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似、耷”等9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
2、课件。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朗读。
2、听写生字,并组词。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师: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请朗读第1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2、读懂了什么?交流:耳朵大,像扇子,耷拉着。
3、作者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说明大象的耳朵很大。
4、说话练习。
像。
过渡:正是由于大象的耳朵大并耷拉着,所以引起了许多小动物们的好奇和关爱,请阅读第2~7自然段,画出小动物们是怎样说大象的耳朵的。
(课件)(二)学习第2~7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小兔子:耳朵竖着。
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在说大象的耳朵,大象听了是怎么想的?3、指导朗读。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三)学习第8~13自然段。
过渡:是呀,这个说,那个说,让大象不安起来,那大象是怎么做的?又遇到哪些问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1、学生边读边画。
2、同桌交流。
3、全班展示。
(1)不安——得让耳朵竖起来——用竹竿撑起来(2)当大象把耳朵撑起来时发生了什么?出示课件“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3)练习说话。
又,又。
(4)是呀,大象的耳朵就像一扇门,把小虫子都挡在门外。
如果把门打开,小虫子就随便进出,大象怎能安宁呢?所以大象又是怎么做的?(5)出示课件: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大象耳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大象耳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大象耳朵》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大象耳朵》,让学生了解大象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
引入:与学生交流他们对大象的了解,并了解他们对大象耳朵的疑问或想象。
阅读:给学生分发《大象耳朵》的故事,让学生先自行阅读,并适时帮助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或句子理解困难。
讨论:带领学生回顾故事的内容,询问学生对故事和大象耳朵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大象耳朵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象拥有如此大耳朵的原因。
活动:安排相关活动,如绘画、模拟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参与亲身体验大象耳朵的功能和特点。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体验,让学生总结大象耳朵的特点和功能,并对大象这一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阅读故事和相关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大象耳朵的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力。
不足之处:在故事的引入和讨论环节,可能需要更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回答更具深度和逻辑性。
改进措施:在引入和讨论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回答。
同时,在活动环节,可以增加更多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一)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一)引言概述:
本文旨在对大象的耳朵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大象的耳朵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然而,该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正文:
1. 教学理念的明确
-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2.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 学生角色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 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
- 教师从传授知识者变为指导者和合作者
- 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4. 教学资源及环境的支持
-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 创造积极和开放的学习环境
- 引入科技手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5.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 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 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总结:
大象的耳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然而,在实践中需要我们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支持性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并建立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只有这样,大象的耳朵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大象的耳朵》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大象的耳朵》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耷拉、灵巧”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图片和文字中获取信息,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学会尊重事物的特点,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耷拉、灵巧”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从图片和文字中获取信息,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象的耳朵。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认读。
(2)学生用生字造句,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说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的?(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强调事物的特点。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力,画一画大象的耳朵,并描述其特点。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创意。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关爱动物,尊重事物的特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大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名称:《大象的耳朵》二、教学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会写“耳朵、扇子”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四、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准备:PPT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大象的耳朵》。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出示字词)师:我们开火车读,要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哦。
(2遍)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读的又快又准。
看来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字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好。
(二)课文学习:1.问题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有什么用处?师:谁来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子?......这位同学说的很准确(PPT出示)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教师板书:大耷拉)师:谁能试着理解一下“耷拉”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师:这位同学很聪明,说的不错。
“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
大象的耳朵还很大,像扇子似的。
这里你读出了什么?师:对,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大象的耳朵比喻成扇子。
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大象耳朵的特点呢?谁来试一试?师:读的真棒。
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象那又大又沉的耳朵。
师:这样的耳朵有什么用处呢?谁来说一说?师:这位同学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2.讲解生字。
师:说的真棒。
