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中的“板块”和“传送带”模型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两类动力学问题(含斜面、传送带、板块)
牛顿第二定律例1.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现把其中某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再逐渐把这个力恢复到原值,则此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如何变化?例2.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例3.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恒定,则( )A.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B.物体从A 到O 加速,从O 到B 减速C.物体在A 、O 间某点所受合力为零D.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例 4.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 、N 固定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 瞬时,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m/s 2.若不拔去销钉M 而拔去销钉N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 )A.22m/s 2,竖直向上 B.22m/s 2,竖直向下 C.2m/s 2,竖直向上 D.2m/s 2,竖直向下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1kg 的小球穿在斜杆上,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0,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1,小球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以2.5m/s 2的加速度沿杆加速上滑,求拉力F 是多大? (g 取10m/s 2)(答案:20N)例2.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的压力是其重力的6/5求人对梯面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53)MN例3.如图所示, m =4kg 的小球挂在小车后壁上,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求:⑴小车以a=g 向右加速;⑵小车以a=g 向右减速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 1和后壁对小球的压力F 2各多大?例 4.如图所示,在箱内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 的木块.求:⑴箱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上升,⑵箱以加速度a 向左匀加速运动时,线对木块的拉力F 1和斜面对木块的压力F 2各多大?例5.如图所示,质量m =4kg 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在与水平成θ=370角的恒力F 作用下,从静止起向右前进t 1=2.0s 后撤去F ,又经过t 2=4.0s 物体刚好停下。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解析版)-高中物理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题型考点考查考题统计计算题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2022年浙江卷选择题连接体问题2024年全国甲卷计算题传送带模型2024年湖北卷选择题、计算题板块模型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辽宁卷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高考对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问题、传送带和板块模型考查的非常频繁,有基础性的选题也有难度稍大的计算题。
【备考策略】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传送带问题。
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板块模型。
【命题预测】重点关注牛顿第二定律在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传送带和板块模型中的应用。
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二、连接体问题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由细绳、细杆或弹簧等连接或叠放在一起,构成的系统称为连接体。
(1)弹簧连接体: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2)物物叠放连接体:相对静止时有相同的加速度,相对运动时根据受力特点结合运动情景分析。
(3)轻绳(杆)连接体: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
三、传送带模型1.模型特点传送带问题的实质是相对运动问题,这样的相对运动将直接影响摩擦力的方向。
2.解题关键(1)理清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及摩擦力方向是解决传送带问题的关键。
(2)传送带问题还常常涉及临界问题,即物体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这时会出现摩擦力改变的临界状态,对这一临界状态进行分析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四、板块模型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位移关系:如图所示,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x=x1 -x2=L(板长);滑块和木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Δx=x2+x1=L。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及图像小汇总
板块模型小汇总一、地面光滑,上表面粗糙,无拉力,物块A 带动木板B (地面粗糙,有可能B 不动,有可能共速后一起减速)(1)物块滑离木板,物块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不相等,x B +L =x A ,速度时间图像类似图1(2)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 +L =x A ,速度时间图像类似图2二、地面光滑,上表面粗糙,无拉力,木板B 带动物块A (地面粗糙,有可能共速后一起减速,也可能共速后各自减速)(1)物块滑离木板,物块从木板左端滑离时二者速度不相等,x B =x A +L ,速度时间图像类似图3(2)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 =x A +L ,速度时间图像类似图4三、地面光滑,上表面粗糙,有拉力F 较小时,木板和木块一起做加速运动,有F =(m A +m B )a ,对A 分析,f BA =m A a临界情况f BA =μm A g ,此时F 是AB 一起加速运动的临界最大值,F 临=(m A +m B )μg ,a 的变化和F 图像如图5 F 超过F 临,AB 各自加速,A 从B 左端滑落,速度时间图像如图6 四、地面光滑,上表面粗糙,有拉力F 较小时,木板和木块一起做加速运动,有F =(m A +m B )a ,对B 分析,f AB =m B a临界情况f AB =μm A g ,此时F 是AB 一起加速运动的临界最大值,F 临=(m A +m B )A Bm g m ,a 的变化和F 图像如图7 F 超过F 临,AB 各自加速,A 从B 右端滑落,速度时间图像如图8五、地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0,上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有拉力,F 0=μ0(m A +m B )g ,F 临=(μ0+μ)(m A +m B )g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①F ≤F 0时,整体静止 ②F 0<F ≤F 临时,一起加速 ③F >F 临时,各自加速,且a B >a A六、地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0,上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有拉力,μm A g≤μ0(m A+m B)g,A带不动B,B相当于地面七、地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0,上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有拉力,μm A g≥μ0(m A+m B)g,F0=μ0(m A+m B)g板块模型板块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
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引言: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是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
它的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加速度也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二、板块模型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板块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简化模型,用于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板块模型假设物体是一个质点,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其质量和受力情况。
三、牛顿第二定律在板块模型中的应用在板块模型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力和质量来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通过已知的加速度和质量来求解物体所受的力。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实例。
假设有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为10N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公式F=ma,我们可以得到a=F/m=10N/2kg=5m/s^2。
因此,该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
五、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关于力、质量和加速度的问题。
例如,在斜面上滑动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在弹簧振子中,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振子的周期和频率。
六、结论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板块模型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关于力、质量和加速度的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之一。
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板块、皮带模型
假设法
整体法
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
对滑块和木板进
将滑块和木板看
整体法算出一起运动的加速度,
行隔离分析,弄
成一个整体,对
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
具体步骤 清每个物体的受
整体进行受力分
所需要”的摩擦力Ff;比较Ff与最
体情况与运动
析和运动过程
大静摩擦力Ffm的关系,若Ff>Ffm,
过程
分析
则发生相对滑动
D.行李在传送带上的时间一定大于 L
v
D
)
类型(二)
情境
倾斜传送带问题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境1:上传
>
即 >
