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石的形成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么PPT精美课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么PPT精美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bd73148bbcd126fff6050ba0.png)
5、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 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 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 埋在地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每 一块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 么PPT精 美课件 1
记一记
6、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 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 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那么 容易。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命进 化感到困惑已有数百年。
马的进化顺序是:始祖马—渐新马—中 新马—现代马。
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 增大了,它的脚趾由(4)个变为(1)个, 牙齿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原上的草的 需求。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 么PPT精 美课件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 么PPT精 美课件 1
困惑三: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出现变化?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 么PPT精 美课件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 么PPT精 美课件 1
8、大熊猫、银杏、白鳍豚、蟑螂 (朱鹮、水杉、扬子鳄)等被称为活化 石。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 么PPT精 美课件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化石告诉我们什 么PPT精 美课件 1
羽毛 化石
鱼化石
小昆虫化石
虾化石 它们是什 蜻蜓化石 么化石?
蕨类植 物化石
脚印 化石
三叶虫化石
1.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在地层岩石 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 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 骨骼、外壳、叶子、脚 印等。
2.化石的形成过程
• 1.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 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
• 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 并被矿物化。
1.化石
![1.化石](https://img.taocdn.com/s3/m/8a81a744011ca300a6c390e5.png)
大熊猫祖先出现 在2~3百万年前。 距今几十万年前 是大熊猫的极盛 时期,后来同期 的动物相继灭绝, 大熊猫却生存至 今,并保持原有 的古老特征,所 以,有很多科学 价值。
鳄鱼是迄今发现还存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
行动物,它是在距今约两亿年以前由两栖类进 化而来,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
运用与拓展
形成了恐龙化石。
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
存于地层中的动物、植物等遗体 化石或者遗迹化石。包括植物、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 其遗迹化石。它是地球历史的鉴 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 科学依据。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 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 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 地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每一块 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植物化石的形成
3.被覆盖的植
1.原始森 林毁灭,植 物倒入湖中 堆积。
物在地下与空气隔 绝,长期受到高温 高压的作用,经过 漫长的变化,形成 化石。
2. 植物被
沉积的泥沙层 层覆盖。
化石的形成
挖掘化石的现场
化石的形成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化石方面的信息,与大家 一起交流吧!
我知道三叶虫 化石…… 喜马拉雅山上 也发掘出化 石……
上课了,
请保持肃静! 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远古时代的生物是什么样的? • 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生物有什么变化?
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带我们 穿越时空,为我们揭开一些生物生 命演变的面纱……
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
化石
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小学 邵秀良
化石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 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 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 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 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化石的基本知识
![化石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b6789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f.png)
化石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曾经存在的生物在地质作用下保存下来的遗迹或痕迹。
它可以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遗骸、骨骼、牙齿、贝壳、树木的树干和树叶等,也可以是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如足迹、粪便、巢穴等。
化石通常被埋藏在地下的岩石中,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变化逐渐形成。
