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课堂PPT)
合集下载
《手阳明大肠经》PPT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be5eef84254b35eefd34eb.png)
(2)腹痛,腹胀。
(3)肘臂痛。
(4)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0寸; 灸 。[解剖]皮肤、皮 下组织、肱桡肌、 桡侧腕短伸肌、 旋后肌。浅层布 有前臂外侧皮神 经和前臂后皮神 经等。深层有桡 神经深支的分支。
9、上廉 (LI9)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 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 纹下3寸。 [主治] (1)头痛。 (2)半身不遂,肩臂酸 痛麻木。 (3)腹痛,肠鸣,腹泻。 [刺灸法]直刺0.5~1.0寸; 可灸。
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1)耳聋,齿痛,咽喉肿痛,
颌肿。 (2)热病,昏迷。 (3)手指麻木。 [刺灸法]向上斜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2、二间 (LI2)荥穴
[定位]侧腕对掌,半握拳。 在食指本节(每二掌指关节) 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
(1)目痛,齿痛,鼻衄, 咽喉肿痛,口眼喎斜。
(2)热病。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 灸。
3、三间* (LI3)输穴
[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 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 处。
[主治]
(1)目痛,齿痛,咽喉肿 痛。
(2)身热,腹满,肠鸣。
(3)手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
大 肠 6
针“手三里穴”对大肠运动功能的显著调整作用。
(2)动物实验还证明,针兔的“手三里”、“合谷”
“足三里”、“臂臑”等穴可提高皮肤痛阈,并进一
步证实,针“手三里”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其对
尾核和下丘脑外侧区的作用,以及对不同脑区
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而实现的。
11、曲池* (LI11)合穴 [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
手阳明大肠经ppt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14545fa32d7375a417809a.png)
• [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14
15
三间
•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 ,桡侧凹陷处。
•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腹 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
19
20
偏历
•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 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 肿。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 龋齿牙痛可在偏历触及条 索状物。
21
22
温溜
•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 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 ,肠鸣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 ⑵鼽衄--鼽,音求,“为鼻流清涕”。衄,指 鼻出血。
• ⑶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的见症。面赤 ,腮肿,甚则颈外漫肿,汤水难咽,语言不出。
• ⑷脉所过者——指本经脉所过之处。 • ⑸寒粟不复——发寒抖战,难以回温。
6
语译
•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 颈部肿胀。
• 本经所属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 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 而不好运用。
9
经络养生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旺。
•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 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 、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14
15
三间
•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 ,桡侧凹陷处。
•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腹 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
19
20
偏历
•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 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 肿。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 龋齿牙痛可在偏历触及条 索状物。
21
22
温溜
•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 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 ,肠鸣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 ⑵鼽衄--鼽,音求,“为鼻流清涕”。衄,指 鼻出血。
• ⑶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的见症。面赤 ,腮肿,甚则颈外漫肿,汤水难咽,语言不出。
• ⑷脉所过者——指本经脉所过之处。 • ⑸寒粟不复——发寒抖战,难以回温。
6
语译
•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 颈部肿胀。
• 本经所属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 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 而不好运用。
9
经络养生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旺。
•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 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 、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手阳明大肠经教学》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74c7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0.png)
手阳明大肠经与其他经络的关系
手阳明大肠经的配合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是相互配合的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互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等经络相互作用。
总结
手阳明大肠经的重要性
手阳明大肠经在人体经络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和平 衡作用。
如何正确理解手阳明大肠经
正确理解手阳明大肠经需要结合其路径和功能,及其 与其他经络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肠经的概述
肠经的流经部位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在手臂上流经肩膀,最后 结束于鼻孔。
肠经的主要功能
肠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肠胃的消化吸收,排泄废物, 以及调节水分平衡。
手阳明大肠经的路径
手阳明大肠经的起始 点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的末端。
手阳明大肠经的流经 部位
手阳明大肠经通过手臂内侧、肩 膀外侧,最后进入面部。
手阳明大肠经的结束 点
手阳明大肠经结束于鼻孔的两侧。
手阳明大肠经的特点
1 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
病症
2 手阳明大肠经的治疗
方法
3 手阳明大肠经的常见
疾病
手阳明大肠经常受到失调导 致的消化问题、便秘等症状。
通过按摩、针灸和中药等方 法可以调节手阳明大肠经的 功能。
手阳明大肠经常与痔疮、便 秘、胃病等相关。
《手阳明大肠经教学》 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你了解手阳明大肠经的教学内容,让你深入理解这一经络系 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的简介
什么是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主要经络,负责肠胃的功能。
为什么要学习手阳明大肠经?