(1)可能一直加速 还未共速,传送带较短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mg
情境2:下传(v0=0)
FN
mgsin + =
FN
(1)可能一直加速
类型(一) 水平传送带问题
情境
情境1:轻放
Ff =μmg=ma
a=μg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1)可能一直加速 = >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 <
情境2:同向
Ff
Ff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
当f=fm=μmAg时相对滑动
f
aBm=
μg
a
=
Am
f
F
第四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皮带模型
一、板块模型
1.水平面光滑:
F甲=(mA+mB)am = ( + )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中的“板块”和“传送带”模型
动力学中的“板块”和“传送带”模型一.“滑块—滑板”模型1. 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 两种位移关系①物体的位移:各个物体对地的位移,即物体的实际位移。
②相对位移:一物体相对另一的物体的位移。
两种情况。
(1)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时,相对位移等两物体位移之差,即.21x x x -=∆相 (2)滑块和滑板反向运动时,相对位移等两物体位移之和,即.21x x x +=∆相 这是计算摩擦热的主要依据,.相滑x f Q ∆=3. 解题思路:(1)初始阶段必对各物体受力分析,目的判断以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
(2)二者共速时必对各物体受力分析,目的判断以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者等速是滑块和滑板间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是二者相对位移最大的临界点。
(3)物体速度减小到0时,受力分析,判断两物体以后是相对滑动还是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二者的加速度a 相同;相对滑动二者的加速度a 不同。
(4)明确速度关系:弄清各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判断两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从而弄清摩擦力的方向,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
例.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思路指导〗(1)AB 开始运动时,相向均做减速运动,二者初速等大,加速度等大,则经历相等时间,v ∆相等.即相同时刻速度等大.对A 、B 、木板分析B 和木板同向向右运动,A 和木板反向运动,故B 和木板先相对静止,A 减速到0后,反向加速再与木板共速. (2)B 和木板共速后是相对滑动还是相对静止,假设法讨论.相对静止的条件:f<f max . 解析:(1)B 和木板共速前,AB 加速度分别为a A 、a B ,木板加速度为a 1.经t 1木板和B 共速. 对A 向左减速,加速度大小:../5,211向右解得s m a a m g m A A A ==μ 对B 向右减速,加速度大小:.m /s 5,21==B B B B a a m g m 解得μ对木板,由于g m m m g m g B A A B )(m 211++>-μμμ,则合外力向右,向右加速运动../5.2,)(-m 211211s m a ma g m m m g m g B A A B ==++-解得μμμB 和木板共速有:,1110t a t a v B =-解得t 1=0.4s../110s m t a v v B B =-=0.8m.t 2v v x 1Bo B =+= A 的速度大小v A =v B =1m/s.(2)设B 和木板共速后相对静止,对B 和木板:./m 35,)m 22212s a a m m g m g m m B A B A =+=+++解得)((μμ向右减速运动. 对B 有,木板和A相对静止.假设正确,设再经t g,m μN 320a m f 2B 12B B <== A 全程加速度不变.对B 和木板:,222t a v v B -=对A 有:,222t a v v A +-=解得t 2=0.3s.v 2=0.5m/s.0.225m,m 409t 2v v x 22B /B ==+=0.875m.)t (t a 21)t (t v x 221A 210A =+-+= 故 1.9m.x x x L /B B A =++= 练习1. (水平面光滑的“滑块—滑板”模)如图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 =8 N .当小车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的右端由静止轻放一大小不计、质量m =2 kg 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从物体放上小车开始经t =1.5 s 的时间,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g 取10 m/s 2)( )A .1 mB .2.1 mC .2.25 mD .3.1 m解析:(1)刚放上物体时,对物体:.2m/s解得a ,ma μmg 211== 对小车:,/5.0,222s m a Ma mg F ==-解得μv 0=1.5m/s.设经t 1二者等速v 1.则2m/s.1s,v 解得t ,t a v t a v 11120111==+==此时物体运动:1m.t v 21x 111==故A 错.(2)共速后,设二者相对静止,整体:.0.8m/s,解得a m)a (M F 233=+= 对物体:μmg,<1.6N =ma =f 3假设正确.再经0.5s 物体运动:.1.2,1.12121223212m x x x m t a t v x =+==+=故故B 对CD 错.2. (水平面粗糙的“滑块—滑板”模型)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 =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解析:(1)物体刚放上木板,对木板:.a ,mg g )1121向左,减速运动(Ma M m =++μμ (2)共速后若二者相对静止:错,,则(BC a a Ma g M 2121,)m >=+μ 由于地面有摩擦,共速后木板做减速运动,故D 错。
精品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传送带与板块模型(导学案)姓名: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利用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给定情境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自主分析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体验物理解题的逻辑性、严谨性以及物理试题表达的规范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规范表达、示范分析、师生共情,让学生体验物理问题的解决总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和物理学的美。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的建立,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对运动情境的分析及其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难点:对运动情境的分析和受力分析。
学习过程:知识框图一、复习旧知识1、回顾所学运动学公式有哪些:2、所学重力、弹力和摩檫力的表达式是怎样的:3、知道物体的受力情况,要讨论运动情况的关键是什么?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要讨论受力情况的关键又是什么?二、学习新知识1、传送带模型例题1:水平传送带A、B以v=10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如图1-a所示,A、B相距L=16m,一质量m=1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放,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g取10m/s2(1)求木块从A沿传送带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2)若将传送带右端放低到传送带与水平面成θ=37°且仍以v=10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如图1-b所示,木块以v0=6m/s的速度冲上传送带,求木块从A沿传送带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练习:如图2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13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端相距x=8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工件滑上A端时速度v A=10 m/s,求工件到达B端时的速度v B和工件由A到B所用的时间。
(取g=10 m/s2)2、板块模型例题2:如图3所示,有一质量M=4 kg、长L=2.5 m的木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质量m=1 kg且可视为质点的木块,木板上表面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μ=0.3,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现给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30 N,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g取10 m/s2。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2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2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2在高中物理中,传送带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尤其是涉及到的能量转化和动能定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2,即物体从倾斜的传送带上滑下,传送带足够长,物体最终会做匀速运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这个模型中,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同时也会受到摩擦力。
在物体下滑的过程中,摩擦力会逐渐减小,直到摩擦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达到了匀速运动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动能定理来求解这个模型。
假设物体的初始速度为v0,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为a,传送带的长度为L。
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列出方程:1/2mv0^2=μmgL+mgaL其中,μ为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通过移项和化简,我们可以得到:a=(v0^2-2μgL)/2L当传送带足够长时,物体最终会做匀速运动,即a=0。
因此,我们可以解出物体的速度:v=√(2μgL)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物体的速度,从而进一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轨迹等物理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条件进行变通。
例如,如果传送带不是足够长,而是有一个出口,那么物体最终会从出口飞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动量定理来求解物体从传送带上滑下的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冲量,从而求出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时间等物理量。