二、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形成通常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 死亡:生物死亡后,尸体或遗体会被埋葬在沉积物中,如泥沙、泥炭等。
2. 埋藏: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会逐渐积累,将生物遗体完全埋藏在地下。
3. 压实:沉积物的重压会使其变得更加致密,形成岩石。
4. 矿化:在埋藏的过程中,地下水中的矿物质会渗透到生物遗体中,取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形成矿化化石。
5. 保存:矿化的化石被保护在岩石中,通过地质运动或侵蚀作用,可能会暴露在地表,成为我们发现的化石。
三、化石的分类化石可以根据其形成方式和保存状态进行分类:1. 化石的形成方式分为真化石和印痕化石。
真化石是由生物遗体经过矿化形成的,如化石骨骼、化石树木等。
印痕化石则是生物的痕迹或活动留下的痕迹,如足迹化石、粪便化石等。
2. 化石的保存状态分为完全化石和不完全化石。
完全化石是指保存了生物的大部分或全部结构的化石,如完整的化石骨骼。
不完全化石则是指只保存了部分结构或碎片化的化石,如化石牙齿、化石贝壳等。
四、化石的意义和应用化石是研究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1. 研究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揭示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2. 研究地质学:化石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确定地层的年代和环境条件,推断地壳运动和地质事件的发生。
3. 发现新物种:化石的发现有助于发现新的物种,并对现有的物种分类和进化关系进行研究。
4. 文化价值:化石作为古代生物的遗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可以反映人类与古生物的交流和观察。
五、化石的保护和收藏化石是珍贵的自然遗产,需要得到妥善保护和合法收藏。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 (1)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 (1)](https://img.taocdn.com/s3/m/08075a637e21af45b307a849.png)
恐 龙遗 蛋物 化 石
恐遗 龙 迹 足 迹
遗体 ——恐龙骨骼化石
在目前已发现的诸多恐龙中,始盗龙是最 原始的一种。1993年,始盗龙发现于南美 洲阿根廷西北部一处极其荒芜不毛之地—— 伊斯巨拉斯托盆地,该地属于三叠纪地层。
三叶虫பைடு நூலகம்石
遗物 —— 恐龙蛋
恐龙蛋
遗迹—— 恐龙的足迹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恐龙 足迹
1.生物进化的直接的证据是( D ) A:现在生存的生物B:古代生存的生物C:生物“进化树”D:古代生物的化 石
2.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 3.已知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的多,由 B 此可知( ) 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5.根据始祖鸟化石可以判断哪两种生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 系( B )
A:鸟类和哺乳类 C:鸟类和两栖类 B:鸟类和爬行类 D:鸟类和鱼类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化石
概念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 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化石的形成: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 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 石
遗体:如恐龙化石、鱼类化石 和植物化石 遗物:如恐龙蛋化石 遗迹:如恐龙足迹化石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三 叶 遗 虫 体 化 石
C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4.某一化石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的地层里挖掘到 许多化石,记录如下:甲地层有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 层有马、象牙、犀牛,丙地层有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 地层依照年代从远到近的排列顺序是( D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
化石形成的原因1生物的身体生物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体包括诸如骨骼
![化石形成的原因1生物的身体生物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体包括诸如骨骼](https://img.taocdn.com/s3/m/606e217d0b1c59eef8c7b467.png)
重们进么化 要研化?石 线究的 告 索远证化诉 。古据石了 生,是我 物是生们 的我物什 —
再 见
三叶虫化石
化石形成的原因
1.生物的身体 生物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体,包括诸如骨骼、牙齿、外壳、干茎、 叶脉、孢子及花粉等。当然也有极例外的情况,如某个水母的印痕。
2.迅速地埋藏 生物死亡后甚至是活着的时候因特殊的原因它们被迅速地埋藏, 这样 一来,由于较好地避免了分解者、机械的和化学的作用或破坏,使之较 好地得以保存下来。 3.漫长的岁月石化作用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 现的情况有:原地埋藏且地壳活动相对稳定,这种情况下的化石一般会比较丰 富,化石 亡后经历了因多种原因从甲地到乙地的搬运,这类化石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化石形成过程(1)
![化石形成过程(1)](https://img.taocdn.com/s3/m/789998d6c1c708a1294a4404.png)
镜头1:中生代白垩纪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在一个碧波荡漾的湖畔,绿色植被郁郁葱葱,有高大的苍松萃柏,也有低矮的绿树成荫,地面上鲜嫩的蕨类植物在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的照射下也显得玲珑剔透。
画面的远景是高大的群山。
一群恐龙在悠闲地吃着这些大自然赐予的美味。
这是一群蜥脚类恐龙(大约有十几条),一边吃着鲜嫩的植物,一边漫不经心地向湖边聚拢。
景观参考蜥脚类恐龙参考[镜头1解说词]:我们的地球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了。
在我们人类之前,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许多生物。
它们在地层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化石,使我们能够了解它们曾经的辉煌。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期间的中国大陆上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那个时代地球上恐龙特别多,所以,被称为恐龙时代。
那么,它们这么多鲜活的恐龙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它们又是怎样走过这1亿多年漫长的岁月,而来到我们面前的呢?本片就是要带您到亿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亲历一下古代生物变成化石的全过程……镜头2:这时,一头凶猛的食肉恐龙从右侧扑入画面,扑倒了一条幼年蜥脚类恐龙。