了解手阳明大肠经可以帮助人们维护和改善肠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手阳明大肠经》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2d9e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4.png)
《手阳明大肠经》 ppt课件
目录
• 大肠经的简介 • 大肠经的穴位 • 大肠经的经络调理 • 大肠经的日常保健 • 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01
大肠经的简介
大肠经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
手阳明大肠经起源于古代中医经 络学说,是十二正经之一。
历史
中医经络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 期,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用指腹或手掌按压穴位,力度 适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
揉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环形 揉动,力度适中,时间可持续
数分钟。
推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直线 推动,力度适中,时间可持续
数分钟。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穴位周围的 皮肤,轻轻提起并放松,力度 适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
穴位治疗的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状 况特殊,不宜进行穴位
心理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善 肠道功能。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减轻压力
学会合理应对压力,避免因紧张、焦虑等情 绪影响肠道健康。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音乐、绘画等方式放松心情,缓 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05
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按摩。
避开重要器官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 避开重要器官,如心脏
、肺部等。
注意力度和时间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力 度和时间要适中,不要
过度刺激穴位。
观察身体反应
在进行穴位按摩后,应 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
适及时停止并就医。
03
大肠经的经络调理
目录
• 大肠经的简介 • 大肠经的穴位 • 大肠经的经络调理 • 大肠经的日常保健 • 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01
大肠经的简介
大肠经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
手阳明大肠经起源于古代中医经 络学说,是十二正经之一。
历史
中医经络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 期,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用指腹或手掌按压穴位,力度 适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
揉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环形 揉动,力度适中,时间可持续
数分钟。
推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直线 推动,力度适中,时间可持续
数分钟。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穴位周围的 皮肤,轻轻提起并放松,力度 适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
穴位治疗的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状 况特殊,不宜进行穴位
心理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善 肠道功能。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减轻压力
学会合理应对压力,避免因紧张、焦虑等情 绪影响肠道健康。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音乐、绘画等方式放松心情,缓 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05
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按摩。
避开重要器官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 避开重要器官,如心脏
、肺部等。
注意力度和时间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力 度和时间要适中,不要
过度刺激穴位。
观察身体反应
在进行穴位按摩后,应 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
适及时停止并就医。
03
大肠经的经络调理
手阳明大肠经 PPT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c1113f01f69e3142329410.png)
手阳明大肠经
目的要求
1.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体内 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 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循行原文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 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 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 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 络肺,下膈,属大肠。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1.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齿痛,
目赤。 2.热病,心烦,癫狂,痫证。 3.腕臂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偏历 (络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
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主治】1.鼻衄,目赤,耳鸣,耳聋,口眼歪斜,
【主治】①肩臂痛 ②目疾 瘰疬
【操作】直刺或斜刺 0·8~1·5寸。 可灸。
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
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1.肩臂痛,上肢不举,上肢不遂,肩中热。
2.瘰疬,风热瘾疹,牙痛。 现多用于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应用】
