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学复习内容.doc

生物制品学复习内容第一章复习内容生物制品: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
生物制品学: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基因工程:又称DNA的体外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即DNA重组技术,是把细胞中的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后,引入到适当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细胞工程: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认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加速繁殖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的活性物质或生物制品的过程。
抗体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或分了生物学手段,在体外进行遗传学操作,改变抗体的遗传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具有适合人们需要地有特定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新抗体,或建立能够稳定获得高质量和产量抗体的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通过缩微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地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由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参加,并于2001年完成的,针对人体23对染色体全部DNA碱基对序列进行排序,对大约两万五千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构建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糖链工程:海洋生物技术:人血液代用品:热源物质,1,生物制品按其来源可分为:1人源性生物制品,2动物源性,3微生物源性,4植物源性生物制品。
,2,生物制品按其使用对象可分为1,用于人的,2,用于家畜,3、用于家禽,4、用于作物的生物制品。
3,生物制品按结构与功能分为:1,疫苗类,2,抗体类,3、人血液代用品,4、重组细胞因子,5反义寡核吾酸类,6,重组激素类4,生物制品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经典生物技术阶段,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生物制品是指从生物体中提取、合成或加工的物质或产品。
它们可以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源,包括食品、药物、化妆品、工业材料等各种产品。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生物制品的解释。
1. 食品食品是指供人类食用的具有特定营养成分和食用方法的制品。
它可以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如谷物、果蔬、肉类、鱼类等。
食品可以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2. 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疾病或改善健康的物质。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药物类别广泛,包括西药、中药、生物制剂等。
药物对人体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改变人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3. 化妆品化妆品是指用于美容、保护皮肤、修饰形象的物质或制品。
它可以来自植物和动物,并通过化学合成进行加工。
化妆品类别多样,包括护肤品、彩妆品、洗护产品等。
化妆品可以改善皮肤质地、增加魅力,提高个人形象。
4. 工业材料工业材料是指用于工商业领域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成品。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工业材料类别广泛,包括纤维、橡胶、塑料、颜料等。
工业材料可以用于建筑、制造、修复等领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5. 生物能源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物质或生物过程产生的能量。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等生物体。
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气体等。
生物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石化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总之,生物制品是从生物体中提取、合成或加工的物质或产品,包括食品、药物、化妆品、工业材料等。
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健康和美容选择。
同时,正确使用生物制品也需要注意安全性和环保性,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指基于生物技术得到的生物分子或微生物的制品,主要
包括生物药品、生物试剂和生物农药等。
这些产品的制备过程需要采
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发酵等。
生物制品作为新
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由于具有高效、低毒、高稳定性等特点,已经
成为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要产品之一。
生物药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药品,包括蛋白质药物、肽类
药物、疫苗等。
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药品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和生物活性,能够针对性地治疗特定疾病,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和生物活性。
生物药品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进行细胞培养、发酵、
纯化等多个步骤。
生物试剂:是指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或临床诊断的一类试剂,包括酶、抗体、激素、蛋白等。
生物试剂的制备需要高度纯化的生物分子,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常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
也用于临床诊断。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农业用药品。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低环境毒性、高效去除靶标有害生物、生态友好等特点。
生物农药可以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不会对环境、食品以
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生物农药的制备过程需要采用生物技术手段,
如基因工程等。
总之,生物制品作为新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具有高效、低毒、高稳定性等特点,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生物制品学

