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宾语前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第一章: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概述1.1 宾语前置的概念解释宾语前置的定义强调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1.2 宾语前置的类型列举常见的宾语前置类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等举例说明每种类型的用法和特点1.3 宾语前置的作用分析宾语前置在句子中的作用,如强调宾语、缩短句子长度等给出实例展示宾语前置的效果第二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1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用法解释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举例说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和意义2.2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给出多个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2.3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三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3.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用法解释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举例说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和意义3.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给出多个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3.3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四章:其他宾语前置类型4.1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概述介绍除了疑问代词和否定句中代词之外的其他宾语前置类型,如“副词作宾语前置”、“介词短语作宾语前置”等强调这些类型的less mon 性,并指出它们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场景4.2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例子给出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4.3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五章: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5.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例句展示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理解文言文句子中的重要性5.2 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5.3 宾语前置句式的总结对宾语前置句式进行总结,强调其特点和用法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注意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第六章:宾语前置句式的辨析6.1 宾语前置句式与正常语序句式的区别分析宾语前置句式与正常语序句式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提供实例,让学生辨析宾语前置句式和正常语序句式6.2 宾语前置句式与宾语后置句式的区别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和宾语后置句式的概念提供实例,让学生辨析宾语前置句式和宾语后置句式6.3 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语境中辨别和使用宾语前置句式第七章: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7.1 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理解文言文中的作用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对文言文阅读的影响7.2 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案例提供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宾语前置句式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宾语前置句式理解文言文句子7.3 宾语前置句式的阅读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应用宾语前置句式的知识第八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技巧8.1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原则介绍宾语前置句式在翻译中的处理原则强调翻译时保持原句意义的准确性和流畅性8.2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案例分析提供含有宾语前置句式的文言文段落分析并示范如何将这些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3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翻译含有宾语前置句式的文言文段落第九章: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应用9.1 宾语前置句式在写作中的运用讨论宾语前置句式如何在文言文写作中增加表达的丰富性提供实例展示宾语前置句式在写作中的创意运用9.2 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练习提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创作文言文段落9.3 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评价介绍评价学生使用宾语前置句式写作的标准和方法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宾语前置句式的总结回顾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关键地位10.2 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学习推荐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探索宾语前置句式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0.3 宾语前置句式的评价与反馈讨论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掌握情况邀请学生提供对本教案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宾语前置的概念和重要性解析: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定义和特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宾语前置句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古文中宾语前置句和现代汉语的不同2、总结归纳宾语前置句的常用类型3、会辨识、能翻译宾语前置句4、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对宾语前置句的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宾语前置句的辨识和翻译教学方法:1、归纳总结法2、教师点播发辅助教具: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拼搏”,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

展示示例:“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在第一句话中“你、我”和第二句话中“尔、我”同样做宾语,为什么位置却不一样呢?比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的顺序,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宾语前置句”二、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提醒同学们注意:并非所有的句子宾语都会前置,是有特殊条件的三、总结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情况1展示例子,让学生翻译、分析——在实践中积累,推导①时人莫之许也莫许之译:可当时的人不赞许他②未之有也未有之译:没有这样的事③不吾知不知吾译:不了解我2、总结特点——强调必备条件①时人莫之许也②未之有也③不吾知一:否定句二:代词作宾语格式:否定词十宾十动3、巩固练习,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句式(D)A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B忌不自信C古之人不余欺也D客有吹洞箫者四、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1展示例子,让学生翻译、分析——在实践中积累,推导①吾谁与归与谁归译:我和谁一道呢?②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译:大王来时拿什么了?2、总结特点——强调必备条件①吾谁与归? ②大王来何操?特点。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宾语前置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宾语前置教案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无乃尔是过与
根据所学知识
再次复习概括归纳
此种类型句子的典型特征
抓住每种类型的
关键点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4、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5、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例:举贤以自佐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二、完成相关练习
整理于笔记本
拓展练习
课外作业
完成配套智能检测
教学小结
例: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夜以继日
6、“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例:府吏见丁宁(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望见恕(我)
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你教导我)
望见谅(希望原谅我)
请勿见笑(请不要讥笑我)
7、“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现代汉语中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
例: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王问:“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2、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不我待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教案

宾语前置教案

宾语前置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宾语前置一、宾语前置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hé)、胡、恶、奚、安、焉”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

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寡人将谁朝而可?吾谁欺,欺天乎?盗者孰谓?谓阳虎也。

大王来何操?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曰:“奚冠”曰:“冠素。

”天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彼且奚适也?沛公安在?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疑问代词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

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许子奚为不自织?何以战?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学恶乎始,恶乎终?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一直为后来写古文的人沿用。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而今安在哉?吾何以传女曹哉?(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

2、宾语必须是代词。

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

吾爱之,不吾叛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舜丧于沧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代词宾语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