1.合谷配曲池治疗遍身风疹。 2.合谷配复溜治疗多汗症或无汗症。 3.合谷配太冲名为“四关穴”,同时针刺,称为
“开四关”,常用于急救,气机不利引起的精 神障碍。 4.合谷配三阴交治疗滞产,胎盘不下。 5.合谷配颊车治疗下齿痛,口眼斜。 6.合谷配手三里、肩髃治疗上肢不遂。
阳溪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 颊,入下齿中,还出挾口,交 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 鼻孔。
目的要求
1.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体内 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 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循行原文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 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 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 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 络肺,下膈,属大肠。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1.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齿痛,
目赤。 2.热病,心烦,癫狂,痫证。 3.腕臂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偏历 (络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
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主治】1.鼻衄,目赤,耳鸣,耳聋,口眼歪斜,
【主治】①肩臂痛 ②目疾 瘰疬
【操作】直刺或斜刺 0·8~1·5寸。 可灸。
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
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1.肩臂痛,上肢不举,上肢不遂,肩中热。
2.瘰疬,风热瘾疹,牙痛。 现多用于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应用】
1.合谷配曲池治疗遍身风疹。 2.合谷配复溜治疗多汗症或无汗症。 3.合谷配太冲名为“四关穴”,同时针刺,称为
“开四关”,常用于急救,气机不利引起的精 神障碍。 4.合谷配三阴交治疗滞产,胎盘不下。 5.合谷配颊车治疗下齿痛,口眼斜。 6.合谷配手三里、肩髃治疗上肢不遂。
阳溪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 颊,入下齿中,还出挾口,交 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 鼻孔。
针灸学手阳明大肠经ppt
![针灸学手阳明大肠经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e5eb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a.png)
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经络的循经路线与大肠的解剖结构基本 一致,因此针灸手阳明大肠经可以治疗大肠病变。
与肺脏的关系
手阳明大肠经与肺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肺与大肠相表里,针灸手阳明大肠经可 以治疗肺脏病变。
02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布与功 能
合谷穴
位置
位于手掌侧,食指与拇指之间,第一、二掌骨间凹陷处。
2023
针灸学手阳明大肠经ppt
contents
目录
• 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布与功能 • 手阳明大肠经针灸治疗方法 • 手阳明大肠经针灸临床应用案例 • 手阳明大肠经针灸学术研究动态
01
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经络系统组成
十二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是十二经脉之一,其包括大肠经的起点、循经路线和终点等。
辨别虚实
实证时针刺以泄邪气,虚证时 针刺以补气血。
调理气血
气血不和,调理气血以调和阴阳 平衡。
因时制宜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情况 ,选择合适的针灸时机。
针灸治疗方法
1 2
针刺法
通过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的作用。
艾灸法
通过艾灸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达到温通气血 、舒经活络的作用。
功能
具有通经活络、理气止痛、清心安神等作用。适用于胁肋痛、肘臂痛、落枕、呕 吐等症状。
肩髃穴
位置
位于肩部,锁骨下缘前外侧,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
功能
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理气活血等作用。适用于肩周炎、肩袖损伤、颈 椎病等引起的肩部疼痛及上肢活动受限等症状。
03
手阳明大肠经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原则
案例一:牙痛针灸治疗
与肺脏的关系
手阳明大肠经与肺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肺与大肠相表里,针灸手阳明大肠经可 以治疗肺脏病变。
02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布与功 能
合谷穴
位置
位于手掌侧,食指与拇指之间,第一、二掌骨间凹陷处。
2023
针灸学手阳明大肠经ppt
contents
目录
• 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布与功能 • 手阳明大肠经针灸治疗方法 • 手阳明大肠经针灸临床应用案例 • 手阳明大肠经针灸学术研究动态
01
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经络系统组成
十二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是十二经脉之一,其包括大肠经的起点、循经路线和终点等。
辨别虚实
实证时针刺以泄邪气,虚证时 针刺以补气血。
调理气血
气血不和,调理气血以调和阴阳 平衡。
因时制宜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情况 ,选择合适的针灸时机。
针灸治疗方法
1 2
针刺法
通过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的作用。
艾灸法
通过艾灸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达到温通气血 、舒经活络的作用。
功能
具有通经活络、理气止痛、清心安神等作用。适用于胁肋痛、肘臂痛、落枕、呕 吐等症状。
肩髃穴
位置
位于肩部,锁骨下缘前外侧,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
功能
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理气活血等作用。适用于肩周炎、肩袖损伤、颈 椎病等引起的肩部疼痛及上肢活动受限等症状。
03
手阳明大肠经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原则
案例一:牙痛针灸治疗
手阳明大肠经完整ppt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de3c0f33d4b14e84246831.png)
