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和干预妊娠风险,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开展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工作的单位。
1.3 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全面评估,分类管理;(3)动态监测,及时干预;(4)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意愿。
二、妊娠风险筛查2.1 筛查对象所有孕妇均应纳入妊娠风险筛查范围。
2.2 筛查内容(1)基本信息:年龄、孕次、产次、孕育史、家族遗传史等;(2)健康状况:血压、血糖、血红蛋白、尿蛋白等指标;(3)超声检查:胎儿生长发育、羊水量、胎盘位置等;(4)血清学检查:唐氏筛查、胎儿畸形筛查等;(5)其他检查:如地中海贫血筛查、宫颈病变筛查等。
2.3 筛查方法(1)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的基本信息、孕育史、家族遗传史等;(2)体格检查: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腹围等指标;(3)实验室检查:检测血红蛋白、尿蛋白、血糖等指标;(4)影像学检查: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羊水量、胎盘位置等;(5)血清学检查:进行唐氏筛查、胎儿畸形筛查等。
2.4 筛查时间妊娠风险筛查应贯穿整个孕期,分为以下阶段:(1)孕早期:进行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筛查;(2)孕中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血清学检查;(3)孕晚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干预。
三、妊娠风险评估3.1 风险评估方法(1)根据筛查结果,对孕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2)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分;(3)根据评分结果,将孕妇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
3.2 风险评估内容(1)孕妇健康状况:血压、血糖、血红蛋白、尿蛋白等指标;(2)胎儿生长发育:胎儿生长发育指标、羊水量、胎盘位置等;(3)孕妇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4)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系统、社会关系等。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孕产妇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本制度所称高危孕产妇,是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孕产妇。
三、组织机构1.成立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实施的领导和监督。
2.设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
四、工作流程1.筛查与评估(1)各级医疗机构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了解孕产妇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
(2)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
2.信息报告(1)各级医疗机构应将高危孕产妇的信息及时上报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
(2)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对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各级医疗机构。
3.妊娠风险管理(1)对低风险孕产妇,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较高风险孕产妇,加强监测和随访,必要时转诊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
(3)对高风险孕产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急救预案,确保母婴安全。
4.产后风险评估与管理(1)对产后孕产妇进行常规访视,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填写《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表》。
(2)对产后出现并发症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五、质量控制1.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督查,确保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各级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孕产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
附件:1.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2.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3.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表4.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记录5.高危孕产妇随访登记表6.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流程图七、工作职责1.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实施的领导和监督,定期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是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确保孕期能够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套体系。
该制度主要包括对孕妇进行风险筛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提供额外的监护和护理。
下面将重点介绍该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实施方式。
首先,妊娠期间,孕妇和胎儿面临着一系列的健康风险,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羊水过多或过少等。
这些风险可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对孕妇进行早期风险评估和定期监测,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尽早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降低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通过筛查和评估,可以及时识别出高风险孕妇,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同时,对低风险孕妇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以便尽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最后,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对孕妇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妊娠巩膜性状评估,了解孕妇自身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
其次,在孕早期进行评估,包括妇科疾病史、既往孕产史、家族遗传病史等。
同时,对孕妇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保孕期早期发现问题。
再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孕妇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的产前护理方案。
对于高风险孕妇,建议进行更频繁的产前检查和监测,以及提供必要的医学干预措施。
最后,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随时做出针对性的护理调整。
总的来说,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水平,确保孕期能够平安顺利进行。
该制度通过筛查和评估,早发现孕妇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风险。
同时,也对孕妇进行分类管理,为高风险孕妇提供重点护理和监测,最大限度地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因此,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应该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目的和背景高危孕产妇是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期存在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母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
为了降低高危孕产妇的死亡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以确保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二、管理制度1. 高危孕产妇筛查与评估(1)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对首次就诊的孕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2)高危孕产妇筛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孕期并发症等。
(3)根据筛查结果,将孕产妇分为低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和传染病风险四个等级,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
2. 高危孕产妇管理(1)对筛查结果为低风险的孕产妇,提供正常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筛查结果为较高风险的孕产妇,加强孕期监测,必要时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3)对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产妇,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确需继续妊娠的,应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4)对筛查结果为传染病风险的孕产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 高危孕产妇救治(1)各级医疗机构应设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
(2)对确诊为危重孕产妇的患者,立即启动救治预案,组织多学科团队进行救治。
(3)救治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母婴安全。
4. 质量控制与培训(1)各级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高危孕产妇识别、诊断、治疗和护理能力的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3)开展高危孕产妇救治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救治成功率。