【生物制品学】一、名词解释1. 基因疫苗(P4):又称DNA疫苗或核酸疫苗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基因置于真核表达元件的控制之下,构成重组表达质粒DNA将其直接导入动物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 亚单位疫苗(P4):病原体经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除去其无效的毒性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制备的疫苗3. 多价疫苗(P4):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4. 混合疫苗(P5):又称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按免疫学原理方法组合而成。
6. 同源疫苗(P5):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株制备的,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
7. 微生态制剂(P6):又称益生素、活菌制剂或生菌剂。
是用非病原微生物,如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活菌制剂,口服治疗畜禽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下痢。
8. 灭活(P44):指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繁殖能力和致病性,但尽可能不影响其免疫原性,被灭活的微生物主要用于生产灭活疫苗;或指破坏诊断血清或待检血清中的补体活性,以避免补体对诊断试验的干扰作用。
9•保护剂(P48):又称稳定剂,是指一类能防止生物活性物质在冷冻真空干燥时受到破坏的物质。
10•佐剂(P51):凡是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佐剂。
11.乳化剂(P54): “乳剂”是将一种溶液或干粉分散成细小的微粒,混悬与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两相间的界面活性物质称为乳化剂。
12」SCOM(P61):免疫刺激复合物(The Immunostimulating Complex ,ISCOM) 是由抗原物质与由皂树皮提取的一种糖苷Quil A,与胆固醇按1: 1 : 1混合后自发形成的一种具有较高免疫活性的脂质小泡。
13. 抗体酶(催化抗体)(P122):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14. 近交系动物(P144):近交系是指近交程度相当于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达98.6%以上、群体基因达到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指由生物活性组分形成的可以用于人类健康保健的治疗剂。
它们通常是由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经特定加工而制成的。
生物制品经
常用来弥补自然界植物和动物不能满足的需求、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
一般来说,生物制品包括:注射剂、口服药剂、膏剂、原料药剂、外
用药剂、抗体和植物提取物。
注射剂是指由生物制药厂生产的可以经
血液循环快速达到治疗目的的药物,它们是生物制品的重要类别。
口
服药剂是指用于口服治疗的药物,它们在生物制药领域中也占有重要
地位。
膏剂是指一种外用药物,它们具有润滑和保湿的作用,可以用
来治疗肌肤病、烧伤以及外伤,是生物制品的重要分类。
原料药剂是
指经过特殊加工而制成的原料药,它们可以直接使用,或者经过进一
步加工而成为可以口服无需改变的药物。
外用药剂是指外用的药物,
它们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疾病,还可以用于抗病毒等用途。
抗体是
指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生物制品,它们可以有效地抵抗病毒性疾病,防止疾病的发生。
最后,植物提取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
它们具有疗效,并且对人体无害,因此常常被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
总之,生物制品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因此它们
非常重要。
生物制品在医药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正
在重视它们,因此使用生物制品应该受到充分重视,而且应当遵守规定,服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以便发挥生物制品所应有的作用。
生物制品复习资料

生物制品复习资料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生物制品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物制品:(biologics)--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和动物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2.疫苗:(Vaccines)指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减毒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制剂,或用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备的生物制剂,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
(由特定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枝原体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制成的主动免疫制品,一律答为疫苗。
)3.弱毒(减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度株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失去致病力,或产品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样的菌毒株制备的疫苗。
4.灭活疫苗:凡将特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毒力致弱或采用异源毒制成的疫苗,称“活疫苗”;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称“灭活疫苗”。
5.微生态制品:是用非病原性微生物,如乳酸杆菌、醋样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或双歧杆菌等活菌制剂,口服治疗动物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的一类具有调整微生物失调恢复微生态平衡促进宿主健康作用的生物制品。
6.原代细胞:7.传代细胞:是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
例如宫颈癌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8.血液制品:由健康血液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各种制剂。
如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及纤维蛋白等,称为血液制品。
9.人血液代用品:(human blood substitute)是指能够携带氧、维持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及扩充血容量的人工制剂。
获准上市牛血红蛋白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制成人血液代用品10.保护剂:指一类能防止生物活性物质在冷冻真空干燥时受到破坏的物质。
生物制品学

生物制品学一、名词解释1.疫苗: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Page1092.病毒类疫苗:由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或其衍生物制成的,进入机体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毒能力的生物制品。
P1763.核酸疫苗:把外源基因可能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是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抗体,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P141)4. 反复冻融法p115.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P1)6.血液制品:由健康人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7.人血液代用品:指能够携带氧、维持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及扩充血容量的人工制剂 2548.细菌类疫苗:用细菌、支原体、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进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抵抗相应细菌能力的生物制品,成为细菌类疫苗。
9. 生物制品学 p110.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p1511.多糖—蛋白结合苗:将多糖与载体蛋白共价连接,通过载体蛋白提供适当的T细胞表位,由T细胞协助B细胞产生多糖特异性抗体,使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转变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由此制得的疫苗称为多糖—蛋白结合苗。
12.体细胞治疗:是将细胞放在低温下冷冻,然后在室温中融化,如此反复多次,而使细胞壁破裂的细胞破碎方法。
p713.基因治疗p7二.填空题1、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DNA疫苗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第二次疫苗革命的产物。
Page1052、长期以来氢氧化铝是唯一的人用疫苗佐剂。
Pags1053、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有异物性、一定的理化特性和特异性。
Page1104、细胞因子是一类机体在发生免疫反应时产生的免疫调节物质。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3、联合疫苗: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疫苗抗原的原液配制而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等。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使发生差错事故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5、诊断制品:检测相关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的实验诊断制剂以及化学方法检测机体代谢功能正常与否的化学试剂的统称。
简单地说,凡用于检测各种疾病或机体功能状态的试剂称为诊断试剂。
6、细菌类诊断制品: 根据抗原与抗体能特异结合的原理,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已知的抗原以检测未知的抗体或用细菌及其相关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已知的抗体以检测未知的抗原。
这些已知的抗原或抗体称为细菌学诊断试剂,可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细菌鉴定。
7、病毒类诊断制品:病毒学诊断试剂是根据病毒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原理,制备的病毒抗原或其抗体,用于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是否病毒感染或鉴定病毒。
8、抗原:在机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起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称之为抗原。
9、疫苗:一切通过注射或粘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10、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又称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或DNA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
《生物制品学》复习题

