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中的光学实验与观察

高中物理中的光学实验与观察

高中物理中的光学实验与观察光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散射等性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光学实验和观察是帮助学生理解光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光学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学科。

一、实验一:光的反射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听说光具有反射的性质。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所需材料有:一块平滑的镜子、一束光线源(如手电筒)和一个白色纸板。

1. 将镜子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并将光线源对准镜子。

2. 调整光线源的角度,使光线射向镜子表面。

3. 将纸板放置在光线与镜子交汇的位置。

4.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光线将按照与镜子表面的入射角相等的角度反射回来。

这个实验验证了光的反射规律。

二、实验二:折射定律在光学中,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速的改变而发生的偏折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折射现象,并理解折射定律。

实验所需材料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和一束光线源(如手电筒)。

1. 将光线源放置在玻璃棱镜的一侧,使光线射向棱镜的表面。

2. 观察并记录光线射入和穿出棱镜时的偏折角度。

3. 计算并比较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遵循折射定律,即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

三、实验三:光的分光现象光的分光是指当光通过一个透明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不同,导致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出来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光的分光现象。

实验所需材料有:一个三棱镜和一束白色光源(如日光灯)。

1. 将白色光源放置在透明三棱镜的一侧。

2. 观察并记录透过三棱镜后,光线被分离为不同颜色的光谱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和反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和紫等不同颜色的光谱。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光学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光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板、白纸、刻度尺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蜡烛、火柴等。

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激光笔对准一个暗室中的白纸,观察光束在白纸上的投影。

(2)移动激光笔,观察光束在白纸上的投影是否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白纸上,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平面镜的倾斜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变化。

3. 光的折射实验:(1)将蜡烛放在水面上,观察蜡烛在水中的像。

(2)将玻璃板放置在蜡烛与水面之间,观察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

(3)将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放置在蜡烛与玻璃板之间,观察蜡烛在透镜中的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白纸上的投影沿直线传播,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验证了光的反射原理。

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蜡烛在水中的像与实际位置存在一定偏差,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与实际位置存在较大偏差,蜡烛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中的像与实际位置存在较大偏差,验证了光的折射原理。

六、实验结论1.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笔直射眼睛。

普通物理实验(光学部分)教案

普通物理实验(光学部分)教案
四、继续学习分析误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学会正确地表达和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学会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实验误差的途径,既加深了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又加强了对测量方法和仪器选择的理解。
五、本学期的教学安排
本学期2007级学生教育教学实习3周(第4-6周)。因此,拟开设8-9个实验(见计划),用2学时总结复习,机动2学时,期中考核和期末考试各占2学时。
四、 JJY 1'型分光计的构造及调节要求(五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光计的调节是重点;避免回程误差是难点。
教学过程:
1.讲授新课:
一、GJZ—15型光具座的构造及调节要求(共轴共面等高)
(1)光具座的结构。主体是一个平直有导轨,长1.5m,上面刻有标尺,导轨上还有可移动的滑块支架。
(2)光具座的调节。光学系统应符合或接近理想条件。因此,光具座上调节光学系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共轴,等高。
三、要求较高的实验素养
很多光学测量是实验者通过调节仪器,对目标的观察和判断后进行读数。因此,实验者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的优劣、判断的准确程度都会使测量数据带有不同的偏离和分散,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实验者必须不断提高实验素养,排除“假象”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力求客观正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第二节 光学实验的内容
2.调节方法
(1)粗调
(2)细调
a.应用自准直原理调望远镜适合于平行光;
b.用逐次逼近法,调节望远镜光轴与中心转轴垂直(使观察平面与读数平面平行);
c.将分划板十字线调成水平与垂直;
d.调节载物台,使其法线与旋转主轴重合;
e.平行光管的调节;
平行光管的狭缝必须在物镜的焦面上,平行光管的光轴应与望远镜的光轴重合。调节平行光管的倾度螺钉使水平分划线平分狭缝像,再转动狭缝像与分划板竖线平行。

物理中学生光学原理实验

物理中学生光学原理实验

物理中学生光学原理实验光学原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光学原理,并能够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器材1. 光源:可用小型激光器或白炽灯代替。

2.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枚。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支架各一件。

4. 平面镜1块。

5. 实验纸1张。

6. 尺子1把。

7. 透镜架1件。

8. 白纸若干张。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折射实验(1) 将光源置于实验架上,点亮光源,并将凸透镜固定在透镜架上。

(2) 将实验纸固定到实验台上,用尺子在实验纸上连续画出一组平行直线。

(3) 将凸透镜固定在实验纸上方,移动凸透镜,观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否会产生折射现象,并观察折射光线与平行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4) 尝试改变凸透镜与实验纸的距离,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2. 反射实验(1) 将平面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固定好。

(2) 将光源置于实验架上,点亮光源。

(3) 将实验纸固定在实验台上,用尺子在实验纸上连续画出一组平行直线。

(4) 将实验纸放置在平面镜前方一段距离处,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并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3. 成像实验(1) 将凸透镜和凹透镜放置在实验架上,并调整其位置使之稳定。

(2) 将白纸置于透镜架的射线方向上方。

(3) 点亮光源,观察在不同位置放置物体时,透镜上形成的图像的变化情况。

(4) 记录下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以及成像距离,并观察其数值关系。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折射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发现光线在凸透镜表面折射时,其折射光线与平行直线呈现一定的偏移关系,偏移的方向与凸透镜的形状有关。

