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
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质的密度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介绍2. 密度计算公式的讲解3. 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4. 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5.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四、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使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入】(部分,您可以介绍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新课导入】(部分,您可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质的密度测量。
)【实验操作】(部分,您可以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密度测量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您可以讲解如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得出准确的密度值。
)【巩固练习】(部分,您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部分,您可以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部分,您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引入密度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解释质量、体积、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步骤包括:调节天平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测量物体体积、计算密度。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多篇)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多篇)第1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师:吴文辉涟源市伏口镇漆树中学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
因此实验前应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量物质密度,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器材?用什么办法来测量?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但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还是不多。
在本节学习了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能力自主完成本实验。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五、教学准备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多媒体课件六、教法与学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石,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推进新课1、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出示一块不规则的石块,问:要测这是快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分析总结: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质量可用天平测量,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的量筒来测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章《密度》的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具体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实验工具进行物质密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操作技巧。
重点:密度的定义,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实验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用天平、砝码、量筒、水、不同密度的物质(如石块、木块、金属块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密度的物质,让学生观察其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什么。
2. 讲解:介绍密度的定义,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a. 指导学生使用天平和量筒,确保实验操作正确。
b.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密度计算的例题,讲解解题步骤。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密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质的密度。
a. 体积为2cm³的金属块,质量为20g。
b. 体积为500cm³的水,质量为1kg。
2. 答案:a. 密度ρ = 10g/cm³。
b. 密度ρ = 2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实验操作是否熟练,密度计算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了解密度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体积等。
鼓励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提高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及其公式。
2. 实验原理:ρ= m/V。
3.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
4. 实验步骤:(1) 检查天平和量筒是否准确。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待测物质。
(3) 用天平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m。
(4) 将待测物质放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V。
(5) 根据公式ρ= m/V,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3.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座位有序排列,方便学生操作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公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量待测物质的密度。
5. 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并填写实验报告。
2. 回答问题:什么是密度?密度是如何计算的?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通过密度测量,巩固密度公式。
3、通过实验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量筒的观察和使用,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2、利用密度公式,分析讨论制定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案。
3、通过小组内和组间讨论,学会评估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会根据密度公式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估与优化。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烧杯、小石块、细线、盐水【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纪念币的图片,让学生猜想它们各由什么材料组成?如何鉴定它们的组成物质?举例某些虚假电视购物,让学生领悟鉴定物质的重要性。
新课教学:1、知识回顾:提问:要对物质进行鉴别,就要利用物质具有的某种特性来鉴别。
那么在以前的学习中什么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其办法是测定待定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提问:密度可以鉴别物质,那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复习密度公式:ρ=m/V,让学生自己根据密度公式说出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便可计算出物质的密度2、测量规则金属块的密度让学生根据密度公式,讨论实验设计方案。
同时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出示问题:金属块的形状规则,可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得出。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3、量筒的使用利用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量筒的学习,同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
让学生观察量筒,结合教材列出的问题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利用“压入法”和“配重法”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案: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测量物质的密度》。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密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操作。
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误差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桌、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烧杯、不同密度的固体和液体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金的真假,引入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
5. 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密度公式:ρ = m/V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1. 调节天平平衡,测量质量m。
2. 使用量筒测量体积V。
3. 计算密度ρ = m/V。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块铜的质量和体积,求铜的密度。
答案:根据密度公式,ρ = m/V,代入铜的质量和体积数据计算得出。
2. 题目:比较水和酒精的密度大小。
答案:根据密度公式,ρ = m/V,分别计算水和酒精的密度,比较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单位换算的掌握。通过此类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
例题:计算以下物体的密度,单位为kg/m³。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精确测量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概念。
