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全)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一)社会思维1.自我(1)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主我及客我:詹姆斯。

②镜我:米德。

③现实自我和志向自我:罗杰斯。

(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志向自我和反思自我。

其中,社会自我是自我的核心。

(3)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样性:说明阅历;确定期盼。

(4)自我的形成及发展: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终到心理自我。

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认为有三仿照(玩耍), 嬉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5)及自我相关的概念:自我图式;自我关联效应;巴纳姆效应;自我增加(主要有六种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卫性归因,自我设障)。

2.归因(1)归因的定义:个体依据有关信息, 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缘由进行推想及推断的过程。

(2)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解除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认为,协变原则最全面)。

(3)归因的理论:①海德的朴实心理学:个体行为缘由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归因遵循共变原则和解除原则。

②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论: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属性相一样时,就是在进行对应推断。

琼斯和戴维斯认为,在进行对应推断时,须要考虑行为的非期望性及非听从性,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两个条件。

当他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且具有低的社会合意性时,人们最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③Kelley的三维理论:行为者, 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三种形式。

在具体归因时,须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区分性信息, 一样性信息, 一贯性信息。

(4)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对其说明;自我贬损;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今日这两部分内容只是对社会思维先做一个也许的了解,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要涉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会简单记忆得多。

2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2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焦作师专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基地王国防)第1节:概述 (教程第89页-107页)知识点:1.心理学的定义: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社会情景中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1908美国罗斯《社会心理学》和英国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标志。

知识点: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 要点:社会行为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2.社会心理。

知识点:社会心理研究范围:微观的个体层面,人际,中观的群体层面,社会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知识点: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识记)领域拓宽,理论多元,应用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要点:伦理原则6条(识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详见教材98-100页)1.观察法(应用)2.调查法(应用)3.档案研究法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教程第103页-68页)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详见教材64页)1.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2. 霍曼斯社会交换论3. 詹姆斯,米德符号互动论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第 2 节:社会化与自我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再社会化(识记)知识点: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载体。

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教程第111页)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社会心理学:对于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则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档案法、调查法、观察法、现场实验法、模拟实验法和标准实验室实验法。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生物理论:生物理论认为,人的许多生物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1本能:本能是指物种典型的、遗传的、刻板定型的行为模式,它严格地适用于种族经验的生存条件。

本能论者认为人类的行为大多由本能所决定,如结群的行为就是源于亲和、依恋的本能。

2遗传差异:生物理论强调遗传差异对行为差异的影响。

比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有些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原因而更具攻击性。

他们发现,与具有正常染色体的人相比,XYY染色体的人容易犯罪。

3学习理论: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

学习的机制包括:联结、强化和模仿。

4认知理论: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

5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没有强调行为的某一种单一决定因素,如态度、人格或动机等;而是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去解释行为的原因;6诱因理论: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

社会心理学有三种诱因理论:理性决策论、交换理论、需求满足论。

7理性决策论:这种理论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

8交换理论: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

9需求满足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第二章1、社会化: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社会化的内容:(1. 政治社会化:个体掌握和学会所属国家和文化群体的现有政治制度所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2021年整理)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2021年整理)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的全部内容。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1。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教化: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法庭、监狱、劳动教养所等。

可分为两大类:有系统的正规教育(学校、监狱、劳教所);非系统、非正规教育(社会风俗、团体亚文化、传播媒介)个体内化: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包括: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化2。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基础:遗传因素文化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朋辈团体、职业背景、大众传播媒介3。

主要的社会动机:(1)亲和动机的理论:1.本能论(麦独孤、亚里士多德)2.生存论(柏拉图)3。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4。

适宜唤起层次理论(赫伯)5.条件作用理论:合群在个体早期表现为亲子的依恋。

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2.情绪因素3.出生顺序4。

相似性5.享受交流的乐趣6。

找到自我评价的基准亲和动机概念: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

高亲和动机的人特点:1.喜欢交往,并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2.渴望友谊,喜欢合作3.对人际冲突的回避4.对失去亲密关系的恐惧亲和的作用:1。

