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翻及稳定性分析
汽车翻滚分析报告
汽车翻滚分析报告一、引言汽车翻滚是一种严重的交通事故类型,其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危害严重。
汽车翻滚事故往往导致驾乘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于汽车翻滚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非常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汽车翻滚事故的常见原因和相关统计数据,为汽车制造商、驾驶员和政府部门提供有关汽车翻滚事故预防和救援的建议和指导。
二、汽车翻滚事故原因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和事故分析,造成汽车翻滚事故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驾驶员失误驾驶员失误是导致汽车翻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驾驶员失误包括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驾、违规超车等。
这些行为都增加了车辆失控的风险,进而导致翻滚事故的发生。
2. 车辆失控车辆失控也是导致汽车翻滚事故的重要原因。
车辆制动系统故障、转向系统失灵、轮胎爆胎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车辆失去控制,从而引发翻滚事故。
3. 道路条件道路条件是导致汽车翻滚事故的外部因素之一。
例如,道路湿滑、道路坑洼、急转弯等都会增加车辆翻滚的风险。
此外,施工区域的道路障碍物和路面不平坦也是翻滚事故的常见原因。
三、汽车翻滚事故统计数据根据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汽车翻滚事故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其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较为严重。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1.汽车翻滚事故的伤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总伤亡人数的比例约为5%。
2.由于汽车翻滚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占交通事故总财产损失的比例约为8%。
3.高速公路是汽车翻滚事故的高发地点,占据了事故总数的30%。
4.驾驶员失误是导致汽车翻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占比约为60%。
四、汽车翻滚事故预防和救援建议为了预防汽车翻滚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2.强化交通法规的执行,加大对超速、疲劳驾驶、酒驾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轮胎等关键部件的正常运行。
4.改善道路设计和维护,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条件。
汽车转向侧翻稳定性分析
程[ 2 1 汽车侧翻分为动态侧翻和静态侧翻 , 而动态侧 回正力矩 的作用 ; 假设横向速度 , 横摆角速度及侧倾 翻又分为“ 绊倒” 侧翻和“ 非绊倒” 侧翻。“ 绊倒” 侧翻 角速度都远小于车速。建立七 自由度模型如图 1 。
是指汽车在运动中与道路边缘冲撞或汽 车滑移 向软 质 路 面 引起 的侧 翻行 为 ; “ 非 绊 倒 ”侧 翻是 指 汽车 在
极 限行 驶状 态 下 , 例 如 高速 行驶 时转弯 角 过 大 , 汽 车 因受 到 地 面侧 向摩 擦 力 过 大而 引起 的侧 翻行 为 。本
文所提到 的侧 翻如不特别说明 , 一律指“ 非绊倒 ” 侧 翻 。本 文 以三 自由度模 型 为基础 , 建 立 了七 自由度模 型侧翻模型 , 应用 M a l f a b 完成稳态转 向仿真。 根据仿 真结果 分析汽 车结构参数对 汽车抗侧 翻能力 的影 响, 提出汽车的设计的科学依据 。
一
根 据 轮 胎 侧 倔 特 性 : T
耻 蝴
{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k y ( a r c t a n ‘
一 。
卜
( 1 I )
I = R= 一 k b = 一 k b a r c t a n (
)
其中 、 k 前轮和后轮的侧偏刚度 。整理后得 :
侧翻事故 。美国致命事故分析报告系统显示 , 在轻型 变 ; 忽略 轮胎 及悬 架 的非 线性 因素 ; 忽 略 地 面切 向力 车辆 单 车碰撞 事故 中, 5 4%的致命 事故 与侧 翻有关【 ” 。 与侧偏 力 对 轮胎侧 倾 特 性 的影 响 ;忽 略 左右 轮 胎 因 汽车侧 翻定义为汽车行驶过程 中绕其纵轴转动 载荷 变化 而 引起 的 轮胎 特性 的 变化 ,即 同轴 的两 个 9 0 o或 更 多 , 以 至 车 身 与 地 面 相 接 触 的危 险运 动 过 车轮在 x y 平面内有相同的转角和侧偏角 ;忽略轮胎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设计、制造和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车辆稳定性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汽车稳定性不仅关乎车辆安全性,也直接影响了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对汽车的稳定性分析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汽车稳定性分析1.1 车辆稳定性的定义车辆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行驶中保持直线行驶或在转弯、避障等特殊场景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一个稳定的车辆能够更好地保持横向、纵向和转向的稳定性,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1.2 影响车辆稳定性的因素车辆稳定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悬挂系统、操控系统、车辆质量、车辆速度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横向稳定性和纵向稳定性。
横向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转弯、避障等横向运动时的稳定性,主要受悬挂系统、车辆重心、轮胎性能等因素影响。
而纵向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加速、制动等纵向运动时的稳定性,主要受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车辆重心等因素影响。
1.3 车辆稳定性测试为了评估车辆的稳定性,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测试项目来检验车辆在各种运动情况下的性能。
比如在横向稳定性测试中,会进行转向稳定性测试、侧倾角测试、悬挂系统性能测试等;在纵向稳定性测试中,会进行加速稳定性测试、制动稳定性测试等。
只有通过这些测试项目,才能够全面评估车辆的稳定性能力。
二、汽车稳定性对策研究2.1 悬挂系统优化悬挂系统是影响车辆稳定性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因此优化悬挂系统对于提升车辆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可以提高悬挂系统的刚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小车身的横摇、纵摇等现象,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2.2 轮胎性能提升轮胎是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因此改善轮胎的性能,是提升车辆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制造工艺等手段来提升轮胎的抓地力、耐磨性等性能,从而提高车辆在横向和纵向运动中的稳定性。
