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学习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深化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

学习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深化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
维普资讯
20 0 7年 3月第 9卷第 1 期
Ma c 2 0 。 l 9 No 1 r h. 0 7 v0 _ 。 .
湖北 中医学 院学报
J u n lo b i l g f o r a fHu e l eo Co e TCM ・ 1l ・
5 完 善 考 核 方 式
此外 . 也要规范枢
程介 绍 、 实验 作业 的 书写及批 改 、 考
பைடு நூலகம்
在考孩 容上 , 了传统 的“ 除 j基 ” 内容外 , 重考核学 生分 着 析 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 力; 在考核方式 上 , 论考试成绩 、 验考 理 实 试成绩 、 上课答问表现 、 病例 泔沦答辩 表现 、 实验报告成 绩等 , 都 按一定 的比例纳 入课 程 总成绩 ; 在考 核管 理上 , 严格 考题把 关 、
行体检 、 诊断 、 急症 、急救 ; 对病人 的健康 问题 进行评 价和 分析 ,
指导病人重视生理 、 心理、 礼会和文化等影响 健康的因素 ; 能合理
利 用 诊 疗 资 源 , 时 和有 敛 地 诊 断和 处 理 病 人 。 及
1 5 群 体 健 康 和 医疗 卫 生 系统 .
20 0 2年 4 , 月 国际医学 教 育组织 在《 d a T ahr 杂 志 Me i l ece ) c ) 上 发布了全球 医学教 育最基本要求 , 主要内容如下 :
认 真 学 习 和 研 究 全 球 医 学 教 育 最 基 本 要 求 , 深 化 高 等 - 医 药 对 I J
为 的各种 原则 , 能凶人 时地作 出必要 的反 应。
1 3 交流 与 沟 通 技 能 .
提 出 医学毕 业尘应具 备良好 的 f头 和 书 面表 达 能 力 , 运 用 沟 j 会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医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本科医学教育更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进行探讨,旨在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首先,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医学教育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

这就要求本科医学教育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融入国际化元素,使学生能够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其次,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因此,本科医学教育应该注重临床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顺利投入临床工作。

另外,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医学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本科医学教育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医学、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需要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

医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涉及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本科医学教育应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应该具备国际化视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医学发展需求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各国医学教育机构能够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为全球医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培养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鼓励医生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促进全球医疗的公平性
确保全球各地的医生都能接受 到符合最低基本要求的医学教 育。
促进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减 少地区和国家的医疗水平差异。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 球医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03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低基本 要求
基础医学知识
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基础医学知识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 本理论,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基础医学知识的范围
基础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 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是医 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科。
临床技能和经验
临床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性
语言能力
医生应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以 便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 能够参与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
提高医学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扩大招生规模
增加医学教育机构的招生人数,提高医学教育的可及性,满足更多人对医学专业 的需求。
促进性别平等
鼓励女性参与医学教育和医学职业,提高女性在医学领域的地位和代表性。
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医生
02
全球医学教育的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
确保医生具备足够的 知识、技能和态度, 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 服务。
促进医生之间的合作 与交流,以提高医疗 服务的整体水平。
培养医生持续学习的 能力和意愿,以适应 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 和变化。
培养具备人文关怀的医生
强调医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 感,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医学伦理和职业素养的范围
医学伦理和职业素养包括尊重患者权利、保护患者隐私、遵 守医疗规范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以及诚实守信、严谨负责、 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

临床思维训练

临床思维训练
如:发热待查: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增多 症待排除。
33


咽喉 痛
咳嗽
皮疹 关节痛 头痛 腰背痛 小便 腹痛 热辐射
气急 咳痰
发疹性 疾病
肺炎支 气管炎
关节痛
病毒 感染
病毒 前倾
尿感
感染 恶心
肾盂
呕吐
肾炎
眩晕
意识
脑膜炎
腹泻
脑炎
胃肠炎
急腹疹 中暑
34
腹痛
类似 剧烈 发作 疼痛
腹泻
腰背部 右季肋 烧灼痛伴 放射痛 部痛 皮肤压痛
4
医学逻辑的基本概念
逻辑思维:一种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学 的一个基本方法,一种推理方法,是一个 工具,也是一个医师的基本功。 1819年就有了《医学逻辑要义》一书。 美国1940年出版的《牛津医学》第14章 “临床诊断的推理(医学逻辑),便把医学 逻辑”作为“临床诊断的推理”的同义词 来使用。
5
21
临床思维的方法
2、根据所发现的诊断线索和信息去寻找更 多的诊断依据。
3、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去对照疾病的诊断 标准和诊断条件。
4、经验再现,即根据医生临床工作的经验 来判断疾病的方法,但必须和其他思维方 法结合应用。
22
临床思维的方法
• 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 • 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改变? • 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可能
暴饮 暴食
G ERD PU FD IB D
胆囊炎
呕吐 胃肠炎 发 热 IB S 腹痛 腹块
肠梗阻 阑尾炎
穿孔 胆石症
发热 胆石症
肾盂 肾炎 尿石症
带状泡疹 皮肤过敏
胰腺炎 胃炎