聂国兴《生物制品学》复习题有颜色部分为主要考点2014.12.08一、名词解释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以微生物、细胞、动物及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使发生差错事故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5、诊断制品(diagnostic preparation):指利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培养物、代谢物、组分(提取物)和反应物等有效物及动物血清等材料制成的,专门用于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诊断和检疫的一大类制品,又称为诊断液。
6、细菌类诊断制品:根据抗原与抗体能特异结合的原理,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已知的抗原以检测未知的抗体或用细菌及其相关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已知的抗体以检测未知的抗原。
这些已知的抗原或抗体称为细菌学诊断试剂,可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细菌鉴定。
7、病毒类诊断制品:病毒学诊断试剂是根据病毒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原理,制备的病毒抗原或其抗体,用于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是否病毒感染或鉴定病毒。
8、抗原:在机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起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称之为抗原。
9、疫苗: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
10、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
11、遗传重组疫苗(genetic recombinant vaccine):是指利用经遗传重组方法获得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Ⅰ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由IgE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因组胺和其它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而引起的IgE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
抗体初次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特异性的IgE固定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细胞上的IgE类抗体与抗原结合,细胞迅速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引发速发型超敏反应。
典型疾病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Ⅱ型超敏反应是指抗体直接与细胞表面或附着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半抗原结合引起的反应,又称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典型疾病为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症等。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组织损伤是由免疫复合物特别是抗原略为过量时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介导。
典型的疾病包括血清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等。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变态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24-48小时后发生,并以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于反应的局部引起的免疫损伤,典型的疾病包括移植排斥反应,接触性皮炎等。
ABO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药物不良反应,一种有害的和非预期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在人类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或为了改变生理功能而正常使用药物剂量时发生的。
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单纯认为只是主要产生效应的药物引起,而且也与制造时的杂质、附加剂、溶剂或该药物的降解产物等有关。
我国药品管理法所称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是治疗剂量的药物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同时出现的,所以其副作用常常是难以避免的。
毒性反应虽然也是常规使用剂量,但由于不同的年龄和体质状况差异,而造成相对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反应。
这类反应对人体危害较大。
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只有特异质的病人才能出现,与药物剂量无关。
生物制品工艺学 名词解释

11.连续培养:又称连续发酵,指在分批式液体深层培养至微生物对数后期时,以一定的流速向发酵罐中连续添加灭菌的新鲜液体培养基,同时以相同Βιβλιοθήκη 流速自发酵罐中排出发酵液的发酵方法。
12.发酵热:所谓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发酵热包括了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以及辐射热.
13.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如蛋白质、核酸等。
6.前体物质:是指当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基本上不改变其分子结构而直接进入产物中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产物的合成方向和提高产量。
7.生长因子:广义说,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又称生长素),包括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狭义说,生长素仅指维生素。其作用是构成细胞的组分,促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6.同型乳酸发酵:同型发酵是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为乳酸的过程。理论转化率为100%,实际转化率80%以上。
17.异型乳酸发酵:异型发酵是某些乳酸细菌利用HMP途径,分解葡萄糖为5-磷酸核酮糖,再经差向异构酶作用变成5-磷酸木酮糖,然后经磷酸酮解酶催化裂解,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乙酰磷酸。 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后半部分转化为乳酸。理论转化率为50%。
4.种子扩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5.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生长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生物制品,又称生物制剂,是利用活体组织或细胞制备的医药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生物药物等,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生物学意义。
下面,我将为您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物制品名词。
1. 疫苗(Vaccine):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它通常由病原体的抗原、病毒载体或细菌制成,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引起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的广泛使用对防控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百白破疫苗、流感疫苗等。
2. 血液制品(Blood products):血液制品是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和加工的制品。
它可以包括红细胞悬浮液、血浆制品、凝血因子等。
血液制品主要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贫血、凝血障碍等。
血浆制品还可以用于免疫疾病的治疗,如丙种球蛋白用于免疫缺陷患者。
3. 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药物、多肽类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药物具有更高的目标特异性和生物相容性。
常见的生物药物有重组蛋白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抗体药物(如单抗)等。
生物药物在肿瘤、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4. 抗生素(Antibiotics):抗生素是一类能有效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化合物或物质。
抗生素可以来源于微生物(如青霉素)、动植物(如鸡胸肉)、合成或半合成物等。
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许多感染性疾病可以有效地治疗,对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
5. 生物反应修饰药物(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生物反应修饰药物是一类能够调节和修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生物制剂。
它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和感染的应对能力,也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等。
生物反应修饰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
生物制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制品学是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3.联合疫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抗原的原液配制而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灭活疫苗或活疫苗。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5.诊断制品是指用于检测疾病或机体功能状态的各种诊断试剂,可用于指导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6细菌类诊断制品是根据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已知的抗原以检测未知的抗体或用细菌及其相关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已知的抗体以检测未知的抗原的诊断制品。
7病毒类诊断制品是根据病毒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原理制备的病毒抗原或其抗体,用于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是否病毒感染或鉴定病毒的诊断制品。
8.抗原在集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发生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称为抗原。
9.疫苗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10.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 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
11.遗传重组疫苗(genetic recombinant vaccine) 是指利用经遗传重组方法获得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12.基因工程疫苗(gene enginered vaccine) 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名解生物制品学

