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看书笔记

合集下载

大地测量学笔记

大地测量学笔记

第一章1.大地测量学是通过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

2.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1)技术任务: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它的运动速度场,建立精密的大地控制网,作为测图的控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2)科学任务: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提供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地球及其相关科学服务。

3.大地测量的作用(1)为地形测图与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2)为城建和矿山工程测量提供起始数据;(3)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信息;(4)在防灾、减灾和救灾中的作用;(5)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大地测量、椭球测量学、天文测量大地重力学、卫星大地测量学、惯性大地测量学第二章1.大地水准面: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 特点:重力方向不规则变化:原因是地表起伏不平、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所以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无法用数学公式表示的不规则曲面。

2.参考椭球: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椭球面法线则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

另外,水准面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面,铅垂线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线3.总地球椭球:从全球着眼,必须寻求一个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密合最好的椭球,这个椭球又称为总地球椭球或平均椭球。

总地球椭球满足以下条件:(1)椭球质量等于地球质量,两者的旋转角速度相等。

(2)椭球体积与大地体体积相等,它的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差距平方和为最小。

(3)椭球中心与地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平自转轴重合,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子午面平行。

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上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表示。

4.垂线偏差: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不会重合。

工程测量学习笔记1水准测量

工程测量学习笔记1水准测量

工程测量学习笔记1 水准测量第三章水准测量※内容概述: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来直接测定地面上各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高程推算出其他各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所用仪器为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

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并能照准水准尺进行读数。

因此,水准仪构成主要有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

水准测量包括路线的选择、实施、检核及内业计算等。

※教学目的: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熟练掌握水准仪及施测步骤。

并通过实习能够进行简单的水准测量。

※内容详述:地面点的位置是用平面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可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三类。

§3.1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图3-1水准测量原理如图所示,欲测定A、B两点间的高差h,可在A、B两点上分别竖立带有刻划的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台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的水准仪。

根据水准仪的水平视线,设后视A尺读数为a,前视B尺读数为b,则A、B两点高hAB=a-b如果水准测量是由A到B进行的,如图中的箭头所示,由于A点为已知高程点,故A点尺上读数a称为后视读数;B点为欲求高程的点,则B点尺上读数b为前视读数。

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高差的符号有正有负。

当高差为正值时,表示前视点B高于后视点A;当高差为负时,表示前视点B低于后视点A。

所以计算高差时,一定要用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次序不能颠倒。

有了高差,就可根据A点高程求得B点高程,即:高差法:高程测量的实质就是测量高差。

另外还可通过仪器的视线高Hi计算B点的高程,即:视线高法:HB=(HA+a)-b§3.2水准仪器及其使用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

如图:图3-2水准仪图3-3DS3微倾式水准仪一、水准仪的结构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并能照准水准尺进行读数。

测量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测量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测量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地球表面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的科学。

它在工程、地理、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我在学习测量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能对学习测量学的朋友有所帮助。

1.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测量学的基础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决定了测量的方法和工具。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表面是不规则的,因此测量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获取准确的数据。

2. 测量工具和仪器传统的测量工具包括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等。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GPS、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高精度设备成为可能,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包括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

平面测量关注物体在地球表面的水平位置,而高程测量则关注物体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结合使用,以获得全面的测量结果。

4. 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的来源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和环境误差。

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如何减少误差对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5. 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解释。

这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和算法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测量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测量学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测量学可以帮助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以确保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7. 测量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学也在不断进步。

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测绘等,正在改变传统的测量方式,使得测量更加高效和精确。

8. 测量学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隐私和财产权。

此外,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也是测量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伦理问题。

通过这些读书笔记的摘抄,我们可以对测量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1大地测量学习笔记

1大地测量学习笔记

注册测绘师--大地测量学习笔记1.大地测量的任务和特点1)大地测量的任务: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测量控制网。

例如:国家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平面大地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A、B、C、D、E卫星定位控制网2)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长距离、高精度、实时快速、四维(XYZT)、地心。

2.大地测量的主要作用(1)为大规模地形图测制及各种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2)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用途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及地球重力资料;(3)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等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4)是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数理基础和时空参考平台。

3.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四个系统,三个框架1)大地测量系统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和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包括理论、模型和方法)。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