借用GMER标准,浅析美国医学教育特点

借用GMER标准,浅析美国医学教育特点
化 ,9 6年 6月 9日, 纽约 中华 医学基 的医生 ;而后 者通过 P . 19 经 h D培养模 式完成 。 起 点 , 以毕业后教 育为重点 , 并通过 继续教 金 会 ( MB) 事会 批 准资助 , 纽 约成立 医师 的培养不要求 医学生进行 与科研有 关 育 ,把教育培 训同持续终 身 的职业 生涯统 C 理 在
关键词 : 高等医学教育 美国 G R ME
2美 国 医 学教 育 的概 况 .
全 球 医 学 教 育 最 低 基 本 要 求
用 。以问题为 中 ,P L 教学法是 临床教学 5( B )
( ME G R)是 国际 医 学教 育 专 门 委员 会 制 订 的 , 求世界 各 地 医学院 校培养 的医生 要
临床 技 能 , 体 健 康 和卫 生 系统 , 息 管 分 由小组讨论、 群 信 自学、 实验教学、 病例分析等组 关 注 的是 医 学教 育 的最 终 产 出—— 医 学 外科、 妇产科等学科的临床实习。 [ 毕 业生 , 不是教 育 的过 程 。[ 通 过对 学 而 - 生 个体 的评估 , 用大 规模学 生 的集 合 分 利
21 . 医学院校考生来源
的主要模式 , 围绕具体病 人的小组讨论 重视
美 国的医学 教维 的概念 , s ]
都 必 须 要具 备 的基 本素 质 。多个 研 究 表 向 , 于助人 , 乐 拥有 良好 的沟通技巧, 获得 学 从病 例讨论 中深 化 ,导 出若 干与基 础医学 明 : 国 目前 的医 学教 育在培 养 国际型 的 士学 位, 医学 院入 学考试 ( A ) 成 紧密相关 的基础知识 、 本理论 问题 , 我 参加 MC T , 基 进而 医学 人 才方 面 尚存 在 不 足 ,与 G R的 绩优 异 ,同时要 有教授 的推荐信 。通过 了 强化基础 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 ME 增加学生 要 求存 在一 定 的距离 。 了促进 中 国医学 M A 为 C T的考生医学院 的录取率大约在 1%~ 在基 础医学学习期 问的感知兴 趣与学 习的 0 教 育 的发 展 , 文 借 用 G R 分 析 了美 3 %之间, 本 ME , 0 医学院 的入学竞争很严峻 。[ , J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有分析批判的精神、 有根据的怀疑、创造精神和对事物进行 研究的态度;
懂得根据从不同信息源获得的信息在确 定疾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中进行科学 思维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应用个人判断来分析和评论问题,主动 寻求信息而不是等待别人提供信息;
根据从不同来源获得的相关信息,运用 科学思维去识别、阐明和解决病人的问 题;
团队中协作共事和在需要时进行领导的 能力;
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疾病、危 险因素的教育、建议和咨询的能力;
能认识自身不足、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 的需要,能进行自导学习和在职业生涯 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维护职业价值和伦理的最高准则的同 时,适应变化中的疾病谱、医疗实践条 件和需求、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科技进 步、卫生保健组织体系变化的能力。
运用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对所获得 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问题 的性质;
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在挽救生命的过 程中采用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 案;
识别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见的 急症病例;
以有效果的、有效率的和合乎伦理的方 法,对病人作出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 防在内的处理;
(一)职业价值、态度、行为 和伦理
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 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也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 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 些价值的责任等。医科毕业生必须证明 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
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求要素,包括这一 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 任;
对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的关系 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因素的敏感性;
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
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医学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确保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深度,有必要明确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的研究和观察,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七大领域,它们分别是:1.基本医学知识2.临床技能3.医学伦理和专业道德4.全科医学综合能力5.医疗卫生管理6.临床研究与科学素养7.全人健康教育接下来,我将逐一对这七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并按照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展开,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医学知识作为全球医学教育的基石,基本医学知识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首要内容。

这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一系列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基础知识。