幼年恐龙一边挣扎,一边用尾巴猛烈地拍打地面。
这时,从画面左侧进来一条大蜥脚类恐龙,进入画面后迅速转身,用尾巴横扫食肉恐龙,把它打倒在地。
食肉恐龙迅速爬起来,逃之夭夭了。
这时,其他蜥脚类恐龙也聚拢过来。
被食肉恐龙扑倒的小恐龙仍然躺在地上。
它的妈妈为它舔着伤口,血仍然不断地流出来。
其他恐龙在旁边的湖水中饮水。
肉食性恐龙及搏斗参考[镜头2解说词]:和我们人类一样,任何生物在一生当中,除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以外,也常常会受到意外的伤害……镜头3:这时,彤云密布,电闪雷鸣,转眼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这些蜥脚类恐龙仰起头,迎接着雨水,显出兴奋的心情。
那条受伤的小恐龙,也抬起头张开嘴,接雨水喝。
大雨继续着……[镜头3解说词]:也会遇到不测的风云,旦夕的灾祸………镜头4:随着雨水越来越大,湖面逐渐升高。
淹没了周围的湖畔,已经淹没到蜥脚类恐龙的腹部。
《古生物学》复习题.1
![《古生物学》复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04ac05d87cd184254a353594.png)
晚二叠纪至早白垩世。植物界以裸子植物的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柏纲和中生代型真蕨植物为主。此阶段可再分为两个阶段:
a.晚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除了南半球外全球大多数地区为干旱气候,中生代植物群开始发展。b.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为中生代植物群的极度繁盛期,也是中生代重要聚煤阶段5被子植物阶段:
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和具有一定结构类型的地层体;阶是年代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其对应与地质年代单位“期”
xx型:
以黑色、深灰色泥岩、粘土岩及黑灰色硅质粘土岩、泥岩和泥质条带状灰岩为其特点,代表较深水滞留缺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槽)沉积
xx型:
在可观察的露头上基本是等厚的,内部纹层与其相交切,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并夹砂岩。
从生物本身条件来说,最好具有硬体,因为软体部分容易腐烂,分解而消失,而硬体主要由矿物组成,能够比较持久地抵御各种破坏作用,但硬体矿物质成分不同,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也不同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生物死后尸体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直接影响化石的形成和保存。物理条件:
在高能水动力作用下,生物尸体因来回移动而容易被磨损破坏;化学条件:
沉积旋回:
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等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
复理石:
由巨厚的韵律结构频繁的一套深海浊积岩和其他沉积类型组成的综合体又称复理石沉积磨拉石;又称磨拉石建造,板块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巨厚的砂,砾岩占优势的陆相沉积。岩石成熟度差相变急剧,是一种快速堆积
组与阶:
双瓣壳分背、腹分左、右
地球的演化-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演化-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47189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e.png)
(二)化石
2、分布规律: 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
A
B
高级
复杂
低级
简单
(二)化石
思考: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
接起来,猜想两地地A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B
A、B两地存在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从而判断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地壳运动过程中出现垂直运动及外力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选A,4选B。第3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第4题,反映浅海沉积环境的是
石灰岩。
随堂练习
5.右图为三叶虫化石,该化石形成于( C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
6.恐龙灭绝的时期是( B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解析】5选C,6选B。第5题,三叶虫是古生代早期的生物。第6题,两次生物大灭绝事 件,恐龙灭绝在中生代末期
2中生代
生命大灭绝事件
中生代末期,除盛极一时的恐龙从地球上突然销声匿迹外,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 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3新生代 ①海陆演化:
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 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随堂练习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D)
A.冰期Ⅰ
B.冰期Ⅱ
C.冰期Ⅲ
D.冰期Ⅳ
8.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 C)
化石的形成(1)全解
![化石的形成(1)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c9014959168884868762d63c.png)
琥珀图片
活化石
活化石,可以模糊的讲叫孑(jie)遗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 化石中,而没有其他现存的近似种类。这些种类曾经从主要的灭绝事件中存 活下来,并保留过去原始的特性。现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种类,属非科学术 语[1] 。 活化石定义是一般先发现化石再发现活体,或活体与确认的化石属同一种且 同时存在。 活化石是指物种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目前大 部分物种已经因地质、气候的改变而灭绝,这些现存生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 发现的生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数已 灭绝,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生物便可称为孑遗生物或活化石。 于是相应地就形成了一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它生物早 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适应了现代的环境,生活在一个极其狭小 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 它们恰似软体,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和最原始的鱼类很相同,它们也吃些 鱼鱼虾虾,最爱生活在海里。 六鳃鲨是在澳大利亚珊瑚海1400米深的水下被 发现的。2006年“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团队利用最新技术的远程遥控相 机对澳大利亚深海物种进行研究和拍摄,发现了大量怪异的深海物种,六鳃 鲨就是其中之一。六鳃鲨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一种鲨鱼,从两亿年前的侏 罗纪时代起就没再发生什么改变。
