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历史教师部编教材培训(昆明)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案《1.2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案《1.2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案《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情况可能了解不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战争、侵略等负面事件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

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详细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在参加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的培训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历史教材的编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和体会。

一、对历史教材编写的认识历史教材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在培训中,我了解到历史教材编写需要兼顾知识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可读性。

我们编写的教材应该能够准确地传达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注重组织框架的合理性,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此外,教材的语言应简练明了,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学习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编写教材时,我们需要提前设计好教学流程和教学步骤。

通过有序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我们学习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个人的收获和感悟参加这次培训,我深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如何编写一本优质的历史教材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此外,培训中与来自各地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我深感教育的魅力和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借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合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二)难点:遵义会议三、教学时间四、教学手段PPT课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五、内容与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案(独立完成)——导读教材知识点1 一、战略转移1.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进行。

二、遵义会议1.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2二、长征后期路线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挥师北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飞夺,翻过,走过茫茫,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知识点3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合作探究案(合作完成)——理解教材目标导学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2017年春季部编新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7年春季部编新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文部编新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主要教学内容这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 2016 年部编最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叙述从隋朝到清朝(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共 21 课。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 1-5 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 6-13 课);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第 14-第 21 课)。

另外,增加了一节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共需 34 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 20 个课时,活动课占 1 课时,单元复习占 3 个课时,期中复 习占 2 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 4 个课时,其余为考试检测试卷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和内容,并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因此,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全面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要把握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力图做到融会贯通;要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精心设计每节 课的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 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 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 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有 很大的提高。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第3课 土地改革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第3课  土地改革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第3课土地改革成立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7•昆明)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推行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掀起“大跃进”运动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2017•临沂)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3.(2017•常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此为目的,我国进行了()A.土地改革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三大改造D.“包产到户改革“4.(2017•益阳)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5.(2017•长春)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2017•宁夏)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7.(2017•遵义模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南地区解放战争的推近,贵州境内有大片少数民族区域,土司制度依旧根深蒂固,为此中央政府给广大土司控制下的“贱民”分田地,瓦解土司制度。

这一行为得以推行是因为中央颁布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017•吉安模拟)欣赏下列“话剧”。

部编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点评学生回答,指出地理自然环境因素是造成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抢答,检测所学知识。
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提出问题:作为食物的生产者,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与食物采集者相比有哪些进步呢?引导学生在表格中寻找线索。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归纳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共性。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并适当记录。
在地图中寻找信息并作标注。
一图一表,讲授新课;观察地图,寻找信息。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小组合作完成的情况。此处环节可以采用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样评价方式,使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越频繁,合作就越成功。
一、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
(3)指出生产方式的进步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
(4)指导学生齐读并勾画书本第十页关键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5)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谈一谈原始农业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有何作用?
(6)点评学生答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农业使一定地区的食物供应量比过去更多更可靠,稳定的食物来源使人口大量增加,人类整体的活动范围扩大了。
联系上节课所学内容,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引导学生观察书本第七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找一找原始农耕时代遗址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2)提出问题:黄河、长江等大河对原始农业的产生具有怎样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原始农业起源的要素。
(4)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并圈出两个典型的农耕时代遗址。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作者:黄云龙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7年第10期关键词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9-0055-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学家齐世荣总主编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已于2016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

其中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按照既定顺序,于2017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

本文试从教科书编写者和编辑者的角度,从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对该册教科书作一简要介绍。

一、立足时序,紧扣课标现行课标,即200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采取的是学习主题式的编排方式,课程内容在时序上有所交叉。

这样编排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某一个或某几个历史主题。

但这样的编排方式,可能会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太容易讲明白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如此,具体的史实无论在记忆上和理解上都会发生困难,难以建立起清晰的历史脉络。

可以说,这种学习主题式的编排模式,对于基本历史线索还未建立起来的初中生来说,显得有些为时过早。

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很明显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这一版课标弱化了每个板块的学习主题,而是依据历史时序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

在呈现方式上,新课标采取的是点线结合的方式。

所谓的点,就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谓的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把整个纵向的历史线索串联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理清历史线索的基础上,对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的把握,也就会更加深入透彻。

在中国近代史板块,新课标对课程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将原有的七大主题单元重新排列,对课程内容做了大幅度的增删调整。