扇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事物名称的时候,读四声,比如扇子、风扇;当它表示动作的时候读一声,比如扇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与反思【第1篇】《19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围绕着大象的“耳朵”展开,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正确对待,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地改变自己。
二、课时目标1. 借助大象的话,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3.借助提示讲故事。
4.会写“扇”和“痛”两个左上包围结构的字。
三、课时重点、难点1.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课本、笔。
(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少年》【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老师跟你们一样,曾经也是那个追风的少年。
只是岁月的变迁,让老师从一个跟你们一样的童真孩子,变成了现在你面前这个历经沧桑的大人。
岁月改变的是容颜,却不曾改变我们的内心,因为每一次的改变,都是成长,都将是来自内心的声音。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象的耳朵》,一起来见证大象的成长与改变。
2.齐读课题《19大象的耳朵》。
(二)研学活动课堂活动一:大象的改变环节一:画出大象的话【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开,翻到第87页,带着自己所理解的感情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大象的话【汇报交流】——1.【师】孩子们,你画出大象的话了吗?画出了哪些句子?谁愿意分享给大家?【生1】【4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8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13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师】你们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大象的话。
环节二:大象想法的改变【师】从大象的话里,你发现了什么?请与你的同桌一起到课文里找一找,看看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汇报交流】——1.【师】此时的大象,丝毫没有怀疑自己,还是特别的“自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整体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整体反思一、单元分析《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是4篇引人人胜、有思考价值的童话故事。
4篇故事指向一个主题——“改变”。
有因为不断改变,而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如《青蛙卖泥塘》;有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的,如《小毛虫》;而《蜘妹开店》《大象的耳朵》则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
二、课标分析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以属于“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根据这两个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创设单元整组“畅游童话世界”学习主题。
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认识的字,在文学阅读中感受童话之趣,在创意表达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三、单元教学效果1.识字教学侧重于随文识字,课堂上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在自主识记生字的过程中,巩固之前所学的识字方法。
2.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
课堂教学时,有重点的引导学生观察易错笔画,不断总结把字写正确的方法。
如教学《大象的耳朵》中的“遇”字,就引导学生观察易错笔画,注意中间是一竖一提,不能写成竖提。
3.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
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把握人物的语气,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4.“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借助提示讲故事。
如:《蜘蛛开店》一课,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小毛虫》一课,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词句讲故事;《青虫蛙卖泥塘》一课,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演一演故事。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能够把故事讲清楚,落实了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在小组内讲完故事后,全班汇报时,基本都是善于表达的同学参与汇报,小部分孩子由于胆怯,基本没有参与全班汇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教研教学反思(三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教研教学反思(三篇)第一篇:本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头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以为自己的耳朵有毛病,就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可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勿烦恼。
后来它也明白自己耳朵的作用,再也不把耳朵竖起来了。
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整理,给学生有启示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解读文本,结合课程标准并结合二年级学生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利用大象过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复习生字,并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先、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引等学生抓重定句理准课文内容,让学生画出大象说的语,从而感知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也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数学中引等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的意,忍,从而明白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板书设过上不够精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废活过级,导致时间不够;在一些头饰的准备上没有发挥头饰的作用,久而让这些东西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在朗读环节有点欠缺,没有将朗读很好的融入课堂中来。
另外,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我的文本解决能力还有待于不断地提升,需要深入思考,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魅力和承载的教学任务。
在以后的教学中,文本解读方面,我还需不断努力!第二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识字,游戏识字,字理识字,比较字形、写法,指导书写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游戏,就是帮助大象。
以识字写字和读懂课文为基础,实现班级教学的内容。
我这节课准备的比较仓促,上课时紧张,出现了很多小错误。
根据各位老师的建议,我发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下列缺点:1.导入的时候课程相对混乱,如果可以把“扇”的教学全部放在导入部分,可能课堂设计会更加清晰、简单。
2.在生字教学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在指导朗读上依旧不充分,还缺少教师示范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反思第【1】篇〗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以大象的耳朵为话题,通过告诉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我们要动脑筋,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取的道理。
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认知,所以,对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理解起来不难。
以下几点是我的教学反思: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让同学们带着兴趣去学习会事半功倍。
因此,在引入本课的学习时,我通过比较大象耳朵和兔子耳朵的不同来引入,这样引入,顿时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大象耳朵和兔子耳朵的不同,我及时引导大家,让同学们明白,不同的耳朵有不同的作用这个道理。
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同学们带着开心的笑、会意的笑开启了学习模式。
二、对于生字词的把握。
生字词教学是一篇课文的重点之一。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生字词的教学。
我除了让同学们自己读,自己解决生字词以外,还注重对同学们理解生字词的指导,通过检查朗读、读词语等方式让同学们对生字词加深印象。
三、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把握人物内心。
