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局解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课件
颅部又分为颅顶和 颅底两部分。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头部的解剖(共28张PPT)
2)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二)面侧区
位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和胸锁乳突肌上分前缘之间,
包括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1、腮腺咬肌区 (1)腮腺咬肌筋膜
(2)腮腺
1)腮腺位置、形态 ——呈锥体形,分浅、深部。
浅部覆盖于咬肌后份;
深部有茎突诸肌及颈内动、 静脉和后4对脑神,构成腮腺床。
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
2)浅筋膜: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将其内 (1)的皮肤脂:移肪动性分大。为无数小格,血管、神经穿行其间。
做一纵行切口。 3、掌握腮腺的局部位置、面神经干的局部位置及其分支的解剖标志。 ——呈锥体形,分浅、深部。 乳突、枕外隆突。
向上与额动脉相滑连,车向下上与面神动脉经相连、。 血管
锯下颌骨时,已经切断,可以从下颌孔处把它找出来, 进行检查。 ⑶ 肌支:检查到咬肌,颞肌及翼内、外肌的肌支。
⑷ 在下颌后窝内,翻开腮腺,清理茎突舌骨肌及二腹肌后
腹,在它深处解剖枕动脉及耳后动脉。
(三)颅顶部软组织的解剖 1、切口
沿着面部已做的上界切口,将头部的皮肤用刀剥离,
向上翻起。
2、层次解剖 ⑴ 在颅部的皮肤很是致密,生有许多毛发在皮下组织里,有
2)腮腺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
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 穿颊肌开口于乳头。 3)腮腺淋巴结:位于的表面和腺实质内,注入颈外侧淋巴结。 (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动脉、
颞浅动、静脉、 下颌后静脉、
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上颌动、静脉、
面横动、静脉、
面神经的分支。
②眶上切迹
③眶下孔 ④颏孔
(二)面侧区
位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和胸锁乳突肌上分前缘之间,
包括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1、腮腺咬肌区 (1)腮腺咬肌筋膜
(2)腮腺
1)腮腺位置、形态 ——呈锥体形,分浅、深部。
浅部覆盖于咬肌后份;
深部有茎突诸肌及颈内动、 静脉和后4对脑神,构成腮腺床。
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
2)浅筋膜: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将其内 (1)的皮肤脂:移肪动性分大。为无数小格,血管、神经穿行其间。
做一纵行切口。 3、掌握腮腺的局部位置、面神经干的局部位置及其分支的解剖标志。 ——呈锥体形,分浅、深部。 乳突、枕外隆突。
向上与额动脉相滑连,车向下上与面神动脉经相连、。 血管
锯下颌骨时,已经切断,可以从下颌孔处把它找出来, 进行检查。 ⑶ 肌支:检查到咬肌,颞肌及翼内、外肌的肌支。
⑷ 在下颌后窝内,翻开腮腺,清理茎突舌骨肌及二腹肌后
腹,在它深处解剖枕动脉及耳后动脉。
(三)颅顶部软组织的解剖 1、切口
沿着面部已做的上界切口,将头部的皮肤用刀剥离,
向上翻起。
2、层次解剖 ⑴ 在颅部的皮肤很是致密,生有许多毛发在皮下组织里,有
2)腮腺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
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 穿颊肌开口于乳头。 3)腮腺淋巴结:位于的表面和腺实质内,注入颈外侧淋巴结。 (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动脉、
颞浅动、静脉、 下颌后静脉、
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上颌动、静脉、
面横动、静脉、
面神经的分支。
②眶上切迹
③眶下孔 ④颏孔
局解头部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绪
论
•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 层次结构、形态特点以及毗邻关系的 解剖科学。 • 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目的:通过理论学习和尸体 解剖,加深对人体各局部结构的认 识,为学习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 良好的基础。 • 学习方法:复习系统解剖学,预习局部解剖学 尸体解剖与观察,联系临床实际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
咬肌 下颌切迹 翼下颌 间隙 间隙
翼内肌后缘
向后
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The Skull
组成:由颅顶、颅底、颅腔及其内容物等部 分组成 一、颅 顶 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 (一)额顶枕区 1.境界: 前界为眶上缘,后界为枕外隆突及上项线, 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2.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 由浅入深可分为五层 (1)皮肤 (2)浅筋膜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5)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临床上 常被合称为“头皮”。