三、工作流程1. 首诊筛查孕妇首次就诊时,由首诊医生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并将筛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的整改措施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的整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孕产妇的健康和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是保障孕产妇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
以下是我们的整改措施。
一、完善组织架构为了确保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的有效运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
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制定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
2.设立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专业人员担任办公室主任。
3.建立由产科、内科、儿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妊娠风险评估团队,负责具体执行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工作。
二、完善筛查与评估流程为了确保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的准确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筛查与评估流程。
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妊娠风险筛查表,明确筛查内容,包括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生育史、家族史等。
2.制定妊娠风险评估表,明确评估内容,包括孕妇的身体状况、胎儿状况、疾病风险等。
3.建立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对筛查与评估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妊娠风险管理为了确保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结果的运用,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妊娠风险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妊娠风险评估结果,将孕妇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2.对于高风险孕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保健方案,确保其安全度过妊娠期。
3.对于中风险孕妇,加强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对于低风险孕妇,提供正常的孕期保健服务,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四、完善应急预案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情况下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2.建立应急救治中心,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
1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孕产妇风险评估工作,保障母儿健康,根据《山西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晋卫妇幼发〔2017〕11号文件)和《临汾市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卫妇幼家庭发〔2017〕3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一、完善首诊医疗机构妊娠风险筛查责任1.接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筛查表),筛查阳性结果记录在本院的高危孕产妇筛查登记表中。
2.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转诊至我院的,由接诊医师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并进行追踪管理。
二、强化妊娠风险评估责任11.接诊医师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并标注在《孕产妇保健手册》或《母子健康手册》,橙色以上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加强分类管理。
2.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和“黄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3.对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填写《妊娠风险评估孕产妇转诊单》,并追踪管理,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中。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2018年5月28日。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第三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二、工作职责第四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职责:(一)负责在现有孕产期管理制度中强化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
(二)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状况,明确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三)负责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评价和监督。
第五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一)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整体状况,定期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和建议。
(二)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定期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估。
(三)负责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信息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第六条医疗机构职责:(一)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确保评估工作质量。
(二)根据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实施精细化管理。
(三)定期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情况。
三、风险评估与分级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产妇的年龄、体重、孕次、产次、高危因素等情况,进行妊娠风险筛查。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孕产妇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其纳入高危孕产妇管理系统。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结果,将其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风险管理与干预第十条高风险孕产妇管理措施:(一)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
医院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度(一)工作职责1、医院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具体实施。
2、医院建立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自查制度,对本院内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和自查。
(二)妇产科严格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规范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并将评估日期、评估结果等详细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孕产期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来自于省外的就诊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及妊娠风险评估内容记录于《母子健康手册》或病历上。
(三)首诊医师应当对首次建册的孕产妇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标注为绿色;对于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标注筛查阳性。
(四)对于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医师应当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
对于妊娠风险评估分级为“橙色”“红色”的孕产妇,医师应当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在3日内将报告单报送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如孕产妇妊娠风险分类为“红色”的,应当在24小时内报送。
(五)本院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范围: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妇,按照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诊疗指南,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及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保健机构。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转诊到市级及以上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4、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由市级及以上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一、医护人员应当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发现孕产妇健康状况有变化时,立即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上顺序标注评估结果和评估日期。
二、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
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四、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