2.3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的稳定性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汽车侧翻稳定性与预警综述分解
汽车侧翻稳定性与预警综述摘要:近年来,汽车侧翻事故作为重要的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统计数据表明,在汽车事故中,侧翻的危害程度仅次于碰撞事故居第二位。
然而,我国目前针对高速急转弯时汽车侧翻动态稳定性及预警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因此,本文总结归纳了目前主流侧翻稳定性模型,侧翻预警的硬件系统与算法。
通过仿真来计算侧倾角,来得测算汽车侧翻稳定性。
以及时下最为新颖的通过DPS来获得汽车的侧倾角,横向加速度等数据来预警。
本文比较了各种方案的利弊,对目前汽车的侧翻稳定性分析及预警研究做了一定程度的综述。
关键字:侧翻模型,侧翻控制器,预警算法,侧翻仿真,GPS侧翻控制系统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safety problems as vehicle rollover acciden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igh U.S.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statistics show that, in a car accident, harm degree rollover after touchHit the house second. However, China's current high speed sharp turning vehicle dynamic rollover stability and rollover warningThe study is also very little. Therefo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mainstream rollover stability model, hardware system and rollover warning algorithm. Through the simulation to calculate the roll angle measurement, more automobile side tumbling stability. And nowadays the most novel through the DPS to get the car's side angle, lateral acceleration and other data to aler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schemes on the current car rollover stability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research made a certain degree of review.Keywords:rollover model, rollover warning algorithm, controller, rollover simulation, GPS rollover control system1.汽车侧翻模型及动态稳定性分析1.1简明汽车模型建立模型为研究汽车侧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中车辆侧翻的动力学分析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中车辆侧翻的动力学分析近年来,随着汽车安全性的不断提升,对于汽车碰撞的仿真模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汽车侧翻事故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因此对车辆侧翻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汽车碰撞模拟仿真,深入探讨车辆侧翻的动力学分析。
1. 车辆侧翻的影响因素分析在进行车辆侧翻动力学分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影响车辆侧翻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汽车动力学性能:汽车的重心高度、车辆质量分布、悬挂系统、转向灵敏度等直接影响车辆的侧翻稳定性。
例如,高重心、重量分布不均匀的车辆更容易侧翻。
1.2 车辆速度和行驶轨迹:车辆速度和行驶轨迹对车辆侧翻具有重要影响。
高速行驶时,车辆的侧翻风险更高。
1.3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道路状况、车辆所受侧风及其他外力的作用等。
不同的道路状况和侧风风速会对车辆侧翻产生不同的影响。
2.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技术汽车碰撞模拟仿真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和变形情况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真实的碰撞事故,帮助工程师评估汽车的安全性能。
此外,仿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碰撞角度、碰撞速度和碰撞对象对车辆侧翻的影响进行分析。
3. 车辆侧翻的动力学分析通过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可以获得车辆在不同碰撞条件下的动力学响应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进行车辆侧翻的动力学分析。
3.1 车辆滚转角度分析:通过模拟碰撞后车辆的滚动角度变化,可以评估车辆侧翻的风险。
如果滚动角度较大,说明车辆在碰撞过程中有可能侧翻。
3.2 车辆转向角分析:车辆在侧翻过程中,转向角度的变化也十分重要。
模拟分析车辆在侧翻过程中转向角的变化情况,可以有效评估车辆侧翻的风险。
3.3 车辆重心高度分析:车辆重心的高度对侧翻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计算模拟,可以确定不同重心高度对车辆侧翻风险的影响程度。
4. 车辆侧翻风险评估根据上述动力学分析结果,可以对车辆的侧翻风险进行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确定车辆侧翻的潜在风险:根据模拟结果,确定车辆在不同碰撞条件下的侧翻潜在风险。
油气悬架工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研究
油气悬架工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研究油气悬架工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工程车辆在工程建设和维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中,油气悬架工程车辆是一类常用的工程车辆,具有重载能力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农村公路、山区等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油气悬架工程车辆的特殊结构和作业条件,其侧翻稳定性问题备受关注。
油气悬架工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与其结构和工作时的行驶状态密切相关。