(2).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就是按大地测量系统的规定的原则,采用大地测量技术,在全球或局域范围内所测定的、固定在地面上的点所构成的大地网(点)或其他实体(静止或运动的物体)。

是对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

与大地测量系统相对应,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三种。

4.大地测量常数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和物理参数。

分为基本常数和导出常数。

基本常数唯一定义了大地测量系统。

导出常数是由基本常数导出,便于大地测量应用。

(1)大地测量基本常数地球椭球的几何和物理属性可由四个基本常数完全确定,这四个基本常数就是大地测量基本常数。

它们是赤道半径a;地心引力常数(包含大气质量)GM;地球动力学形状因子J2;(地球重力场二阶带球谐系数)地球自转角速度ω基本常数就是这个5.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应满足的条件(1)大地坐标系统的类别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是一种固定在地球上,随地球一起转动的非惯性坐标系统,也称地固坐标系统。

工程测量笔记

工程测量笔记

工程测量笔记坐标系统1. 地理坐标系统天文地理坐标系天文经度λ 天文纬度φ大地地理坐标系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B参心坐标系参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原点的大地坐标,通常分为: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xyz为其坐标元素)和参心大地坐标系(以BLH为其坐标元素)。

地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通常分为: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xyz为其坐标元素)和地心大地坐标系(以BLH为其坐标元素)。

2. 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等角投影,分带投影后,以各带中央子午线为纵轴(x轴),北方向为正;赤道为横轴(y轴),东方向为正;其交点为原点,即建立起各投影带的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我国领土位于北半球,x值均为正值,地面点位于中央子午线以东y为正值,以西y为负值。

这种以中央子午线为纵轴的坐标值称为自然自然值。

为了避免y值出现负值,规定每带纵轴向西平移500km。

每带赤道长约667.2m(针对六度带),这样横坐标纯为正值。

在新坐标系横坐标通用值。

横坐标值(以米计的6位整数)前冠以投影带号。

这种由带号、500km和自然值组成的横坐标Y称为横坐标通用值3.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当测区范围较小(半径≤10km)时,可将地球表面视为平面。

以测区子午线方向(真子午线或磁子午线)为纵轴(x轴),北方向为正;横轴(y轴)与x轴垂直,东方向为正。

实际测量,一般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的西南角。

4. WGS-84坐标系原点在地球质心,z轴指向BIH(国际时间局)1984年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面的交点,y轴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极移。

BIH定期向外公布极移运动,简称极移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地球而言,地极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移运动地极的瞬时位置。

高程系统1. 地面点至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店的的高程海拔。

斑点牛的笔记第1章 大地测量

斑点牛的笔记第1章 大地测量

第一章大地测量1.1 概述:1.1.1 现代大地测量特点:高精度,长距离,四维,多学科,地心,快速。

1.1.2 大地测量系统和框架:大地测量框架是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重力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大地参考框架包括:坐标框架,高程框架,重力框架。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实现方式。

1.1.3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大地测量常数:大地坐标系按原点分: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按表现形式分: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大地测量常数分为基本常数和导出常数,基本常数唯一定义了椭球,导出常数便于应用;按属性分为几何常数和物理常数。

4个大地测量基本常数:赤道半径a,地心引力常数GM,地球动力学形状因子J2,自转角速度(W)。

1.1.4 大地测量坐标框架:1参心坐标框架:传统大地测量框架由天文大地网维持和实现,全国天文大地网即国家大地网一二等网,由于加测了天文经纬度,所以称为天文大地网,定义在54和80坐坐标系和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

2地心坐标框架: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提供的,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技术为基础。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RS2000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三级构成:1,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是主控制;2,与连续运行站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3,加密大地控制点。

1.1.5 我国现行高程框架:现行高程基准是1985黄海高程基准,原点高程72.26,(位于青岛观象山)以正常高系统传递。

水准高程框架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以及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实现。

框架点的现势性由一二等水准点的定期复测来控制。

高程框架的另外一个形式是通过似大地最准面精化来实现。

测绘学概论——读书笔记(思考题答案)