增加的新知识点,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根据点线结合的编排方式,为了补充必要的历史事件,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而增加的知识点,比如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袁世凯的独裁和复辟、军阀割据等内容。

历史学科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历史学科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部编新教材历史学科培训总结###(时间),我有幸参与了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

这次培训分为两部分,#日全天聆听###和###两位专家对八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基本架构讲解,#日由###老师选取几个重点课例进行梳理讲解,会后感受受益颇多!从2017年秋学期起开始,2016版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正式在我省初中使用。

为了让全省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更好地理解、领会和使用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了解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依据、特点及内容的调整,解决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合理的建议。

##部门决定举办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培训工作,并通过两位专家就如何使用这套新教材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新教材主要有三个特点:体现国家意志、彰显历史素养、突出学生主体。

对比新旧教材的调整与变动,特别是给出了教学建议,那就是:以学情为前提,以素养为核心,以情境为载体,以学术为支撑。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陈化峰老师现场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特别是针对同一历史内容如何做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联系和区别。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切合学情,思路新颖,听讲老师们听后都感到获益良多。

1.新教材体现了问题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的基本形式一般有这几种:一是以学科为中心,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三是以问题为中心。

历史课程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历史问题的机会。

过去的历史教学只让学生记住知识骨架,缺少过程分析,只让学生记住历史的结论。

现在新教材内容丰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2.新教材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线索。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

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使这方面的内容贯穿始终。

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构造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教师要把握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力图做到融会贯通;要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并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

人教版初中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7课。

本课所讲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从此以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的情况及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方面要纠正“文革”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为中国人民指引未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开始增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深入了解,最后能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评价。

五、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初中生历史17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历史17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历史17课教案及反思第17课:近代中国的开放与变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在开放与变革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认识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 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概念;4. 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近代中国的开放政策;2. 中国在开放与变革中的主要事件;3.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2. 如何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识(40分钟)1. 讲解近代中国的开放政策以及主要事件;2.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3. 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生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政策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近代中国的开放与变革展开教学,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政策,让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提高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认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2017部编版初中教材“知识拓展”中存在的缺陷

2017部编版初中教材“知识拓展”中存在的缺陷

2017部编版初中教材“知识拓展”中存在的缺陷作者:刘赋斌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第10期人教版2017 部编版新编教材的文字辅助性内容中的“知识拓展”部分,从使用情况来看,个人认为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了使教材不断完善,仅就2017 部编版新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特提出个人之管见。

什么样的内容属于“知识拓展”的范畴,“拓展”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增加新的东西,是质量的变化,而不是数量的变化。

历史知识的“拓展”,应该是对教材正文主体知识与核心知识的“拓展”,即增加能提升主体知识“质量”的新东西,而不仅仅是单纯对正文主干知识的补充,更不应该是对主干知识进行资料性质的科普,否则就完全失去了“拓展”的意义。

在教学运用过程中,为教师与学生能力培养、思维锻炼、素养提升提供思考的余地与思考空间,这才是“知识拓展”所应尽的本分职责。

恰当的“知识拓展”材料的提供,可以为教学过程增添色彩,反之,暗淡失色,取之无味,可有可无。

显然,人教版2017 部编版新编教材在这一点上做得有些不够。

本册书的“知识拓展”整体看质量不高,只有个别之处还算可以,如:第8 课的“知识拓展”提供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

第19 课的“知识拓展”提供的“毛泽东与《论持久战》”。

第22 课的“知识拓展”提供的“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作用”。

第23 课的“知识拓展”提供的“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十大军事原则”。

这些起到了对教材主体内容的“拓展”,其余课目提供的“知识拓展”均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缺陷。

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离主干知识甚远,没有“拓展”的必要既然是对主干知识“知识拓展”,就应该是对主干知识在本质上、深度上、广度上的拓展与延伸,不是对主干知识的个别细节的追求。

第1 课《鸦片战争》课后的“知识拓展”,提供的是“东方威尼斯”:自清初以来,浙江舟山群岛因临近长江入海口,地处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部而受到一些西方人的重视,一位英国人在考察舟山岛上的定海县后认为,定海与欧洲的威尼斯非常相似,只不过较小一点。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为了一种召唤,你注定要跋涉众生,不要问能得到什么,追求本身就是神圣。