2.基本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物体沉浮的原理”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学习心得。
3.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介绍密度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3)讲解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教师通过动画、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探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物体沉浮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实验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掌握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水、物体(如石块、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天平、量筒、水、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
提问: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什么?2. 例题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
示例:计算一个物体的密度。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密度。
5. 结果讨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误差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密度。
2. 附加题目: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密度有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和实验方法,但实验操作中仍存在误差。
2. 拓展延伸:研究不同物质密度差异的原因,了解密度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3.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题目和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 难点解析:密度计算公式(ρ = m/V)的应用需要学生理解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准确计算出密度值。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物体的密度》,具体内容为第三小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本节课主要围绕密度的概念、测量原理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实验器材进行密度的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测量原理及实验操作。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演示用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石块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石块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展示一个体积较大但重量较轻的泡沫塑料块和一个体积较小但重量较重的铁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重量差异如此之大。
2. 知识讲解:(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测量密度的方法:利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出密度。
3. 实践操作:(1)实验一:测量水的密度。
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水的密度。
(2)实验二:测量石块的密度。
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石块的密度。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与密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测量物质的密度2. 板书内容:(1)密度的定义(2)密度的计算公式(3)测量密度的方法(4)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质量的水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密度这一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密度的计算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以下几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针对数据分析,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针对团队合作,实施有效的分组策略,确保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物质的物体,它们的大小、质量可能各不相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是体积相同的物体,有的质量很大,有的质量却很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密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密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我们可以用公式ρ = m/V来表示,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测量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第六章课题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故事引入:2021年里约奥运会已经结束,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期间表现优异,奋勇拼搏,为祖国争得荣誉。
看到运动员领奖的时刻,同学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金牌会不会是纯金呢【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可知,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就要测量出它的密度,再把测得的密度跟密度表对照一下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了。
那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过渡】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知道密度概念ρ=m/V得出,那么我们如果想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密度的话,我们就需要先测m和V再算出。
展示规则的形状的图片(如木块等)【过渡】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来说,方法如下: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过渡】现在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能直接去测量金牌的体积吗不能.【过渡】既然不能直接测量,那么我们就需要采用间接的方法,引入量筒。
1、量筒的使用结合课本P117内容,对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归纳。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学会用悬浮法和比重法测量物质密度;3.锻炼学生观察、测量、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密度•概念: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符号为ρ;•计算方法:ρ= m/V,其中m为物质质量,V为物质体积,密度的单位为kg/m³。
2.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悬浮法:将物体悬挂于秤盘上的绳子下方,通过在水中比重的原理,求出物体密度;•比重法:先测出水的密度,再将物质放在水中,利用物质的浮力和比重的关系来求得物质的密度。
3. 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种类;•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质量;•可以用来制定合理配方。
三、教学过程1. 密度概念解释通过视频、图片、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示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悬浮法测量物质密度1.教师讲解悬浮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演示悬浮法的实验过程;3.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测量。
3. 比重法测量物质密度1.教师讲解比重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演示比重法的实验过程;3.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测量。
4. 密度的应用1.通过实例演示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等;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5. 总结复习1.教师将本节课时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2.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提问;3.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
四、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2.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成果,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收集学生的调研报告及汇报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五、教学资源1.密度的教学视频;2.密度的实验设备和材料;3.密度的教学课件。
六、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明确物质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两种常用测量方法的过程和步骤。
同时,教学设计还增加了密度的应用教学环节,通过真实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探索新的探究方向。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利用滴管、天平等仪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3.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测量物质密度的仪器和方法;3.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
三、教学过程1. 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公式:$\\rho = \\frac{m}{V}$。
其中,$\\rho$是密度,单位为kg/m3;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V 是物质的体积,单位为m3。
3.密度的量纲:ML−3。
2. 测量物质密度的仪器和方法1.仪器:1.滴管;2.天平;3.尺子等线性测量仪器。
2.方法:1.利用滴管将溶液滴入烧杯中,通过天平称量烧杯和溶液的质量,再测量烧杯内液面高度,求得溶液的密度;2.利用称重法测量物体重量和体积,求得物体密度。