测绘学概论——读书笔记(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测绘学?它是研究什么的?➢测绘学的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对他进行测定和描绘的科学➢测绘学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的科学与技术2测绘学包含几个子学科?每个子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外层空间点位的精密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地球整体与局部运动,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几何法(三角测量-水平控制网;水准测量-高程控制网)物理法(大地水准面差距、扁率等)】➢摄影测量学:利用摄影或遥感的手段获取目标的影像数据,研究影像的成像规律,对所获取影像进行量测、处理、判读,从中提取几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测绘成果的学科【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地形图)、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学:研究地图制作的基本理论,地图设计、地图编制和制印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地图设计、地图投影、地图编制(制图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地图原图的编绘及图例、表示方法、色彩、图型和制印方案等编图过程的设计)、地图制印、地图应用】➢工程测量学:研究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个阶段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因此包括【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运行管理阶段的测量高精度工程测量(毫米级)】➢海洋测绘学:研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理论和方法的学科3测绘学中发展了哪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对测绘学科发展有何影响?由于传统测绘学的相关理论与测量手段的相对落后,是的传统测绘学具有很多的局限性。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渗透和融合,测绘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出现了一“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从而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大地测量学基础笔记.docx

大地测量学基础笔记.docx

大地测量学基础笔记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2.1地球的自转2.1.1 地球绕太阳旋转(也称地球的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称为黄道。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的时间是由起轨道的长半轴的大小决定的,成为一恒星年。

2.1.2 岁差:地球瞬时自转轴在空间中不断的改变方向的长期性运动。

章动:地球瞬时自转轴在空间中不断的改变方向的周期性运动。

平极:有若干个极移监测站在一定时期内,大量持续的观测数据算得的平均地(北)极位置。

极移:它是瞬时自转轴在地球体内运动在地面上的反映。

2.2时间坐标系统时刻:时间坐标轴上的坐标点,指发生某一现象的时间。

历元:把观测时间即某一事件相应的时刻。

任何一个周期性的运动,如果满足如下的三项要求,就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1)运动是连续的(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3)运动是可观的。

研究时间的两个问题:时间系统的起点;所用时间的基准,即时间长度定义。

2.2.1 恒星时(以地球自转为基础)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2.2 世界时(以格林尼治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以真太阳作为基本参考点,由其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真太阳时。

平太阳时:由假想的平太阳时以真太阳时的周年视运动的平均速度,作周年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

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圈的时间间隔,称谓一个平太阳日,分为24个平太阳小时。

未经任何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0,经过极移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1,进一步经过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后的世界时表示为UT2。

时间框架是对时间系统的实现,是在某一区域或者全球范围内,通过守时、授时和时间平率测量技术来实现和维持统一的时间观念。

2.2.3 1960起开始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准历书时来度量时间,用历书时系统代替世界时。

根据广义相对论,太阳质心系和地球质心系的时间将不相同,分别定义为太阳质心力学时和地球质心力学时,称为“力学”。

2.2.4 原子时:是一种以原子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并对它进行连续技术的时标。

注册测绘师大地测量案例笔记

注册测绘师大地测量案例笔记

第一章大地测量1.GNSS 连续运行基准站Q1: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的主要考虑事项和条件?1、依托条件:建设用地、交通和基础设施保障2、地质条件:基岩和站址地质构造的稳定性3、环境条件:观测环视条件4、其他:考虑到周边已有大地控制点、水准点、重力点情况Q2:试列出具有代表性不适合设立基准站的地点?1、断层破碎带和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点;2、易于发生滑坡、沉降、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采矿区、油气开采区和地下水漏斗沉降区)3、易受水淹、潮湿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4、距铁路200m、公路50m或其他受剧烈震动的地点;5、站址附件已经或即将规划为其他建设项目,因建设影响基准站正常观测的地点;6、无线电台、通信基站附件、雷击区及多路径效应严重的地点,距高压线100米以内及其他强磁力影响地点,位于地面微波通信通道的点。

Q3:勘选完成后应提交的材料1、地质勘察证明2、点之记3、勘选站址照片4、土地使用相关文件5、站址实地测试结果6、勘选技术报告7、勘选中搜集的其他资料(交通、地质、水电、通信网络)2.GNSS大地控制网Q1:计算总费用?注意观测方式出现的定额增加、高等级联测的点位观测费用、高等级联测的点位数据处理、数据联合平差应加上联测点数。