总之,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2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能量转化和动能定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模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应用和变通。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在高中物理中,传送带模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
它涉及到物理学中的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研究传送带模型,可以加深对相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送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一个静止或匀速运动的传送带,在某个时刻受到一个冲击力,使其产生一个加速度,从而开始运动。
牛顿定律的应用之传送带及板块问题
牛顿定律的应用之传送带及板块问题一、板块问题分析二、传送带问题分析【例2】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
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m/s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例2】⑴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⑵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⑶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1【变式】质量为m的物体从离传送带高为H处沿光滑圆弧轨道下滑,水平进入长为L的静止的传送带落在水平地面的Q点,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当传送带转动时,物体仍以上述方式滑下,将落在Q点的左边还是右边? 【例3】如图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7°,并以v=10m/s运行,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放一个小物体,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AB长16米,求:以下两种情况下物体从A到B所用的时间。
⑴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⑵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转动AB【变式】如图所示是长度为L=8.0m水平传送带,其皮带轮的半径为R=0.20m,传送带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m。
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传送带。
旅行包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0。
g取10m/s2。
求:【变式】⑴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若没有人取包,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
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⑵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当皮带轮的角速度ω值在什么范围内,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始终为⑴中所得的水平距离?⑶若皮带轮的角速度ω1=40rad/s,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⑷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ω的取值范围从0到100rad/s)。
第29讲 动力学中的板块问题和传送带模型(解析版)
第29讲 动力学中的板块问题和传送带模型[多选]如图甲所示的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
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 /s 的恒定速率运行。
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为2 m ,g 取10 m/s 2。
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上的同时也以v =1 m/s 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 处取行李,则( )A .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处 B .乘客提前0.5 s 到达B 处C .行李提前0.5 s 到达B 处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 才能到达B 处 【答案】BD 【解析】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a =μg =1 m/s 2,历时t 1=va =1 s 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 1=v 2t 1=0.5 m ,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 2=2 m -x 1v =1.5 s 到达B ,共用2.5 s ;乘客到达B ,历时t =2 mv =2 s ,故A 、C 错误,B 正确。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最短运动时间t min = 2×21s =2 s ,故D 正确。
一、动力学中的板块问题1.模型概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位移间有一定的关系. 2.解题方法(1)明确各物体对地的运动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分别隔离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3)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即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3.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滑块从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则滑离木板的过程中滑块的位移与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木板相向运动,滑离木板时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木板的长度. 特别注意:运动学公式中的位移都是对地位移. 4.注意摩擦力的突变当滑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通常会发生突变,由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或者消失,或者摩擦力方向发生变化,速度相同是摩擦力突变的一个临界条件.例题1.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0.64 m 、质量为4 kg 的木板A ,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2 kg 的小物体 B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对B 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 =10 N 时,求:(g 取10 m/s 2)(1)A 、B 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过多长时间可将B 从木板A 的左端拉到右端? 【答案】(1)1 m/s 2 3 m/s 2 (2)0.8 s 【解析】(1)A 、B 间的摩擦力F f =μm B g =4 N 以B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 f =m B a B , 则a B =F -F f m B=3 m/s 2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 ′=m A a 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f ′=F f 解得a A =1 m/s 2.(2)设将B 从木板的左端拉到右端所用时间为t ,A 、B 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 A 和x B ,其关系如图所示则有x A =12a A t 2x B =12a B t 2x B -x A =L 联立解得t =0.8 s.对点训练1. 如图所示,物块A 、木板B 的质量分别为m A =5 kg ,m B =10 kg ,不计A 的大小,木板B 长L =4 m .开始时A 、B 均静止.现使A 以水平初速度v 0从B 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水平地面光滑,g 取10 m/s 2.(1)求物块A 和木板B 发生相对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A 刚好没有从B 上滑下来,求A 的初速度v 0的大小. 【答案】 (1)3 m/s 2 1.5 m/s 2 (2)6 m/s 【解析】(1)分别对物块A 、木板B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 在B 上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1,则有 a 1=μm A g m A=3 m/s 2木板B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2,则有 a 2=μm A g m B=1.5 m/s 2.(2)由题意可知,A 刚好没有从B 上滑下来,则A 滑到B 最右端时的速度和B 的速度相同,设为v ,则有 v =v 0-a 1t v =a 2t位移关系:L =v 0+v 2t -v2t解得v 0=6 m/s.例题2. 如图所示,物块A 、木板B 的质量均为m =10 kg ,不计A 的大小,木板B 长L =3 m .开始时A 、B 均静止.现使A 以水平初速度v 0从B 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 与B 、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1,g 取10 m/s 2.(1)发生相对滑动时,A 、B 的加速度各是多大?(2)若A 刚好没有从B 上滑下来,则A 的初速度v 0为多大?【答案】(1)3 m/s 2 1 m/s 2 (2)2 6 m/s 【解析】(1)分别对物块A 、木板B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 在B 上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1,则有 a 1=μ1mg m=3 m/s 2木板B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2,则有 a 2=μ1mg -μ2·2mg m=1 m/s 2(2)由题意可知,A 刚好没有从B 上滑下来,则A 滑到B 最右端时的速度和B 的速度相同,设为v ,则有: 时间关系:t =v 0-v a 1=va 2位移关系:L =v 0+v 2t -v2t解得v 0=2 6 m/s.对点训练2. 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长L =4 m 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 kg 、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某时刻起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8 N ,g 取10 m/s 2,求:(1)加上恒力F 后铁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2)铁块经多长时间到达木板的最右端,此时木块的速度多大?(3)当铁块运动到木板最右端时,把铁块拿走,木板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 【答案】 (1)4 m/s 2 2 m/s 2 (2)2 s 4 m/s (3)8 m 【解析】(1)以铁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μ2mg =ma 1,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2mg -μ1(M +m )g =Ma 2代入数据解得铁块的加速度大小a 1=4 m/s 2 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 2=2 m/s 2(2)设铁块运动到木板的最右端所用时间为t , 则此过程铁块的位移为x 1=12a 1t 2木板的位移为x 2=12a 2t 2两者的位移关系为L =x 1-x 2, 即L =12a 1t 2-12a 2t 2代入数据解得t =2 s 或t =-2 s(舍去) 此时木板的速度 v =a 2t =4 m/s.