级树突状细胞,为肿瘤免疫治疗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