Q1:总工期?1、同步观测方式的同步环数量公式(n-1)/(m-1),总观测天数=同步环数*每个点观测所需天数2、单点观测方式用总点数/每个点需要的天数/仪器数Q3: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点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布设目的1、实现对一、二等水准网大尺度稳定性监测;2、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3、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起始数据。

要求:相邻点间基线的水平分量中误差不应超过5mm,垂直分量中误差不应超过1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10-7,点位平均距离不应超过50km。

Q4:简述B级、C级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B级,1、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0度2、同时观测卫星有效数>=4颗3、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颗4、观测时段数>=35、时间长度>=23个小时6、采样间隔为30sC级1、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度2、同时观测卫星有效数>=4颗3、有效观测卫星总数>=6颗4、观测时段数>=25、时间长度>=4个小时6、采样间隔为10-30s3.高程控制网Q1:影响水准测量的因素有哪些?怎么减弱其影响?因素如下1、仪器误差: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堆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大气折光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仪器和尺承沉降引起的误差3、观测误差:读数误差、气泡居中误差等4、客观因素的误差: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等减弱措施:1、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好的观测条件;2、作业前将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3、每测段设置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顺序4、每测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一定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适当缩短视距;5、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样的仪器和尺承6、客观因素引起的误差通过该改正数方法予以减弱。

大地测量笔记

大地测量笔记

大地测量学及分类●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整体与局部运动和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大地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测量和描绘地球并检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大地测量学的分类-------经典大地测量学: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现代大地测量学:现代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VLBI、SLR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1.基础先行性:地形图;地籍图;房地产图大地坐标系起算点-控制网-控制点2.监测:地震、洪水、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等3.保障:航空,航天4.地球动力学中的应用①卫星测高②海面地形③卫星重力大地测量学基本体系三个基本分支:1、几何大地测量学------也就是天文大地测量学。

其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2、物理大地测量学------又称为理论大地测量学。

其基本任务是用物理的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3、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卫星及其它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变形,测定极移等;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子重力 重力位● 重力——地球上任一质点处重力是地球引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 ● 重力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点的重力所形成的空间● 引力位——标量,单位质点从无穷远处移动到该点引力所做的功●重力位——引力位与离心力为之和。

大地测量学笔记--武大

大地测量学笔记--武大

大地测量学1、垂线偏差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之间的夹角u,即是垂线偏差。

u通常用南北方向分量ζ和东西方向分量η表示。

垂线同平均地球椭球(或参考椭球)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绝对垂线偏差(或相对垂线偏差),统称天文大地垂线偏差,实际重力场中的重力向量g同正常重力场中的正常重力向量γ之间的夹角称重力垂线偏差。

2、法截面、法截线、大地线包含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的平面叫法截面它是法截面与椭球面的交截线,也叫法截线大地线(geodesic)是指地球椭球面上连接两点的最短程曲线。

在球面上,大圆弧(球面上的法截线)是对应的大地线。

但在地球椭球体面上,除两点均位于大地子午线或纬线上外,大地线均位于它两个端点的正反法截线之间。

3、总(平均)地球椭球与参考椭球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总地球椭球:顾及地球的几何和物理参数,在全球范围内与大地体最佳吻合的地球椭球。

参考椭球:具有确定椭球参数,经过局部定位和定向,与某国(或地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球椭球。

与某国(或地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旋转椭球面叫参考椭球面。

4、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瞬时、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延伸到大陆内部,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或:把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专称它为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很接近的基准面。

5.水准面上各点的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和物质分布不同而变化(即水准面不同点上的重力值是不同的)。

使高差h不等,因而两水准面不相平行。

6、正常重力位是一个函数简单,不涉及地球形状和密度,便可直接计算得到地球重力位近似值的辅助重力位。

与此相关的力就叫做正常重力。

7、正常椭球、水准椭球、地球大地基准常数正常椭球:正常椭球面所包围的形体,是大地水准面的规则形状。

可有多个水准椭球:水准椭球面所包围的形体,是大地水准面的规则形状。

仅有一个。

地球大地基准常数:地球正常(水准)椭球的基本参数,即 ,,,2fM J a8.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大地基准是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推算国家大地控制网中各点大地坐标的基本依据,它包括一组大地测量参数和一组起算数据,其中,大地测量参数主要包括作为建立大地坐标系依据的地球椭球的四个常数,即地球椭球赤道半径啊,地心引力常数GM ,带球谐系数J2(由此导出椭球扁率f)和地球自转角度w ,以及用以确定大地坐标系统和大地控制网长度基准的真空光速c ;而一组起算数据是指国家大地控制网起算点(成为大地原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程和至相邻点方向的大地方位角。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要点考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要点考点总结