当凸透镜越靠近实验纸时,折射角度也会越大。

2. 反射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发现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呈现对称关系。

3. 成像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发现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下,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以及成像距离存在一定的数值关系,具体数值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

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

普通物理实验光电学院用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2012.8.目录绪论………………………………………………………………………………………(1 )常用光学仪器的使用……………………………………………………………………(1 )实验1共振法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 (9)实验2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13)实验3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16)实验4用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 (20)实验5等厚干涉 (22)实验6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使用 (26)实验7单色仪的定标 (33)实验8用菲涅耳双棱镜测波长 (35)绪论大学的物理实验课是高等院校理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

物理实验课和物理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里主要介绍光学常用仪器使用物理实验可分三个环节:1)课前预习,写预习报告。

2)课堂实验,要求亲自动手,认真操作,详细记录。

3)课后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的要求]:1)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可作为正式报告)。

2)画好原始数据表格,单独用一张纸。

[实验报告内容]:(要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做)实验题目;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主要公式和主要光路图、电路图或示意图,简单扼要的文字叙述;3)主要实验仪器名称、规格、编号4)实验步骤:写主要的,要求简明扼要;6) 数据处理、作图(要用作图纸)、误差分析。

要保留计算过程,以便检查;7) 结论:要写清楚,不要淹没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8) 思考题、讨论、分析或心得体会;9) 附:原始数据记录。

光学常用仪器的使用光学实验仪器可以扩展和改善视角的观察以弥补视角的局限性。

构成光学仪器的主要元件有透镜、反射镜、棱镜、光栅和光阑等,这些元件按不同方式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光学系统。

光学仪器可以粗分为助视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器(放影机、投影仪、放大机、照相机)和分光仪器(棱镜分光系统、光栅分光系统)。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第一篇:高中物理光学实验光学实验一、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和入射线相应的折射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sini。

sinr【实验器材】:玻璃砖、白纸三张、木板、大头针四枚、图钉四枚、量角器、三角板(或直尺)、铅笔。

【实验步骤】:①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②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并过O点画出界面aa'的法线NN',如图所示。

③把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个长边跟aa'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长边bb'。

④在AO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

⑤在玻璃砖的bb'一侧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3,用眼睛观察调整视线,要使P3能同时挡住P1和P2的像。

⑥同样地在玻璃砖的bb'一侧再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4,使P4能挡住P3本身和P1与P2的像。

⑦记下P3和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过P3和P4引直线O'B与bb'交于O'点,连接O与O',OO'就是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角i=∠AON,折射角r=∠O'ON'。

⑧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的度数。

⑨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⑩用上面的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是30°,45°,60°时的折射角,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把这些数据记在表格里。

【数据处理】算出不同入射角时【注意事项】:1.玻璃砖应选用厚度、宽度较大的.2.大头针要插得竖直,且间隔要大些.3.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15°~75°之间.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不能用玻璃砖界面代替直尺画界线.5.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误差及分析】:①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要求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间距宜大点。

物理实验:简单易行的光学实验

物理实验:简单易行的光学实验

物理实验:简单易行的光学实验1. 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科学。

实际进行一些光学实验,对于理解这些现象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光学实验,无需特殊设备,即可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中进行。

2. 实验材料•白色纸张•笔和尺子•半透明物体(如玻璃板)•磁铁和小铁片•手电筒或激光笔3. 实验一:反射定律验证实验原理反射定律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定律。

实验步骤1.在白色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入射光线。

2.将半透明物体放在纸上,并调整角度使得入射光线照到物体上。

3.使用另一张白色纸记录下反射后的光线。

4.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如果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那么我们验证了反射定律。

4. 实验二:折射定律验证实验原理折射定律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定律。

实验步骤1.在白色纸上画出一个直线,并在直线上方画一条垂直于直线的法线。

2.将玻璃板放在白纸上方,使得光线从空气中进入玻璃板中。

3.使用另一张纸记录下光线在玻璃板中的路径。

4.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比较它们是否满足折射定律。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如果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那么我们验证了这个定律。

5. 实验三:颜色衍射实验原理颜色衍射是指当光通过一个小的孔或缝隙时,会发生波的衍射现象。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所以可以观察到彩色的衍射现象。

实验步骤1.将纸张对折,并在对折处剪一个小孔。

2.使用手电筒或激光笔,将光线通过小孔照射到墙壁上。

3.观察墙壁上的光斑,注意是否能够看到彩色的衍射现象。

结果分析如果观察到彩色的衍射现象,那么说明光通过小孔发生了颜色衍射。

6. 实验四:磁场对光的影响实验原理磁场可以使得光受到偏转或旋转。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这种现象。

实验步骤1.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方放置一个磁铁。

普通物理光学实验须知

普通物理光学实验须知

普通物理实验(光学部分)须知光学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PHY1000】课程的内容之一,光学实验在物理系普通物理光学实验室进行,一共完成5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的成绩由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20%)及实验报告(70%)组成,最终实验成绩为每个实验项目的平均值,如有实验项目无故缺少,普通物理实验【PHY1000】课程需重修。