”——题记曾几何时,历史课是个多么令人沮丧的字眼。

副课的注解使它蒙上受轻蔑的面纱。

可我偏偏不信邪。

我的想法是:教育园地不应该一枝独秀而应是百花齐放,争齐斗艳。

朝着这个理想,我们历史教研组把重心放在了课堂,立足课堂、站稳课堂、不断反思,希望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课堂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通过课堂反思促进教师的'成长。

于是,我们历史教研组扎根于课堂教学。

“驾驭”一词来自人类乘骑的心得。

蒙古马威猛镇定是战争之良马,骆驼耐饥耐渴适于沙漠旅行,而骡子耐力强脾气温所以用来拉货。

人们这样归类驱使是因为熟悉它们各自的特性。

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他们与骡子、马一样可以有更合适的用途。

删、减、加、添、切地重组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研读课标、熟练驾驭教材成为我们每次集体备课的必修。

行春风,洒秋雨:四天的全县历史集中培训,我们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课题材料的厚实与精彩、对历史教学的感悟。

一例例、一幕幕,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次次涌向心头。

历史课堂,承载着我们的辛劳,也承载这我们的梦想。

我们精心打造课堂、精心打造我们的教育人生。

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20xx年7月13—14日,宁夏历史教研室组织全区历史老师进行了部编教材的培训。

此次培训通过远程直播和现场培训向全区历史老师传达了部编教材的改变思想,分析了部编教材如何运用。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学习朱之文《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讲话》、张静老师关于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简介及教材分析与建议和丁丁老师关于《部编历史教材理论培训》的讲课,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新教材内容生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注意教与学的过程:确立学生学习的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知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 心得体会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 心得体会

7月13-14日,我参加了在银川市第九中学举行的为期两天的2017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

本次教材培训内容详实,高屋建瓴,对当今初中历史教学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天,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员张静老师针对部编新教材作了全面又细致的说明,从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和经过,新教材的内容、体例及重点核心,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了具体的解读,让大家明确了教材改革的方向。

我也收获颇丰,尤其是对新教材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点线结合,呈现历史整体面貌。

这次部编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并且贯通解释了中国古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这就构成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面”。

这样,就能收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功效。

精心谋划,构建教学完整平台。

新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前面都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

如: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

除此还有课文前设,课文旁设,课文后设等,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阅读,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

重要问题,准确阐述正面教育。

在编写和审查部编历史教材的过程中,处理一些重要问题的表述时,既要符合历史实际,史事准确,更要符合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有正面的教育意义,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

这个问题,既关乎历史观,又涉及到历史发展的主线,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分析教材、使用教材时需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应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历史教育的功能很好地发挥,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意识。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2篇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2篇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精选2篇(一)参加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机会。

在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历史教学的新方法和技巧,受益匪浅。

首先,培训中老师们分享了许多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让我对如何更好地设计历史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强调了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其次,培训还涉及到了如何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老师们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最后,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分享,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历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理念,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我更大的教学热情和动力,我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精选2篇(二)学习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我深受启发,收获颇多。

在这次培训中,我认识到历史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了解到历史教材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培训的心得体会:首先,历史教材的编写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背景。

要编写一本高质量的历史教材,需要对历史学科有深入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背景的教师,才能编写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历史教材。

其次,历史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能力。

历史教材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只有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能力,历史教材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

最后,历史教材的编写要注重与时俱进。

历史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历史教材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历史教材编写者要紧跟历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调整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材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历史教材编写者的责任和使命。

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袁世凯上台之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与北洋军阀展开不懈的斗争。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又学过“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但是由于本课涉及“北洋军阀”“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概念,相对较难理解且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探究。

另外还应适当补充史料,帮助学生了解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北洋政府名称的由来,认识北洋政府的性质。

通过史料阅读与分析,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革命行动,认识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通过图表与数据分析,能够认识到军阀混战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同时提升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军阀割据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一《老猿百态——刀大杀人多》——吴浩然:《民国漫画·袁政府画史》,101页,济南:齐鲁书社,2016教师设问:漫画中的“老猿”暗指谁?这幅漫画反映是什么史实?(参考答案:袁世凯;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简介2017年4月在成都参加教材培训时,第一次见到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非正式”样貌,因系“培训用资料,请勿外传”,所以不曾发布该教科书的图版。