名解佐剂:通过改变可溶性抗原的物理状态延长体内存留时间,非特异性刺激机体免疫反应,增强免疫效果。
血液制品:由健康人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中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成分血:成分血是指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制备的治疗性血液成分。
一份全血通常可分离2~4份有临床治疗价值的血液成分。
悬浮红细胞(suspended red blood cells, SRBC):又称添加剂红细胞,通过离心以去除全血中尽可能多的血浆,并代以红细胞保存液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比容为0.50-0.65。
该制品具有保存期长(可达35天)、输注顺畅的优点。
红细胞添加液(保存液):对某一种血液制剂进行再加工时,针对某一血液成分而加入的能保持和(或)营养该血液成分生物活性,维持其生理功能的一类药剂称为添加液。
冰冻红细胞(frozen red blood cells, FRBC):采用特定的方法将自采集日期6天内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中的红细胞分离出,并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甘油与其混合后,使用速冻设备进行速冻或直接置于-65℃以下的条件下保存的红细胞成分血,称为冰冻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FFP ):fresh frozen plasma 定义:在全血采集后6小时(保养液为ACD)或8小时(保养液为CPD或CPDA-1)内,但不超过18小时将血浆分离出并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的单采成分血。
含有的血小板数量≥2.5×1011每袋。
每份单采血小板约相当于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
冰冻血浆:采用特定的方法在全血有效期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
《生物制品学》名词解释整理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1、生物制品【生物活性制剂】广义:指以天然生物材料为原料,经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工艺制备或以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并以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制剂,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人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品,称之为医用(或人用)生物制品。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 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是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加以控制,使发生差错事故、混药、污染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生物制品属于药品,其生产和质量管理也应遵循GMP要求。
3、细胞因子制品由健康人细胞增殖、分离、提纯或由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类或蛋白类制剂。
4、组份疫苗指从细菌的组成成分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的有效物质,这些物质单一或多种组合制成疫苗,接种人体后同样起到免疫作用。
【区分联合疫苗】5、血液制品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1.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污染、安全、优质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
【产地、生产、质量控制、产品、标志】2.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产、质量控制强制性、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
定位是保障消费安全、满足公众需求。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政府行为,采取逐级行政推动,认证不收费。
3.生物肥料指微生物肥料,简称菌肥,又称微生物接种剂。
它是由具有特殊效能的微生物经过发酵(人工培制)而成的,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
4.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技术是以畜禽粪便、腐植酸、城市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有机废物为原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种剂,使之快速除臭、腐熟、脱水,再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量功能性微生物的有机肥料统称为生物有机肥。
药学生物制品学名词解释