因光学实验有其特殊性,现将实验须知列举于下:1、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应充分了解该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及紧急疏散路线;2、光学仪器属于精密仪器,光学元件需防尘防潮,故除了“薄透镜焦距测量”实验外,其余实验项目仪器均有防尘盖布覆盖,实验前需将盖布取下、折叠并挂在实验机位的挡板上;3、请勿将水杯、饮料、食物和雨具带入实验室,光学元器件的光学表面不要用手触摸,不要自行擦拭光学元件,如果光学元件污损,应立即向任课教师反映;4、工作光源(白炽灯、激光器、气体灯)一经开启,在实验结束前不要关闭,以免影响其寿命和工作稳定性,辅助照明用台灯可根据需要开关;5、实验前请对实验项目的原理、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完成相应的预习报告,对实验原理内容等不清晰处可留白或做记号,在与实验教师交流后及时补充未完成预习报告者,不得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珍惜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6、实验过程中注意纪律,切勿喧哗,不要干扰他人的实验操作,不要在实验室内接听或拨打手机(特殊情况下可在走廊接听),如遇仪器故障,应立即向任课教师反映,禁止自行调换实验仪器或部件;7、选定实验仪器后必须先填写对应的实验情况登记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需自行设计,请先在草稿纸上记录您的实验数据,数据必须经过任课教师检查认可,方可抄写(不要使用铅笔,请勿涂改数据)于实验项目相应的预习报告背面,此时才可以恢复仪器原始状态(包括松开调节过的螺丝、关闭仪器电气开关、拔下电源插头、覆盖仪器盖布等),并将实验数据与实验情况登记表交由任课教师签字,尊重实验事实,严禁伪造、抄袭实验数据等行为,一经发现,将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8、在光学实验中,调节仪器状态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故实验数据未经任课教师检查之前,一定要保持仪器的测量状态,保持状态!保持状态!保持状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以免数据不合格又要重新调整仪器;9、因光学实验在相对较暗环境下操作,换下的光学元件应放回托盘内,不得随手放置在桌上,避免无意中造成元件损坏,自己的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以免遗失;10、实验完成后需及时书写实验报告,并在下周上实验课时上交,报告格式参见虚拟课堂上的相关文档,因大学物理教学进度原因,光学实验思考题不作硬性要求,改为书写实验心得,相应的预习报告需要作为附录与实验报告装订在一起,否则该实验报告将没有成绩。

光学系列实验报告(3篇)

光学系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光具座、平面镜、透镜、光屏等)组装好;2)调节光具座,使光源、平面镜、透镜、光屏等光学元件共线;3)调整平面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镜面;4)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定律;5)将透镜置于入射光线和光屏之间,调整透镜位置,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验证折射定律;6)计算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验证了反射定律;2)实验结果显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关系,验证了折射定律;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光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理解。

2. 实验二:薄膜干涉(1)实验目的:观察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干涉原理和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薄膜干涉仪、白光光源、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薄膜干涉仪,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到薄膜上;3)观察光屏上的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薄膜的厚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分析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干涉现象;2)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发现干涉条纹间距与薄膜厚度呈线性关系,符合干涉原理;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干涉原理和薄膜干涉现象的理解。

3. 实验三:衍射和光的衍射极限(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了解衍射原理和衍射极限。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单缝衍射仪、光具座、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单缝衍射仪,使光源垂直照射到单缝上;3)观察光屏上的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单缝宽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分析衍射极限。

普通物理实验Ⅲ(光学)

普通物理实验Ⅲ(光学)

普通物理实验Ⅲ(光学)
课程代码:83010130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Ⅲ(光学)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General Physics Ⅲ (Optics)
学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授课对象:物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
课程主任:王爱芳、高级实验师、本科
课程简介:
普通物理实验Ⅲ(光学)是普通物理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的大部分实验,以及近代光学基础的一些实验。

光学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

通过做光学实验,懂得正确使用基本的光学仪器,并作初步的误差分析,提高对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认识。

通过研究一些基本的光学现象,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的有关物理概念,加强对光学理论的理解。

课程考核:
1.实验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探索能力占30%,要求实验过程的独立性、完整性和动手能力的展现,较圆满的完成实验项目。

2.实验报告成绩:60%。

3.实验改革性论文:10%。

指定教材:
[1] 王爱芳、杨田林、吕英波、丛伟艳等.《普通物理实验》.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参考书目:
[1]胡连军.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2]严燕来.《大学物理拓展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守川.《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4]管立.《大学物理实验》.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光的物理小实验

光的物理小实验

光的物理小实验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通过光的物理小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光的特性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光的物理小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光的本质。

实验一:光的折射材料:玻璃杯、水、铅笔、纸片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使其充满。

2. 将铅笔放入水中,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态。

3. 将纸片放在玻璃杯旁边,将纸片的一角放入水中,观察纸片弯曲的情况。

实验原理:当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弯曲了,这是因为光在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同样地,当我们将纸片的一角放入水中,纸片也会发生弯曲,这是因为光在从水进入空气时再次发生了折射。

实验二:光的反射材料:镜子、激光笔(或手电筒)实验步骤:1. 将镜子竖直放置在桌子上。

2. 打开激光笔(或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镜子上,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3. 将镜子倾斜一定角度,再次照射光线,观察光线的反射角度。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是指光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方向的改变。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照射到镜子上后,会按照相同的角度反射回去。

当我们改变镜子的倾斜角度时,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反射角度也会相应改变。

实验三:光的散射材料:空气中的灰尘、激光笔(或手电筒)实验步骤:1. 关闭房间的窗户和门,使室内尽可能暗。

2. 打开激光笔(或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空气中,观察光线的散射情况。

3. 可以用一些空气中的灰尘来增加观察的效果。

实验原理:光的散射是指光在遇到物体或介质时,发生方向的改变。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在空气中照射到灰尘上后,会发生散射现象,使得光线在不同的方向上呈现出来。