体表标志
眉 眶上切迹
额结节
眶上孔
眶下孔
颏孔
体表标志
上颞线
Pterion
翼点
上项线
枕外隆突
乳突
颧弓
颅、面部 分界线
头、颈部 分界线 头、面、颈部的分界
矢状线
2. 3. 3 4
1
体 表 投 影 Surface projection
第二节
面
部
• 分区:眶区、鼻区、口区和面侧区。 • 面侧区又可分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面侧区的界限: • 上 : 颧弓、前: 鼻唇沟、下: 下颌骨下缘 • 后: 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之间的区域。
Regional anatomy
绪
论
•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 层次结构、形态特点以及毗邻关系的 解剖科学。 • 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目的:通过理论学习和尸体 解剖,加深对人体各局部结构的认 识,为学习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 良好的基础。 • 学习方法:复习系统解剖学,预习局部解剖学 尸体解剖与观察,联系临床实际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
咬肌 下颌切迹 翼下颌 间隙 间隙
翼内肌后缘
向后
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The Skull
组成:由颅顶、颅底、颅腔及其内容物等部 分组成 一、颅 顶 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 (一)额顶枕区 1.境界: 前界为眶上缘,后界为枕外隆突及上项线, 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2.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 由浅入深可分为五层 (1)皮肤 (2)浅筋膜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5)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临床上 常被合称为“头皮”。
体表标志
眉 眶上切迹
额结节
眶上孔
眶下孔
颏孔
体表标志
上颞线
Pterion
翼点
上项线
枕外隆突
乳突
颧弓
颅、面部 分界线
头、颈部 分界线 头、面、颈部的分界
矢状线
2. 3. 3 4
1
体 表 投 影 Surface projection
第二节
面
部
• 分区:眶区、鼻区、口区和面侧区。 • 面侧区又可分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面侧区的界限: • 上 : 颧弓、前: 鼻唇沟、下: 下颌骨下缘 • 后: 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之间的区域。
头部局部解剖学
毗邻:
上内方:垂体
下内方:蝶窦
后方:三叉神经节
(垂体肿瘤常压迫窦内神精经选课)件
81
精选课件
返回82
海绵窦穿行结构
精选课件
83
海绵窦及其交通
精选课件
84
Boundarie s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额结节 眶上切迹
眶下孔
精选课件
颏孔
6
上颞线
枕外隆凸
颧弓 乳突
下颌角 精选课件
翼点
眉弓
7
翼点
硬膜外血肿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人字点
冠矢点
精选课件
11
第二节 面部
Ø可划分为眶区、鼻区、口 区和面侧区。
一、面部浅层结构
(一)皮肤与浅筋膜
精选课件
54
结构特点:
(1)皮肤
①有大量汗腺、 皮脂腺,易发 生疖肿。
②有丰富的血 管,外伤易出血, 但愈合快。
精选课件
55
(2)浅筋膜 有许多垂直的纤维隔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
形成许多小隔,内有脂肪、血管神经。
精选课件
56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
精选课件
57
A. 动脉
B.静脉
颅顶的血管 Roof精选课b件lood vessels of the skull58
精选课件
61
(5)颅骨外膜 在颅骨表面疏松贴附,在骨缝处结合 紧密。骨膜下感染或血肿,常局限于 一块颅骨的范围。
精选课件
62
(二)颞区
1.范围
颅顶两侧,位于
上颞线与颧弓上
缘之间,前界为
头颈胸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
第三节 颞区手术局解
一、层次结构
1.皮肤及浅筋膜 皮肤较薄,可移动。浅筋膜 内的血管、神经为颅顶血管、神经的外侧组,分为 耳前组和耳后组。
(1)耳前组: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颞浅动脉在耳屏前方能扪到动脉的搏动,是数 脉搏、颞区出血压迫止血的良好部位。颌面癌肿可 行颞浅动脉逆行插管注药化疗。
(二)体表投影 (1)标志线 临床上,为了确定端脑外侧面的沟回及脑膜中
动脉的体表投影,确定了6条标志线:①下水平线; ②上水平线;③矢状线;④前垂直线;⑤中垂直线 ;⑥后垂直线。
(2)投影 端脑外侧面的主要沟回及脑膜中动脉的体表投
影:①大脑半球中央沟的投影;②中央前、后回的 投影;③外侧沟的投影;④说话中枢的投影;⑤大 脑下缘的投影;⑥脑膜中动脉的投影;(见下图) 。
(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面动脉;舌下神 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 submandibular ganglion 上方连于舌神经,向下发分支至下颌 下腺。在下颌下腺的周围有4~6个下颌下淋巴 结。