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五、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应当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六、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一、引言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孕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本制度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临床实践,明确了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指导。
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1. 筛查对象所有孕妇均应纳入妊娠风险筛查评估范围,包括初诊和复诊孕妇。
2. 筛查时间(1)初诊筛查:孕妇首次就诊时,进行全面的风险筛查评估。
(2)孕期随访筛查:孕期定期进行风险筛查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因素。
3. 筛查内容(1)基本信息: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等。
(2)病史:询问孕妇有无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3)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
(4)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
(5)风险评估:根据孕妇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4. 风险评估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孕妇分为以下等级:(1)低风险:无任何风险因素。
(2)一般风险:存在12个风险因素。
(3)较高风险:存在34个风险因素。
(4)高风险:存在5个及以上风险因素。
三、妊娠风险管理1. 低风险孕妇管理(1)定期产检:按照国家推荐的产检时间表进行产检。
(2)健康教育:开展孕期保健、营养、运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3)家庭访视:孕期至少进行两次家庭访视,了解孕妇生活状况,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指导。
2. 一般风险孕妇管理(1)定期产检:按照国家推荐的产检时间表进行产检。
(2)专病管理:针对风险因素,进行专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健康教育: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妇自我管理能力。
(4)家庭访视:孕期至少进行三次家庭访视。
3. 较高风险孕妇管理(1)定期产检:按照国家推荐的产检时间表进行产检。
(2)专病管理:针对风险因素,进行专病管理。
(3)高危孕产妇管理:纳入高危孕产妇管理范围,加强监护。
母婴安全相关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一、医护人员应当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发现孕产妇健康状况有变化时,立即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上顺序标注评估结果和评估日期。
二、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
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四、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五、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应当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六、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一、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一、工作职责(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负责在现有孕产期管理制度中强化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
2.负责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状况,明确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负责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评价和监督。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
1.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整体状况,定期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和建议。
2.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定期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3.负责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上报及反馈。
4.组织开展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业务培训。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遵照本规范和相关诊疗规范、技术指南等,开展与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2.做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信息的采集、登记和统计,并按照要求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首次建册的孕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对建册孕妇进行随访管理;对产后42天内的产妇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
4.开展助产服务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应当对孕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分级;根据评估结果,落实妊娠风险管理。
二、工作内容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包括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妊娠风险管理和产后风险评估。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流程图见附件1。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定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及管理的流程和规范,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安全。
二、风险因素识别1.孕妇年龄≥35岁、既往有不良孕产史、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有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等高危因素。
2.妊娠过程中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3.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发育畸形、宫内生长受限等风险。
三、评估方法1.孕妇初次就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检,了解孕妇健康状况。
2.根据孕妇情况,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等。
3.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重点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
4.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四、管理措施1.根据评估结果,将孕妇分为低危、高危两组,分别进行管理和监测。
2.对于高危孕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母婴风险。
3.对于存在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确保母婴安全。
4.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孕期管理,指导孕妇自我监测和保健。
五、后续跟进1.对孕妇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母婴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
2.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随访,加强监护,提高治疗效果。
3.对存在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应根据需要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并对转诊结果进行跟踪和记录。
六、培训和教育1.对医护人员进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及管理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和自我监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孕妇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培训和教育,加强自我监护和保健意识。
4.对医护人员进行伦理和隐私保护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患者隐私和权益得到保障。
医院妊娠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实现对孕产妇妊娠风险的全面筛查、评估、分级、管理和跟踪;2. 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3. 建立健全妊娠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工作职责1. 医院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妊娠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2. 妇产科负责妊娠风险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分级、跟踪管理和信息报送等;3. 各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妊娠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四、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流程1. 妊娠风险筛查:首诊医师对首次建册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根据《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进行评估,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进行标识;2. 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医师根据《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对筛查阳性的孕妇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标识;3. 妊娠风险管理:对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跟踪执行;4. 信息报送:医师在3日内将《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报送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如孕产妇妊娠风险分类为红色的,应在24小时内报送;5. 跟踪管理:对妊娠风险评估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进行定期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质量控制1. 妊娠风险评估工作应严格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2. 定期对妊娠风险评估工作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3. 加强对妊娠风险评估工作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4. 建立妊娠风险评估工作档案,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2. 本制度由医院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母婴安全五项制度