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就离不开对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把握。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兔子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话和大象的心理描写,来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最后,通过对大象自己感悟的理解达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这种把教学难点分散到重点句子、词语的理解中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四、运用表演,亲自参与。
同学们参与意识非常高。
我就设计了让同学们“表演”的环节,我出示了几个动词,让同学们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这些动词的意思。
这个环节一出现,大家的兴致迅速高涨起来,他们跃跃欲试,都想表演,课堂气氛空前热烈。
不足之处在于在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的讲解过程中,我讲得过多,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避免说的过多的现象,我要真正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反思第【2】篇〗《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全文围绕“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引发了小兔子、小羊等动物的议论,导致大家对耳朵的质疑。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大象的耳朵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探讨。
本文将对大象的耳朵教学法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对教育实践的改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大象的耳朵教学法简介大象的耳朵教学法起源于寓言故事《六盲人与大象》,讲述了六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每个盲人只能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却都以为自己摸到了全部。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知识的碎片化和个体的主观片面性。
大象的耳朵教学法正是以此为依托,以全面、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全面的知识,发展综合能力。
二、大象的耳朵教学法的优点1. 全面性:大象的耳朵教学法倡导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领域的内容,避免片面和孤立的理解。
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展开,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完整的认识。
2. 互动性:大象的耳朵教学法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强调师生的共同探究和讨论。
学生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思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启发性:通过提出问题、讲述故事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大象的耳朵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大象的耳朵教学法的反思尽管大象的耳朵教学法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1. 课堂管理难度:大象的耳朵教学法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性,这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
如果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到位,学生可能会产生过多的讨论和偏离主题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
2. 评价方式繁琐:大象的耳朵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能力,这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考试方式偏重对知识点的测试,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评价不充分,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评价方式。
3. 适用性问题:大象的耳朵教学法适用于一些有基础性知识的学科,但在一些专业性强或实践性强的学科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的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由于二年级还属于低年段的学生,年纪较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
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较难。
教学时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大象的耳朵》是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第一课。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大象的耳朵有病了,大象也不安起来,于是他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可是这样一来,小虫子就经常飞进他的耳朵,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小虫子便飞不进去了,另外,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把它们赶跑了。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主见。
本篇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语言浅白易懂,对话与叙述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学生的朗读和阅读的学习。
这单元的课文内容已经开始向课标的第二阶段过渡了,所以课后安排了两个学习语言运用的练习。
这样一来,“学阅读”和“学表达”的任务就相对重了。
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因此本课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的合理安排,突出“识字和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课后练习题:“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包含有这几个阅读表达的训练:一、提取文字信息,即大象两次变化说的话;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即联系上下文读懂这些话的意思;三、内化语言学习表达,即整合课文有关语句和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个训练点也休现了该练习题的教学程序。
课文插图是对开页的一幅图,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落实课标提出的目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头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以为自己的耳朵始终耷拉是有病,就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结果竖起来的耳朵给大象带来了很多烦恼。
后来,大象终于明白了自己耳朵的作用,再也不把耳朵竖起来了。
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含哲理,能给学生很好的启示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学习本课时会有较强的积极性。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给予较多的时间让大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表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猜谜导入新课,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采用同桌互学互助、互相交流等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要坚持做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扇、慢、遇、兔”4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初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
二、重点难点重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扇、慢、遇、兔”4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难点初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
三、猜谜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1.出示谜语。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打一动物)2.出示谜底图片。
同学们真聪明,这个谜语的谜底是大象,你们见过大象没有?你能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大象的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大象的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

19.大象的耳朵[教学目标]1.会认“似、耷”等9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读好文中的问句,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打一动物)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
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
似:shì似的;sì似乎。