该车辆采用了空气弹簧和气囊等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载荷实现高低调节和自适应悬架。
另外,该车辆通常采用重心低、底盘宽的结构,使得车辆行驶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然而,在一些极端工作条件下,如山区陡坡、急弯道等,车辆容易出现侧翻。
因此,研究油气悬架工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对于保障车辆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油气悬架工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首先需要对车辆结构和工作状态进行分析。
对于该车辆的结构,需要重点关注车辆位置和重心高度的变化情况。
在悬架系统受到外部作用的情况下,车辆存在向某一侧翻倾倒的风险。
此时,重心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车辆的侧翻稳定性。
其次,需要考虑车辆的行驶状态。
例如,在曲线行驶时,车辆容易出现横向偏移,增加了车辆侧翻的风险。
在分析了车辆的结构和工作状态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侧翻防止措施。
针对车辆重心高度的变化,可以通过优化车辆结构和技术升级等方式进行改善。
此外,也可以采取加强车辆防护设施等被动措施来减少侧翻损失。
针对车辆的行驶状态,可以通过加强驾驶员培训和加装安全预警系统等主动措施来提高车辆的侧翻稳定性。
总之,油气悬架工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涉及到车辆的结构设计、安全防护、行驶状态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充分了解车辆的特点和作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效的侧翻防范措施,保障车辆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涉及油气悬架工程车辆侧翻稳定性的相关数据一般分为车辆结构参数和实际工作数据两部分。
首先,车辆结构参数包括车辆重量、重心高度、轴距、宽度等参数。
汽车侧翻稳定性与预警综述分解
汽车侧翻稳定性与预警综述摘要:近年来,汽车侧翻事故作为重要的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统计数据表明,在汽车事故中,侧翻的危害程度仅次于碰撞事故居第二位。
然而,我国目前针对高速急转弯时汽车侧翻动态稳定性及预警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因此,本文总结归纳了目前主流侧翻稳定性模型,侧翻预警的硬件系统与算法。
通过仿真来计算侧倾角,来得测算汽车侧翻稳定性。
以及时下最为新颖的通过DPS来获得汽车的侧倾角,横向加速度等数据来预警。
本文比较了各种方案的利弊,对目前汽车的侧翻稳定性分析及预警研究做了一定程度的综述。
关键字:侧翻模型,侧翻控制器,预警算法,侧翻仿真,GPS侧翻控制系统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safety problems as vehicle rollover acciden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igh U.S.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statistics show that, in a car accident, harm degree rollover after touchHit the house second. However, China's current high speed sharp turning vehicle dynamic rollover stability and rollover warningThe study is also very little. Therefo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mainstream rollover stability model, hardware system and rollover warning algorithm. Through the simulation to calculate the roll angle measurement, more automobile side tumbling stability. And nowadays the most novel through the DPS to get the car's side angle, lateral acceleration and other data to aler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schemes on the current car rollover stability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research made a certain degree of review.Keywords:rollover model, rollover warning algorithm, controller, rollover simulation, GPS rollover control system1.汽车侧翻模型及动态稳定性分析1.1简明汽车模型建立模型为研究汽车侧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汽车侧翻稳定性与预警综述分解
车辆重心高度 也是影响侧翻 稳定性的关键 因素,重心越 低,侧翻风险
越小。
车辆悬挂系统 设计对侧翻稳 定性至关重要, 合理的悬挂系 统能有效降低
侧翻风险。
车辆轮胎的抓 地力对侧翻稳 定性至关重要, 抓地力不足会 增加侧翻风险。
汽车侧翻预警系统 综述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 基于传感器技术 基于雷达技术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
交通拥堵:侧翻事故可能导致 道路拥堵,影响其他车辆行驶
社会影响:侧翻事故可能引起 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对相关 企业或个人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侧翻稳定性是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指 标之一,能够显著降低侧翻事故的 发生率。
侧翻稳定性差的汽车容易发生侧翻 事故,对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构成威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措施
辅助控制:侧翻 预警系统可以通 过控制车辆的稳 定性系统,辅助 驾驶员避免侧翻
事故的发生
安全保护:侧翻预 警系统可以在车辆 即将侧翻时采取相 应措施,如自动紧 急刹车或调整车辆 姿态,以降低事故
对人员的伤害
事故调查:侧翻 预警系统可以记 录车辆侧翻前的 状态和数据,为 事故调查提供重
要依据
优化算法: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增加传感器:增加侧翻预警系统的感知范围和精度 集成多种技术:将侧翻预警系统与其他安全技术相结合,提高整体安全性 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优化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 和机器学习技 术提高预警系 统的准确性和
实时性。
多传感器融合: 通过融合不同 类型传感器数 据,提高系统 对复杂环境的
适应能力。
无线通信技术: 利用5G等无线 通信技术,实 现预警信息快 速、准确地传
递。
重型汽车转向侧翻稳定性浅析
=
・
g ・ g・ 咖a ・ +・ 一 n ・争( 6
同理 ,对 于 重型 汽 车 后桥 ,当重 型汽 车 处于 转 向侧 翻
。
.
’ 的作 用 ,重 型汽 车 的质 心发 生 了偏移 力
.
