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职业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职业教育中应该学会主动思考和提问,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和认同程度。
职业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活动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作。
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其次,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二,注重实践项目。
职业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中,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学生可以在实践项目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三,注重实践评估。
职业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职业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①———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刘甲珉,尹一萍,王体晓(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推动实施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我校积极探索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长期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专业学院、产业学院、社区学院、书院等“一校四院”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了基于全员育人的“三导师”制,基于全过程育人的“十二主题教育月制”和基于全方位育人的“六大工程”五育并举特色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基于“三导师”的全员育人体系为改善高校传统日渐疏远的师生关系,构建基于“三导师”的全员育人体系。
(一)大学生人生与思政导师实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进一上”制度,即领导干部进教室、进宿舍、进车间、上讲台。
实施党员导师制,全体校领导、处级干部、全体共产党员与对口联系的二级学院和学生班级结对,与书院和学生宿舍结对,与社区学院和社团结对,与产业学院和实习学生结对,定期开展座谈、讲座、走访、家访等,深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破解人生难题。
专业书院配备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配备兼职班主任;书院聘请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等在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和校内名师担任德育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也定点联系班级和宿舍,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全体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导师各书院成立了学业辅导中心,聘请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为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定期开展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培训,开展企业参观、专业实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咨询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不 同于基础教育 ,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 学院教学要解决 的关键 问题 。与普通 高等教育一样 , 职业教育也 存在着 “ 重理工 , 轻 人文 ; 重专业 , 轻基 础 ; 重书本 , 轻 实践 ; 重共 性, 轻个性 ; 重功利 , 轻素质” 等弊端 , 其教育的结果可能造成学生 对社会 的适应能 质的复合 型人才 。高职教育是要求 学生从就 业到创业 等方面 的
自卑而 出现了人 际关 系交往不 良 , 就业 困难 、 择业 困难产生 的心 理紧张等等 。因此 , 高职生必 须具备坚 强的心理 素质 和抵御挫 折 的能力 , 以乐观 的心态去直 面人生 。 2 职 业技 术学院素质教 育创 新模式 的实施措施 2 . 1 构 建两大课 堂协同育人的素质 教育创新模式 “ 协 同育人 ” 是高职教 育 由封闭办学逐 步走 向开放 式办学 的 过程 , 是具有 时代特点 的素质教育观 的现实反 映。高职生 素质拓 展 在实践中 已逐渐被视为“ 第二 课堂 ” 统揽体系 , 并成 为培养高 职 生 创新能力 、 提高 高职生综合素质 的重要舞 台。 “ 第 二课堂 ” 活动
同时也是 满足企业 对于人才的需要。 1 职业技术 学院素质教 育的着重点
外拓展训 练 的一些崭 新理念 。健 康的体魄是未 来成才成 功的基 石 。这就需要高职生养成 良好 的生活 习惯 , 保 持旺盛的精力。
从高职教育 的实际情况来看 , 当代 高职生存 在的心理 问题 不 容忽视 , 如: 不少高职生都来 自于农村家庭 , 由于原有 的生存环境 与城市 生活环境 的差 异 , 有些 学生表现 出不适应 , 加之社会上 还 有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 很容易使 高职生产生 自卑 、 焦虑心理 , 由于
职业教育实践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进行实践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实践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学校应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企业人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2.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1.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践创新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企业可以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指导学生实践;学校则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 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职业教育应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平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1. 引进高素质教师,提高师资水平职业教育要实现实践创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学生评价模式创新实践与探索-精选教育文档
职业院校学生评价模式创新实践与探索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等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学生评价模式的创新,近几年来发布的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均提到改进高等教育学生评价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依照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指导职业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职业活动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行业评价制度,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应是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评价方面探索与改革的方向。
二、职业院校学生评价的现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评价虽然有所改进,如:注重过程性考核,将实践技能考核纳入学生评价内容等,但从总体来看,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仍沿续传统的评价模式。
1.注重过程性考核。
从我们调查的12所高职院校情况看,现在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主要做法有:(1)将课程百分制成绩进行分解,如4∶6制,即平日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有的学校按照课程性质确定成绩构成,如:考试课为4∶6制,考查课为5∶5制,实训课为6∶4制等。
(2)分阶段考核,期末汇总。
克服传统模式下“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局面,将考核化整为零,根据学业进程,分阶段进行考核,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
2.将实践技能考核纳入学生评价内容。
在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中,都有专门的实践课程,这些课程都赋予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在有些学校专业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其中实践部分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一定比重。
中职教育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教育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面临着如何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职教育在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首先,中职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中职教育往往偏重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因此,中职教育应该加强理论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原理,并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例如,在电子技术专业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研究,让他们亲自动手搭建电路、调试设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中职教育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核心要素,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基础。
中职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