(2)图片识字:竖、竿、舞(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名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因为别人的看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后来又把耳朵放下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4.指名读第1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像,。
(3)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一、教学背景《大象的耳朵》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小学生阅读材料。
这个教学单元的主题是“听力”,通过学习此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大象的听力特点,并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问题。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熟悉并掌握《大象的耳朵》这篇小学生阅读材料;2.了解大象的听力特点;3.调动学生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问题。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各种听力技能,如理解、辨别、感知和记忆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品质;2.调动学生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问题,增强保护自己听力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3.1 教学内容1.学习阅读《大象的耳朵》这篇小学生阅读材料;2.学习大**象的听力特点;3.通过课堂讨论和答题等方式,评测学生的听力能力。
3.2 重难点1.掌握大象听力的特点和应用道具的能力;2.培养阅读时的表达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课程安排,指导学生完成作业;2.讨论交流式教学法: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根据当堂师生之间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交流课堂中的学习经验、阅读体验和解题思路等;3.小组活动式教学法:学生根据题目、作业或角色,组成各个小组,展开小组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5.1 教学步骤5.1.1 导入教师给出一道情境题:“如果你的听力突然受到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大约多少的影响?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同学们则构思后用语言表述出来。
5.1.2 呈现读一下这篇文章,然后述说大象的听力特点。
文章讲述,大象可以倾听到来自地面15公里远处的声音。
他利用大耳朵收集声音,经过精细的内外耳租转和大脑的处理,就可以在森林深处感知到很薄弱的声音。
### 5.1.3 探究师生一起分析大象的听力特点。
- 问: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 - 讲:文章告诉我们,大象的耳朵非常大,关节可自如转动,被叫作“燕尾唇”,可以听到比人类高出20倍以上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大象的耳朵》是一则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
大象有一对耷拉着的大耳朵,当他遭到很多动物伙伴的质疑后决定将耳朵竖起来。
可是,当他把耳朵竖起来后,有很多小虫子飞进耳孔,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于是,他又把耳朵放了下来。
本课说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循文本线索架构教学流程,遵学段要求强化语用实践”。
“循文本线索架构教学流程”即围绕大象的想法,设计核心话题,引导学生探究大象想法改变的原因,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提高整体阅读的能力;“遵学段要求强化语用实践”,即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强化识字写字教学和朗读说写训练,努力搭建学生语言实践的平台,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夯实语用基本功。
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动物的耳朵?(学生介绍)2.耳朵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但每种动物的耳朵却又长得各不相同,让我们看一组耳朵的,说说这些耳朵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3.(课件最后定格在“大象的耳朵”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动物耳朵的课文——《大象的耳朵》。
(教师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最佳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为学生的学习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铺垫。
用猜谜语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而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张耳朵的,并说说其外形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一定的知识联结,以便更好地展开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1.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学习小助手”。
(教师出示)学习小助手(1)读一读: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读不准的或难读的生字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拼音,多读几遍。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二)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二)引言概述:大象的耳朵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促进其自主发展。
本文将以大象的耳朵教学为主题,对其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探讨。
通过分析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正文: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传授知识者到引导者2. 从讲台教学到引导学生提问3. 从解答问题到启发学生思考4. 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5. 从单向传递信息到互动交流二、学生角色的转变1. 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学习者2. 从被动思考到积极思辨3. 从知识获取者到问题解决者4. 从单纯记忆到批判性思维5. 从个体行动到合作学习三、教学方式的优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效果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四、教学方式的不足1. 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教学能力和技巧2. 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时间难以掌控3. 需要较长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4. 难以满足大班级教学的需求5. 不同学科的适用性差异较大五、改进措施1. 提供教师培训和专业支持2.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3. 制定明确的自主学习指导方案4. 引入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5.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方式总结:大象的耳朵教学具有许多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然而,该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象的耳朵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无论是身处教育圈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熟悉教学反思这个术语。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从中寻找改进和提升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遭遇挫折和困惑,这时候对教学进行反思是一种宝贵的机会,可以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在我教授一堂关于大象的课程时,我特别选择了一段关于大象的耳朵的故事作为引入。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大象的特殊耳朵,以及耳朵对大象的重要性。
故事的讲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主动参与了讨论和思考。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反思中进行总结和改进。
首先,我觉得自己在准备教学材料的时候没有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和兴趣。
虽然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但随后的讨论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我认识到自己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导致他们在讨论中表现得有些无所适从。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尽管学生们对大象耳朵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但他们对于耳朵对大象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耳朵的对比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在这方面,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引导和指导,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层次和角度。