化石的形成
远古生物死亡以后,被迅速掩埋在地 下,皮肉很快糜烂消失,而骨、角、 齿等硬体部分则在经历一番“石化作 用”后,变成了石头模样。同时,这 些硬体的原来成分也被后来的矿物质 所替换。这样的古代生物遗骸被称为 “化石”。形成化石需具备哪些条件 呢?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 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 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 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 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 速地埋藏起来。
高一必修一地理化石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化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f3540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9.png)
高一必修一地理化石知识点地理化石是地球上远古生物的遗存或痕迹,在地理学和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化石通过揭示过去地球上的生物环境和地质过程,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下面将介绍高一必修一地理化石的知识点。
1. 地理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地理化石是指保存下来的有机质的遗骸、遗体或其他古生物的痕迹。
根据化石的形成方式和保存状态,地理化石可以分为三类:遗骸化石、古生物痕迹化石和古生物化学标志物。
2. 地理化石的形成过程地理化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
首先,生物死亡并埋葬在沉积物中。
接着,沉积物逐渐变为岩石,同时生物组织在岩石内逐渐矿化。
最终,通过地质作用和侵蚀,岩石暴露在地表,我们才能发现和研究化石。
3. 化石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中利用地理化石可以进行多项研究。
其中之一是生物地理学,通过研究古生物的分布模式,可以推断出过去地球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另外,化石还可以用于确定地层年代和划分地质时期,对地质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化石的保存条件与地质作用地理化石的保存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地质作用。
最常见的保存条件是湖泊、河流和海洋等含水环境,这些地方有助于防止氧化和生物侵蚀。
地质作用如构造运动和侵蚀等也对保存化石起到重要作用。
5. 高一必修一地理课本中的地理化石在高一必修一地理课本中,有一些典型的地理化石例子,如恐龙化石、古纸蜗牛化石和古菊石化石。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化石,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总结:地理化石是地球上远古生物的遗存或痕迹,它们通过揭示过去地球上的生物环境和地质过程,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理化石的分类包括遗骸化石、古生物痕迹化石和古生物化学标志物。
化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包括生物死亡、沉积和矿化等。
地理化石在地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地理学和地层年代确定等。
化石的保存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地质作用,并且在高一必修一地理课本中可以学习一些典型的地理化石例子。
通过学习地理化石知识点,我们可以加深对地球演化历史的理解。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化石》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3063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0.png)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化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科学第1课,主题是“化石”。
学习本课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五年的基础科学教育,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体系。
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需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注重拓展和加深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类;2.掌握发现和保存化石的方法;3.学会利用化石了解古生物和地质变迁。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化石的特征;2.能够应用科学方法发现和收集化石;3.能够自主探究和发现化石的渊源和价值。
情感目标1.对探究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持续增长;2.培养学生保护和尊重化石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化石的形成、分类、保存和利用。
在讲述化石的形成过程时,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或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化石的特征和形态,并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含义和价值。
在讲述化石的分类时,可以以海生生物和陆生动物为主要分类对象,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掌握化石的分类方法。
在讲述化石的保存和利用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化石”模型,并让他们发挥想象,自行设计和制作新的化石样品。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课堂讲授:通过讲述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化石的基本知识、分类和保存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感受到化石的形态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实验检验:通过课堂实验和课外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特点和保存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合作制作“化石”模型,并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行搜索和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自主探究和发现新的化石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名词解释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0ac7180533d4b14e84246822.png)