; e为重 型 汽 车转 向轮 转 过 的角 度 ;
,
,
Gs
篓 苎 受重 所 的力 G 重 汽 前 妻 所 的 量 受 重 ; 型 车 桥 挂力 质 为
重
;
; F州 , F
y2 j
为 型 车 桥 非 挂 芰 重 汽 后 的悬 质 分 为 面转 内车 的 向 喜 别 地 给 向 侧轮
倾角 度 ;F 、Fy分别 为地 面对 内外 侧车 轮 的侧 向反力 ;B o () 2 是轮 距 ;hg 是重 型汽 车车 身悬 挂质 量 的质心 高度 ;h 是重 r
Fz
F
y
F
F z =G G G s
F y∞ F
F
F u
F
() 3
型汽 车车桥 非悬 挂质量 的质 心高 度。根 据 图3 t t 受力分 析 ,
的悬 挂质 量 ;M 、M 为重 型汽车 前后 桥 的非悬 挂 质量 ; a 为 为重型 汽车 车身 悬挂 质量 的离 心加 速度 ;a 、ay为 … u2 重型 汽 车前 后桥 非 悬 挂 质量 的 离心 加 速 度 。则 有
f F
uy
M
- - = =
( 8 )
一
u
u yl
重型汽车转向侧翻稳定性浅析1
《重型汽车》HEAVY TRUCK 2010.4.20□文/贾会星 张信群 江雪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重型汽车一般为非公路车辆,其质心高度较高,行驶的道路条件较为恶劣且装载质量大,车辆的行驶安全十分重要。
重型汽车的侧翻试验是难以实施的,本文通过建立重型汽车侧翻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来分析重型汽车转向行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重型汽车的工作稳定性,在设计阶段保证重型汽车结构参数科学合理,避免汽车行驶发生翻车事故奠定理论基础。
1 重型汽车转向的侧翻模型重型汽车前后桥一般均采用非独立悬架,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弯道或者为避开障碍,常实行紧急转向。
转向时车辆的质心绕转向瞬心C 作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
由于转向时离心力的作用,重型汽车的质心发生了偏移。
转向瞬心C 到后内侧车轮的距离Rr 可看作是重型汽车后桥的转向半径;转向瞬心C 到前内侧车轮的距离Rf 可看作是重型汽车前桥的转向半径;θ为重型汽车转向轮转过的角度;L 为重型汽车的轴距;重型汽车质心到前桥距离为a ;到后桥距离为b 。
由图1的几何关系,可知:R r = L / t a n θR f= L / si n θ图1 重型汽车转向示意图1.1 重型汽车转向侧倾受力分析重型汽车转向时,由于转向离心力的作用,会使重型汽车车身向转向外侧倾斜,如图2所示。
图中,Gs 为重型汽车车身的悬挂质量所受的重力;G u1为重型汽车前桥的非悬挂质量所受的重力;G u2为重型汽车后桥的非悬挂质量所受的重力;F yi1,F yi2分别为地面给转向内侧车轮的侧向附着力;F yo1,F yo2分别为地面给转向外侧车轮的侧向附着力;F zi 1,F zi 2分别为地面给转向内侧车轮的支撑反力;F zo 1,F zo2分别为地面给转向外侧车轮的支撑反力;F sy 为重型汽重型汽车转向侧翻稳定性浅析(1){Qichejishu车车身的悬挂质量转向时产生的离心力;Fuy1,Fuy2为前后车桥非悬挂质量产生的离心力。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汽车稳定性一直是汽车行业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因为汽车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汽车稳定性分析汽车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稳行驶的能力,这包括在高速行驶、转弯、紧急制动等情况下的稳定性。
汽车稳定性主要受到车辆本身结构、悬挂系统、轮胎、悬挂系统和底盘控制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1. 结构设计汽车的结构设计对车辆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汽车的车身刚度、重心位置、轴距等参数都会直接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较为刚性的车身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在弯道时的侧倾,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2.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悬挂与导向性能,进而影响车辆的稳定性。
良好的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地吸收道路不平造成的冲击,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3. 轮胎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分,因此轮胎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合适的轮胎胎压、胎面宽度和胎面花纹等参数能够提高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抓地力,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4. 底盘控制系统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等底盘控制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汽车稳定性对策研究针对上述汽车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业内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对策,旨在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悬挂系统,例如主动悬挂系统和气动悬挂系统,能够提高车辆对道路不平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对悬挂系统的调校也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重视汽车稳定性的研究和改进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也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将进一步推动汽车稳定性的研究与改进工作。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汽车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稳定的能力,其对于驾驶安全和操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汽车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汽车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汽车的悬挂系统是影响汽车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部件,它能够吸收道路不平和转换车身重量的变化,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
如果悬挂系统过硬或过软,就会影响到汽车的稳定性。
对于汽车的悬挂系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和调整,以提高汽车的稳定性。
汽车的悬挂系统与车轮的胎压也密切相关。
