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的原理及结构ppt
第4章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第一节数码相机的电原理框图通过数码相机下面的电原理框图我们就可以了解数码相机的摄影原理上图就是数码相机的主要部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图。
由图可见,被测景物的光线通过相机的光学镜头传送到CCD图像传感器,CCD将光的强弱光信号转换为相应强度的电量信号再传送至A/D模数转换器,A/D模数转换器再将电量模拟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再传至相机的DSP数字信号微处理器,经过数学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同时传至相机内部的静态/动态存储器存储和传至图像控制器处理,再由图像控制器将图像数字信号处理后再传至LCD液晶显示器显示被拍摄景物的图像,另外还传至图像压缩器将图像压缩成JPEG等格式后,再传至外接存储卡(闪存卡)以及通过USB连线将图像传至电脑或照片打印机。
由上述可知,数码相机之所以被称为数码相机,其主要道理就是它把二进制数码信号成像,所以称为数码相机。
第二节数码相机的的光电传感器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其原理是胶卷底片上的无数银盐颗粒感光成图像。
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光电传感器,其原理是光电传感器上的大量光电器件(光电二极管)感光成电图像。
传统相机的底片可以从相机内取出来,但数码相机的光电传感器却是与相机固定一体不可取出的。
光电传感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在数码相机内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光电传感器的发展道路。
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新开发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⑴ CCD光电传感器CCD光电传感器是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它是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感光器件,在该器件上集成了数以百万计以上的数目的光电二极管,这些大量光电二极管能各自把接受到的来自被摄景物的不同亮度的光线转变成相应强弱的电荷,这些强弱不同的电荷量再通过A/D模数转换芯片转换为相应大小不同的数字量,最后再由相机内的微处理器将这些数字量处理成像。
照相机原理ppt
照相机原理ppt
1. 介绍照相机的原理
- 光学成像原理
- 光线进入镜头
- 通过透镜对光线进行聚焦
- 光线通过光圈控制进入相机的数量
- 曝光原理
- 快门控制相机感光元件的曝光时间
- 曝光时间长短影响图像的明暗程度
- 成像原理
- 相机通过感光元件将光线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 电信号通过图像处理后形成最终的图像
2. 照相机的组成部分
- 镜头系统
- 透镜:对光线进行聚焦
- 光圈: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数量
- 快门系统
- 快门:控制相机感光元件的曝光时间
- 快门速度: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运动捕捉能力 - 感光元件
- CMOS 或 CCD 感光芯片
- 将光线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 图像处理器
- 处理电信号并生成最终的图像
- 存储器
- 保存拍摄的图像
- 控制器
- 控制相机的各项参数和功能3.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 对焦调节
- 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整
- 曝光补偿
- 白平衡设置
- 镜头选择和更换
- 图片存储和传输
4. 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 创始和早期相机
- 可换镜头的单反相机
- 数码相机的出现
- 高级功能和智能化发展
5. 照相机的应用领域
- 摄影师和艺术创作
- 旅游和纪录
- 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检测 - 家庭和社交媒体分享
6. 总结和展望
- 照相机的原理和组成部分
-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和应用领域 - 未来照相机的发展趋势。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课件
定期备份存储卡中的重要文 件,以防数据丢失。
使用读卡器或直接在相机上 格式化存储卡,以确保其性 能和兼容性。
注意存储卡的存储容量和使 用寿命,及时更换旧存储卡 。
照相机的未来发展
05
高清摄像的发展趋势
01
分辨率提升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高清摄像机的分辨率不断提升, 能够提供更加细腻、真实的画面效果。
相机的基本组成
镜头
用于聚焦光线并形成图像。
快门
控制曝光时间。
光圈
调节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传感器
用于捕捉图像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04