上篇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化石的定义、古生物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化石形成的一般条件、石化作用过程;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化石的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
二、生物进化规律及特点、生物进化的证据1)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形态结构、地史分布、生态特征生物学的分类单位及辅助分类单位;物种定义和古生物种的特点;古生物的命名法则:单名法、二名法、优先律,拉丁语缩写词cf., aff., sp., nov., indet.的含义;2)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形态结构、地史分布、生态特征原生动物门:有孔虫、蜓腔肠动物门: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软体动物门:头足类、双壳类、腹足类节肢动物门:三叶虫、介形虫专腕足动物门笔石动物牙形石古植物(孢粉):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等。
三、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一般关系:生存条件、生活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生态平衡、营养结构、食物链、生物相;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生物环境分区;生物的主要生活方式;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化石群落分析的一般方法。
环境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指相化石法、形态功能分析法、群落古生态分析法等下篇一、地史学基础部分:1)地史学、它的三个主要内容;2)相的概念,相分析的原理;3)地层概念,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4)地层划分,什么是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5)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组成;6)时间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分的组成,其相互对应关系;7)记忆地质年代表;8)沉积组合、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的概念;9)地槽,其主要特点和发展模式;地台,其主要特点;10)构造旋回,地质发展史的几个构造旋回及分别对应的地质时代;11)板块构造学说与槽台学说的关系。
二、前寒武纪地史部分:1)前寒武纪的时代划分;2)前寒武纪的生物演化史,Edicara动物群及其生物演化史的意义;3)华北地台的形成,华北地台在中晚元古代的地质发展史;4)湖北西陵峡震旦系剖面;5)中国南方(扬子地区)与中国北方(华北地区)前寒武纪地史发展的区别。
小学科学1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教案
![小学科学1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ddf1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d.png)
小学科学1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教案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中,化石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化石不仅仅是古生物遗体的保存形式,更是重要的科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多样性、地球环境的变迁以及生物进化等信息。
本教案将介绍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以及如何进行化石研究的知识和技能。
一、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1.1 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化石是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痕迹等在地层中的化石残留物。
化石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通常包括生物遗体被迅速埋藏、避免氧气和微生物的侵蚀以及埋藏后的长时间压力和地质作用等。
1.2 化石的分类和应用化石可以分为化石遗体、化石遗物和化石痕迹。
化石遗体主要包括骨骼、牙齿和贝壳等硬组织,化石遗物则包括树叶、花粉和果实等软组织,而化石痕迹指的是动物行为留下的痕迹,如足迹和鸟巢等。
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化石,可以重建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变迁,为古生态学和古环境学提供重要数据。
同时,化石还可以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的寻找等方面。
二、化石研究的方法和技能2.1 野外考察和收集化石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野外考察来了解化石的产出地和形成环境,并通过收集化石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考察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和检验化石。
2.2 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化石的分类和鉴定是进行化石研究的重要步骤。
学生需要学习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化石遗体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等,并通过对比现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鉴定。
2.3 化石的年代确定了解化石的年代可以为地质历史的研究提供时间参考。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地层的分层和对比,利用化石特征进行年代确定。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使用化石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绝对年代测定。
2.4 化石的保护和展示化石是珍贵的科学资源,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保护化石,避免其受到自然破坏或人为破坏。
同时,在化石展示和科普活动中,学生也需了解如何恰当地展示化石,向大众传达化石带来的信息。
1.绪论,化石的形成
![1.绪论,化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a41f30e35ef7ba0d4a733b9c.png)
古生物学的分类
• 分 子 古 生 物 学
•
生 埋 古 古 孢 微 物 藏 生 生 子 体 地 学 物 态 花 古 层 地 学 粉 生 学 理 学 物 学 学
•
•
•
•
•
古 生 物 学 的 外 延
二、 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1.化石定义 2.化石形成的条件