(3)拿走铁块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 3=μ1g =0.1×10 m/s 2=1 m/s 2, 则木板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 x 3=v 22a 3=162×1 m =8 m.一、传送带模型1.传送带的基本类型传送带运输是利用货物和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将货物运送到其他地方,有水平传送带和倾斜传送带两种基本模型. 2.传送带模型分析流程3.注意求解的关键在于根据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当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速度相等前后对摩擦力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4.水平传送带常见类型及滑块运动情况类型滑块运动情况(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1)v 0>v 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 0=v 时,一直匀速 (3)v 0<v 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2)传送带足够长时,滑块先向左减速再向右加速回到右端5.倾斜传送带常见类型及滑块运动情况类型滑块运动情况(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 1加速再以a 2加速例题3. 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以1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定质量的煤块从离传送带左端很近的A 点轻轻地放上去,设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 =2.5 m ,g 取10 m/s 2,求:(1)煤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经历的时间; (2)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痕迹的长度. 【答案】(1)3 s (2)0.5 m 【解析】(1)对煤块,根据题意得a =μmgm =μg =1 m/s 2,当速度达到1 m/s 时,所用的时间t 1=v -v 0a=1-01 s =1 s ,通过的位移x 1=v 2-v 022a =0.5 m <2.5 m .在剩余位移x 2=L -x 1=2.5 m -0.5m =2 m 中,因为煤块与传送带间无摩擦力,所以煤块以1 m/s 的速度随传送带做匀速运动,所用时间t 2=x 2v =2 s因此煤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经历的时间 t =t 1+t 2=3 s(2)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为二者的相对位移,发生在二者相对运动的过程 在前1 s 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 x 1′=v t 1=1 m煤块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 x 2′=12at 12=0.5 m故煤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Δx =x 1′-x 2′=0.5 m.对点训练3.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足够长,始终以恒定速率v 1=2 m/s 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初速度为v 2=4 m/s 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 =10 m/s 2,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求:(1)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 (2)小物块从A 处出发再回到A 处所用的时间. 【答案】(1)4 m (2)4.5 s 【解析】(1)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设小物块的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得a =μg因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滑行至最远距离时速度为0, 由公式x =v 222a 得x =4 m ,t 1=v 2a=2 s(2)小物块速度减为0后,再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μg =2 m/s 2 设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所需时间为t 2, t 2=v 1a ′=1 st 2时间内小物块向右运动的距离 x 1=v 122a ′=1 m最后小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 2=x -x 1=3 m匀速运动时间t 3=x 2v 1=1.5 s所以小物块从A 处出发再回到A 处所用的时间t 总=t 1+t 2+t 3=4.5 s.例题4. 某飞机场利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货物运送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 、B 的距离L =10 m ,传送带以v =5 m/s 的恒定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端A 轻放上一质量m =5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求货物从A 端运送到B 端所需的时间.(g 取10 m/s 2)【答案】 3 s 【解析】以货物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cos 30°-mg sin 30°=ma 解得a =2.5 m/s 2 货物匀加速运动时间 t 1=va=2 s货物匀加速运动位移 x 1=12at 12=5 m然后货物做匀速运动,运动位移 x 2=L -x 1=5 m 匀速运动时间 t 2=x 2v =1 s货物从A 端运送到B 端所需的时间 t =t 1+t 2=3 s.对点训练4. 如图4所示,倾角为37°,长为l =16 m 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 =10 m/s.在传送带顶端A 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 =0.5 kg 的物体.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图4(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 滑到底端B 的时间. 【答案】 (1)4 s (2)2 s 【解析】(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37°-μcos 37°)=ma则a =g sin 37°-μg cos 37°=2 m/s 2, 根据l =12at 2得t =4 s.(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37°+μmg cos 37°=ma 1 则有a 1=10 m/s 2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 1,位移为x 1,则有 t 1=v a 1=1010 s =1 s ,x 1=12a 1t 12=5 m <l =16 m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的瞬间,因为mg sin 37°>μmg cos 37°,则此后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受到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突变.设当物体下滑速度大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2,则a 2=mg sin 37°-μmg cos 37°m =2 m/s 2x 2=l -x 1=11 m又因为x 2=v t 2+12a 2t 22,则有10t 2+t 22=11,解得:t 2=1 s(t 2=-11 s 舍去) 所以t 总=t 1+t 2=2 s.1.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t =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 .分别用a 1、a 2和v 1、v 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AC【解析】木块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 正确;木块可能相对于木板向前滑动,即木块的加速度a2大于木板的加速度a1,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D错误,C正确.2.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0.5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 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f的大小和方向;(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a的大小;(3)滑块与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答案】(1)0.5 N方向水平向右(2)1 m/s2(3)1 m/s【解析】(1)木板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 f=μmg=0.5 N,方向水平向右(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1 m/s2(3)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可得出木板的加速度a′=0.5 m/s2设经过时间t,滑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则满足:对滑块:v=v0-at对木板:v=a′t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滑块和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1 m/s.3.如图所示,一质量M=0.2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m=0.2 kg的小滑块以v0=1.2 m/s的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 m/s2,滑块始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1)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2)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小滑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小滑块运动的距离为多少.【答案】(1)0.15 s (2)0.135 m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ma 1 μmg =Ma 2解得a 1=4 m/s 2,a 2=4 m/s 2小滑块做匀减速运动,而木板做匀加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 0-a 1t =a 2t 解得t =0.15 s.(2)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时相对静止,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两者相对静止,经历的时间为t =0.15 s ,这段时间内小滑块做匀减速运动,由x =v 0t -12a 1t 2,解得x =0.135 m.4. 如图甲所示,长木板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物体B (可看作质点)以水平速度v 0=3 m/s 滑上长木板A 的上表面.由于A 、B 间存在摩擦,之后的运动过程中A 、B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木板A 、物体B 所受的摩擦力均与运动方向相反 B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C .