03
02
01
02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小孔成像原理
光线通过小孔进入暗 盒,在暗盒的另一侧 形成倒立的实像。
小孔的直径和形状会 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和 质量。
小孔成像原理是照相 机和摄像机的基本工 作原理。
。
传感器的清洁与保养
传感器是照相机中的感光元件,需要保持清洁以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
在清洁传感器之前,需要将相机镜头卸下并使用吹气球或吸尘器清除传感器表面的 灰尘。
如果传感器表面存在顽固污渍,可以使用专业的传感器清洁剂进行清洁,但要遵循 清洁剂的使用说明。
存储卡的维护与保养
存储卡是存储照片和视频的 重要媒介,需要妥善维护和 保养。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结合,未来照相机能够创造出更 加丰富、多样的拍摄效果和视觉体验。
模块化设计
未来照相机的设计将更加注重模块化,方便用户根据需求进行定制 和升级,提高相机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谢谢聆听
闪光灯是拍摄时的重要工具,正确使用能提升照片质量。
详细描述
照相机的主要结构
照相机的主要结构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①机身②镜头③光圈④快门⑤胶卷⑥卷片器⑦取景框照相机是一种集光学、机械、化学、电子、材料于一体的仪器,大小部件很多,但其主要部件有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测距器、机身、卷片装置、闪光連动和自拍机等;一、镜头的结构和成像原理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它和人的眼睛一样,能使被摄物体形成一定的景象,并如实地记录在感光片或者磁盘上;现代照相机机的镜头是一种复式镜头,它是由三、四片或者六、七片不等的凹凸透镜组成;这些镜头口径大,并其表面有镀膜,大大提高了镜头的透光能力和成象的清晰度,克服了单透镜照相机容易出现的变形现象;镜头分为固定镜头和活动镜头两种,都安装在照相机的前端;1、镜头的成像原理:构成镜头的主要成分是玻璃透镜;透镜又分凹透镜和凸透镜两种;凹透镜只能发散光线,不能成像;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能把外界的各种光线会集起来,形成一定的影像;现代照相机的复式镜头都具有聚光成像的作用,而凹透镜虽然没有聚光成像作用,但它有校正镜头成像时出现的各种像差的功能;从可以看出,凸透镜左边有一个光点,透镜将它的发散光线分别向主轴折射,最后所有的光线会集成一个很清晰的小亮点;这个小亮点就是透镜左边光亮点的“像”,也就是光学上讲的“焦点”;假如透镜左边的光点换成一个物体,那么在透镜右边就不是一个小光点了,而是这个物体的影像了;:经过透镜聚成的物体的影像,其各个部分的位置和原物体恰恰相反,上下颠倒,左右移位;这是因为光线都是直线传播的,这些光线穿过透镜分别向主轴折射后,到达成像屏上就会聚成一定的影像;这时从图中可看到,从物体下部射来的光线并不会聚在下边,而是在上面;从物体左边射来的光线也不会聚在左边,而是在右面;所以说,物体通过透镜会聚成的影像,其各部分的位置都是和原物体相互倒置的;2、镜头的焦距:透镜成像在理想的情况下,同一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透镜后仍相交于一点,每一条直线都相对于惟一的一条直线,每一个平面,都对应于惟一的一个平面;这种物与像一一相对应的关系,叫做共轭关系;一般地说,被摄物体离镜头30米以上,即称之为无穷远,用符号“∞”表示;无穷远处的物体散射出来的光线,通过镜头的透镜形成的像点,就是;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用符号“F”来表示;除了变焦镜头以外,其它的镜头的焦距都是固定的;常见的镜头的焦距有、、5cm、9cm、等多种;镜头焦距的长短,直接影响物体成像的大小;在同一地点,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同一物体,其形成的影像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个变化的规律是,用的镜头的焦距越长,其物体成像就会越大;反之,镜头的焦距越短,其拍摄物体的影像就会越小;即物体成像的大小与镜头的焦距的长短成正比;镜头焦距增加一倍,物体成像也就增加一倍;如下图所示;镜头焦距的长短还影响到镜头的透光量、镜头的视角大小和景深的长短;凡是焦距长的镜头,其透光的能力较弱,视角较小,景深较短;而焦距短的镜头,其透光能力就较强,视角也较大,景深较长;因此,在摄影时就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取不同焦距的镜头;3、镜头口径的光圈系数:镜头的口径就相当于房子的窗口,窗子越大,进入房子里的光线就越多,室内就越明亮;镜头的焦距就相当于房子的深度;镜头的焦距越长,感光片上得到的光线照度就越弱;镜头的焦距越短,感光片上得到的光线照度就越强;例如,有两个口径都为一吋的镜头,但它们的焦距不一样,分别为8吋和16吋,口径与焦距的比值为1:8和1:16,显然,焦距为8吋的镜头比焦距为16吋的镜头的光通量要大;我们通常把1:8 和1:16的比值写成f8和f16,“f”是一个系数,它表明镜头焦距对镜头口径的倍数; 