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ppt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ppt课件

刻画具体,富有一定的个性。

7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

西





土 的
错金银犀尊


青铜动物雕刻比较丰富。模拟动物的青

铜雕刻,都能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关
键部位相当准确。
8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
错 金 青 铜 龙 凤 案
髹漆与雕刻、绘画相结合,甚至 与镶嵌相结合,是春秋战国漆器 的一大特征。织绣工艺也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
1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建筑: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数量迅速增多。宫
廷建筑打破西周以来的“王制”传统,超越等级规定现象十分普遍。 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 都城遗址 :东周王城洛邑、齐国临淄、燕下都、赵国邯郸故城、秦
国咸阳城、楚国郢都纪南城、郑国韩城 • 主要成就及特征 :
第一 所有列国的都城,都有城墙包围,墙外有壕沟与外界隔开, 这是出于皇宫安全的考虑。
第二 全城都是由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组成,宫城往往不止一个。 是皇宫的物资、生活保障区。
第三 郭城内皆有市,即由官府管理的特定的商业区。 第四 宫城和郭城内都出现了手工业区。 第五 主要宫殿皆设立在全城制高点,这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2 价值。

82.9
由灯座和七节灯架组成,全灯仿若一棵
茂盛的大树,树干周围伸出7节树枝,
厘 米
托起15盏灯盘。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
, 座
口形状各不相同,便于安装。树枝上装 径
26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课件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课件

– “和”的境界
• 大乐与天地同和,显示了生命运动的节奏、韵律的 “和”。
• 古希腊:“和谐”,表现在与数学、几何学相联的 高度合规律的尺度、均衡、秩序中。
– 漆画与古希腊瓶画比较:
– 希腊瓶画上的装饰纹样,是按极为严格的几何 学的对称形式构成的。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 与数学相关的“秩序、对称、明确”的美。因 此,希腊瓶画上的装饰大多数是趋于静的。
纹陶和原始瓷器。 •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0.920.1 0.9Friday, October 09,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4:0 0:0204: 00:0204 :0010/ 9/2020 4:00:02 AM
战国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彩绘鸳鸯豆 盘径18.2,通高
25.5cm 荆州博物馆藏品 战国 1975年江陵雨台山427号 墓出土
彩绘猪形盒 长43,宽15,通高20cm 战国 1986年江陵雨台山56号墓出土
木胎,挖制。整器呈扁圆形,由盖与器身相扣合而成。口微敛,
弧形壁,平底,圈足特矮。子口上承盖,盖面周边起棱。盒内髹红 漆,盒外髹黑漆,并用红、黄漆彩绘卷云纹、勾连卷云纹等纹样。 盖内侧和底部有“*”形的刻划符号。
禽兽纹俎 长24.5,宽19,高14.5cm 宜昌博物馆藏品
春秋 1988年当阳赵巷4号墓出土 木胎,斫制。俎面呈长方形,四边起棱,两端上翘,俎面下两端有四个
印孔,以榫卯安接四个曲尺形足。俎面髹红漆,余均髹黑漆,并用红漆描 绘12组24只瑞兽和8只珍禽。这些动物的形态各异,图案十分优美。
彩绘龙凤纹盖豆 通高24.3,长20.8, 宽18cm 湖北省博物馆藏品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惊彩绝艳,难以并能——春秋战国工艺美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制作人:复旦大学文博系赵琳: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列国兼并,大国争霸,百家争鸣,礼乐崩坏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现实思想文化个性时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制作人:复旦大学文博系赵琳一、“人化”时期《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制作人:复旦大学文博系赵琳(一)造型与品种上的日用化《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制作人:复旦大学文博系赵琳1、青铜器春秋中期-战国时代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又称新式期、人化时期。

青铜器原有的王室之器性质逐渐消退。

从以礼乐器为主变为日用器皿为主,青铜器从特制专用品变为较普通的工艺品,日用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向。

造型自由多变,并由厚重趋向轻灵。

以鼎为例,“钟鸣鼎食”,鼎主要用于实用,因而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厚重的方鼎已不见,多小型、薄胎的圆鼎,适合人们的使用标准。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制作人:复旦大学文博系赵琳商晚期史鼎战国铸客铜升鼎比较图立鹤方壶:其壶的造立鹤方壶型已超越商周礼器传统藩篱,尤其是莲瓣中央那清新俊逸的白鹤,郭沫若称它“初欲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宗白华称它“象征着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器物造型将挣脱礼制之桎梏,而得恣意舒展之机缘。