1.化石-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定义: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强调以下三点:
• 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以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 界为线索,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体及其相关 各时期的地质和生物学方面。
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及其 发
生发展与相关地质记录。
强调三个方面 –生 物 界 –发生发展 –地质记录
古生物学与现今生物学(neontology)相对应, 但是它们的研究内容在许多方成超出了现今生 物学的研究范畴。
第一章 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
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古生物学的定义 古生物学与生物学的关系 古生物学的分类
化石及其保存条件 化石的保存类型 化石的研究方法
一、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 古生物: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生物 • 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形成——全新世以前 (约1万年前)
–地球形成时间:45亿年 –古老的岩石:38亿年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32亿年(南非无花果树群 地层中,原核生物)
埋藏群:堆积埋藏在一起的动物遗体,有混杂或损失
化石群:埋藏群经过成岩作用
生物群
环境因子
死 亡
死亡方式 死亡率 生物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营力 生物搬运
死亡群
分 解 风 化 搬 运 沉积率
埋藏群
化学作用
物理作用 石 化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84a709aaea998fcc220e86.png)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本节“地球演化”,是新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之前的旧教材中都没有这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从而在在宏观上把握地理环境的大背景,更好的理解接下来地质演化、岩石的形成等其他相关内容。
教材采用图片、数字、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各个地质年代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地质考古的兴趣。
以及更好的思考地球的生物是如何演化过来的和思考如果改造其他星球,从而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
区域认知: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对地球的整个地质历史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人地协调观:了解各个地质年代的特点,并认识到每个地质年代所形成的矿产、植被和生物演化等对现今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综合思维:利用所学,探究地球的形成过程,思考如何改造其他星球,使其成为另一个地球。
1、重点:(1)了解地层的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2、难点: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多媒体自制教具、岩石标本【导入新课】大家都看过风靡世界的《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那么问题来了,电影里面的恐龙是真的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吗?如果是,那存在在地球的那个时期?他们又是怎么灭绝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地球的历史吧。
【【课前思考】如果把地球自“诞生”之日至今的演化过程看作24小时的话,那么地球形成于午夜0点。
7小时后,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了。
再经过14个小时,单细胞生物进化为简单的软体动物,如水母和蠕虫。
21:00以后,更大型的、较复杂的生物在海洋里得以进化。
你知道哪些关于化石的知识
![你知道哪些关于化石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774e72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b.png)
你知道哪些关于化石的知识我有个朋友,有一次我们聊天的时候,他突然问我:“你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吗?”我想了想,跟他说:“我觉得吧,化石形成那可是一个很漫长很神奇的过程。
你想啊,当一个生物死亡之后,如果它能迅速被掩埋起来,像被泥沙啊或者其他的沉积物盖住,那它就有机会成为化石。
就好比是大自然给它做了一个保护罩,让它避免被破坏。
”朋友好奇地看着我,又问:“那是不是所有生物都能变成化石呢?”我摇了摇头,对他说:“那可不一定。
我觉得只有很少一部分生物能有幸成为化石。
大多数生物死后就被分解掉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有那些具有坚硬部分的生物,像有贝壳啊,骨骼之类的,才更有可能成为化石。
因为这些坚硬的部分比较不容易被破坏,能在漫长的岁月里保存下来。
”他又接着问:“那化石有啥用呢?”我一下子来了兴致,对他说:“用处可大了。
对我来说,化石就像是一本本古老的史书。
它们能告诉我们过去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就能了解到地球上曾经的生态系统,知道哪些生物已经灭绝了,哪些生物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我有时候就会想象,当我看着一块化石的时候,就像是在和几亿年前的生物对话呢。
”朋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啊。
”我继续说道:“而且啊,化石还能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呢。
不同年代的地层里会有不同的化石,就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一样。
我感觉这真的很奇妙,大自然就这么默默地保存着这些历史的痕迹,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
”朋友笑着说:“你知道得还挺多呢。
”我也笑了,说:“其实这些都是我平时看书啊,看纪录片之类的积累下来的,我就是对这些古老又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每次了解到关于化石的新知识,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广义来说,凡从地层的岩石中挖出来的,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古 代生物的体形或构造方面资料的东西,无论是直接的或比较间接 的资料,都可称为化石。按此,煤无疑也是化石,甚至连古人类 制造和使用的工具,也可归为化石。
sio2
硅矿石
