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尿素氮肌酐比值计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尿素氮肌酐比值计算

1 比值检验在贫血性疾病中应用

1.1 红细胞内AST/血红蛋白比值(AST/HBG)[1]红细胞内的酶活力在红细胞成熟和衰老的过程中不断下降,其中天冬门氨酸转移酶是年青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进行蛋白质代谢的酶类之一,其活力大小与红细胞的年青程度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是了解红细胞年青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计数误差大。葛才保建立了红细胞内AST 测定方法,并提出AST/HBG比值的计算和结果表达方法,在研究不同贫血患者的AST/HBG 比值结果后,发现缺铁性贫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贫血患者的AST/HBG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而再生障碍障碍性贫血者则明显低于健康人,认为此法能从总体上反映红细胞的年青程度,因而更为真实和准确。

1.2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值(STIR/logSF)[2]缺铁性贫血(IDA)是围产期妇女的常见疾病,母体患有IDA会影响胎儿在体内的生长发育,也会因哺乳影响新生儿的铁营养情况。由于围产期妇女的贫血多为轻度贫血,以往的实验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SF虽是常用的IDA诊断检验项目,但易受炎症及肿瘤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其对IDA 的诊断准确性。STIR是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75%~80%的STIR存在于红骨髓的红系红细胞表面,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夏虹等实验研究证明:反映红细胞变化的MCV、MCH、MCHC、RDW参数均不能完全提示围产期贫血妇女为小细胞低色贫血,STIR比SF 更能准确反映机体是否存在有缺铁状态。采用STIR/logSF可提高缺铁诊断的敏感度,在检测亚临床状态的IDA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 比值检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1 谷氨酸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3]GGT是一种广泛存在人体组织的上皮细胞内的膜结合酶,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来自于肝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胰腺疾病、肝脏肿瘤、胆结石等疾病中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升高的幅度有明显差距,在急性弥漫性肝炎,特别是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时,血清GGT急速升高,其活性与肝脏恶性肿瘤直径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但弥漫性肝炎病例则在治愈后显著下降。各类肝病时,因肝细胞破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常明显升高,而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除晚期肝破坏外,一般很少出现升高。

袁永斌等人对不同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GGT和ALT联合检测,研究了132例不同肝病时的GGT/ALT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健康对照组1.11±0.56、无肝病其他肿瘤(60例)1.17±0.42、病毒肝炎(46例)1.01±0.89、肝硬化(13例)1.95±0.75、脂肪肝(15例)3.33±1.66、肝血管病2.16±0.80、肝转移性癌(29例)4.09±3.44、原发性肝癌(30例)4.53±4.16。实验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GGT/ALT比值较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

高于正常对照和其他肝病患者。因此认为GGT/ALT比值是鉴别病毒性肝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血清GGT活性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能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2.2 线粒体型AST/AST比值(mAST/AST)[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两种同工酶,存在于细胞浆中的称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存在于线粒体的称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这两种同工酶广泛分布在心、肝、骨骼肌、肾等组织中。当这些脏器损伤时,两者血清都升高,但分别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cAST升高表示细胞膜通透性改变,mAST升高表示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和胞膜的坏死。AST的正常参考范围为5~40U/L,mAST活力占AST总活力的12%,正常参考上限为15U/L。肝实质细胞损伤时,细胞胞膜内mAST进入血中,引起血清mAST活力升高,由于mAST 在血清中半衰期短,其清除率比cAST快5倍以上。当细胞不再破坏坏死时mAST即迅速降低,甚至恢复正常水平,因此测定血清mAST可间接了解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及线粒体损伤的严重程度。mAST/AST比值,不受肝脏病变范围影响,只与线粒体损伤即肝细胞受损程度有关,比单纯mAST活力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性质,尤其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胆酶分离时,mAST/AST比值更好地反映了肝实质细胞受损的程度。卢业成等研究148例各类肝损害患者后认为: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肝实质细胞损伤坏死程度进行评估,有利于急性肝炎,重症肝炎的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对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3 比值检验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3.1 游离PSA/总PSA比值(FASP/TAS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5],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指标。PSA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酶,正常情况下,由于上皮细胞具有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其与血液循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屏障,绝大部分PSA只能通过导管分泌到前列腺腺泡中,血中含量少。前列腺癌(PCa)时,分泌性上皮细胞的膜极性和与淋巴系统之间的细胞膜屏障破坏后,腺泡内的PSA大量漏入淋巴系统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外周血PSA水平升高。但前列腺增生(BPH)等其他良性前列腺疾病可因前列腺上皮细胞受到破坏,PSA入血而引起PSA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可见PSA虽有器官特异性,但无疾病特异性,当PSA处于4~10μg/L(即诊断灰色区域)时,由于BPH与PCa患者有较大的重叠,给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6]。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同时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计算FASP/TASP 比值来进行PCa与BPH等良性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3.2 血清FASP与TASP比值诊断PCa价值实验研究证明:PCa组血清FASP与TASP 水平显著高于BPH组,但FASP/TASP值则显著低于BPH组。FASP/TASP比值比单纯TASP能更准确地诊断PCa [7]。黄伟刚等对PSA在4~10μg/L诊断灰色带的46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