对于传染病学、流行病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为医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临床技能掌握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完成临床实习和未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必备条件。

这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技能。

临床技能还包括医学影像学的解读、实验室检查的操作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三、医学伦理和专业道德医学伦理和专业道德是医学生和医生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在全球医学教育中,不仅要传授医学伦理和专业道德的知识,还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四、全科医学综合能力全科医学综合能力是指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具备的多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

这包括初步诊断与治疗、急救抢救、健康指导和疾病预防等内容。

培养这种综合能力旨在让医生能够全面、及时、正确地对患者进行医疗干预,同时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五、医疗卫生管理医疗卫生管理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关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

全球医学教育需要向学生灌输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事业中成为合格的医疗卫生管理者和领导者。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及习题+答案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及习题+答案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 ork,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

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供指导。

“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

制定“基本要求”的任务由IIME的核心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

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资深专家组成IIME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的总体工作,也指导核心委员会的工作。

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

咨询委员会还为医学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咨询的论坛,希望其他机构的工作能对IIME的工作进程起补充作用,而不发生冲突。

IIME项目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定基本要求”阶段。

这一阶段从成立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开始,其任务是在参考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包括基础医学、临床经验、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价值等方面。

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

因此,各学校的教育计划可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

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

这一阶段将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的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评价。

为了能评定参加试行的各校的长处与不足,各学校将使用适合他们自己经验的评价方法,但评价内容必须包括所有7个领域的60项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

在第二次评价开始前,各校应尽力改善自身不足之处。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

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供指导。

2001年11月,IIME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又称最低标准)文件,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性平台。

“最低基本要求”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下图为全球最低基本要求领域示意,位于中心位置的分别为判性思维、信息管理和沟通技能。

(一)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

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

医科毕业生必须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正确的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主权的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系;●用合乎情理的说理以及决策等方法解决伦理、法律和职业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包括由于经济遏制、卫生保健的商业化和科学进步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自我调整的能力,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包括个人医学知识的不足等;●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并具有和他们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的能力;●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包括缓解症状的道德责任;●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的权益、保密和剽窃的伦理和医学问题;●能计划和处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面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有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认识对每个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有的个人责任。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包括:
1. 医学科学基础:医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实验技能。

2. 临床实践:医学生应接受临床实践培训,包括在实际医疗环境中学习和应用临床技能和医疗知识。

3. 临床决策与管理:医学生应学会对患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管理患者的病情,同时还需要了解医疗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4. 沟通与团队合作: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并能够与医疗团队成员合作,提供协同护理。

5. 专业与职业发展:医学生应学会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包括通过参加学术研究、持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和专业能力。

6. 社区与公共卫生:医学生应具备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的基本知识,了解疾病预防、健康推广和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7. 专业素养与价值观:医学生应具备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尊重患者的权利和
隐私,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并以患者的健康和福祉为中心。

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GMER)●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为制定“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提供指导。

●“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

●制定“基本要求”的任务由IIME的核心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

●八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学教育和卫生政策资深专家组成IIME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的总体工作,也指导核心委员会的工作。

●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

GMER的7个领域,60条标准为:1.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生的职业观和伦理道德对于医学实践工作是很重要的。

医生的伦理观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有对共同价值的认识、对这些价值观的认可和强化,以及坚持这些价值观的责任。

医科毕业生必须表现出:(1)认识到医学职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道德、伦理原则和医学职业中所包含的法律责任;(2)职业价值包括工作优秀、为他人利益着想、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诚实、团结和遵守科学的方法;(3)能够理解每一个医生都有义务为了病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和医学职业本身的利益,促进、保护和加强这些部分;(4)意识到良好的医学实践基于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之间对于患者的财产、文化传统、信仰和自治能力上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系;(5)在处理有关医学伦理、法律和专业问题,包括那些由于经济发展停滞、健康医疗的商业化和科学进步所带来的矛盾时具备的把握符合道德原则和决断力的能力;(6)自我调节能力,懂得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包括个人的医学知识有限而不断要求自我提高的意识;(7)尊重同事和其他医务人员,并且有能力与他们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8)懂得医生有道德上的义务为病人提供临终关怀,包括缓解症状的治疗;(9)懂得在书写抄录病人的病史资料、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伦理和医学问题;(10)有效计划和管理个人时间的能力,处理不确定性的行为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11)照顾个别病人的责任。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促进医学生达到最低基本要求概况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促进医学生达到最低基本要求概况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促进医学生达到最低基本要求概况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是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的,要求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评估结果和能力领域。

多个医学教育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人才方面尚存在不足,与GMER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1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了推动医学教育全球化,1996年6月在纽约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为制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提供指导。