•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 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 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 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泥沙空隙中 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 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 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如果条件合适, 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 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由于化石中的大量 矿物质是极为细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机质,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齿和 骨骼原来的形态,连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组织形态都能原样保存。天 长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还保存牙齿 和骨头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被称作“石化过程”。
化石的形成
•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化石也是地史时期古生物的遗体、 遗迹和遗物
•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 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动物 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 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 证据都谓之化石。从太古宙(34亿年前)至全新世(1万 年前)之间都有化石出现。
外模
外模是指保留于化石围 岩上的生物遗体外表特 征及表面纹饰的印痕。 外模仅能反映生物遗体 的外表形态及纹饰特征, 其凹凸情况与原物相反。
• 内模(internal mold)是保留于内核表面或岩石上的生物遗体内部形 态特征的印痕。常见的多为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等外壳和芦 木及新芦木等髓部的内模。内模的凹凸情况与原物相反。 • 内模(internal mold)是保留于内核表面或岩石上的生物遗体内部形 态特征的印痕。常见的多为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等外壳和芦 木及新芦木等髓部的内模。内模的凹凸情况与原物相反。
•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 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 这些动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 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 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 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 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 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 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 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 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 今的变化等等。
• 除动、植物的硬体部分如骨骼、牙齿、贝壳、树干等最易保存为 化石外,在特殊的情况下,有时生物的软体部分也可保存为化石。 如山东山旺组硅藻土中的花朵、触须,西伯利亚冻土中猛犸象的 肌肉等。这些,统称遗体化石,即生物体本身的某部分石化为化 石。有时,动物的粪便、蛋也可形成化石,这叫遗物化石;而足 印、洞穴等化石,则叫遗迹化石。
化石的构造
所谓化石是指保存在岩 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 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以 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 分子。 内模(internal mold)是保 留于内核表面或岩石上 的生物遗体内部形态特 征的印痕。常见的多为 腕足类、腹足类、双壳 内膜 类等外壳和芦木及新芦 化石本身 木等髓部的内模。内模 的凹凸情况与原物相反。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 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 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植物化石 贝壳化石 化石 足印化石 恐龙化石 鱼化石 假化石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 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 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遗迹化石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 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 行类和哺乳类则依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 出现。
铸造化石遗物化石 种类源自生物尸体的掩埋速度•
石化的程度和快慢
• 石化包括钙化、硅化、碳化、矿化,是把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 遗迹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其变得坚硬如石的过强。
物理作用指的是生物体 的外形印烙在岩层上, 或是壳体、骨赂等空隙 被泥沙或其他矿物质所 充填使其变硬的过程。 如古植物的根、茎、叶、 花、果实和古动物的触 须、附肢、羽毛等形成 的印痕化石就通过这种 作用。
石炭纪的海百合化石
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寒武纪是距今5.4亿至5.1亿年的时 间段。比我们较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4亿年。1909年, 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轰动了世界,如 今这个化石群已被联合国列为科学遗址。1947年,在澳大利亚又发 现了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的时间间 隔有1.1亿年,两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 而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处在以上两个化石群时间跨度上的中间,是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最重要的环节。
原地埋葬
• 化学作用是指化学溶液,如碳酸钙、二氧化硅、黄铁矿等溶液对 古生物硬体部分的作用。这些溶液在地层中流动时,不断接触古 生物硬体部分,其矿物质成分不断与生物体物质进行化学置换, 久而久之,这些生物体的物质成分几乎全部为矿物质成分所取代, 而形态则保持原样。例如前面提到的常见的硅化木,其物质成分 已不是木质纤维,而是二氧化硅。但仍体现出其外部形状,细胞、 年轮也都保存了下来。 Si + O₂ == SiO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