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构成 王老师

合集下载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王勇兵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王勇兵

4.1物质的构成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例举分子之间有空隙的证据;知道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能例举分子运动的例子;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方糖块的变化及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体会观察和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会用类比法模拟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质的构成,学生保持对物质构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

学习过程:课前实验:在家中找一块方糖(糖果),完成以下操作并记录现象。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糖块,我们可以看到(2)将方糖块碾碎,用放大镜观察粉末,我们可以看到(3)将碾碎后的方糖块放入热水中,用放大镜观察糖水,我们发现方糖粉末_ 思考方糖块是由什么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探究: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操作步骤见书本p124)现象:混合液的液面______原先所标的液面位置。

(填“高于、低于、相平”)讨论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实验:如果是5ml的水与5ml的水混合,最后体积会是多少,请用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推测:你认为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与_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拟实验:盐和黄豆混合实验,在量筒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细盐。

记下黄豆和细盐的总体积:毫升将量筒反复摇晃几次,使黄豆和细盐混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节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节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玻璃容器中的溶液,注意观察食 盐微粒的运动和分布。
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
2. 观察结果
1
2
可以观察到食盐微粒在水中做无规则运动,随着 时间的推移,食盐微粒分布更加均匀。
3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食盐微 粒的形状和大小。
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
3. 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认识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且不同物质微粒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同。
03
分子
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 学键结合形成的微粒,是 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 如水分子。
原子
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 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
离子
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 微粒,在化合物中广泛存 在,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 和氯离子。
03 物质的量与单位
物质的量概念
物质的量
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 理量,符号为n。
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只是物质的状态 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形态或状态,而
或形态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
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 点等。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测定和描述。
物质的性质可以用于鉴别和区分不同的物质,以及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 下的行为。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节第 一节物质的构成
目录
• 引言 •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 物质的量与单位 •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实验:观察物质的微粒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包括分子、原子和离 子。

科学七年级上4.4《物质的构成》教案C浙教版

科学七年级上4.4《物质的构成》教案C浙教版

4.4 物质的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例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和交流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学生对操作的体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体会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实验教学法教学准备:小烧杯12个、方糖12块、研钵12个,玻璃棒12支,带滴管试剂瓶24个装满水和染色酒精、放大镜12个,小针筒12个、药题12把,滤纸一包。

板书设计:4.4物质的构成一、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间有空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每天挑水、念经;而另一个小和尚则每天劈柴、念经,日复一日,但两个小和尚各遇到了问题:劈柴的小和尚在想如果木柴一直劈下去木柴最后会劈成什么呢?师:我们先一起来思考劈柴的小和尚的问题:如果木柴一直劈下去木柴最后会劈成什么呢?生:可能会劈成许多小木屑、可能劈到没有了、可能劈到只有一个个的细胞了等。

到底会怎样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有关物质的构成,学完之后,认真的同学就能帮助第一个小和尚了。

二、讲授新课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活动(一)观察方糖实验要求: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蔗糖,你们能看到什么?2、将方形蔗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你们又看到了什么?3、取少量蔗糖粉末溶在水中,你还能用放大镜看到蔗糖吗?蔗糖是否消失了?指导组内分工:队员1:为组长,负责分工,做好组员间的合作和交流工作,并做活动报告发言。

物质的构成评课稿

物质的构成评课稿

物质的构成评课稿
《物质的构成》的评课稿
 一、教材解读到位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第四章的内容,是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感受微观世界,王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重点难点也随之明确,在备课中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严格分开,先重点后难点;在整体中化解难点。

学习就是学开车:先上路,后泊位,突出部分在整体中,细节在脉络中。

 二、磨课真实有效
 由于分子是一种微观概念,七年级学生比较陌生,王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把纸条每次一分二,最后会怎幺?使学生感到纸是由很小的纸条构成的,再做糖粉的溶解实验,然后得出分子的概念,再讲分子的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从宏观到微观,由浅到深,思路清晰。

整个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理念,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较为合理。