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汽车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过高的胎压会导致车辆在行驶时悬挂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降低了悬挂系统的能量吸收能力,从而影响汽车的稳定性;而过低的胎压则会导致悬挂系统过度工作,加速磨损并降低了悬挂系统的性能。
定期检查和调整汽车的胎压是保证汽车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车辆的重心位置对汽车稳定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重心位置偏高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侧翻等不稳定现象。
为了提高汽车的稳定性,汽车厂商在设计车辆时应尽可能将车辆的重心位置降低到合理范围。
驾驶员在操控车辆时也需要注意平衡车辆的重心,避免剧烈转弯、急刹车等行为,以保证行驶的稳定性。
道路状况也是影响汽车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平坦、凹凸不平的道路会对汽车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汽车的稳定性,需要时刻关注道路状况,并避免在状况不良的路段高速行驶。
对于特别恶劣的道路状况,例如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等,驾驶员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减速、提前制动等,以确保行驶安全。
汽车稳定性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对于提高驾驶安全和操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整汽车的悬挂系统,定期检查和调整胎压,降低重心位置,注意道路状况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稳定性。
只有确保汽车的稳定性,才能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和乘车舒适性。
汽车侧翻及稳定性分析
(2)
绕侧倾中心侧倾力矩平衡
£咖一m^q=mgJl币一c母咖一J}币咖
(3)
其中横向加速度
口,=y+rU
(4)
轮胎侧向力
乃=一懈,只=一j}属
(5)
பைடு நூலகம்
考虑侧倾转向的影响,则有
前轮侧偏角
房=arctan(字)一艿一I|}。咖(6)
后轮侧偏角
届:arctan(学)一||}。咖 (7)
取状态变量x置[菇l,筇2,菇3,礼]t=[y,r,币,
控制措施来改善汽车抗侧翻能力【6,7】。在这些研究 中忽略了悬架、轮胎特性、车速以及前轮转角对侧翻 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引起曲线运动侧翻的主要原 因,对侧翻稳定性影响很大,不能忽略。为了研究汽 车侧翻的一般性规律,给汽车抗侧翻设计和控制提 供一个理论上的依据,本文对汽车侧翻及其稳定性 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动态稳定因子和平衡态稳 定条件,通过数值分析与实例仿真进行验证。得到结 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万方数据
358
60 50
嚣
10 O
机械科学与技术
18 16
一14
鼍12 010
8 6 4
第26卷
图2不同艿下临界车速与重心高度关系
3.2实例仿真
应用池talab软件中Simulink工具,采用4阶龙 格.库塔法,仿真不同前轮转角输入下汽车行驶过程来 验证理论计算的平衡态稳定区域和稳定条件。
图4为变车道仿真得到的侧倾角速率与侧倾角 关系曲线。图4(a),图4(b)中实线为满足平衡状 态解稳定条件(13)的仿真结果,虚线为不满足平衡 状态解稳定条件(13)的仿真结果。从仿真结果可 知实线收敛,表明满足条件时平衡状态为稳定的平 衡状态;虚线发散,表明不满足条件时平衡状态是一 个不稳定状态,汽车将发生侧翻。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汽车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汽车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的能力,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稳定的汽车能够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对汽车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汽车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车辆动力学分析。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外部力的影响,包括加速度、刹车力和转向力等。
通过对车辆动力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车辆在各种外部力作用下的响应和性能。
通过模拟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转弯过程,可以评估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和抓地力。
其次是悬挂系统分析。
悬挂系统对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悬挂系统的分析,可以了解悬挂系统的刚度、阻尼和减震效果等参数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
增加悬挂系统的刚度可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减小侧倾现象。
再次是电子稳定系统研究。
电子稳定系统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控制装置和制动系统等组成的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车辆的姿态和稳定性。
通过对电子稳定系统的研究,可以了解电子稳定系统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车辆发生侧滑或失控时,电子稳定系统可以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最后是车辆动力学模型和仿真。
通过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进行仿真,可以模拟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动态行为和稳定性。
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通过模拟测试各种改进措施的效果。
通过模拟车辆在不同速度和转弯半径下的行驶,可以评估车辆的侧倾角和悬挂系统的性能。
为了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是优化车辆悬挂系统。
通过提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减震效果,可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可以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和道路条件,合理调整悬挂系统的参数,以提供最佳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其次是增加车辆的安全辅助系统。
可以安装电子稳定系统、自动制动系统和辅助转向系统等,提供实时监测和控制车辆姿态的功能。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道路侧翻事件分析报告