二、舌骨下区 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 颈筋膜浅层,再深入可见舌骨下肌群。在该 区可见颈动脉鞘及其内容,第Ⅹ-Ⅻ对脑神经 ,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段和食管颈段 等。
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 内静脉之间的后方。其在颈部的分支有喉上 神经和心支等。 4)二腹肌后腹 posterior of digastric
(二)肌三角 1.境界
2.内容 (1)甲状腺 thyroid gland
1)形态与被膜: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 侧叶和甲状腺峡。 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腺 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外膜称真被膜, 即纤维囊。二者之间为囊鞘间隙。
(5)颅骨外膜 为致密结缔组织膜,借少 量结缔组织与颅骨相连,二者易于分离,但骨 膜与颅缝紧密愈着,故骨膜下血肿不易蔓延, 常局限在一块颅骨的范围内。颅顶骨外板较厚 弧度小,内板较薄弧度大,骨折时,外板可保 持完整,内板却发生骨折,骨折时板障破裂, 损伤板障静脉可引起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小儿多为凹陷性骨折。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颈 部
43
颈部
境
界
上界: 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 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与头部分界。 下界: 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 骨上缘、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 的连线与胸部及上肢分界。
44
颈部
分 区
1、颈前外侧区(固有颈部) 舌骨上区 颈前区 舌骨下区 胸锁乳突肌区 颈外侧区 枕三角 锁骨上三角 2、颈后区(项部)
26
头部
(2)面静脉 海绵窦 翼静脉丛 眼上静脉 面深静脉 内眦静脉 面静脉
上颌静脉
下颌后静脉 后支 前支 (面总静脉) 颈内静脉
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无瓣膜”、“危险三角”
27
头部
(3)面神经 出茎乳孔→入腮腺浅部 (主干+末支) 上干→ 面 神 经 下干→ 丛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 近甲状腺处相伴行,远离甲状腺 处分开 (下远结扎动脉) 右侧:神经在前,动脉在后 左侧:动脉在前,神经在后
64
颈部
f.甲状腺最下动脉 10%出现率,气管切开时要注意 g.甲状腺的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切除甲状腺
时危险(粗、薄)
甲状腺下静脉—常形成静脉丛
65
颈部
眉弓
部
翼点
眶上切迹 下颌角 眶下切迹 颧弓 颏孔 乳突
13
头部
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中央沟 中央前后回
外侧沟
脑膜中动脉
14
头部
颅顶软组织
1、额顶枕区
① 境界 前: 后: 眶上缘 上项线
两侧:上颞线
15
头部
②层次 皮肤 ( 厚而致密,为疖肿和皮脂腺囊 肿好发部位) 浅筋膜 (连接帽状腱膜和皮肤;感 染时炎症不易扩散;血管神经呈辐射 状分布) 帽状腱膜(缝合头皮应将这层缝合)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头皮撕脱多自 此层分离,范围大,移动性大,炎症 易扩散。颅顶危险区) 颅骨外膜(骨膜下感染常局限)
《局解操作头颈部》课件
呼吸道梗阻的预防与处理
对于术后可能发生呼吸道梗阻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气管插 管、吸痰等。
呼吸困难的预防与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呼吸道通畅,避免术后呼吸困难。对于 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05
头颈部手术的护理与康复
手术前的护理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原因、病 情状况等,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
。
手术团队
组建经验丰富的手术团 队,明确人员分工和职
责。
患者心理准备
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 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 险,缓解其紧张情绪。
手术中的操作技巧
01
02
03
04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 。
精确解剖
熟悉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准确 分离组织,避免损伤重要血管
和神经。
止血技巧
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保持手 术视野清晰。
04
头颈部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的预防
在手术过程中,应仔细止血,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对于有出 血倾向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止血药物或输血 。
出血的处理
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止血,如使用止血钳、电凝 、填塞等。如果出血严重,应及时输血,并考虑是否需要二 次手术。
神经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神经损伤的预防