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晋君之惠也,未之敢忘。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求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严格,因而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代词宾语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汉语中两种格式都有出现。

例: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圣人不爱己。

汉果不击我。

汉代以后后置现象逐渐多了起来,但后世的作者也有仿照上古的句式使用宾语前置的情况,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宾语前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文言文宾语前置教学设计

宾语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并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类型。

2、准确翻译宾语前置文言语句。

教学重点:三种句式类型的识别。

教学难点:识别并翻译文言语段中的宾语前置句。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

例如:(1)彼且奚适(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也?(《逍遥游(节选)》)(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沛公安在?(《鸿门宴》)(4)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

例如:(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7)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

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严格。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能找到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置的例子,如:(8)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弈秋》)(9)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

三、借助“是”或“之”构成宾语前置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

例如:(10)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11)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1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宾语前置的定义。

2、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3、学生领悟一些学习文言句式的类型,比如“寻找知识规律”“梳理知识”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教具:白板、练习资料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但一般是零碎的,没有系统。

宾语前置的语法知识比较多,也是个难点。

所以有必要帮学生梳理和探究。

二:讲解宾语前置句的定义:问: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

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生明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韩生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三、练习巩固: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5、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6、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9、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四:板书设计:1、疑问句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作业布置:完成《核按钮》P112第2、3题教学反思高考考纲里明确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而特殊句式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

宾语前置教案

宾语前置教案

文言文倒装现象——宾语前置一、概念导入和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中有许多语言现象很有趣:①今:对事情没有帮助。

→古:无济于事②今:用恒心坚持这件事。

→古:持之以恒③今:你的责任比泰山还重。

→古:重于泰山总结:这就是古语中的倒装现象。

所谓倒装,也就是句子成分的先后顺序的倒置。

对于倒装,很多同学有畏难情绪,不要把它想得难以靠近。

打个比方:如果现代汉语句子的语序是:A+B+C,那么古语中的倒装句就可能是A+C+B、B+A+C。

今天,我们就放慢脚步,深入复习巩固倒装句的其中一种——宾语前置。

二、教学过程㈠宾语前置概念⒈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前置前置,就是宾语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放置。

⒉今:我讲授倒装知识。

古语中的宾语前置:吾之授于教室。

㈡复习宾语前置⒈提问铺垫:找出这学期在必修三中我们学到的宾前是?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⑶、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同呵)《过秦论》⒉提问:这学期在必修三中我们学到的这类倒装句分别属于上面哪一类?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否定词+代词+动词)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借助“之”将宾语提前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同呵)《过秦论》——(疑问代词+谓语动词)⒊提问:上面两个“之”用法是否相同?⒋过渡:通过大家刚才回答问题的表现,我发现对宾语前置的部分句式类型还不是十分熟悉,需要提醒才能辨别,那我们现在在对其类型做小小回顾。

㈢宾语前置类型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词+代词+动词)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构成(否定词+代词+动词)的结构。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⑴、而良人未之(代:这件事)知也。

高考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文言文高考复习——宾语前置导学案一、高考真题体验(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二、知识解读(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①《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⑤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规律:2.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1. 让学生理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及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句式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将宾语放在谓语前面的句式。

2. 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a.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b.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c. 强调宾语3. 宾语前置句式的用法:a. 表示疑问b. 表示否定c. 强调宾语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及用法。

2. 难点:疑问句、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判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类型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加深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汉语中宾语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类型和用法。

3. 举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式。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转换和表达。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口语表达。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程度。

b. 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c.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对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与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

2. 文化渗透:介绍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句式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古代汉语文献,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代汉语教材。

2. 辅助材料:古代汉语文献、典型例句、练习题库。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掌握宾语前置句四种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辨析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去。

学法引领:1.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2.关键指点:宾语前置句的语言标志。

教具使用:多媒体 PPT课件学程步骤:步骤一:导入文言文句式一直是高中生的难点之一,这是因为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都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不熟悉它们、了解它们、掌握它们的话,就会造成阅读文言文的困难,所以要学好文言文,我们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而且它们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我们先来了解高考对文言文的考纲要求和考查形式。

【考纲要求和考查形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考查形式:结合翻译题考查。

步骤二:回顾文言句式的分类问题1:常见文言句式有哪几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问题2:文言倒装句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倒装句的分类:宾语前置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大家要记住倒装句的这个语法公式,这对以后我们学习倒装句很有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弄清它的分类及前置规律。

问题3:什么是宾语前置句?例子:现代汉语:1、我看书。

2、我为人民服务。

古代汉语:1、大王来何操?2、余是以记之。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doc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doc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宾语前置(《考试大纲》特别提及)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一项。