道路侧翻事件分析报告事件概述:本报告对道路侧翻事件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对事件原因、背景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的清晰认识。
道路侧翻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车辆侧翻发生,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都造成威胁。
事件背景:道路侧翻事件是在某市A公路上发生的,一辆重型卡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侧翻,事故造成了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和大量货物损失。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并对事件进行调查。
事件原因分析:1.驾驶员失误:驾驶员疲劳、酒驾、超速、操作不当等驾驶错误是导致道路侧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次道路侧翻事件中,初步调查显示驾驶员疲劳驾驶,过度疲劳可能是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2.道路条件:道路的坡度、弯道、湿滑、潮湿等条件也可能对车辆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道路上的杂物、障碍物等也可能导致车辆不稳定,从而引发侧翻事故。
3.车辆问题:车辆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轮胎状况等问题也会导致车辆不稳定,增加侧翻的风险。
事故调查人员将会对车辆的机械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或确认车辆问题的存在。
事件影响分析:1.人员伤亡:在道路侧翻事件中,乘车人员和路过行人可能会因车辆倾覆和撞击而受伤甚至死亡。
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救援和医疗援助对于减少人员伤亡至关重要。
2.交通堵塞:由于道路侧翻事件通常会导致交通中断,道路封闭以便救援和清理工作进行,交通堵塞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长时间的交通堵塞会对运输、商业和市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财产损失:道路侧翻意味着货物的大量损失,尤其是在运输领域。
此外,侧翻事故还可能导致车辆和周围设施的损毁,造成昂贵的财产损失。
应对措施建议:1.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特别是关于疲劳驾驶和安全驾驶的培训。
建立驾驶员休息制度,确保驾驶员在驾驶之前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加强道路维护和管理:对道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道路上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道路的平整和安全性。
3.车辆检测和维护:加强车辆的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车辆的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轮胎状态良好。
侧倾稳定性计算
整车侧倾稳定性计算整车静态侧倾稳定性计算出处: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陈耀明张满良本文的目的就是找到一种比较准确的计算方法,以在设计阶段就能初步判断该车型的侧翻角能否满足要求。
当样车试制出来后,只要进行常规的参数测量,就能准确地计算出其侧翻稳定角,并且可计算出空载、满载及各种质心高度情况下的稳定角。
下述计算方程的推导,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侧倾时,由于簧上质心的偏移,增大了侧翻力矩;2)轮距和侧倾中心要选在质心所处的垂直平面内。
图1为汽车侧翻受力分析图,对A点取矩,侧翻条件为:)1......(2cos2cossinsinBGtghBGRGhGususs⋅⋅+⎪⎭⎫⎝⎛⋅-⋅⋅≥⋅⋅+⋅⋅αϕααα使得(1)式中等式成立的角α,即为侧翻稳定角。
而悬架侧倾角为: ())2.(..................................................cossinϕϕααϕtghGhGss⋅⋅⋅+⋅⋅=式中:G s,汽车总簧上质量的重力;G u,汽车总簧下质量的重力;h s ,簧上总质心距地面的高度;h R ,侧倾中心距地面的高度;h ,侧倾力臂;R ,车轮半径,簧下质量质心的高度;B ,等效轮距;α,侧翻稳定角;ϕ,悬架侧倾角;ϕC,悬架侧倾角刚度。
因ϕ值相对α比较小,可令ϕϕ=tg, 则将其代入(2)式可得:)3........(......................................................................cossinααϕϕ⋅⋅-⋅⋅=hGChGss将ϕϕ=tg代入(1)中的等式得:())4......(..............................cos2sinαϕα⎪⎭⎫⎝⎛⋅⋅-⋅=⋅+⋅hGBGRGhGsauss式中G a,汽车总质量的重力,G a=G s+G u,将式(3)代入(4)得:())5......(..............................cossin222αααϕ⋅⋅-⋅⋅-⋅=⋅+⋅hGChGBGtgRGhGssauss方程(5)为一超越方程,求其解析解相当困难。
汽车侧翻分析分析解析
汽车侧翻分析在汽车行驶中中,侧翻是其中一种最为严重并且威胁成员安全的事故。
侧翻可以定义为能够使车辆绕其纵轴旋转90度或更多以至于车身同地面接触的任何一种操纵。
侧翻可以由一个或一系列综合因素产生。
它可以发生在平直的水平地面上,并且车辆的侧向加速度达到一定的数值,该数值要超过车辆侧面重量转移到车轮上所抵消的加速度值。
通过有坡度的路面(或无路情况)时由于不平路面的冲击,地面松软或其他障碍物会促使侧向压力提高从而使车辆“失足”。
侧翻过程是一个包括作用在车辆上和车辆里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侧翻受操纵和高速公路的影响。
人们已经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包括一系列复杂设备的模型实验研究侧翻过程。
这个过程很容易通过静态基本结构实验来理解(忽略惯性和滚动平面上的加速度),并且促进发展更加复杂的模型。
1、 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汽车侧翻的最基本的机械特性可以通过考查转弯过程中稳定车身的受力均衡性来了解。
稳定的车辆是指悬架和轮胎的偏置在分析中被忽略掉。
在转弯操纵中,侧向力作用在地面上来平衡作用在汽车重心上的侧向加速度,如图9-2所示。
侧向力作用在车辆上的位置的不同产生一个力矩,该力矩使车辆向如图所示的外侧侧翻. 为了分析转动情况,假定汽车在稳定状态以使汽车没有滚动加速度,并且使轮胎如图所示受力(前轮和后轮)。
在很多公路环境中,它也适合考虑横向坡度。
如大家所知的坡度和道路转弯处汽车外侧比内侧高出的程度。
在分析中,将角度表示为”ϕ”,想左下的坡度表示正角。
这个方向的坡度有助于平衡侧向加速度。
斜坡角度通常情况下很小,而且角度很小时约有()1cos ,sin ==ϕϕϕ。
以汽车接地点为中心的力矩关系为: 02=-+-t zi y Mg t F Mh h Ma ϕ (9-1)从式(9-1)我们可以得出a y :htMgF h t ga zi y -+=ϕ2 (9-2)在水平路面上(0=ϕ),没有侧向加速度,方程也成立。
此时,内侧车轮载重,F zi ,是车总重的一半。
车辆侧倾稳定性分析与侧翻预警