《大地测量基础》知识要点第二章坐标与时间系统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2、地轴相对于地球本身相对位置变化(极移)3、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日长变化)4、描述上述三种地球自转运动规律的参数称为地球定向参数(EOP),描述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参数和描述极移的参数称为地球自转参数(ERP),EOP 即为ERP 加上岁差和章动5、时间的描述包括时间原点、单位(尺度)两大要素6、地球的自转运动:恒星时(ST) 世界时UT 未经任何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0,经过极移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1,进一步经过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后的世界时表示为UT2。

地球的公转:历书时ET与力学时DT(太阳系质心力学时TDB 地球质心力学时TDT)物质的振动:原子时(A T) 协调世界时(UTC)7、大地基准所谓基准是指用以描述地球形状的参考椭球的参数(如参考椭球的长短半轴),以及参考椭球在空间中的定位及定向,还有在描述这些位置时所采用的单位长度的定义。

8、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

地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与运动,是以旋转椭球为参照体建立的坐标系统,分为大地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种形式。

9、高程参考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参照面的高程系统称为正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参照面的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大地水准面相对于旋转椭球面的起伏如图所示,正常高及正高与大地高有如下关系:H=H正常+ζH=H正高+N10、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具体实现,是通过大地测量手段确定的固定在地面上的控制网(点)所构建坐标参考架、高程参考框架、重力参考框架。

11、参考椭球: 具有确定参数(长半径a和扁率α),经过局部定位和定向,同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球椭球.总地球椭球:除了满足地心定位和双平行条件外,在确定椭球参数时能使它在全球范围内与大地体最密合的地球椭球.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可分为两类: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大地测量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大地测量学第一章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与普通测量学有哪些主要区别?大地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研究地球表面和外部重力场及其变化的学科。

区别在于:(1)测量的精度等级更高,工作更加严密。

(2)测量的范围更加广阔,常常是上百平方公里乃至整个地球。

(3)侧重研究的对象不同。

普通测量学侧重于研究如何测绘地形图以及进行工程施工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侧重于研究如何建立大地坐标系、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大地控制网并精确测定控制网点坐标的理论和方法。

2.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一·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1.在地球表面的陆地上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控制网,并监测其数据随时间的变化;2.确定地球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测定和描述地球动力学现象;3.根据地球表面和外部空间的观测资料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

二·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

3.研究建立和维持高科技水平的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4.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5.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6.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三·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1)为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2)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3)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4)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5)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 课堂笔记

第二章 课堂笔记

大地测量学基础笔记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一、地球的运转(一)地球绕太阳公转1.地球的公转:开普勒三大运动定律:(运用条件:仅考虑二体运动)1)运动的轨迹是椭圆(黄道),太阳位于其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的长半轴的立方的比为常数。

(二)地球的自转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1)岁差: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变化,是日月引力的共同结果。

假设月球的引力及其运行轨道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日、月等天体的影响,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类似于旋转陀螺,形成一个倒圆锥体(见下图),其锥角等于黄赤交角ε=23.5 °,旋转周期为26000年,这种运动称为岁差,是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长周期运动。

岁差使春分点每年向西移动50.3″(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的坐标系统受岁差影响:赤道和黄道坐标系)2)章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称为白道,月球运行的轨道与月的之间距离是不断变化的,使得月球引力产生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北天极在天球上绕黄极旋转的轨道不是平滑的小圆,而是类似圆的波浪曲线运动,即地球旋转轴在岁差的基础上叠加周期为18.6年,且振幅为9.21″的短周期运动。

这种现象称为章动。

3)考虑岁差和章动的共同影响:真旋转轴、瞬时真天极、真天球赤道、瞬时真春分点。

考虑岁差的影响:瞬时平天极、瞬时平天球赤道、瞬时平春分点。

2.地轴相对于地球本身内部相对位置变化(极移)1)极移:地球自转轴存在相对于地球体自身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导致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移。