GMER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评估结果和能力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

这个标准关注的是医学教育的最终结果即医学毕业生,而非教育的过程,它强调培养新型医学人才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重要性,突出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质,它的内涵也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呼应。

2 中国医学教育概况2.1 医学院校考生来源:我国医学院校生源是直接从高中理科毕业生中录取,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基本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而且社会经验和动手思考能力相对较差,高中毕业时年龄大多在18~23岁左右。

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都还没有稳定形成,大多对自己将来愿意从事的专业没有深刻的认识,更谈不上对将来从事临床医师工作所面临的压力的心理准备。

医生的工作压力大,职业性质决定了医生需要终身学习,值班制度决定了医生的节假日得不到保证,医生的待遇与付出不成比例,但是舆论宣传及引导加剧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调查发现愿意学医的学生有明显下降趋势,医学院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2.2 培养目标和定位:我国医学院校在本科生阶段实施专门化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一般是医科毕业生毕业后即独立从事医疗实践工作,其中一部分毕业生将继续完成研究生教育,而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对某一专科能够精确诊断治疗,而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毕业时要通过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论文答辩,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将从事临床医师工作。

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1.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各个国家的医学教育,确保医学教育满足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和质量保证等方面。

2.基础医学知识:医学教育必须提供学生所需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学生需要全面了解人体结构、功能和常见的疾病机制。

3.临床实践:医学教育应该包括临床实践,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

这可以通过实习、轮转和参与真实病例的治疗来实现。

4.职业道德与伦理:医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

学生需要理解医学职业的责任和义务,遵守医学伦理准则,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

5.团队合作能力:医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医学工作常常需要多个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学生需要学会与其他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合作。

6.连续教育:医学教育不应止于获得学位后。

医学专业发展迅速,新的科学发现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医学教育应鼓励医生进行持续的教育,以紧跟最新的知识和研究进展。

7.基于证据的实践:医学教育应鼓励学生采用基于证据的实践。

医学的科学方法非常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临床研究和证据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8.跨文化教育:全球医学教育还应包括跨文化教育。

因为医生可能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9.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医学教育应当重视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避免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并将质量改进作为持续学习和提高患者护理的一部分。

10.社区参与:医学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卫生促进活动。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区的健康需求,培养责任感和对社区的关注。

总之,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包括提供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实践、职业道德与伦理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持续教育、基于证据的实践、跨文化教育、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以及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的要求旨在确保医学教育的标准化和质量,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分三个阶段考试
考试题目: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以知识综合应用为主
USMLE分三阶段考试
第一阶段(step-1)
基础医学综合水平考试,3小时 大学二年级结束时参加 评价医学生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在人类疾病 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 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理 学、药理学、生理学、免疫学、预防医学等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健康与社会 卫生法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等
系统整合代替以学科设置的课程体系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微生物学 免疫学 寄生虫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遗传学
优化组合
整 相应 临床课程 合
交叉渗透
基础学习 人体结构 消化与营养 感染与免疫 生殖、性、发育与生长 机体平衡 疾病机制 药物治疗 心血管与呼吸 神经学 肌肉与骨骼 肿瘤学
USMLE分三阶段考试
第二阶段(step-2)
临床医学综合性水平考试,重点是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9小时 毕业前参加 评价医学生临床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在导师指导下对知识的综合 应用能力 包括:内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心 理学、神经病学等
USMLE分三阶段考试
第三阶段(step-3)
第十一学期临床综合考试(step-2)
OSCE(Step-3)
解决问题 促进健康(problem solving for better health, PSBH)
解决问题,促进健康由美国dreyfus健康基金会设立 目的: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关注社会健康问题,利用现有的资源制订可
行的实施计划,对民众健康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临床与临床 整合

