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备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方法,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

(PPT展示)2、明确目标(1)诵读感悟语言美。

(2)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体会文章写作特色.(3)理解困境能造就人才,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论点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孟子的文章语言有何特色?(结合本文具体语句来分析)5、(.6、(师生)释疑解惑.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1、(1)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论证思路:一、列举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二、归纳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三、个人因逆境而有所作为、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

四、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2、孟子的文章语言特点:(1)排比铺陈(2)句式工整(3)气势磅礴(4)说理透彻五、讨论巩固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文章用六个例子论证了承担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你也补充一些例子。

如: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电灯;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等。

六、目标检测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1)请完成下面对联:上联:人处困境方能奋发下联:国无忧患常会灭亡横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有人说中国正处在和谐社会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失去意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从个人和国家角度谈谈你的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富贵不能淫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重点和难点】1.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父命之(3)以顺为正者(4)富贵不能淫2.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________”。

(2)《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答案]1.(1)真正,确实。

(2)教导、训诲。

(3)准则,标准。

(4)惑乱,迷惑。

2.(1)轲子舆战国儒家亚圣(2)论语大学中庸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

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

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

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

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

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

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者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

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

这次进攻,军至函谷关而还。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

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

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孔子之道不著。

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起发扬儒家学说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

终于使“雅说者不得作”。

所以说,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没有冲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
最新实用优秀的中小学 word 文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友回顾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 师友讨论共品。
2. 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 条件是什么?造就人才的主 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3. 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论证的思路和方法)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 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析文章主旨。 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五、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六、迁移拓展 请用排比手法写一段有文采 的话。 (200 字左右) 七、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提升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 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 时内容。 师友谈收获。 布置作业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 班上提出。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 请教其他师友 全班交流
《富贵不能淫》 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 习其中的两篇名篇: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 3.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最新实用优秀的中小学 word 文档
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三、研读课文: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 研读共品 大丈夫形象。 2.孟子认为的大丈夫是什么 样的?(用原文回答) 3.谈谈公孙衍、张仪非大丈 夫的原因。 4. 请 对 比 分 析 孟子 所 说的 “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 道”的不同。 5.分析文章主旨。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习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仁政和忧患意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仁政或忧患意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仁政和忧患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孟子》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帮助他人或得到他人帮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思想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孟子仁政和忧患意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孟子仁政和忧患意识的基本概念。仁政是指孟子提倡的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忧患意识是指对困难和挑战保持警惕并积极应对的心态。它们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具有指导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孟子》二章中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展示了孟子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仁政和忧患意识,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
举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对当代学生的成长有何启示。
(4)文化背景:了解孟子及其儒家思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
举例:讨论孟子为何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观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有何特殊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讲解、讨论、举例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孟子》二章的核心知识,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教材内容。
举例:解释“得道”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它如何体现孟子的仁政思想。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道德观念的形成。
首先,通过学习孟子二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具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其次,通过孟子二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理解仁政、性善论等概念,认识孟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首先,在讲解《孟子二章》的思想观点时,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孟子的思想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其次,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应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鼓励每个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在课堂管理方面,应更加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
6. 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内容逻辑关系
①《孟子二章》的核心思想:
- 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
- 仁政思想:孟子主张君主要行仁政,以德治国,关注民生福祉。
- 教育观念: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和修养可以发展人的善性。
- 孟子思想观点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应用,如如何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做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 孟子思想观点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应用,如如何运用仁政思想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 孟子思想观点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与总结
1.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2.一词多义。
居住。 居所,住宅。 道路,喻指“义”。 原则,行为准则。
能够。 实现。
谨慎。 告诫。
3. 文言词汇选择。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 “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D • A. 山川之美 • B. 下车引之 • C. 闻之笑曰 •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 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 理
考点链接
• 【考点1】层层推进,结构严密 • 先列举事例,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
必须经历磨炼;接着将由个别事例转向一般事例, 由个人身世浮沉到国家生死存亡,自然地得出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 【考点2】善用修辞,气势磅礴 • 如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事例,增强感染力; 结尾运用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观点。 • 【考点3】多用短句,朗朗上口 • 如“舜发于……百里奚于市”“苦其心志……空 乏其身”“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等等。文辞虽简短,但理据充足,说理透彻,增 强了说理的气势,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 “_____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_____读圣贤书,所 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 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三、内容理解
• 1.内容理解默写。 • (1)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原因是:__________,
_一__怒_而__诸__侯__惧。 安居而天下熄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

补充资料:张仪、公孙衍的合纵、连横运动
• 公孙衍和张仪是政敌,公孙衍主张合纵,张 仪主张连横。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 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 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 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 ”。
•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 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 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 是“委妇之道”。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诲他;女儿出嫁时,母亲 教诲她,送到门口,警告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 要恭敬、谨慎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 则,是妇女之道。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死于安乐也。 使……死亡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 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 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集市被 赎出用为大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自学时间】:约3分钟
小结: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敬佩 、崇拜和敬慕的态度。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 描述上可以看出来。
应该以一种肯定、赞颂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 气来读。
小结:
2.孟子的反驳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破(直接反驳)“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 、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 上大丈夫。 第二次——立(正面提出)“居天下之广居”至“ 此之谓大丈夫”,从三个方面的标准正面提出何谓 大丈夫。 前一层次应该读出不屑、轻视和鄙视,后一个层次 应该读得大方激昂、掷地有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孟子二章教案篇一1、积累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4、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1、2、3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一、导入前些天,我们学习了孟子的文章《鱼我所欲也》,了解了孟子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孟子,进一步了解主张仁政王道的孟子。