长木板A 的长度可能为L =0.8 mD .长木板A 的质量是物体B 的质量的两倍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可得,长木板A 所受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B 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A 错误;对B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 B g =m B a B ,a B =|Δv B Δt |=3-11m/s 2=2 m/s 2,解得:μ=0.2,故B 错误;物体B 未滑出长木板A ,临界条件为当A 、B 具有共同速度时,B 恰好滑到A 的右端,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L min =x B -x A =3×12 m =1.5 m ,故C 错误;对A 受力分析,有:μm B g =m A a A ,a A =Δv A Δt =1-01m/s 2=1 m/s 2,联立解得:m Am B=2,故D 正确.5. (多选)如图甲所示,长木板B 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静止叠放在B的最左端.现用F =6 N 的水平力向右拉A ,经过5 s 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且其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1 kg 、4 kg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B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C .若B 不固定,B 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D .若B 不固定,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为5 2 s 【答案】BCD 【解析】根据v -t 图像可知,物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 a A =Δv Δt =105 m/s 2=2 m/s 2,故A 错误;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μm A g =m A a A代入数据得:μ=0.4,故B 正确; 若B 不固定,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B =μm A g m B =0.4×1×104 m/s 2=1 m/s 2,故C 正确;由题图乙知,木板B 的长度为: l =12×5×10 m =25 m ; 若B 不固定,设A 运动到B 的最右端所用的时间为t ,根据题意可得: 12a A t 2-12a B t 2=l 代入数据解得:t =5 2 s 故D 正确.6. (多选)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 2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此时速率为v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v 1<v 2,则v 2′=v 1B .若v 1>v 2,则v 2′=v 2C .不管v 2多大,总有v 2′=v 2D .只有v 1=v 2时,才有v 2′=v 1 【答案】AB 【解析】由于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先减速向左滑行,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分两种情况:①若v 1≥v 2,物体向右运动时一直加速,当v 2′=v 2时,离开传送带.②若v 1<v 2,物体向右运动时先加速,当速度增大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物体还在传送带上,此后不受摩擦力,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此时有v 2′=v 1.故选项A 、B 正确,C 、D 错误.7.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 =10 m/s 向右运动,将工件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 =2 s ,速度达到v ;再经过时间t ′=4 s ,工件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 取10 m/s 2,求:(1)工件在水平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的大小; (2)工件与水平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水平传送带的长度.【答案】 (1)5 m/s 2 (2)0.5 (3)50 m 【解析】(1)工件的加速度大小a =vt解得a =5 m/s 2.(2)设工件的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ma解得动摩擦因数μ=0.5.(3)工件匀加速运动通过的距离x 1=v2t工件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x 2=v t ′水平传送带长度也就是工件从左端到达右端通过的距离x =x 1+x 2 联立解得x =50 m.8. (多选)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向左运行.旅客把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为2 m ,g 取10 m/s 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 =1 m/s 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 处取行李,则( )A .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处 B .乘客提前0.5 s 到达B 处C .行李提前0.5 s 到达B 处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 才能到达B 处 【答案】 BD 【解析】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时a =μg =1 m/s 2,用时t 1=va =1 s 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 1=v 2t 1=0.5 m ,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 2=l AB -x 1v =1.5 s ,到达B 处共用时2.5 s .乘客到达B 处用时t =l ABv =2 s ,故B 正确,A 、C 错误.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匀加速运动,最短运动时间t min =2l ABa=2 s ,D 正确.9.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 =2 m/s 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 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A 端与B 端相距4 m ,g =10 m/s 2,求:(1)物体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和物体到达B 端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 【答案】(1)2.5 s 2 m/s (2)1 m 【解析】(1)设加速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 得出a =2 m/s 2;设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v 时物体发生的位移为x 1,所用时间为t 1,则v =at 1,x 1=v 2t 1,得出t 1=1 s ,x 1=1 m ;此时物体距离B 端x 2=4 m -x 1=3 m ,接下来物体做匀速运动,所用时间t 2=x 2v =1.5 s , 所以t =t 1+t 2=2.5 s ,物体到达B 端时的速度为2 m/s.(2)在t 1=1 s 内传送带位移x 传=v t 1=2 m , 故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Δx =x 传-x 1=1 m.10. 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以恒定的速率v =1 m/s 运行,一质量为m =4 kg 的物体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传送带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使物体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物体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 =2 m ,g 取10 m/s 2.(1)求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 (2)求物体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物体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 处,求使物体从A 处传送到B 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答案】(1)4 N 1 m/s 2 (2)2.5 s (3)2 s 2 m/s 【解析】(1)滑动摩擦力F f1=μmg =0.1×4×10 N =4 N , 加速度a =F f1m=1 m/s 2.(2)物体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va =1 s ,物体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v 22a =0.5 m.物体匀速运动的时间t 2=L -x 1v =1.5 s 则物体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t =t 1+t 2=2.5 s.(3)物体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从A 处传送到B 处的时间最短,加速度仍为a =1 m/s 2,当物体到达B 处时,有v min 2=2aL ,v min =2aL =2×1×2 m/s =2 m/s , 所以传送带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 m/s. 设物体最短运行时间为t min ,则v min =at min , 得t min =v min a =21s =2 s.。
专题25 传送带、板块模型(动力学与能量的观点)(重难点精讲
专题25 传送带、板块模型(动力学与能量的观点)1.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关系分析(1)功能关系分析:W=ΔE k+ΔE p+Q.(2)对W和Q的理解:①传送带做的功W=Fx传,其中F为传送带的动力,x传为传送带转过的距离;②产生的内能Q=fΔx.2. 板块模型中的位移关系滑块从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与滑板沿同一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与滑板的位移之等于滑板的长度若滑块与滑板沿相反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与滑板的位移之等于滑板的长度【例1】[板—块类摩擦力做功](多选)将一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一个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由木板左端向右滑动,到达右端时恰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现将木板分成A 和B两段,使B的长度和质量均为A的2倍,并紧挨着放在原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仍以初速度v0由木板A 的左端开始向右滑动,如图乙所示.若小铅块相对滑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不变,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铅块将从木板B的右端飞离木板B.小铅块滑到木板B的右端前就与木板B保持相对静止C.甲、乙两图所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等D.