另外,中职教育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使中职教育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培训,引导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此外,中职教育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型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因此,中职教育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实践项目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中职教育还应加强对创新型技术人才的评价与认定。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技能水平,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中职教育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中职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5篇范例)
中职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5篇范例)第一篇:中职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职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一、问题提出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来支撑。
然而,我国在人才结构上严重失衡,从事生产一线的合格专业技术的“蓝领”、“灰领”工人奇缺。
同时,由于我们中职学校依靠传统的“重知轻情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培养出的知识型人才,难以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背景下的社会要求,致使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相对比较落后。
因此,构建我国中职学校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生职业关键能力①为目标,开展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归纳出了“三步二议”课堂教学模式。
又针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未能受到普遍重视,导致教学的种种失衡,使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影响现代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现状,我们又结合情感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三步二议” 课堂教学模式中融入情感教学,通过实践形成了“三步二议”情感课堂教学模式,它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找到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模式,从而为各学科教学在情感纬度上的探索提供了范例,系统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三步二议”情感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1、模式界定“三步二议”情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遵循“呈现个案——知识探究(一议)——应用迁移(二议)”的教学程序,运用多种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策略体系。
其中,“呈现个案”环节要求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所设计的个案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知识探究”环节要求教师在个案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从而得出新知,在该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合作、协调、体验等情感体验,充分地发挥“一议”的作用;“应用迁移”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得新知进行应用,并设计问题进行再讨论,使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产生正迁移,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以情优教原则,使“二议”在“一议”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首先,从源头上控制教师质量,坚持多元化引进团队成员。
一是坚持“硬性+软性”的准入原则,以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专业化的教学能力为硬性原则,选择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以区域产业特色为专业教师准入的软性原则,各地以区域行业特点为依据,制定区域化、特色化的专业教师准入标准,防止各省各校专业教师准入标准的同质化。
二是多渠道引入团队教师,除了从高校聘请一部分高学历专任教师外,还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一些技术大师、能工巧匠、企业骨干等作为核心教师,以及特聘一些行业名匠、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担任教学创新团队的“名誉团长”。
三是对兼职教师实施“候鸟”计划,以动态监督的方式确保兼职教师高教学能力的常态化,构建市场调节、智力流动、契约式用人的人才引进模式,动态选聘大国工匠、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
其次,优选团队负责人。
团队带头人承担着“提出愿景、战略布局、资源整合、队伍管理”等职责,对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团队创新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要制定专门的带头人遴选标准,优秀的团队负责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都是自己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同时又拥有企业实践经历,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丰富的经验以及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思维保证了其对团队方向把控的正确性。
团队带头人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也要规定其最长的任职年限,如果团队带头人长期保持不变,团队内部就会出现成长停滞,出现团队的稳定重于创新,认同取代创新,从而产生“近亲繁殖”,也就是生物学的结论即“种的退化”。
最后,做好职后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对职教师资进行完整系统的培养培训,培训要对接教师职前教育,为新入职教师顺利进入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培训过程中,应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
横向上,对团队带头人实行“明星打造”提升计划,对骨干教师实行“能力拔尖”集训计划,对青年教师实行“职业奠基”固基计划,以系统完整的培训为要求,以教师个体短板为重点进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服务创新能力等的全面提升。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与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与路径探索一、概述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育人模式的创新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议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中逐渐兴起,并成为改革的新趋势。
该模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通过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以证书作为能力评价的依据,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育人路径。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在于,它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竞赛活动提升技能水平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证书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能力参考。
在路径探索方面,高职院校需要紧密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制定符合岗位标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还需建立完善的证书评价体系,确保证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该模式,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背景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涵盖了从初等、中等到高等各个层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
如何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中职学校基于职业能力的“五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基于职业能力的“五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中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中职学校作为他们学业和职业发展的起点。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这种培养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中,中职学校探索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五维”人才培养模式,即综合素质教育、职业技能训练、技术能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能力。
一、综合素质教育中职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
学校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只有综合素质教育完善了,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职业技能训练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训练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环节。
学校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通过模拟实训、真实实训、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胜任一定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技术能力培养四、实践创新能力中职学校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社会实践、科研创新、项目实战等方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还注重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实践能力,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个性发展能力中职学校的个性发展能力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通过个性辅导、个性教育、职业规划等方式,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能。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力求培养学生的个性魅力和自我价值。