社会心理学内容要点

社会心理学内容要点

绪论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从社会心理学的起源上看,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在解释人类行为及其与社会、文化、人格的关系时彼此接近、相互渗透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由于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这一研究取向不太成型,因此社会心理学主要分为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SSP)和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PSP)。

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学成形之时,它趋向于分为两枝,一枝是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一枝是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在形成过程的一开始就受到两种不同学科的影响,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

因此,社会心理学中的理论一直带有社会学或心理学的取向问题,而缺乏这一学科的中性理论。

原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将社会学和心理学比作社会心理学的“双亲”。

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它们构成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最初形态。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根据参与的程度,将参与观察分为完全参与观察与半参与观察。

2、实验法常用的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主要有两种: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包括一般实验室实验和模拟实验。

3、调查研究法4、跨文化研究法5、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有三个方面的伦理问题最为明显,这就是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对被试隐私的侵犯以及给被试造成实验性痛苦(包括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三条原则:a. 知情同意b. 风险最小c. “风险-获益分析”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包括实验者的倾向性和被试的倾向性。

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定义在最一般意义上,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知,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一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考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考点整理

第一章一、研究方法概念(1)观察法:是指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研究者直接地、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在日常环境下发生的自然行为,记录客观发生的事实和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方法。

(2)相关研究法:基于描述的科学方法,它能够描述事物之间共同变化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层次)(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变量,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探寻因果关系)因变量量程受限出现了天花板或地板效应会导致零结果错误,从而导致实验不符合假设。

即使在因变量恒定的条件下,如果因变量的测量范围受到限制,使测量结果只能“停留”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则零结果也会发生。

我们分别称之为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零结果:指自变量的操作没有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因而因变量的变动为零。

)(4)调查法:根据被调查对象对事先拟定问题的回答来收集和整理资料,通过统计和分析来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特征。

随机取样中造成偏差的潜在因素:a. 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b. 问题的顺序c. 答案的选项d. 问题的措辞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问题(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因而实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被试对实验的态度。

那么很有可能,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例如: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霍桑效应: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2)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大部分不合乎伦理的行为是由于研究者所承受的压力,使他在伦理上投机取巧。

研究者面临的压力包括:建立职业生涯、出版论文、取得声望、获得荣耀、保住工作、顺利毕业等等伦理行为源自于研究者在接受专业训练过程中对伦理原则的内化而产生的敏感度。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学科。

它关注人们是如何被社会环境塑造和影响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本文将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看法。

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要受到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例如,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评价自己的优劣。

此外,自我认同也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程度。

二、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研究了个体在面对冲突和不一致的认知时的心理反应。

认知失调会给人们带来不适感,个体通常会尝试通过调节认知或改变行为来减轻这种不适感。

例如,当个体在行为上做出了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选择时,会出现认知失调。

个体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或寻找认知一致的情境来消除认知失调。

三、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个体一起参与决策的过程。

群体决策的结果受到集体智慧和群体思维的影响。

集体智慧指的是群体在某些问题上的决策表现往往优于个体。

然而,群体思维也可能导致群体成员过度一致和忽视非主流观点。

因此,在群体决策中,正确地管理和引导群体思维至关重要。

四、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研究人们在解释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时所使用的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可以分为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

内在归因是指将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归因于个体固有的性格特质和能力等因素,而外在归因则将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和情境因素。

归因理论对于理解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评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指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

其中,社会规范是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社会中被认为正确和适宜的行为。

社会规范可以通过社会压力和信息传递来影响个体行为。

此外,社会影响力还包括社会认同、社会依赖和社会比较等方面。

六、群体互动群体互动是群体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重点1、美国心理学家F. H. 奥尔波特(F. H. 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F. H. 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包括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

主张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3、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勒温(K. Lewin, 1936)的行为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公式含义:行为时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4、霍兰德(E. P. Hollander, 1976)的“三阶段理论”将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的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点描述和分析。

重要学术思潮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拉扎鲁斯、谢夫勒、冯特)、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迪尔凯姆、列朋)、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5、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