根据实用功能的需要,创造出了不少新的容器造型形式,如敦、扁壶、冰酒器、带盖豆、带盖鼎等。

以前所没有或极少有的实用品种,如铜镜、带钩、熏炉、灯具等则大量生产出来。

装饰重点由原来的礼器转向日用品,并:新器型)附图:有不少艺术上的佳品。

(附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制作人:复旦大学文博系赵琳2、玉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尊神敬天观念的动摇,祭祀用的礼仪玉器日渐衰落;玉器已突破旧时不能买卖的戒律,开始作为商品广泛出现。

玉器审美意识的中心从早期的娱神,逐渐转移到娱人。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课件制作人:复旦大学文博系赵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尊神敬天观念的动摇,祭祀用的玉礼器日渐衰落,最为发达的是随身的玉佩饰。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织锦工 艺
织锦种类与用途
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用于贵族服饰 绣: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缂丝: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刺绣: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织锦用途:贵族服饰、家居装饰、礼品赠送等
织锦制作工艺
色彩:色彩丰富,以红、黄、 蓝、绿、紫等为主
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工艺美术主要类型
青铜器:如鼎、簋、壶、盉等,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陶器:如陶鼎、陶甑、陶罐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玉器:如璧、琮、璜、佩等,具有较高的 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石器:如石斧、石刀、石磬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
设计:根据玉石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进 行设计
雕刻:采用雕刻、镂空、镶嵌等工艺进 行制作
打磨:对玉器进行精细打磨,使其表面 光滑、圆润
抛光:对玉器进行抛光处理,使其光泽 明亮、晶莹剔透
装饰:在玉器上镶嵌宝石、金属等装饰 物,增加其美观性和艺术价值
玉器纹饰与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特点:简洁、流畅、对称 常见纹饰:云纹、龙纹、凤纹、兽纹、植物纹等 纹饰寓意:吉祥、富贵、长寿、平安等 纹饰与图案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从单一到多样
漆器:如漆奁、漆盘、漆盒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木器:如木雕、木刻、木器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繁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玉器:质地温润,造型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漆器: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陶瓷: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 21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 213页)

将原来的泥模刮去一层,刮去的厚度刚好是器物所需的厚度,然后与外范合范,合范时常在
内外模之间设子母扣以防错位,合范后用泥土加筑外范并留出浇注孔,浇注后经过脱范打磨
等工序使器物最终完成。这种合范法在商周时期普遍使用。
•8
目 前 所
司 母
知 最 重
戊 大
的 青

铜鼎
器(



•9
青铜器的基本概念 青铜器的制造工艺(2/2) 青铜时代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是由青铜(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 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 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 术史上的精华
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 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22
乳丁纹虎耳铜方鼎 商
通高97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23
•大禾人面方鼎 商代后期
器体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 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 征突出,十分醒目。表情威严肃 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 ,唇紧闭。
双耳肥大,上饰勾云纹,下 有手爪形纹饰。地衬云雷纹。腹 部四角有外凸的扉棱,并带有齿 状凸饰,使形体庄重而富于动势 。足上部饰兽面纹,也饰扉棱, 与腹部呼应,下有三道弦纹。耳 外侧饰阴线夔龙纹。
,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 家望尘莫及的水平。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春秋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夏朝工艺美术※旧石器时期: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的山顶洞,更发现了17000多年前的“山顶洞人”。

他们制作的石器,仍然是相当粗糙。

通常称打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在进一步改进了时期的制做,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了各种工具,并且加以磨光、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已提高使用价值。

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期”。

※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的称为“仰韶文化”,因它最早发现于河南绳池仰韶村而得名。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半坡村遗址,使用的盆、罐、瓶等。

不同用途器皿用不同的原料来制造。

彩陶的制作,是他们重要的艺术成就,鱼纹和人面装饰纹,具有鲜明特色。

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的指用打制的方法制成的比较粗糙的石器,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相当长。

新石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石器。

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还有一个过渡阶段,叫作“中石器时代”。

陶瓷工艺一、彩陶※1、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绘制,于橙红色的胎低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彩陶陶质细腻,表面光滑,彩绘不会脱落。

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时代绘画的重要依据。

代表有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

2、庙低坡型: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更广阔,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达甘肃陇东、陇西、陇南以及青海东部。