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d e)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简介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该委员会(de)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供指导.“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de)医生都必须具备(de)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制定“基本要求”(de)任务由IIME(de)核心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de)医学教育专家组成.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de)教育和卫生政策资深专家组成IIME(de)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de)总体工作,也指导核心委员会(de)工作.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de)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de)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咨询委员会还为医学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咨询(de)论坛,希望其他机构(de)工作能对IIME(de)工作进程起补充作用,而不发生冲突.IIME项目(de)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定基本要求”阶段.这一阶段从成立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开始,其任务是在参考现行标准(de)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包括基础医学、临床经验、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价值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独特(de)要求和各自(de)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de)核心部分.因此,各学校(de)教育计划可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de).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这一阶段将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de)一流医学院校(de)毕业生进行评价.为了能评定参加试行(de)各校(de)长处与不足,各学校将使用适合他们自己经验(de)评价方法,但评价内容必须包括所有7个领域(de)60项反映教学结果(de)指标.在第二次评价开始前,各校应尽力改善自身不足之处.这将促进医学教育项目(de)国际性评估和认可.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通过试行阶段所取得(de)经验,对评价程序进行必要(de)修改后,将这套标准提供给全球医学教育界使用.希望这个“基本要求”能成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de)手段,并为建立国际医学教育课程评价制度打下基础.背景全球化(de)力量在医学教育中(de)作用正变得日益明显.十分自然(de)是医学正在成为一门全球性(de)专业,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已经跨越传统(de)国界,医生在不同(de)国家学习医学和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此外,人类(de)创造力也需要包括知识和文化领域活动(de)全球化.各种多边协议和条约为全球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促进了建立共同(de)教育标准和相互承认专业人员(de)执业资格及执照颁发过程.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00万医生为60多亿居民提供服务.他们在全世界1800多所医学院接受培训.世界各地(de)医学教育课程看起来好像很相似,但实际上内容有很大差别.尽管已经有一些针对授予医学博士.)或相当学位(de)教育过程进行评价(de)成功例子,但是针对教学结果(de)评价却不多.此前,在界定所有医学生在完成医学院学业后和进入专业培训或毕业后培训前应当具备(de)核心(de)或最低要求(de)能力(de)工作未见报道.此外,在一些国家,缺少教育质量保证(de)新办医学院正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卫生保健系统不能得到足够(de)资金,卫生服务和医疗实践正在发生深刻(de)改变.医疗价格(de)不断上升,以及有关(de)遏制价格(de)政策,都会对医生(de)人道精神和价值观发生影响.因此就需要在经济压力和紧张日益增加(de)情况下维护社会利益和公平(de)目标.另一方面,生物医学科学、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正在迅猛发展,这些发展既为医学带来新(de)伦理、社会和法律方面(de)挑战,也要求科学与医疗技术(de)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医学教育(de)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培养未来(de)医生具有适应迅速改变(de)卫生保健环境并进行医疗实践(de)能力.因此,医学教育界面临(de)挑战是如何利用全球化作为一个契机,来提高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在制定所有医生必须具备(de)基本能力时,必须更多地强调对敬业精神、社会科学、卫生经济、信息管理和卫生保健系统等方面(de)要求,同时还应当考虑世界不同地区(de)社会和文化特征.各学校之间(de)教学方法和模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能力要求必须是一致(de).也就是说,“基本要求”(de)概念并不是指全球医学课程计划和教育过程(de)统一.另一方面,制定“基本要求”并不会违背医学教育(de)一个基本原则,即医学教育必须阐明和遵循医生接受培训和提供服务(de)地区(de)特殊(de)社会和文化需要.为了达到“基本要求”(de)目标,各医学院将采用各自特殊(de)课程设计,但他们必须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de)核心能力,简言之,各医学院应当“放眼全球,立足本地”.仅仅依靠制定“基本要求”,并不可能就此改变毕业生(de)能力,必须把制定“基本要求”与对医学生能力(de)评价结合起来.因此,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所用(de)测评方法就成为实施“基本要求”(de)基础.这将会保证使任何国家培训(de)医学毕业生在开始进入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培训)或开始医疗执业时,都具备同样(de)核心能力.“最低基本要求”(de)领域核心委员会将“基本要求”分为下述7个宏观(de)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一)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de)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de)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de)责任等.医科毕业生必须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认识医学职业(de)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de)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正确(de)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de)科学态度;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de)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de)利益;认识到良好(de)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de)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主权(de)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庭之间(de)相互理解和关系;用合乎情理(de)说理以及决策等方法解决伦理、法律和职业方面(de)问题(de)能力,包括由于经济遏制、卫生保健(de)商业化和科学进步等原因引发(de)各种冲突;自我调整(de)能力,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de)重要性和个人(de)知识和能力(de)局限性,包括个人医学知识(de)不足等;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并具有和他们建立积极(de)合作关系(de)能力;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包括缓解症状(de)道德责任;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de)权益、保密和剽窃(de)伦理和医学问题;能计划和处理自己(de)时间和活动,面对事物(de)不确定性,有适应各种变化(de)能力;认识对每个病人(de)医疗保健所负有(de)个人责任.