口径相同的镜头,焦距越长,f系数的数值就越大,而f系数的数值就越大,镜头的透光能力就越弱;如>>>f8> f11>f16>f22;自然界的光线是瞬息变化的,时强时弱;在拍摄时,为了能让所需要的光线完全通过透镜,折射到感光片上,使物体清晰成像,最理想的办法是使镜头的口径能随意调节,控制进入镜头光线的多少,于是,人们就在镜头上安装上了“光圈”装置;光圈一般都是由十几片微薄的钢片组成,装在复式透镜的中间,由按钮调节圆孔的大小;这些不同口径的圆孔,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圆孔的大小由数字表示,分别为、、4、、8、11、16、22等,这些光圈的读数与镜头的相对口径大小是一致的;这样,虽然镜头的口径不变,但由于光圈的调节圆孔的大小,也就是调节了镜头口径的大小,以此来调节透过镜头的光通量,使到达感光片上的光的强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的量上,感光片也就得到了正确的感光;以上光圈各档的数值通常又称之为光圈系数,都刻在了镜头的边缘上; 从的排列上可以看出,光圈越小,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就越小,而f系数的比值却越来越大,从一直递增为22;f系数比值大小,和实际镜头的光通量成反比,也就是说,光圈的读数越大,光圈开的就越小,通过镜头的光通量也就越少;4、镜头的视角:镜头的视角范围有一定的限度;镜头视角的大小,取决于镜头焦距的长短和用底片尺寸的大小;焦距短,底片尺寸大,视角也就大,拍摄范围广;反之,焦距长,而底片小,视角也就小,拍摄范围自然也就小;右图所示一般标准镜头的视角大约在50度左右;测定镜头视角的方法是:当镜头与底片保持在焦点距离时,由镜头中心到底片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即是镜头的视角;例如焦距为6mm、f/ Fisheye-Nikkor AIS的尼康超广角镜头,左图极适合于用来创造特别效果,220°的视角比一般的鱼眼镜大出40°,f/的最大光圈使这支镜头能够在极暗的光线条件下进行拍摄;近摄距离:28厘米,5片滤镜内置于镜头中的旋转塔上;5、加膜镜头:相机镜头的透镜表面,往往呈紫色、米黄色、深蓝色等,这是在镜头透镜的制作时,让氟化物在高度真空中蒸发,在透镜的表面上就形成了一层带色的薄膜;其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减少光线通过镜头时的反射, 降低光线的损失,把尽量多的光线都通过透镜到达感光片,让感光片正确感光左图;二、镜头的景深和超焦距1景深的形成:在摄影过程中,需要调准镜头的焦距才能拍摄出清晰的照片,由于视场中的物体离镜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的焦点是不在一个焦点平面上的,由于镜头有共轭焦点如左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场景中的三个物点,若以A为目标聚焦,则A的像落在焦点平面上的就是A',那么在A点前后的B、C两点,其落在焦点平面上的就是B'和C',是一个光斑,叫做弥散圈;当这个弥散圈的直径小到人的肉眼分辩不出来时,B、C的光斑也被认为是清晰的像点,在焦点平面上,B'、C'的成像清晰范围叫做焦深;与焦深相对应的被摄景物的清晰范围叫做景深;从被摄物到最近清晰点的距离叫前景深,被摄物到最远清晰点的距离叫后景深;前后景深的和叫全景深,简称景深;把不影响成像清晰度的最大模糊圈称为容许的弥散圈;弥散的直径是决定摄影焦深和测距精度的重要参数;这个量值,由观看照片的距离、放大倍率和眼睛的分辩率来决定的;从计算和实验的结果证明,人眼观看任何物体,当人眼距离越过被观察物体直径3450倍时,这个物体成像就是一个小点;一般的照片,照度为50-200LX,照片的最大密度是以作为照相容许弥散圈的直径,就是按照345mm视线距离来决定的,这时,视角正好为1',而平时明视距离观察即250mm,观察物体时,其相应的视角比人眼的极限分辩角稍大一点人眼的鉴别角2' -3'也是容许的;135胶卷的弥散圈应在1/20-1/30mm,120胶卷则在1/10-1/20mm;通常规定的弥散圈直径以不超过该照相机标准镜头焦距的1/1000为原则;135照相机的标准镜头为50mm,它的1/1000就是1/20mm;如在135照相机上换上一个500mm长焦距镜头,仍按50mm计算,因为胶片的尺寸未变;2影响景深的因素景深的大小是由光圈的大小、镜头的焦距和镜头到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而决定的;光圈大小也決定了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在拍摄中,欲取最小景深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最大光圈;如果由于光线太亮,使用最大光圈配合相机上的最快速度,曝光仍然过度的话,解决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灰色滤镜”,方法之二是换用片速低一些的胶卷;要想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显现,则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景深越大,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也就越高;欲取最大景深的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焦距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景深的长短,在同一个光圈、同一地点拍摄同个景物,镜头焦距越长,它的景深就越短;用长焦距镜头拍摄,镜头伸出的长度,比短焦距要长,在焦点平面上形成的弥散圈直径也大,焦深和景深也就变小了;物距的远近;在光圈和镜头焦距不变的条件下,镜头到被摄物越远,其景深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为物距和像距是共轭关系,焦距由近向远处调,焦点平面上形成的一系列的弥散圈变化不大;这样可容许的弥散圈的范围较大,景深也较大;而物距逐渐减小时,焦点平面上形成的一系列的弥散圈变化明显;这样可容许的弥散圈的范围较小,景深也较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创作的要求,把光圈、焦距和物距综合起来考