色彩:在赭红色陶胎上施以黑彩,很少运用红彩或红黑两彩装饰的。

纹饰:其装饰多以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几何纹、也有花瓣纹、羽状叶纹等。

鸟纹的应用更多,有的作停立观望状,有的展翅欲飞。

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3、半坡型: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往西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曾侯乙墓 青铜尊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三、铜镜与带钩等
(一)铜镜
铜镜属生活日常用品。在铜镜尚未流行前,人们用铜鉴盛水 照面,故镜又称鉴。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 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入宋以后由于 玻璃的传入,铜镜开始没落。
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1、薄胎 2、卷边 3、川字纽 (弦纹纽)4、双层纹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而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等, 这些以前重要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
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如耳杯、洗、浴 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
战国青 铜耳杯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青铜莲 鹤方壶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第三节 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玉材、玉器又被赋予了更多的伦理道德意 义。孔子认为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 德、道十一种品德(《礼记注疏》卷63)由于有了圣贤的 倡导,中华民族重玉器的观念越发明确,玉则承载着愈益浓 厚的美愿,成为佩饰等工艺美术的最佳材质。
在春秋中晚期的基础上,战国玉器的制作更加繁荣,出现 了商晚期以后的又一艺术高潮。华丽精巧成为战国新风,作 品以礼仪用品和佩饰等居多,玉制带钩也不在少数。
错银几 何纹青 铜扁壶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约却是青铜器造型发展的 大趋势。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 是其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几何纹 青铜长 柄豆
青铜犀 尊
青铜鸟 尊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二)装饰和加工的革新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已经进入印纹阶段,这是装饰 工艺的一大改革。(p71)而且,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 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其中 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蟠螭纹、蟠虺(hui)纹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 嵌玉等,都极为精美。
(三)铜剑
铜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品中,是颇具时代特色的 一种特殊种类。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春秋 战国时期剑的铸造以吴越之地最为有名。
越王勾践剑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一 制作方法不同 商、周时期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人,从奴隶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而提高 了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炼铜的结果,发明了冶铁。 战同时期的冶铁己得到大量的应用。我国冶铁工业比欧洲要早一千六百多 年。铁器的应用,对手工业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工艺美术生产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依然在官府作 坊中进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 更加详细。
春秋战国青铜器有向适用性发展的明显趋势,日用器物所占比 例逐渐增大。传统的饪食器,水器等变换了形象,转向日用。 尽管伴随漆器的日趋繁荣和愈益精美,青铜容器的地位受到挤 压,但它们在上层生活中的优势地位还难以动摇。青铜器的变 化依然展示着时代风貌的演进。
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容器
(一)器形的演化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它们 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常见的纹饰有米字纹、
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 田字纹等。有的还在肩部划出细密 的波浪纹。
还未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 所以亦称早期青瓷。这种 陶瓷在商代即已形成,主 要产地是南方的浙江。
其它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陶瓷,
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为明器的,又称为
战国青 铜耳杯
变形蟠龙纹青 铜敦:敦—— 造型可方可圆, 盖与身经常形 制相同,合, 则成球体或卵 形;分,便为 相同的两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7年 战国: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诸侯强盛、大夫专政:精美器物不再仅归王室 列国割据:文化多元 混战不休:促进交流 礼崩乐坏:造作僭越,使用趋自由 “天道远,人道迩”:工艺美术关注人生 思想活跃:清新华丽的气象逐渐确立 铁器出现:青铜器新技法诞生 手工业发展:青铜器至尊地位动摇
针刻 制作:以铁质工具刻划纤细装饰于器表 效果:线条纤细,适于近赏,不宜远观 应用:捶揲的薄胎铜器
漆绘 制作:用大漆绘画图案
新技法着力表现新题材 模印制范法、失蜡法:蟠虺纹 错金银:云纹、几何纹、四瓣花 针刻、嵌红铜:人事题材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几何纹长柄豆(战国早期,通高50.2 厘米) 燕国器。盖钮甚高,扣盖 后,如婷婷玉立,高雅出众。
不再诡秘的写实动物造型——
局部动物形:
龙首提梁盉(战国早期,高29厘米) 越国遗物。相似的器物也见于中原与 北方地区。
双兽三轮盘(春秋晚期,高15.8厘米) 吴 国遗物。结构新奇,双兽能做拉手,三轮可以 转动,为罕见的仿车形古代青铜器皿。
二、容器
——实用器、礼器 鼎
威权象征:列鼎 实用价值:扁圆鼎 战国中期中原开始流行
装饰虽华丽却不庄 严 ——转向观赏
形体不再巨大,配 盖——看重实用
错金银有流鼎(战国中晚期,高11.4厘 米) 出土在东周王城范围内,应为周 器。鼎身设流口,十分罕见,金银错的 四瓣花和顶盖的铺首钮也很新奇。
铁足鼎
二、工艺美术生产
生产格局——
官府 范围:重要手工业生产(礼器、兵器、舟车) 方式:工匠每年三月至八月服役,余暇自行造作; 分工细密;成品检验严格——促进技艺提高
民间 范围:一般生活用品 方式:家庭作坊,自产自销,商业令质量更有保证
手工业者地位提高——
百工成为六种社会身份之一 (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
新器形(实用)—— 鉴(大盆) 发展:春秋中期出现;春秋晚期、战国流行;西汉延续 造型:可方可圆 功能:贮水、盛冰;特大可沐浴;取照容貌(镜)
吴王夫差鉴(春秋晚 期,高45厘米) 鉴 内有铭文3行13字,记 此器属与越王勾践有 血仇的吴王夫差。
敦 造型:盖与身常形制相同 发展:春秋中期出现 春秋晚期~战国流行 功能:盛饭食
错银几何纹扁壶(战国中期,高31.2 厘米) 战国时代,扁壶流行,有 素面的,也有嵌错或铸造花纹的。
莲鹤方壶(春秋晚期,通高126 厘米) 郑国器。郭沫若认 为,盖顶振翅欲鸣的鹤为时代 精神的一个象征。
错金银立鸟壶(战国晚期,通 高74厘米) 满饰错金银的三 角形云纹等,嵌物还包括绿松 石,又有鎏银的乳钉。
整体动物形
பைடு நூலகம்
牺尊(春秋晚期,高33.7厘米) 今日看,其造型近乎丑陋,但古 人的观感必不如此,否则,类似 的牺尊不会长时间大范围流行。
鸭尊(春秋,高22.2厘米) 形象的丰满肥硕自然有造型的考 虑,但更重要的应为增加容量。
鸟尊(春秋晚期,高25.2厘米) 仿自鸷鸟,造型、装饰写 实。但为平稳放置,尾下加设虎形足,鸟虎合一,大有意趣。
错金银、嵌红铜,春秋
中期初见,战国嵌红铜流 行,后淡出,两汉错金银 仍流行
鎏金 制作: 1、以金箔调水银,加热,成液状金泥 2、涂金泥于金属器或其局部 3、经烘烤等加热法令水银挥发,使金固着器表 发展: 春秋战国:中国最早的鎏金、鎏银,多在局部 汉:通体鎏金数量更多 唐以后:战国已有的金花银器更常见
其他 樽、耳杯、洗、浴缶等 ——专为日用制作 传统器形的变化:甗由甑 鬲合体转为分铸,重量减 轻
变形蟠龙纹敦(战国早期,通高21.5厘 米 ) 敦多见于齐燕楚,此为燕国遗物。 燕国境内,这种造型的敦已多次出土。
新风气——造型清新