6、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7、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应用)(领会) ①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 可能少地干预。 ②参与观察: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存在互动关系) 2.调查法(应用) ①访谈法-----通过口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结构访谈(标准化)与非结构访谈(灵活掌握与调整)。 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直接访谈(面对面)与间接访谈(通过一定的中介) 访谈过程与技巧 :准备工作、接近被访谈者、 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和提 问的技巧、 追问技巧。 ②问卷法 标准化程度较高,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收 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问卷设计的原则(识记): 目的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非歧义性原则 、 非暗示性原则 、适度规模原则 3.档案研究法(识记): 优点:心理干扰小,适用跨文化及时间较长的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物的研 究;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难度较大。 4、实验法(P102表)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客观公正) 2.系统性原则(动态、整体、有序、反馈原则)
3.伦理原则(重点识记) ①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②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 其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获准,并在事 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③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 ④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⑤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其同意。 ⑥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社会化的分类
1、语言社会化(识记)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 社会化为前提的。 2、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 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3、道德社会化(领会):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 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它有三个方面: ①.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 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②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 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③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 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 4、政治社会化: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爱国意识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P111)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思辨期---积累思想(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二)经验描绘期——-成型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五大思潮的促进:(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产生标志:1908年,两本书的出版:麦独孤《社会心理学绪论》罗斯《社会心理学》(三)实验期-—-独立阶段(20世纪20年代)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运动的早起成员,倡导群体动力学,桃李满天下等,现代实验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1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2提出了社会促进31924年出版《社会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端。

四、基本理论(一)生物理论麦独孤弗劳仑兹生物因素本能印刻遗传差异XYY(二)学习理论机制:1.联结S——--R 2强化、模仿特点:1.行为由过去经验得出。

2倾向解释-当时环境,忽视人的主观感受.倾向解释外在行为,忽视人的心理状态。

(四)认知理论:行为取决于对社会情境的知觉或加工过程.1分类2聚焦五、概念解释现实真实性:实验与现实生活情景相似程度。

心理真实性:一项实验所引发的心理过程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的相似程度. 六、社会心理学者的基本困境:1〉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在自然环境中而非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理想与现实最理想研究:一是对情境有足够的控制,以确保没有额外变量影响结果和将人们随机分配到情境中去(内部效度);二是确保结果能够外推到日常生活中去(外部效度)。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序论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序论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4个层面。

(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一层面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获得这些社会角色的规范的过程,说穿了,就是让我们懂得怎么样在社会当中适应每一种角色的要求,以便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借用舞台上演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来说明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社会当中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家都准确地表现自己的角色,那么社会才是和谐的。

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从小到大,从大到老,到死。

社会化不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学会做人就是要有一个自觉的心态,经常去反思去想我该怎么做。

从宏观的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条件是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2.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这种研究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他人的认知,或叫人际认知,如对他人个性特点、表情、行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等。

其二是对自己的认知,或称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评价、情绪自我认知,等等。

其三是归因问题,即研究人是怎样寻找自己的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的。

影响社会认知准确性的一些因素,无非是三大因素,第一是认知者的因素(光环作用),第二是认知对象的因素,第三个因素是认知的条件。

3.研究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社会态度的结构及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条件和过程,研究如何测量人的态度。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一层面的研究内容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利他与侵犯行为等。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群体行为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他人、事件和情境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知识点:1.1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观察和理解。

个体在社交互动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貌、表情和行为来获取信息,并对他人的特征和意图进行推断。

社会知觉的准确性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1.2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理解。

它是基于与他人的对比和社会身份的建构。

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对其行为、价值观和情绪产生影响,并在社会互动中发挥作用。

1.3 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个体通过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社会比较对个体的自尊心、满足感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它可以通过与他人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进行比较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观点、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知识点:2.1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一种行为准则,规定了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何行事。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明确的规定和隐含的行为期望,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引导作用。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遵守规范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2.2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个体在社会中面临的压力和负担。

它可以来源于他人的期望、评价和批评,也可以来自于个体对自己的期望和评价。

社会压力对个体的行为、情绪和认知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

2.3 权威与顺从权威与顺从是指个体对权威人士或社会权力的认可和服从。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会受到权威的影响,并倾向于按照权威的指导和要求来行事。