熟悉头颈部的解剖结构,避免过度牵拉或压迫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 对神经的刺激和损伤。
神经损伤的处理
如果发生神经损伤,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减轻压迫、松解粘连等。对于严重的神 经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或药物治疗。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 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和局部处理。
对于术后可能发生呼吸道梗阻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气管插 管、吸痰等。
呼吸困难的预防与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呼吸道通畅,避免术后呼吸困难。对于 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05
头颈部手术的护理与康复
手术前的护理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原因、病 情状况等,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
。
手术团队
组建经验丰富的手术团 队,明确人员分工和职
责。
患者心理准备
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 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 险,缓解其紧张情绪。
手术中的操作技巧
01
02
03
04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 。
精确解剖
熟悉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准确 分离组织,避免损伤重要血管
和神经。
止血技巧
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保持手 术视野清晰。
04
头颈部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的预防
在手术过程中,应仔细止血,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对于有出 血倾向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止血药物或输血 。
出血的处理
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止血,如使用止血钳、电凝 、填塞等。如果出血严重,应及时输血,并考虑是否需要二 次手术。
神经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神经损伤的预防
熟悉头颈部的解剖结构,避免过度牵拉或压迫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 对神经的刺激和损伤。
神经损伤的处理
如果发生神经损伤,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减轻压迫、松解粘连等。对于严重的神 经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或药物治疗。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 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和局部处理。
头部解剖
头部概述
颅
顶
颅
底
面
部
3.颊支(3~4支):由腮腺前缘穿出、分上、下两支,支配颊肌及 口唇周围的诸肌。
4.下颌缘支(1~2支):由腮腺下端穿出、在颈阔肌深面跨越面动、 静脉浅面,沿下颌骨下缘前行,支配降下唇肌、颏肌。
总 目 录
5.颈支(1支):由腮腺下端穿出、在下颌角附近至颈部,支配颈 阔肌。
下页
末
页
末
页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面
部
头部概述
颅
顶
颅
底
面
部
总 目 录
末
页
返回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面
部
头部概述
颅
顶
颅
底
面
部
总 目 录
末
页
下图
返回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面
部
头部概述
颅
顶
颅
底
面
部
总 目 录
末
页
上图
返回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主要参考资料】《实用局部解剖学》本科三版教材;
头部概述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面
部
(二)三叉神经: 感觉支以眼裂、口裂为界从上而下依次为眼神经、 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详见周围神经系统)。
头部概述
颅
顶
颅
底
面
部
总 目 录
末
页
下页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面
部
头部概述
颅
顶
颅
底
面
最新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课件ppt
①下牙槽神经 ②舌神经 ③耳颞神经 ④颊神经 ⑤咀嚼肌支
3. 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内, 翼内肌、翼外肌和 颞肌之间。 组成: 与上颌动脉分支 伴行的静脉均参与 组成翼静脉丛。
交通:
经眼下静脉和面 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并经卵圆孔及破裂孔 到血管与海绵窦交通, 故口、鼻、咽等部的 感染,可沿上述途径 蔓延到颅内。
的“危险区”
颈部