造型丰富:小大、矮高、圆方,曲颈、腹扁,设梁、加链
鸟盖匏壶(春秋晚期,通高37.5厘 米) 晋国遗物。曲颈弯弯,造 型别致,花纹细密清晰。
装饰新风——
题材: 动物纹——龙或其变体 蟠螭:两条以上的螭龙缠绕 蟠虺:特别细密的蟠螭 人物纹——农桑、弋射、宴饮、 攻战 辅纹——綯索、垂叶、云纹
构图: 四方连续:令题材变小,无 神秘、不威严 散点式
新技术——
捶揲 制作:红铜胎,胎薄 用锤子敲出器形 出现:春秋战国之际 特点:轻便,便移动
针刻狩猎纹匜(春秋晚期,口长25.4、 胎厚0.08厘米) 胎薄如纸,针刻 劲利。装饰主要在内壁,分四层,中 间的两层为主题,表现人物数十,场 面有投壶、射箭、饮酒等。
模印制范 制作:光素陶范未干透时,以细雕刻小花模反复压印 效果:同一器物——四方连续,不同器物——共同风貌 发展:春秋战国应用广 特点:减省逐一雕刻之烦
错金蟠虺纹方罍(战国中期,通高32厘米) 肩腹以错金宽带界隔装饰,其内满饰细密 清晰的蟠虺纹,每个图案单位长2.3,宽 1.8厘米,这就是花模的大小。
失蜡法
制作:
1、以蜂蜡等制内模
2、敷泥浆于内模,成外范
3、焙烧外范,内模溶化排出 4、外范内成空腔,注入铜液
5、冷却后,剥去外范
发展:不晚于春秋晚期
第二节 青铜器
一、引言
演进轨迹:
春秋早中期:承西周中晚期,简素平朴,艺术低潮 春秋晚期始:清新华丽崭露,渐入第二个艺术高峰
技术与艺术:
嵌红铜、错金银:华丽 失蜡法:玲珑剔透 模印制范法:清晰细密装饰
走向适用:
造型空间变化减少,器壁轻薄,素面或平面化装饰 传统礼器转向日用 铜镜、带钩、灯具、器座等日用器渐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