社会心理学知识(2005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知识(2005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2)分类
①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②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3)访谈过程与技巧
2.问卷法 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叫问卷法。
(1)特点 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程序进行,从而保 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 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2)分类 ①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②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职业心理咨询师与社会心理学:
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 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 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 科。”
关注的中心是个体
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 和解释社会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
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
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
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 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
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 围。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既要努力增强研究结果的解 释力,使研究结论一般化,也要注意不要任意夸大研究结 论的应用范围。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理论是经验研究的总结,是概括化和一般化的经验。 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目的是描述现象、 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 践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
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它试图解释人们如何思考、感受和相互影响,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生活。

以下是一些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解释和推断。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归因于内在特质(如性格、能力)或外在情境(如环境、压力)。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考试中表现不佳,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于他不够努力(内在特质),或者是考试难度太大(外在情境)。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过度倾向于归因于内在特质,而低估了外在情境的影响。

比如,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摔倒,我们可能会认为他笨手笨脚,而忽略了地面湿滑的因素。

而自利归因偏差则是指我们在解释自己的成功时倾向于归因于内在特质,而将失败归因于外在情境。

比如,考试取得好成绩会觉得是自己聪明努力,成绩差就怪题目太难。

二、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中的信息。

首因效应指的是我们在与他人初次交往时,最先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

比如,第一次见面时对方表现得很有礼貌,我们就可能认为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近因效应则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

比如,长期相处的朋友最近做了一件让你不满的事,你可能会暂时对他产生不好的看法。

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的概括性、固定的看法。

虽然有时刻板印象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他人,但也容易导致偏见和歧视。

三、态度与态度改变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倾向。

态度包括认知成分(对事物的看法)、情感成分(对事物的感受)和行为成分(对事物的反应倾向)。

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信息传播,如果新的信息具有说服力并且来源可靠,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态度。

另外,角色扮演也能改变态度,当我们扮演某个角色时,可能会对相关问题产生新的看法。

四、从众与服从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比如在一个小组讨论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某个方案好,即使你最初有不同意见,可能也会选择从众。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一、概述二、社会化与自我三、社会知觉与归因四、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五、态度六、沟通与人际关系七、社会影响八、爱情、婚姻与家庭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Myers, 2002)主要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人、群体或社会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G. W. Allport, 1954)个人他人社会群体第一节概述一研究对象和范围二发展简史三研究方法四主要理论流派本节共计9个问题(重点7个):1.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一般认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起源于两个母体的不同视角:心理学和社会学。

3.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4.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B=f(P, E)(勒温)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6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与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即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

7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伦理原则。

8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调查法(访谈、问卷法)和档案法(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9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和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个人(individual)心理学(阿德勒)、分析心理学(荣格)、“文化因素论”(霍妮等)、自我(ego)心理学(埃里克森)、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hip)学派(沙利文)、自体(self)心理学(Kohut,1972)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二、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三、自我、身份与自尊本节共计19个问题(重点15个):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建议收藏)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建议收藏)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参考书周晓虹:《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壹心理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界定(一)国外代表性观点1.格尔登·奥尔波特(G·Allport,1968):是旨在理解或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2.肖和康斯坦佐(Shaw&Constanzo,1982):是关于作为社会刺激之反应的个人行为的科学研究。

3.埃尔伍德(Ellwood,1925)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它所关心的是人类群体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4.尹恩·罗伯逊(198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类行为主要取决于人们所属的群体和群体间的互动及影响(二)我国代表性观点1.吴江霖: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2.沙莲香: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而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

3.孙晔: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4.周晓虹: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包括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

界定社会心理学需考虑:1.行为的界定狭义:外显行为广义:既包括内在心理也包括外显行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对社会刺激的全部反应2.反应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群体个体心理:强调对外界情境的反应以及在生平情境中的历史积淀;群体心理:强调群际空间里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民族心理:强调文化背景和时间纬度。

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区别;本尼迪克特:《菊与刀》3.个人或群体的反应受到各种社会、文化、人格及生物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二、研究领域(一)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个人的知觉与自我意识、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格发展、应激与情绪问题(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从众和模仿等(三)群体心理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群体领导人的行为、群体行为、民族心理、性别差异心理等(四)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1908年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以两本著作为标志:美国社会学家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1.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公式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真题:勒温关于行为的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 )(A)行为 (B) 个体 (C)函数关系 (D)个体所处的情境◎真题:“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这是()的观点。