实验四:光的色散材料:玻璃棱镜、白色光源(如激光笔、阳光)实验步骤:1. 将玻璃棱镜放置在桌子上。

2. 将白色光源照射到玻璃棱镜上,观察光线的色散情况。

3. 可以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光线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有关光学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有关光学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有关光学实验摘要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光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光学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光的特性和光的传播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关光学的初中物理实验,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每个实验都附带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实验原理,旨在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实验。

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并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实验器材•光源(如手电筒)•不透明屏•白色纸•直尺实验步骤1.将光源(手电筒)放置在桌子上,并打开。

2.在光源的前方放置不透明屏,使光线只能从一侧透过。

3.在光线透过的位置放置一张白色纸,用于观察光的传播。

4.在纸的另一侧放置一个直尺,用于观察光线是否直线传播。

实验原理当光线从光源发出时,它会直线传播。

通过放置白色纸和直尺,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的传播路径。

如果光线从光源到纸的位置,以及从纸到直尺的位置都是直线传播的,那么我们可以确认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保持直线传播。

2.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并验证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光源(如手电筒)•不透明屏•透明介质(如玻璃块)•白色纸实验步骤1.将光源(手电筒)放置在桌子上,并打开。

2.在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放置透明介质(玻璃块),使光线从介质中通过。

3.在光线透过的位置放置一张白色纸,用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会发生折射现象。

通过放置透明介质和白色纸,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的折射路径。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可以验证折射定律(即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3.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并验证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器材•光源(如手电筒)•镜子•白色纸实验步骤1.将光源(手电筒)放置在桌子上,并打开。

2.放置一面镜子在光线的传播路径上,使光线从镜子上反射。

3.在光线的反射位置放置一张白色纸,用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角度。

实验原理当光线从光源照射到镜子上时,它会发生反射现象。

通过放置镜子和白色纸,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反射路径。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学家庭小实验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学家庭小实验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学家庭小实验汇总光是神奇多彩的,光学实验室奇妙的,一些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实验,在家仍然可以很好的完成。

笔者就光学家庭小实验进行简短汇总,期待抛砖引玉。

一、观察小孔成像实验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仪器: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一张硬纸片,一支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1)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直径约三毫米左右小孔。

(2)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3)用火柴把蜡烛点燃,放在靠近墙面的地方。

(4)把做好的小孔放在蜡烛和墙面之间。

这样,你就会在墙面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

探究像的变化:(1)前后移动小孔,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当小孔离墙面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小孔慢慢远离墙面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2)改变小孔的大小,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二、小孔成像的应用──自制针孔眼镜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实验器材:两个直径30—40 毫米的软塑料瓶盖,大头针,打火机实验步骤:(1)用打火机把大头针烧红,在瓶盖中间扎一个小孔(直径约1 毫米)。

(2)再在瓶盖两侧各扎两个小孔,用线穿起来就是一副眼镜。

实验用途:戴上这副眼镜,便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奇怪的是,不管是300 度、500 度的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戴上它都能看清楚物体。

实验解析:运用了小孔成像原理。

当光线通过小孔后,不管光屏远近,成像总是清晰的。

人眼睛的视网膜,就好像是个光屏,一般情况下近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前;远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后。

成像不在光屏上,所以看不清楚。

加了小孔之后,不管近视远视,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了,所以看得清楚了。

此技术已经进入日常生活。

三、观察光的反射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块实验步骤:选择一个晴天的中午,手拿平面镜,镜面对着太阳,调节镜面,在镜面的所指的墙面上便出现了一个亮斑。

四、光的折射实验器材:碗一个,水,币一枚(筷子也可)实验步骤:把硬币放入碗内,慢慢向碗内注入水观察到硬币仿佛浮起来了实验解析:当硬币放在空碗中时,硬币反射的光线在空气中沿直线射入人的眼里,看到了硬币当碗内注满水时,我们在硬币上取点A,从A点斜射到水面2条光线AO1,AO2并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发生折射,两条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远离法线,如图,光线O1B,O2C,人眼延折线光线O1B,O2C的反向延长线看去两条光线交于A’点,我们的视觉就感到折射光线是从它的反向延长线A’点发出似的。

物理初中教材光学实验讲解

物理初中教材光学实验讲解

物理初中教材光学实验讲解光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光的特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光学实验,并详细讲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平面镜实验平面镜实验是最基本的光学实验之一,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平面镜实验:材料:一个平面镜、一个光源(如手电筒)、一个屏幕步骤: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在平面镜前面放置一个屏幕。

2. 将光源对准平面镜的反射面,并将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

3. 观察屏幕上的光斑,并尝试移动屏幕的位置。

4.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光线如何被平面镜反射?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的特点,并且深入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二、凸透镜实验凸透镜实验是另一个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凸透镜实验:材料:一个凸透镜、一个光源(如手电筒)、一个屏幕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平面上。

2. 将光源对准凸透镜的一侧,并将光线照射在凸透镜上。

3.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用于观察成像现象。

4. 尝试调整屏幕的位置,观察成像的变化。

5.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成像和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成像与凸透镜的焦距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并且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的理解。

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个直角三棱镜、一个光源(如手电筒)步骤:1. 将直角三棱镜放在平面上。