这“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我们教材必修五的梳理探究模块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里,对其中一些加以了介绍,词类活用大家町以课下自己去看;判断句和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大家觉得很容易确定,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都有专用的一些判定词语“是” “被”,但他们在文言文中判断或被动意义的表达还是略有不同,为此,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律,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也让大家去预习了,在此就不加多说。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在考试大纲中未作说明,我们也暂且略过不讲,今天,我们重点是來解决宾语而置的问题。

二、明确概念1、什么叫宾语?(1) 、动词性谓语屮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他II写文章。

我II帮助同学。

我II捡起贝壳。

古代汉语:古之学者II必有匝。

(2) 、介词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原因等。

现代汉语:在教室从明天在新的岗位上(其中“在、从、在”是介词,“教室”“明天”是名词,“新的岗位上”是名词性短语。

) 古代汉语:不赂者以赂祈丧。

以赂秦之地到•天下之谋臣。

在介词结构中,介词后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的宾语。

2、什么叫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二、规律探究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1、例题:良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客何为者?——《鸿门宴》Z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彼且恶乎待哉?一一《逍遥游》而又何羡乎?——《赤壁赋》而今安在哉?——《赤壁赋》JL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格式:主+宾+动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教案

《宾语前置句》教案

《宾语前置句》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2、通过练习归纳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学会辨析并翻译宾语前置句。

3、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析并翻译宾语前置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考纲要求: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B层级。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和词类活用。

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

1.什么叫宾语?(1)动词性谓语中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他‖写文章。

古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介宾短语中的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

现代汉语:在教室古代汉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2.什么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三、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特点:都是疑问句;宾语“何”“安”是疑问代词;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特点:都是否定句;宾语是代词;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夫晋,何厌之有?3.唯命是从4.唯利是图特点:宾语都前置;“是”“之”是提宾的标志。

规律三:用“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一、宾语前置句式教案二、教材版本:人教版三、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与分类1.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1.2 宾语前置句式的分类2. 第二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用法2.1 宾语前置句式的构成2.2 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3. 第三章:宾语前置句式的辨析3.1 宾语前置句式与宾语后置句式的区别3.2 宾语前置句式与主谓倒装句式的区别4. 第四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4.1 改写句子:将正常语序的句子改写为宾语前置句式4.2 填空练习: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宾语前置句式填空5. 第五章: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5.1 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场景5.2 宾语前置句式的文化内涵六、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分类和用法。

2. 运用举例法,分析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质量和速度。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语文》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宾语前置句式的例句和练习。

3. 练习题:准备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3. 举例:分析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4. 练习:布置改写句子和填空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5.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应用。

6.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宾语前置教案

宾语前置教案

宾语前置教案第一篇:宾语前置教案宾语前置教案一什么是词序①词序定义: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中组合的先后顺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

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往往也不同,如(羊吃草、草吃羊)。

②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很大变化,基本相同,一般而言:主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述补结构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偏正结构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即基本次序为:(定语)+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宾语如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主谓偏正述宾)王坐于堂上。

《孟子·梁惠王上》(主谓述补介宾偏正)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时也有语序的颠倒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1)宾语前置定义: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宾语前置”。

(2)分类:(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1)疑问句的定义:表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2)语法条件:A全句是疑问句式或反问句式 B宾语是疑问代词(何谁安孰曷奚等)如①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齐策》)【何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好的宾语,放在好的前面】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谁是疑问代词,放在欺的前面,天不是疑问代词放在欺的后面】(3)分类:A 疑问代词直接做谓语动词的宾语,要前置在谓语动词之前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例句①项王曰: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安:那儿。

为疑问代词,充当在的宾语,放在动词在的前面】②圣人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法孰】③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患何】④敢问何谓也?《左·郑伯克段于鄢》【谓何;说什么】⑤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说何:说什么】⑥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取奚】【注意】1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放在助动词的前面如:臣实不才,有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谁敢怨,敢怨谁敢怨恨谁】2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也要置于动词之前如: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更法》)【法何古,循何礼何分别做古及礼的定语】B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置于介词之前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1如果是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一般都置于介词前如:①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你跟谁防守谁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放在与的前面】②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奚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为的宾语】③曷为久居此围成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为何为什么】古代汉语中形成的一些凝固句式(1)何如如何“何如”又可说成“如何”,在“这个结构中,“何”是个“谓语”,而不是宾语,如何”这个结构,实际上是“如之何”的省略,何如如何意思为“怎么样”“怎么”“怎么办”①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②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敌人受伤还没有斯,为什么不再杀伤】③一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如何”是“如……何”的紧缩式,并不是疑问代词“何”的宾语后置,因此在这里如何意义不是“像什么”而是“怎么样”“怎么”“怎么办”。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 “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高考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

2、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翻译中去预习题(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请对它们的宾语现象,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1)微斯人,吾谁与归?(2)何以战?小结:2、(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小结:3、(1)惟利是图(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小结:总结宾语前置句:一、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

