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叶绿体外被
外膜
内膜
基质类囊体 (基质片层)
类囊体 基粒类囊体
基粒
膜间隙
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模式图解
基质
类囊体腔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叶绿体外被
双层单位膜 每层厚约6~8nm
外膜的通透性大 内膜选择性强(特殊载体)
膜间隙 内、外两层膜之间厚约10~ 20nm的空隙 叶绿体 类囊体(thylakoid) 基粒类囊体: 基粒(grana)
光合磷酸化
叶绿素分子
捕光色素
能吸收光能, 但没有光化 学活性(天线色素)
电子载体在类囊体膜中的分布电子 递链特 异性抑 制剂的 作用部 位
第四节 叶绿体的功能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二、光反应 三、暗反应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光合作用全过程各个阶段示意图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中进行;暗反应(碳固定反应)在叶绿体间质中进行
叶
绿
体
中
光
合
作
用
两
个
反
O2
应
的
光反应
质体是由前质体
(proplastid)发育
前质体
而来的:
白色体
叶绿体 造粉体
有色体
讲授提纲
第一节 叶绿体的形态大小 第二节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第三节 叶绿体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叶绿体的功能 第五节 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第六节 叶绿体的发生 第七节 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 叶绿体的形态大小
高等植物中:
光合膜和叶绿体对生物界的存在和进 化有着重大贡献,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光 能合成碳水化合物,同时产生分子氧。
叶绿体所捕获的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贮存到碳水化合物中,碳水化合物是生 物界中能量循环链的起点。
植物细胞含有质体:
造粉体(amyloplast)
叶绿体(chloroplast):含叶绿素
质体 白色体(leucoplast):不含色素 有色体(chromplast):含有黄色或红色的色素
类囊体腔
一个叶绿体:40~80个基粒
一个基粒:5~30个基粒类囊体(最多上百个)
叶
基质
基粒
膜间隙
绿
体
三
维
结
构
的
模
式
图
解
基质类囊体
叶绿体外被 基粒类囊体
基质中的整个膜系统由一层连续的膜折叠而成
嵴
内膜
外膜
膜间隙 线粒体基质
类囊体腔
叶绿体基质
核糖体 类囊体膜
线粒体
叶绿体
叶绿体与线粒体结构的对比图解
类囊体膜的基质面和腔面的颗粒分布是不对称的:
藻类: 1个巨大叶绿体。 叶绿体数量不足时:通过分裂而数量增多
叶绿体的大小
高等植物:平均直径为4~10m, 厚2~4m
同一植物
向阳处: 叶绿体小,数目少, 叶绿素含量少
背阳处: 叶绿体大,数目多, 叶绿素含量多
叶绿体的分布
通常分布在细胞核周围/近细胞壁处/均匀分布
叶绿体沿细胞壁分布的电镜图像
利 用 光 能 , 将 CO2 和 H2O 转 变 为 有 机 化 合 物 (主要为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的 前提条件。
创造这一前提条件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即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利 用阳光能量经过复杂的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 机分子,并释放出氧的过程。
定
H2O
(类囊体膜)
位
及
其
关
NADPH
系
ATP
图 解
(CH2O)n
暗反应 (基质)
细胞质溶质
叶
叶绿体
绿
光合电子传递反应
体
中
光
光 合 作
反
应
ATP
NADPH
用
的 两
固碳 反应
个 反 应 过
暗
3-磷酸
反
甘油 醛
应
程
图
糖
解
氨基酸
脂肪酸
二、光反应
光反应过程
光能的吸收
原初反应 光能的传递 电子传递 光能的转换
控制质子的流动
无光的条件下能抑制 此ATP合成酶的活性
ATP酶活性 头部
负责与CF0结合
膜部
叶绿体ATP合成酶的结构示意图
冰冻蚀刻显示出各种 颗粒结构在类囊体膜
上的分布
P, 原生质面;E, 背原生 质面;S, 叠置部;U, 非 叠置部;EF, 内面(背原 生质断裂面);PF, 基质 面(向原生质断裂面)
各种光合生物利用捕光色素吸收光能,但不同 类别的生物所利用的不光色素有所不同:
绿细菌和紫细菌:细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 红细菌和蓝细菌:藻蓝素和藻红素; 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
高等细菌和植物,捕光色素存在于形成的特定 膜结构中;蓝细菌在细胞质中形成了光合膜。
蓝细菌的形态和 细胞超微结构
光镜:椭圆形或梭形的绿色颗粒; 电镜:扁平的椭圆形或卵圆形
低等植物(藻类)中:
各个物种的叶绿体形状差别大
侧面观的形态
藻类和植物细胞中不同形状的叶绿体
表面观的形态
叶绿体的数目
因植物种类、细胞种类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差异很大
高等植物叶肉细胞: 50~200个 一般 陆生植物:多个(菠菜的栅栏薄壁细胞: 20~40个)
第三节 叶绿体的化学组成
叶绿体
蛋白质:总蛋白质含量为69% 脂类 DNA RNA 碳水化合物 无机离子(如Fe和Mn等)
基粒和基质类囊体上均分布有大量的PSI , 而PSII主要分布于基粒类囊体上 ATP合成酶复合物只分布于类囊体基质面 , PSI仅分布于基质侧的类囊体膜上
*
*
*
*
*
*
*
光合作用复合物在不同类囊体膜中的分布图解
光系统PSII和PSI的结构示意图
(a)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包括两种整合蛋白-D1和D2,特殊的一对叶绿素a 分子和其他电子载体。这些成分和类囊体膜腔面的一种产氧复合物结合 在一起。吸收光子时,激发一对叶绿素a分子,向位于类囊体膜间质面的 醌(Q)提供一个电子。 (b) 以PSⅠ为例,扑光复合物吸收光能,通过电子共振传递一个叶绿素 分子传递到反应中心。(自Lodish,H.,2004)
类囊体膜的基质面:
方形颗粒:12nm,用水可洗脱,核酮糖-1,5二磷酸羧
化酶(RuBPcase)(大部分于基质中)
边周膜蛋白
5~6角形颗粒:10nm, 可为EDTA所洗脱, ATP合成酶(CF0-
CF1偶联因子)
整合膜蛋白
10~13nm小颗粒:数量较多,有光系统I(PSI)活性
类囊体膜的腔面: 10~18nm大颗粒:数量较少,有光系统II(PSII)活性
由膜围成的圆盘状扁囊 基质类囊体: 基质片层(stroma lamellae)
可溶性成分: 各种酶类
间质
有形成分
70S核糖体 DNA RNA 淀粉粒、质体小球、植物铁蛋白和RuBPcase颗粒
类囊体的结构
叶 上表皮
叶绿体
基质 基粒
下表皮
叶绿体三维结构的模式图解 外膜
基粒的三维模式图
类囊体膜 膜间隙 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