虑,把景深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3超焦距当镜头调焦到无穷远时,从照相机到最近处清晰物面之间的距离H叫超焦距;超焦距是一个变量,它的长短是由照相机镜头的光圈大小、镜头焦距的长度和拍摄时的物距来决定的;光圈开度越大,超焦距越大,成正比例关系;镜头焦距越短,超焦距越短;在弥散圈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超焦距和焦距成正比;所以,要与景深区别开来,即超焦距越大,景深则越小,成反比关系;两者不能混淆左图;由形成景深的原理可知,当调焦点放在无穷远时,前景深到无穷远时是超焦距,而后景深没有发挥作用;当调焦点移到景深前界限处,使最远清晰点仍在无穷远,而最近清晰点到镜头的最近距离,恰好是超焦距的1/2,景深也就增大到1/2超焦距处,所以,用超焦距扩大景深,在摄影中被广泛地应用;发挥超焦距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景深范围,如在抓拍运动的物体时即可运用;另一方面,适当开大光圈,可以相对提高胶片的感光度;一般来讲,要想得到从米到无穷远的景深,必须用f16的光圈,如果运用超焦距,则可以运用f8的光圈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景深范围;这样相对地增加了两级光圈;因此,在光线较暗的环境里拍摄,为了增加曝光量,由开大光圈,利用超焦距增大景深,就可以同样达到预期的目的;三、镜头的质量镜头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质量,而镜头的质量表现在镜头的透镜结像的清晰度、准确度和通光量;一枚质量好的复合式镜头,是由多片凸透镜和多片凹透镜组成;凸透镜是具有聚光成像的能力,凹透镜是具有校正像差的作用;但组合起来仍然相当于一个成像的凸透镜;镜头的分辩率是指镜头对物像细微影纹的分辩能力;一般是利用镜头的分辩率的高低来评价镜头的质量优劣;通常是在成像面上每一毫米的距离内所能清晰地分辩出黑白线条的条数,其单位是“线对/mm”;国家规定,135、120照相机摄影物镜的分辩率标准分为三个等级,见下表:标准像幅视场一级二级三级60×60mm 中心视场条/mm26 21 15 中心以外条/mm13 9 624×36mm 中心视场条/mm37 31 26 中心以外条/mm22 15 12由于镜头的结构十分严密,要精确地鉴别镜头的质量,需要有专门的光学仪器;通常有一个简便的鉴别方法:1察看镜头的最大口径;镜头的口径越大,说明它的感光能力越强;可以适应较暗的拍摄环境,进行较快的速度曝光;2观察镜头的分辨力;镜头在视场中心和视场边缘部分的分辨力是不一样的;镜头中心的强,边缘的弱;镜头的质量越高,其分辨力就越强;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拍摄一块线板,看其照片的清晰度,以此来测定镜头的分辨力,即可判断镜头的质量;3观察像界的清晰度;像界的清晰度就是指镜头成像清晰和影纹纤细的程度;鉴别时,可以在照相机的后面放感光片的地方,放置一块磨沙玻璃,通过它观察书报上的字迹,检查影像的清晰程度;。
相机的原理结构图
相机的原理结构图
相机的原理结构图如下所示:
1. 光学系统:包括镜头、镜片和光圈等组件,用于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聚焦和光量的调节。
2. 快门系统:由快门和快门机构组成,用于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曝光时间。
3. 影像传感器:光线经过光学系统和快门系统后,进入影像传感器进行光信号的转换。
4. 图像处理器:将影像传感器捕捉到的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图像处理,如色彩校正、降噪等。
5. 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图像数据。
6. 视图系统:包括取景器和LCD显示屏,用于实时观察拍摄
角度和图像的预览。
7. 控制系统:由按钮、转盘和面板等组成,用于用户对相机的各种设置和操作。
8. 电源系统:包括电池和电源管理模块,提供相机所需的电能。
9. 连接接口:如USB、HDMI等,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
传输和连接。
ppt 相机成像原理——第二节 照相机的类型完整ppt
机背取景式相机 机背取景式相机一般分为单轨和双轨两大类,单轨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调整范
围大,一般适合室内及具有良好携带条件时应用;双轨机体积较小,能折叠,重量较轻, 调整范围相应较小,一般适宜风光摄影。相机按照拍摄胶片的尺寸还分为4X5英寸、5X7 英寸、8X10英寸等。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单镜头反光相机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照相设备单,镜它用头一反个镜光头照直接相观机察和是聚人焦影们像常,消用除的了取照景相视差设。备,它用一个镜头直接观察和聚焦影像, 这照种相采 机用种双类镜繁头多结、构型,号两各个异镜。头消上除下排了列取,固景定视在镜差头。架上,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下面的镜头用于拍摄。
摄影摄像基础数字课程脚本大纲
第二章 相机成像原理——第二节 照相机的类型
照相机种类繁多、型号各异。按相机的取景方式不同,将常用的照相机归纳为
以下几种:平视(直视)旁轴取景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机背 取景及全画幅照相机等。