一、概述 三、颈部深筋膜 五、胸锁乳突肌区 七、颈侧区
二、浅层结构 四、颈前区 六、颈根部
一、概述
境界: 内容:
颈部分区:
项部 固有颈部(颈部)
颈前区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颈前区:
舌骨上区: 下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舌骨下区: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枕三角 锁骨上大窝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
头部
面部
额顶枕区
面部
一、肌肉 二、面部的血管神经 三、面侧区
二、面部的血管神经
1. 血管 面部血供丰富,吻合丰富。 面浅层
动脉主要是面动脉。
2.面部神经分布
面部皮肤: 三叉神经
表情肌: 面神经
咀嚼肌: 三叉神经
三、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面侧深区
(一)腮腺parotid gland 咬肌区
(2)颞区浅筋膜
含脂肪组织较 少,上方连颅顶浅 筋膜,下方续面部 浅筋膜,
浅筋膜内的血管神 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 两组: 耳前组: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 分布于颞区和额顶区
耳后组: 耳后动、静脉 枕小神经 主要分布于 耳后和枕外侧部。
(3)颞筋膜temporal fascia
较致密,上方附于 上颞线,向下分为 浅、深两层,浅层 附于颧弓上缘的外 面,深层附于颧弓 上缘的内面。
3. 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内, 翼内肌、翼外肌和 颞肌之间。 组成: 与上颌动脉分支 伴行的静脉均参与 组成翼静脉丛。
交通:
经眼下静脉和面 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并经卵圆孔及破裂孔 到血管与海绵窦交通, 故口、鼻、咽等部的 感染,可沿上述途径 蔓延到颅内。
的“危险区”
颈部
一、概述 三、颈部深筋膜 五、胸锁乳突肌区 七、颈侧区
二、浅层结构 四、颈前区 六、颈根部
一、概述
境界: 内容:
颈部分区:
项部 固有颈部(颈部)
颈前区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颈前区:
舌骨上区: 下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舌骨下区: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枕三角 锁骨上大窝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
头部
面部
额顶枕区
面部
一、肌肉 二、面部的血管神经 三、面侧区
二、面部的血管神经
1. 血管 面部血供丰富,吻合丰富。 面浅层
动脉主要是面动脉。
2.面部神经分布
面部皮肤: 三叉神经
表情肌: 面神经
咀嚼肌: 三叉神经
三、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面侧深区
(一)腮腺parotid gland 咬肌区
(2)颞区浅筋膜
含脂肪组织较 少,上方连颅顶浅 筋膜,下方续面部 浅筋膜,
浅筋膜内的血管神 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 两组: 耳前组: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 分布于颞区和额顶区
耳后组: 耳后动、静脉 枕小神经 主要分布于 耳后和枕外侧部。
(3)颞筋膜temporal fascia
较致密,上方附于 上颞线,向下分为 浅、深两层,浅层 附于颧弓上缘的外 面,深层附于颧弓 上缘的内面。
局部解剖学--头部
枕 外 隆 凸
颧弓
体表标
眶上孔、眶下孔、颏孔、颧弓 志
层次结构特点
面浅层
皮肤 薄,血供丰富。皮纹。 浅筋膜和表情肌 皮下组织较少、表情肌 血管 面动、静脉 颞浅动、静脉
神经 三叉神经、面神经
浅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
“危险三角 深筋膜 ” 薄而不发达。
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囊
层次结构特点
面浅层
皮肤 薄,血供丰富。皮纹。 浅筋膜和表情肌 皮下组织较少、表情肌 血管 面动、静脉 颞浅动、静脉
颅部: 额顶枕区、颞区软组织的层次
颅顶部的血管、神经的分组、名称和分布
海绵窦的位置、交通及通过的结构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形式
概念:头皮、帽状腱膜、腱膜下间隙、
颅顶部的危险区、小脑幕、海绵窦
第一节
一、境界和分区 头部与颈部分界 颈部与胸部分界 颅部与面部分界
概述
第二节 面 部 Face
分区: 眶区 鼻区
面部的筋膜间隙
颊间隙buccal space 位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 上 界 颧大肌、颧骨
下 界 下颌体下缘
前内界 与通过口角的垂线一致 后 界 内 容 浅 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面血管、面横血管 中 颊脂体、腮腺管、 深 颊动脉、颊动脉颊神经、 浅部为咬肌前缘
深部为翼下颌韧带
面部的筋膜间隙
咬肌下间隙submasseteric space
三叉N节 下颌N 眼N 上颌N
耳颞N
颊N 舌N
下颌下 N节
下牙槽N
颏N
(2)面神经:(面部运动) 分支:
颞支
损伤:面瘫
颌下区手术切 口:下颌骨下 缘1.5-2cm
(2支)
颧支
(2-3支)
面 动 脉
颧弓
体表标
眶上孔、眶下孔、颏孔、颧弓 志
层次结构特点
面浅层
皮肤 薄,血供丰富。皮纹。 浅筋膜和表情肌 皮下组织较少、表情肌 血管 面动、静脉 颞浅动、静脉
神经 三叉神经、面神经
浅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
“危险三角 深筋膜 ” 薄而不发达。
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囊