但是,磨课的魅力也就凸显出来了,比如引课:引①剪纸活动。

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认识微观粒子。

再通过蔗糖的溶解实验引出分子的概念。

引②小魔术:浓氨水中滴入无色酚酞(颜色变红)。

虽然学生对这个实验很好奇,看的聚精会神,但是由这个实验引出分子的概念似乎太牵强。

引③小魔术:氢氧化钠固体(块状,粉末状)溶解在水中,滴入酚酞变红证明其存在。

氢氧化钠固体从块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ppt共37页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ppt共37页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ppt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来自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初中科学教科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初中科学教科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7.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成熟 菜, 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 要原因是( D )
A. 盐的分子太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 盐分子温度低是停止了运动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
第二节物质的质量
4.1 物质的构成
一、物质由分子构成 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吗吗?(用分子论观点)
1、 八月,我们在校园中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
分子在运动,是扩散现象
2、食盐能溶解在水中
分子在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隙
3、湿衣服能晾干
分子在运动,有扩散现象
1. 如图4-6,老师在讲台上压一下香 水瓶的喷嘴,当你闻到香水味时,请 马上举手示意。 2. 如图4-7,两只分别装 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 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 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物质使从高浓度一侧
进入低浓度一侧的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会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固体呢?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 放置五年后将它们切开,看剖开切面,可以看到 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固 体 扩 散
液体扩散
气体扩散
液体扩散
固体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1、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空隙。
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千米长,相 当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实验设计: 1、在玻璃管内,注射5ml的水.
2、继续加入5ml的酒精,用彩色笔做好液面记号。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第四章《物质的构成》。

详细内容包括: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和变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粒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物质性质和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以及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分子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离子模型。

2. 学具:显微镜、实验器材(酒精、碘酒、糖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展示相关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微观粒子的形态。

3. 知识讲解:a. 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组成、分子的运动等。

b. 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的结构、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等。

c. 离子的基本性质,如离子的形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现象,分析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 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3. 微观粒子与宏观现象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现象中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酒精与碘酒混合、糖水蒸发。

b. 分别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2. 答案:a. 酒精与碘酒混合时,分子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具有运动性。

糖水蒸发时,水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一、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3.确认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分子大小。

[科学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内容分析]《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

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同样道理,“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和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也要做好演示实验。

因为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分子、分子的运动、物质的扩散现象。

浙教版科学七上4.1物质的构成授课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上4.1物质的构成授课课件
气体易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固、液体难压缩是因为固、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小的原故。 1、1升黑豆和1升大米混合,所得的体积是否为2升?
全中国人日夜不停的数要数3万多年。
100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
一、物质由分子构成 蔗糖由_蔗__糖__分___子__构成的; 水是由__水__分__子__构成的。 酒精是由_酒___精__分__子__构成的
7.3 × 10-26千克
二、分子的特点:
分子很小
(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只有用现代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பைடு நூலகம்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m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分子照片
思考:
构成物质的众多的分子是紧密无间的挤 在一起,还是彼此存在一定的空隙呢?
思考: 1+1=2 ?
1、1升黑豆和1升大米混合,所得的体 积是否为2升?
注意: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以后,混合
液的总体积_____小_____于100毫升,说明了
金现属在分 你_子能_做解无释_规前分_则面_的的运问子_动题_。吗间_? _存__在__空__隙__(__间__隔__)____。
分子间存在空隙(间隔)
C.油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 。
3 × 10-26千克
更小的微粒,即使用放大镜也看不到,
4.当盛油的厚钢瓶内压强很大时,相当于大气 当水和酒精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3 × 10-26千克 固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小
压的1~2万倍时,瓶壁无裂痕,但瓶内的油依 1、1升黑豆和1升大米混合,所得的体积是否为2升?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目录 (1) (2) (3) (5) (9)一、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等。

1.小颗粒用放大镜可看见,细胞要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只有用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分子,所以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等。

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俗称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重要提醒】无论物质的状态如何,构成同种物质的分子种类相同。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体积小:水分子的直径约是2.8×10-10米,1亿个水分子排一排约2.8厘米长。

质量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3×10-26千克。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如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等。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空隙较小,因此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分子间的空隙会随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在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空隙会变大。

【重要提醒】当大小不同的两种分子混合时,小分子进入大分子的空隙里去,使总体积减小。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互相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人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发生扩散。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重要提醒】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越快,运动过程中分子结构并不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可能会改变。

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管物质处于什么状态,这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七年级科学上:第4章第4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第4章第4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浙教版

§4—4物质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很小的。

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说明。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渗透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扩散现象。

[教学准备]:蔗糖放大镜烧杯量筒滴定管水酒精红墨水针筒黄豆芝麻
[教学过程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1《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1《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空隙的现象。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3.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2.扩散现象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啊?既然如此,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叫做一个小和尚的故事。

从前绍兴城里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的工作只是劈柴,他要把一捆很大的木柴不断劈小,劈小,再劈小。