图甲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大于图乙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例2】[传送带类摩擦力做功](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并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的物块由静止释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过一会儿物块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0.5m v2B.物块对传送带做的功为0.5m v2C.系统摩擦生热为0.5m v2D.电动机多做的功为m v2【例3】[能量守恒定律与图像的结合问题](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到最高点之后,又落回到抛出点,假设小球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E随离地高度h变化关系可能正确的是()【例4】(2019·宁夏石嘴山模拟)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L=12 m,且以v=5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光滑轨道与传送带的右端B点平滑连接,有一质量m=2 kg的物块从距传送带高h=5 m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物块距传送带左端C的最小距离;(2)物块再次经过B点后滑上曲面的最大高度;(3)在上述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例1】解析:图甲所示运动过程中小铅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木板一直加速,图乙所示过程中小铅块先使整个木板加速,运动到B 部分上后A 部分停止加速,只有B 部分加速,加速度大于图甲所示过程,故图乙所示过程中小铅块与B 木板将更早达到速度相等,所以小铅块还没有运动到B 的右端,两者速度就已经相同,选项A 错误,B 正确;根据摩擦力乘相对路程等于产生的热量,图甲中相对路程大于图乙中的相对路程,则图甲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大于图乙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选项C 错误,D 正确.答案:BD【例2】解析: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的增加量,即0.5m v 2,故选项A 正确;传送带的位移是物块位移的两倍,所以物块对传送带做功的绝对值是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两倍,即为m v 2,故选项B 错误;电动机多做的功就是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也为m v 2,故选项D 正确;系统摩擦生热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故选项C 正确.答案:ACD【例3】解析:根据功能关系得ΔE =f ·Δh ,得ΔE Δh=f ,即E -h 图像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空气阻力的大小.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减小,空气阻力减小,故E -h 图像的斜率减小;下降过程中,速度增大,空气阻力逐渐增大,故E -h 图像的斜率变大;上升过程中平均阻力大于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阻力,故上升过程中机械能的减小量比下降过程中机械能的减小量大.故图像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D【例4】[解析] (1)物块从A 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 v 2B解得v B =10 m/s ,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解得a =5 m/s 2由运动学公式得0-v 2B =-2ax 1解得x 1=10 m ,且t 1=v B a=2 s , 物块距传送带左端C 的最小距离d min =L -x 1=2 m.(2)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解得a ′=5 m/s 2,物块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t 2=v a ′=1 s x 2=12a ′t 22=2.5 m <10 m , 此后物块随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v =5 m/s , 物块经过B 点后滑上曲面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m =0-12m v 2 解得h m =1.25 m.(3)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位移Δx 1=x 1+v t 1=20 m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1=μmg Δx 1=200 J ,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过程,相对位移Δx 2=v t 2-x 2=2.5 m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2=μmg Δx 2=25 J ,全程产生的热量Q 热=Q 1+Q 2=225 J.[答案] (1)2 m (2)1.25 m (3)225 J。
浅谈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的两大典型模型
浅谈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的两大典型模型山西省柳林县联盛中学校 033300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两大典型问题为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
这两大模型一直是力学中考查动力学的核心模型。
这两类问题不仅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而且在每年高考备考中又是学生复习的重难点。
以下我结合自己在高三复习中就这两大模型的特点,常见题型,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谈一些看法,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教。
一、传送带模型传送带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在很多方面提高了生产、生活的效率。
传送带模型是力学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典型的模型。
1、模型特点传送带模型包括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和组合传送带三种模型。
2、解题关键对被传动的物体(如滑块、工件、煤块等)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进而结合初始状态对其运动性质做出正确的分析3、解题思路(1)先判断物体的所受摩擦力方向(2)判断物体与传送带共速前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3)判断物体与传送带共速之后的运动性质(4)由速度关系、位移关系列方程组求解4、常见题型(1)求解物块从有限长度的传送带的一端到另一端运动的时间(2)求解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后相对传送带的位移或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的长度(3)辨别或作出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4)求解物块在传送带运动中从一端到另一端电机多消耗的电能或产生的热量5、解题注意事项(1)对于匀速转动的传送带,若传送带足够长,其上放置的物块的运动性质一般是两种形式;若传送带的长度是有限长,其上物块的运动性质可能是一种形式,也可能是两种形式。
(2)对于有限长度L的传送带必须讨论物体在其上运动性质是否是单一的运动形式。
其判断依据是当物体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时,先计算出物块发生的位移x,再比较位移x和传送带长度L的大小关系。
若x大于L,则物块的运动性质只有一种形式;若x小于L,则物块的运动性质有两种形式;(3)对于有限长度的倾斜传送带,二者达到共速时,经计算若物块发生的位移x小于传送带长度L时,在确定共速后物块的运动性质必须先分析物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
牛顿定律综合应用1.知道传动带模型和滑板模型的概念。
2.掌握处理传送带问题和滑板模型的方法,形成处理叠加体问题的思路。
3.通过多体多过程的问题分析,培养良好的过程分析与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
如何应用力与运动关系解决传送带模型?一.模型特征一个物体以速度v0(v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
二.模型分类(1)水平传送带模型: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
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2)倾斜传送带模型:求解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三.传送带模型的一般解法① 确定研究对象;① 分析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注意摩擦力突变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① 分清楚研究过程,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未知量。
四.注意事项1. 传送带模型中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① 滑动摩擦力消失① 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① 滑动摩擦力改变方向2.传送带与物体运动的牵制。
牛顿第二定律中a是物体对地加速度,运动学公式中S是物体对地的位移,这一点必须明确。
3. 分析问题的思路:初始条件→相对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出物体受的合外力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由物体速度变化再分析相对运动来判断以后的受力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例题1.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相距x=8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工件滑上A端时速度v A=10 m/s,设工件到达B端时的速度为v B。
(取g=10 m/s2)(1)若传送带静止不动,求v B;(2)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工件还能到达B端吗?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求到达B 点的速度v B;(3)若传送带以v=13 m/s逆时针匀速转动,求v B及工件由A到B所用的时间。
核心素养微专题1 动力学两大模型——“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
二轮 ·物理
(1)工件从A点第一次被传送到CD传送带沿传送带上升的最大高度和所用 的总时间; (2)要使工件恰好被传送到CD传送带最上端,CD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运 转的速度v2的大小(v2<v1)。 [思路探究] (1)工件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时受到哪几个力作用?工件在 水平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2)工件到达B点的速度是多少? (3)工件在倾斜传送带上运动时受到哪几个力作用? (4)工件在倾斜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如何理解第(2)问中的“恰好”?
8
二轮 ·物理
由于x1<LAB,工件随后在传送带AB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B端,则匀速 运动的时间为t2=LABv-1 x1=0.3 s 工件滑上CD传送带后在重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下 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2,速度减小到 零时所用时间为t3,位移大小为x2,受力分析如图 乙所示,则FN2=mgcos θ