层次结构特点
面浅层
皮肤 薄,血供丰富。皮纹。 浅筋膜和表情肌 皮下组织较少、表情肌 血管 面动、静脉 颞浅动、静脉
颅部: 额顶枕区、颞区软组织的层次
颅顶部的血管、神经的分组、名称和分布
海绵窦的位置、交通及通过的结构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形式
概念:头皮、帽状腱膜、腱膜下间隙、
颅顶部的危险区、小脑幕、海绵窦
第一节
一、境界和分区 头部与颈部分界 颈部与胸部分界 颅部与面部分界
概述
第二节 面 部 Face
分区: 眶区 鼻区
面部的筋膜间隙
颊间隙buccal space 位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 上 界 颧大肌、颧骨
下 界 下颌体下缘
前内界 与通过口角的垂线一致 后 界 内 容 浅 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面血管、面横血管 中 颊脂体、腮腺管、 深 颊动脉、颊动脉颊神经、 浅部为咬肌前缘
深部为翼下颌韧带
面部的筋膜间隙
咬肌下间隙submasseteric space
三叉N节 下颌N 眼N 上颌N
耳颞N
颊N 舌N
下颌下 N节
下牙槽N
颏N
(2)面神经:(面部运动) 分支:
颞支
损伤:面瘫
颌下区手术切 口:下颌骨下 缘1.5-2cm
(2支)
颧支
(2-3支)
面 动 脉
人体局解头部PPT课件
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
干部位。茎乳孔至腮腺,
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
第2段:腮腺内 ,位于下
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的
浅面分上下两干,由干
在发出9-12条分支,互
相交织成丛。腮腺切除
宜 春
术时应注意保护,以免
学 院
引起面瘫
医
学 院
第3段:为穿出腮腺的部
陈洪制作
分。
24
面神经分三段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4) 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l n.
宜
春 在腮腺内上行。因
学
院 医
腮腺病变受压时,产
学 院
生放射痛。
陈洪制作
27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面横动脉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28
(5)腮腺的毗邻
上缘:外耳道及颞下
颌关节
外面:耳大神经和腮
腺浅淋巴结
前内面:咬肌、下颌
支、翼内肌后部
注入颈外侧 深淋巴结。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22
(4)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动脉、颞浅血管 、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血管、面横血管、 面神经及其分支。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
脉及耳颞神经。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23
1)面神经 facial nerve 在颅外分三段
15
(2)面神经facial nerve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支配颈阔肌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16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1.局解-头部
腮腺鞘的特点:
1)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间隔伸入 腮腺,将腮腺分成许多小叶。引流 时注意小隔。
2)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和 翼内肌间有裂隙,腮腺深部经此与 咽旁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相通。故腮 腺化脓时易穿过深层,形成咽旁脓 肿。
腮腺的形态
浅部 深部
以下颌支后缘 或穿过腮腺的 面神经丛为界
腮腺位置:
颅顶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
前内侧组
前组
前外侧组
外侧组 耳前组
(颞区) 耳后组
后组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
1. 以颅顶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临床手术切口选 择应考虑此点;
2. 其中动脉间相互吻合成丰富的动脉网; 3. 神经分布互相 重叠;
二 颅底内面
(一)颅前窝 anterior cranial fossa
浅筋膜:fat(颊脂 体)、神经、血管 丰富,有腮腺管穿 行
枕额肌额腹
表
情 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3)血管
面动脉
(3)血管
面静脉
淋巴:面部浅层的淋巴管非常丰富,常吻合成网, 通常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这些淋巴 结引流面部的淋巴,其输出管均注入颈外侧深淋 巴结。
眼神经 眶上神经 感觉神经(来 自三叉神经)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深面:茎突及茎突 诸肌、颈内动、 静脉和后四对脑 神经共同形成 “腮腺床”。
腮腺导管投影:鼻翼与口角连线的中点至 耳屏切迹间连线的中段
穿经腮腺的结构
穿经 腮腺 的结 构
纵行:颈外动脉,
下颌后静脉,颞浅 动、静脉及耳颞神 经。
横行:上颌动、
静脉,面横动、静 脉,面神经及其分 支。
由浅入深依次 为:面神经及其
1)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间隔伸入 腮腺,将腮腺分成许多小叶。引流 时注意小隔。