2. 将光源对准三棱镜的一侧,并将光线照射在三棱镜上。

3. 观察光线从空气进入三棱镜中的折射情况。

4. 尝试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5.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是什么?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并且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光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光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基本原理,加深对光学现象的认识。

2. 掌握光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平行光管、分光计、棱镜、透镜、光栅、光电池、光源等。

2. 实验材料:白纸、胶带、刻度尺、滤光片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实验步骤:①将平行光管调整至最佳状态,使其发出平行光。

②将白纸放在平行光管的出射端,观察光在白纸上的投影。

③在白纸上移动胶带,观察光在胶带上的投影,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

(2)实验步骤:①将棱镜放置在平行光管的出射端,调整棱镜角度,观察光在棱镜上的反射与折射。

②改变棱镜角度,观察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③利用透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原理。

3. 色散现象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色散现象。

(2)实验步骤:①将光栅放置在平行光管的出射端,调整光栅角度。

②观察光在光栅上的色散现象,记录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

③利用分光计观察光的色散现象,验证光的色散原理。

4.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干涉与衍射原理。

(2)实验步骤:①将光电池放置在平行光管的出射端,调整光电池角度。

②观察光电池上的干涉条纹,记录干涉条纹间距。

③利用光栅观察光的衍射现象,记录衍射条纹间距。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并掌握了光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3. 色散现象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色散现象,并记录了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

4.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干涉与衍射原理,并记录了干涉条纹间距和衍射条纹间距。

光学小实验

光学小实验

第三节光学小实验光1:光的直线传播器材:香、火柴、烧杯、激光笔过程:点燃香,固定在桌面上,将烧杯倒扣在香上,过一会用激光笔向烧杯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烧杯内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2:光的直线传播器材:盛水烧杯、细沙(或泥土)、木棍、激光笔过程:把细沙放入盛水烧杯中,搅拌均匀,过一会用激光笔向烧杯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烧杯内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3:光的直线传播器材:小喷雾器、激光笔过程:用小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会用激光笔向水雾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水雾中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4:光的直线传播器材:长饮料吸管、激光笔过程:把饮料吸管伸直,打开激光笔,让激光从管的一端射入,从另一端射出,在墙上(或白纸)留下光斑,逐渐弯曲饮料管,观察光斑的情况。

现象:光斑没了。

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5: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器材:透明玻璃片、激光笔、玻璃胶。

过程:将3cm厚的透明玻璃割成2cm宽的细条,再取一块长25cm、宽15cm的透明平板玻璃,平放在桌面上,将2cm宽的透明玻璃细条,按需要(扇形分布)割成长度不等的小段,在每小段透明玻璃细条的测面涂上少许玻璃胶,再将透明玻璃细条与平板玻璃成垂直关系固定在一起。

为安全起见,可在四个侧面各固定一片玻璃,等玻璃胶干后,固体不均匀介质就做好了。

用激光笔从侧面贴着平板玻璃水平照射,观察现象。

现象:光路不是直线。

结论:光在固体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光6:小孔成像器材:硬纸板两张、透明无色塑料薄膜、火柴、蜡烛、胶带。

过程:先将两张硬纸板卷成粗细不同的圆筒状,用胶带固定住,在粗筒的一端用硬纸板封闭(不透光),并在其中间扎一小孔,细筒的一端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两筒套在一起,观察蜡烛的火焰所成的像;前后移动内筒,观察所成像的变化情况。

现象:可观察到倒立的像成在塑料薄膜上,并且像的大小随着内筒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内筒薄膜离小孔近,成的像变小;内筒薄膜远离小孔,所成的像变大。

生活中的光学小实验

生活中的光学小实验

生活中的光学小实验●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器材:铅笔、光源将铅笔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小孔成像器材:纸杯、台灯在一次性纸杯的底部戳一个小孔,对准台灯的灯泡,通过调节孔与灯泡的距离,在白色墙壁上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

●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器材:一透明玻璃杯(有水)、铅笔将铅笔斜插入装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铅笔的水中部分变得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凸透镜实验器材:一瓶矿泉水⑴用一瓶矿泉水对着太阳光,可以在地面上得到“细细”的亮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⑵用手握住一瓶矿泉水,隔着瓶子观察自己的手指,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手指虚像,以此来演示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实验。

●演示凹透镜实验器材:一副近视镜、课本我们的近视眼镜片就是凹透镜,通过近视镜片观察课本上的字,不论怎样调节距离,只会看到正立变小的字,说明凹透镜只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演示光的衍射现象器材:两支铅笔、日光灯把两支铅笔并在一起,中间留一条狭缝,眼睛通过狭缝去看远处的日光灯,可以看到许多彩色的衍射条纹。

●演示凸面镜成像实验器材:新图钉(或新不锈钢勺)取一崭新图钉,图钉的钉帽就是一凸面镜,我们只要对着钉帽就可观察到凸面镜的成像情况。

还有,崭新的不锈钢勺子的图面也是一凸面镜。

●演示凹面镜成像实验器材:一新不锈钢勺子(或手电筒的金属锅)取一崭新的不锈钢勺子,其内侧就是一凹面镜,我们对着勺子内侧则可观察到凹面镜的成像情况。

再有,手电筒的金属锅也是一凹面镜。

●演示光的色散实验器材:一浇花的喷壶、清水找一晴天,用家里浇花的水壶(必须能喷出雾状的水雾),背对太阳朝45度角左右喷去,就会在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说明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这就是光的色散。

(完整word版)普通物理实验IV(光学)