(A)F•奥尔波特(是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B)海德(C)G•奥尔波特(D)勒温答案:D;D 2.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微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宏观):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真题: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A)观察(B)实验(C)思辩(D)归纳答案:A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应用)2.调查法(应用)3.档案研究法观察法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第1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识记)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知识点: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要点:社会行为(领会)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其意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知识点:社会心理3.宏观的社会层面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2.中观的群体层面情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知识点: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知识点:哲学思辨阶段知识点:经验描述阶段知识点: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结合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要点:伦理原则1.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2.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3.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参与;4.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5.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6.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

如公开发表,须经其同意。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2.调查法(应用)3.档案研究法4.实验法要点:观察法(领会)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

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

要点:调查法(应用)1.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叫做访谈法。

(1)特点(2)分类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前者是标准化访谈,即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后者的访谈提纲是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

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直接访谈不仅能获得言语信息而且还能得到非言语信息,因而有助于对结果的解释与分析,但这种访谈对访谈者的要求较高,花钱较多;间接访谈的优点是,搜集资料用时相对较少,花费较小。

(3)访谈过程与技巧准备工作接近被访谈者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和提问的技巧追问技巧2.问卷法(1)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原则进行从而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2)类型(3)问卷的结构(4)问卷设计的原则要点: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原则设计问卷时要明确并紧密围绕研究目的。

全面性原则设计问卷时要全面考虑问卷内容的构成,在提问语句及答案设计中要尽量穷尽相关内容。

非歧义性原则设计问卷要使被调查者能正确理解,避免出现歧义。

非暗示性原则设计问卷时,调查者力求避免对被调查者的暗示与诱导。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符号互动论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5.精神分析论要点:社会学习论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

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1.简史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2.学习的机制3.观察学习要点: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符号互动论主张从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社会认知论及场论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其行为中的重要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

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

社会认知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是,个体并不是被动面对客观世界的各类事物,而是把自己的知觉、思维和信念组织成简明的有意义的形式。

无论情境怎样复杂,人们都能把某种意义赋予它。

这种组织、认知和解释,对个体在社会情境的行为影响很大。

精神分析论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

要点:紧张与冲突心理生活空间中,一个区域处于与周围区域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作紧张;冲突是“近乎相等的强场力的对立状态”。

如果内外刺激使某一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个体为恢复平衡,在心理生活空间寻求满足需要的目标,释放能量,驱动行为达到目标。

如目标能满足需要是正诱发力,使个体趋向目标;反之则为负诱发力,使个体回避目标。

冲突有三种类型即双趋冲突,双避冲突与趋一避冲突。

人格结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

本我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

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

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在正常情况下,三者相对平衡,个体能得以适应环境和现实。

第2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

再社会化(识记)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知识点:社会化的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4.培养社会角色知识点:社会化的条件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媒介4.参照群体知识点:政治社会化知识点:道德社会化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

它有三个方面: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

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2.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

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3.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

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

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知识点: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并以此塑造自己的人格。

语言是个体联系他人与社会的纽带;同时,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因为语言中蕴含的知识、规范与观念必然对掌握这种语言的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个体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演戏和表现自己,把握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目的。

知识点:社会角色的分类知识点:角色扮演过程1.角色期待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

如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2.角色领悟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

3.角色实践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实际表现的角色。

知识点:角色失调(领会)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知识点:自我1.自我的概念;2.自我的结构;3.自我概念的功能;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5.自我概念的测量;要点:自我的概念(识记)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镜我(领会)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

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

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

要点:自我的结构(识记)1.物质自我物质自我是其它自我的载体。

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2.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3.社会自我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4.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

5.反思自我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

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

自我概念的功能1 2 3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三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知识点:身份1.身份的定义2.身份的特点要点:身份的特点1.客观性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这种地位是他人与公众认可的,因而是客观的;2.主观性身份以自我概念为表现形式,因为自我概念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身份的意识;3.多重性个体在社会中往往具有许多身份,因为每一个体都有一个以上的社会地位;至于个体的处境的多重性更是显而易见的;4.稳定性某些身份如出身、民族、性别等是终生不变的;有些社会身份在一定时期也是相对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