劈得时间长了,小和尚就胡思乱想起来:如果我再把这小的木柴再劈小,那劈到最小会是什么呢?小和尚想了很久,就是想不出来。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和尚解决疑问吗?你们认为这个木柴劈到最小会是什么呢?预设:小木屑(小木屑真的是最小的吗)细胞(大家都知道细胞,那么以植物细胞为例,细胞可以再分解吗)分子(这个同学很厉害哦,竟然知道分子,那你知道什么是分子吗?)课题引入:那劈到最后到底会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知识-----物质的构成,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板书:物质的构成(一)观察蔗糖: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东西,那就是方糖。

方糖就是一种糖,什么味道啊?(甜的)今天咱们的探究目的是:研究出构成方糖的最小颗粒是什么?以四人研究小组为单位,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探究。

师:用放大镜观察这一块方形的蔗糖的表面结构,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看到蔗糖的小颗粒师:这小颗粒可以再分吗?(可以)师:怎么分?生:讨论:1,磨碎变成粉末2,溶于水中师:为了节省时间和节约实验材料,我们不要把整块方糖拿来研磨或者溶解,可以取一小部分把这一小部分的蔗糖变得更小?学生实验:先进行研磨方糖,把蔗糖颗粒变成粉末师:这下的蔗糖比原来更小了,那它还是糖吗?为什么?学生实验:再进行溶解,为了加快溶解,我们可以用玻璃棒来搅拌一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物质的构成》说课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物质的构成》说课教学课件

续表
说明 (1)在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中,两个集气瓶是水平放置的,这样操作是为了防止气体的重力影响实验结果。如果将两个集气瓶竖直放置,则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要放在下方,密度小的空气应放在上方,从而减小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2)一般来说,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快,固体扩散最慢。
典例3 (原创题)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而“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更是道出了西湖地域独特而傲人的龙井茶文化。泡龙井茶时能闻到浓浓茶香,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用开水泡龙井茶,茶香更浓,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分子热运动情况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有无流动性
固态
很小
很大
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液态
较大
较大
既可以在一个位置振动,也可能移动到另一位置振动



气态
很大
几乎为零
可以在空间到处自由运动



典例4 下列关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B.破镜不能重圆,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之间有斥力D.两块光滑铅柱压紧以后能连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实验表明: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为了进-步理解以上实验的结果,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
1.在量简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黄豆和芝麻的总体积:_ ___ _ 毫升。2.将量简反复摇晃几次,使黄豆和芝麻混合。可以看到,混合后的总体积将混合前的总体积。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科学七年级上浙教版4.4物质的构成教案1

科学七年级上浙教版4.4物质的构成教案1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第四节《物质的构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十分微小。

②通过探究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举例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③能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不同。

2、技能目标:①进一步熟悉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树立自然界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三、教学难点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四、教学准备试管、酒精、水、放大镜、方糖、烧杯、黄豆、芝麻、量筒、针筒、木块、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思路本册书的前面几章已经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关于物质的美丽而神奇的画卷,通过学习,学生对自然界中大至宇宙、小至微小的生物甚至是细胞的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已初步接受了自然界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的观念。

但这些知识基本上涉及的都是一些宏观现象,本节内容《物质的构成》将涉及到许多微观现象,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构成。

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在想象中建构起微观世界。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其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还相对较低,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将会遇到很大的思维障碍:微粒的抽象性。

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关键在于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利用类比思想,引导学生用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去“套解”看不着、摸不到的微观世界。

上课伊始,教师先演示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引导学生考虑事物还应从微观角度出发,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而后通过用放大镜观察方型蔗糖、碾碎的蔗糖和糖水中的蔗糖,引导学生想象有“蔗糖分子”的存在,并且获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用一般的放大镜、显微镜根本观察不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王老师 2010.10一、选择题1.(2010•桂林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铝B.铁C.氧D.硅2.(2010•陕西12)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B.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D.大蒜素属于有机化合物3.(2010•河南5)下列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3:4:3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76 D.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4.(2010•山西1)“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5.(2010•海南29)“锌强化营养盐”中的“锌”指的是:()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6 (2010•天津3)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7.(2010•北京2)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8.(2010•北京3)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H2 B.2H C.2H+ D.2H29.(2010•北京4)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10(2010•株洲11)“臭氧(O3)层空洞”是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大气中的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对地球起保护作用,下列有关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臭氧是金属单质B .臭氧是混合物C .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D .臭氧由3个氧元素组成11.(210•平凉6)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科学家发现,这些氢元素除了以H2存在外,还有少量以H3存在。