本案例以某品牌轿车为例,介绍其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如何对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和侧翻预 警进行联合优化。该品牌车型通过采用先进的动力学模型、优化结构设计、合理布置传感 器等方法,实现了对车辆侧倾稳定性和侧翻预警的联合优化。
车辆侧倾稳定性和侧翻预警联合优化结论
通过对某品牌轿车的车辆侧倾稳定性和侧翻预警进行联合优化,显著提高了该车型的安全 性能和行驶稳定性。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注重对这两方面的性能进行优化,能够为驾驶 员和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
侧翻风险评估
基于侧翻识别结果,对车 辆的侧翻风险进行评估, 通常采用基于概率统计的 方法进行评估。
预警信号输出
一旦识别出车辆可能发生 侧翻,系统会立即输出预 警信号,提醒驾驶员采取 相应的避险措施。
车辆侧翻预警系统设计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并合理布置在车辆 的关键部位,以便准确监测车辆的动态性能。
车辆侧倾稳定性分析与侧翻预警
汇报人:
日期:
• 车辆侧倾稳定性分析 • 车辆侧翻预警系统 • 车辆侧倾稳定性与侧翻预警的关
系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车辆侧倾稳定性分析
车辆侧倾稳定性基本概念
01
车辆侧倾稳定性是指车辆在侧向 力作用下保持稳定不倾覆的能力 。
02
车辆侧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 车辆结构、重心位置、轮胎摩擦 力、空气动力学等。
实时性评估
评估系统的实时性,即从 识别到预警输出的时间延 迟。
鲁棒性评估
评估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 稳定性,如在不同道路条 件、车速、载荷等条件下 的表现。
03 车辆侧倾稳定性与侧翻预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吼2————面矿百二南●—一 L(口坚。哂一觇)]一4m^珊。工2丝,co哂 J
. ‘
吡∥(L—m7Iz)
2L[2r栌,co哂一m护(口铷。哂
一6.|},)]+m扩t(庇士一m坛)+2m2^2扩
(口咖。哂一地)+2u[‘(咖。哂+五,)
叱2———‘面币i荔下—一 L(c尘一m^孤。)+m垒(口21,co哂+62J},)]J
l汽车侧翻模型 建立模型时,作如下假设:汽车作稳态转向,所
以不考虑纵向运动的影响;忽略了空气作用力的影 响;忽略非簧载质量影响,即不考虑轮胎质量以及垂 直变形;忽略前后轴不同特性对侧翻的影响;悬架简 化为理想带阻尼的扭转弹簧;同时假设横向速度以 及横摆角速度相对车速很小,可进行线性化处理。
收稿日期:2006一04—14 作者简介:金智林(1978一).男(汉),江西,博士研究生,jd_nu雅@hot眦iI.com
4结束语 本文对汽车侧翻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得到了侧翻系统准动态稳定因子和稳定性条件。与 传统静态稳定因子比较,准动态稳定因子不仅包含 了重心高度、轮距宽度及质心纵向位置等因素,而且 包含了车速、方向盘转角、轮胎及悬架的变形等动态 因素对汽车侧翻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该稳定因子 为提高汽车动态抗侧翻能力进行汽车设计和控制提 供一个理论依据。文中通过两个实例仿真对所得结 论进行了验证,与理论分析一致。今后研究将在此 基础上改善汽车侧翻模型,考虑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并进行实车测试验证。
轮侧偏刚度;k为悬架侧倾刚度;c母为悬架侧倾阻 尼系数;y为汽车横向速度;u为汽车行驶速度;^。
为重心高度;f。为汽车轮距宽度;r为横摆角速度;艿
为前轮转角;咖为侧倾角;后。为侧倾转向系数。 根据牛顿定律可得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为
侧向力平衡
’
m口,一m^咖=2即。哂+2只
(1)
绕质心横摆力矩平衡
t,=2口,≯o站一26E
”丧
咖o=O 式中:£=口+6为前后轴距。
由于汽车转弯时轮胎的垂直载荷会发生转移, 即内侧载荷减小,外侧载荷增加。当内侧载荷减小 为零时,内侧轮胎离地,汽车系统将无法达到平衡状 态。根据绕外侧轮胎与地面接触点的力矩平衡关系 可得平衡状态约束方程
FinZ。+m^。。口,一7,lg(Z。/2一^咖)=0 (9) 即汽车能保持平衡态要求
有以下特点:
随着(轮1)距它宽与度静的态增稳大定以因及子重跚心稳高定度性的保减持一小致,,唧
值增大,可以提高汽车稳定性。在侧倾中心高度一 定的情况下,降低重心高度可以同时可以减小侧倾 臂长度,即同时有助于QD.sF值增大,因此对提高汽 车稳定性措施而言,降低重心高度比增加轮距宽度
更有效。而在静态稳定因子中两者效果是一样的。 (2)动态稳定因子反映了汽车侧翻的动态稳定
万方数据
机械科学与技术
第26卷
建立如图1所示三自由度线性汽车侧翻模型‘21,包 括汽车的侧向运动、横摆运动以及侧倾运动。
石=生跹喘生掣 f(一2脚。哂一2_|}属)‘+m2^2肿1·
五=型等等竖
工=型地垡警等监盟型
图l三自由度汽车侧翻模型
从图l可知,由于忽略非簧载质量影响,簧载质 量为汽车质量,侧倾中心在车轴上。符号定义如下: m为汽车质量;l|l为侧倾臂高度;口为前轴到质心的 距离;6为后轴到质心的距离;t为横摆转动惯量;L 为绕侧倾中心转动惯量;.j},为前轮侧偏刚度;j},为后
m(L—m^2)U
口1,2———‘而了磊丁—一 2后。(砖co哂+后,)L+,n^(,n^g一后生)
c12-2——■丽—一 一2(o.|},co站一6后,)
一些产
%=型号篇产出
r2u(.|}·一m^g)[‘(咖。哂+.|},)+m(62.|},+1
{口2咖os6)】+2c母[2r缈,cos6一m扩 }
凡:型竺名丛竺坚≥o(10) --
将%代入式(10)可得到满足平衡态条件为 2扩艿[^。生一mg.Il(^。一^)],8 班Z。(k—m坛)
1-警(最一南) (11)
在满足平衡状态条件时,汽车能维持某一固定 方向盘转角行驶。当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否回 到该平衡状态则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 2.2平衡态稳定性分析
状态稳定性条件,定义一个汽车侧翻准动态稳定
因子
….【古一予(象一赤)弘Ⅲ十一∽ ,掣)“D写一F一!堡芝:2!6!:[^兰。竺(!k墅一:啷!:^二):+m:g:酽!)二]二:!:
QDSF则>l汽,车且侧随翻着系唧统值能减达小到,稳汽定车的稳平定衡性状态 降条 低件。为
与传统的静态稳定因子相比,动态稳定因子具
3数值仿真 汽车物理B参数[21如下:m=766D lcg.g=9.81∥82;‘
=硝D00 kg·秆;L=15000 kg·mZ;砖=32750Ⅳr8d;砖= 46000Ⅳrad;口=2.06 m;6=1.67 m;^=k—O.4 m;瓦= 300000 N·m/耐;k=一0.1;气=22800 N·m·&/rad。 3.1平衡区域
(2)
绕侧倾中心侧倾力矩平衡
£咖一m^q=mgJl币一c母咖一J}币咖
(3)
其中横向加速度
口,=y+rU
(4)
轮胎侧向力
乃=一懈,只=一j}属
(5)
考虑侧倾转向的影响,则有
前轮侧偏角
房=arctan(字)一艿一I|}。咖(6)
后轮侧偏角
届:arctan(学)一||}。咖 (7)
取状态变量x置[菇l,筇2,菇3,礼]t=[y,r,币,
毒]T,暑队以五工]7 . 把式(4)一式(7)代人式(1)一式(3)得到
x=以x,7)
X,E∥
(8)
式中:
2汽车侧翻系统稳定性理论分析 2.1平衡状态解
根据力平衡条件,令方程(8)左端为零,可以得 到汽车维持某一固定方向盘转角行驶的平衡状态,
铲%=(等—小器硒),o 该状态解蜀=[%,ro,机,氟]7。 U8/L。
把方程(8)在z=蜀处按泰勒公式进行一阶展 开得到
X=A(y)(z一函)+g(y)+D(I X一五l 3)(12)
万方数据
第3期
金智林等:汽车侧翻及稳定性分析
式中:A(y)为雅克比矩A r。r^
口2l 口篮 O0
口14
口“
口34 口“
口12:兰骘鲤掣一u
唧2一
一。
re鲫lts agree weU witll tlleoretical analysi8 resuhs.