药学生物制品学名词解释生物制品:是从微生物、原虫、动物或人体材料直接制备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制剂。
生物制品学:研究生物品的生产、保存、使用、及其效果评价的学科。
细菌性疫苗:是用细菌制成的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死菌疫苗、和纯化疫苗或亚单位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
病毒性疫苗:是用病毒或立克次氏体制成的疫苗。
类毒素:是用细菌毒素经脱毒精制而成的。
抗毒素和免疫血清:是用细菌、病毒、类毒素、毒素等免疫注射动物或人体所产生的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的超免疫血清,经精致而成。
血液制剂:是用人血浆分离提取各种血液蛋白成分的制剂。
免疫调节剂:包括各种细胞因子及转移因子、胸腺肽、免疫核糖核酸等。
定期传代法:此法包括斜面培养、液体培养和半固体穿刺培养,是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最适温度下培养,待菌体长成后,保存于4摄适度冰箱(某些细菌保存室温下更好),每隔一定时间传代一次。
液体石蜡法:又称矿物油法,是定期传代法辅助法。
由于培养物表面覆盖液体石蜡后可隔绝空气,因此降低了微生物菌体的物质代谢,延缓细胞的衰老,同时也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是一种简易的菌种保藏方法。
低温冰箱或液氮超低保藏法:根据由液氮保存精子和血液的启示,目前发展为保藏菌毒种的一种方法。
免疫佐剂:凡能特异的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
福氏佐剂:是由液体石蜡和无水羊毛脂加热混溶而成。
福氏不完全佐剂:福氏佐剂用时与等量液体抗原充分混合,形成较稳定的油电水(水/油)乳剂,称不完全福氏佐剂。
福氏完全佐剂:若在福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死分枝杆菌(如卡介苗),称为福氏完全佐剂。
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通信同心的磷脂双层球体,被水间隔,当水不溶的磷脂面对水时即收缩形成球形的脂质体。
植物油佐剂:由高纯度花生油、以二缩甘露醇单油酸酯做乳化剂,与液体疫苗制成乳剂。
免疫体:将病毒糖蛋白插靠在配好的脂质体表面,称为免疫体。
生物制品的名词解释

体液免疫:抗体(或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由于抗体分布在体液和粘膜分泌液当中,这种以抗体为主的特异性免疫作用称为~。
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通过2次接触抗原后,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和杀伤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来表现特异性免疫效应。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的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Antigen,Ag):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抗原刺激机体后,由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分子。
抗原提呈作用:即外来的抗原性异物通过巨噬细胞的捕获、加工和处理后,与胞内合成的MHC-I/I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被呈递到细胞膜表面,被TCR识别的作用。
具有此作用的细胞叫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抗原漂移作用:指由基因组发生突变导致较小但是明显的抗原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属于量变,没有质的变化。
抗体调理作用:又称调理素作用,是指抗体、补体与吞噬细胞表面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ADCC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免疫耐受: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对该抗原表现为特异性的负免疫应答,称为~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性变态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
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在数分钟内所发生的超敏反应。
由于抗原与抗体(通常是IgE类)在介质释放细胞上相互作用,使细胞上IgE的Fc受纤搭桥,引起细胞活化,细胞内颗粒的膜与胞膜融合形成管道,使一些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A(SPS-A)等释放。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由Ig G或者Ig M介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合免疫:采用多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联合制成多联或多价疫苗,注射这种疫苗克预防多种传染病或相同疾病的不同亚型,也可将多种疫苗同时进行免疫接种,已达到预防多种传染病的目的。
2、免疫佐剂:凡非特异地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
3、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人体天生具有的免疫保护系统,包括四道主要防线,即物理防线、生理防线、吞噬细胞防线和感染反应防线。
4、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又称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主要是指将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基因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离,然后与载体DNA相连接,再经载体将抗原基因带进受体进行复制与表达,最后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质抗原分离纯化后制成的疫苗。
5、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能引起肿瘤出血性坏死。
对各种正常细胞具有广泛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6、单克隆抗体:是将抗体产生细胞与具有无限增值能力的骨髓瘤细胞相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及克隆花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的单克隆细胞系而产生。
7、抗原: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
8、转基因植物疫苗:通过介导特定的外源基因来获得转基因植物,以改良植物、研究植物功能,生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蛋白质。
9、细胞因子:是人类或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多样性生物活性的因子,是一组可溶性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10、类毒素:是一种主动免疫制剂,用于细菌毒素性疾病的预防,包括白喉、破伤风等类毒素。
11、灭火疫苗:是将自然强毒株或标准菌株人工大量培养后,经加热处理或福尔马林、戊二醛、B-丙内酯等化学处理制成的。
灭火疫苗需加工佐剂以提高其免疫效果。
12、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类能参与造血调节过程的酸性糖蛋白分子,在体外培养中能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分化增值为细胞集落,又称造血刺激因子或造血调节因子。
13、疫苗:是一种特殊的药物,一类由免疫学的经验、理论和生物技术共同发展而产生的生物制品,它与一般药物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用于健康人群,通过免疫机制预防疾病发生。
14、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15、蛋白质等电点沉淀:当蛋白质溶液的PH=pI时,蛋白质的净电荷为0,因而失去了水化和分子间相斥的作用,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蛋白质分子相互靠拢、聚集,最后形成沉淀析出,即等电点沉淀。
16、免疫原性: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包括:1,抗原的强弱、大小和隐定性2,抗原的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