2)瞬时极:某一观测瞬间地球极所在的位置;平极:某段时间内地极的平均位置称。

3)地球极点的变化,导致地面点的纬度发生变化。

(同一经线上的点纬度变化相同;经度相差180°的经线上的点纬度变化符号相反。

)4)国际协议原点CIO (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Origin) :1900~1905年的平均纬度所确定的平极作为基准点。

综合能力笔记-第1章 大地测量

综合能力笔记-第1章 大地测量

第一章第1节大地测量学概论知识点一:大地测量的任务(多选):大地测量是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性进行的实际测量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控制测量网,内容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卫星大地测量以及各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等。

①它为大规模地形图测制及各种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②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用途等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及地球重力场资料;③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等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知识点二:大地测量的特点(了解):(1)长距离、大范围;(2)高精度;(3)实时、快速;(4)“四维”;(5)地心;(6)学科融合知识点三:大地坐标系统与参考框: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

与大地测量系统相对应,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三种。

知识点四:大地测量参心坐标框架:根据其原点位置不同,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

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

54坐标系、80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大地原点;54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前苏联的普尔科沃;80坐标系:1975年国际椭球体;陕西西安知识点五:地心坐标系: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和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构成全球观测网点,经数据处理,得到itrf点(地面观测点)站坐标和速度场等。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fs 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由三级构成。

第一级为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它是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的主控制;第二级是与连续运行站定期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第三级是加密大地控制点.(itrf)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

工程测量读书笔记

工程测量读书笔记

工程测量读书笔记工程测量学习心得我也是学工程测量的,我认为要学好这个专业,必须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必须先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不要觉得我现在只是大一,还有几年的学习时间,其实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我们要自学的话,都能搞懂,但是为了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准确把握重难点,还是不要翘课的好第二,要具备不派苦不怕累的意志,我们这学期最后三周都是实习,那几天都在四十度左右徘徊,我们早上六点半出发,晚上八点多回来,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们每天要写实习日记,苦死了,不过我们小组最后的地形图质量最高了,想想也值了第三,一定要抓住“准备”这个环节,他就像一座房子的地基,地基不牢,后患无穷。

每次上室外课,都要准备充分。

整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及其注意事项走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能骑率驴看唱本一一走着瞧。

第四,要培养自己认真仔细的良好学风。

拿闭和线路表的计算来说,那是一环扣一环,数字还多,还涉及到正负号问题,所以不但要思路正确,还要有耐心,细心和热心,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生活作风第五,每一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要强,大家是一个整体,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尽全力在短时内高效完成任务,与此同时,队员之间也增进了了解,这也是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好机会,实习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乐这一点,我由于一时疏忽,把一下午的数据都整错了,我很内疚,不停的在责备自己,但我们小组内每个人都来劝慰我,我很感动第六,针对一些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想老师虚心求教,不能盲目向前,一个实验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一招不慎,可能满盘皆输工程测量学习心得我也是学工程测量的,我认为要学好这个专业,必须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必须先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不要觉得我现在只是大一,还有几年的学习时间,其实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我们要自学的话,都能搞懂,但是为了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准确把握重难点,还是不要翘课的好第二,要具备不派苦不怕累的意志,我们这学期最后三周都是实习,那几天都在四十度左右徘徊,我们早上六点半出发,晚上八点多回来,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们每天要写实习日记,苦死了,不过我们小组最后的地形图质量最高了,想想也值了第三,一定要抓住“准备”这个环节,他就像一座房子的地基,地基不牢,后患无穷。

测量学读书笔记

测量学读书笔记

1第一篇坐标系统及测量工作原则1.2--1.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和发现为依据,确定地面上任一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而建立的坐标系称为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以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H三个量来表示地面点空间位置的,称为点的大地坐标。

2.地理坐标系以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为依据,用地理经度、地理纬度确定地面任一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而建立的坐标系,称为地理坐标系。

3.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采用分带投影后,各带的中央子午线与赤道垂直相交于O点,称为坐标原点。

以每一带的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纵坐标轴,用X表示,赤道以北为正,赤道以南为负;以赤道投影为横坐标轴,用Y表示,中央子午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这样,各带就构成了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4.为什么要进行分带投影高斯投影保持了投影前后图形的等角条件,但除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一直线,且长度不变外,其它长度都产生变形,投影面上的长度总比球面上大,且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