4
二轮 ·物理
(3)关注临界:传送带问题还常常涉及到临界问题,即物体与传送带速度 相同,这时会出现摩擦力改变的临界状态,具体如何改变要根据具体情 况判断。注意倾斜传送带问题,一定要比较斜面倾角的正切值与动摩擦 因数的大小关系。
5
二轮 ·物理
[示例1] 某工厂为实现自动传送工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传送装置,它由 一个水平传送带AB和倾斜传送带CD组成,水平传送带长度LAB=4 m, 倾斜传送带长度LCD=4.45 m,倾角为θ=37°,AB和CD通过一段极短 的光滑圆弧板过渡,AB传送带以v1=5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CD 传送带静止。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 度g取10 m/s2。现将一个工件(可看作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 最左端A点处,求:
2
高中物理-创新设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能力课2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板块”模型
能力课2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板块”模型[冷考点]“传送带”模型命题角度1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例1】如图1所示,水平长传送带始终以v匀速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轻放于A端,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长为L,L足够长。
问:图1(1)物体从A到B做什么运动?(2)当物体的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v时,物体的位移多大?传送带的位移多大?(3)物体从A到B运动的时间为多少?(4)什么条件下物体从A到B所用时间最短?解析(1)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v=at和a=μg,解得t=v μg物体的位移x1=12at2=v22μg传送带的位移x2=vt=v2μg(3)物体从A到B运动的时间为t总=vμg+L-x1v=Lv+v2μg(4)当物体从A到B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所用时间最短,所以要求传送带的速度满足v≥2μgL。
答案(1)先匀加速,后匀速(2)v22μgv2μg(3)Lv+v2μg(4)v ≥2μgL【拓展延伸1】 若在【例1】中物体以初速度v 0(v 0≠v )从A 端向B 端运动,则:(1)物体可能做什么运动?(2)什么情景下物体从A 到B 所用时间最短,如何求最短时间?解析 (1)①若v 0<v ,物体刚放到传送带上时将做a =μg 的匀加速运动。
假定物体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v 20+2μgL 。
显然,若v 0<v <v 20+2μgL ,则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运动;若v ≥v 20+2μgL ,则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运动。
②若v 0>v ,物体刚放到传送带上时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 =μg 的匀减速运动。
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v 20-2μgL 。
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运用
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运用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运用一.涉及知识点:动力学,如受力分析,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大小,方向)、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规律公式。
二.与传送带模式的解题思路相似。
三.二者速度相等时,摩擦力的突变(大小,方向,f滑与fmax转变),从而受力情况变,加速度变,运动情况变。
四.板块模型中的功能关系,动量问题1.产生的内能:Q=f滑·X相对2.摩擦力做功:Q=f·X对地3.动能定理,能量守恒4.动量定理,动量守恒5.用隔离还是整体来分析问题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kg、初速度为6m/s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向右滑上一质量为M=4kg的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足够长的滑板,m、M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
(1)滑块滑上滑板时,滑块和滑板在水平方向上各受什么力,大小如何?方向向哪?(2)滑块和滑板各做什么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大?(3)1秒末滑块和滑板的速度分别是多少?(4)1秒末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分别是多少?相对位移是多少?(5)2秒末滑块和滑板的速度分别是多少?(6)2秒末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分别是多少?相对位移是多少?(7)2秒后滑块和滑板将怎样运动?例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kg、初速度为5m/s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向右滑上一质量为M=2kg的静止在水平面上足够长的滑板,m、M间动摩擦因数为μ1=0.2,滑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滑块滑上滑板时,滑块和滑板在水平方向上各受什么力,大小如何?方向向哪?(2)滑块和滑板各做什么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大?(3)滑块滑上滑板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后会与滑板保持相对静止?(4)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各自的位移是多少?(5)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滑块距离滑板的左端有多远?(6)5秒钟后,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各是多少?1. 如图1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减小,直到为零2、(多选)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13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学中的“板块”和“传送带”模型一.“滑块—滑板”模型1. 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 两种位移关系①物体的位移:各个物体对地的位移,即物体的实际位移。
②相对位移:一物体相对另一的物体的位移。
两种情况。
(1)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时,相对位移等两物体位移之差,即.21x x x -=∆相 (2)滑块和滑板反向运动时,相对位移等两物体位移之和,即.21x x x +=∆相 这是计算摩擦热的主要依据,.相滑x f Q ∆=3. 解题思路:(1)初始阶段必对各物体受力分析,目的判断以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
(2)二者共速时必对各物体受力分析,目的判断以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者等速是滑块和滑板间摩擦力发生突变的临界条件,是二者相对位移最大的临界点。
(3)物体速度减小到0时,受力分析,判断两物体以后是相对滑动还是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二者的加速度a 相同;相对滑动二者的加速度a 不同。
(4)明确速度关系:弄清各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判断两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从而弄清摩擦力的方向,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
例.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思路指导〗(1)AB 开始运动时,相向均做减速运动,二者初速等大,加速度等大,则经历相等时间,v ∆相等.即相同时刻速度等大.对A 、B 、木板分析B 和木板同向向右运动,A 和木板反向运动,故B 和木板先相对静止,A 减速到0后,反向加速再与木板共速. (2)B 和木板共速后是相对滑动还是相对静止,假设法讨论.相对静止的条件:f<f max . 解析:(1)B 和木板共速前,AB 加速度分别为a A 、a B ,木板加速度为a 1.经t 1木板和B 共速. 对A 向左减速,加速度大小:../5,211向右解得s m a a m g m A A A ==μ 对B 向右减速,加速度大小:.m /s 5,21==B B B B a a m g m 解得μ对木板,由于g m m m g m g B A A B )(m 211++>-μμμ,则合外力向右,向右加速运动../5.2,)(-m 211211s m a ma g m m m g m g B A A B ==++-解得μμμB 和木板共速有:,1110t a t a v B =-解得t 1=0.4s../110s m t a v v B B =-=0.8m.t 2v v x 1Bo B =+= A 的速度大小v A =v B =1m/s.(2)设B 和木板共速后相对静止,对B 和木板:./m 35,)m 22212s a a m m g m g m m B A B A =+=+++解得)((μμ向右减速运动. 对B 有,木板和A相对静止.假设正确,设再经t g,m μN 320a m f 2B 12B B <== A 全程加速度不变.对B 和木板:,222t a v v B -=对A 有:,222t a v v A +-=解得t 2=0.3s.v 2=0.5m/s.0.225m,m 409t 2v v x 22B /B ==+=0.875m.)t (t a 21)t (t v x 221A 210A =+-+= 故 1.9m.x x x L /B B A =++= 练习1. (水平面光滑的“滑块—滑板”模)如图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 =8 N .当小车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的右端由静止轻放一大小不计、质量m =2 kg 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从物体放上小车开始经t =1.5 s 的时间,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g 取10 m/s 2)( )A .1 mB .2.1 mC .2.25 mD .3.1 m解析:(1)刚放上物体时,对物体:.2m/s解得a ,ma μmg 211== 对小车:,/5.0,222s m a Ma mg F ==-解得μv 0=1.5m/s.设经t 1二者等速v 1.则2m/s.1s,v 解得t ,t a v t a v 11120111==+==此时物体运动:1m.t v 21x 111==故A 错.(2)共速后,设二者相对静止,整体:.0.8m/s,解得a m)a (M F 233=+= 对物体:μmg,<1.6N =ma =f 3假设正确.再经0.5s 物体运动:.1.2,1.12121223212m x x x m t a t v x =+==+=故故B 对CD 错.2. (水平面粗糙的“滑块—滑板”模型)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 =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解析:(1)物体刚放上木板,对木板:.a ,mg g )1121向左,减速运动(Ma M m =++μμ (2)共速后若二者相对静止:错,,则(BC a a Ma g M 2121,)m >=+μ 由于地面有摩擦,共速后木板做减速运动,故D 错。