(二)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de)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毕业生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de)各种原则,并且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作出必要(de)反应.为此,医学毕业生必须掌握以下(de)知识:人体作为一个复杂(de)、具有适应性(de)生物系统(de)正常结构和功能;疾病发生时机体结构和功能(de)异常改变;决定健康和疾病(de)各种重要因素和影响健康(de)危险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de)相互影响;维持机体平衡(de)分子,细胞、生化和生理机制;人类(de)生命周期及生长、发育、衰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de)影响;急、慢性疾病(de)病因学和发生发展过程;流行病学和卫生管理;药物作用(de)原理和使用药物(de)原则,不同治疗方法(de)效果;在急、慢性疾病防治、康复和临终关怀中,恰当地采取生化(de)、药物(de)、外科(de)、心理(de)、社会(de)和其他各种干预措施.(三)沟通技能医生应当通过有效(de)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de)环境.为了提高医疗方案(de)准确性和病人(de)满意度,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de)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会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de)家属有深入(de)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de)合作者(de)身份接受医疗方案;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有效(de)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de)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具有教别人学习(de)能力和积极(de)态度;对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de)关系(de)文化(de)和个人(de)因素(de)敏感性;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de)沟通;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能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de)信息,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de)可达到(de)和可接受(de)行动计划.(四)临床技能毕业生在诊断和处理病例中必须讲求效果和效率.为此,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采集包括职业卫生等在内(de)相应病史资料;进行全面(de)体格和精神状态检查;运用基本(de)诊断和技术规程,对获得(de)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问题(de)性质;运用循证医学(de)原则,在挽救生命(de)过程中采用恰当(de)诊断和治疗手段;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识别危及生命(de)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见(de)急症病例;以有效果(de)、有效率(de)和合乎伦理(de)方法,对病人作出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在内(de)处理;对病人(de)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指导病人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de)各种影响健康(de)因素;懂得对人力资源和各种诊断性干预、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de)适宜使用;发展独立、自我引导学习(de)能力,以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和技能.(五)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医学毕业生应当知道他们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de)作用,并能够采取相应(de)行动.他们应当了解卫生系统组织(de)原则及其经济和立法(de)基础.他们也应当对卫生保健系统(de)有效果和有效率(de)管理有基本(de)了解.毕业生应当能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掌握对一个群体(de)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de)生活方式、遗传、人口学、环境、社会、经济、心理和文化(de)各种因素(de)知识;懂得他们在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以及在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de)作用和应能采取(de)行动;了解国际卫生状况、具有社会意义(de)慢性病(de)发病和病死(de)全球趋势、迁移、贸易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de)影响、各种国际卫生组织(de)作用等;认识到其他卫生人员和与卫生相关(de)人员在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中(de)作用和责任;理解在健康促进干预中需要各方面共同负责,包括接受卫生服务(de)人群(de)合作和卫生保健各部门间(de)以及跨部门(de)合作;了解卫生系统(de)各种基本要素,如政策、组织、筹资、针对卫生保健费用上升(de)成本遏制、卫生保健服务(de)有效管理原则等;了解保证卫生保健服务(de)公平性、效果和质量(de)各种机制;在卫生决策中运用国家、地区和当地(de)调查资料以及人口学和流行病学(de)资料;在卫生工作中,当需要和适宜时乐于接受别人(de)领导.(六)信息管理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de)管理有赖于有效(de)源源不断(de)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de)进步对教育和信息(de)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de)工具和手段.使用计算机系统有助于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de)资料.因此,毕业生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de)用途和局限性,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各点:从不同(de)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de)信息;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de)调查和监控;懂得信息技术(de)运用及其局限性;保存医疗工作(de)记录,以便于进行分析和改进.(七)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对现有(de)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de)评价,是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de)能力,因为医生如果要保持行医(de)资格,他们就必须不断地获取新(de)科学知识和新(de)技能.进行良好(de)医疗实践,必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使用科学(de)方法.因此,医学毕业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有分析批判(de)精神、有根据(de)怀疑、创造精神和对事物进行研究(de)态度;懂得根据从不同信息源获得(de)信息在确定疾病(de)病因、治疗和预防中进行科学思维(de)重要性和局限性;应用个人判断来分析和评论问题,主动寻求信息而不是等待别人提供信息;根据从不同来源获得(de)相关信息,运用科学思维去识别、阐明和解决病人(de)问题;理解在作出医疗决定中应考虑到问题(de)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概率;提出假设,收集并评价各种资料,从而解决问题.总之,在完成本科医学教育学习时,毕业生应能显示出: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能力将确保在所有环境中领会和关注病人(de)适应性,在卫生保健监控下提供最佳服务;把对疾病和损伤处理(de)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相结合(de)能力;团队中协作共事和在需要时进行领导(de)能力;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疾病、危险因素(de)教育、建议和咨询(de)能力;能认识自身不足、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de)需要,能进行自导学习和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de)能力;在维护职业价值和伦理(de)最高准则(de)同时,适应变化中(de)疾病谱、医疗实践条件和需求,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科技进步,卫生保健组织体系变化(de)能力.。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医学教育可真是个重要话题。