平视(直视)旁轴取景相机 旁轴相机是在单反取景系统出来之前使用比较广轨和双轨两大类,单轨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调整范围大,一般适合室内及具有良好携带条件时应用; 平视(直视)旁轴取景相机 机背取景式相机一般分为单轨和双轨两大类,单轨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调整范围大,一般适合室内及具有良好携带条件时应用; 按相机的取景方式不同,将常用的照相机归纳为以下几种:平视(直视)旁轴取景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机背取景及全画幅照相机等。 照相机种类繁多、型号各异。 按相机的取景方式不同,将常用的照相机归纳为以下几种:平视(直视)旁轴取景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机背取景及全画幅照相机等。 双轨机体积较小,能折叠,重量较轻,调整范围相应较小,一般适宜风光摄影。 照相机种类繁多、型号各异。 旁轴相机的取景方式和单反相机不一样,不是通过镜头取景,而是通过独立取景器取景,其取景器内成像与拍摄之间取景范围不一致,有“视差”问题。 第二章 相机成像原理——第二节 照相机的类型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照相设备,它用一个镜头直接观察和聚焦影像,消除了取景视差。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照相设备,它用一个镜头直接观察和聚焦影像,消除了取景视差。 按相机的取景方式不同,将常用的照相机归纳为以下几种:平视(直视)旁轴取景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机背取景及全画幅照相机等。
传统相机的成相原理及构造+底稿
C.光圈: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使胶片、 CCD感光的控光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光圈大小影 响景深。 1900年,各相机生产厂家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了欢国际 会议,对镜头光圈数作了统一的规定,提出了如下标准 系列:f/1,f/1.4,f/2,f/2.8,f/4,f/5.6,f/8, f/11,f16,f/22,f/32,对后来相机的发展产生了 很好的协调和促进作用。
相机的基本分类
按记录影象的介 质分类: 1. 胶片相机、 2.数字相机。
二、相机的基本结构
相机的基本结构
A.机身:一只遮光外壳的一端有一孔穴,用以安装 镜头,孔穴的对面有一容片器,用以承装一段感光 胶片(数码相机为记录影象的CCD或CMOS的装 置)。 B.镜头:一只结构简单的镜头可以是一块凸形毛玻 璃,它折射来自被摄体上每一点被扩大了的光线, 然后这些光线聚集起来形成连贯的点即焦平面。 鱼眼:6-16(约180度)、超广角:小于21(大 于90度)、广角:21-38(90-60度)、标准: 38-60(60-40度)、中焦:60-135(40-18 度)、长焦:135-250(18-10度)、超长焦: 250以上(小于10度)
成像成像作为现代的专业人像摄影师作为现代的专业人像摄影师只有熟悉相机的功只有熟悉相机的功能结构种类才能很好的使用照相机才能作能结构种类才能很好的使用照相机才能作到控制影像效果发挥照相机的特性最终为拍到控制影像效果发挥照相机的特性最终为拍摄服务并灵活驾驭相机
传统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学习目的:
对照相机的构造及成像原理的掌握
画幅大小分类: 全景照相机、 大画幅照相机、 中画幅相机、 小画幅相机。 1.小画副135[36x24mm] 2.中画副6x7 6x6 6x4.5 6x9 [cm] 3.大画副 4x5 [125x100mm] 8x10 [200x250mm] 4.大转机
照相机的基本原理ppt模板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优点
1、可以迅速准确地进行取景聚焦,观察景深; 2、有大批镜头可以换用,可以胜任多种工作; 3、高档相机功能齐全。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缺点
1、曝光瞬间取景器被遮挡,使用B门时造成不便; 2、以全开光圈取景时,容易使人忽略实拍景深增 加的变化; 3、功能多造成操作复杂、烦琐。
照相机的使用
1.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规定程序使用。 2.掌握装片及卸片的方法。 3.调节快门时,不能调到两档之间。 4.照相机使用完后,应将快门和自拍机构释 放至松弛状态,光圈调到最大。 5.自拍时应将目镜遮住,防止干扰测光系统。 6、使用50mm镜头,快门不应低于1/125。
照相机的维护
1.在凉爽、干净、干燥的地方保存照相 机。 2.除拍摄时以外,平时应该总让镜头盖 盖在镜头上。 3.除非接受过职业的培训并具有专用的 工具,否则不要尝试修理照相机。 4.不要让手指接触到镜头的透镜。 5.保持照相机内外的洁净。
按自动化分类
手控曝光照相机 半自动曝光相机 自动曝光照相机 自动调焦照相机 自控闪光照相机 自动卷片照相机
凤凰205BS照相机
宾得MZ-S单反相机
按所用胶片 尺寸分类
110照相机 120照相机 135照相机 126照相机 220照相机
按取景系统 分类
机背取景照相机 旁轴取景照相机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双镜头反光取景器
禄莱120双反照相机
双镜头反光相机的优点
1、机械设计简单,可靠,噪音小; 2、可全程观察效果; 3、取景范围宽阔,可举过头顶拍摄。
双镜头反光相机的缺点
1、视差给近摄造成困难; 2、聚焦屏左右颠倒,不易取景; 3、不能直观观测景深效果;
数码相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5/2019
11
光圈与快门的概念