长度变形过大,会影响测图、施工的精度,因此,必须采用分带投影来对这种变形加以限制,使其不超过某一限度,使每一投影带只包括位于中央子午线两侧的邻近部分。

5.横坐标的自然值与通用值有何不同?如何换算?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把纵轴自中央子午线向西移动500km,即在Y坐标系上统一加上500km。

由于赤道上经差为3。

的平行圈长约330km,当纵轴西移后,凡位于中央子午线以东的点,它的横坐标值都大于500km,而位于中央子午线以西的点,其横坐标值都小于500km,但均为正值。

此外,为了区分某点位于哪一带,还规定在横坐标值前冠以带号。

通常把未加500km和带号的横坐标值称为自然值,加上的则称为通用值。

(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坐标成果一般为通用值。

)1.3--1.什么是绝对高程?地球表面某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叫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或标高,也叫海拔),一般用H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大地测量第1章大地测量概论:1.大地测量任务: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控制测量网;2.大地测量内容: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卫星大地测量以及各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等。

3.现代大地测量特点:长距离、大范围,高精度,实时、快速,四维,地心,学科融合;4.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实现方式;5.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重力参考系统;6.大地参考框架包括: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重力参考框架;7.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分:按原点位置不同分:地心坐标系统、参心坐标系统;表现形式上分:空间直角坐标系统(x,y,z)、大地坐标系统(经度、纬度、大地高);8.大地测量常数:和地理表面最吻合的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

分为:基本常数、导出常数;9.参心坐标框架: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整体平头方法构建了我国参心坐标框架。

10.地心坐标框架: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RS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11.高程基准:通常定义平均海面的高程为零。

1954年,确定用青岛验潮站验潮计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并在青岛市观象山修建了国家水准原点。

1956年,求出我国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现采用的调和基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12.高程系统: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

由地面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

13.高程框架:我国水准高程框架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以及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实现,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起算基准,以正常高系统为水准高差传递方式。

分为四个等级: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

14.重力系统和重力测量框架:我国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建设,简称“2000网”。

采用GRS80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

15.深度基准:我国从1957年起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

该面是按苏联弗拉基米尔计算的当地理论最低低潮面。

16.时间系统:规定了时间测量的参考标准,包括时刻的参考标准和时间间隔的尺度标准。

通过守时、授时和时间频率测量技术,实现和维持统一的时间系统。

常用时间系统有:世界时(UT)、原子时(AT)、力学时(DT)、协调时(UTC)、GPS时(GPST)17.时间系统框架:1.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2.守时系统;3.授时系统;4.覆盖范围。

第二章传统大地控制网1.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就是通过测角、测边推算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

其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和边角同测法。

2.三角测量法是我国建立天文大地网的主要方法。

3.导线测量法是我国在西藏地区天文大地网中主要方法。

4.三边测量法和边角同测法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采用,我国天文大地网布设中没有采用该方法。

5.三角网布设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具有足够的精度;3.具有足够的密度;4.要有统一规格;6.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于1978年到1984年期间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

建立了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

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技术原则如下:1.地球椭球参数:IAG-75椭球参数;2.坐标系统: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3.椭球定位与坐标轴指向: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短轴就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JYD)的方向,首子午面应平等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的子午面。

椭球定位参数以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条件求定。

7.经纬仪种类: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及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8.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分:短程(小于3km)、中程(3~15km)、长程(15~60km);按测距仪出厂标称标准差,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差计算,分为三级:I、II、III、IV(等外级)。

9.水平角观测的主要误差影响:1.观测过程中引起的人差;2.外界条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指观测时大气的温度、温度、密度,太阳的照射方位,地形、地物等因素);3.仪器误差对精度的影响(视准轴误差、水平轴不水平的误差、垂直轴倾斜误差、测微器行差、照准部及水平度盘偏心差、度盘和测微器分划误差)。

10.水平角观测方法: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分组方向观测法和全组合测角法。

11.传统大地测量中,三角高程测量是测定各等级大地点高程的基本方法。

12.垂直角观测方法有:中丝法、三丝法;13.高差计算公式:1.单向观测高差计算实用公式;2.用倾斜距离d计算高差的单向公式;14.减弱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1.选择有利观测时间、对向观测、提高观测视线的高度、利用短边传算高程。