想想看,医生就像是我们的健康守护者,万一哪里不舒服,真希望能遇到个专业又靠谱的医生,帮我们解决问题。

可要成为一个好医生,不光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得有扎实的教育基础,这可不是小事儿。

先说说,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吧,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呢。

医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大家都知道,医学可不是拿本教材就能搞定的。

人家的医学知识是经过多年积累的,书本上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临床经验才是金子。

医学生可得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回去还得多做练习,这就像是打磨自己的宝剑,越磨越亮。

基础医学,比如解剖学、生理学,这些就像是医生的根基,根基打好了,才有可能在临床上游刃有余。

沟通能力也是关键。

大家都知道,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可不是随随便便的。

病人不一定能把自己的症状说得清楚,而医生得像个侦探,耐心问询,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想象一下,病人在你面前说:“我感觉哪里不舒服”,这时候你得用心去倾听,别急着给他开药,得搞明白具体是哪里不舒服,是心口不一还是有其他的症状。

好医生可都是“倾听专家”,这份耐心可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

临床技能的训练也很重要。

医学教育里有个“实习”环节,这个可不是打发时间的,而是医生成长的摇篮。

想象一下,学会给病人打针、做手术,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你得在模拟环境中不断练习,出错了真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临床技能不仅仅是手上的活儿,更多的是脑子里的思维,如何快速应变、如何处理突发情况,这些都得靠经验积累。

然后,专业的伦理意识也不能忽视。

医学可不仅仅是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医生在治疗病人的时候,常常要面临道德选择。

这时候的伦理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比如,遇到一个需要捐器官的病人,医生可得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在不伤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做好一切。

这里面可是需要智慧的,医生要学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做到“换位思考”。

全球化的视野也是现代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1.医学知识:医学生需要全面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医学技能:医学生需要掌握临床技能,如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医学手术等。

此外,还需要熟练运用医学设备和技术工具,如心电图机、CT 和MRI等影像学设备,以便准确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3.临床实践:医学生需要积累临床实践的经验,包括跟随医师进行查房、参与手术、接诊病人等。

通过实践,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医学理论知识,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临床决策能力。

4.医德医风:全球医学教育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要求医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患者尊重、保障患者隐私和机密等。

同时,医学生需要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个人权益和人权。

5.团队合作:医学生需要参与医疗团队的合作,与护士、药师、社工等其他医疗人员合作,协调工作,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6.终身学习:医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不断进行终身学习,关注最新的医学发展和研究进展,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水平。

7.道德责任:医学生需要承担道德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医疗问题,为改善公众健康提供支持和贡献。

总之,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是医学知识、医学技能、临床实践、医德医风、团队合作、终身学习和道德责任。

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具备全面
能力和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为全球公众的健康和医疗服务贡献力量。

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谈检验的实习考核

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谈检验的实习考核
温 旺荣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临床检验 中心 , 广东 广州 5 0 3 ) 16 0
【 摘
要】 按 照“ 全球 医学教育 最基本要求” 7个要素 对医学检验毕 业生的实 习进 行考核分析 , 的 揭示 目前 医学检验教 学需要增加
交流技 巧、 群体健康和卫 生系统等方面的教 学课程。
【 s a t A c rig t s vn go a m nm le sni e urm n n m d a e u a o a oao e i n ,t e tp at e w s Ab t c】 c odn o e e lb l ii a se t lrq i e ti e i l d c t n l rtr m dc e s d n rc c a r a e c i b y i u i
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结束前 的考试 以及平 时解决问
题 的 能 力加 以评 定 。
方 法。 为此 , 我们根据 G E M R制定医学检验 实习考核 7要素 , 并
对 20 0 4年以来在我科实习的医学检验毕业生进行考核分析 。
③ 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实习结束前 的操作考试 即提 供病人标本 让每位实 习生进 行 自行检测 , 后分析结 果 , 然 最后
t se .T e r s l u g s d t a a o ao dc n d c t n i h n o h u d i c e s h o re f c mmu i ain k l , e td h e u t s g e t h t lb r tr me i ie e u ai n C ia n w s o l n r a e t e c u s s o o s e y o n c t s i s o l p o l ’ h at n y in y tm t . e pe e l a d h g e e s se e c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
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文件,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性平台。