在古代汉语中,严格地说,是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即文言文(包括后人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中通常也是这样。

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而且这一规则有时还非常严格。

下面就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来谈一谈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

例如:(1)彼且奚适也?(适:动词,到。

)(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3)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

例如:(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4)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例句(2)“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

同样,例句(3)(4)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常见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

《常见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

《常见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
教案:常见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
2.学习掌握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
3.能够正确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了解宾语前置的概念(5分钟)
a.宾语前置是指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语法现象;
b.宾语前置主要有两种情况:(1)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进行强调;(2)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以使句子更加流畅。

2.学习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15分钟)
a.“以……为宾语”
b.“宾语+动词+宾语”
c.“宾语+地+动词+宾语”
3.拓展练习与讲解(15分钟)
a.教师给出几个例句,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并解释为什么选择宾语前置;
b.学生完成一些宾语前置的练习题,加深对宾语前置的理解。

4.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写作(15分钟)
a.学生根据所学的宾语前置句式,运用所给的词语进行作文;
b.学生互相交流、修改作文。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
a.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与点评,鼓励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宾语前置;
b.教师总结学习收获,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

三、教学资源与评价方式
1.教学资源:课件、例句、练习题;
2.评价方式:学生作文的评价与点评。

四、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自主扩展宾语前置的句式,并进行写作训练;
2.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改进,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修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宾语前置复习教案一、高考真题体验(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答案】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关键词得分点:度、因、雅,句式,辙辞以疾(状语后置句),弗之罪也(宾语前置)。

二、知识解读(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①《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未,莫,无,非,勿等。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奚、曷、自等。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④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⑤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⑥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

“之”,宾语前置标志)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唯求敌)④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余唯视利)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⑦惟弈秋之为听。

(惟听弈秋)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惟辅德)⑨唯利是图。

(唯图利)⑩唯吾马首是瞻。

(唯瞻吾马首)⑾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④夜以继日。

(以夜继日)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⑥将子无怨,秋以为期(以秋为期)5.“相”“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见”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会不从许相)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慈父背见)③府吏见丁宁(府吏丁宁见)三、练习巩固(一)标出前置宾语,用序号说明前置宾语的类型(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5、“相”“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劝学》(句读,3)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安,2)3、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何,2)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何,2)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六国论》(自,1)6、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2)7、“何以知之?”对曰:(何,4)“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同上)8、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2)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何,2)10、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安,2)11、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何,4)1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何,1)13、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秋声赋》(胡,2)1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之,1)16、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何,2)17、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奚,2)18、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同上)1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恶,2)20、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奚,2)2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何,2)2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若,5)23、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孔雀东南飞》)(相,5)24、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鉴议书》)(见,5)(二)阅读文言小故事,标出宾语前置句,并指出前置的宾语。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

为秦桧所害,魂赴天庭。

帝曰:“来者曷为者也?”对曰:“吾乃南宋岳飞也。

”曰:“何以来此?”曰:“吾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未敢自恤。

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心之竭诚,人神共鉴。

为奸人秦桧所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

愿帝拘之。

”帝曰:“桧安在?”乃命拘桧。

曰:“夫飞,何罪之有?何以杀之?虚言之务去!”对曰:“莫须有!”怒言:“此等奸臣,虽生,何面目以归宋!宜杖而死。

”曰:“桧知罪矣,求见恕。

”曰:“罪已至及,定不相从许。

”乃廷杖之,桧死。

帝叹曰:“岳飞之不余欺也。

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乃曰:“夫飞,尔复何撼?”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

”帝乃命养其子,以慰其灵。

【答案】1、来者曷为者也?(曷)2、何以来此?(何)3、未敢自恤。

(自)4、任人唯才是举。

(才)5、用事唯命是从。

(命)6、不然,吾何以至此?(何)7、则良善何恃?(何)8、小人之不拘,目不暝。

(小人)9、桧安在?(安)10、夫飞,何罪之有?(何罪)11、何以杀之?(何)12、虚言之务去。

(虚言)13、何面目以归宋。

(何面目)14、求见恕。

(见)15、必不相从许。

(相)16、岳飞之不余欺也。

(余)17、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

(其飞)18、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

(之)(三)能力提升(高考真题)1、(2015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注意绿色字体句子翻译特征。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偹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有删节)翻译句子:金人虽不我索,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翻译:。

2. (2015年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注意绿色字体句子翻译特征。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有删节)翻译句子: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翻译:。

3. (2015年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注意绿色字体句子翻译特征。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有删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翻译句子: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翻译:。

【参考答案】1.虽然金人没有索取我,我应当和他一起前去,请求会见两位首领当面指责他扪,或许有一点希望。

2.不能够消灭反贼,于是让朝廷到现在这个地步,我还有什么话说呢。

3.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