三间
掌指关节)后,桡侧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第一 蚓状肌与第二掌骨之间→食指的指浅、 深屈肌腱与第一骨间掌侧肌之间。浅层 神经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 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手背 静脉网,第一掌背动、静脉和食指桡侧 动、静脉的分支。深层有正中神经的肌 支和尺神经深支。
【主治 Indications】
1.目痛,齿痛,咽喉肿痛。
2.手指及手背肿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间使,治咽中如梗。
【刺法 Method】
精选PPT课件
13
直刺0.3~0.5寸。
4 . 合 谷 * Hégǔ
(LI 4) 原穴
【定位 Location】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
合谷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虎口曲骨当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
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 桡侧部和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 支。深层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
【主治 Indications】 1.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鼻衄,
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喎斜
二间
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第一掌背动、
静脉的分支和食指桡侧动、静脉的分支。深层有
正中神经的肌支。
【主治 Indications】
1.咳嗽,气喘。
2.胸痛,肩痛 【刺法 Method】 0.2~0.3寸。
3.三间*Sānjiān
(LI 3) 输穴
【定位 Location】
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
(2)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食指→合谷两骨间→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
手阳明大肠经 ppt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22fb8cb90d6c85ec3ac6f4.png)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二)主要病候 ①腹痛 肠鸣 泄泻 便秘 痢疾 ②咽喉肿痛 齿痛 鼻流清涕或出血 ③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痛。 2.水肿。 3.肩臂肘腕疼痛。 【操作】向肘或向腕部斜刺0.3~0.5寸;可灸。
11
温溜LI7 (郄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
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功效】清热解读,调理脏腑。 【主治】1.咽喉肿痛,头痛,面肿。
2.肠鸣腹痛 3.肩背酸痛 【操作】直刺0.5~1.0寸。 乃手阳明经之郄,乃气血深聚之处,阳 明为多气多血,阳气温热,穴为阳气所 注,顾为温溜。
12
手三里 LI10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功效】疏经活络,理气通腑。 【主治】1.手臂麻木,疼痛,肘挛不伸,上肢不遂。
2.牙齿痛,颊肿。 3.腹胀,腹痛,呕吐,泄泻。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配足三里,治肠胃病。
13
曲池 LI11 (合穴)
肉。 2.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16
手阳明大肠经小结
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
缘经肩、颈上颜面,止于对侧鼻翼旁。
体内:属大肠,络肺。联系的器官有齿 (入下齿中)、口、鼻(还出夹口…上夹鼻 孔)
17
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病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二)主要病候 ①腹痛 肠鸣 泄泻 便秘 痢疾 ②咽喉肿痛 齿痛 鼻流清涕或出血 ③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痛。 2.水肿。 3.肩臂肘腕疼痛。 【操作】向肘或向腕部斜刺0.3~0.5寸;可灸。
11
温溜LI7 (郄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
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功效】清热解读,调理脏腑。 【主治】1.咽喉肿痛,头痛,面肿。
2.肠鸣腹痛 3.肩背酸痛 【操作】直刺0.5~1.0寸。 乃手阳明经之郄,乃气血深聚之处,阳 明为多气多血,阳气温热,穴为阳气所 注,顾为温溜。
12
手三里 LI10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功效】疏经活络,理气通腑。 【主治】1.手臂麻木,疼痛,肘挛不伸,上肢不遂。
2.牙齿痛,颊肿。 3.腹胀,腹痛,呕吐,泄泻。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配足三里,治肠胃病。
13
曲池 LI11 (合穴)
肉。 2.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16
手阳明大肠经小结
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
缘经肩、颈上颜面,止于对侧鼻翼旁。
体内:属大肠,络肺。联系的器官有齿 (入下齿中)、口、鼻(还出夹口…上夹鼻 孔)
17
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病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二间 Èrjiān (LI 2) 荥穴
【定位 Location】
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 陷处。二间握拳节前方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蚓状肌腱→食指近节指骨基
底部。浅层神经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
二间
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第一掌背动、
静脉的分支和食指桡侧动、静脉的分支。深层有
正中神经的肌支。
【主治 Indications】
1.咳嗽,气喘。
2.胸痛,肩痛 【刺法 Method】 0.2~0.3寸。
3.三间*Sānjiān (LI 3) 输穴
【定位 Location】
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
三间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三间握拳节后取
【主治 Indications】 1.目赤,耳鸣,耳聋,鼻衄,喉痛。 2.水肿。 3.肩臂肘腕疼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合谷,治肩臂疼痛。
8பைடு நூலகம்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Points of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LI.