母婴安全五项制度
为了保障母婴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以下五项制度:
第一项是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各级管理单位应该开展孕妇首次建册,进行孕产妇风险因素初筛、评级,并按照“色标法”分类管理。
对于不符合本单位管理评级及分娩的孕产妇,应该逐级转诊到对口片区产科中心或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第二项是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
对于被评级为“红色”、“橙色”、“紫色”的孕产妇,我们需要建立高危孕产妇专案,并
落实专人负责。
这样才能确保“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的工作要求得到落实。
第三项是危急重症抢救制度。
我们需要成立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领导小组,组建助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中心血站联动机制。
同时,我们需要强化转运、救治、用血等重点环节的保障,并落实专项救治经费。
第四项是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
我们应该动态掌握产妇分娩、高危孕产妇信息,并在发现孕产妇死亡时立即报告。
XXX应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情况核查,并每月定期逐级上报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保障母婴的安全。
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确保每一个孕产妇和新生儿都能得到妥善的关爱和保护。
1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1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孕产妇风险评估工作,保障母儿健康,根据《山西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晋卫妇幼发〔2017〕11号文件)和《临汾市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卫妇幼家庭发〔2017〕3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一、完善首诊医疗机构妊娠风险筛查责任1.接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筛查表),筛查阳性结果记录在本院的高危孕产妇筛查登记表中。
2.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转诊至我院的,由接诊医师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并进行追踪管理。
二、强化妊娠风险评估责任1.接诊医师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并标注在《孕产妇保健手册》或《母子健康手册》,橙色以上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加强分类管理。
2.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和“黄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3.对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填写《妊娠风险评估孕产妇转诊单》,并追踪管理,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中。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为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和卫计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xxx〔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组织领导成立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x副组长:xx成员:xx、xx、xx、xx、xxx办公室设在孕产妇保健部,具体负责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日常事务。
二、工作制度(一)妊娠风险筛查。
首次建立《母子健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
建册医生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所列条目逐项核对,孕产妇符合《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中1项及以上情形的即认为筛查阳性。
1、筛查内容。
筛查项目:①确定孕周;②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生育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③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进行常规体检及妇科检查等;④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糖测定、心电图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等。
○5注意孕妇需要关注的表现特征及病史。
2、筛查结果处置。
(1)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绿色标识,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2)对于筛查结果阳性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筛查阳性。
对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筛查阳性的孕妇,孕产妇保健科完成风险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级填写《转诊单》,反馈给筛查机构。
(3)孕产妇保健科每月负责对全县医疗机构风险评估与管理信息收集、登记和统计、上报工作。
(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1、首次评估对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1)绿色标识:妊娠风险低。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是在孕妇怀孕期间用于评估其孕期风险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的一套体系。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识别孕妇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以及为了确保母婴的健康而采取必要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中的方面:
1.产前检查:孕期医疗保健提供了一系列的产前检查,包括超声
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用于评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
态。
2.孕期风险因素评估:医护人员会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生活方
式、家族病史等因素,以识别潜在的妊娠风险因素。
3.遗传风险评估:对家族中可能存在的遗传性疾病或畸形进行评
估,并提供相应的遗传咨询。
4.年龄和生育历史:孕妇的年龄和生育历史也是评估风险的重要
因素,因为不同年龄组的孕妇可能面临不同的健康风险。
5.慢性病管理:对孕妇是否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6.心理健康评估:孕期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包括对产前抑郁症
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
7.高危孕妇管理:针对被识别为高危孕妇的人,制定相应的产前
护理计划,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关注。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可以帮助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以确保母婴的健康。
这些评估通常由专业的产科医生和医疗团队进行,并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的制度和标准可能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孕产妇风险评估工作,保障母儿健康,根据《山西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晋卫妇幼发〔2017〕11号文件)和《临汾市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卫妇幼家庭发〔2017〕3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一、完善首诊医疗机构妊娠风险筛查责任
1.接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筛查表),筛查阳性结果记录在本院的高危孕产妇筛查登记表中。
2.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转诊至我院的,由接诊医师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并进行追踪管理。
二、强化妊娠风险评估责任
1.接诊医师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并标注在《孕产妇保健手册》或《母子健康手册》,橙色以上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加强分类管理。
2.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和“黄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3.对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填写《妊娠风险评估孕产妇转诊单》,并追踪管理,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中。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务科
2018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