二|导学过程(一)、初读文章,把握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字音和节奏)1、教师范读文章,要读出气势(可找名家的朗读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大声),读准字音和节奏3、学生试读(可先齐读,后指名读,要找2-3名学生,重点看字音和节奏)(二)、译读全文,读出内容(再读读出内容)1、教师指导分段译读全文。

(可根据内容把文章分段,降低文章的难度。

可分为第一句,三里之城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深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结尾)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标出疑难词句2、学生质疑、解答,学生边读边翻译,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山下团结郭:外城环:围池:护城河是:这委:放弃去:离开域:限制固:使巩固畔:通叛,背叛亲戚;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重点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3、理思路①、教师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学生思考讨论: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学生交流教师交流时边归纳: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进攻一方天时不如地利防御一方地利不如人和(战争需要人和)域民固国(治国需要人和)威天下孟子二章教案篇二1.理解文章的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 A ) A.天祥至潮阳/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左右命之拜/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C.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与朱元思 书 D.国亡不能救/亡处亡气
课外文言文阅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 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2019/10/18
26
谢谢欣赏!
2019/10/18
27
课内文言文阅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 同的一项是( B ) A.子未学礼乎/子曰:学而时习之 B.一怒而诸侯惧/屠惧,投以骨 C.往之女家/即公大兄无奕女 D.独行其道/国人道之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
课内文言文阅读
(2)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 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课内文言文阅读
(3)文章第二段,论证“□□□□”的观点 时,只谈到了人的例子,论证“□□□□”的 观点时,只谈到了国家的例子,但这种论证方 式也是严密的,这里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 (用原文语句回答)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论据充足论证有力课文同步讲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论据充足论证有力课文同步讲解

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方法鉴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篇幅短小但论说有力的议论文。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例论证
【剪辑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语段运用排比修辞,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六个圣君贤臣的事例。

他们的经历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即在成为圣君贤臣之前,都是卑微的小人物,且饱受挫折与磨难,但他们最后都从中走了出来,成就了一番大业。

这是典型的举例论证,因所举事例均是历史上的名人,故极富代表性与典型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剪辑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六个历史名人的事实论据的支撑下,作者自然而然地得出困境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意义——人才是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主要是从一个人心理、身体、行为三方面来阐述的。

★对比论证
【剪辑三】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①句从正面论证了个人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这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

②句从反面论证了国家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国家如果没有外敌和内辅,便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前后正反对比论证,鲜明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另外,本文先讲个人成才的问题,再谈国家治理的问题,这又是类比论证。

全文层层相扣,由浅入深,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孟子仁义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孟子的仁义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孟子仁义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仁政理念:分析孟子如何通过对话阐述仁政的重要性。
-人性论:探讨孟子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文化传承与价值观:通过对孟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认同:理解孟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道德观念:从孟子思想中提炼出对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的启示。
其次,孟子思想的抽象性对学生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案例和现实生活事例来说明,但感觉效果还不够理想。我考虑在下次课中,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孟子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鼓励他们多发言,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及课内外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及课内外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及课内外阅读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及“逆境出人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是至圣先师)。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二、重点词和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拂:违背。

逆,不顺。

乱:扰乱。

所以:用这些办法曾:通“增”增加。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指国内。

出:指国外。

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之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之中被选拔出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

活动二:孔孟的思想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栏目中,北师大教授于丹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品《论语》,写出 “于丹论语心得”。请你也仿照其情势,谈谈你对《论语》和《孟子》中某 一名句的认识与体会。
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于丹心语: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名句:__岁__寒_,__然__后__知__松_柏__之__后__凋__也_。__《__论__语__》___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做大丈夫!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显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6.根据提示填空。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轲 ,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 派代表人物之一,有“ 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记 录 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和 《论语》《大学》《中庸》 一起合称为“四书”。
(2)《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正确做法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对待理想抱 负的态度(处世态度)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 的操守应该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三)(黔西南中考改编)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 安乐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 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 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新人教版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 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 谈不上是大丈夫。
品味赏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 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 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名言,句句闪耀着 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 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 铭,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 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 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 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 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内容探究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 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 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 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背景资料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相传孟子是鲁 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 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 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 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 滕国、鲁国。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 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 一,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本课所 选的《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 公下》,题目是编者加的,提出了真正 的“大丈夫”之道。
结构图示
公孙衍 合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020年最新《孟子》二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020年最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020年最新
条件是什么?造就人才的主
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3. 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思路和方法)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析文章主旨。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
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
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六、迁移拓展
请用排比手法写一段有文采
的话。

(200字左右)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
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
时内容。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补充修正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