1.商阳* Shāngyáng (LI 1) (大肠的井穴 )
【定位 Location】 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商阳食指外侧取
商阳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
合谷虎口曲骨当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
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 桡侧部和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 支。深层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
【主治 Indications】 1.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鼻衄,
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喎斜
2.热病,无汗,多汗。 3.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4.指臂痛,上肢不遂。 【配伍 Prescription】 1.配下关、颊车,治牙痛。 2.配列缺、外关、风池、大椎,治感冒头痛。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15
5.阳溪* Yángxī (LI 5) 经穴
【定位 Location】 在腕背横纹桡侧, 手拇指向上翘起时, 当拇长伸肌腱与拇 短伸肌腱之间的凹 陷中(图2-29)。 阳溪腕上两筋陷
6
(四)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 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 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 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 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 结于;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 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 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灵枢·经筋》)
7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 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主治 Indications】
1.目痛,齿痛,咽喉肿痛。
2.手指及手背肿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间使,治咽中如梗。
【刺法 Method】
13
直刺0.3~0.5寸。
4 . 合 谷 * Hégǔ (LI 4) 原穴
【定位 Location】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
合谷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
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的前方。浅 层布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深层有桡 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Indications】 1.咳嗽 气喘 咳血 2.咽喉肿痛 3.肘臂挛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偏历、列缺,治腕部腱鞘炎。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二)手阳明络脉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 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 者,入耳,合于宗脉。
其病,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膈,取 之所别也。 。(《灵枢·经脉》)
5
(三)手阳明经别
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 乳,别于肩髃,入柱骨, 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 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 也。 (《灵枢·经别》)
(2)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食指→合谷两骨间→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
→下齿→鼻旁。 体内联系: 属大肠、络肺。并与口、下齿、鼻联系。
4
2.手阳明经脉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
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项目二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1
项目二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and-angming,LI.
2
一、手阳明大肠经脉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
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 两 骨 之 间 , 上 入肘两横纹筋外之侧,中曲池,穴循部 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 廉,上肩,出髃骨之肩前胛廉骨 ,上 出于柱骨之会上,下肩入峰缺部 盆, 络肺,下膈,属大颈肠椎。的大椎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第,七颈贯椎颊, 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 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 鼻孔。大肺鼻齿口
17
6.偏历* Piānlì (LI 6) 络穴
【定位 Location】曲 肘,在前臂背面桡侧, 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 上,腕横纹上3寸。
偏历腕上三寸量 偏历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桡侧腕长
伸肌腱→拇长展肌腱。浅层布有头静脉 的属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深层有桡神经的骨间后神经分支。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第一 蚓状肌与第二掌骨之间→食指的指浅、 深屈肌腱与第一骨间掌侧肌之间。浅层 神经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 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手背 静脉网,第一掌背动、静脉和食指桡侧 动、静脉的分支。深层有正中神经的肌 支和尺神经深支。
有神经之指背支和食指桡侧动、静脉与第一掌背 动、静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 Indications】 1.咽喉肿痛,颐颔肿,齿痛,耳聋。 2.热病,昏厥。 3.食指麻木。 【配伍 Prescription】 配人中、百会及其它井穴,治中风昏迷。 【刺法 Method】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二间 Èrjiān (LI 2) 荥穴
【定位 Location】
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 陷处。二间握拳节前方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蚓状肌腱→食指近节指骨基
底部。浅层神经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
二间
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第一掌背动、
静脉的分支和食指桡侧动、静脉的分支。深层有
正中神经的肌支。
【主治 Indications】
1.咳嗽,气喘。
2.胸痛,肩痛 【刺法 Method】 0.2~0.3寸。
3.三间*Sānjiān (LI 3) 输穴
【定位 Location】
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
三间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三间握拳节后取
【主治 Indications】 1.目赤,耳鸣,耳聋,鼻衄,喉痛。 2.水肿。 3.肩臂肘腕疼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合谷,治肩臂疼痛。
8பைடு நூலகம்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Points of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LI.
