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大纲
课程目标:
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下的理论模式,从而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理性的反思和对话,提升社会工作研究生的理论敏感度。具体目标:
掌握西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展过程,以及背后的理论范式的转移,从而反思批判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局限和贡献;
区分社会问题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实物流派,从而反思批判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专业技术和整合可能;
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核心模式和特定时空的处境化互动,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行体制的融合与碰撞,创造性推动社会工作策略与中国社会的协同转型。
课程纲要:
第一讲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1.理论的属性及其和实践的关系:
2.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3.社会工作理论分类:类型学框架VS.实务领域框架
4.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科学主义范式VS.建构主义范式第二讲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问题解决模式:社会工作新主流框架
1.一般系统理论
2.生态主义演变
3.生态系统框架
4.问题解决模式
5.生命模式: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1
6.家庭治疗: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2
第三讲优势视角、能力建设和增能框架:一个有希望的生活世界
1.优势视角
2.增能概念
3.抗逆力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1
4.能力建设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2
5.社区资产建设:优势视角的运用3
第四讲行为主义和准行为主义理论:证据为本的干预模式
1.行为主义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行为理论
4.认知行为治疗
5.理性情绪模式
6.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
第五讲精神分析和心理社会模式:病态模式的治疗实践
1.弗洛伊德的创造
2.自我心理学阶段:埃里克森的贡献
3.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比昂、温妮科特的贡献
4.自身客体理论:海因茨.科胡特
5.约翰.鲍尔比和大卫.豪的依附理论
6.弗洛伦斯.霍利斯和玛丽.伍茨的心理社会治疗
第六讲符号互动理论和社会建构论:反思实践的理论背景
1.乔治.H.米德的理论创新
2.芝加哥学派(赫伯特.布卢默)和衣阿华学派(曼福德.库恩)之争:情景的权宜性VS.情景的结构性
3.认同和角色理论:谢尔顿.斯特莱克和拉尔夫.特纳
4.拟据化理论:欧文.戈夫曼
5.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和身份理论
6.布迪厄的建构结构主义和反思实践
7.唐纳德.肖恩:反思行动实践
第七讲人本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一个哲学意味的激进实践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贡献
2.作为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让-保罗.萨特
3.现象学之后的存在主义:马丁.海德格尔
4.人本主义小组工作:格拉斯曼和凯茨
5.存在主义社会工作:N.汤普森
第八讲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相对正统的激进实践
1.马克思主义:作为异化主题,还是剥削主题?
2.安东尼.葛兰西:文化霸权与市民社会
3.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
4.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
5.欧内斯特.拉克劳和尚塔尔.莫菲:后-马克思主义的接叙(articulation)实践
6.保罗.弗雷勒:受压怕者的教育学
7.进步社会工作
第九讲性别视角、族群视角和文化视角:反霸权支配的文化激进实践
1.第二性:西蒙.D.波伏娃
2.母职的再生产:南希.乔德罗
3.性别麻烦:朱迪丝.巴特勒
4.三种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同化、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
5.多元文化下的社会化过程和身份认同
6.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践:丽娜.多米内利和卡伦.希利
7.反歧视、反压迫的文化实践:达琳普尔和伯克的理论
第十讲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处在虚无主义边缘的新激进思维
1.表征危机和语言学转向
2.从一般语义学到语用学
3.克利夫德.格尔茨:地方性知识
4.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民间叙事与合法性
5.米歇尔.福柯:真理体制和规训权力
6.后现代批判社会工作:迈克尔.怀特和简.福
参考文献:
1.Robbins, Susan P. Chaterjee, Pranab. Canda, Edward R. Contemporary Human Behavior
Theory: A Critical Perspective for Social Work.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8.
2.Turner, Francis. J. and Kendall Katherne A. Social Work Treatment: 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ird edi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6.
3.Howe, David.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Theory: Making Sense of in Practice.
Aldershot: Wildwood House, 1987.
4.Payne, Malcom.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third edition)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英]马尔克姆.派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三版,冯亚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Dominelli, Lina. Sociology for Social Work.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1997.
[英]丽娜.多米内利,《社会工作社会学》,刘梦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Turner, Jonathan.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7th edi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美]乔纳森.特纳著,《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
7.Mattaini, Mark A. Lowery, Christine T. and Meyer Carol H. Foundation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A Graduate Text, 3rd edition. Washington DC. NASW Press. 2002.
8.Coates, John. Ecology and Social Work: Toward a New Paradigm. Novia Scotia: Fernwood
Publishing. 2003.
9.Germain Carol B. and Gitterman, Alex. The Life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10.Walsh, Froma. 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 Guilford Press, 2006.
芙玛华许,《家族再生:逆境中的家庭任力与疗逾》,江丽美等译,台北:心灵工坊,2008。
11.Saleebey, Dennis.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3rd edition.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2002.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李亚文,杜立捷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2.Lee, Judith A. B. The Empowerment Approach to Social Work Practic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13.Scharf, Richard. Theories of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Concepts and Cases 4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04.
理查德.S.沙夫,《心理治疗与咨询理论: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4.Howe, David. Brandon, Marian. Hingins, Diana. Schofield, Gillian. Attachment Theory,
Child Maltreatment and Family Support: A Practice and Assessment Model.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9.
15.Woods, Marry. E. and Hollis, Florence. Casework: a Psychosocial Therapy. 5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99.
16.Erikson, E.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1968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孙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7.Kohut, Heinz. How Does Analysis Cu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訾非,曲和清,张帆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18.Goffman, E.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Garden City NY: Anchor, 1959.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黄爱华、冯钢翻译,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19.Schön, Donald.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0.Bourdieu, Pierre and Wacquant, Loïc. An Invitation to Reflective Sociology. Th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