下列有关H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混合物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它是一种新发现的氢单质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g12.(2010•河北4)图1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C .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 .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13.(2010• 赤峰12)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14.(2010•海南3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B .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C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4D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215. (2010•天津10)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16. (2010•桂林1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元素名称是“硫”B.元素符号“S ”C.元素的质量32.6gD.核电荷数是1717. (2010• 扬州14)肉毒碱(C7 H15 NO3)被认为是“最佳减肥营养素”,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161gB.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质量分数C.含有臭氧(O3)D.分子中C、H、O、N质量比为84:15:48:1418.(2010•赤峰14)如图是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C.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化合物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19.(2010•南安6)初三(1)班的小朱人称“小马虎”,下面是从他的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化学用语,你认为正确的是()A.碳酸钾:KCO3B.2个二氧化碳分子: 2 CO2 C.氯化锌:ZnCl D.镁离子:Mg+220. (2010·佛山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N2表示4个氮原子B.氩元素符号:arC.MgC l2的名称:氯化镁D.碳酸根的化学式:CO32-21.(2010•梧州30)表示两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A.2H B.H C.H2D.2H222.(2010•北京5)次氯酸钠(NaClO)是某种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3 C.+1 D.-123.(2010•广州18)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重铬酸钾(K2Cr2O7)配制玻璃仪器的洗涤液,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A.+4 B.+5 C.+6 D.+724.(2010•肇庆7)封开县境内新发现了大型的“钼矿”,金属钼可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等耐高温材料。

如果钼铅矿(PbMoO4)中的铅元素为+2价,则钼元素的化合价为()A.+ B.+3 D.+6二、填空题1.(2010•北京15)(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⑴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⑵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

醋酸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 (2010•长春11)请回答下列问题:(1)2个钾离子可表示为;(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3)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3. (2010•长春12)右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该元素属于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3)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

4. (2010•宁夏14)(5分)(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气分子;氢氧根离子。

(2)清凉油的主要成分薄荷脑(C10H10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

CO具有毒性是它易与人体血液中的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5. (2010•兰州26)(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

(2)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6.(2010•湛江16)(3分)请在横线上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1)2个氧分子__________,(2)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3)硝酸钾的化学式__________。

7.(2010•梧州)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KClO3的名称为,其中含有种非金属元素,Cl的化合价为。

(2)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

8.(2010•贵港15)(4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2个氢原子______;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______;镁单质______。

9、(2010•淄博2)(3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低碳、节能、环保的科技盛会。

中国国家馆硅太阳能的创新应用成为世博会的亮点,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元素。

石英(主要成分为SiO 2)是工业上利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度硅的主要原料,其中的反应原理为SiO2+2C 高温Si+2X ↑,请写出X 的化学式并标出组成元素的化合价 ,此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10. (2010·甘孜17)(8分)(1)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①5个氢气分子 ; ②一个铜原子 ;③2个碳酸根离子 ; ④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请从“ A.氧气 B.氮气 C.生石灰D.熟石灰E.明矾F. 尿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 ;②用于农作物肥料的物质是 ;③常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的是 ;④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是 。

11.(2010•广安4)(5分)人体缺乏维生素C (简写“Vc ”)会患坏血病。

右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 ”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1)“Vc ”属于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填“无机”或“有机”);(2)“Vc ”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3)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 ”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 ①当这些“Vc ”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 ”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 ”至少_______片; ②当这些“Vc ”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 这种蔬菜含“Vc ”120mg )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___________g ;(4)取2片“维生素C ”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 ”溶液的PH_______7(选填“>”、“<”或“=”)。

三、计算题1.(2010•海南47)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 2H 403)常用作消毒剂。

计算(本题只要求写出计算结果):(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2010•福州18)(3分)维生素B2(C17H20O6N4)可以用于防治舌炎、口角炎、角膜炎和溢脂性皮炎,其主要存在于牛奶、动物内脏、蛋、瘦肉、麦胚、黄豆、花生等食物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l)维生素B2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B2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索B2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3. (2010•兰州37)(5分)兰州某大型洗衣店的废水经沉淀后直接排放到黄河中,在入河口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呈绿色。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店排放的废水中含较多的元素。

(2)资料显示河水中的藻类的化学式为CxHyO110N16P。

计算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

计算其中x的近似值等于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4. (2010•梅州24)(6分)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NH4NO3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化肥。

(1)NH4NO3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为保证农作物获得70g氮元素,则至少需施用 g NH4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