(完整word版)普通物理实验IV(光学)

普通物理实验IV(光学)(专业基础课)以下部分标题填写用黑体五号字体,具体填写内容字体为宋体五号)【课程编号】BZ2618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学分数】1【编写日期】2010.3。

30【学时数】21【先修课程】光学【适用专业】物理学一、教学目的、任务光学实验是高等学校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研究一些基本的光学现象,加强对经典光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对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学习光学中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要注意它的设计思想、特点及适用条件,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所发生的各种光学现象,注意其规律性,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2.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光学仪器包括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及正常使用状态,调节到正常使用状态的方法,操作要求、注意事项,并具有较好的操作技能。

3.学习分析光学实验中的基本光路要学会分析每一基本光路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了解光路组成元件的参量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基本光路之间的衔接配合的要求等。

4.继续学习分析误差的方法和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实验素养,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作风,应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3 + 3+ 3 + 3+ 3 + 3 + 3= 21)实验一薄透镜焦距的测定3学时主要内容:学会调节光学系统使之共轴,并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教学要求: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实验二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曲率半径3学时主要内容: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教学要求: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实验三准直管法测透镜焦距3学时主要内容:调节准直管,使分划板严格处于物镜的焦平面上,并使分划板的中心同准直管光轴重合;教学要求:测定待测透镜的焦距.实验四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3学时主要内容:了解分光计的结构,掌握调节和使用分光计的方法;教学要求:掌握测定棱镜角的方法;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棱镜玻璃的析谢率。

普通物理试验五光学试验-成功大学物理系

普通物理试验五光学试验-成功大学物理系

普通物理實驗(五)光學實驗(2000年8月版/2001年9月再版)主編牟敦毅協助鄭婷予張慶宇成功大學物理系代序光學實驗室實驗在歷任任課老師,特別是牟敦毅先生規劃下,實驗內容相當深刻,難度也大。

我個人覺得如果學生能定下心來學習,受益將是菲淺。

由於目前台灣理工教育制度下,光學完整訓練只在物理系才有特別強調。

光學實驗技術與技巧的掌握事實上是近代科技所不可或缺,因此物理系的光學實驗就變得相形重要,可以說台灣光學人才的訓練是在物理系。

成大物理系歷任老師(特別是傅永貴老師)爭取不少教育部經費作課程改善。

如何承先啟後?可謂任重道遠。

這其中教材如何更新與整理,其實是件嚴肅的課題。

因緣際會,商請牟敦毅先生排除萬難,並在鄭婷予與張慶宇兩位同學的協助,把光學實驗重新整理,彙編手冊。

這其中還需感謝成大物理九零級學生。

也要感謝系主任閔振發教授的全力支持與信任。

這項課程改善才得以逐步開始。

這個課程改善另外還要感謝國科會太空計畫室的部份資源的支援。

我們殷切希望這個手冊能進一步改善,更趨完美。

例如加入Amer. J. phys. 上的光學教學文章,以進一步引領學生作更深入探討。

另外一方面,也希望這一份手冊可以對學生未來從事光學方面研究有所助益。

88/89年光學實驗任課老師陳志隆再版註: 在2001年9月這一版裡,習題改了、多了一份參考報告,希望有助同學的學習。

陳志隆2001/9/13光學實驗室實驗規則1.實驗前請自備長或短尺,作為實驗簡易光軸高度等量測及準直依據。

2.實驗開始時,請檢查實驗器材是否完備,若有不全或損毀請向助教或老師報告。

3.實驗時,請保持肅靜,若需要討論請保持低聲。

實驗進行時,請依步驟作實驗紀錄。

4.實驗完成後,請收拾實驗器材並歸位。

實驗手冊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1.為引領學生實作,本手冊詳列實驗步驟,並附有參考報告供作參考。

然同學宜細心操作,了解各個實驗步驟設計動機,切莫輕忽。

2.為啟發思考,每個實驗後都列有問題,供同學思考作答,同學必須在實驗報告附上答案。

普通物理试验

普通物理试验
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
进 入
退出
光学实验目录
•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 分光仪的调整及折射率的测定 • 等厚干涉现象的研究 • 用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及角色散率
•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使用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 实验目的 • 实验仪器
• 实验原理
• 实验内容 • 思考题
实验内容
•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 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D2 d 2 f ' 4D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L
M
P
f'
图5 — 1 — 3
1 1 1 u v f
实验仪器(光具座)
实验目的
• 学会调节光学系统使之共轴。 • 掌握测量会聚薄透镜和发散透镜焦距的方法。
• 验证透镜成像公式,并从感性上了解透镜成
像公式的近似性。
用物距与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L
(b )
v
Q
O
F'
(a)
Q
p
u
P
v' u
o
u' v
S0
v
图5 — 1 —( 1 a)
L
图5— 1 -1 (b)
p
Q S0
X1
d
D
X2
P
v'
D u v, d v u, 1 1 1 '。 u v f
图5— 1 — 2
Dd v , 2
Dd u 2
L1
Q
L2 p1 P1
p2
S0
P2
图5— 1 — 4
1 1 1 u v f
分光仪调整及棱镜折射率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物理实验光电学院用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2012.8.目录绪论………………………………………………………………………………………(1 )常用光学仪器的使用……………………………………………………………………(1 )实验1共振法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 (9)实验2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13)实验3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16)实验4用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 (20)实验5等厚干涉 (22)实验6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使用 (26)实验7单色仪的定标 (33)实验8用菲涅耳双棱镜测波长 (35)绪论大学的物理实验课是高等院校理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