快门是控制胶片曝光时 间长短的一种机械或电 子装置,通常快门装置 都设计在机身或者镜头 内。一般情况下,手持 相机拍摄时,为了保证 图片的清晰度,采用的 快门速度不能低于镜头 焦距的倒数,这个数值 可称为“安全快门”。
12
2/15/2019
光圈、快门的标注方式
2/15/2019
18
程序曝光
数码相机的程序曝光系统可以根据测光值自动计算 出正确的曝光量,并可根据现场光源情况以及镜头 的焦距自动给出恰当的光圈、快门组合进行曝光。 当然,这些曝光程序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 进行手动选择。最常见的曝光程序有:肖像模式、 风景摄影模式、运动模式、月光模式、月光肖像模 式等。 部分高级数码相机还为有经验的摄影者提供了光圈 优先(A)、快门优先(S)以及全手动模式。
2/15/2019
6
典型的焦距概念
对于相机而言,焦距在16mm—28mm为超广角, 28mm—50mm为广角,50mm—100mm为中焦, 100mm—400mm为长焦。
16mm 28mm 35mm 50mm 100mm 135mm 200mm 400mm
广角
中焦
长焦
2/15/2019
7
2/15/2019
快门速度(S)
1’
1/2
1/8
1/30
1/125
1/2000
标示数值越大,快门速度越快
快门速度
光圈值(f)
1.4
2.8
4.5
5.6
8.0
16
标示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景深越大
2/15/2019
光圈孔径
2第二节 γ照相机
第二节、γ照相机一、γ照相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γ照相机由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定位电路、显示记录装置、机械支架和床组成(图7-1)。
其中将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和电子矩阵电路等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组成探测器(探头)。
(图7-2)人体内吸收放射性药物后放出的γ光子,经过准直器入射到闪烁晶体,闪烁晶体将人射的y射线转换成光子,能发出闪烁荧光。
在闪烁晶体与光电倍增管之间由光导连接,光导的作用是将闪烁晶体产生的荧光有效地传输到光电倍增管的输人屏上。
探头内一般有数十只光电倍增管,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光电倍增管将接收到的闪烁光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转换成电流,经过前置放大器增幅放大后。
输出到定位电路。
γ射线通过铅准直器孔道投射到晶体上,晶体产生的闪烁荧光可以同时经光导传输到所有的光电倍增管上.最靠近荧光点的光电倍增管接收到的光子最多,输出的电脉冲幅度最大,离得较远者则因接收的光子数较少,输出的电脉冲幅度较小(图7-3 )。
因此晶体中发生一个闪烁事件就会使排列有序的光电倍增管阳极输出众多的幅度不等的电脉冲信号,对这些信号经过权重处理,就可以得到这一闪烁事件的位置信号P。
定位电路就是在每个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端加一个与位置有关的权重电阻或权重延迟线,将每个管输出的信号进行位置权重,再利用加法电路和减法电路将所有经过位置权重的号总和,利用比分电路得出这一事件特有的位置信号P。
图7-4为由各个光电倍增管的位置权重电阻组成的矩阵示意图。
每一个光电倍增管都与4个电阻相连接,各电阻的阻值根据管的位置不同而异。
以下举两个简化了的例子来说明闪烁事件的位置信号是如何形成的。
一个闪烁事件发生在晶体中心(X,Y坐标原点),对位于第10号光电倍增管,其输出信号s10经过前置放大输人的4个电阻,阻值相同,设为20;由4个电阻输出的信号分别为X+、X-、Y+、Y-、,经过加法、减法和比分电路乃得到3个新的信号:X和Y为该事件的位置信号,在此例中X值和Y值皆为零,据此乃可以确认事件发生在X,Y坐标原点。
《照相机的结构》课件
工作原理
通过电子触发,瞬间释放存储在 闪光灯单元中的电能,激发灯泡
发出强光。
类型
内置闪光灯和外接闪光灯,外接 闪光灯通常用于专业摄影,提供
更灵活的照明效果。
自动对焦系统
功能
自动调节镜头焦距,确保拍摄对象清晰。
工作原理
通过镜头上的对焦传感器检测拍摄对象的距离, 然后驱动镜头移动至正确的焦距位置。
类型
工作原理
02
通过感光度(ISO)调节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通过快门速度调
节曝光时间。
类型
03
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手动曝光允许摄影师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曝光参数,而自动曝光则由相机自动计算和调整。
照相机的其他部件
04
电池与充电器
电池
照相机的动力来源,负责提供电力以 驱动内部机制和电子元件工作。
充电器
为电池充电的设备,通常采用插头式 或USB接口,确保电池能够得到持续 的电力供应。
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适 合拍摄动态对象。
防抖系统
功能
减少由于手抖造成的照片模糊。
工作原理
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相机的抖动,并由微处理器驱动补偿机制来 抵消抖动。
类型
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光学防抖通过物理方式抵消抖动,电子防抖 则通过软件算法来改善图像稳定性。
曝光控制系统
功能
01
调节相机感光度和快门速度,以获取正确的曝光效果。
《照相机的结构》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照相机概述 •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 照相机的功能部件 • 照相机的其他部件 • 照相机的维护与保养