中职学校基于职业能力的“五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提升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和探索——以晋城技师学院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为例
提升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和探索——以晋城技师学院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为例作者:姚允刚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8年第9期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引导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的桥梁,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晋城技师学院以“做人为本、技能立身”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策略,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保障提供支撑,并希望能为同类院校进行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一、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夯实学生基本素养学院以做人为本为宗旨,构建了德育教育系统工程。
1.用机制引领,加强德育教学管理晋城技师学院党委牵头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教处、学生处和团委共同组织实施。
政教处负责全院的德育教学,进行了凸显专业特色的德育活动和“六位一体”的课程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学理念,通过重新进行课程定位、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拓宽教学场地、改革评价模式六个方面来解决“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在哪教”“教的怎么样”的问题。
这样既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又起到了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目的。
学生处选拔优秀毕业生留校担任专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学习、寝室管理、日常行为规范,专职班主任24小时值班,全天候管理学生。
学院不断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实践、考核让专职班主任向职业班主任提升。
职业素养培育不仅是德育老师的责任,还要求每一位老师通过教学任务、学生活动,润物细无声地滋养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处处有教育,人人有发展”,真正形成了“全员育人、全院育人”的教育氛围。
2.用活动渗透,构建德育系统工程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构建了12868德育教育系统工程,即以“学会做人”为一个目标,以“养成八个行为习惯、提升六项基本素养”为两条主线,形成“八项常规活动,六大特色举措,八方联动齐抓共管” 来加强学生的成人教育、公民教育和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基本职业素养教育,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经典活动。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的教学 目的。
( 实践教 学资金 匮乏 、 三) 设施 简陋。 难以支撑 实验 、 实训教 学方式的开展
( 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环境 的情境性 。 1 ) 模拟实践的情境包 括选择案例素材及模拟实践的环境 。 一般要求 以典型真实的素
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的特殊性 、 从业 环境 的特殊性 , 对技 能 型人 才的培养需求较高 , 校内需要建设相关 的实验 室 , 校外 实 训基地等实践性教学设施 ,但高职院校 由于发展 时间较短 , 大 多是 从 中专升格 而来 , 子较薄 、 金短缺 , 验设 备相对 落 底 资 实 后 , 内仿真 的教学设施很难 建设 , 校 校外 实训基 地构建 困难 重 重, 学生模拟教学 的实践 教学环境较差 , 难使学生在这些 环 很 境 中锻炼必需 的专业技能。 再者 , 由于体制不畅通 , 学生顶岗学 习难 以落实 , 使得实践实训方式过于单一 , 实践教学很难保障。
其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满足技能性人才的培养需要 。因此 , 模 拟实践 、 实习实践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 能全面强化学生 的
技能培训 , 提高学生 的实践。
( 校 内模 拟 实践 教 学模 式 一)
国教育工作会议提 出“ 三改一补 ” 的高职发展模式后 , 高职教 育 得到 了极 大发展 , 在实践教学中 , 沿袭原来的教学模式 或 但 仍 盲 目效仿普通高校 的做法。在实际教学 中 , 实践教学的方法只 限于 案例讨论 、 观摩 等动 眼不能动手的方式 , 学生对实践 教 使 学兴趣较低 ,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 教 学依 旧倾向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 , 而把实践教学放在 次
新时代下中职德育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下中职德育的实践探索中职教育是培养国家各行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性阶段,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社会发展,中职德育教育的目标也逐渐从简单的思想道德教育扩展到全面素质教育,这对中职教育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德育理念,开展德育教育中职教师需要更新观念,创新德育教育理念,从传统的道德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过渡。
全面素质教育不仅包括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而且还需要涵盖社会实践、文化艺术、健康体育等各个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生学科学习相对较重,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身心健康意识。
同时,学校应该开设一些文化艺术课程,如音乐、舞蹈等,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陶冶情操。
学校也可以设置体育活动课程,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二、重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同时也要注重针对性。
中职学生个性各异,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优秀典型人物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学校也可以设置家园共育课程,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德育教育,进一步在学生深处良好思想道德。
三、依靠信息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德育教育。
学校可以设置电子阅读室,让学生通过网络阅读一些有关德育的文章,激发学生的思想启示。
学校还可以设置学生社区,让学生在社区中讨论一些有关德育的话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建设。
光靠理论教育很难让学生树立扎实的德育意识。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义工队,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锻炼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需要注意实践操作,依靠信息技术,注重针对性,创新教育方法。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改革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强调实践能力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训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1. 优化课程结构职业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与新兴产业、新兴职业相关的课程,减少与时代脱节、实用性较低的课程。
同时,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2. 创新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微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职业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
三、改革师资队伍1. 提高教师素质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实践锻炼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引进优秀人才职业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①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KYJD201413,主持人:汪吾金,成员:麻朝晖、林茹、陈燕萍、钱卫星、吴婷婷)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吾金(1971—),男,浙江萧山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
麻朝晖(1970—),男,浙江缙云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主任、教授。
林茹(1969—),女,浙江平阳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办公室主任、教授。
陈燕萍(1963—),女,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机电学院教授。
钱卫星(1974—),男,江苏常州人,硕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
吴婷婷(1984—),女,浙江浦江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汽车学院助理研究员。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①———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汪吾金(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职业素养是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等,是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有人视之为职业的内在要求和行为规范。
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的具体量化就是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 ,简称CQ )。