物理实验课和物理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里主要介绍光学常用仪器使用物理实验可分三个环节:1)课前预习,写预习报告。

2)课堂实验,要求亲自动手,认真操作,详细记录。

3)课后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的要求]:1)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可作为正式报告)。

2)画好原始数据表格,单独用一张纸。

[实验报告内容]:(要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做)实验题目;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主要公式和主要光路图、电路图或示意图,简单扼要的文字叙述;3)主要实验仪器名称、规格、编号4)实验步骤:写主要的,要求简明扼要;6) 数据处理、作图(要用作图纸)、误差分析。

要保留计算过程,以便检查;7) 结论:要写清楚,不要淹没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8) 思考题、讨论、分析或心得体会;9) 附:原始数据记录。

光学常用仪器的使用光学实验仪器可以扩展和改善视角的观察以弥补视角的局限性。

构成光学仪器的主要元件有透镜、反射镜、棱镜、光栅和光阑等,这些元件按不同方式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光学系统。

光学仪器可以粗分为助视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器(放影机、投影仪、放大机、照相机)和分光仪器(棱镜分光系统、光栅分光系统)。

下面主要介绍光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构造、调节和光学实验中的常用光源。

一、光学实验常用仪器在光学实验中,常使用的一些基本光学仪器有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及分光计等。

下面对这几种光学仪器作以简单介绍。

1.测微目镜(1)测微目镜的构造及读数方法测微目镜一般作光学精密测量仪器使用,在读数显微镜、调焦望远镜、各种测长议、测微准直管上都可装用。

测微目镜也可单独使用,主要用来测量由光学系统所成实像的大小。

它的测量范围较小,但准确度较高。

下面以实验室常用的MCU-15型测微目镜为例,说明它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MCU-15型测微目镜由目镜光具组、分划板、读数鼓轮和接头等装置组合而成。

1)MCU-15型测微目镜的技术指标测微精度 <0.01毫米测微鼓轮的分度值 0.01毫米 测量范围 0~8毫米2)MCU-15型测微目镜的外型和构造如图1和2所示。

测微目镜可装配在各种显微镜上和准直管上(或其它类似仪器上)使用。

打开目镜本体匣,可以看到测微目镜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3)读数方法毫米刻度的分划尺如图4的(a )所示,它被固定在目镜的物方焦面上,在分划板上刻有竖直双线和十字叉丝,见图4的(b ),分划尺和分划板之间仅有0.1毫米的空隙,因此,若在目镜中观察,就可看到如图4中(c )所示的图案。

分划板的框架1通过弹簧4与测微螺旋的丝杆5相连,当测微螺旋(与读数鼓轮相连)6转动时,丝杆就推动分划板的框架在导轨3内移动,这时目镜中的竖直双705——图805——图.1)(.2分划尺玻璃板分度板.3读数鼓轮.5防尘玻璃.6接头装置.7图 1图 2905——图分划板框架.1分划板.2导轨.3弹簧.4丝杆.5不动轮.7读数鼓轮.6刻度尺.8图31005——图)(a )(c 图 4线和十字叉丝将沿垂直于目镜光轴的平面横向移动。

读数鼓轮每转动一圈,竖线和十字叉丝就移动1毫米。

由于股轮上的周边叉丝分成100小格,因此,鼓轮每转过一小格,叉丝就移动0.01毫米。

测微目镜十字叉丝中心移动的距离,可从分划尺上的数值加上读数鼓轮的读数得到。

(2)使用测微目镜时应注意1)使用时先调节目镜,使测量准线(叉丝)在视场中清晰可见,再调节物像,使之与测量准线无视差地对准后,方可进行测量。

测量时,必须测量准线的移动方向和被测量的两点之间连线的方向相平行,否则实测值将不等于待测值。

2)由于分划板的移动是靠测微螺旋丝推动,但螺旋和螺套之间不可能完全密合,存有间隙。

如果螺旋转动方向发生改变,则必须转过这个间隙后,叉丝才能重新跟着螺旋移动,因此,当测微目镜沿相反方向对准同一测量目标时,两次读数将不同,由此而产生了测量回程误差(或称:空程误差)。

为了防止回程误差,每次测量时,螺旋应沿同一方向旋转(即:单向移动测量),不要中途反向,若旋过了头,必须退回一圈,再从原方向推进、对准目标、进行重测。

即测量时要往同一方向转动鼓轮6。

3)旋转测微螺旋时,动作要平稳、缓慢,如已到达一端,则不能再强行旋转,否则会损坏螺旋。

4)如果测量平面和测微目镜支架的中心面不重合,其间距离在有关计算时,应作相应的修正。

2.读数显微镜读数显微镜是用于精确测量长度的专用显微镜,其形式比较多,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是JXD-B型读数显微镜。

(1)主要技术参数2)测量范围:方向 50毫米方向 30毫米3)最小读数:X方向 0.01毫米Z方向 0.10毫米(2)仪器结构JXD-B型读数显微镜的外形结构如图5所示,它是将低倍显微镜安装在精密的螺旋测量装置上,转动测微螺旋,显微镜筒能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移动的距离可从读数装置上读出。

目镜中装有十字分划板,用来对准测量的目标。

(3)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1)测量前应先调节目镜,使测量叉丝在视场中清晰可见。