现在各学校陆续进入暑假,很多老师开始为新学期的教学做备课准备,却对新教材一无所知,屡屡垂询于我,我想还是有必要简单做些介绍,使老师们有个思想上的准备,不至于拿到教科书时过于陌生。

我的介绍也只能依据这本培训资料,书中的内容在正式出版之前都有可能做出调整,甚至新学期重新印刷时还要作出修订,所以我只介绍梗概,不涉及课文细节,希望各位老师理解和谅解。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包括8个单元、1节活动课和一个附录(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上))。

基本的教材编写结构与七年级相同,各位可以参考《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笔记》来了解。

以下是单元名称、课文标题和子目标题,借此大家自然可以了解基本的课文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马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9课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国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第13课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
• 他们希望走向精神独立,但又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 • 历史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将历史的间接经验 通过感悟转化为他们的直接经验,以滋养他们的心智成长需求。 • 历史智慧也能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逐 步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之问:老师讲的内容我都明白了,但是,这些内容与我又有 什么关系呢?

(二)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1. 对个人而言,增进知识,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 全人格;帮助自己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服 务于人生。 2. 对一个民族而言,增强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世 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3. 对人类文明而言,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 的“地球公民”;汲取前人的智慧与教训,造福人类。

历史老师要有历史哲学思想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联系及其本质规律,‘求’就是研究。‛
历史不是真实细节的拼接。即使某些事件都是真是的,但未必就能使 历史的现实性显现出来,因为只有将事实深入到社会现实中,经过科学审 辨和整体考量,才有可能显现出真实细节的现实意义。否则就会出现“用 全部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伪造了历史”。 案例:“军机处设立”的办事效率提高与君主专制主义增强 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以其对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 作用为根本标准,而把道德规范放到从属性的而非根本性的地位。 案例:如何评价唐太宗?(玄武门之变)

历史老师要有历史哲学思想
恩格斯: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
事实:在知觉中被直接给予我们的东西; 现实:是实存和本质的统一。 我们现在总说:这就是事实;历史教学就是要“一切从事实出发”。 当前,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在社会科学和一般的理解中,把事实就等同 于现实,而且认为是不可再追求的最终的实在。 但是,历史事实根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便是完全实证主义或 者经验主义的历史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历史事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

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 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 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 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初中历史教学指导和实施建议
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不仅是学好其他人 文社会学科的基础,也是构筑国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 容。历史教师肩负着育化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和 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 学科育人的追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历史教育的三个维度
学生
社会 学科
主体:学生主体的需求(学习兴趣和社会化成长) 社会:国家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科:学科课程的规定(学科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
•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转化过 程。 • 马克思:社会关系中的人;实现自我目的的人;社会实践中的 人。 • 中学阶段的学生开始具有社会融入的心理动机,出现尝试确立 自我社会角色意识的需求。(表现:阅读历史或文学、有意与 成人接触交流、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出现成人化表现 )
第四部分 一、教学建议
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 念和设计思路,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 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 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五)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教育的角度:时代进步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与时俱进,教学目 标与内容相应调整; 从学科的角度:人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由价值观念决定的,价值观念是随 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

一位大学历史教授的愤怒!
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
课堂有纪律,教学应规范; 求真与求实,导向要坚持。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澄清当前一些缺乏规范的影视剧和 书刊对历史教学的负面影响。 例如:历史剧、戏说剧、古装剧、抗日神剧、宫斗剧等。

这条建议中包括了四层含义:
1.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2.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3.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4.充分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其中还提到了在这方面要: 客观分析;实事求是;潜移默化 培养学生从“好坏”的感性思维和两极对立思维到“辩证”(多 维综合)的理性思维。

新课标总体原则中的第一条: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正确 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机渗透到课标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打好基础。 为何教科书总在新编:

如何认识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历史学科的基本原则: 论从史出、证由史来、史论结合; 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 孤证不立、多重互证、时空统一、史料实证; 历史认识的价值追求: 科学辨证、价值立场、正确认识、合理解释。
例如:如何认识战争与科技?

如何认识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 历史不是以门类来划分的学科,而是以对象所处的时段及其运动 变化来划分的学科。 • 历史思维的特点就是避免‚就事论事‛,而是以时间与空间两个 维度,综合多种因素,以不同视角,全面综合地思考问题。 • 历史是一门及其复杂的学科,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有的认知形式和 知识品种,这些不同的认知形式生产不同的知识产品,体现不同 的学科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