1.商阳* Shāngyáng (LI 1) (大肠的井穴 )
【定位 Location】 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商阳食指外侧取
商阳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
合谷虎口曲骨当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
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 桡侧部和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 支。深层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
【主治 Indications】 1.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鼻衄,
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喎斜
2.热病,无汗,多汗。 3.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4.指臂痛,上肢不遂。 【配伍 Prescription】 1.配下关、颊车,治牙痛。 2.配列缺、外关、风池、大椎,治感冒头痛。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15
5.阳溪* Yángxī (LI 5) 经穴
【定位 Location】 在腕背横纹桡侧, 手拇指向上翘起时, 当拇长伸肌腱与拇 短伸肌腱之间的凹 陷中(图2-29)。 阳溪腕上两筋陷
6
(四)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 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 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 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 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 结于;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 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 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灵枢·经筋》)
7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 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主治 Indications】
1.目痛,齿痛,咽喉肿痛。
2.手指及手背肿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间使,治咽中如梗。
【刺法 Method】
13
直刺0.3~0.5寸。
4 . 合 谷 * Hégǔ (LI 4) 原穴
【定位 Location】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
合谷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
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的前方。浅 层布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深层有桡 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Indications】 1.咳嗽 气喘 咳血 2.咽喉肿痛 3.肘臂挛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偏历、列缺,治腕部腱鞘炎。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二)手阳明络脉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 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 者,入耳,合于宗脉。
其病,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膈,取 之所别也。 。(《灵枢·经脉》)
5
(三)手阳明经别
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 乳,别于肩髃,入柱骨, 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 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 也。 (《灵枢·经别》)
(2)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食指→合谷两骨间→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
→下齿→鼻旁。 体内联系: 属大肠、络肺。并与口、下齿、鼻联系。
4
2.手阳明经脉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
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项目二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1
项目二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and-angming,LI.
2
一、手阳明大肠经脉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
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 两 骨 之 间 , 上 入肘两横纹筋外之侧,中曲池,穴循部 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 廉,上肩,出髃骨之肩前胛廉骨 ,上 出于柱骨之会上,下肩入峰缺部 盆, 络肺,下膈,属大颈肠椎。的大椎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第,七颈贯椎颊, 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 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 鼻孔。大肺鼻齿口
17
6.偏历* Piānlì (LI 6) 络穴
【定位 Location】曲 肘,在前臂背面桡侧, 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 上,腕横纹上3寸。
偏历腕上三寸量 偏历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桡侧腕长
伸肌腱→拇长展肌腱。浅层布有头静脉 的属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深层有桡神经的骨间后神经分支。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第一 蚓状肌与第二掌骨之间→食指的指浅、 深屈肌腱与第一骨间掌侧肌之间。浅层 神经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 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手背 静脉网,第一掌背动、静脉和食指桡侧 动、静脉的分支。深层有正中神经的肌 支和尺神经深支。
有神经之指背支和食指桡侧动、静脉与第一掌背 动、静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 Indications】 1.咽喉肿痛,颐颔肿,齿痛,耳聋。 2.热病,昏厥。 3.食指麻木。 【配伍 Prescription】 配人中、百会及其它井穴,治中风昏迷。 【刺法 Method】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