Key wordS:Vehicle roUover;quasi-d)rIl锄ic 8tabilit),f8c胁;8讪il毋condition8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行驶的安全性越来 越多地受到关注。安全气囊、汽车防抱死系统等安 全措施广泛应用,对降低汽车碰撞及制动时事故率 有显著效果。但是侧翻一直未被重视。根据美国公 路安全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汽车 侧翻事故的危害程度仅次于汽车碰撞事故。汽车侧 翻事故带来的损失非常之大,统计数据表明,在欧洲 和北美造成人员伤亡的汽车事故中侧翻事故占 20%以上‘11。
‘
m,。酽(L—m∥)
f2LL(咖。略+j},)+2m(口2咖。哂+1
2———焉瓦i矿蒜『-一 . 一162后,)(L—m^2)+mc垒‘U
J
03
根据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可以得到系统平
衡状态稳定性条件为
fm扩(口咖。哂一6后,)<2缈,rco醇 ,1¨
、
一
Lm坛<k
、‘.,,
根据式(11)平衡态约束条件以及式(13)平衡
性能,包含了车速、前轮转角、轮胎以及悬架变形等因 素对汽车侧翻稳定性的影响。随着车速增加、方向盘 转角增大、悬架抗侧翻刚度减小,QA汀值减小,降低 汽车稳定性。定义前后轮胎侧偏刚度比为p=J}/J},, 简化驯姆F可得到随着p增大,即增大前后轮胎侧偏 刚度比值,Q厌’F值减小,降低汽车稳定性。
(3)动态稳定因子反映了汽车质心纵向位置对 汽车侧翻稳定性的影响。把6=L一口代人QDSF简 化可得到随着口增大,即汽车重心位置后移,QDSF 值减小,使汽车更接近侧翻危险。
静态稳定因子进行了比较,并应用劳斯一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得到了汽车侧翻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得到了汽车结构参数对侧翻稳定区域的影响,并通过固定转角及变车道行驶两
个实例仿真来验证,得到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关键词:汽车侧翻;准动态稳定因子;稳定条件
中图分类号:U4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28(2007)03旬355讲
控制措施来改善汽车抗侧翻能力【6,7】。在这些研究 中忽略了悬架、轮胎特性、车速以及前轮转角对侧翻 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引起曲线运动侧翻的主要原 因,对侧翻稳定性影响很大,不能忽略。为了研究汽 车侧翻的一般性规律,给汽车抗侧翻设计和控制提 供一个理论上的依据,本文对汽车侧翻及其稳定性 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动态稳定因子和平衡态稳 定条件,通过数值分析与实例仿真进行验证。得到结 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引起汽车侧翻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与路 面上的障碍物侧向撞击将其“绊倒”引起的绊倒侧 翻;另一种是曲线运动时横向加速度过大引起的侧 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曲线运动引起侧翻进行 了一定的研究,建立三自由度模型【2“】,仿真分析了 悬架刚度、阻尼以及汽车结构参数对汽车侧倾角的
影响;采用静态稳定因子【5]SSF=l/拍即车辆平均 半轮距与质心高度之比来研究汽车侧翻。采取不同
Analysis of Vellicle 7 s Rollover Stabilit-v
Jin Zhilin,Weng Jiansheng,Hu Haiyan (D印a胁ent ofAut锄ibne En舀ne耐ng,N肌jing UIIiVe糟毋《A啪咖tic8锄d Ast啪a州c8,N锄jin9210016) Abstract:The paper obtained me quasi·dyn唧ic stabilit),factors蛐d stability condition8 of vehicle roUover tllrough tlle tlleoretical analysi8 0f its 3 DOF linear model.The quasi·dynamic stabilit),facto瑙were compared witll tmditional 8t8tic 8tability白ctolls.NumeIical 8imulation reVeal8 tlle innuence of vehicle’8 s咖ctuml parameteI.s on roUover陀一 西ons,锄d tlle州1uence i8 veri矗ed by the two inst明ces of comeIing and lane·chaIlge manoeuvre.ne ve曲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