把被测物用压板10固定在工作台上,使被测物表面与镜管5的光轴垂直。

在显微镜下面装有一半反射镜,转动8可以将光线反射到工作台上。

用小手柄13压住支杆12,粗调工作距离,使物镜距被测物在4厘米内,拧紧大手柄11后,再用调焦手轮17(双手同时使用)由近向远进行微调,使清晰像与测量叉丝无视差地对准后,方可进行测量。

2)测量时,必须使目镜的一根十字叉丝与显微镜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移动显微镜,使这条叉丝逐次和被测物(像)长度的两端点相重合。

转动测微鼓轮15一周,可使工作台平移1mm.。

测微鼓轮的周边等分为一百小格,所以鼓轮转过一小格,平台相应平移0.01mm。

可估读到0.001mm。

若显微镜移动方向与该两点的连线方向相一致,且显微镜的光轴也垂直于该连线,那么,相应于两次位置的读数之差,为被测两点之间的距离。

否则,将使测得值不等待测长度的真实值(由于回程误差)。

3)回程误差:由于显微镜的移动也是靠测微螺旋丝杆的推动,因此,读数显微镜和测微目镜一样,也要防止回程误差,回程误差是由螺母与螺杆间的间隙造成的(如图6所示)。

为了减少回程误差,要采用单方向移动测量。

4)使用完毕后,应将仪器归放在原仪器柜中,以免灰尘进入仪器,各种光学零件切勿随意拆动,以保持仪器的精度。

3. 光具座光具座结构的主体是一个平直的导轨,有简易的双杆式和通用的平直导轨式两种。

导轨的长度为1-2 m,上面刻有毫米标尺。

另外还有多个可以在导轨面上移动的滑块支架。

一台性能良好的光具座应该是导轨的长度较长,平直度较好;还要保持光具座上各组件的同轴性和滑块支架的平稳性。

图7图6115——图2目镜.1目镜座.2锁紧螺钉.3棱镜盒.4镜管.5标尺.6物镜.7反光镜小手轮.8底座.9压片.10大手柄.11支杆.12小手柄.13十字孔支架.14读数鼓轮.15指标.16手轮.17目镜管.19锁紧手轮.18图 520 450半反射镜图7是光具座的结构示意图。

光具座的调节:将各种光学元件(透镜、面镜等等)组合成特定的光学系统,运用这些光学系统成像时,要想获得优良的像,必须保持光束的同心结构,即要求该光学系统符合或接近理想光学系统的条件,这样,物方空间的任一物点,经过该系统成像时,在像方空间必有唯一的共轭像点存在,而且符合各种理论计算公式。

为此,在光具座上调节光学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光具座水平调节光具座底角的水平调节螺钉(借助水平尺),使光具座水平。

2. 等高共轴调节共轴:调节光学系统中各光学元件的光轴,使之共轴。

并让物体发出的成像光束满足近轴光线的要求。

等高:因为成像公式中的各段距离,都是指光学系统共轴上的距离,所以要从光具座轨道上的读数求出符合实际的距离,必须做到光学系统的光轴和光具座道轨的基线平行—简称等高。

调节光学系统各元件的等高共轴,是光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很好掌握,一般的调节可分粗调和细调两步进行。

(1) 粗调先把物、透镜、像屏等元件放置于光具座上,如图8,依次检查并调整物、透镜及屏的中心(图中物体P 经透镜L 成像于P /),使各元件的中心大致在与导轨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物平面、像屏平面和透镜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光具座导轨。

(2) 细调依靠成像规律进行调节。

例如在透镜焦距测定实验中,若物和观察光屏相距较远,则移动透镜时会有两个不同的位置Ⅰ和Ⅱ,于屏上分别呈现大、小两个实像。

若物的中心处在透镜光轴上面且光轴与导轨基本平行,则移动透镜时,大小两次成像的中心必将重合。

若物的中心偏离光轴或导轨与光轴不平行,则移动透镜时,两次成像时像的中心不再重合。

这时可根据像中心的偏移判断,调节至共轴等高状态。

如图9所示,物体P 的中心偏离在透镜光轴之下,则大小两像P /、P //的中心均偏离光轴,分别位于光轴上方的P /和P //处,小像中心P //离轴较近。

一般调节的方法是成小像时,调节光屏位置,使P //与屏中心重合;而在成大像时,则调节透镜的高低或左右,使P /位于光屏中心。

依次反复调节,便可调好。

4.分光计分光计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它实际就是一种精密的测角仪。

在几何光学实验中,主要用来测定棱图8图9镜顶角、光束的偏向角等等,而在物理光学中,加上分光元件(棱镜、光栅)可作为分光仪器,用来观察光谱,测量光谱线的波长等。

其调节方法及测量原理详见“实验三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折射率的测定”二、光学实验中常用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统称为光源。

实验室中常用的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光源——电光源。

常见的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及激光光源三类。

(一)热辐射光源常用的热辐射光源是白炽灯。

白炽灯有下列几种1.普通灯泡。

作白色光源,应按仪器要求和灯泡上指定的电压使用,如光具座、分光仪、读数显微镜等。

2.汽车灯泡。

因其灯丝线度小,亮度高,常用作点光源或扩束光源。

亦应按电压值使用。

3.标准灯泡。

常用有碘钨灯和溴钨灯。

是在灯泡内加入碘或溴元素制成。

碘或溴原子在灯泡内与经蒸发而沉积在泡壳上的钨化合,生成易挥发的碘化钨或溴化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