例如,可以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大象耳朵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以及人类耳朵和大象耳朵的差异。
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通过深入反思和总结,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本次的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反思,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体验。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一)
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以大象的耳朵为话题,通过告诉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我们要动脑筋,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取的道理。
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认知,所以,对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理解起来不难。
以下几点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让同学们带着兴趣去学习会事半功倍。
因此,在引入本课的学习时,我通过比较大象耳朵和兔子耳朵的不同来引入,这样引入,顿时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大象耳朵和兔子耳朵的不同,我及时引导大家,让同学们明白,不同的耳朵有不同的作用这个道理。
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同学们带着开心的笑、会意的笑开启了学习模式。
二、对于生字词的把握。
生字词教学是一篇课文的重点之一。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生字词的教学。
我除了让同学们自己读,自己解决生字词以外,还注重对同学们理解生字词的指导,通过检查朗读、读词语等方式让同学们对生字词加深印象。
三、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把握人物内心。
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就离不开对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把握。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兔子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话和大象的心理描写,来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最后,通
过对大象自己感悟的理解达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这种把教学难点分散到重点句子、词语的理解中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四、运用表演,亲自参与。
同学们参与意识非常高。
我就设计了让同学们“表演”的环节,我出示了几个动词,让同学们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这些动词的意思。
这个环节一出现,大家的兴致迅速高涨起来,他们跃跃欲试,都想表演,课堂气氛空前热烈。
不足之处在于在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的讲解过程中,我讲得过多,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避免说的过多的现象,我要真正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象刚开始听了其他动物的话,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想办法也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没想到竖起来之后有了一系列的烦恼,于是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了,烦恼也随之消失了。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别人说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含哲理,能给学生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利用大象过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复习生字,并进行导入,激
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画出大象说的话,从而感知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
2.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画出大象说的话,从而感知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的意思,从而明白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3.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意思,从而明白坚持做自己的道理。
二、成功之处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把重点放在了四个问句的朗读指导上,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话和人物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小兔、小羊因奇怪大象的耳朵和他们的不一样而产生的疑问,读出惊异的语气;抓住“都”“真的”重读,读出大象信以为真的语气;最后是大象在思考,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心里的疑问。
总之,学生在朗读中对文本的理解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现出来了,以至于在分角色朗读中特别有真实感。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在板书设置上不够精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题外话较多,导致时间不够;在朗读环节有点欠缺,没有将朗读很好的融入课堂中来。
课堂中,对于孩子们已经会的知识,我重复了有三
次左右,这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对于学生会的知识,只要一笔带过就行,我讲的有些啰嗦,不够精炼。
对课文中应该精讲细讲的部分,我又急于求成,没有给孩子充足的思考时间。
这是这节课我做的最大的失误之处,下次一定要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多种方法识字,利用多种形式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大象的想法的变化,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三)
本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象刚开始听了其他动物的话,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想办法也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没想到竖起来之后有了一系列的烦恼,于是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了,烦恼也随之消失了。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别人说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教学效果: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大象说的话,从而感知大象改变想法的过程。
3.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意思,从而明白坚持做自己的道理。
课文贴近儿童生活,教学中我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把重点放在了四个问句的朗读指导上,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话和人物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小兔、小羊因奇怪大象的耳朵和他们的不一样而产生的疑问,读出惊异的语气;抓住“都”“真的”重读,读出大象信以为真的语气;最后是大象在思考,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心里的疑问。
总之,学生在朗读中对文本的理解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现出来了,以至于在分角色朗读中特别有真实感。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解读文本,结合课程标准并结合二年级学生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利用大象过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复习生字,并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画出大象说的话,从而感知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也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数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的意思,从而明白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三、不足之处:在板书设过上不够精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废话过多,导致时间不够;在一些头饰的准备上没有发挥头饰的作用,反而让这些东西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在朗读环节有点欠缺,没有将朗读很好的融入课堂中来。
四、改进措施:文本解决能力还有待于不断地提升,需要深入思考,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魅力和承载的教学
任务。
在以后的教学中,文本解读方面,我还需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