15.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m h(m)±0.025S(km)16.导线测量:1.导线的布设;2.导线边方位角中误差计算;17.导线测量作业包括:选点、告标、埋石、边长测量、水平角观测、高程测量和野外验算。

第三章空间大地控制网1.GPS控制网等级:按精度分为A(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测量;)、B(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C (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D(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E(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五级。

2.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RS)可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分为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采用网络RTK技术满足厘米级实时定位,其区域基准站布设间距不超过80km)、专业应用站网(布设间距一般在100~150km)。

3.基准站数据中心建设就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可恢复性。

主要由基准站网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产品服务系统组成。

产品可分为:位置服务、时间服务、气象服务、源数据服务。

4.GPS观测实施:1.基本技术要求;2.观测设备;3.观测方案;4.作业要求;5.数据下载与存储;5.GPS RTK测量过程包括:基准站选择和设置、流动站设置、中继站的设立。

6.网络RTK测量:单基站RTK技术(服务半径30km)、虚拟基站技术(VRS)、主副站技术(MAC);后两种技术服务半径可达到40km。

第四章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1.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用大地经度L、纬度B和大地高H表示地面点位置,是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为基准面,经度和大地坐标系一样,纬度以地心纬度。

应满足四个条件)、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参心系和地心系)、站心坐标系(站心直角坐标系、站心极坐标系);高斯直角坐标系(采用横切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方法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不同大地坐标系的三维转换模型常用的有布尔沙模型(B模型,适用全球或较大范围)和莫洛坚斯基模型(M模型,适用局部网)3.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间的转换,我国统一采用高斯投影。

第5章高程控制网1.水准网的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国家高程控制网主要指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网。

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m。

2.水准测量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视准轴与水准器轴不平行的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两根水准标尺零点差);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影响,仪器和尺台升降的影响);3.观测误差(整平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3.水准网平差:常用的方法是间接平差和条件平差。

第6章重力控制网1.重力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方法,分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一等重力网,国家二等重力点三级。

还有国家级重力仪标定基线。

2.重力控制测量目的:是建立国家重力基准和重力控制网。

每个重力点都必须测定平面坐标和高程。

第7章似大地水准面精华1.大地水准面也称为重力等位面,相当于地球让完全静止的海水所包围的一个曲面。

大地水准面是正高的起算面,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高。

2.似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同大地水准面一致,但在陆地上有差别,它是正常高的起算面,地面点沿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常高。

我国目前采用的法定高程系统就是正常高系统。

3.大地高是从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之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记为N,参考椭球面与似大地水准面之差称为高程异常,记为ζ。

如果某一点的大地高为H,它的正高为h正高,正常高为h正常高,则有:H=N+h正高=ζ+h正常高。

第二篇工程测量第1章工程测量概述1.工程测量工作内容包括:工程控制网建立、工程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定位、竣工测量以及工程变形测量。

2.工程测量发展主要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和应用服务等方面;3.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分为施工测量和监理测量,施工测量主要内容为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和施工放样。

整个过程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原则。

第2章工程控制网建立1.工程控制测量是为了工程建设而建立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总称。

工程控制网按用途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安装控制网、精密工程控制网。

2.工程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

3.工程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一般为:设计、选点埋石、观测和平差计算;4.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精度准则、可靠性准则、灵敏度准则、费用准则;5.工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有足够的点位密度;要有统一规格。

6.工程平面控制网建立主要方法:GPS定位,也可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交会测量等常规方法。

工程高程控制网测量主要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水准方法。

第3章工程地形图测绘1.按《工程测量规范》,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对于一般地区不超过0.8mm(图上),地镇建筑区和工矿区不超过0.6mm;水域不超过1.5mm,对于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测图,可放宽50%;2.地形图测绘过程:野外踏勘、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平面: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交会和GPS RTK;高程:图根水准、图根三角高程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成图、质量检查、成果验收等内容;3.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主要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4.数字高程模型具有便于存储、更新、传播和计算机自动处理,具有多比例尺特性;第4章规划与市政工程测量1.城镇规划测量主要包括定线测量、拨地测量(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规划监督测量等内容;2.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包括放线测量、验线测量、验收测量(包括:建筑物外部轮廓线测量、主要角点距四至的距离测量和建筑物的高度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