3. 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1.实验流程:1.先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和高,求出物体的体积;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按照密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实验注意点:1.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保证实验用具的清洁和无影响实验的残留物;3.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于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2.通过实验成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检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3.通过导入、示范、操作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密度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化学实验和生产过程。
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导入、示范、互动、参与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从实习中认识和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仪器。
同时,本设计还加强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达到了教学目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所用教材《物理》第1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学会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理解实验原理密度定义式ρ=m/V,并学会测量密度的实际方法。
3.学会设计实验步骤,并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能够认识到实验中不当操作引起的误差,并且分析对最后测得的密度值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实验原理,并且能够理解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设计实验步骤对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学会判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方案。
3.能够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且确定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实验中过程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理解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的操作才能尽量避免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用具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石块、盐水、细绳教学方法1.ppt展示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
2.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及内容 1.引入大家首先看一下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
国王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白银掺了进去。
”于是国王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办法鉴定皇冠里面有没有掺入白银。
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阿基米德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人向装满水的浴盆里面沉的越深,浴盆里的水溢出来了越多。
于是他想到:如果把皇冠放入水中,排出的水,和同样重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相等,那么皇冠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装满了水的容器,如果向容器中加入一个物体,那么容器里的水就会溢出,并且溢出水的体积和加入的物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我们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物体的体积。
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如果我们要判断皇冠是否是纯金的,可以找一块和皇冠同样质量的黄金,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体积。
已知密度ρ=m/V,如果皇冠时纯金的,那么皇冠的密度就等于金的密度,并且皇冠和黄金的密度相等,因此他们排出水的体积就相等;反之,如果皇冠里面掺入了白银,那么皇冠的密度就介于黄金和白银之间,而皇冠和纯金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就一定不相等,因此排出水的体积就是不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平乡县职教中心张克强
教学过程设计
的盐水的密度,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合作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二)使用方法:
(1 )、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 i;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o V2与V i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 (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 (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学生动手操作:
仃吐*11水的总你枳
石块的体积:V =V2 -V1
(2)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
“溢杯法”测量其体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使学生
知道本
节知识
的原理,
进一步
熟悉测
量工具
的使用
方法,
培养学
生观察
能力,
总结能
力,从
实际操
作中总
结量筒
的使用
方法。
培养学
生的转
化思想,
引导学
生学会
使用量
筒测量
固体的
体积。
积。
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
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
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用画图法表
示自己的方法图形可
以使学
生有一
直观的
感觉,
便于学
生理
解。
分组实验:
【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密度】(播放课件)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
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
序。
设计测量石块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学生自
主设计
测量小
石块密
度的实
验方
案。
进
行实验
与收集
数据。
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
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测量盐水的密度】设计问题:(播放课件)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方案甲:测定物质密度的是常规测量方案
—空玻璃杯质量m
i一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石块的瞋号
■ (g)
石水的体税
片(51)
总体税
石块的休税
(曲)
石場的密攬
P
(g/cni)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学生交流,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
回答:
乙的方案更好,因为甲的方案在操作时,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烧杯中剩有少量盐水,会产生误差乙的方案则可以避免这种误差。
有学生分组进行试验:五组按甲方按、五组按乙方按。
最后结论进行讨论。
•芒二
L盐水的体积问题引入,拓展学生的思路。
评估交流,提出新问题,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
盐水的质量为m =
m-m i
盐水的体积为V
盐水的密度为:p盐水=
m-m i )/V
方案已:测定物质密度的
特殊测量方案
____ 玻璃杯和盐水
总质量m
r &D「
I倒入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V
玻璃杯和剩余
盐水的总质量m> 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
量为m=n r-m2
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盐水的密度为:p盐水= (m-m2)/V
知识拓展:(播放课件) 1、等体积法测定小石
块的密
度。
石块质量m o
杯和满水质
量m 各组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烧杯和盐
水的质量
幽(g)
烧杯和
杯内剩
余盐水
的质量
说)
量筒中盐水质
量
量筒中
盐水的
体积
伽弓)
盐水的
密度
P
仙d)设计测量盐水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学生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石块排开水的质量m=mm2 石块的体积等于
被其排开的水的体积,
即V石=2 排水=m/ p 水=(m i-m2)/ p 水
石块的密度为p石块=[m o/(m i-m2)] p水
g黑老密兰.J
杯和剩余水总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使学生把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密度公式:
―m
V
质量m2
知识拓展:(播放课件)
2、等体积法测定盐水
的密度
- ____ 空杯m o
杯和满盐水m> 思
考题:1、某同学做
“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
密度”的实验时,所用的
器材有天平、量筒、盐
水、两个完全相同的烧
杯、水。
实验中发现没有
砝码,实验仍要进行下
去,你能帮他测出盐水的
质量从而测出盐水的密度
吗?
(播放课件)
思考题:2、某同学做
“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
块密度”的实验时,所用
的器材有天平、量筒、小
石块、两个完全相同的烧
杯、水。
实验中发现没有
砝码,实验仍要进行下
去,你能帮他测出小石块
的质量从而测出小石块的
密度吗?
(播放课件)
学生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盐水的质量为m盐水=m2 - m o
与盐水等体积水的质量m水=m i - m o
体积为V 盐水=V水=(m i - m o )/ p水
盐水的密度为p盐水=[(m2 - m o ) /(m i - m o )] p水
学生讨论:
盐水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m盐水=m水=p水V水盐水的
密度p盐水=m盐水/ p盐水=p 水V水/V 盐水
测出小竹块
学生讨论
小石块的质量等于水质量m石=m水=p水V水小石块的
密度p石=m石/ p石=p水V水/V石
让学生
会用等
质量法
求物体
的密
度。
通过问
题探
究、寻
求方
法,告
诉我们
学习,
克服只
重结论
轻过
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