2)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和 翼内肌间有裂隙,腮腺深部经此与 咽旁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相通。故腮 腺化脓时易穿过深层,形成咽旁脓 肿。
腮腺的形态
浅部 深部
以下颌支后缘 或穿过腮腺的 面神经丛为界
腮腺位置:
颅顶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
前内侧组
前组
前外侧组
外侧组 耳前组
(颞区) 耳后组
后组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
1. 以颅顶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临床手术切口选 择应考虑此点;
2. 其中动脉间相互吻合成丰富的动脉网; 3. 神经分布互相 重叠;
二 颅底内面
(一)颅前窝 anterior cranial fossa
浅筋膜:fat(颊脂 体)、神经、血管 丰富,有腮腺管穿 行
枕额肌额腹
表
情 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3)血管
面动脉
(3)血管
面静脉
淋巴:面部浅层的淋巴管非常丰富,常吻合成网, 通常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这些淋巴 结引流面部的淋巴,其输出管均注入颈外侧深淋 巴结。
眼神经 眶上神经 感觉神经(来 自三叉神经)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深面:茎突及茎突 诸肌、颈内动、 静脉和后四对脑 神经共同形成 “腮腺床”。
腮腺导管投影:鼻翼与口角连线的中点至 耳屏切迹间连线的中段
穿经腮腺的结构
穿经 腮腺 的结 构
纵行:颈外动脉,
下颌后静脉,颞浅 动、静脉及耳颞神 经。
横行:上颌动、
静脉,面横动、静 脉,面神经及其分 支。
由浅入深依次 为:面神经及其
脑部解剖PPT课件【23页】
-10-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1.基底核 (1)纹状体
纹状体
(2)屏状核 (3)杏仁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11-
第11页/共23页
2.侧脑室 分四部分: 前角 — 伸向额叶 后角 — 伸入枕叶 下角 — 伸至颞叶 中央部 — 位于顶叶内
借左、右室间孔与第三 脑室相通
17-70 ,71
嗅三角 灰结节 乳头体 大脑脚 三叉神经 面神经
垂体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橄榄
第4页/共23页
嗅球 嗅束 视神经 前穿质 视束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脑桥 展神经 舌下神经 锥体 锥体交叉
小脑
-4-
边缘叶
隔区
扣带回 额上回
胼胝体沟
扣带回 海马旁回 钩
胼胝体干 穹窿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楔前叶
胼胝体 (压部)
3.视觉区 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 (17区) 一侧视觉区接受双眼同
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
17区
-8-
第8页/共23页
4.听觉区 颞横回 (41、42区)
5.平衡觉区 中央后回下端
6.嗅觉区 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7.味觉区 中央后回下部(43区)
8.内脏运动中枢 边缘叶
-9-
第9页/共23页
-22-
第22页/共23页
感谢您的观看!
-23-
第23页/共23页
9.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44、45区) (2)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 8区) (3)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角回(39区)
局解头部PPT课件
鼻子的结构与功能
01
鼻子结构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外鼻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鼻腔
内有嗅觉细胞和呼吸黏膜,鼻窦则是空气的共鸣腔。
02
鼻子功能
鼻子主要负责嗅觉和呼吸功能,使人能够闻到气味并吸入氧气、排出二
氧化碳,对人的健康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03
鼻腔保健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擤鼻涕习惯,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中耳炎等问
运动
思考
头部中的大脑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主 要器官,负责人的思考、记忆、情感 等高级神经活动。
头部中的脑干和小脑等结构能够控制 人体的运动,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头部的重要性
生命维持
头部是人类生命维持的关键部位, 其中大脑控制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如心跳、呼吸等。
认知功能
头部是人类认知功能的主要载体, 其中大脑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源泉, 对人类的学习、记忆、情感等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
06
头部感官器官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眼睛结构
眼睛由眼球、眼附属器、眼球内 容物等部分组成,其中眼球是视 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具有透光、