“最低基本要求”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

一、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

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

医科毕业生必须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
λ1、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λ2、正确的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λ3、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
λ4、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主权的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系;
λ5、用合乎情理的说理以及决策等方法解决伦理、法律和职业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包括由于经济遏制、卫生保健的商业化和科学进步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
λ6、自我调整的能力,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包括个人医学知识的不足等;
λ7、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并具有和他们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的能力;
λ8、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包括缓解症状的道德责任;
λ9、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的权益、保密和剽窃的伦理和医学问题;
λ10、能计划和处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面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有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
λ11、认识对每个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有的个人责任。

二、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

毕业生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的各种原则,并且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作出必要的反应。

为此,医学毕业生必须掌握以下的知识:
λ1、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生物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λ2、疾病发生时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λ3、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要因素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λ4、维持机体平衡的分子,细胞、生化和生理机制;
λ5、人类的生命周期及生长、发育、衰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λ6、急、慢性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生发展过程;
λ7、流行病学和卫生管理;
λ8、药物作用的原理和使用药物的原则,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λ9、在急、慢性疾病防治、康复和临终关怀中,恰当地采取生化的、药物的、外科的、心理的、社会的和其他各种干预措施。

三、沟通技能
医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为了提高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
λ1、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
λ2、会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的家属有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λ3、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λ4、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
λ5、具有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
λ6、对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的关系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因素的敏感性;
λ7、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
λ8、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
λ9、能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的可达到的和可接受的行动计划。

四、临床技能
毕业生在诊断和处理病例中必须讲求效果和效率。

为此,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λ1、采集包括职业卫生等在内的相应病史资料;
λ2、进行全面的体格和精神状态检查;
λ3、运用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对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问题的性质;
λ4、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在挽救生命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λ5、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λ6、识别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见的急症病例;
λ7、以有效果的、有效率的和合乎伦理的方法,对病人作出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在内的处理;
λ8、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指导病人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
λ9、懂得对人力资源和各种诊断性干预、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的适宜使用;
λ10、发展独立、自我引导学习的能力,以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五、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
医学毕业生应当知道他们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并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

他们应当了解卫生系统组织的原则及其经济和立法的基础。

他们也应当对卫生保健系统的有效果和有效率的管理有基本的了解。

毕业生应当能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
λ1、掌握对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人口学、环境、社会、经济、心理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
λ2、懂得他们在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以及在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应能采取的行动;
λ3、了解国际卫生状况、具有社会意义的慢性病的发病和病死的全球趋势、迁移、贸易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各种国际卫生组织的作用等;
λ4、认识到其他卫生人员和与卫生相关的人员在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中的作用和责任;
λ5、理解在健康促进干预中需要各方面共同负责,包括接受卫生服务的人群的合作和卫生保健各部门间的以及跨部门的合作;
λ6、了解卫生系统的各种基本要素,如政策、组织、筹资、针对卫生保健费用上升的成本遏制、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效管理原则等;
λ7、了解保证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效果和质量的各种机制;
λ8、在卫生决策中运用国家、地区和当地的调查资料以及人口学和流行病学的资料;λ9、在卫生工作中,当需要和适宜时乐于接受别人的领导。

六、信息管理
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的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

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和信息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使用计算机系统有助于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

因此,毕业生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用途和局限性,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

毕业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各点:
λ1、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
λ2、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
λ3、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
λ4、懂得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局限性;
λ5、保存医疗工作的记录,以便于进行分析和改进。

七、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对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是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医生如果要保持行医的资格,他们就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能。

进行良好的医疗实践,必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使用科学的方法。

因此,医学毕业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λ1、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有分析批判的精神、有根据的怀疑、创造精神和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λ2、懂得根据从不同信息源获得的信息在确定疾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中进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λ3、应用个人判断来分析和评论问题,主动寻求信息而不是等待别人提供信息;
λ4、根据从不同来源获得的相关信息,运用科学思维去识别、阐明和解决病人的问题;
λ5、理解在作出医疗决定中应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概率;
λ6、提出假设,收集并评价各种资料,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在完成本科医学教育学习时,毕业生应能显示出:
λ 1、专业能力。

这些专业能力将确保在所有环境中领会和关注病人的适应性,在卫生保健监控下提供最佳服务;
λ 2、把对疾病和损伤处理的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相结合的能力;
λ 3、团队中协作共事和在需要时进行领导的能力;
λ 4、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疾病、危险因素的教育、建议和咨询的能力;
λ 5、能认识自身不足、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的需要,能进行自导学习和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
λ 6、在维护职业价值和伦理的最高准则的同时,适应变化中的疾病谱、医疗实践条件和需求,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科技进步,卫生保健组织体系变化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