职商越高越有可能获得职场成功,而职商是需要培养的。
在当前高职教育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寻求真正适用、高效的养成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需要强化职业素养教育高职教育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中国智造”转变,要切实提高吸引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
(一)国家政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Ca s e S t u d y o f Do n g g u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Co l l e g e
C h e n C a i h o n g P a n S u y u a n L i a o Ru y i n g
我 国信 息教 育 对 于 信 息素 养 的 研究 起 步 较 晚 。 我 国高 校 1 9 8 4年才 开 设文 献信 息 检 索课 ; 2 0 0 2年 . 教 育 部 首 次 将 文 检 课 教 学 改 成 信 息 素 质 教 育 ] 。 2 0 1 2年在 长沙 召 开 了“ 全 国高职 院校 图书 馆信 息 素 养标 准研讨 会 ” , 参会 代 表 围绕信 息素 养标 准及 指 标 体 系 、高 职 院校 图书馆 评估 体 系等相 关议 题 展开 了
a l c o l l e g e i n f o ma r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e d u c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 v o c a t i o n l a c o l l e g e ; v o c a t i o n a l s t u d e n t ;i n f o m a r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 e d u c a t i o n mo d e l
d e n t ’ S i n f o r ma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a n d i n f o ma r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e d u c a t i o n ,a n a l y z e s t h e s u ve r y r e s u l t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i n n o v a t i v e mo d e l o f v o c a t i o n —
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①——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新时代高职院校“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①———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刘欣,单园,程羲,王莹,张弛(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723002)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指导思想及政策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增强教学与实训的融合,提升实习实训的比重。
同时,学院坚持与行业、产业和企业深度融合,确保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与产业技术进步、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了课程与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步发展,并对新兴产业人才进行适度的超前储备,有效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1355”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现实意义(一)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此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推动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的进程中进行了深入探索,始终把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作为重点,希望通过优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缩减教育输出与行业需求间的鸿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办法,确立教育的核心价值。
在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方面,众多院校已经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合作框架,然而,在具体的合作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考验,也为未来教学工作的改良指明了方向[1]。
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亟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学校教育创新的必经阶段近年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适应岗位需求+灵活转换职业”的培养理念为核心的“13X ”实践教学体系和“311”人文素质教育计划[2]。
这些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尤其在针对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各分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紧密结合未来工作场景的实际需求,将沟通、表达、应急处理及抗压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及专业知识深度融合,通过加强校内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基础,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标准、课程体系、教材选择及实习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教学模式创新1.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软件开发项目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法律专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际法律案例,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实施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高,防止教学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二、实践探索1.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业,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学校提供实际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
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投入资金,建立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3.举办各类竞赛举办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专业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
素质教育中创新素养的培养与教学实践策略
素质教育中创新素养的培养与教学实践策略引言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而在素质教育中,创新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文将探讨素质教育中创新素养的培养以及相应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素质教育中创新素养的含义与重要性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
与传统的知识学习相比,创新素养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素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面对未知和复杂的情境中,能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时,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1. 提供创新教育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应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创客实验室,提供各种物质和技术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外部创新资源进行合作,邀请创业者、科学家等来校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角色模型。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培养创新素养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设立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提出并实施自己的想法。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创新项目学习创新项目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开展具体的创新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鼓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实验。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创新常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运用,因此,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能力对于培养创新素养非常重要。
学校应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综合分析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摘要: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本文探讨了构建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素质教育创新模式;重塑高职教师知识观,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构建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职新型教学模式,并以过程性评价为素质教育作保证等创新模式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72
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是指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发展,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界一个关注的热点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要求,再一次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必须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