折光和成像功能。
眼睛功能
眼睛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 器官,通过视觉感知周围环境、 物体和色彩,对人的生活、学习
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视觉发育
新生儿出生时眼睛尚未发育完全, 需要经过数月的生长和发育才能 达到正常视力水平。家长应关注 孩子的视觉发育情况,及时发现
头部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脑梗塞或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总结词
头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
详细描述
头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等,其中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清晰地 显示血管病变情况。
临床医学头部局部解剖
临 床 意 义
3.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坚韧致密,头皮裂伤时,伤口较大,应仔细缝合。 4. 腱膜下疏松组织:
头皮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头皮撕脱由此层分离。此间隙 范围广,移动性大;腱膜下脓肿 可广泛蔓延至全颅顶.此间隙 感染,可经导血管扩散至颅内 静脉窦。“颅顶部危险区”
5. 5. 颅骨外膜:
易剥离,与骨缝结合 紧密,此层感染常局限 于一块颅骨 。
二.颞区:
境界: 上-上颞线; 下-颧弓上缘; 前-额骨与颧骨
结合部; 后—上颞线的后下
段
层次: 皮肤: 前薄后厚, 移动性大。 浅筋膜:脂肪少,血管神经分两组 耳前组: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 耳后组: 耳后动、静脉, 枕小神经
颞深筋膜:浅层:颧弓上缘外面,与帽状腱膜 融合。
深层:颧弓上缘内面 颞肌:起于颞窝及颞筋膜深面,止于冠突,其
头 部 Head
头部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1. 头部与颈部分界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 上项线及枕外隆凸的连线
2. 颅与面部的分界线
眶上缘、颧弓上缘、外 耳门上缘及乳突的连线
二、表面解剖
(一)头面部的体表标志
眉弓、眶上切迹、 眶下孔、颏孔、 翼点、颧弓、 乳突、枕外隆突等。
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 标志线; 下水平线、上水平线、矢状线 前垂直线、中垂直线、后垂直线
➢ 脑膜中动脉 ➢ 中央沟 ➢ 中央前、后回 ➢ 外侧沟 ➢ 大脑下缘
头部区分
1. 头部由颅和面两部分组成。 2. 颅部由颅顶、颅底、颅腔组成。 3. 颅顶又区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 4. 面部分为口、鼻、眶区及面侧区;面侧区又
分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颈内动、静脉 、9~12对脑神经(腮腺床)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 —上: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外:耳大神经、浅淋巴结
3.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坚韧致密,头皮裂伤时,伤口较大,应仔细缝合。 4. 腱膜下疏松组织:
头皮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头皮撕脱由此层分离。此间隙 范围广,移动性大;腱膜下脓肿 可广泛蔓延至全颅顶.此间隙 感染,可经导血管扩散至颅内 静脉窦。“颅顶部危险区”
5. 5. 颅骨外膜:
易剥离,与骨缝结合 紧密,此层感染常局限 于一块颅骨 。
二.颞区:
境界: 上-上颞线; 下-颧弓上缘; 前-额骨与颧骨
结合部; 后—上颞线的后下
段
层次: 皮肤: 前薄后厚, 移动性大。 浅筋膜:脂肪少,血管神经分两组 耳前组: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 耳后组: 耳后动、静脉, 枕小神经
颞深筋膜:浅层:颧弓上缘外面,与帽状腱膜 融合。
深层:颧弓上缘内面 颞肌:起于颞窝及颞筋膜深面,止于冠突,其
头 部 Head
头部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1. 头部与颈部分界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 上项线及枕外隆凸的连线
2. 颅与面部的分界线
眶上缘、颧弓上缘、外 耳门上缘及乳突的连线
二、表面解剖
(一)头面部的体表标志
眉弓、眶上切迹、 眶下孔、颏孔、 翼点、颧弓、 乳突、枕外隆突等。
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 标志线; 下水平线、上水平线、矢状线 前垂直线、中垂直线、后垂直线
➢ 脑膜中动脉 ➢ 中央沟 ➢ 中央前、后回 ➢ 外侧沟 ➢ 大脑下缘
头部区分
1. 头部由颅和面两部分组成。 2. 颅部由颅顶、颅底、颅腔组成。 3. 颅顶又区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 4. 面部分为口、鼻、眶区及面侧区;面侧区又
分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颈内动、静脉 、9~12对脑神经(腮腺床)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 —上: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外:耳大神经、浅淋巴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