照相机概述
01
照相机的定义Βιβλιοθήκη 01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将现 实世界中的影像聚焦在感光材料 上,并记录下来的装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照相机 ppt图文课件
物理大师 格物致知 下次课见!
获取全套ppt,请关注V:物理大师
照相机
照相机
窗外的风景 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照片
地球的全貌 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
达盖尔——1899年发明银版照相机 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f = 375mm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
U > V 时,物体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拓展
当物体逐渐远离照相机镜头的时候,像离镜头的距离是变远还 是变近,物体在底片上形成的像是变大还是变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
U > V 时,物体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照相机
例1.学生想用照相机拍摄物理老师清晰的照片,则照相机的镜头应离
老师( B )
A.两倍焦距处 C.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
B.两倍焦距外 D.焦点以内
照相机
例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拍摄的G20标志的照片,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A.遮住一半镜头,仍能照出完整物体 B.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小明所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D.要想使像小一些,小明应靠近标志,调节
暗箱长度后再拍摄
照相机
例3.初中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改拍个人的校园纪念照,这
时应该( A )
A.照相机离人近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B.照相机离人远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C.照相机离人远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D.照相机离人近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摄影教程第二章照相机原理及种类
内三爪 内三爪 外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外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内三爪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Olympus、Panasonic、Leica Konica Canon T、A、F Minolta、Seagull Fujica Canon EOS Sigma Sony/Konica-Minolta/Minolta AF Contax、Yashica、Phenix Kyocera、Yashica AF Pentax、Ricoh、Chinon、Cosina、Phinex
照相机原理——照相机基本构造详解
照相机基本构造——镜头
镜头结构
镜头像差
镜头景深 镜头种类
照相机基本构造——镜头结构:像差
镜头的像差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单色像差及色差。 镜头的单色像差五种,它们分别是影响成像清晰 度的球差、彗差、象散、场曲,以及影响物象相似 度的畸变。
照相机基本构造——镜头结构:像差
照相机基本构造——镜头结构:光圈
光圈的作用
1、改变快门速度 通常来讲,在相同感光度下相机的曝光是由光圈大小(光圈F 值)和快门速度决定的。我们知道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 的直径,也就是说光圈F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进光量也就越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增大光圈来提升快门速度,或者缩小光圈以降低 快门速度。 大光圈镜头通常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有着很好的表现,在单反 相机领域里被称为“夜之镜”的一系列镜头,比如尼康的Noct 58mm/F1.2以及徕卡的NOCTILUX-M 50mm/F0.95 ASPH夜用镜头都拥 有超大的光圈。
第一章照相机基础知识
中焦、长焦、远摄镜头:一个镜头的焦距尺寸大于底片
对角线的尺寸,或者说大于标准镜头的焦距,这个镜头就可以被叫做长焦镜 头。但是,习惯上,人们把80mm—135mm的镜头称为中焦镜头,把 135mm—300mm的镜头称作长焦镜头,把300mm以上的镜头称作远摄镜头。
变焦镜头
一般的定焦镜头焦距是固定的,而变焦镜头的焦距可以根据拍摄需要,在一
六、常用摄影附件
1.三脚架和单脚架
2.遮光罩主 要作用:
(2)可在一定 程度上防止尘 土、雨滴、雪 花等进入镜头 表面,造成对 镜面镀膜的破 坏。 (1)防止不必 要的光线进入 镜头从而对底 片画面产生破 坏作用;
3. 反光布: 主要用于拍摄人像 时,人面侧光或背光下对人面 不进行柔性补光;
1、快门。 快门的作用
控制光线进入和停留在感光面上的时间 机械快门、电子快门、机械电子快门 30秒到四千分之一秒,B门、T门
快门的类型
快门时间等级
所谓T门,是指按下快门按钮快门打开,开始曝光,而且快门持续打开,
直至再次按下按钮时快门关闭即停止曝光。
所谓B门,是快门的最慢的一档,你想要多慢就有多慢的一档,按
1,镜头焦距: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镜头焦距光从透镜 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 平面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2、镜头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焦距越长、视角越短。焦距越短,视角越长
3、镜头分类
焦距 底片尺寸
50mm
75mm 105mm 150mm 300mm
24×36mm
60×60mm 60×90mm 4×5英寸 8×10英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5相机的缺点 (1)使用闪光灯时,快门速度受闪光同 步速度限制,不能达到很高的快门速度。 (2)在拍摄高速动体时,会出现影像变 形现象。
二、120单镜头反光相机
120单镜头反光相机使用120底片。其 画幅可以调整,有60╳60、60╳45、 60 ╳ 90等画幅形式。
1、120单镜头反光相机的优点 (1)底片尺寸大,能做高倍率放大 (2)后背可更换。
二 照相机的维护
1.照相机应避免强烈的震动,挤,压,摔,碰 2.照相机上有些严禁用手接触的部位 3.照相机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高湿 度 4.照相机应防水 5.应避免在直射阳光下打开相机和后盖或 镜头,也不能把镜头对着强光
6.在停止使用时,不要上快门弦,应使快门 松弛 7.为保护镜头的调焦功能,在相机不使用时, 应将焦距调在∽处 8.自动相机的电池应经常检查电力是否充 足,不足时及时更换
二、头组,清晰成像于相机的焦平面,通过 控制快门的开闭,使得位于焦平面的感 光胶片感光,产生光化学反应,并在感 光胶片上形成潜影。
三、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一)镜头
1.镜头的构造 2.镜头成像的原理 3.镜头的焦距 4.镜头的口径和光圈系数 5.镜头的视角与焦距
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结构
一、针孔成像原理
1、针孔成像原理 在被摄景物与感光胶片之间放置一遮 光屏,屏中央开设一0.5mm的针孔,照 射被摄景物的光线透过针孔,能在感光 胶片上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影象。
2、镜头组成像的优势 镜头组采用多片凸、凹透镜组成, 可以利用各种透镜的性能互相抵消、减 弱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2、120单镜头反光相机的缺点 (1)机身和镜头体积大,分量重,携 带不方便。 (2)快门震动较大。
三、全自动相机
四 、大型专业相照机
五 、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
(一) 数码相机的类型 1、专业型数码相机 2、普及型数码相机
二 、影响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影像 质量的因素
1、CCD辨析率 2、影像辨析率 3、色彩还原性 4、镜头质量
第二节 现代照相机的基本类型及 特点
一、135相机
135相机是因使用135底片而得名。又 称35毫米相机。
1、135相机的优点: (1)体积小,分量轻,便于携带。 (2)配有多种可置换镜头。 (3)有效口径大,感光能力强,对不 同光线适应能力强。 (4)快门速度较高,能拍摄高速运动 的物体。
三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比较
1.存储影像的介质不同 2.图象的呈现方式不同 3.图象质量上的差异 4.从传递方式来看,数码影像传递方便快捷, 保真度高
第三节 照相机的镜头和摄影附件
一 、镜头的种类与性能
1、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 2、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 3、变焦镜头 4、微距镜头 5、TS镜头(离轴镜头) 6、电子对焦(EF)镜头
(二)快门
1.快门速度表示 2. 快门的作用 3. 快门类型
(三)测距对焦系统
1.连动测距式 2.反光式 3.后部磨砂玻璃式 4.自动测距式
(四)、取景器
1.单镜头反光俯视取镜器 2.单镜头反光平视取镜器 3.框式平视取镜器 4.光学直透视取镜器
五.卷片装置 六.暗箱和机身 七.其他装置 ( 1 ) 闪光连动装置 ( 2 ) 自拍装置 ( 3 ) 测光装置
二 、常用摄影附件
1、三脚架和单脚架 2、遮光罩 3、快门线 4、近摄接圈 5、增距镜
第四节 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
一 、使用照相机的基本常识
1.使用照相机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2.使用照相机时保持相机平直 3.拍摄时应保持相机的稳定 4.精确对焦 5.镜头成像有近界线,拍摄距离不宜过近 6.要善于利用各种附件为拍摄服务 7.有些相机的取镜器与拍摄镜头是分开的, 拍摄时应注意取下镜头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