1 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的着重点
凯业必达的调研报告指出,技术人才缺失正严重拖累全球经济发展,80%的中国雇主无法为企业找到足够的熟练工,有高达65%的中国企业由于成长滞后而导致产能和收入损失遭受了严重影响,因
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已是当务之急。
1.1 文化素质
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科学与人文明显呈现交叉、融合、渗透的趋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目前,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重功利、轻素质”狭隘的专业教育是根本性的弊端。
强调“做事”与“做人”的有机结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突破口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1.2 职业能力素质
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职业教育也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等弊端,其教育的结果可能造成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创新意识较差,但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教育是要求学生从就业到创业等方面的全方位的适应能力,要使学生从学校出来就能零距离上岗,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创造更大就业机会的能力。
1.3 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的实质是树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鼓励其通过诚实的劳动,在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时,增加社会财富,促进国家建设。
其中,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等。
职业道德是社
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是其价值观、道德观的具体体现,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守则,安心本职工作,勤奋钻研业务,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1.4 良好的身心素质
不少高职生心理成熟程度滞后于其生理和智力发展,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较差,身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缺乏户外拓展训练的一些崭新理念。
健康的体魄是未来成才成功的基石。
这就需要高职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旺盛的精力。
从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当代高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如:不少高职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由于原有的生存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的差异,有些学生表现出不适应,加之社会上还有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很容易使高职生产生自卑、焦虑心理,由于自卑而出现了人际关系交往不良,就业困难、择业困难产生的心理紧张等等。
因此,高职生必须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抵御挫折的能力,以乐观的心态去直面人生。
2 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实施措施
2.1 构建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由封闭办学逐步走向开放式办学的过程,是具有时代特点的素质教育观的现实反映。
高职生素质拓展在实践中已逐渐被视为“第二课堂”统揽体系,并成为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
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比如,我校高职生素质拓展学分制的实施,正是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之下,积极探寻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
它将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课堂、讲座、学术科技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内容上紧密衔接、形式上互相补充及功能上互相促进的作用,符合应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2.2 重塑高职教师的知识观,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当前高职教师知识体系中的内容主要是概念或原理等学科知识,而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性知识,尤其是其中非常有利于工作任务完成的经验、策略和工作诀窍性知识,由于其形成过程的个体性、非意识性、零散性等特征,能用文字呈现的很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然而,对于要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而言,工作过程性知识即隐性知识体系的价值不亚于学科知识体系,其价值甚至高于学科知识。
隐性知识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隐性知识以零散的、个体的形式大量存在着,如果能有效地将这些知识组织起来,将大大缩短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历程。
这意味着,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开发并非简单地按照新的逻辑重新筛选和
组织原有学科知识,而是通过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开发,建立高职教育所特有的基于行动的知识体系。
这一改革性课程开发的行为,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知识观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
2.3 构建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职新型教学模式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职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任务或项目教学实践、小组合作、情境体验,过程性评价等。
首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高职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尝试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人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根据课程标准来实施。
课程标准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存在着质的不同,它反映了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教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到语言习的得和运用语言的人的变革趋势。
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取决于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投入、参与和运用程度,而高职新型教学模式恰好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这个空间和最大限度的过程参与及投入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以任务或项目教学为载体。
高职新型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以任务或项目教学为载体实施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避免教师不必要的干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独自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也摆脱了由教师设计的所谓“启发式”师生互动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小组合作、探索发现、情境体验等形式展开教学。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计划和决策能力、策略选择和使用
能力、监督和评价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等。
2.4 以过程性评价为素质教育作保证
过程性评价侧重学习过程、语言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考核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课堂具体目标以及个人的既定目标进行综合评定。
考核标准不仅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括执行任务的态度、精力的投入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与他人合作情况以及评价能力,此外还包括完成任务的整体效果,将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
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因此,评价要时刻注意这些变化并随时调整,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现螺旋、递进、动态发展的趋势。
3 结语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综合工程,它不再局限于学科教法的改良,也不是单一的增加课外活动或者增加选修课程,更是有别于特长教育,它必须坚决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素质教育渗透于高职教学管理中去,从教师到学生、课内到课外等所有因素中都必须有所涉及。
因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高职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冯婧.职业技术学院的素质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7).
[2]贾曼丽.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11).
[3]王晶浅.谈职业院校如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2,(2).
[4]宋岩.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11).
作者简介:李洪源(1980-),女,湖南沅江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公共课部,湖南长沙4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