A 对.3.(多个板块的组合模型)如图所示,两木板A 、B 并排放在地面上,A 左端放一小滑块,滑块在F =6 N 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已知木板A 、B 长度均为l =1 m ,木板A 的质量m A =3 kg ,小滑块及木板B 的质量均为m =1 kg ,小滑块与木板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木板A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1,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小滑块在木板A 上运动的时间. (2)木板B 获得的最大速度.解析:(1)滑块刚开始运动时,对滑块:./2,2111s m a ma mg F ==-解得μ 对AB 整体:滑块给AB 向右的摩擦力,41N mg =μ地面与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5)2(2max N g m m f A =+=μ由于.max 1f mg <μ 则滑块滑离A 前AB 静止,滑块在A 上运动时间:.1a 211211s t t L =⇒= (2)滑离A 时滑块速度:./2111s m t a v ==A 滑上B 时,对B 有:./2222221s m a ma mg mg =⇒=-μμ当滑块滑离B 时B 的速度最大为v B .位移为x B .经历时间为t 2.滑块在B 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的位移:,2122121t a t v x +=块 .21222t a x B =且L x x B =-块,则v B =a 2t 2=1m/s.二、传送带模型1. 初始比较二者的初速度情况,分析物块所受摩擦力的种类和方向.分析物块受力,判断以后以后的运动情况.2. 等速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关键条件。
当二者等速时,必受力分析,判断物体以后的运动.3. 相对位移的计算:同向运动,x -x Δx 物带相=反向运动.x x Δx 物带相+=〖方法小结〗(1)明确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目的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运动时间的求解:①利用两物体等速关系求时间,求解出时间,再求解各物体的位移,可求解两物体的相对位移、板的长度.②利用相对位移关系求时间.③求解木板最小长度的方法:滑块从木板一端滑到另一端时二者刚好共速. 木板最小长度等于二者的相对位移.4.初始阶段,等速时刻受力分析是解决传送带问题的突破口.5.常见的运动情景: 水平传送带问题项目 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v 0>v 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 0<v 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 情景3(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达到左端(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 0>v 返回时速度为v ,当v 0<v 返回时速度为v 0倾斜传送带问题项目 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先以a 1加速后以a 2加速例1.AB 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 =1 m/s 运行,一质量为m =4 kg 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 =2 m ,g 取10 m/s 2.(1)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2)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 处,求行李从A 处传送到B 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解析:(1)匀加速过程:2/1s m a ma mg =⇒=μ 二者等速经t 1,则.111s t at v =⇒=(验证.,5.021211结果正确加速位移L m at x <==) (2)一直加速到B 点时间最短:.221min 2min s t at L =⇒=当行李到达B 点时二者等速,传送带的速度最小:./2min min s m at v v ===物例2.如图所示为货场使用的传送带的模型,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传送带AB 足够长,传送皮带轮以大小为v =2 m/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包货物以v 0=12 m/s 的初速度从A 端滑上倾斜传送带,若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可将货物视为质点.(1)经过多长时间货物的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相同?这时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了多远? (2)从货物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货物再次滑回A 端共用了多少时间?(g =10 m/s 2,已知sin 37°=0.6,cos 37°=0.8)解析:(1)经t 1二者等速,等速前:1cos sin m ma mg g =+θμθ. 解得a 1=10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11110s t t a v v =⇒-= 物体的位移.72101m t vv x =+=(2) 二者等速时,受力如图,由于mgsin θ>μmgcos θ,继续减速,再经t 2减速到0..,cos sin 222t a v ma mg mg ==-θμθ解得a 2=2m/s 2,t 2=1s.物体位移.12122m vt x ==从最高点返回到A 经t 3,加速下滑位移x 3=x 1+x 2=8m,加速度与a 2相同.则.222132323s t t a x =⇒=.)21(2321s t t t t +=++=∴练习1. (多选)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带上端A 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 1,传送带的速率为v 2,且v 2>v 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 和位置,下面哪个是可能的( )A .从下端B 离开,v >v 1 B .从下端B 离开,v <v 1C .从上端A 离开,v =v 1D .从上端A 离开,v <v 1解析:(1)初始阶段,二者反向运动,受力如图.当mgsin θ>μmgcos θ时,一直加速下滑,从B 点离开,v>v 1,A 对. 当mgsin θ=μmgcos θ时,一直匀速下滑,从B 点离开,v=v 1.(2)初始阶段,当mgsin θ<μmgcos θ时a=(μcos θ-sin θ)g,沿斜面向上. 可能一直减速下滑,从B 点离开,v<v 1.故B 对.可能先减速到0再反向加速,反向加速上滑阶段与减速下滑阶段受力相同,a 相同. 减速下滑阶段:,2-021ax v -=反向加速上滑阶段:ax v 22=,故 C 对D 错.2.如图所示,传送带AB 的长度为L =16 m ,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传送带以速度v 0=10 m/s 匀速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传送带最上端A 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m =0.5 kg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从A 运动到底端B 所用的时间;fmgNNmgf mgfN Nmgff N(2)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解析:(1)经t 1二者等速,11/10cos sin m g m a ma mg =⇒=+θμθ.11110s t t a v =⇒=物体下滑位移.521101L m t v x <==等速后,由于mgsin θ>μmgcos θ,将继续加速下滑,x 2=L-x 1=11m. ./2cos sin 222s m a ma mg mg =⇒=-θμθ.1212222202s t t a t v x =⇒+=物体从A 到B 的时间:t=t 1+t 2=2s.(2)全程传送带运动位移x 带=v 0(t 1+t 2)=20m 物体运动位移x 物=L. 相对位移.m 4-==∆物带x x x3.(相对位移和痕迹的关系和区别)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7°足够长的传送带以4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小物块以2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冲上传送带,小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试求:(1)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2)0~8 s 内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和划痕为多长.[解题指导]1.由图像可知0-2S 物块减速下滑, 2-6s 反向加速上滑,6s 后二者一起上滑.(2)6s 时折点的意义:物块受力变化,摩擦力发生突变, 说明二者此时共速,即传送带的速度也为4m/s. 解析:(1)0-2s 物块减速下滑,加速度的大小:a 1=1m/s 2.沿斜面向上..87μma mgsinθμmgcosθ1=⇒=-(2)0-2s 二者反向运动,由图像和题意得v 带=4m/s.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滑.10m.x x 相对位移Δx 8m,t v x 2m,x 物带11带带物=+==== (11x cos ∆⋅=θμmg Q 摩擦热)2-6s 二者同向运动,v 物<v 带,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滑.8m.x x 相对位移Δx 16m,t v x 8m,x //22带//=====物带带物- (22x cos ∆⋅=θμmg Q 摩擦热) 则相对位移,m 1821=∆+∆=∆x x x 痕迹.1821m x x S =∆+∆= (x cos m g 21∆⋅≠++=θμQ Q Q 产生的摩擦热)[题后小结]多过程中相对位移、摩擦热、痕迹的求解.1.单过程相对位移的求解,两物体同向运动,相对位移等各物体位移大小之差;两物体反向运动相对位移等各位移之和.2.多过程相对位移和痕迹的求解:分段分析,明确各过程相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若两段相对位移同向,则总相对位移等二者大小之和21x x x ∆+∆=∆,痕迹与相对位移总和x S ∆=;若两段相对位移反向,则总相对位移等二者大小之差21x x x ∆-∆=∆,痕迹等较长的相对位移,(划痕的叠加,长者留地下).3.多过程摩擦热的求解:由于热量为标量,利用代数和求解.总摩擦热等各段热量之和.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停放着一质量为M =2 kg 的木板,木板足够长,某时刻一质量为m =1 kg 的小木块以某一速度v 0(未知)冲上木板,木板上表面粗糙,经过t =2 s 后二者共速,且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移x =5 m ,g =10 m/s 2.求:(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从木块开始运动到共速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结果可用分数表示)解析:(1)t=2s 时二者等速,对木块:a 1=μg.减速向右运动,21021t a t v x -=对木板:.5.0m g 22g a Ma μμ=⇒=加速向右运动.且t a t a v v 210=-=,解得s m v /415810==,μ.(2)设经t 1二者共速v 1,则121101t a t a v v =-=,解得t 1=2s.此过程:.415,452,5211110m x x x m t v x m t v v x =-=∆===+=板块板块 热量J x mg Q 1675=∆=μ.5.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 =1.8 m ,质量M =3 kg 的薄木板,木板的最上端叠放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 应满足的条件;(2)若F =37.5 N ,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解析:(1)整体刚要上滑时F 1=(M+m)gsin θ=20N.整体一起上滑且二者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对物块μmgcos θ-mgsin θ=ma,此时a 最大. 整体F 2-(M+m)gsin θ=(M+M)a ,则F 2=30N. 故.3020N F N ≤≤ (2)F>30N,能从木板上滑离,经t 二者分离.对物块μmgcos θ-mgsin θ=ma 1,对木板F-Mgsin θ-μmgcos θ=Ma 2.根据物体位移与相对位移的关系得:.2.1,/5,/5.2,21a 2122212122s t s m a s m a L t a t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